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小结与思考(2)

合集下载

小结与思考(2)教案

小结与思考(2)教案

第六章《二次函数》小结与思考(2)教案

课型:复习课 时间:2011-1-6 主备:熊诚燕 审核:九年级数学组

一、学习目标:

注重知识梳理,让零散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注重问题解决,将类似的问题联系起来,形成方法的总结;重点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能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恰当的函数关系式;

(2)会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反思.

三、复习指导:

问题一:某商店经营一种小商品,进价为2.5元,据市场调查,销售单价是13.5元时平均每天销售量是500件,而销售价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就可以多售出100件

(1)假定每件商品降价x 元,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小商品的利润是y 元,请写出y 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x 的取值范围.

(2)每件小商品销售价是多少元时,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小商品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注:销售利润=销售收入-购进成本)

(本题复习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恰当的函数关系式)

(类比巩固:课本34页10题,把过程下来)

问题二:课本34页6题。

(本题复习如何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抛物线型拱桥问题数学化)

(类比巩固:课本34页5题,把过程下来)

问题二:某公园有一个抛物线形状的观景拱桥ABC ,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在图中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的解析式为c x y +-=2

201

且过顶点C (0,5)(长度单位:m ) (1)直接写出c 的值;(2)现因搞庆典活动,计划沿拱桥的台阶表面铺设一条宽度为1.5 m 的地毯,地毯的价格为20元 / 2

初中数学《新苏科版》教材目录(2012版)

初中数学《新苏科版》教材目录(2012版)

初中数学《○新苏科版》目录-孙德平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

⑴生活数学(6)1

⑵活动思考(8)1

第二章有理数

⑴正数与负(12)1

⑵有理数与无理数(15)1

⑶数轴(18)2

⑷绝对值与相反数(23)3

⑸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0)4

⑹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41)3

⑺有理数的乘方(50)2

⑻有理数的混合运算(55)1

数学活动算“24”(59)1

小结与思考(59)2

复习题(60)

第三章代数式

⑴字母表示数(66)1

⑵代数式(69)2

⑶代数式的值(74)2

⑷合并同类项(80)2

⑸去括号(84)1

⑹整式的加减(86)1

数学活动月历中的数学(89)1

小结与思考(89)2

复习题(90)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⑴从问题到方程(96)2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99)4

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105)6

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

查(114)1

小结与思考(114)2

复习题(115)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

⑴丰富的图形世界(120)2

⑵图形的运动(125)1

⑶展开与折叠(129)2

⑷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34)2

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140)1

小结与思考(140)1

复习题(141)

第六章平面图形认识(一)

⑴线段、射线、直线(146)2

⑵角(152)2

⑶余角、补角、对顶角(159)2

⑷平等(165)1

⑸垂直(169)2

数学活动测量距离(174)1

小结与思考(175)1

复习题(176)

课题学习制作无盖长方体的长方体纸

盒(179)1

数学活动评价表(180)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⑴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6)2

⑵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3)2

小结与思考(2)

小结与思考(2)

9上第一章的小结与思考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小结与梳理,进一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特殊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等腰梯形

的性质和判定;中位线定理,并会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点:

1.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填表: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二、例题学习

1、我们学习了四边形和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右图表示了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①,②两个条件分别是: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请你对标上的其他6个数字序号写出相对应的条件。

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与点P 的位置有关

3、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A 点作BC 的平行线交CE 的

延长线于点F ,且AF =BD ,连结BF 。 (1) 求证:BD =CD ;

⑵如果AB =AC ,试判断四边形AF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R

P D C

B A

E

F

D

图1

A B

C

E

【课后作业】

1.平行四边形ABCD 中,如果∠A=55°,那么∠C 的度数是

第二章 小结与思考(2)

第二章 小结与思考(2)


难 点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 得分 1.在 Rt△ABC 中,∠C=90°,∠A 对的边是 a,∠B 对的边是 b,∠C 对 的边是 c.若 a=5,b=12,则 c=_______;若 a=15,c=25,则 b=_______; 若 c=61,b=60,则 a=_______;若 a:b=3:4,c=10 则 S△ABC=________.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9 和 12, 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 3.已知 2 条线段的长分别为 3cm 和 4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_______cm 时,这 3 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4.如图,是一块由边长为 20cm 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广场,一只鸽子落在 点 A 处,•它想先后吃到小朋友撒在 B、C 处的鸟食,则鸽子至少需要走 多远的路程?
C
活动三、动手试一试 P71 第 13 题 课堂练习 得分 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 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 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 (1)在图 1 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在图 2 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3,2 2 , 5 ; (3)在图 3 中,画一个钝角三角形,使它的面积为 4.
课题 备课组成员
小结与思考(2)
课型 主备
新授
时间 审核
第二章第十三课时

