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同步基础练习 第1课 邓稼先 (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同步基础练习 第1课 邓稼先 (解析版)

第1课邓稼先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元勋(xūn)奠基(diàn) 谣言(yáo) 鲜为人知(xiān) B.殷红(yīn) 署名(shǔ)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 C.开拓(tuò) 不懈(jiě) 昼夜(zhòu) 彷徨(páng huáng) D.挚友(zhì) 难堪(kān) 燕然(yān) 风悲日曛(xūn) 【答案】D【解析】A项“鲜”应读xiǎn;B项“殷”应读yān;C项“懈”应读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仰慕悲惨知人之明接然不同B.震荡颤抖马革裹尸妇儒皆知C.签字筹话引人注目层出不穷D.背诵熟识任人宰割蓬断草枯【答案】D【解析】A项“接”应为“截”;B项“儒”应为“孺”;C项“话”应为“划”。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鲜为人知。

B.杨振宁教授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后,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C.他立下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D.人生是需要奋斗的,只有你奋斗了,失败后才会当之无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

D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毫无愧色。

与语境不符,应改为‘问心无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B.《朗读者》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朗读一段曾经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打动自己的文字。

C.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D.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答案】A【解析】B项语序不当,把“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打动自己”改为“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C项成分残缺,去掉“在”和“中”;D 项否定词使用不当,删去“不足”“不当”。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同步重点知识练习 第1课 邓稼先 试题及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同步重点知识练习 第1课 邓稼先 试题及详解

(2).选文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二.结合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作者的情感。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三.【训练点:对比】(1)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比着写他们?(2)本文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来写,以后者的“锋芒毕露”突出前者的“纯”的品格,令人印象深刻。

请你运用对比手法,说一说或写出某个人的特点来。

(300 字左右)【答案】渲染悲壮、凄凉的气氛;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邓稼先为国不辞劳苦的精神。

歌词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引用歌词暗示邓稼先是这些人物中最闪亮的,表现出邓稼先的伟大贡献和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质。

(2).选文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答案】不好。

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结合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作者的情感。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这里的“不知道”,其实是“知道”,是一个科学家对另外一个承担重任的科学家的理解、怜惜。

同为科学家,作者对普通人难以理解的责任、担当感同身受。

三.【训练点:对比】(1)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比着写他们?【答案】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

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和奉献精神,自。

《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B. 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C. 至死不懈(xiè)殷红(yīn)无垠(yín)D. 彷徨(huáng)挚友(chì)谣言(yáo)2.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助词)B. 他抑制不住工作的热情。

(助词)C. 这是很清楚的。

(副词)D. 我在房间里读书。

(动词)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对这次考试充满了信心,”他对我说,“因为我准备得很充分。

”B. 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

淇河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C. 参加会议的有编辑、记者、作家、和教师。

D.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

B. 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 邓稼先同志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 疫情来袭,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选择奔赴武汉,“最美逆行者”的称号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听了邓稼先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 屏下广泛指纹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加快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速度。

C. 为纪念伟人马克思,学校决定在五月份举行有关马克思的图片展览、学术研讨、征文比赛等活动。

D. 商务部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旺盛,进口商品成为市场“新宠”。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新时代的闪耀星空中,不仅有鞠躬尽瘁的袁隆平、jiāyùhùxiǎo _的杨振宁、力挽狂澜的钟南山等大人物,还有那些鲜为人知的小人物:他们有的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有的逆风而行,守护万家;有的穿梭社区,传递温暖。

他们身上流淌着yān hóng_ _的热血,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与杨振宁相识于北平崇德中学,此后结为挚友,友谊长达50年。

B.对于这些谣言,我保持缄默,因为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不攻自破。

C.有许多的科学家,他们的名字虽然不是妇孺皆知,但他们的贡献是巨大的。

D.线上教学期间,老师每天都加班加点批改作业,这种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垂问”“垂询”“垂念”中的“垂”,多用于别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

B.“燕然勒功”这个成语,讲的是西汉大将霍去病北击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故事。

