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共32页文档
汉字的形体演变 ppt课件
马
虎
羊
猴
PPT课件
兔
龙
蛇
鸡鼠
猪
33
PPT课件
27
行书 作品
PPT课件
28
行 书 作 大小相兼,收放结合,书写疏密得体,
浓淡相融。
品
PPT课件
29
形成时代
殷商 商 西周晚期 秦 西汉 汉魏 汉代 东汉晚期
汉字的演变归纳
代表性文字
主要载体
甲骨文
龟甲、兽骨
金文
青铜器
大篆(籀文) 石器
小篆
石器
隶书
竹简,帛
楷书(真书) 纸
草书
帛、纸
行书
PPT课件
1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现代印刷体
PPT课件
中 国 汉 字 发 展 与 演 变
2
PPT课件
3
甲骨文
PPT课件
4
甲骨文,形体多变,不
易辨别,后世遗失,故多不
能辨。现今已出土的10万余
片甲骨笔中,划全瘦部、单细字长约,为为刻写方便,常改曲笔为
450直0,笔其。中仍未有被考较试强辨的认图的画性。
帛、纸
PPT课件
30
1.由繁到简。 2.由象形到抽象,象形性逐渐减弱。
PPT课件
31
汉字的演变:
汉字演变成现在的样子,主要有甲骨文、金文、
小篆、隶书和楷书五种基本样貌: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魚
魚虎虎人源自人車PPT课件
車
32
甲骨文是最 狗 早的汉字, 具有早期汉 字的特点: 图画性强, 写法上没有 定型,大小 不一,随意 牛 性大。
西周甲骨文、金文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萃
西周甲⾻⽂、⾦⽂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集萃继(久远的)上期介绍商代甲⾻⽂,这期将介绍西周的甲⾻⽂和⾦⽂书法,因西周部分图⽚丰富,分为上、中、下三集介绍。
甲⾻⽂是⾄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系统性⽂字,它的结字⽅式和书写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字的发展。
⾦⽂,源于青铜器上铸刻的⽂字,始于商代,盛⾏于两周,逾秦汉⽽逐渐⾛向衰微,⾦⽂内容多涉及族徽、庙号、祭祀、战争、封赐等。
此次资料收集涉及⼀些⽂物⽣僻字,如有考证失误或是信息错误之处,请留⾔“不⼀样”帮助修正!周武王克商之后,周⼈在承继商代青铜礼乐⽂明的基础上,对其进⾏了开拓性的改造和创新,⾦⽂书法⽅⾯也是如此。
西周早期,⽆论是⾸尾尖细或头粗尾细的线条处理,还是有意为之的波磔肥笔,⾦⽂均显露出浓郁的晚商遗风。
成王、康王以后,随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体制的实施和完善,青铜礼器的铸制数量迅速增加,铭⽂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单篇长度和总体数量均远逾西周之前。
在此过程中,西周⾦⽂进⼀步⾛向成熟化、规范化,结体匀美、法度雍容、线条精劲、笔意纯熟的⾦⽂书法成为西周王朝⽓象的⼀种象征和体现。
厉王、宣王之后,西周政局长期动荡不稳,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青铜礼器制度颇受影响,⾦⽂书法风⽓也随之发⽣转变。
部分铭⽂的书写简便率直,字势倾斜随意,结体宽疏不⼯,这种风格在打破旧有规范的同时,也赋予⾦⽂书法以新的美感和趣味。
这种趋势被秦国继承下来,成为导致战国时期秦⽂字发⽣⾪变的重要因素之⼀。
楷侯贞盨(xǔ)西周铭⽂表明这是楷侯贞⾃作⽤器。
楷侯是西周楷国国君,地望在今陕西志丹⼀带。
铭⽂字体较长,笔画均匀,与西周晚期的⼤克⿍等器特征相近。
备注:盨是汉族在古代盛⾷物的铜器,椭圆⼝,有盖,两⽿,圈⾜或四⾜。
盨是⽤来盛⿉稷的礼器,从簋变化⽽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
颂壶西周铭⽂内容为周宣王在康昭宫的太室对颂进⾏册命赏赐,命颂掌管成周⼆⼗家商户,监理新设的商贾,为内廷宫室提供物资货物。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一、甲骨文甲骨文及其分期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成文资料,始于商朝。
商朝的文字资料,有陶文、玉石文、金文和甲骨文几种。
其中以甲骨文最为重要,而且数量最为繁多。
甲是龟甲,有龟腹甲、龟背甲,腹甲较多,背甲较少。
骨是兽骨,主要是牛骨,也可能有少量的马骨、猪骨、鹿骨、虎骨及象骨。
骨多用肩肿骨,间有肋骨和距骨。
也有少量的牛头骨、鹿头骨和人头骨刻辞。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人尚鬼,遇事好占卜。
占卜后便记录下来。
记录有写有刻,于甲骨之上或用朱书,亦有墨书;有的先写后刻,有的不写而直接刻写;还有的将文字涂以朱砂或涂墨;也有的镶嵌松绿石,这就是所谓卜辞。
甲骨文绝大多数皆为卜辞,间或也有与占卜有关的一些记事文字。
甲骨学是以这种甲骨文字为研究对象未对甲骨文字本身,并进而对商代的社会历史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甲骨文出上在河南安阳殷虚以及附近地区,其中以小屯村出土为最多。
在附近的侯家庄、大司空村、铁路苗圃、后岗、四盘磨、高楼庄等地也出土过几片乃至几十片。
甲骨文是商代后半期,也就是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约公元前1395—1122 年)间商朝后半期所谓殷代的遗物。
甲骨文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时期。
目前各家的分期方法还没有达到统一的意见。
普通仍以五期分期法为妥,即第一期包括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甲骨文中的卜辞《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册,简也,典从册,在艹上,象两手供俸之形。
《墨子·鲁问》有“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
”甲骨文并非商代的典册,亦非竹帛金石的文字,乃是占卜及与占卜有关或者偶然的记事文字。
商代占卜所用大龟为南海种。
腹甲整用,背甲则中剖用之。
还有的改造成长圆形,中间有孔可以穿起。
用甲骨时切去骨臼的突头,再将骨脊剖平、整治后的甲骨占卜时,即在其背面,个别胛骨在正面进行有规律的钻凿,先凿一长槽,旁边再钻一略小的圆穴。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汉字发展史 宋体
• 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 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 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 “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 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 印刷的正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 又称为明体、明朝体。
汉字发展史 仿宋
