《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1. 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理论,旨在探索自然界的发展与变化。
它与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不同,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发展的规律。
本论文将深入阐述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原理自然辩证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黑格尔,后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展与完善。
其核心概念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量变转化为质变等。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基于对自然界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的矛盾和对立推动的。
3.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 自然辩证法与物理学自然辩证法对物理学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矛盾和对立的认识上。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相互作用和对立力量的研究。
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物理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例如,通过对矛盾和对立力量进行分析,物理学家可以预测和解释自然界中的复杂现象,如量子力学的奇特现象和宇宙的起源。
3.2 自然辩证法与生物学自然辩证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广泛而深远。
生物学研究的核心是生物体的发展和进化过程。
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生物学家能够探索生物体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和对立。
例如,通过对生态系统中对立力量的研究,生物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的维持等。
此外,自然辩证法也对人类的遗传学研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3.3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的变化和反应规律的学科,也积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
化学家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内在矛盾进行研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也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4. 结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深入研究自然界发展与变化规律的哲学理论。
通过对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自然辩证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中,自然辩证法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以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科技发展的模式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科技发展的模式科技发展的模式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科技发展的模式,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引言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对生产力的提升、社会变革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技发展的模式是科技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它涉及到科技创新、科技政策和科技应用等方面。
二、科技发展的模式分类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技发展的传统模式,也是最早被接受和采用的模式。
它认为科技发展是一种线性的、单向的过程,科学研究的成果通过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种模式忽视了科技发展的复杂性和非线性性,不适应现代科技创新的需求。
2. 线性-交互模式线性-交互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修正和扩展。
它认为科技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科技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交互系统。
3. 逆向模式逆向模式是对传统科技发展模式的颠覆性挑战。
它认为科技发展不仅仅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社会需求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
逆向模式强调社会需求的主导地位,科技创新需要从社会需求出发,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
三、科技发展模式的影响1. 经济影响科技发展模式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线性模式下,技术创新被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线性-交互模式下,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逆向模式下,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技创新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2. 社会影响科技发展模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线性模式下,科技发展主要关注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得不到充分的重视。
线性-交互模式下,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欢迎大家浏览。
一、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现状扫描1.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
目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等5个方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于经典理论的阐释,对于科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思维方式演进规律的探寻等时代焦点性问题至多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分析。
二是课堂规模超大。
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从1980年的每年不足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53.9万左右,而师资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这造成现在高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班级一般都在150人以上,甚至200人以上。
其直接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提高,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二是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院系,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到课率低。
不少研究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获得学位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由于其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性,这导致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错误地认为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并不重要,专业课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和核心;由于研究生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一旦处于“放松”状态,研究生到课率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即使有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较高,但吸引学生的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所展现出的幽默感或讲述的有趣故事,教师表演的色彩远大于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1.自然辩证法课程学科属性不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的首要原因应是该课程学科属性不明。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应用与启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认识自然界和科技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案例,探讨自然辩证法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科技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辩证法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以及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础1.