C.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

D.奥本海默曾是195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的学生,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课内主旨归纳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一部分从中国近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中推出邓稼先,意在从历史的高度突出邓稼先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B.课文第二部分引用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画龙点睛地总结了邓稼先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C.课文第五部分标题是邓稼先的原话,这四个字突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具有很强的形象性。

D.课文第二部分,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具体介绍邓稼先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是因为制造“两弹”是国家核心机密,作者必须要为国家保守机密,不便细写。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解析版)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解析版)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1《邓稼先》同步练习邓稼先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邓稼先献身的事业,却亮过一千颗太阳。

他被誉为“两弹元勋”,他获得了“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他是一个“大写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走近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吧!一、初读课文勤积累1. 读准下列生字。

宰割(____) 筹划(____) 彷徨(____) 仰慕(____) 惨悴(____) 难堪(____) 日曛(____) 选聘(____) 勒功(____) 兽铤(____)【答案】 (1). zǎi (2). chóu (3). páng (4). mù (5). cuì (6). kān (7). xūn (8). pìn (9). lè (10). tǐng【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徨”“慕”“悴”“铤”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 填对下列成语。

可歌可(____) (____)为人知 当之无(____) 锋芒(____)露家(____)户晓 妇(____)皆知 马革(____)尸 鞠躬尽(____)【答案】(1). 泣 (2). 鲜 (3). 愧 (4). 毕 (5). 喻 (6). 孺 (7). 裹 (8). 瘁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喻”“孺”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 版)同步练习AB 卷第 1 课邓稼先A 卷基础篇1.阅读下列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 )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ft纠纷。

黯( )兮惨悴,风悲日曛( )。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 )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答案:xiònɡàn xūn tǐnɡ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极端诞生选骋死而后已B.谣言戈璧仰慕层出不穷C.癌症决胜胆识妇儒皆知D.睿智叱咤氢弹锋芒毕露【解析】选D。

A 项中“骋”应为“聘”;B 项中“璧”应为“壁”;C 项中“儒”应为“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为期五天的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已圆满结束,中国轮椅击剑队以 9 金 4 银 4 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解析】选B。

“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矛盾。

4.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ft,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

答案(示例):求索磨难长河跋涉5.阅读课文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回答问题。

(1)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答: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答:答案:①充满了作者对友人邓稼先的关怀。

②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带领团队在荒凉的大漠中潜心研究,终于造出了中国的第一颗氢弹。

他一直隐姓埋名,感人事迹xiǎn wéi rén zhī①_。

于敏一生许国,不计得失,zhì sǐ bù xiè②。

“时代楷模”彭士禄勇于创新、善于攻关,最终践行了自己许下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

他一直强调,中国核潜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己充其量只是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这是他的无我精神。

他们胸怀天下、jū gōng jìn cuì③,将小我化为无我,用对事业的热忱和艰苦卓绝的付出,书写kě gēkě qì④_的人生篇章。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必须要有分辨谣言的能力,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传播。

B.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

C.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说是当今大学者,当之无愧。

D.面对困难,我们应锋芒毕露,多角度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吊古战场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B.《邓稼先》是一篇属文学范畴的传记,作者在文中渗透自己的情感,有虚构。

C.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燕然勒功”是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

阅读能力4.【名著阅读】(1)文学名著中有不少鲜明的人物形象,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开拓.(tuò)宰.割(zǎi)燕.然(yàn)B.难堪.(kān) 筹.划(chóu) 殷.红(yīn)C.元勋.(xūn) 呼啸.(xiào) 彷徨.(huánɡ)D.萦.带(yínɡ) 挚.友(zhì) 无垠.(yén)2.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

B.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暑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C.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娇人。

D.青海、新疆,神密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于2013年10月18日会见加拿大总督约翰斯顿,称白求恩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辽宁男曲主教练赵明俊赛后表示:“辽宁队队员的表现值得骄傲,我们是当之无愧....的冠军!”D.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学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经的历史悲哀。

C.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课文,班级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一、积累(必做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一代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鞠躬尽cuì①。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② ,而是为了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激励青年一代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③ (A摄B镊)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几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④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⑤红我父亲⑥ (A涎B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

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拼音,并根据内容选择相关汉字。

①②③④⑤⑥(2)下面对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A.代词副词动词名词B.代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C.名词形容词动词动词D.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袁隆平院士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让无数人享受到了吃饱的幸福,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的事迹家喻户晓....。

