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

合集下载

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分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分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分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一篇: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分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礼仪教育案例分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案例现象五岁多的张亿蕊小朋友,刚从别的幼儿园转来,身高明显比同龄的小朋友高出一个头,清秀可人的外形,穿着时尚,性格活泼。

在她身上折射出的礼仪行为令人担忧。

镜头一:入园时,她总是耍脾气,有时使劲拽着妈妈的手,哭闹着不肯进教室,妈妈摆出交换条件—买东西,她才松手,一脸胜利的表情,没事似地径直走进教,老师向她微笑打招呼,她却不屑一顾。

镜头二:上课时,她不是走到别的小朋友位置,拉扯其他女孩子的头发;就是走到窗户边独自欣赏风景。

户外游戏时,她不是推其他小朋友插队,就是四处乱窜,不听指挥,有时还躲起来,让老师们担心。

镜头三:区域活动时,她总是不守规则,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还不时使用暴力;把玩具随手乱丢。

镜头四:午睡时,大家都排好队,他不是往楼上跑就是跑到一楼躲楼梯拐角处,让保育老师顾此失彼,好容易把它带进寝室,他不能安静躺下,不时发出怪叫声,小动作打扰身边小朋友休息。

小朋友们都不喜欢和她玩,对她的告状不绝于耳。

张亿蕊小朋友种种的表现都让老师们为之头疼,怎样制服这只离群的顽劣“小野马”?关键是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二、案例分析张亿蕊小朋友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稍有不如意,孩子就会用哭闹耍赖的行为,让父母长辈有求必应;在待人处事方面大人很少引导教育,总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会懂事了,造成孩子的放任自流,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父母之间关系不和谐,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孩子耳闻目染后,形成不良攻击行为;刚上幼儿园时,在亲戚开的幼儿园读书,那里的老师给家长“面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过于“包容”,还多次换幼儿园,使孩子没能接受幼儿园规范化、系统化地学习与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礼仪行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幼儿园中的规则教育

浅谈幼儿园中的规则教育

浅谈幼儿园中的规则教育内容提要:社会越发达,规则越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正所谓三岁定八十,幼儿时期是人生长最重要的时期,幼儿时期形成的良好习惯有可能会跟随我们的一生。

然而,在幼儿园中实行规则教育还存在着各种的问题,有些人认为过多的规则只会限制幼儿的自由,甚至创造力。

我认为,适当的规则,不仅可以令幼儿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而且能使教师更轻松的管理班级。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规则具有普遍性。

规则意识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学习、生活的保障,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的作用。

正确合理的规则教育能促使幼儿在活动中自觉遵守、维护秩序,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自主发展。

在孩子的生活中,规则很大部分的内容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学习,他们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比如,孩子吃饭时必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这样为孩子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程序,让他们对生活的“规定动作”有预见性,行为习惯养成了,孩子就不会觉得建立规则是一种禁止。

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规则教育与各项管理工作联系紧密。

我认为规则培养好了,安全事故就少;规则培养好了,幼儿就不会乱,教育活动就能顺利进行。

然而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很多老师都感觉规则教育进行起来难度较大,通过观察和实践,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者之间规则要求不一致,妨碍幼儿规则行为的养成。

一是指家园之间,如,在幼儿园要求孩子玩完玩具自己收拾,归类放置,而在家中却是家人包办代替收拾的。

二是指本班教师之间,如,甲教师制定饭后只做安静活动,乙教师又允许饭后自由进入活动区玩。

2、虽然制定了规则,但是制约性不够。

指令或标志不够明确都有可能造成一部分幼儿对规则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从而不按照规则进行活动。

童眼看“规则”——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童眼看“规则”——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童眼看“规则”——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常规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但近年来,很多教师在公开场合开始回避常规教育的话题,他们似乎觉得谈到常规就意味着约束、控制儿童,扼杀儿童的天性。

而事实上,绝大部分教师都不会甚至从未想过要放松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这种“必须做,不必说”的态度着实耐人寻味。

在教师眼中,抓常规是为了让幼儿树立集体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为了保护幼儿安全,保障活动顺利进行……那么,幼儿如何看待常规,教师了解过吗?一、幼儿眼中的“规则”幼儿作为常规的被约束者,他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为了了解幼儿是如何理解“常规”的,笔者随机选取了某园大班的男孩和女孩各1o名,在轻松的氛围中与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

