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及破裂风险评估_陈晟_刘从国_程浩_徐昌林

合集下载

后交通动脉瘤自制

后交通动脉瘤自制
治疗方案
采用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联合治疗,术后患者 恢复良好,视力得到改善。
案例分析
该患者动脉瘤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通过联 合治疗有效解除了压迫,改善了视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患者情况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蛛网膜下腔 出血就诊,影像学检查发现后交
通动脉瘤。
治疗方案
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成功栓塞动 脉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案例分析
该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及时诊断 并采取介入治疗,有效控制了出血 ,避免了再次破裂的风险。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为年轻女性,因视力下降就诊,影像学检查 发现后交通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
目录
• 后交通动脉瘤概述 • 后交通动脉瘤的症状与诊断 • 后交通动脉瘤的治疗 • 后交通动脉瘤的预防与康复 • 后交通动脉瘤的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后交通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后交通动脉瘤是指发生在后交通 动脉上的动脉瘤,属于颅内动脉 瘤的一种。
特点
后交通动脉瘤通常在后交通动脉 分叉处或起始部形成,由于该处 血流动力学特点,容易受到血流 冲击和损伤。
并发症。
03
CATALOGUE
后交通动脉瘤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后交通动脉瘤的辅助治疗 方法,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缓解疼痛 和预防并发症。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炎 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降血压药等。
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方便、无创,适 用于病情较轻、不适合手术或介入治 疗的患者。但药物治疗不能根治动脉 瘤,需要长期服用,并定期复查。
视觉障碍
后交通动脉瘤压迫视神经或视网膜中央动 脉,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模糊 等症状。

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与破裂后出血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与破裂后出血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25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NOV. 2023, Vol.21, No.11 Total No.169【通讯作者】范文辉,女,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枢神经影像诊断。

E-mail:*****************Correlation between Morphologic Features2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11月 第21卷 第11期 总第169期直径(1.73±0.52)mm、AR值(1.53±0.67)、SR值(3.42±0.47)、长宽比(1.33±0.47)。

通过CT 平扫评估的平均血肿体积为21.15(6.47~56.90)mL。

将血肿体积作为因变量,以临床资料与动脉瘤形态学特征为自变量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单因素分析中(表1)显著指标有年龄,高血压,动脉瘤宽度,入射角度,AR(P <0.05)。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表2),影响出血量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P =0.001)和AR(P =0.018)。

最后获得公式:AcomA破裂出血体积=-55.515+14.16×AR+1.24×年龄,R值=0.523,调整R2值=0.251。

图1A-图1G 女,65岁,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行CTA检查,诊断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

图1A测量动脉瘤瘤颈宽度2.5mm,动脉瘤高度5.1mm;图1B动脉瘤最大径 5.2mm,动脉瘤宽度3.6mm,载瘤动脉直径(所有直接接触动脉瘤颈段的血管直径平均值)为2.4mm;图1C动脉瘤角(瘤体最大径与瘤颈形成的夹角)为 57.0°;图1D入射角度(瘤体最大经与载瘤动脉中心线形成的夹角)为154.3°,AR(动脉瘤高度/瘤颈宽度)为2.04,SR(动脉瘤高度/载瘤动脉直径)为 2.12,长宽比(瘤体最大径线/宽度)为1.41;图1E CT平扫原始图像;图1F通过3D-slice软件勾画的出血范围;图1G显示出血体积3D图像,测得出血体积大小为54.3mL。

基于形态学分析的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评分预测模型

基于形态学分析的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评分预测模型
were col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ruptured group (n=47)and an—ruptured group (n=28).Based
on the clinical data and imaging features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var 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morphology-related parameters,and the prediction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r isk score of PCoA aneur ysm ru pture was established.Results Statistically signif 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aneurysm,including depth of aneurysm (Hmax),height of aneurysm (Hp), width of aneurysm (W ),incident—fiow angle(IFA),outflow—angle (OFA),length—to—width ratio (AR),AR area ratio,height—to—width ratio (HW R),regular or irregular shape of daughter sac,etc.,existed between
【关 键 词 】 后 交 通 动 脉 瘤 ;破 裂 危 险 因素 ;形 态学 ;风 险 评 分 预 测 模 型 中 图 分 类 号 :R743.4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8—794X(2018).10.0919—05

