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历史人物

合集下载

历史人物简介 2

历史人物简介 2

历史人物简介一、林则徐二、邓世昌三、孙中山四、康有为五、谭嗣同六、陈独秀七、李大钊八、张学良九、彭德怀十、张骞一、林则徐(清代销毁鸦片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二、邓世昌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

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

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

历史人物评说——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说——李鸿章

• 1895月中日《马关条约》 • 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 • 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租借胶澳(青岛)、修筑胶济铁路及开发沿线矿 藏)
• 同年中日《辽南条约》 • 同年6月《中俄密约》 • 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 约》 • 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正面评价
• 李鸿章正面的,他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 洋务图强,然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 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曾据理力争, 然而无奈国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 求。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 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 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 之遇” ——梁启超
简介
•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 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 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 清军政重臣。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 领导人之一,世人多尊称李中堂 。
主要成就 • 操练淮军、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参与洋务运动 、 • 积极倡建近代海军、 • 建立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中的李鸿章
• 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实际负责开 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
• 1862年,李鸿章与奕䜣、曾国藩在北 京设立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 1896年李鸿章访英(实为访美),受到热情款 待,李用手抓鸡,大家愕然,出于尊重,也学 样。从此,英国人吃鸡不必拘泥于刀叉。同时, 天天西餐使李无胃口。于是他让厨师将西餐的 原料和蔬菜和在一起,烧成了一锅大杂烩。扑 鼻香味使英国官员们馋涎欲滴,忙打听是什么 菜?答曰杂碎。李示意他们尽情享用,结果一 个个赞不绝口。据说后来饭店的菜单上就有了 “李鸿章杂碎”。 • 李鸿章作为一个中国使臣,在桀骜不驯的日不 落帝国人面前,没有卑躬屈膝,而是巧妙地宣 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历史经典人物评析(中日甲午战争)

历史经典人物评析(中日甲午战争)
• 他创造了日本近代史上的巅峰时刻,在日本人的精神 上影响极为巨大。他完胜了俄国海军,使日本人信心 “爆棚”,有了独霸东亚的野心,最后竟不惜与超强 的美国为敌。创了后来世界海军所流行的纵队战术。
无可挑剔
—— 刘步蟾
生平简介;
刘步蟾(1852-1895)清末海军将领。字子 香,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毕业于 福建船政学堂。1875年被送往英国学习枪炮、 水雷等技。回国後,由李鸿章推荐,升游 击,会办北洋草房,协助制定海军军制、 营归。1895年赴德国购领船舰,任北洋水师 右翼总兵。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 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 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 勇抗敌,以身殉国。
相关标签:
1.军神 2.东方纳尔逊 3.一门百发百中的大 炮胜过一百门百发 一中的大炮 4.王阳明
作战简历
对幕府作战:
• 1866年参加萨摩藩新成立的海军 。
对中国作战:
•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 •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中,指挥“浪速”舰作战。 •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任日本常备舰队司令。
主要事迹
• 1885年秋季,刘步蟾督带"定远"舰回国,被任命为"定远"舰管带, 授参将。自此,刘步蟾积极协助北洋海防统领丁汝昌筹建北洋海军。 他直接参与了北洋海军章程的起草与定稿,"海军规划,多出其手"。 1888年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刘步蟾"升授北洋海军右翼总兵, 加头品顶戴。“
• 北洋舰队组建之后,清廷为之沉醉,便停止了增购军舰扩建海军的 步伐。刘步蟾对此深为忧虑,他认为“日本增修武备,必为我患”。 为此,他特别亲自面谒李鸿章,进言按年添购铁甲战舰以扩建海军。 当李鸿章未置可否时,刘步蟾进一步慷慨直言道:“相公居其位, 安得为是言!且平时不备,一旦偾事,咎将谁属?”刘步蟾的此番 直言,引得四座悚然不已,而李鸿章竟也为他这一片赤诚坦荡之情 所感动。但由于封建朝廷的昏庸腐败,刘步蟾的一系列加强海军海 防的建议和主张,都未获采纳。