• • 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 叫仿宋体,仿宋字。 这要牵涉到另一个字体——宋体。宋体的特点是什么?横平而 竖直,横笔细而竖笔很粗,还有每一笔的端点也较粗,这些不是用毛笔的手写体的特 点。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 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 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 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 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 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 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 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 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 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 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 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 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 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 字体,这就是仿宋体。
中国书法史之“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上)
中国书法史之“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上)商人是我国境内最古老的部族之一。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商人最早居住于中国东北地区,后来逐渐向南迁移,先后进入河北、山东、河南东部,最后迁徙到河南北部的殷墟。
在商人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
商人传说中的始祖契相传为有绒氏女简狄吞食玄鸟卵后感孕而生。
相传契长大后佐禹治水土有功,舜帝封契于商,赐姓子氏。
契的孙子相土曾在夏朝担任火正。
《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即相土发明了驯马驾车。
商人的另一个先祖王亥曾服牛驯象.冥在夏朝担任过司空。
商人极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原始宗教充斥、主宰一切.在商人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甲骨文就可以看出,负责祭祀占卜、沟通天地人神的贞人影响巨大,举凡军国大事、生儿育女、气候变化、狩猎、出行等等,都要举行占卜以询问鬼神。
所以《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
”商人的宗教观念和情感还充分表现在用于祭祀的青铜器皿上,其种类之多,制作之精,造型之丰富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而崇尚巫术和原始宗教却为我们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副产品—汉字的创造以及用于刻写记录文字内容的载体—甲骨文和金文。
商代甲骨文的出土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
到目前为止,安阳殷墟累计出土甲骨十几万片,分别被收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和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
从已经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搜集的单个甲骨文约有5000左右,而得到识别的目前只有1500个左右。
殷墟卜辞的内容十分丰富。
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将其分为六类:一、祭祀对祖先与自然神抵的祭祀求告等。
二、天时风、雨、雪、水及天变等.三、年成年成与农事等。
四、征伐与方国的战争、交涉等。
五、王事田猎、游止、疾病、生子等。
六、旬夕对今夕来旬的卜问。
因为小屯殷墟所出土的甲骨卜辞是商王室的卜辞,所以占卜的内容以时王为中心。
从其对某些事类占卜的频繁,可以反映商王所关心的是国境的安全,年成的丰足,逸乐和对于祖先、自然的崇拜。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1汉字源于象形
楷 书
广州申办亚 运会标识
上海世博会 会徽
图案形似汉字“世”, 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 合,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 一届属于世界的博览盛会 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犹如一个三 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 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 可代表包含了“你、我、 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 博会“理解、沟通、欢聚、 合作”的理念。
文
古今如一龙凤凰,黑眼黑发真善良
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 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 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
优美的汉字
沙市五中 杨微
囧槑
鱼
汉字的演变过程
形成时代 殷商 商周 西周晚期
秦 西汉 汉代 东汉晚期 汉魏
代表性文字
关键词
甲骨文 金文
龟甲、兽骨 青铜器、石器
大篆(籀文) 石鼓文
小篆
书同文
隶书
扁平有波势
草书
连笔、快捷
行书
草、楷之间
楷书(真书、正楷) 方正严整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隶
楷 书
楷 书
篆
书
词女之夫
变本加利 厉
变换莫测 幻
图穷匕现 见
人所不耻
齿
谈笑风声 生
彬彬有理 礼
英雄倍出 辈
不径而走 胫
完壁归赵 璧
再接再励 厉
陨身不恤 殒
兴高彩烈 采
气势凶凶 汹
轻歌慢舞 曼
度过难关 渡
精兵减政 简
重视汉字 规范书写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
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龙
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
狂草字体书写出申亚
城市“广州”,舒展自 由,反映时代的节奏与 动 感 ; 又 似 “ 2010” 的 数字组合,代表2010年 亚运会。巧妙地运用线 条的拟人化手法,如一 女子艺术体操动作,腾 空舒展,绸带环绕,表 现出运动状态。
书法课件
第一章、汉字的演变
行书:介于草书于楷书之间的 一种书体,兼具草书的流动与 楷书的规矩。楷法多于草法的 称“行楷”,书写流动草法多 余楷法的称“行草”比楷书便 于书写,比草书容易辨识,应
用最为广泛。
王 羲 之 《 兰 亭 序 》
第一章、汉字的演变
楷书: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也称“真书、正书、或正楷”。也曾叫隶楷、今隶。 楷书字体见方,笔画也以方笔为主。
四大名砚
洮砚 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洮砚因其石质细腻, 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 又恢复了生产。