手术讲解模板: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讲解模板: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资料: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步骤:
再向内侧切开视神经上的蛛网膜,敞开视交叉池和终板池,放出脑脊液。 后交通动脉瘤的显 露,至此已很充分(图4.4.2.1-22)。至于是否将Liliequist膜打开视情况而 定。打开此膜可放出大脑脚间池的脑脊液,更有利于脑的回缩, 但如有出血可进入脚间池,一般不需将此膜切开。
手术资料: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概述:
后支;后组供应丘脑底部核团(Luys体)。 这些动脉之间不互相沟通,损伤后可造成 供血区梗塞。 后交通动脉瘤多发生于颈内动脉与后交通 动脉交界处的远侧角,但亦可发生于后交 通动脉与脉络膜前动脉之间的颈内动脉壁 上,还有极少数(4.6%)动脉 瘤发生于后交通动脉本身,或后交通动脉 发出点的近侧
手术资料: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概述: 角处(图4.4.2.1-4)。后交通动脉瘤影 像学表现见图4.4.2.1-5。
手术资料: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适应证: 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适应证: 1.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病情较轻,属于 Hunt和Hess分级Ⅰ~Ⅲ级者,可在3天内 进行手术。
手术步骤:
翼点软组织的解剖与其他部位的头皮不同, 在头皮与颅骨之间有颞肌相隔。颞浅筋膜 的前1/4分成两层,浅层只含脂肪、面神 经的颞支(支配额肌)和大的颞静脉;深 层覆盖颞肌,并含有颞深静脉和动脉。如 果在帽状腱膜下层分离头皮瓣至显露出额 骨颧突,约有30%的机会损伤面神经的额 支,导致一侧额肌瘫痪。
手术步骤:
额颞部弧形切口,起自耳前上方1cm处, 与颧弓垂直向上,越过颞嵴,弯向前方, 终于矢状线旁1~2cm(图4.4.2.1-7), 切口完全隐于发际内。注意勿伤及颞浅动 脉的主干和面神经支配额肌的分支。

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技巧--TheNeurosurgicalAtlas系列

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技巧--TheNeurosurgicalAtlas系列

后交通动脉瘤手术技巧--TheNeurosurgicalAtlas系列Figure 1 Walter Dandy,动脉瘤手术的先驱,图示说明如何暴露和控制术中动脉瘤破裂并且用银夹夹闭后交通动脉瘤瘤颈,动脉瘤随后被切除。

起源于颈内动脉后壁的脉络膜前动脉(AChA)和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动脉瘤(占所有动脉瘤的35%)。

后交通动脉瘤大约占破裂动脉瘤的四分之一。

除了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外,后交通动脉瘤的患者常表现为动眼神经压迫症状,偶尔表现为脑栓塞症状。

自发无痛的动眼神经麻痹首先被认为是后交通动脉瘤所致。

后交通动脉瘤也可能出现自发性沿小脑幕到凸面的硬膜下血肿。

那样的硬膜下血肿常表现出脑疝前期的占位效应症状,需要急诊手术清除血肿。

本章将描述后交通动脉瘤夹闭的手术技巧。

关于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技术在其他章节描述。

手术指征当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临床观察、血管内治疗、显微外科夹闭。

小型未破裂动脉瘤或者高龄患者(>75岁)更大的未破裂动脉瘤,患有潜在影响生存的其他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临床观察。

ISUIA 2(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把后交通动脉瘤分组在破裂风险高的后循环动脉瘤,小于7mm PCoA动脉瘤5年以上的破裂风险是2.5%,大于7mm的动脉瘤破裂风险显著增加。

但是,对该研究持质疑批评的人认为,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和可被安全观察的前循环小动脉瘤是一致的。

预期寿命长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比前循环其他小型动脉瘤应该更积极的选择介入手术。

那些选择观察的动脉瘤观察期间如果体积增大或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应该重新考虑介入手术。

后交通动脉瘤在形态上常常既能够介入也可以手术夹闭。

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比较容易,手术过程只需要最低限度的显微解剖和脑牵拉。

作者通常建议具备下列情况的后交通动脉瘤适合显微手术夹闭:年轻(<>。

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未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要点