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及特点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论,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对立统一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3.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1)观察与实验(2)归纳与演绎(3)分析与综合三、自然辩证法在科技领域的应用1.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以量子力学为例,自然辩证法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2)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以化学键理论为例,自然辩证法揭示了化学键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3)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以生物进化论为例,自然辩证法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2. 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1)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以互联网技术为例,自然辩证法揭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
(2)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太阳能技术为例,自然辩证法揭示了新能源技术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3)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例,自然辩证法揭示了生物技术的发展规律。
四、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发展的启示1. 坚持客观性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在科技发展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2. 坚持发展性原则,推动科技创新自然辩证法强调发展性,要求我们在科技发展中不断探索新领域,创造新技术。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辩证推理的方法,试图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首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自然资源,而环境保护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
没有经济的发展,就很难保护环境。
然而,环境的破坏也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需要协调和平衡。
其次,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健康状况等,这些都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例如,投资于清洁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将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环境保护也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压力往往导致环境的损坏和污染。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些企业会忽视环境问题,过度开采资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却会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长期的损害。
因此,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点,既要追求经济的增长,又要保护环境。
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定。
其次,推动科研和创新,发展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鼓励企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此外,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另外,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各国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和准则,共享环境保护的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浙江农林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作业题目浅析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班级环资研学号姓名得分浅析怎样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严格遵守以人为本原则建设生态文明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更复杂、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的内涵反映在完善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上。
人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本着以人为本的内在需求不仅可以促进生态和谐,还是紧跟可持续发展步伐的重要表现。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具体形式的人、承担者、关键点等进行科学全面的把握,应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公正性、公平性、适应范围和限度,同时也应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实践可操作性。
关键词:建设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与人和其他生态因素分不开的。
人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去应对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接下来,本文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展开个人观点。
一、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不要应认为本、应不应该以人为本,这是我们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点和整体运行机制的关键点。
生态文明建设与以人为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就是要维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人们既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处理好自然界中产生的人与人的关系。
只有以人的需要、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
另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首先需要解决日常的衣、食、住以及其他方面,人们进行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1],实际上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有其固有的、不依赖于人的内在价值,也有其工具性价值,即对人与自然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满足。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对于研究生而言,深入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自然界并非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们能够理解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
这种对自然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科研中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研究对象,避免片面和孤立地看待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自然辩证法使我们能够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比如,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许多曾经的绝症有了治愈的可能,信息技术的普及让人们的交流和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也可能引发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以工业发展为例,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研究生的科研实践中,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而自然辩证法中的辩证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面对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时,我们可以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而明确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其次,自然辩证法能够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重庆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可编辑】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其意义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