小结与思考(2)

小结与思考(2)

第一章小结与思考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小结与梳理,进一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特殊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等腰梯形

的性质和判定;中位线定理,并会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点:

1.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填表: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二、例题学习

1、我们学习了四边形和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右图表示了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①,②两个条件分别是: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请你对标上的其他6个数字序号写出相对应的条件。

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与点P 的位置有关

3、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A 点作BC 的平行线交CE 的

延长线于点F ,且AF =BD ,连结BF 。 (1) 求证:BD =CD ;

⑵如果AB =AC ,试判断四边形AF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R

P D C

B A

E

F

D

图1

A B

C

E

【课后作业】

1.平行四边形ABCD 中,如果∠A=55°,那么∠C 的度数是

第二章 有理数小结与思考(1)教学设计

第二章 有理数小结与思考(1)教学设计

第二章 《有理数》 小结与思考(1)

六合区励志学校 孙德萍

教学目标:1.经历梳理有理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运算的过程,使本章所学知识系统化.

2.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矫正在概念理解及运用过程中的典型错误,并能综合运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

3.感悟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计算能力、抽象能力和归纳能力,本节课关注学生在有理数运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帮助他们明晰算理,并通过一定量的训练纠正问题,巩固知识技能,优化方法,提高认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使用 教学难点:能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有关现实情境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学稿》预习作业典型错误讲评

2.展示本章知识的框架结构图

二、常见错误辨析1——相关概念

1.有理数相关概念

2.数轴

3.绝对值、相反数

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起来:

三、常见错误辨析2——加减计算

1.法则

2.运算律

3.当堂训练

212,(2),0, 3.2

-----

计算:

四、实际应用

蚂蚁从点O 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则爬过的各段路程依次记为(单位:cm ):

+3,-1,+5,-6,-4,+7,-5

(1)你能描述蚂蚁最后的位置吗?

(2)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行1cm 奖励一粒糖,那么蚂蚁一共得到多少糖?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辨析,谈谈你在学习本章时需注意的问题,与同学交流一下.

小结与思考(2)

小结与思考(2)

9上第一章的小结与思考2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小结与梳理,进一步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特殊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等腰梯形

的性质和判定;中位线定理,并会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点:

1.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填表: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二、例题学习

1、我们学习了四边形和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右图表示了在某种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①,②两个条件分别是: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请你对标上的其他6个数字序号写出相对应的条件。

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R 、P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E 、F 分别是AP 、RP 的中点,当点P 在CD 上从C 向D 移动而点R 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 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 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 、线段EF 的长与点P 的位置有关

3、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A 点作BC 的平行线交CE 的

延长线于点F ,且AF =BD ,连结BF 。 (1) 求证:BD =CD ;

⑵如果AB =AC ,试判断四边形AF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R

P D C

B A

E

F

D

图1

A B

C

E

【课后作业】

1.平行四边形ABCD 中,如果∠A=55°,那么∠C 的度数是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四、民族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1、民族消亡的时间、条件 2、民族消亡的 途径、一般规律 3、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 区别
第三章 小结与思考题 P47-48
➢ 怎样理解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 什么是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 ➢ 请说明民族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第四章 民族关系
学习目标:P49
1、了解民族关系的概念 2、理解民族关系的特点 3、掌握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
➢ 请说明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请概述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 ➢ 请概况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第二章 民族
学习目Leabharlann Baidu:P9
1、了解正确的民族定义 2、了解民族基本特征 3、理解中国的民族识别
第一节 民族概念
一、西方民族概念的表述 二、中国民族概念的表述 三、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民族概念的表述 四、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产生 P11
二、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 三、民族问题的发生、存在范围 四、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五、民族问题的基本性质 六、民族问题的存在时间
第二节 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 P72
一、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1、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P72 (1)(2)(3)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P73
(1)(2)(3)(4)(5)
第二节 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一、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始王统一中国,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础。 两汉至隋唐,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时期。 宋元至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全国各民族空前的大统一大团结。 二、各民族共同开拓和保卫了祖国的疆域 各族人民共同保卫了祖国的疆域,共同维护了祖国的统一。P94 三、各民族 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 畜牧业 农业 手工业 四、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文化 科学技术成就、音乐舞蹈艺术、语言文学、建筑艺术 五、各民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 土地革命 长征 抗日战争

七年级(上)第二章 有理数 第18课时 小结与思考(附答案)

七年级(上)第二章  有理数 第18课时 小结与思考(附答案)

第18课时小结与思考

预学目标

1.梳理本章所学的内容,理解并运用五个重要概念: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2.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几何直觉.