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未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要点

(P>0.05).(2)The
was
mean
walI shear stress(WSS)in the oculomotor
lower than 0.68 4-0.24 of the asymptomatie group and 0.82 4-0.22 of the other clinical symptom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The median(quartile range)low WSS area(LSA)percentage in the oeulomotor nerve palsy group was 3.77%(1.48%,27.16%).It was higher than 0.15%(0.00%,1.07%)
nerve
palsy group was 1.75 4-0.46.It was higher than
symptom
1.15 4-0.44 of the asymptomatic group and 1.20 4-0.42 of the other clin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ees(P<0.叭),and there were having daughter blebs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50.C^ina
Corresponding
author:地愕Xinjian,Email:弘昭一巧@163.net Objective
To
【Abstract】
patients
analyze the morphological and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unruptured

收藏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九大要点

收藏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九大要点

收藏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九大要点一、概述后交通动脉瘤指发生于颈内动脉发出后交通动脉处的动脉瘤。

(图4.4.2.1-1,4.4.2.1-2)据国外资料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4,仅次于前交通动脉瘤而居第二位,但国内资料统计其发生率占第一位。

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有4种:①长颈瓶形,最易于夹闭;②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瘤颈甚短;③宽颈形,瘤颈与瘤体的直径大小相近;④圆顶形,瘤颈是动脉瘤最膨大处。

动脉瘤顶可指向不同的方向。

据VanderArk78例的统计:瘤顶指向外侧,并位于小脑幕缘之上者占24%;瘤顶指向外侧,但位于小脑幕缘之下者占24%;瘤顶指向后下方者占36%;瘤顶指向内上方者占13%;瘤顶指向内下方者占3%。

后交通动脉的解剖变异很多,在15%的人群中一侧大脑后动脉P1段细小,该侧后交通动脉粗大,成为大脑后动脉的主要供血动脉。

在后交通动脉瘤的病人中,这种变异高达33%,其中0.3%的病人P1段完全缺如,大脑后动脉完全由该侧后交通动脉供血(图4.4.2.1-3)。

Yasargil在后交通动脉瘤的病人中发现,60%的病人颈动脉造影时可显示同侧的大脑后动脉,手术中发现6%的病人病侧的后交通动脉粗大,成为大脑后动脉的主要供血者。

在这种情况下连同动脉瘤一起夹闭后交通动脉可造成不良后果。

后交通动脉本身发出很多穿动脉,其前组供应下丘脑、丘脑腹侧部、视束的前1/3和内囊后支;后组供应丘脑底部核团(Luys体)。

这些动脉之间不互相沟通,损伤后可造成供血区梗塞。

后交通动脉瘤多发生于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交界处的远侧角,但亦可发生于后交通动脉与脉络膜前动脉之间的颈内动脉壁上,还有极少数(4.6%)动脉瘤发生于后交通动脉本身,或后交通动脉发出点的近侧角处(图4.4.2.1-4)。

后交通动脉瘤影像学表现见图4.4.2.1-5。

二、适应症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适用于:1.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病情较轻,属于Hunt和Hess分级Ⅰ~Ⅲ级者,可在3天内进行手术。

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陈节;於永;胡再虎;崔明【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9例(同期收治后交通动脉瘤共36例)。

结果:9例病人成功获得介入治疗。

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双导管技术栓塞2例,单纯弹簧圈4例。

完全栓塞5例,近全栓塞3例,大部栓塞1例。

结论:术前对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形态的观察,选择正确的栓塞方案,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a ruptured arterial aneurysm at the ampullar region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in acute stage.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in 9 cases of ruptured arterial aneurysms at the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one undergone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between Aug.2011 and 2013.Results:In the 9 cases,3 were managed with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2 with double microcatheter technique,and 4 with simple coil? plete embolization occurred in 5 cases,relatively partial embolization in 3 and relatively moderate embolization in 1.Conclusion:Careful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on aneurysms and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the embolization approaches before intervention may lead to better prognosis .【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523-524,525)【关键词】后交通动脉圆锥部;动脉瘤;栓塞【作者】陈节;於永;胡再虎;崔明【作者单位】铜陵市人民医院脑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铜陵市人民医院脑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铜陵市人民医院脑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铜陵市人民医院脑外科,安徽铜陵 2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后交通动脉是最常见的动脉瘤部位之一[1]。