李鸿章历史人物讲解

李鸿章历史人物讲解

李鸿章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方 科学知识,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

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甲午中日开战之前以湘 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练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比之西洋 各国毫不逊色,1888年北洋水师的成军更是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 一个台阶,使得中国的军队从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 先进兵器的半近代军队。
——《李鸿章的生平与时代》英国大船商之妻立德夫人
“李鸿章是十分率直而且认真的”、
“以李鸿章的智力和常识来判断,他要算这些人中很卓越的一个”。 —— 维特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 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 梁启超
11
改革内容
军事: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 式军队,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经济: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 纺织等各种民用企业。 文化: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 养洋务人才。 政治: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
12
改革内容
13
李鸿章作为一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物,在其 开展的洋务自强运动中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充分的, 成效是很明显的。
综上总结:
从签定卖国条约上看,李鸿章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但从“兴建洋务”“筹备海 军”“创办民用工业”上讲,李鸿章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认为李鸿章 的一生是功大于过。
31
谢谢
32
因此李鸿章要竭尽全力救清于危难之中,李 鸿章镇压太平军是他的“忠君”的表现 ,是 由其阶级立场决定的。
9
二.参与洋务运动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用其人。” ————李鸿章

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保平不争胜

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保平不争胜

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保平不争胜《马关条约》签订现场人物小传: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甲午事迹: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指挥者,战后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文/纪彭《国家人文历史》副主编)在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大家又一次谈及李鸿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断发生变化。

理解和温情虽然不是历史的全部,但是还原历史环境似乎一个观察者最基本的素质。

李鸿章被洋人捧为“领航员”,他自己则自嘲为“裱糊匠”。

在绵延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中,李鸿章仿效西方,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却又一败涂地。

回望甲午,我们很容易指出李鸿章的种种失误,但是,在一个满洲人统治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缺乏现代国家观念的帝国里,李鸿章被日本人打败,似乎是一种对他个人较好结局。

这个位子得之不易在剿灭“发捻”之后,曾国藩权倾一时,他身边不少人劝其自立,但他选择了退隐江湖。

继承曾国藩政治军事遗产的是他的战友左宗棠和弟子李鸿章。

尽管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这个大方针上并无分歧,但谁也不服谁。

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争取清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

换言之,左宗棠多吃一口,李鸿章就得少吃一口。

同治一朝,平回乱、收新疆,左宗棠占了上风。

他以西征为由,向朝廷申报一千万两的军费。

朝廷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胡雪岩就帮着“借洋债”,洋债以海关税抵押,这下就把清政府最大的一笔“流动资金”弄走了。

左宗棠借此还在兰州建立“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修造枪炮。

李鸿章这下着急了,有限的资源被左宗棠弄走,自己就啥要搞不了了!因此,他抛出了“海防”与“塞防”之争。

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PPT历史人物李鸿章

PPT历史人物李鸿章

同时,洋务运动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03 李鸿章与外交事 务
晚清时期外交形势分析
列强环伺,外交压力巨大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列强环伺的局面,外交形势异常严峻。李 鸿章作为重要政治人物,经常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外交问题。
传统外交观念受到挑战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传统的朝贡 体系逐渐崩溃,中国外交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李鸿章在维护国 家利益的同时,也努力推动中国外交观念的转变。
要的军事保障。
05 李鸿章与近代化 事业
近代化事业背景及意义
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传统社会结构和经济形 态逐渐解体,近代化事业应运而生。
近代化事业旨在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生产方式和制度,推 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近代化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 现代社会转型的开始。
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化事业成果及影响
工业方面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一批近 代化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展。
A 军事方面
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和陆军,提高 了国防实力,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
了有力保障。
B
C
D
教育文化方面
建立了近代化学校和教育制度,培养了大 量人才;推动了文化领域的变革和创新,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1901年逝世于北京,享年78岁。 • 其一生充满争议,既有推动现代化的功绩,也有签
订不平等条约的污点。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政治
生涯和成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同 时,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争议和矛盾,是一个具有复 杂性和多面性的人物。在评价李鸿章时,需要全面、 客观地看待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历史经典人物评析(中日甲午战争)