3.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相关运算.

知识梳理

本章知识结构

例题精讲

例l 某检修小组乘车从A地出发,在东西向的马路上检修路线,如果规定在A地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天中位置的记录如下(单位:km):-4,+7,-9,+8,+6,-4,-3.

(1)求收工时距离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耗油0.3 L,则一共耗油多少升?

提示:题目中的数据是行驶位置的记录,行驶到哪里,只要看记录到哪里.求耗油量必须知道行驶的总路程.

解答:(1)最后记录为3 km,所以收工时在A地的西面,距离A地3 km.

0.3×61=18.3(L),所以一共耗油18.3 L.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关于正、负的判断标准,

例2 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8,求x2-(a+b+cd)x+(a +b) 2004+(-cd)2005的值.

提示:由a、b互为相反数,可以得到a+b=0;由c、d互为倒数,可以得到cd=1;由x的绝对值为8,可以得到x=8或者x=-8.

解答:由题意,可知a+b=0,cd=l,r=8或x=-8.

当x=8时,原式=82-(0+1)×8+02004+(-1)2005=64-8+0-1=55.

当x =-8时,原式=(-8)2 -(0+1)×(-8)+02004+(-1)2005=64+8+0-1=71. 所以原式的值为55或71.

第2章-有理数-小结与思考--江苏教育版

第2章-有理数-小结与思考--江苏教育版
苏科版初一数学第二章
有理数的复习
教者龙奔初中:陈志军
学习目标
1、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 其解题技巧。
2、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 问题的方法,从而体会数学存 在的价值。
主要知识点回顾
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是什么?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 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是什么? 你学过哪些运算律? 什么是科学记数法?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猜一猜:
(1) 1 2 3 8 _______________ 999 9
(2) 1 2 3 59 ___________ 60 60 60 60
例4: 请阅读下列材料
《西游记》中有这么一段:话说 悟空惹恼了师傅唐僧,唐僧便念 起金箍咒来,痛得悟空抱头叫嚷: “疼死我也”。假如悟空头上的 金箍咒缩短了1cm,那么金箍咒 要陷进头皮多么毫米?(π取 3.14,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几个因数相乘,若有一个因数为 0,则结果为0;
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以这个 数的倒数;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 都得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 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 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d)=ab+ac-ad

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目录(2003版)

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目录(2003版)

初中数学《苏科版》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

⑴生活数学(6)1

⑵活动思考(8)1

第二章有理数

⑴比0小的数(12)2

⑵数轴(16)2

⑶绝对值与相反数(20)3

⑷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6)4

⑸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6)3

⑹有理数的乘方(45)2

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50)2

数学活动算“24”(54)1

小结与思考(54)2

复习题(55)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

⑴字母表示什么数(62)1

⑵代数式(66)1

⑶代数式的值(70)2

⑷合并同类项(75)2

⑸去括号(79)2

数学活动正方体涂色(84)1

小结与思考(84)2

复习题(85)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⑴从问题到方程(92)2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95)4

⑶用方程解决问题(102)6

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111)1

小结与思考(111)2

复习题(112)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

⑴丰富的图形世界(118)2

⑵图形的变化(123)2

⑶展开与折叠(128)2

⑷从三个方向看(134)2

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139)1

小结与思考(139)1

复习题(140)

第六章平面图形认识(一)

⑴线段、射线、直线(148)2

⑵角(152)2

⑶余角、补角、对顶角(158)2

⑷平等(163)1

⑸垂直(167)1

数学活动测量距离(171)1

小结与思考(171)2

复习题(172)

课题学习制作无盖长方体的长方体纸盒(175)1

数学活动评价表(176)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⑴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6)2

⑵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1)1

⑶图形的平移(14)2

⑷认识三角形(20)2

第二章 对称图形—圆(小结与思考)(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数学上册(苏科版)

第二章  对称图形—圆(小结与思考)(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数学上册(苏科版)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
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AOB =∠ A′O′B′
O
O'


A
B
A'



′′
B'
AB=A′B′
෿
෽ = ′′

AB=A′B′
AB=A′B′
∠AOB =∠A′O′B′
෿
෽ = ′′

∠AOB=∠ A′O′B′
∴BF= AC,BF∥AC,

∴BF= .