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及破裂风险评估_陈晟_刘从国_程浩_徐昌林

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及破裂风险评估_陈晟_刘从国_程浩_徐昌林
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及破裂风险评估
陈晟,刘从国,程浩,徐昌林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北宜昌 443002
[摘要] 目的 研究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其破裂风险的相关性,初步预测后交通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方法 回
顾性分析该院 2011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连续收治的单发后交通动脉瘤病例 193 例, 按破裂情况分为破裂组 80 例
CHEN Sheng,LIU Cong-guo,CHENG Hao,XU Chang-lin Third Clinical College of San xia University,Neurosurgery of Central Hospital, Gezhouba Group, Yichang, Hubei Province, 443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rupture risk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4 from a single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in 19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upture were divided into rupture group and 80 cases of unruptured group 11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3D CTA model,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verage ratio of tumor size, tumor length and neck width (AR value), there is no point to the top of different tumors, ASCI, using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rupture risk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tumor rupture group was (6.55 ±2.85) mm, the average size of unruptured aneurysm group was (6.38 ±3.71) m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R=12.895, P=0.001); AR value (OR=4.899, P=0.001); the top of aneurysm after pointing to the outside (OR= 7.498, P=0.029). Conclusion AR, with daughter sac or not , Under the top of the tumor is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which can as its rupture assessment. [Key words]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Rupture risk

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危险因素分析

镜像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危险因素分析

脑缺血性并ic 回归分析镜像
因素,用以识别具有较高破裂风险且适合手
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11,12]。目前有关镜像后
术或血管内治疗的后交通动脉瘤至关重要。
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研究较少,也未能得到独
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形态学因
立危险因素 [12-14],且仅在较少的镜像动脉瘤
under the curve (AUC) to test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of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434 PcoA aneurysm cases in
our database. Results: Presence of a daughter sac (OR=8.852, P=0.024), aneurysm with height > width (OR=
ture HU Sheng-qi, XU Wei-dong, LI Hua, CHEN Ru-d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
能是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子瘤形成是评估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最佳因素。
通讯作者
关键词
陈如东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镜像动脉瘤;
破裂;形态学参数;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1;R741.02;R49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780/ki.sjssgncj.20220638
width, aneurysm with height > width, and daughter sac presence may b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rupture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01月至2017年06月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表现的89例后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其中10例发生术中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破裂的原因及术中处理方法。

结果 10例(11.23%)患者中动脉瘤分离前期破例2例(20%),分离动脉瘤时破裂6例(60%),夹闭时破裂2例(20%),术中动脉瘤破裂均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术后6月 GOS 5 分 6 例,GOS 4 分 2例,GOS 3 分2 例,GOS 2 分 1 例。

结论造成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中破裂的因素较多。

术前充分评估,娴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显露,临时阻断是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

尽快吸尽积血保持术野清洁干净,分清载瘤动脉、动脉瘤瘤颈及周围分支血管、针对动脉瘤破裂原因及时夹闭动脉瘤是控制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的关键。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临时阻断技术;显微手术The causes and strategies for intraoperative rupture during clipping the Internalcarotid artery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the rupture of posterior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eiyuan county,sichuan province a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anuary 2014 - June 2017。

“真正”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真正”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真正”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赵富文;程序曲;支文勇;施振华;蔡家晨;李健;潘耀华【摘要】目的探讨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真正”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关系,以及该类型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期2例临床诊断为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的术前病史、急诊头颅CT为典型的破裂动脉瘤表现,CTA确诊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开口均位于后交通动脉上,且距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结合部有一定距离,经术中DSA证实.综合动脉瘤情况选择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结论“真正”后交通动脉瘤多合并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合适病例选择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良好.【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15)006【总页数】3页(P466-468)【关键词】真正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大脑后动脉;介入治疗【作者】赵富文;程序曲;支文勇;施振华;蔡家晨;李健;潘耀华【作者单位】215500苏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5500苏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5500苏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5500苏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5500苏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15500苏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胚胎型后交通动脉主要是指发育粗大的后交通动脉(PCoA)且作为同侧大脑后动脉的主要供血动脉[1]。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是指同侧大脑后动脉P1段缺如或发育不良,P2段供血来源于同侧增粗的后交通动脉[2]。