端砚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 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 点。自唐代问世以来,端砚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 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文房 四宝的故乡的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和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所 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徽墨、宣砚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笔
墨
纸
砚
第三章、文房四宝
四宝之一《Leabharlann 》毛笔最早出现在商朝,我国制笔历史上以侯笔(河北衡水)、宣笔(安徽宣城)、湖笔(浙江湖州)、鲁笔 (山东昌邑)、齐笔(山东广饶)为上。
第三章、文房四宝
四宝之一《纸》
宣纸,安徽省宣城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 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 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 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 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汉字发展史 隶书
•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 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 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 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 有“汉隶唐楷”之称。
汉字发展史 草书
•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 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 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 分。
汉字发展史 大篆
•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 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 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 别。
汉字发展史
小篆
•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 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 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 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 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 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 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 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 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 出现。
汉字发展史 黑体
•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 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 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 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 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 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 黑体字型。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为 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是类似的。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 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而宋体就可 以被称作衬线字体。 “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 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摘要】甲骨文与金文是古代中国文字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甲骨文是商代使用的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形体古朴,象形性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而金文则是西周使用的文字,书法流畅简洁,较为规范,并且常见于铜器、玉器等器物上。
甲骨文的书写技巧主要体现在刻画形象上,而金文则更加注重笔画的统一和连贯。
在比较上,甲骨文更显古朴质朴,金文更具规范美感。
甲骨文和金文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这两种文字的应用价值不仅在于研究古代文化历史,还可以为今人提供启发和借鉴,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
【关键词】甲骨文、金文、特点、书写技巧、比较、继承关系、应用价值、定义、历史1. 引言1.1 甲骨文与金文的定义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形式,都源自商代至西周时期的国家和社会环境。
甲骨文是在甲骨或龟甲上刻画的文字形式,主要用于记录卜辞和祭祀仪式中的事务。
而金文则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出现的一种文字形式,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于铭文和纪事。
甲骨文和金文在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结构性特点,但金文更加精细和规整。
甲骨文的字形较为简单,线条粗犷,符号较多,书写较为简洁直观;而金文则更加精致,线条纤细,结构更加规整,整体呈现出一种规范化的特点。
甲骨文和金文都是古代中国文字的珍贵遗产,它们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历史、考古学和文化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字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古代中国社会的成就和发展。