在访谈中,笔者用幼儿较易理解的“规则”一词代替了“常规”,访谈内容包括幼儿对规则的基本理解和举例等,涉及什么是规则、规则有什么用、谁制定规则、不守规则会怎样、规则能否修改等问题。

对于幼儿的回答,笔者整理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1.“规则就是听老师的话”幼儿在解释什么是规则时,大都表达出“老师说,我照做”的意思。

还有的强调:“老师说不能就不能。

”“老师讲什么都要听。

”也就是说,幼儿认为教师是规则的制定者,而自己是服从者,应该无条件遵守规则。

此外,他们大都认为规则一经制定就不能修改了,因为“规则本来就是那样的”。

许多幼儿都说教师也有要遵守的规则,而制定教师规则的是“园长”,也有幼儿说是“科学家”“董事长”。

一个女孩还说:“规则是大王定的,大王就是很聪明的人。

”可见,在幼儿眼中,规则的制定者和服从者是不同的群体,制定者应该比服从者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大的权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2.“规则很重要”所有幼儿都认为规则“很有用”“很重要”。

尽管也有幼儿提出了他们心目中的“不好的规则”,如“每人只能喝一碗汤”“午睡起床后不能站在床上”等,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给予规则积极的评价。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培养共两篇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培养共两篇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培养(共两篇)弟—扁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

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常规工作主要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类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

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 应该怎样做更好。

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

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里过得愉快而制定的。

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

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

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

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

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一.用音乐规范幼儿的活动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规章制度培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规章制度培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规章制度培训第一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规章制度培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规章制度培训感想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

传统教育中之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

一个大学物理教师不会修简单的收音机就是一例。

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相关联的现实生活中去,改变封闭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幼儿园的某些规章制度不符合幼儿教育的发展、不符合“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时,就应该对其进行修改或废除。

虽说制度是为不自觉的人制定的,但员工违反规章制度有时存在着不可预见性,不可抗力性、不能将所有的违反制度都一概而论,超女选拔,超女们不是想怎样唱好歌,而是一心想怎样得到更多的票,不惜一切向群众和评委砸钱,如果制度作得太多太碎,会让老师们觉得不是怎样做好工作,而是怎样才能不扣分,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质量。

我想如果要真正达到想要的效果还是实际一点比较好。

一天的培训,看似时间短暂,但是我们的收获却不是只言半语就能描述的清的。

唯有把我们学习到的内容切切实实的用到孩子们平时的一日生活中,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而努力才是最根本的。

没有规矩__不成方圆_谈幼儿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

没有规矩__不成方圆_谈幼儿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谈幼儿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关键词】规则意识;小班;幼儿;自主性;培养一、抓住契机,上好规则第一课新生入园是幼儿从家庭个体活动进入到集体生活的开始,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

新学期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制订计划,循序渐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一切困难才会迎韧而解。

在一般情况下,小班的幼儿已基本适应了新环境,但也有个别的幼儿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采取的办法是对每个来园的幼儿都微笑着将他接来,与他聊聊天,同时不让家长进入教室,并劝说家长赶紧离开。

为了让家长理解并支持笔者的工作,笔者还特意将这样做的原因及一些帮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方法整理出来张贴在家园联系栏中,以期做到互相理解,共同帮助幼儿度过“入园焦虑期”。

刚入园的前几天,因为幼儿是活动的、不固定的,因此,座位是幼儿自由组合的。

但是在三四天之后,笔者就开始有意识地让幼儿坐到座位上,并且把喜欢跑的幼儿、不愿坐座位的幼儿、哭的幼儿哄上座位,让幼儿在心中知道并记住自己要坐座位了。

二、帮助幼儿理解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让幼儿懂得规则的重要性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为了让幼儿能够理解规则,笔者从幼儿生活经验入手,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规则。

如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前门上、后门下等。

对于不闯红灯,制作了“十字路口”PPT 让幼儿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道路畅通;接着请幼儿想一想,假如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会怎样?在讨论完后播放不守规则导致交通拥堵的PPT。

经过对比,幼儿深刻理解了遵守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

活动结束后,幼儿纷纷表示要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三、具化规则,提高幼儿遵守的自主性将规则内化为幼儿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解决问题能力弱,教师应细心观察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幼儿寻找解决的办法,并制订相关规则。

浅谈常规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作用

浅谈常规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作用

浅谈常规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作用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良好常规教育可以使孩子们生活有序,心情愉快,使教师带班轻松自如,得心应手。