“真正”后交通动脉瘤(TPCOAA)是指动脉瘤起源于后交通动脉上,于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结合部有一定距离;由于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后交通动脉瘤,临床罕见[3]。

其常伴有胚胎型后交通动脉或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也可以同时存在;也有报道有合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病例[4],临床脑血管影像表现不尽相同。

CTA与MRA诊断动脉瘤及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比较

CTA与MRA诊断动脉瘤及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比较

CTA与MRA诊断动脉瘤及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比较崔喜民;宋忠海;喻骏;孟涛疆【摘要】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动脉瘤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 48例高度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记为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行CTA+ DSA检查,Ⅱ组行MRA+ DSA检查.比较CTA及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CTA及MRA对5 mm以上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较CTA稍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与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3DCE-MRA)对5 mm以上动脉瘤的诊断能力相当,但与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相比,CTA与CE-MRA的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能更清楚地显示瘤颈.结论 CTA和MRA可作为诊断动脉瘤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评估的首要手段,CTA诊断的准确率及三维形态高于MRA.【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6(027)012【总页数】4页(P1214-1217)【关键词】CT血管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动脉瘤【作者】崔喜民;宋忠海;喻骏;孟涛疆【作者单位】130051长春,武警吉林总队医院放射科;130051长春,武警吉林总队医院放射科;130051长春,武警吉林总队医院放射科;572023,武警三亚疗养院医务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1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损伤、感染、免疫疾病及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等原因造成的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1],常表现为膨胀性、具有搏动性的肿块,可伴有疼痛、组织器官缺血坏死等症状[2],可发生在任何动脉。

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预防和处理

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预防和处理

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预防和处理
冯春国;杨次文
【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28)004
【摘要】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使其手术危险性增大,若处理不当将危及患者生命。

我科于1984年10月~1990年7月曾遇到7例,现将我们处理经过和体会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99-300)
【作者】冯春国;杨次文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2.21
【相关文献】
1.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预防及处理 [J], 余永佳;黄玮;杨雷霆;冯大勤;廖声潮;黄光翔
2.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防及处理 [J], 许州;陈谦学;田道锋;吴立权
3.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中再破裂的预防及处理 [J], 关俊宏;于宏伟;潘蔚然;王成林;赵崇智;禚仁春
4.翼点入路夹闭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防及手术策略 [J], 薛鑫诚;马草原;周新民;龚凯;费小斌;叶富华
5.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预防和处理 [J], 冯雨;陈治军;罗勇;陈吕安;刘平非;梁武;陈晓巍;王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特征及继发脑血管痉挛情况分析

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特征及继发脑血管痉挛情况分析

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特征及继发脑血管痉挛情况分析张峰;井山泉;刘建峰;侯凯;李鹏;张超【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3(16)35【摘要】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特征及继发脑血管痉挛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 例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unt-Hess分级进行临床分级,Fisher分级对患者入院时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进行分级,脑血管造影(DSA)评价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1)Hunt- Hess 分级:Ⅰ级16例,Ⅱ级36例,Ⅲ级27例,Ⅳ级14例,Ⅴ级3例.Hunt-Hess分级中Ⅰ~Ⅱ级、Ⅲ级、Ⅳ~Ⅴ级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Ⅳ~Ⅴ级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于Ⅲ级和Ⅰ~Ⅱ级患者(χ2值分别为4.14和12.51,P<0.05).(2)Fisher分级:1级16例,2级36例,3级27例,4级17例.Fisher分级3~4级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于1~2级患者(χ2=10.27,P<0.01).(3)DSA检查结果:左侧后交通动脉瘤51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45例;单发后交通动脉瘤86例,多发后交通动脉瘤10例;动脉瘤直径<5 mm者23例,5~15 mm 者51例,16~25 mm者20例,>25 mm者2例;无狭窄者56例,轻中度狭窄者31例,重度狭窄者9例,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狭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于轻中度狭窄和无狭窄患者(χ2值分别为19.98和21.80,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越高、Fisher分级越高、DSA显示血管狭窄程度越重的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越高.【总页数】3页(P4229-4231)【作者】张峰;井山泉;刘建峰;侯凯;李鹏;张超【作者单位】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050031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相关文献】1.骨科手术患者继发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分析 [J], 李秋飞2.沈阳地区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对策[J], 吴莉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继发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J], 蒲定琪;卿少玉4.综合医院HIV感染继发AIDS患者相关临床特征分析 [J], 凌小兰; 胡宏章5.2例4期压力性损伤继发鳞状细胞癌患者护理难点与临床特征分析及干预 [J], 吴磊; 周济宏; 蒋琪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合手术与常规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复合手术与常规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复合手术与常规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研究曾春;张施远;蒋永明【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21)5【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复合手术和常规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 60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随机分成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复合组患者术中在实时造影技术及球囊临时阻断技术辅助下完成对动脉瘤的夹闭,对照组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的差异。