考点分析
(2)设G是BD的中点,在⊙O上是否存在点P(点B除外),使得 PG=PF?
解:(2)过点B作AE的垂线交⊙O于点P,连接PG、PF.
为什么?


由(1)得BF= BD.
O
F

G
A
∵G是BD的中点,∴BG=

෽ = ,∴∠ABD=∠BAC.
E
F
C
解:∵AE是⊙O的直径,
∴∠ABE=90°.
∵AF⊥BC,
∴∠ADC=90°.
在Rt △ABE和 Rt △DC中,
∵ ∠AEB=∠ACD,
∴∠BAE=∠DAC.

෽ .
∴=
∴BE=CF.

第二章 小结与思考(1)

第二章 小结与思考(1)
(六)作业布置:补充习题2.7(2)
教学后记:
5.给出下列运算:① ,② =±4,③ =-2,④ ,⑤ = .其中,错误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二、新课
1.情境创设
本节课通过依据课本“小结与思考”中提供的问题为线索,整理出本章的结构图,再由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各知识获得的过程,再全班交流。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感受数形结合及数学的整体性。
课题
小结与思考(1)
课型
新授
时间
第二章第十二课时
备课组成员
主备
审核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整理本章所学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2、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简单应用。
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课前预习与导学得分
(一)梳理知识
1、同学们,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让你们回去完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图,现在我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看看我们完成的情况。2、分组讨论,选出每组较好的作品一件,并展示在黑板上。再次分组讨论选中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选出你们认为最适合自己的一件,并选代表发言,说明为什么。
3、对学生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总结,使知识结构图进一步完善。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小结与思考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小结与思考

内容:第二章 小结与思考(2)课型:复习 学习目标:

1、能灵活应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相关知识解决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若12

=a ,则a= ,若83

-=a ,则a= ,若∣x ∣=2,则x= 。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 3、若

1-y +2)2(+x =0,则x +y= 。

4、若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为a ,那么比这个正数大1的正数的平方根是 。

5、请完成以下未完成的勾股数...:(1)9,40,______;(2)8,______,17.

6、已知a 的平方根为x-4和x+2,试求a 和x 的值。

7、在下面的箭头上画出数轴,并作出表示5-的点A .

二.自学、合作探究: (一)自学、相信自己: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B 、±2

C 、2±

D 、2 2、下列各组数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3,5

B 、3,4,5

C 、5,6,7

D 、6,7,8 3、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

A 、整数

B 、无理数

C 、实数

D 、有理数

4、在所给的数据:2

2,35-,

3

1

,π, 7,…(相邻两个5之间的8的个数逐次增加1个),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轴对称图形_小结与思考(2)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轴对称图形_小结与思考(2)

初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2016年苏州)矩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的坐标为(3,4),点 D是OA的中的,点E在AB上,当△CDE的周 长最小时,点E的坐标为( )
初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2013年日照)问题背景: 如图(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要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与BC的距 离之和最小,我们可以作出点B关于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C, 则点C即为所求.
初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引例2:有甲、乙两村在一条笔直的公路的 同侧,要在公路旁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 是的蔬菜批发市场到甲、乙两村的路程之 和最短?
甲村
乙村
公路
初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引例3:老师从甲同学位置处走到黑板任 意位置,再从黑板走到讲台边取黑板擦, 请问老师走到黑板前那个位置,使走的路 程之和最短?
(1)实践运用: 如图(b),已知,⊙O的直径CD为4,点A在⊙O上,∠ACD=30°,B为弧AD的中 点,P为直径CD上一动点,则BP+AP的最小值为 . (2)知识拓展: 如图(c),在Rt△ABC中,AB=10,∠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 E、F分别是线段AD和AB上的动点,求BE+EF的最小值,并写出解答过程.
三个引例在已知条件、要说明的结论、 解决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初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5 :
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D )
(A)a>b (B)a+b>0 (C)ab>0
a 0 b
(D)|a|>|b|
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4和3,则线段AB的中点表示
-0.5 的数为________
已知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2和x,若AB=3,则x的 值为________ -5或1
求a-b的值.
7.已知|x|=4,|y|=5且x>y,则2x-y的 值为 A、-13 B、+13 C、-3 或+13 D、+3或-13
方法与技能 :
1 ⑴ 2 1 9 2
4
4
2
81
⑵ 100
基本方法:
10 7
1 0 3 0 4
1、把下列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1, 5 ,8.9,-7, 6 ,+10,0;
4
5
2、把以上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1, +10, 正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5 , 6 …} 正数集合{ 1, 8.9,+10, …} 非负有理数集合{ 1,8.9,+10,0, …}
4
5
+8.9 +8.9 3、-8.9的相反数是______,绝对值是______, 10 倒数是_______。
3 2
1
4.6的相反数, 其中非负数的个数是 _____ 个.
4、用“>”“<”“=”填空 1 (1) 0 _____ 2
(2) 22 7 (3) ( 0.1) ____ 0.1 (4) 5 6 _____ 6 7 _____
6.已知|a|=3,|b|=5,且a<b,
对于任何有理数a,下列各式中一定为负数的是( D ) (A) -(-3+a) (B) -a (C)-|a+1|(D) -a -1
2
例4 :
(1 ) a的 倒 数 的 相 反 数 是 _ _ _ _ _
( 2 )已 知 a , b 互 为 相 反 数 , c , d 互 为 倒 数 , 则 2 (a b ) 1 2 cd 的 值 为 _ _ _ _ _ _
方法对对碰 :
张大爷家今年收获了10口袋谷子,准备出 售,称得质量如下:(单位:公斤) 182、 177、182.5、 181 、 180 、
178 、183 、177.5、 184 、 185
试问这10袋谷子的总质量是多少?
如果每公斤谷子可卖1元, 则张大爷能得到多少钱?
如图,一边靠校园院墙,另外三边用
89
4、比较大小:
4 5