本文从七个方面对常规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幼儿;教师;一日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个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各项活动的基本功。

幼儿园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大都是在幼儿园生活中养成与培养起来的。

所以说幼儿园必须抓住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所谓;“常规”就是幼儿每日生活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以及怎样做,它包括幼儿和教师两方面的行为规范,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的从他律向自律发展到自我管理。

常规教育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呢?入园的第一天。

经验证明孩子们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的环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告诉他们,做什么,怎样做,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并且第一次的印象会成为良好习惯的开端怎样才能使常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一、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利用游戏,故事和情景等教学形式,让孩子有初步的规则意识,知道每个游戏活动都有规则要求,我们要遵守它二、寓常规教育于各项活动过程中,循序渐进,如;走路文明,姿势自然,不抢先,不推撞,不乱扔玩具,室内不奔跑,说话有礼貌,与人交谈看着对方,注意倾听,积极应答,不大声叫喊等三、幼儿的行为要做到一致性和一贯性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班上的几位老师要步调一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对班上的常规教育做到及时沟通,要求一致,持之以恒,使孩子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如;采用口令或琴声让孩子懂得什么样口令或琴声是做什么的。

如,老师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同时发出轻声的(嘘)就表示不能大声讲话了,弹奏曲子;1.3.5(起来了)5.3.1是(坐好了)。

规矩定方圆——浅谈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心得

规矩定方圆——浅谈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心得

规矩定方圆——浅谈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心得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是由进餐、睡眠、盥洗、入厕、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环节组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规则,孩子的学习生活才能有效、顺利地开展。

当孩子形成了习惯、行为的动力定型,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就会轻松而有序,也才能提升幼儿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要让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教养方式的幼儿尽快融入到班级体,幼儿良好常规的培养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促进班级规范管理呢?以下是我多年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一、制定计划,有的放矢。

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坚持不懈训练的结果。

为此,在开学之初,班级老师就应制定出常规训练计划,对幼儿一日常规进行统一要求,步调一致地进行训练,如幼儿取杯喝水应怎样排队,每个小朋友水杯应放的位置等,班级老师都应相同要求,而非一个老师一个要求或一个老师严格要求,一个老师放任自流,这都不利于孩子良好常规的建立。

同时,老师也要对孩子本期所要达到的目标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小班上期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

小班下期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提出要求,循序渐进。

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

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这都需要教师全面考虑,且对孩子的常规要求应一步一步逐渐提高。

如玩玩具的要求:刚入园时——爱护玩具(不乱扔);入园一周后——丢在地上的玩具能主动的捡起来;入园半个月后——学习收玩具的方法。

入园一个月后——知道将玩具放回原处。

这样,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随着老师要求的逐渐提高,孩子也能较好地按要求开展活动,形成收捡玩具的好习惯,老师的预期目标也能逐步达成。

三、多种策略,建立动型。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我采取了以下培养策略:1、游戏法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
杨海珍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

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

常规教育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每天都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老师就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既对幼儿生活进行管理,又对教育教学进行管理;既对幼儿进行安全管理,又对家长进行家教管理。

【总页数】1页(P147-147)
【作者】杨海珍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漳县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5
【相关文献】
1.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的重要性 [J], 陈敏红
2.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的重要性 [J], 陈敏红;
3.同在一片蓝天下——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的管理工作 [J], 徐雅萍
4.浅谈幼儿园小班班级常规的培养 [J], 夏萌
5.小图标,大作用——浅谈图示指令在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应用 [J], 陈旭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看待幼儿园的规则

如何看待幼儿园的规则

如何看待幼儿园的规则导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成人社会有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社会道德规范这样无形的规则,并且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人民生命的安全,国家有法律法规,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等有形的规则,所以说人们生活在与周围人交互作用的环境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以保证不妨碍别人,同时也保证了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随着“以儿童为本”的新理念越来越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认可,幼儿园的规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规”,也越来越引起了教师们的质疑,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使幼儿自由地、自主地参与活动,这显然与用规则约束孩子的行为是矛盾的。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该怎样用规则约束孩子,使活动得以有序的顺利开展,而又不会压抑孩子们的个性、束缚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思维,一直是老师们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

一、规范儿童的行为会束缚儿童个性的发展吗?在与一位家长交流孩子情况时,这位家长明确表示:不能用规则约束孩子,否则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使孩子丧失某种潜力。