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值得庆幸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管如此,人与自然仍然没有形成和谐的发展关系。
对此,各国政府都出台相应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我国,科学发展观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这标志着我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就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与自然友好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受益,否则我们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关键词: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谐发展自然规律一、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而狭义的自然界则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狭义的自然界。
人类生存在地球,依靠自然界供给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食物、气温、大气等等,自然界就是人类的母亲。
自然界赋予了人类生命和生存的条件,但是,人类现在的所作所为,却是像在糟蹋着自己的母亲,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母亲的给予的爱,却时刻伤害着自己亲爱的母亲!要保护好自己的母亲,我们就必须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很多理论。
《老子》一书中提出的“道生万物”、“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等思想,强调以主客交融和人性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依循“道”的自然本性,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要按照“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
从道的层面看,人与万物乃属于同一家园,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有机系统。
人类对自然系统所作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影响该系统。
我们应该最小而不是最大地影响其他物质和地球,去维护自然界的和谐秩序。
其次,要懂得尊重自然。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机械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 SZL学号:2012年12月04日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在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机械作为工科这个自然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今天的许多学科、产业等想要继续高速向前发展都离不开机械的发展与进步,而机械本身要取得更深入的发展,就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特别是自然辩证法对其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文了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阐述了自然辩证法与机械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及重点说明了其对机械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机械科学技术发展第一章自然辩证法的实际意义1.1 自然辩证法的简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自然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当今最活跃的哲学研究方向。
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在自然观上,克服了传统的自然观的认识上的直观、思辨上的局限和近代自然观的形而上学与机械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做出了唯物的同时又是辨证的回答。
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先验论的形而上学和唯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辨证的结合。
第一次将社会实践放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从方法论的高度阐明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根据我国科学发展观,势必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原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狂式发展,转变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进的形式。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将首次写进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
由过去的“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转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以辩证法为基本方法论,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进行了整体性的诠释。
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时,这一诠释帮助理解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一种辩证整体的关系,理清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
关键词:恩格斯,生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4年中国GDP增7.4% 破10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
国际上惊奇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国人也在享受经济飞速增长后,质量大幅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
可是在享受经济发达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警醒于来自大自然的警告。
2014年人们学会了关注PM值,特别是北方地区人民才惊觉原来长时间笼罩在他们视野中的不是雾,而是带有危害的雾霾,甚至发展到“谈霾色变”。
出门在外也只能将自己藏在厚厚的口罩后面。
泥石流、沙尘暴、极端天气还在让人头痛不已,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出来。
经济再如何发达也不是一日能解决,特别是一些生态破坏是不可逆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浪费掉,那是几亿年才能恢复过来,不说是否能完全恢复过来,恐怕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之中,人类早已灭亡。
我们不能以一时之利益,而断绝了人类的未来。
中国作为一个“以和为贵”的国家,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和大同世界,立足于当下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早在人类之初已经有了思考。
初始,人类的劳动力还比较弱,生产生活方式更多的依赖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当时的人类是敬畏依赖自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劳动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类不断的探索自然的规律,开始学会利用掌握规律以获取更多的利益,渐渐地有人开始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可是结果的都是惨痛的。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将辩证法应用于自然界的思维方法,它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和变化,揭示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原理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自然界的认知有所启发。
第一章:自然辩证法概述自然辩证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思维方法,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因果关系和变化。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它与形而上学思维不同,后者过于偏重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而前者更注重探究事物的具体情况和运动规律。