历史经典人物评析(中日甲午战争)

负面评价
• 清朝和法国的战争结束后,签订条约放弃对越宗主权,左 宗棠评价李鸿章是:“对清朝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 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 骂名”。
• 李鸿章访问德国,会见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 麦问他:“你当了一辈子的中国宰相,告诉我,你有什么 足以自傲的政绩?”李鸿章就说,他怎样领导军队剿灭了 太平天国和造反的捻匪。据梁启超记述,俾斯麦听了通过 翻译告诉李鸿章:“真的是很崇高啊!不过,我们欧洲人 却认为,打仗要战胜外族人才是功劳;国内自相残杀来保 持一国的稳定,我们欧洲人不拿出来谈。”
•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 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 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 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 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
邓世昌的影响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 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 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 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 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 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 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 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 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 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现世有《邓世昌传》、《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 、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 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析—李鸿章之功与过李鸿章,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对于这样一个人,不同人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

也有人由于他在近代兴办洋务运动而说他是近代一名了不起的功臣。

不过以上两种观点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我觉得还是让我们回顾李鸿章的一生,再来评价他的功与过。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子黼、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

同时,受业于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他作为中国晚清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期末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李鸿章一生87载,今天是他逝世100周年的日子,100年前的今天,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离开人世,在他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俄国的公使还在他的床头逼迫他在俄占领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这样的一幕是多么的叫人可悲!在他的一生中,他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兴办了洋务建立了北洋水师,但也签订了不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为大清帝国争辩了一生,我觉得他一生中的功与过,我们应该要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无论是在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还是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李鸿章都是贯穿其中的不可忽视的人物,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危国危民的社会背景下,他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他肩负了家国重任。

下面我们从一些历史事件中来评价李鸿章的功过:【1】1851年开始的一场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势力席卷十八个省市,沉重打击了晚清王朝。

在这个事件中,李鸿章作为清廷重臣,有维护其安危的职责,尽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国内的长期战争并不利于一个正处在风雨飘摇中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对以这一事件的评价,我们不能离开社会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李鸿章作为一个影响了晚清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汉族官僚。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一生奔波劳累,是洋务运动中做事最多的的人。

最后却落得被时人、后人唾骂的卖国贼。

今天,我们应该抛弃过去的偏见,全面客观的看待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爱国、帝国主义、外交人物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正文:前言:中国近代史指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1840年,英国对清帝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外国资本的流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独立的国家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关于如何评价李鸿章,我想先从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入手,甲午战争使他一生事业名声扫地,他也承认自己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没想到甲午一战,把我这个纸糊的灯笼给捅破了。

现在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李鸿章军功显赫,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2甲午中日战争相关人物介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2甲午中日战争相关人物介绍

甲午中日战争相关人物简介邓世昌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

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汉族,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

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

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人学习算术、英语。

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学生。

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习驾驶,随船巡历南洋各岛。

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

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被调到北洋海军,任“镇南”炮船的管带。

1867年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

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管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

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李鸿章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长洲五杰,明治后三杰,明治九元老中的一人,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四次组阁,任期长期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

从中日甲午战争看慈禧

从中日甲午战争看慈禧

1.从中日甲午战争看慈禧运动,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效果。

在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中日战争的9年中,国内环境相对稳定,国际环境相对缓和,清政府利用这几年,通过洋务运动,国力增强,尤其是海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北洋水师成为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慈禧,一个权利欲极度强烈的女人,从17岁被选秀入宫到73岁逝世,执掌清政府朝政几十年,经历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中华屈辱史,并在这段历史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分析要多方面、多角度,本文仅从慈禧的权利欲方面对其进行简单分析。

1.1.中日甲午战争之前1.1.1.清政府飘飘然清政府进过10年的洋务运动,建立了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某些战役上取得了胜利,于是放松了对水师官兵的训练和对军舰的增添、保养和更新,停止购买弹药,军备松懈。