她是一位非常关注幼儿教育的家长,经常翻阅育儿书刊。

某杂志上刊登了这样的观点:不要对孩子过多的限制,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跑,生怕孩子摔倒,连忙制止:不要跑,要慢慢走!看,说不定就葬送了一位未来的世界冠军呢!她非常赞同,因此对幼儿园的规则提出质疑。

其实随着如今家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自己的独生宝贝的关注,开始质疑幼儿园的规则是否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持有此种观点的不在少数。

但是,这样理解幼儿园的规则未免带有片面性。

适宜的规则应使孩子感到安全、稳定、愉快,而不是感到约束、厌烦,过度的自由反而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儿童需要的自由是心的自由,而不是一切的自由和放任。

在幼儿园里,有限的空间、相对较多的幼儿、师幼比例的制约都需要一定的规则才能保证日常活动有序地进行,就像孩子们爱玩的游戏也有游戏规则一样,这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可以想象,如果幼儿园里没有规则,孩子们都想怎样就怎样,相互打搅、妨碍别人也无所谓,生活在其中,孩子们就会发展其创造性了吗?会感受到快乐吗?无论是幼儿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教师给与他的教育影响,只要这一教育影响是切合了儿童的发展要求,他从中得到愉悦,因而他会把这一教育影响变成自愿进行的主动参与的活动,自觉地遵守活动中的规则,从幼儿内心来讲,他是自由的进行这一活动的,并没有感觉到规则的束缚。

浅谈幼儿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遵守规则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分析与研究:
从调查的结果中我们分析:
1、家长都认为幼儿品德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就象盖高楼大厦一样.如果地基打不好.高楼是盖不好的.孩子的思维敏捷.聪明伶俐固然重要.但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不可忽视和放松。
<<<12345>>>
浅谈幼儿遵规则行为习惯的培养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在幼儿园里的“规矩”、“方圆”就是指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在家里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家人围着他们转.你逗乐、我喂饭.可以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凡事以迁就为主.家长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而在幼儿园呢.可大不相同.几百个“小皇帝” 、“小公主”在一起.如果也像在家里喜欢怎样就怎样.东西乱扔.做事有头无尾.肯定会乱套。所以幼儿园是有一定规则的.需要他们去遵守。如:有时间的限制按时吃饭、游戏、睡觉等.而且要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活动时自己挑选玩具玩.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并放回原处等。可怎样才能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20xx年3月.我们参加了我校课题《培养幼儿和低年级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的实践与研究》活动.通过亲身参与课题实践研究.在培养幼儿遵守规则行为习惯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用观察和调查的方法了解幼儿在遵守规则意识方面的发展现状:
1、我们对所在实验班的32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着重从: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会主动向他人问好;能讲卫生、注重仪表;会爱护花草树木;会爱护玩具、学具.用过后会自己收拾学习用品、玩具;能够专心完成一件事;会按正常作息时间睡觉、起床;会等家人一起进餐;会帮助大人做家务;有、无“自我中心”现象这十个方面去调查。调查的结果按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计算.在家长认识到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的占总人数的91.6%.认为幼儿在家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占总人数的64.8%.认为幼儿具有以“自我为中心”问题的占总人数的89.3%.认为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占总人数的92.1%.爱护玩具、学具的仅占总人数的63.4%。

幼儿园一日良好常规的培养

幼儿园一日良好常规的培养
2、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常规培养的基础。“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又是一句俗语,用最易懂的话解释就是孩子喜欢老师,就愿意听这个老师的话,愿意接受老师提出的建议。如何让孩子“亲其师?让孩子喜欢老师”这不是一招一式就能完成的,要*老师在日常中的积累。
新《纲要》关注师幼间的情感交流。纲要在“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这一内容中也指出目前的师幼关系的内容分布上表现教为明显的是重规则性少情感交流。教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过于关注,而缺乏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于消极、被动的关系。而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在当今幼教改革的思潮中,幼儿园规则意识培养的尺码更为重要。当前,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又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又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要让幼儿慢慢理解生活在集体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园一日良好常规的培养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指得“规矩”、“方圆”就是指的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维持各个环节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反之,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常规培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前提。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幼儿园常规管理心得

幼儿园常规管理心得

幼儿园常规管理心得幼儿园常规管理心得我在幼儿园工作多年,觉得常规管理非常重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在幼儿园教育中,好的班级常规是一个班级顺利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一个班级首先应科学建立班级常规。