1.2 甲骨文与金文的历史甲骨文与金文都是古代中国的文字形式,它们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甲骨文是殷墟遗址中发现的龟甲和兽骨上刻录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
这些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和兽骨被认为是古代商代时期的卜卦材料,用于进行占卜和祭祀。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结构特点,通常由小篆组成,字形古朴,笔画刚劲有力,线条简洁流畅。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摘要】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文字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甲骨文起源于商代,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金文则是在西周时期发展而来,使用铜器作为书写载体,更加简洁漂亮。
甲骨文的特点是形体古朴简单,结构复杂,多为象形文字;而金文则更加规整,结构简洁,字形优美。
在书写技巧上,甲骨文需用刻刀在硬物上刻写,而金文则可用毛笔在铜器上书写。
甲骨文和金文在比较中,金文更加规范美观,使用范围更广泛。
它们对中国文字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保留了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通过学习甲骨文和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感受中国传统文字之美。
【关键词】甲骨文, 金文, 特点, 书写技巧, 比较, 发展, 传承, 影响, 起源, 重要性1. 引言1.1 甲骨文与金文的起源甲骨文与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都起源于商代,而甲骨文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主要书写形式。
甲骨文最初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们记录了古代商代和西周时期的日常活动、祭祀仪式、宗族关系等内容。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而金文则是在商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演变而成的一种新的书写形式。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通常用于制作礼器、器皿等。
金文相较于甲骨文,更加规整、工整,文字形态更为稳定。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后来的篆文、隶书等书写形式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和金文的起源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还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古代人类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这两种古代文字的起源,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对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甲骨文与金文的重要性甲骨文与金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摘要】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两种重要文字形式,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其特点是象形、指事、象声,笔画简单而古朴。
金文则是甲骨文的演变形式,更加符合书写和刻划的需要,字形完整且规整。
甲骨文的书写技巧主要体现在笔画结构和构图上,而金文则更加强调笔画的流畅和连贯。
甲骨文和金文在形式和风格上有很大差异,但都承载着古代王朝的文字遗产和文化传统。
它们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国文字的演化过程,同时也对后世文化和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甲骨文和金文作为中国文字的重要形式,为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甲骨文、金文、特点、书写技巧、对比、发展演变、重要性1. 引言1.1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甲骨文与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在书写风格、形态结构以及用途上都有不同的特点。
甲骨文是最早的象形文字,起源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祭祀和占卜。
甲骨文的特点是形体古拙、线条粗犷,符号形象生动,表现出一种原始的艺术美感。
相比之下,金文是后来出现的文字形式,主要流行于西周中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商代甲骨文的演变和发展。
金文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结构严谨,符号稳定规范,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美感。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艺术的成熟和发展。
在书写技巧方面,甲骨文的书写方式较为简单粗糙,多采用直线和圆弧相结合的方式,书写工具多为尖尾或圆头铭刻刀。
而金文的书写技巧则更加工整严谨,刀法圆滑利落,书写工具则以刻刀和铜镜为主。
甲骨文与金文在形态结构、书写风格和用途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中国古代文字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中国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主要流传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独特的形态特征:甲骨文以刻画动植物及部分几何形状为主,具有浓厚的象形特点。
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共32页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1976年于陕西扶风出土 。高16.2厘米 ,口 径47.3厘米 。圆形,浅腹,双附耳,圈足。内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 ,工整秀丽 。铭 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重要政绩,后半部分记述墙所属 的微氏家族的家史,与文献记载可相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现藏于陕西 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
汉字与书法(一) --甲骨文、金文
当前1页,共30页,星期一。
1.结绳记事