第二章:自然辩证法的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主要包括矛盾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矛盾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既包括内部的矛盾,也包括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质量互变则是指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变,并形成新的质量。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但又在新事物中得到肯定,形成新的整体。
第三章:自然辩证法的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应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科学研究中。
以物理学为例,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物质的变化规律、能量的转化等。
在生物学领域,自然辩证法可以用来解释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进化过程等。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可以应用于环境科学中,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复杂关系以及物质循环过程。
第四章:自然辩证法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发展领域。
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寻求二者的平衡。
结论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法,通过揭示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
在解决自然界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在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应用,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种思考方式,以推动我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未来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一、摘要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各个学科领域的普遍存在的科学技术理论、规律、方法。
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自然科学技术方法论也属于哲学范畴,而结构工程属于实际应用工程范畴,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结构工程中存在的关于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哲学思想,以及怎样利用哲学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未来的发展的问题,另外,也有一些衍生的问题。
关键字结构工程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信息交流规律建筑物发展二、自然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方法论(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它是研究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哲学,同时它又是探索、改造自然途径的方法论,根据所发现的自然科学理论创造处能完成既定任务或者改造自然的具体方法理论。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包括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有: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方法论三、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1)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之结构工程体现(2)技术方法的特点之结构工程体现下面我将结合现今建筑结构的发展状况对技术方法的特点作简要介绍。
技术方法具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目的性和客观性、功利性与折中性、多样性与专用性、社会性与综合性。
1、目的性与客观性。
技术是人们有目的地创造人工自然的活动。
技术方法总是与人们的一定目的相对应的。
目的性反映了技术方法的应用是以达到目的为前提和归宿的。
技术方法具有客观性,它以与客观因果性相符合为前提。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这项技术就是为了达到建筑物能够抵抗一定地震作用,同时建筑物本身不能发生彻底性性垮塌破坏的目的。
它是严格按照地震作用原理,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来进行抗震设计的,抗震设计必须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2、功利性与折中性。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过程。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的存在。
这种学科在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和变化时,采取全面的、系统的和辩证的方法,以求解释事物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存在着内在矛盾。
例如,在自然界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光与暗、热与冷、生与死等等,都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
而这些矛盾的存在,促使事物不断发展变化,前进的动力来自于矛盾的斗争。
在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自然界的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规律。
在自然界中,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事物的发展是不断推进的。
例如,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它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有出现、发展、变化、消亡等阶段。
自然辩证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社会的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社会矛盾推动的结果。
例如,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不断产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提出了一种对事物和世界的全新认识方式,即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以全面和系统的观点看待事物发展变化。
它是解释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也是探索事物内在联系和矛盾的哲学思考。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促进人们的创新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
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精选6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自然辩证法相关论文篇1摘要:科学的自然辩证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观,对于科学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以美国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在电磁学上的科学发现为例,通过简要介绍了其自然哲学的来源、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自然观,科学观以及方法论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约瑟夫·亨利电磁学发现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技术观。
而这些正是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必不可少的。
为了证明这一观点,本文以美国19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在电磁学上的科学发现为例,通过分析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自然观,科学观及方法论分析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发现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约瑟夫·亨利生平及其伟大发现约瑟夫·亨利(JosephHenry,1797~1878)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和卓越的科学领导人,终生献身于科学事业,历时长达半个多世纪。
在大部分我们所学的科学技术史中,亨利几乎是名不见经传的,我们看到永垂青史的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麦克斯韦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亨利在电磁学的成就似乎并不为人所知。
而实际上亨利最早发现了电流的自感现象,和法拉第差不多同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最早实现了无线电波的传播,甚至帮助贝尔发明了电话。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对理解教条主义的危害及防范对策摘要:教条主义无处不在,无论对于人类,社会,经济,体制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教条主义,是作为一种忽此忽彼的推理能力,它从来不深入到事物的内容当中,但它知道一般原则,而且知道把一般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