B.“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他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邓稼先的事迹,如此感人,同学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D.邓稼先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半个世纪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B.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了邓稼先忠厚质朴的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完全是按照邓稼先的生平顺序来行文的。

D.文章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阅读(部分选做)深潜人生张永胜田清宏(1)回归祖国2001年1月下旬的一天,在美国旧金山的家中,徐芑南接到来自中国无锡的越洋电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 邓稼先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  邓稼先  同步练习(含答案)

1、《邓稼先》同步训练课内跟踪(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鞠躬尽瘁.()热泪盈眶.()马革裹.()尸风悲日曛.()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不畏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邓稼先被授予“‘两弹’元勋”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C.展台上,那件红色的家具造型独特,格外引人注目....。

D.这次思想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地接连涌现出来。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学校大力推广教育云技术,全面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

(将“展开”改为“开启”)B.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与文化知识的增长,使他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删掉“随着”与或“使”)C.这部长篇小说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原因之一是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

(在句末加“的人物形象”)D.产品质量是否过关,才是决定客户下次继续购买的关键因素。

(删掉“才”)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9月28日,随着最后一批运动员离村返程,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村圆满闭村。

从8月27日正式开村运行以来,全运村共运行 33天,累计入住 12200 人,其中运动员村 8650人、技术官员村2505人、媒体记者村1045人。

作为“十四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全运村在“十四运会”期间为全体入住人员提供了住宿、餐饮、商业、医疗、交通等多元化服务。

★(2)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

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介绍该会徽中心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完成下面的小题。

5.该部分第②段有什么作用?6.该部分为什么要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特点?★7.作者为什么要在该部分叙述邓稼先在“文革”中的出色表现?跟踪迁移【拓展阅读】袁隆平生平撷趣鲍安顺袁隆平从小在大城市长大,可是他从来不怕臭、不怕脏,随时弯腰赤脚下到田地。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书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1)邓稼先是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但又kě gē kě qì _的科学家。

(2)毫不夸张地说,邓稼先是学界“jū gōng jìn cuì 死而后已”的kǎi mó _。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日复一日,无数个昼夜,邓稼先就在实验室里努力着。

B.父亲的众多挚友中,只有他一人是“贫无立锥之地”。

C.钟南山院士在抗疫一线力挽狂澜,他获得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

D.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3.(贵阳期末题型)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邓稼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新的许多巨大贡献。

B.贵阳市乌当区部分民办学校开设了“阳光课堂”,社会反响良好。

C.能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户受益的根本保证。

D.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燕然勒功”指的是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B.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为别人作传称“自传”,为自己作传称“他传”。

C.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奥本海默,美国家喻户晓的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5.(贵阳南明区期末)名著阅读。

祥子的脸忽然紫了,挺了挺腰,好像头要顶住房梁,一把抓起那张毛票,掉在A的胖脸上:“给我四天的工钱!”“怎吗礼?”A说完这个,又看了祥子一眼,不言语了,把四天的工钱给了他。

拉着铺盖刚一出街门,他听见院里破口骂上了。

(1)文学名著中有很多不同的女性人物,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指的是()A.《水浒传》中的孙二娘B.《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C.《骆驼祥子》中的杨太太D.《骆驼祥子》中的虎妞(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曾在杨家拉过包月,然而仅仅待了四天就干不下去了,为什么?(请写出至少两个原因)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习题(含答案)

《邓稼先》同步练习◆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xūn) 可歌可泣.(qì) 鲜.为人知(xiān)B.奠.基(dìng) 家喻.户晓(yù) 兽铤.亡群(tǐng)C.昼.夜(zhòu) 燕然勒.功(lè) 平沙无垠.(xiàn)D.彷.徨(páng) 任人宰.割(zǎi) 河水萦.带(yí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租借佩服背诵妇孺皆知B.孕育挚友仰慕致死不懈C.开拓殷红署名引人注目D.选聘焦虑筹划截然不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锋芒毕露:(3)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马革裹尸:◆能力题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

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

广泛的阅读能够,,,。

5.学习本文之后,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飞天,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