结果复合组动脉瘤完全夹闭率(100%)与对照组(86.7%)无明显差异(P>0.05)。

复合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3%)、术后动脉瘤复发率(0%)、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率(0%)、术后偏瘫发生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7%、12.0%、16.7%和16.7%;P<0.05)。

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复合组恢复良好23例,中残5例,重残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复合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常规夹闭术相比,复合手术能明显改善颈内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预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页数】4页(P257-260)【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术中造影;复合手术;夹闭术;疗效【作者】曾春;张施远;蒋永明【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R651.11【相关文献】1.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对比分析 [J], 鲍庆华;臧卫东2.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的对比研究 [J], 邱玉发;沈旭明;左刚;肖绍文3.造影技术及球囊临时阻断技术下行夹闭术与传统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比较 [J], 韩怀彬4.对比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 [J], 芦东根;陈贵芳5.翼点入路夹闭低分级后交通动脉瘤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防及手术策略 [J], 薛鑫诚;马草原;周新民;龚凯;费小斌;叶富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外科夹闭术疗效分析

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外科夹闭术疗效分析

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外科夹闭术疗效分析王怡博;冯广森【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5(24)12【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术与外科夹闭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并发症及预后.方法 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90例, 其中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患者49例(介入栓塞组),接受外科夹闭术治疗患者41例(外科夹闭组).术前根据Hunt-Hess分级对患者进行评估,术后根据Glasgow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术后GO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栓塞组Hunt-Hess 0~Ⅲ级患者术后GOS 评分与外科夹闭组0~Ⅲ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2,P>0.05);介入栓塞组Hunt-Hess Ⅳ级患者GOS评分高于外科夹闭组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3,P<0.05).介入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与外科夹闭术相比,治疗0~Ⅲ级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预后效果无差异,治疗Ⅳ级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优于外科夹闭术,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外科夹闭术,疗效更为可靠.%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and surgical clipp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an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ugust 2013 to March 2015,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Of the 90 patients, 49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therapy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group) and 41 underwent surgical clipping treatment (surgical clipping group).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Hunt-Hess classification,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ssessed with Glasgow prognosis scale (GOS). The postoperative GOS scores an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Hunt-Hess classif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patients of Hunt-Hess 0-Ⅲ grad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GOS scores existed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group and the surgical clipping group (t=0.842,P>0.05), while the postoperative GOS scores in patients of Hunt-HessⅣgrade of the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group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of Hunt-HessⅣgrade of the surgical clipping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713,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urgical clipping group (x2=1.036,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unt-Hess 0-Ⅲgrade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the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and the surgical clipping show no difference in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 while for the treatment of Hunt-Hess Ⅳ grade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the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in superior to the surgical clipping, as the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carries lower operation risk and complication incidence, and it also has reliable effect.【总页数】3页(P1095-1097)【作者】王怡博;冯广森【作者单位】450014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中心;450014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疗效分析 [J], 程林;薛哲;马玉栋;孔东生;王文鑫;武琛;孙正辉2.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并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 [J], 张昌伟;王朝华;徐丁3.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对比研究[J], 李雄飞;胡伟;周明安;田少斌4.血管介入栓塞术和显微外科夹闭术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血清MCP-1水平的影响 [J], 罗来兵;陈光贵;叶沛;杨士勇5.老年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破裂急性期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疗效分析 [J], 刘琦;郭凯;王玉亭;曹培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观察