自然辩证法是考察“自然”的本质和演进发展规律,以及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
通过自然辩证法深刻理解教条主义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教条主义;自然辩证法;防范对策;(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21) Abstract: Dogmatism is everywhere, causing serious social harm to human beings, societies, economies and institutions. Dogmatism, as a kind of reasoning power, is never deeply involved in the content of things, but it know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knows how to apply the general principles to any content. Dialectics of nature is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and the law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e, as well as the universal law of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nature through practical activities. Through dialectics of nature, we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harm of dogmatism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Dogmatism; Dialectics of nature;自然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和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这对当今的科研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足够重视辩证思维和理论思维,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自然辩证法论文精选_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精选_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论文精选_自然辩证法本文简介:自然辩证法论文精选_自然辩证法(一)一、“自然辩证法”课程调整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低在教育进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上课出勤率低、上课精神状态差、注意力不集中,乃至有一些同学一向重视自己的智能手机屏幕等状况。
为此,在问卷中专门就学生对本课程不感爱好的原因展自然辩证法论文精选_自然辩证法本文内容:自然辩证法论文精选_自然辩证法(一)一、“自然辩证法”课程调整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低在教育进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上课出勤率低、上课精神状态差、注意力不集中,乃至有一些同学一向重视自己的智能手机屏幕等状况。
为此,在问卷中专门就学生对本课程不感爱好的原因展开调查。
成果显现:67%的学生以为课程内容不是自己当时所需求的;38.3%的学生挑选的理由是科研任务重,政治课有时分和专业课时刻抵触,不得已只能舍弃政治课;39.4%的学生不满意政治课的教育方法,整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无视学生的存在;33.2%的学生以为本课程查核方法和内容机械,考前突击一下即可敷衍,所以上课来不来、听或者不听,关系都不大。
(二)师生之间沟通少在“自然辩证法概论”变革之前,在54个学时的讲堂上,教师解说详尽,学生听课进程中有疑问能够随时探讨,学生参加评论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和科研进程中遇到的疑问,期望能从“自然辩证法概论”讲堂中寻求答案的话,他们也能够在下次上课的时分提出来,与教师、同学共同评论。
可是,变革之后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学时数降到18,学校的课程组织一般是4节课连上,这样师生讲堂见面的机会至多5次,而且每次上课的时刻连讲课都满意不了,更甭说留出时刻给学生评论。
有的学生描述当时“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是“匆匆太匆匆”。
问卷调查的统计成果显现:36.6%的学生对讲堂同学讲演,咱们参加评论表明很感爱好,而且自己情愿参加;49.5%的学生表明感爱好,关于自己是否参加感到犹疑;只要13.9%的学生对这一活动体现冷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一、摘要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各个学科领域的普遍存在的科学技术理论、规律、方法。
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自然科学技术方法论也属于哲学范畴,而结构工程属于实际应用工程范畴,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结构工程中存在的关于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哲学思想,以及怎样利用哲学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未来的发展的问题,另外,也有一些衍生的问题。
关键字结构工程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信息交流规律建筑物发展二、自然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方法论(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它是研究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哲学,同时它又是探索、改造自然途径的方法论,根据所发现的自然科学理论创造处能完成既定任务或者改造自然的具体方法理论。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包括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有: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准确的说,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科学的重点发现规律与理论,而技术重在研究如何改造自然的具体技术理论,最终的目标是要把所发现的理论物化为方案、方法、工具、设备等,以实现对自然的直接改造。
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二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以致于在有些领域或者方面无法区分到底是技术还是科学。
现在我所要谈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大部分是关于技术的方法论,其中也有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因为在结构工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关于结构设计理论、模型构造、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学科。
三、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1)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之结构工程体现结构工程是一个研究各类建筑物受力特性及对其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科。
包括分析一个建筑物的受力体系,分析各种荷载对建筑物结构的作用特点,根据力学理论和建筑材料的受力性质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结构在各种环境作用下的安全性要求。
人类早期的建筑设计主要依赖于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基本上没有理论支持。
随着人类自然科学的进步,数学、力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力学学科的不断进步为结构受力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建筑结构设计走向理论化、技术化。
因为结构工程主要是研究结构内部内力、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规律,而力学正是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力和变形的学科,加上材料科学、实验技术、计算机理论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使得结构工程走向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结构工程的三大力学课程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它们是结构工程赖与发展和进步的力学理论基础。
目前关于结构工程的专业理论按照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可分为砌体结构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理。
它们都是应用力学理论,并考虑建筑材料的性质,通过理论推导、实验观察、实践检验。
最终建立起来的正确的能直接被人们加以利用的技术理论和方案。
它是符合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的。
首先,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从人们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也就是课题规划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