•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典籍众说不 一。《周易•系辞•上》曰:“上古 结绳而治,后世易之为书契。” 《九家易》也说:“古者无文字, 其为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 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 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结绳记 事为上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 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 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 文字取代。
佳六月初吉 辛亥大师作 为子仲姜沫 盘孔硕且好 用祈眉寿子子 孙孙永用为宝
当前21页,共30页,星期一。
鄂君启铜节 战国楚怀王
(公元前三二八 — —前二九九年)时 发给受封在湖北 鄂城的
“鄂君启” 的水陆通行符节。 节上刻文字圆润 劲.是错金铭文 中的精品。
当前22页,共30页,星期一。
秦虎符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当前28页,共30页,星期一。
散氏盘
• 散氏盘应为西 周晚期出品, 也是台北故宫 镇馆藏品之一。 它最引人注意 的是盘内共三 百五十七字的 铭文,记载了 西周时和邻国 解决土地纠纷 的协议。
当前29页,共30页,星期一。
散 氏 盘 铭 文
当前30页,共30页,星期一。
当前7页,共30页,星期一。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着,所以,叫“行书”。
10
(一)汉字
、起源:原始社会的图画文字,即刻画符号; 、成熟: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比较成熟 的汉字。商周时代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统一:秦始皇“书同文”,通行小篆。 、演变脉络与趋势
脉络: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 书—行书;
总趋势:由繁到简。
11
(二)书法艺术 、两大阶段
三、戏曲顶峰:清朝京剧艺术
()含义 在徽戏和汉戏互相融,形成的一种新 的戏剧形式。
()形成 乾隆时期——徽戏进京 道光时期——“徽汉合流”,正式形 成 同、光时期——成熟(同光十三绝)
()角色: 生旦净丑
()方式:唱 念 做 打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 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9
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序》(王羲之)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
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
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
“行书”。行书的字体
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
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
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
跑,而是象云、象水那
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
1
本课目标
• 【课标要求】 •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 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 成就。
2
中国古代艺术
书法
绘画
音乐
舞蹈
戏曲
3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而昔 天者
雨仓
粟颉
,作
鬼书
夜,
哭
。
刻画符号(二里 头遗址出土的陶 器上)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摘要】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甲骨文是商代人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形体古朴简练,具有刻画生动的特点。
而金文则是周代人在青铜器上所刻写的文字,线条流畅优美,带有一定的装饰性。
甲骨文的书写技巧主要是刻画形象,金文则更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规整。
甲骨文和金文在形体、书写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但都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甲骨文记录了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信息,金文则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宗法制度和礼仪文化。
甲骨文和金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甲骨文、金文、特点、书写技巧、比较、重要性。
1. 引言1.1 甲骨文与金文的概述甲骨文与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系统中重要的两种形式,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出土于商代的甲骨卜辞中。
它的特点是形体古朴、结构简单,由于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文字较为笔画粗犷,符号化程度高。
甲骨文的书写技巧主要包括横平竖直、结构简洁、笔画刚劲等特点,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象形性,对后世汉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金文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主要出现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
金文与甲骨文相比,结构更加复杂、笔画更加繁琐,具有更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金文的书写技巧包括形体飘逸、结构复杂、笔画流畅等特点,展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审美水平。
甲骨文与金文在形式、结构和书写技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对后世文字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字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文化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甲骨文与金文作为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2. 正文2.1 甲骨文的特点与书写技巧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主要出现在殷墟的甲骨上,是殷商时期刻写文字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