5 6
支出200元 5、+50元表示收入50元,-200元表示______。 1 -1 6、(-1)1991 =_____,-1的偶数次方是_____。
例1:
wk.baidu.com1、
0、±1 4) 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________。 非负数 5) 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__。 -1、-2、-3 6) 绝对值不大于3的负整数有__________。
1、③用-a表示的数一定是( D )
A 负数,B 正数,C 正数或负数,D都不对 2、④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小的正整数,那么这个数 是( A ) A –1, B 1, C ±1, D 0
× 3、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旁( ) × ②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它就成了一个负数( ) ③ 只要符号不同,这两个数就是相反数( × )
观察特征、确定符号、改写形式、计算结果
技能与技巧 :
2 7 5 1 ⑷ 24 5 5 5 8 6 12
2
⑸ 3
3 11
66
2 7
11
2 7
3
8 11

19
练习: 7 1 11 (1) 3 1 ( ) ( 3 6 ) ( 8) 9 6 12
辨析思考 :
⑴符号相反的两个数,必互为相反数 (× )
⑵数a的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一定
在原点左侧(×) ⑶数轴上,离原点越远的点对应的数就
越大 ( ) ×

辨析思考 :
⑷几个有理数相乘,负因数个数为奇数时,
则积为负数 (× )

⑸-16÷
1 3
×(-3)=
-16÷(-1)=16 ×
⑹ 若 a + b < 0 且 ab < 0,则 a < 0 , b <0 (×)
基础训练 1.比+3的相反数小4的数是 ________ 2.气象部门测定高度每增加1km,气温约 下降5℃,现在地面气温是15℃,那么 16km高空的气温是 ________.
3.下列各数 : 3 , 0.5, 5 , ( ),
3 8
1
5
, ( 3) , 2 , 0 ( ) 2, 3 2
(2) ( ) (4) 0.25 (5) (4) 8
2
3
5
3
1 2 (3) (1) (1 0.5) 2 ( 3) 3
(3) 2 (2 ) 5 ( ) 0.25 3 2 2 6
4
2
1
1
1
1 1 (4) 2 (1 2 ) 0.4 2 (0.2) 4 2 1
2、(1)大于3.142的负整数有 (2)小于2.9的正数有
2
0
个;
个;
9
(3)大于-9.5的负整数有
个.
例3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自然数一定是有理数(B)自然数一定是整数
(C)自然数一定是非负数(D)整数一定是自然数
绝对值大于
2 3
而小于
8 3
1、2 的自然数有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苏科版)
有理数小结与思考(2)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零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自然数
有理数
数 轴
选择题: 1、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所表示的数( D ) A整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D)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 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 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12m长的篱笆,打算围成一个长方形 兔圈,请你探究:怎样围可使
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
生活与数学: 下表列出了国外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 (表中的时差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时间早的小时数)
如果现在是北京时间7:00,那么现在 纽约时间是多少? 小莉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姑妈打个电 话,你认为合适吗?
姑妈 , 您起 床了 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