学校要出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在线交流】假如让你穿梭时空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

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提升题阅读课文小节《“两弹”元勋》,回答下面的问题。

6.“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7.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他如此称呼邓稼先的理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奠.基元勋.孕.育燕.然妇孺.皆知嫣.红挚.友彷徨..鲜.为人知鞠躬尽瘁.【思路解析】考查文中生字的读音。

【答案】diàn,xūn,yùn,yān,rú,yān,zhì,pánghuāng,xiǎn,cuì2、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可歌可泣: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马革裹尸:层出不穷:【思路解析】考查文中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答案】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3、“两弹”指和,“元勋”的意思是,邓稼先是我国著名学家。

【思路解析】考查课文基本知识和人物。

【答案】原子弹、氢弹、立大功的人、物理※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读第1节。

联系课文,结合教师对邓稼先的介绍,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思路解析】从具体的语句中理解人物形象。

【答案】①立志: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②行为:邓稼先在美国已获博士学位,他可以很容易在美国立足,条件好,待遇高,但他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便欣然回国。

欣然——很愉快的意思。

这说明他自觉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⑤⑥【思路解析】对课文结构的把握,要看懂三个示意图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满分:45分时间: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谣.言(yáo)元勋.(xūn)孕.育(yùn)鲜.为人知( xiān)B.昼.夜(zhòu)罗布泊.(pō)开拓.(tuò)至死不懈.(xiè)C.选聘.(pìng)无垠.(yín)邓稼.先(jià)妇孺.皆知(rú)D.殷.红(yīn)萦.带(yíng)彷徨..(páng huáng)鞠躬尽瘁.(cuì)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徬徨..,没有矛盾。

(徬徨:徘徊;犹豫不决。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①那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并代代相传。

②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

③他们为国为民不惜舍生忘死。

④古时儒学盛行时,每个学子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

⑤同样经受过外国列强侵犯,但就是国人这种为国家忠心不二、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坚定保全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命脉。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第 1 课邓稼先A 卷基础篇1. 阅读下列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 )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 •( ) 兮惨悴, 风悲日曛.( ) 。

蓬断草枯, 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 兽铤.( )亡群。

亭长告余曰: “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答案:xi Eg dn xm t in g2. 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极端诞生选骋死而后已B. 谣言戈璧仰慕层出不穷C. 癌症决胜胆识妇儒皆知D.睿智叱咤氢弹锋芒毕露【解析】选Db A项中“骋”应为“聘” ;B项中“璧”应为“壁” ;C 项中“儒”应为“孺”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 • • •B. 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 是当前和今后一• • • •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 保持党性纯洁。

D. 为期五天的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已圆满结束,中国轮椅击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的“梦• • • •之队”。

【解析】选B。

“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矛盾。

4. 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 ,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选择了_________ ,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

答案( 示例): 求索磨难长河跋涉5. 阅读课文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 回答问题。

(1) 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 手有没有颤抖?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充满了作者对友人邓稼先的关怀②一个细腻的询问, 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2) 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后附答案)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后附答案)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能够被称为yuán xūn的人都是有极大功绩的人,或是一个领域的diàn ji 人。

(2)为了准备考试,我不分zhòu yè 地bèi sòng 古诗文。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kūn lún”出自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4)学校这次xuǎn pìn的教授曾经是我的zhì yǒu,因一些yáo yán ,我们之间出现了嫌隙。

(5)许多抑郁症患者表面看起来很正常,内心的彷páng huáng 和痛苦却鲜为人知。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B.为了保住自己年级第一的宝座,他鞠躬尽瘁,夜以继日地学习。

C.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力挽狂澜,他获得“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

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3.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贵阳市乌当区部分民办学校开设了“阳光课堂”C.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出一大步。

D.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C.《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适当夸张”。

2020《邓稼先》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0《邓稼先》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

《邓稼先》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告罄(qìng)盔甲(kuī)嗥鸣(áo)相得益彰(zhāng)B.遒劲(qiú)奇数(jī)吞噬(shì)义愤填膺(yīng)C.谰语(lán)抽搐(chù)冗杂(rǒng)略胜一筹(chóu)D.砭骨(biān)阴霾(mái)悲怆(chuàng)戛然而止(jiá)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悔的。