包括提出技术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为例,简单说明结构工程中技术认识的途径或者步骤。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没有出现之前,世界大部分的结构为砌体结构和木结构,其中砌体结构的自重太大,抗震性能差,并且它的建筑材料砖的制作会对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木结构也有对生态破坏的缺点,并且防火性能很差。
正是在这样的建筑背景下,人们需要一种更优良的建筑材料来取代上述传统建筑材料。
起初,人们是不知道采用何种材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界根据传统结构的缺点提出课题:发明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材料。
这样就确立了研究课题。
下面要做的就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人们根据对建筑的受力特性(结构构件无外乎要具有一定的抗压、抗剪、抗拉、抗扭能力),然后研究不同材料的受力性能,看哪种材料的受力性能最好,为此科学家们作了很多试验,发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较好,也就是混凝土材料善于承受压力。
同时发现钢筋的抗拉强度很高,远远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甚至是它的几百倍。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非常小,几乎是很小的拉力就能使材料产生裂缝,最终导致结构迅速破坏。
这样通过大量的试验结构人们建立了对两种材料的科学认识。
同时考虑到建筑物中梁是一个受弯构件,即梁截面的上部受压,下部分受拉(这是根据一般的力学规律推导出来的),科学家根据上述科学理论与材料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技术原理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就创造性的把两种材料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目前广泛运用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
针对梁的受力特点,这种新的建筑材料恰恰是既充分的利用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又充分利用了钢筋的抗拉强度。
使二者的效用能够发挥到最大。
第三个阶段就是试验、实施阶段。
就是根据提出的技术原理进行结构模型的设计。
由于土建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因此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实验室内进行建筑局部结构构件的受力试验,具体就是用两种材料制成钢筋混凝土梁,然后模仿真实建筑物中结构梁的受力施加荷载,观察梁的受力破坏特点、破坏特点。
发现二者能够较好的协调一致的工作,是一种难得的优良的建筑材料。
最终这项新技术在小范围内推广,发现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很好的抵抗各种荷载。
实践证明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是建筑史上重大的一项发明。
为目前建筑业的辉煌进步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科技的巨大进步,人们研发了高强度混凝土、高强度钢筋,还有具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
这些高性能的出现无疑促进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这点也体现了各学科、各技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以上我是针对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简单地谈了一下其具体操作模式和步骤程序。
(2)技术方法的特点之结构工程体现下面我将结合现今建筑结构的发展状况对技术方法的特点作简要介绍。
技术方法具有很多特点,其中包括目的性和客观性、功利性与折中性、多样性与专用性、社会性与综合性。
1、目的性与客观性。
技术是人们有目的地创造人工自然的活动。
技术方法总是与人们的一定目的相对应的。
目的性反映了技术方法的应用是以达到目的为前提和归宿的。
技术方法具有客观性,它以与客观因果性相符合为前提。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这项技术就是为了达到建筑物能够抵抗一定地震作用,同时建筑物本身不能发生彻底性性垮塌破坏的目的。
它是严格按照地震作用原理,根据抗震等级的不同来进行抗震设计的,抗震设计必须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2、功利性与折中性。
功利性意在说明一项技术是否有效。
因此一项技术必须具有功利性。
折中性的主旨在于追求技术最大效用的同时要兼顾到人与环境、长期利益与短期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内容。
在建筑设计领域,折中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具体是在进行结构设计中人们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建筑物具有一定的安全等级而不顾经济效益,不能为了一味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不顾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总之,建筑设计要兼顾到安全、使用、经济、生态四个方面,不可偏颇一方,无论哪个方面都不能盲目的追求最大利益,相反也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
必须是四者相互统筹协调的一个设计过程。
可见,它充分体现了技术方法的折中性。
3、多样性与专用性。
意思是说实现同一个目的有多种技术途径。
举建筑物抗震设计为例。
为了达到建筑物具有一定抗震性能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抗震设计理论。
具体的有框架抗侧力体系、剪力墙抗侧力体系、框架—剪力墙抗侧力体系、框架核心筒抗侧力体系、筒中筒抗侧力体系、束筒抗侧力体系等,可以很据建筑物的不同要求选取不同的抗侧力体系。
专用性是指不同的技术领域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技术方法,这一点在结构领域中是肯定成立的,比如说施工领域与设计领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它们的很多技术方法是没有关联的。
4、社会性与综合性。
是指技术本身不仅要考虑到自然规律,同时也要考虑社会规律。
在结构设计中的体现就是设计中在尊重客观规律(即一定的设计原理、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如果遇到难于用量化标准来进行设计时,要适当的根据设计专家的经验来进行设计。
综合性是指要综合考虑各种偶然因素进行分析,例如实际工程设计中往往要考虑某些偶然荷载的作用的。
四、怎样运用科学技术方法论促进结构工程的发展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结构设计中几乎处处都能找到自然辩证法的影子。
我们知道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具体到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科学理论、技术理论及其方法论的研发。
如何把这些普遍规律运用到工程结构设计中,以更有效地促进结构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呢?结合我所学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知识,我认为有几项重要工作不容忽视。
以下简要做一下介绍:(1)要重视基础研究即科学、技术理论研究。
这就要求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培养一大批先进的科学理论专家。
在做好本专业领域的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各个学科的技术交流,因为不同学科之间往往存在一定联系,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理论运用到或者移植到建筑设计领域中去,有时还要经过必要的修改和创新。
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开发研究结构设计程序、方法、软件。
目前结合计算机理论开发的专业软件有AutoCAD、天正建筑、PKPM、探索者等。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些理论的新发现,都将为结构工程设计的发展提供丰富实用的理论基础,然而这是需要专门科研人员来结合两学科或者更多学科的特点,发挥创新能力,最终把这些理论物化为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案、方法。
因此,作为科研人员有必要及时掌握计算机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
目前各个学科都处于攻坚阶段,在短时期内很难在某一个领域取得重大发现和理论进展,这个时期,加强各个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理论互通、学习交流,经常开展两个或者更多学科之间的交流,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研发机构,我认为这对于科学技术理论的新发现有很大的作用。
(2)要建立一个专门的观察机构对已建成的重大工程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不断地监测,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找出技术理论存在的种种缺陷,进而提出问题、提出新课题,供研发机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研究,从而达到消除技术缺陷的目的。
三压迫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加强科学技术专家角色的确立。
不但要注重科学家人才队伍的建设,更要促进技术专家队伍的建设,因为技术专家在社会生产中比科学家有更多更显见的经济功能,可以直接把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之,要实现建筑结构工程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势必要综合结合各种因素,并倡导一种良好的研发学术风气,充分发挥科学家的理论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