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观察

XU Zheng-chen(g HSU Cheng-Chen)1! ,CUI Gan(g TSUI Kang)2 ,SU Bai-chen(g SU Borcherng)3 , ZHENG Ke-d(a CHENG Kur-Ta)3 ,KE Cui-Iin(g KO Tsui-ling)1 ,CAI Yong-y(u TSAI Yung-Yu)1 ,WANG Ren-zhi4
posterior cerebrai among 48 case(s mm)
后交通动脉的外径
Ext . diameter/PCoA(mm) 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交接处
Junction/ICA 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交接处
Junction/PCA
出现例数(No case) (%)
出现例数(No case) (%)
[关键词] 大脑动脉环;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 [中图分类号] R3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35(6 2001)03-283
MORPHOMETRIC STUDY OF THE POSTERIOR COMMU ICATI ARTERY I 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OF WILLIS
(1. 台北医学大学解剖学科;2. 通识教育中心;3. 医学系,中国台北;4.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
[摘要] 目的 观察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变异。 方法 取 50 例经福尔马林处理的台湾地区成年 男性大脑,用光学摄像系统摄取后交通动脉影像,冲映成照片后,再经扫描仪存入计算机并放大至 20 倍,用打印机 映出影像后测量并统计外径值。 结果 左侧后交通动脉近颈内动脉端外径为 1.72 1 0.7(7 0.7 ~ 4.3)mm,右侧则 为 1.69 1 0.7(8 0.8 ~ 3.3)mm。左侧后交通动脉近大脑后动脉端外径为 1.59 1 0.5(8 0.8 ~ 3.0)mm,右侧则为 1.59 1 0.6(8 0.5 ~ 3.2)mm。 结论 台湾地区测量值与大陆地区测量值有差异,是由于两地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造成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 裂 组 AR 值 (1.57±0.684) 大 于 未 破 裂 组 (1.24 ± 0.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 AR 值以 1.5 为界值比较 其与后交通 动脉瘤 破 裂 的 关 系 ,结 果 经 χ2 检验可知,χ2=38.459,P<0.01, 即 AR≥1.5 组的后交 通 动脉瘤破裂率明显高于 AR<1.5 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见表 2。
回归分析结果为 :有 子 囊 (OR=12.895,P=0.001);AR 值(OR=4.899,P=0.001);瘤 顶 指 向 后 下 外 (OR=7.498,P=0.029)。
结论 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中的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 (AR 值)、有无子瘤 、瘤顶指向后下外可以作为后
交通动脉破裂风险的评估指标。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破裂风险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0(a)-0010-03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and its Rupture Risk Assessment
破 裂 组 后 交 通 动 脉 瘤 的 瘤 体 平 均 大 小 为 (6.55± 2.85)mm, 未 破 裂 组 的 瘤 体 平 均 大 小 为 (6.38±3.71)mm;
两组后交通动脉瘤平均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将病例资料按后交通动脉瘤瘤体≥7 mm 与瘤 体<7 mm 分组后进行比较, 后交通动脉瘤瘤体≥7 mm 的 破 裂 率 (81.42%) 高 于 瘤 体 <7 mm 的 (72.5%), 经 2 检 验,χ2=2.1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
后交通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病 因 ,其 破 裂 率 很 高 ,破 裂 后 的 致 死 致 残 率 极 高 , [1-2] 因 此 对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学者研究大多从颅内多个部位的动脉瘤中进行总 体分析研究, 很少有专门针对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 与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故该研究专门采集该院 2011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连续收治的单发后交通动 [作者简介] 陈晟(1977.7-),男,湖北宜昌人,硕士,主治医师,研
193 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瘤顶指向分为:后下外 148 例 (76.68%)后下内 28 例(14.51%)后上 外 8 例(4.15%)后上 内 9 例(4.67%)。 后交通动脉瘤瘤顶指向为后下外的破 裂率为 81.33%,明显高于其他不同瘤顶指向的后交通 动脉瘤之和。 经 χ2 检验,χ2=8.140,P<0.01,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见表 3。
CT 血管造影(CTA)检查:头部由第 1 劲椎至颅顶, 头颈部由主动脉弓至颅顶。 1.3 图像后处理及形态学特征的观测 1.3.1 图像后处理 图像经重组处理后, 得到后交通动 脉瘤的血管造影,采用 VR 和 MIP 以多角度、全方位显 示后交通动脉瘤,包括整体观和前后视图、左切左视图 和右切右视图,上切下切图以及局部图像等。 1.3.2 后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的观测与结果统计 后 交通动脉瘤的瘤体平均大小, 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的 比值(AR 值),瘤顶指向(CT 血管造影显示后交通动脉 瘤的瘤顶均指向后,故瘤顶指向包括:后上外,后上内, 后下外,后下内),有无子囊(光滑瘤体表面的局灶性尖 角状、乳头状及不规则形突起定义为子囊)。 1.4 观察指标