B.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遥言所说的那样。

C.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D.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擎友。

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歌可泣(哭泣)家喻户晓(明白)宰割(比喻侵略)B.鞠躬尽瘁(责任)平沙无垠(边际)兽铤(疾走,快跑)C.锋芒毕露(全部)层出不穷(连接不断)庆幸(为事情的好结局而高兴)D.马革裹尸(马皮)夐不见人(远)奠基(打基础)4.对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īī年。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B.1ī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表示特定称谓)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表示直接引用)D.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表示突出强调)5.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īè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2022年部编版语文《邓稼先》同步练习(附详解)

2022年部编版语文《邓稼先》同步练习(附详解)

第1课邓稼先一、基础知识过关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xiù ________ rú ________鲜为人知两________清风鞠躬尽瘁妇________皆知彷徨yín ________ kuàng bìzhì平沙无________ 当之无愧热泪盈________ 锋芒________露 ________友【答案】xiǎn;袖;jū gōng;孺;pang huáng;垠;kuì;眶;毕;挚【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

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注意此题中的“妇孺皆知”的“孺”和“挚友”的“挚”的正确书写。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理解下列成语的含义鞠躬尽瘁:________死而后已:________家喻户晓:________妇孺皆知:________【答案】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每家每户都知道。

;知名度很高,妇女儿童都知道了。

【解析】【分析】根据对词语的掌握直接解释词语即可,注意要将词语中关键字词解释准确。

【点评】掌握常用成语,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中要注意识记积累。

3.填空。

(1)邓稼先,________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研制________、________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________”功勋奖章。

(2)杨振宁,与________共获1957年________奖。

(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________和对民族的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第1课邓稼先A卷基础篇1.阅读下列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 )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 )兮惨悴,风悲日曛.( )。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 )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答案:xiònɡàn xūn tǐnɡ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极端诞生选骋死而后已B.谣言戈璧仰慕层出不穷C.癌症决胜胆识妇儒皆知D.睿智叱咤氢弹锋芒毕露【解析】选D。

A项中“骋”应为“聘”;B项中“璧”应为“壁”;C 项中“儒”应为“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就是....,.死而后已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为期五天的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已圆满结束,中国轮椅击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解析】选B。

“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矛盾。

4.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答案(示例):求索磨难长河跋涉5.阅读课文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回答问题。

(1)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充满了作者对友人邓稼先的关怀。

②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2)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事件的概括能力。

概括事件就是看什么情况下谁做什么,结合人物处境把握人物精神。

答案:一次试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坚决不离开。

表现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为国防科技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

(3)选文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作者为什么要建议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从原文中搜索歌词与人物的关系,然后从这首歌体现的人物的某种精神等角度回答。

答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引用这首歌,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为祖国国防事业屡建奇功的赞美,突出了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B卷提升篇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的冲刺。

”B.星期六去呢?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

C.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D.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解析】选D。

A项中“说”后的冒号应为逗号;B项中的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这是一个选择问句;C项中的感叹号应在引号内。

7.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5字)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长征”二号FT2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腾空而起,奔向太空。

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长征”二号FT2火箭发射升空。

全世界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东风航天城”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天宫”二号发射成功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说,获得诺贝尔奖是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多年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

“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

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③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全世界数十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因疟原虫对氯喹类药物已产生抗药牲,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一直未能找到有效药物,防治疟疾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要在设备简陋和信息渠道不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 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方)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④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在失败了190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青蒿素。

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

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⑤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⑥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正是如青蒿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

(有删改)(1)本文以“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妙处。

回答此题,要抓住“小草”和“屠呦呦”的关系,由“改变世界”联系到“屠呦呦对世界的贡献”,然后从语意的双关和在全文中的作用两方面入手作答。

答案:①题目语意双关,既指朴实无华的青蒿具有治病救人的魔力,又暗示着屠呦呦对世界的卓越贡献。

②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疟疾”比作“恶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疟疾这种疾病的可怕,突出了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屠呦呦的贡献之大。

(3)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发上获得突破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提取。

根据题干要求,找到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发上获得突破的第④段中寻找答案,逐条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