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整理]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整理]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

从文明伊始到春秋时期,神巫史观和天道史观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占据极大的统治地位,直到战国时期这种文化理念才有所改变。正是这种情况造就了甲骨文,也使其成为书法史上第一段辉煌,而钟鼎大篆则显示出盖世气概。

在早期的商代书法体系中,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两个系统。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它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和章法,结体上虽然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态势。金文则是铸刻在青铜钟鼎等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它较甲骨文粗犷、浑厚也更壮观。以金文为代表的文字铸造系统,通过两周时代的继承发展,直到战国以后才逐渐衰落,但为小篆的出现作了良好的铺垫。

一、甲骨文与金文书体的异同点

甲骨文与金文相比,不同之处大概有以下这几点:

1.从文字的进化程度看,甲骨文象形意味尚浓,如:月,山,水,田等。因甲骨文以刀刻为主,所以线条细瘦,很难表现出更多象形意味的文字。而早期的金文比甲骨文更具象形意味,金文多以铸造为主,笔画粗细多变,字型亦丰满,更能体现出文字的象形意味,其规范美、装饰美、象形美都远远超过了甲骨文。

2.从使用的工具上看,甲骨文用刀或利器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有的刻辞以单刀契刻而成,笔画线条纤细,如有需要肥笔和圆转之处,一般也是重新起笔,或刻成方折笔。也有的是双刀深刻,古朴醇厚,

具有浓重的书写意味。而金文是用范模浇铸而成,其笔画线条成倍变粗,转折处过度圆浑,不带棱角,当然也有刀刻的文字。两者使用不同的工具制作,产生了不同的文字效果。甲骨文书风大多为纤巧清俊的,金文书风则多为茂密圆厚。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ppt课件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ppt课件
4
汉字发展史 隶书
•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 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 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 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 有“汉隶唐楷”之称。
5
汉字发展史 草书
•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 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 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 分。
10
汉字发展史 黑体
•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 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 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 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 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 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 黑体字型。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为 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是类似的。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 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而宋体就可 以被称作衬线字体。 “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 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
2
汉字发展史 大篆
•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 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 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 别。
3
汉字发展史 小篆
•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 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 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 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 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 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 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 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 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 出现。

中国书法史的脉络

中国书法史的脉络

甲骨文
严格地讲, 只有到了甲 骨文,才称 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 已具备了中 国书法的三 个基本要素: 用笔,结字, 章法。而此 前的图画符 号并不全有 这三种要素。
金文
❖ 金文也称“青铜器铭文”、“钟鼎文”。指古代青铜 器上的文字。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 内容多记奴隶主贵族的祭典、训诰、征伐功绩、赏赐 策命、盟誓契约等。商代铜器铭文简单的以一、二字 标出奴隶主或其氏族的名称。西周以后常有长篇铭文, 现存最长的铭文见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
蓄,遒美健秀,后人评
曰:“飘若游云,矫若
惊龙”、“龙跳天门,
虎卧凰阁”、“天质自
然,丰神盖代”,被后 人誉为“书圣”。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 《定武兰亭》 独孤本残
西晋陆机《平复 贴》
不谓帖 东晋王献之
西晋索靖 《出师颂》
钟繇书法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 评论成就极高。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繇书法 “巧趣精细,殆同机神”。
甲骨文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 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 古汉字。
甲骨文
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 的汉字构造法则。甲骨文已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 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商代 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

从文明伊始到春秋时期,神巫史观和天道史观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占据极大的统治地位,直到战国时期这种文化理念才有所改变。正是这种情况造就了甲骨文,也使其成为书法史上第一段辉煌,而钟鼎大篆则显示出盖世气概。

在早期的商代书法体系中,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两个系统。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它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和章法,结体上虽然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态势。金文则是铸刻在青铜钟鼎等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它较甲骨文粗犷、浑厚也更壮观。以金文为代表的文字铸造系统,通过两周时代的继承发展,直到战国以后才逐渐衰落,但为小篆的出现作了良好的铺垫。

一、甲骨文与金文书体的异同点

甲骨文与金文相比,不同之处大概有以下这几点:

1.从文字的进化程度看,甲骨文象形意味尚浓,如:月,山,水,田等。因甲骨文以刀刻为主,所以线条细瘦,很难表现出更多象形意味的文字。而早期的金文比甲骨文更具象形意味,金文多以铸造为主,笔画粗细多变,字型亦丰满,更能体现出文字的象形意味,其规范美、装饰美、象形美都远远超过了甲骨文。

2.从使用的工具上看,甲骨文用刀或利器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有的刻辞以单刀契刻而成,笔画线条纤细,如有需要肥笔和圆转之处,一般也是重新起笔,或刻成方折笔。也有的是双刀深刻,古朴醇厚,