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及破裂风险评估
陈晟,刘从国,程浩,徐昌林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湖北宜昌 443002
[摘要] 目的 研究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其破裂风险的相关性,初步预测后交通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方法 回
顾性分析该院 2011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连续收治的单发后交通动脉瘤病例 193 例, 按破裂情况分为破裂组 80 例
究方向:脑肿瘤。
脉瘤病例 193 例, 从形态学因素的角度分析其与后交 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分 析后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为临床做 出最佳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 2011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连续 收治的单发后交通动脉瘤病例 193 例, 共 193 个后交 通动脉瘤的资料,按破裂情况 分为破裂 组 80 例(80 个
CHEN Sheng,LIU Cong-guo,CHENG Hao,XU Chang-lin Third Clinical College of San xia University,Neurosurgery of Central Hospital, Gezhouba Group, Yichang, Hubei Province, 443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rupture risk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4 from a single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in 19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upture were divided into rupture group and 80 cases of unruptured group 11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3D CTA model,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verage ratio of tumor size, tumor length and neck width (AR value), there is no point to the top of different tumors, ASCI, using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rupture risk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Results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tumor rupture group was (6.55 ±2.85) mm, the average size of unruptured aneurysm group was (6.38 ±3.71) m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R=12.895, P=0.001); AR value (OR=4.899, P=0.001); the top of aneurysm after pointing to the outside (OR= 7.498, P=0.029). Conclusion AR, with daughter sac or not , Under the top of the tumor is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which can as its rupture assessment. [Key words]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Rupture risk
瘤体以 7 mm 分组 、 瘤体长度与 瘤颈宽度的 比值 (AR 值)以 1.5 分组、瘤顶指向、子瘤的存在情况等与后 交通动脉瘤破裂的相关性。 1.5 统计方法
采 用 SPSS 16.0 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所 有 数 据 , 计 量 资 料 以 均 数 ± 标 准 差 (x±s) 表 示 , 如 果 资 料 呈 正 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 t 检验,如果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 布 则 用 秩 和 检 验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χ2 检 验 ,用[n(%)]表 示,检验水准 α=0.05,双侧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以瘤体 AR 值≥1.5,瘤顶指向、子瘤有无为自变 量,是否破裂为因变量,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瘤体以 7 mm 分组与后交通动脉瘤破裂情况
中外医疗
后交通动脉 瘤)和未破裂 组 113 例(113 个后交 通动脉 瘤 ), 患 者 纳 入 标 准 [3]:① 排 除 由 外 伤 和 ( 或 ) 感 染 所 致 后 交通动脉瘤; ②排除合并有其他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畸 形、等的病例;③仅纳入单发的后交通动脉瘤病例。 排 除 标 准[4]:根 据 后 交 通 动 脉 瘤 的 定 义 、影 像 学 资 料 等 均 无法确诊为后交通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其他脑 血管畸形者、外伤性动脉瘤。 最终共收治诊断满足条件 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 193 例。 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患 者均存在明确的经 CT 血管造影证明的影像学依据。 破 裂 组 80 例 患 者 中 ,男 性 42 例 , 女 性 38 例 ; 患 者 年 龄 20~65 岁,平均(48.66±12.78)岁 ;未破裂组 113 例 患者 中 ,男 性 53 例 ,女 性 60 例 ;患 者 年 龄 18~64 岁 , 平 均 (46.98±11.68) 岁 ; 两 组 患 者 在 性 别 构 成 、 年 龄 方 面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1.2 CT 扫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