1.1.2.慈禧太后60大寿筹备中1894年是慈禧的60寿辰,准备“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

为了办好自己的60寿辰,她挪用海军经费,修缮颐和园,广收贡献。

1.1.3.日本加紧训练1890年后,日本加紧扩建海军,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的海军规模已经超过了北洋海军。

1.2.慈禧与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一个小岛国、蛮夷之邦居然打败了清政府赖以欣慰的北洋水师,这是李鸿章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这场战役的失败与慈禧是密切相关的。

1.2.1.挪用军费1894年正值慈禧60寿辰,中国素来讲究60年是一个花甲轮回,所以慈禧对这场寿辰庆典极为重视。

为了办场高规模的庆典,清政府不得不从海军军费中挪用一大部分进行庆典筹备。

如此用于海军建设的资金就少之又少,导致海军管理不善、战斗力差以及舰艇得不到更新、添置和保养,甚至连弹药都停买了。

甲午风云英雄人物的故事

甲午风云英雄人物的故事

甲午风云英雄人物的故事标题:甲午风云英雄人物的故事正文: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舰队在海上的一次巨大失败。

在这场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

其中最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是叶志超。

他是广东东莞人,曾经在甲午战争中担任过清朝舰队的司令官。

在战争期间,他率领中国舰队在海上与日军作战,曾多次遭受日军的猛烈攻击,但最终他选择了自杀殉国。

叶志超的英勇行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他被誉为“海上长城”,他的遗体后来被安葬在北京的墓地中。

另一位英雄人物是邓世昌。

他是广东南海人,曾经是清朝舰队中的一名船长。

在甲午战争中,他率领中国舰队与日本舰队作战,最终在黄海上遭遇日军袭击,他选择了自杀殉国。

邓世昌的英勇行为同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他被誉为“现代关公”,他的遗体后来被安葬在澳门的墓地中。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了解和纪念。

例如,清朝舰队中的一些船长和士兵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在战争中英勇战斗,最终牺牲在战场上。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些英雄人物,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拓展:1. 甲午战争是中国清朝和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爆发于 1894年,历时 8 个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2. 清朝舰队曾经在甲午战争中与日本舰队作战,但最终失败了。

日本舰队在战争中取得了多次胜利,最终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日本获得了对朝鲜的控制权和对台湾岛的占领权。

3.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历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导致了清朝政府的威信受损,引发了政治动荡和民族危机,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甲午风云选择其中一个人物300

甲午风云选择其中一个人物300

甲午风云选择其中一个人物300
篇一: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

它的发生是日本密谋已久的。

观看《甲午风云》,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在海战中,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贪生怕死,故意打错旗号,后旗舰被日击伤。

邓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击中日军旗舰“吉野”号,最后因弹绝,邓世昌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牺牲。

邓世昌和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贪生怕死,遇到战争就退缩,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失去了当中国人的资格,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邓世昌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愿为民族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篇二:
一提到甲午中日战争,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吧。

因为那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是中国历史的耻辱。

观看《甲午风云》时,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100多年前的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至今还隐隐作痛。

邓世昌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愿为民族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邓世昌和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
民的利益而战,贪生怕死,遇到战争就退缩,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失去了当中国人的资格,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国家不落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让国家更加富强。