具有浓重的书写意味。而金文是用范模浇铸而成,其笔画线条成倍变粗,转折处过度圆浑,不带棱角,当然也有刀刻的文字。两者使用不同的工具制作,产生了不同的文字效果。甲骨文书风大多为纤巧清俊的,金文书风则多为茂密圆厚。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浅谈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学院:学号:

班级:姓名: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从文明伊始到春秋时期,神巫史观和天道史观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占据极大的统治地位,直到战国时期这种文化理念才有所改变。正是这种情况造就了甲骨文,也使其成为书法史上第一段辉煌,而钟鼎大篆则显示出盖世气概。

在早期的商代书法体系中,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两个系统。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和章法,结体上虽然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态势。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它较甲骨文粗犷、浑厚也更壮观。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以金文为代表的文字铸造系统,通过两周时代的继承发展,直到战国以后才逐渐衰落,但为小篆的出现作了良好的铺垫。

书法史(0):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书法史(0):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书法史(0):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不但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也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出土和收集的刻文甲骨约15万片,单字总计约5000多个,有象形、指事、假借、形声、会意和转注字,东汉许慎所说的“六书”已经具备,为后世的汉字奠定了基础。

祭祀狩猎牛骨刻辞商河南安阳小屯出土

甲骨文的内容是商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石刻写的“卜辞”,

大部分是用尖利的工具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出来的,笔画以直线形居多,往往十分纤细。

殷商后期甲骨文的笔画渐显丰腴,还出现弧形线条,可能是为了忠实地表现毛笔的笔意,也可能是受金文的影响。无论笔画粗细,都显得遒劲而富有立体感,轻重疾徐变化细腻,有运刀如笔之感。

卜筮是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负责书写锲刻的是专门的“贞人”,也是当时专业从事书法的人。

因此甲骨文不但有较好的书写技艺,而且能体现出雄伟俊迈、纤细谨密、草率奇恣等不同的风格倾向,并随着商代国运的兴衰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已经具备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

晚商帝乙、帝辛时期,政教合一,由商王亲自主持占卜仪式,甲骨文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顶峰。总体来说甲骨文还处于汉字尚未定型的阶段,字的大小,长短乃至正反都及其自由,笔画繁简多变,偏旁部首的写法和位置也不固定。

从书法艺术上讲,这倒使得甲骨文结体自由活泼、布局参差错落,显得天真烂漫、自然随意,具有后世比较规整的文字所缺乏的特殊韵味。

商代中期出现了带铭文的铜器,但字数不多,晚商时期的铜器铭文字数渐多。晚商金文的特点是笔画首尾尖锐出锋,中间肥厚,收笔处有波磔,笔势方折凝重,端庄古朴,不做过多的雕饰。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

一、甲骨文

甲骨文及其分期

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成文资料,始于商朝。商朝的文字资料,有陶文、玉石文、金文和甲骨文几种。其中以甲骨文最为重要,而且数量最为繁多。

甲是龟甲,有龟腹甲、龟背甲,腹甲较多,背甲较少。骨是兽骨,主要是牛骨,也可能有少量的马骨、猪骨、鹿骨、虎骨及象骨。骨多用肩肿骨,间有肋骨和距骨。也有少量的牛头骨、鹿头骨和人头骨刻辞。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殷人尚鬼,遇事好占卜。占卜后便记录下来。记录有写有刻,于甲骨之上或用朱书,亦有墨书;有的先写后刻,有的不写而直接刻写;还有的将文字涂以朱砂或涂墨;也有的镶嵌松绿石,这就是所谓卜辞。甲骨文绝大多数皆为卜辞,间或也有与占卜有关的一些记事文字。

甲骨学是以这种甲骨文字为研究对象未对甲骨文字本身,并进而对商代的社会历史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甲骨文出上在河南安阳殷虚以及附近地区,其中以小屯村出土为最多。

在附近的侯家庄、大司空村、铁路苗圃、后岗、四盘磨、高楼庄等地也出土过几片乃至几十片。

甲骨文是商代后半期,也就是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约公元前1395—1122 年)间商朝后半期所谓殷代的遗物。甲骨文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时期。目前各家的分期方法还没有达到统一的意见。普通仍以五期分期法为妥,即第一期包括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甲骨文中的卜辞《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简也,典从册,在艹上,象两手供俸之形。《墨子·鲁问》有“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甲骨文并非商代的典册,亦非竹帛金石的文字,乃是占卜及与占卜有关或者偶然的记事文字。

关于西周甲骨文、金文的书法鉴赏

关于西周甲骨文、金文的书法鉴赏

关于西周甲骨文、金文的书法鉴赏

谈到关于书法的鉴赏,店铺和大家分享下关于关于西周甲骨文、金文的书法鉴赏技巧,大家敬请关注下文:

周武王克商之后,周人在承继商代青铜礼乐文明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造和创新,金文书法方面也是如此。西周早期,无论首尾尖细或头粗尾细的线条处理,还是有意为之的波磔肥笔,金文均显露出浓郁的晚商遗风。成王、康王以后,随着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体制的实施和完善,青铜礼器的铸制数量迅速增加,铭文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金文的单篇长度和总体数量均远逾西周之前。在此过程中,西周金文进一步走向成熟化、规范化,结体匀美、法度雍容、线条精劲、笔意纯熟的金文书法成为西周王朝气象的一种象征和体现。厉王、宣王之后,西周政局长期动荡不稳,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青铜礼器制度颇受影响,金文书法风气也随之发生转变。部分铭文的书写简便率直,字势倾斜随意,结体宽疏不工,这种风格在打破旧有规范的同时,也赋予金文书法以新的美感和趣味。这种趋势被秦国继承下来,成为导致战国时期秦文字发生隶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簋

西周

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岁星(木星)在商之分野,武王“迎岁”进军,一日之间便取得了胜利。辛未日,武王驻军于管地,赏赐右史利铜材,利为□公铸造了此簋。

利簋为西周初年的器物,铭文风格仍保留很多商代晚期的特征,书风朴素粗犷却不呆滞,布局欠规整,字成列而横不成排,字形竖直,大小不均匀,象形性强,笔画浑厚、凝重,有的笔画中间粗肥,“王”字最下横笔、“右”、“史”等字的捺笔以及“辛”字的竖笔皆有较明显的波磔。

中国书法书体演变史

中国书法书体演变史
王羲之东晋
翩若惊鸿,矫若游龙
印刷体:宋体、仿宋、黑体
宋体: 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字体。笔 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
仿宋体:
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 黑体:
又称方体或等线体,字形端庄,笔画横平
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
过过 过
宋体
仿宋
黑体
印章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 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 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 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 “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 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 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 防”、“图章”、“符”、“契”、“押”、“戳子” 等各种称呼。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对象、简牍 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 印又象征权力。后筒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印 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 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古代多用铜、银、金、玉、 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 行石章。
二、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 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 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 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 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 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 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 “金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 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形式,它们是我国先秦时期使用的主要文字类型。虽然甲骨文和金文都具有相同的起源,但它们在书写技巧和特点上有很大的区别。本文将

对这两种古代文字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特点及书写技巧的异同之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甲骨文和金文的基本特点。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

于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其主要载体是龟甲和兽骨。甲骨文的文字形态复杂,结构变化多端,有角形、圆形、方形等各种形状。而金文则起源于商朝末期至西周

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横起文字。金文的文字形态变得更加规范和规则化,笔画与结构更加统一,给人以整齐、美观的感觉。

我们来比较一下甲骨文和金文的书写技巧。在甲骨文的书写中,由于其载体多为龟甲

和兽骨,因此书写的方式往往需要根据这些载体的形状来进行。甲骨文的书写技巧主要体

现在笔画的速度与力度上,因为龟甲和兽骨的硬度不同,需要掌握一定的书写力度,使得

文字的形态更加规范。甲骨文的书写中还有许多简化的技巧,比如重复的部分可以用简化

的笔画来代替,这样可以提高书写的效率。

而金文的书写技巧稍有不同,它主要体现在结构和规则上。金文的书写要求比较严格,文字笔画需要更加整齐规范,结构更加统一。金文的书写技巧注重笔画的起笔、顿笔和收

笔等技巧,使得文字的结构更加完美,给人以整洁美观的感觉。金文的书写还有着严格的

笔画比例和间距要求,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规范才能书写出标准的金文。

除了书写技巧外,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结构和风格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甲骨文的字

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

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

2.刻画符号
•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 量类似的符号,表明人类 记事方式的进步.我们现 在所能见到的与起源有关 的实物资料是陶片上的刻 画符号,称陶文.图为半坡、 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 遗址中发现的陶文.于省 吾先生考证:五作×,七 作+,十作|,二十作||,示作 T,矛作↑等……我认为这 是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 简单.
虢 季 子 白 盘 铭 文
毛公鼎
• 毛公鼎是台北故宫的镇 馆之宝,高53.8厘米,口径 47.9 厘米,应该是为周宣 王的叔公毛公所铸.清道 光年间在陕西省岐山县 出土,在民间转手多次,抗 战期间险被日军夺走.日 本投降之后,收藏者将鼎 捐献出来,现藏于台北故 宫博物院.因毛公鼎内壁 刻有500字的铭文,乃迄 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之 最.除了史料价值,毛公鼎 在中国古和书法研究方 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 值.

毛 公 鼎
西 周
毛公鼎
• 毛公鼎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 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 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 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 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 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 的境地.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 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 尚书也.
鄂君启的 水陆通行符节. 节上刻圆润 劲.是错金铭 文中的精品.

中国书法史之“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上)

中国书法史之“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上)

中国书法史之“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上)

商人是我国境内最古老的部族之一。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商人最早居住于中国东北地区,后来逐渐向南迁移,先后进入河北、山东、河南东部,最后迁徙到河南北部的殷墟。在商人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商人传说中的始祖契相传为有绒氏女简狄吞食玄鸟卵后感孕而生。相传契长大后佐禹治水土有功,舜帝封契于商,赐姓子氏。契的孙子相土曾在夏朝担任火正。《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即相土发明了驯马驾车。商人的另一个先祖王亥曾服牛驯象.冥在夏朝担任过司空。商人极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原始宗教充斥、主宰一切.在商人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甲骨文就可以看出,负责祭祀占卜、沟通天地人神的贞人影响巨大,举凡军国大事、生儿育女、气候变化、狩猎、出行等等,都要举行占卜以询问鬼神。所以《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商人的宗教观念和情感还充分表现在用于祭祀的青铜器皿上,其种类之多,制作之精,造型之丰富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而崇尚巫术和原始宗教却为我们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副产品—汉字的创造以及用于刻写记录文字内容的载体—甲骨文和金文。

商代甲骨文的出土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到目前为止,安阳殷墟累计出土甲骨十几万片,分别被收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和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从已经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搜集的单个甲骨文约有5000左右,而得到识别的目前只有1500个左右。

殷墟卜辞的内容十分丰富。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将其分为六类:

一、祭祀对祖先与自然神抵的祭祀求告等。

甲骨文与金文的联系

甲骨文与金文的联系

字体文字古图现代

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

文,又称为“殷墟文字”。

主要用于王室占卜记事。

甲骨文笔道细、直笔

多、转折处多,为方形

有所不同现代图形设计,既具有图形的物象意味,又有文字的成熟建构体系。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

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

文。金文笔道肥粗,弯

笔多,团块多金文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是指从金文的视觉形体和寓意内涵中吸取设计符号的元素。

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

变为大篆。包括以前的

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

字。线条化且规范化,

为方块字的基础。刻印、美工、书法学习、建筑设计(主要是启发灵感),商标设计。

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

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

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

期的秦国。把大篆省略

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

字中一些简体、俗字

体,加以规范。刻印、美工、书法学习、建筑设计(主要是启发灵感),商标设计。

古隶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

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

竖、撇、捺、挑、勾等的

笔划,用笔书写起来就方

便多了。古隶在现在字体设计中多有应用,如方正古隶繁体,迷你简古隶等。且在logo设计中也有较多应用。

今隶工整美观、活泼有波势挑

法今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

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

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

变出来的。草书应用与现代字体设计中较多,比如方正狂草,方正黄草简体等。而且在盆景设计中,也有较多应用草书,按照草书的形状制作各种好看的盆栽。而在签名设计中,也是大多用的草书。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

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

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

甲骨文和金文的区别

甲骨文和金文的区别

甲骨文和金文的区别

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甲骨文和金文的区别,希望大家喜欢!

甲骨文与金文

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代。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

它们经过几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被发现。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那里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翌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甲骨发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究。后来,刘鄂又继续收集,达到五千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甲骨文”。

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是中国历史上五种重要的书写体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其历史悠久、制作精良、内涵深刻,不仅

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当代人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化

瑰宝。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记录文字,它的产生和发展大约在公元前14-11

世纪,是商代贵族为了占卜祈福而记录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

兽骨上。甲骨文形变规整,朴素无华,但同时也是汉字的千年积淀和

演化的证明。甲骨文的出现为汉字的演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是

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金文是甲骨文之后,商周时期周王朝皇室及贵族铸造青铜礼器时使用

的一种文字,得名于其刻铜器上。金文笔画流畅,遒劲有力,韵味独特,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之一。金文反映出商周时期的历史和地位

制度、礼仪文化、信仰祭祀等方面的情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书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篆在隶书前,是传统汉字书法中的第一个规范字体。它在秦汉时期

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使用,其笔画刚劲有力,线条相对简单,结构分明,是古代官方文书上常用的书写形式。小篆文字体系简明明晰,深

受中国古代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它的出现也为后来的汉字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隶书是秦代秦始皇制定的一种用来行政公文记录文字的书写体系,是

古代标准书法的典范之一。隶书笔法规整,线条婉转有致,极具文雅

之气,也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之一。隶书对于后来汉字书写的发

展和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被奉为汉字书法艺术的高峰。

楷书则是中国传统书法中最常用、最广泛应用的书写体系之一。楷书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试说甲骨文和金文异同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金文是指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它较甲骨文粗犷、浑厚也更壮观。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做“钟鼎文”。

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前221年~219年)。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之甲骨文Baidu Nhomakorabea金文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