李鸿章PPT历史人物介绍名人简介幻灯片

李鸿章PPT历史人物介绍名人简介幻灯片

北洋水师的成立,极大地提升 了中国的海防实力,为保卫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 贡献。
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与装备
李鸿章积极倡导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 技术和装备,以提升中国军队的战斗 力。
李鸿章还推动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工 业,促进了中国军事技术的自主发展。
他主持购买了多艘外国军舰,并引进 西方先进的火炮、枪械等武器装备。
李鸿章PPT历史人物介绍名人简介 幻灯片
目录
• 李鸿章生平概述 • 李鸿章在政治上的贡献 • 李鸿章在外交上的表现 • 李鸿章在军事上的建树 • 李鸿章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 • 李鸿章历史地位与评价
01
李鸿章生平概述
Chapter
早年经历与家庭背景
出生于安徽合肥,家族世代为官,从小接受良好教育。 早年经历科举考试,成功中举,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家庭背景对其政治生涯产生深远影响,培养了其忠诚于 朝廷和国家的观念。
保守与妥协
李鸿章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表 现出保守和妥协的倾向,未能坚 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这也 成为他受到批评的一个方面。
个人品质与道德问题
李鸿章的个人品质和道德问题也 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和批评,包括 他的生活作风、家庭关系等方面。
THANKS
感谢观看
外交斡旋
李鸿章在外交领域也表现出色, 他多次代表清政府与列强进行谈 判和交涉,努力维护国家的利益
和主权。
03
李鸿章在外交上的表现
Chapter
与列强周旋,争取权益
01 02
签订《马关条约》
在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尽管该条 约对中国有诸多不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清政府争取了时间,为后来 的维新变法创造了条件。
派遣留学生

具有屈子精神的人物事例

具有屈子精神的人物事例

具有屈子精神的人物事例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精神和事迹一直激励着后人。

屈子精神是一种忠诚、正直、坚定、不屈不挠的精神,它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信仰。

下面介绍一些具有屈子精神的人物事例。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诗人,他曾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率领军队抵御外敌入侵。

在被俘后,他坚贞不屈,拒绝投降,最终以身殉国。

他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之情的诗篇,其中《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被捕入狱后,他毫不畏惧,坦然面对死亡,并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

邓世昌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甲午战争中率领舰队与日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最终,由于装备和战术上的劣势,他的舰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然而,他毫不气馁,在战斗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

除了以上这些人物事例,还有许多具有屈子精神的人物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象。

例如岳飞、郑成功、林则徐等等。

他们都具有忠诚、正直、坚定、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

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

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光绪皇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是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与慈禧胞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历史人物光绪皇帝的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光绪皇帝的简介光绪帝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出生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北京太平湖边的醇王府内。

父亲是醇亲王奕譞,母亲是慈禧的胞妹叶赫那拉·婉贞。

他是清朝入关以来第九位皇帝,是清朝建国以来第十一位皇帝,年号为光绪,在位总共三十年,史载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8年暴病身亡。

光绪帝并不是同治帝的儿子,他们只是叔侄关系。

只因同治皇帝直至驾崩之际,膝下并无子嗣,故而在徇私的慈禧太后竭力坚持下,立其胞妹之子载湉为帝。

这也令当初养心殿内的军机大臣们颇为懊恼和不甘。

光绪帝登基后,慈禧太后一边垂帘听政,故而实权并不在他的手里,这在光绪帝亲政之际也未能改变。

光绪帝每天都要对慈禧太后唯命是从,即便是自己的家庭都要收到慈禧太后的监视,并且时常从中阻挠。

其中光绪帝最为宠信的珍妃他他拉氏也是在遭受慈禧太后厌弃,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投进杀害的。

虽说光绪帝在为处处受到慈禧太后的牵制,其政治理想不懂施展。

但是在他在位的三十年里还是做出他前几代帝王无法比拟的政绩。

光绪帝重视国家主权,对割地赔款这样丧权辱国的条款是极为敏感的。

在新疆遭受英、俄蚕食之际,清军经历两年的整顿和准备,在左宗棠的率领下并以及人民的帮助下成功收复新疆。

在看到甲午战争的惨败之后,光绪帝可谓是痛定思痛,极为开明地接受了康有为等人的维新变法,力图光复中国大国风范,只是在保守派的重重打压下以失败告终。

虽然光绪帝一生是悲剧的,但是他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一个悲剧性的伟大人物。

光绪皇帝是谁的儿子同治十三年,年仅十九岁的同治帝驾崩。

但是同治帝并无子嗣,从将来便于掌握朝权这一基本点出发,慈禧太后在召开会议后选择了自己胞妹的儿子作为同治帝的继任者,这就是光绪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