其次,作为班级你保教人员,应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幼儿遵守规则,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

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

班级常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个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应积极地与班级里其他保教人员一起建立和培养好自己班级的常规,以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促进幼儿各种习惯的培养,能力的发展和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建立和培养幼儿班级常规方面进行以下探索与反思:一、班级常规的建立。

1、科学制定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

因此,幼儿在园的一生活是一个教育整体。

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入园,离园,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等环节。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应当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合理的常规。

坚持一贯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因此,作为老师,应结合园所的安排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及季节变化等特点,遵循动静交替,户内户外活动交替,集体与个体活动交替等原则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时间,顺序进行安排,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班级作息制度。

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能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避免因不必要的紧张忙乱和产生失控感和不安全感。

形成初步的生活节奏感保证幼儿有规律的生活与游戏。

2、合理制定一生活各环节的规则,为保证各环节活动的有效开展,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应制定幼儿应遵守的规则。

使幼儿明确每一环节应该怎样做。

来园时向老师问好,向家长说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来宾市兴宾区第二幼儿园黄霞【摘要】幼儿园建立合理的常规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保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要求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存在问题。

【关键词】音乐;融入;幼儿;生活常规未来全球教育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幼儿必须从小了解、认识其生存的客观环境,学习与人共处,而且会用一定的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掌握以上四个“学会”。

幼儿园建立合理的常规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保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要求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存在问题。

学前阶段,3——6岁儿童的在生理、心理方面发展不成熟,经验能力不足,他们在幼儿园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内教养工作综合的质量,尤其是班级保教人员的护理和引导水平。

因此,为幼儿制定常规,并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保证教养质量的关键。

良好的一日常规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

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

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未来的幼儿将是生活的主人,他们懂得做人、懂得做事、懂得学习、懂得与他人共同生活。

一、对常规和常规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环境中,为保证幼儿生活和一切活动正常进行,保证幼儿健康发展,常规的建立和常规教育是必需的。

常规是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而常规教育是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对幼儿施行教育的过程。

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这些常规,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幼儿对常规的理解和掌握有习得性和生成性的统一的特点。

对大多数常规而言,它们往往以预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的社会关系或组织中,是要求幼儿必须适应、内化和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通常需要保教人员按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科学地、有阶段地来教育幼儿,逐步帮助幼儿不断习得这些常规,这是常规教育的必要性所在。

二、在常规教育中,突显幼儿发展的主体地位(一)通过评价促进幼儿行为常规意识。

培养良好的常规,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包括经常性的常规训练、专门的常规活动训练和个别常规训练。

而在这其中,评价是使行为训练内化为幼儿的规则意识,获得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

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在增强幼儿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强化了幼儿对行为的意义的理解,多次的正向强化使行为成为了习惯,更使行为内化为意识,主体获得了真正意义的发展。

在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以表扬为主,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良好的习惯也形成了。

(二)在专题教育活动中实现幼儿的主体发展1.重体验与表达。

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主题活动,教师依据平时的观察和常规教育的目标,准备各种不同学习性质的活动帮助幼儿将原有生活经验与特定活动相联结,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关注事物,积极参与活动。

并在活动中重视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工作,踊跃讨论一些真实的生活经验或时事等,强调活动中幼儿的真实体验与表达。

如在“环保活动——垃圾分类”中教师先让幼儿寻找、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垃圾——可回收的垃圾(废纸、易拉罐、铁品、玻璃类、橡胶、塑料制品)、不可回收的垃圾(瓜果类、食物的残渣、蔬菜类、家禽类、废旧电池),接着让幼儿在游戏中区别,用自己的符号进行记录,最后将内容与同伴教师进行“系统”表达。

在专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获得了良好的卫生常规。

2.尝试与分享。

在各类活动中,教师都会注意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习,在分享中领悟。

教师注重提供多种机会,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行规划、思考、表现,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分享,以加深幼儿的理解。

如在自理活动《谁最整洁》中,教师为帮助幼儿学习整装,培养自信与合作,先和幼儿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后又让幼儿自己尝试整理服装,再一同分享,集体学习加个别指导,最后才达成游戏规划。

幼儿专注而投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优势,常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教师的常规要求将会逐渐内化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重互动与支撑。

教师在策划、施行活动时要脉络清晰,能运用经验找出引发该年龄阶段幼儿兴趣的方式,教师还应通过生生、师生互动与支撑反馈生成新的活动。

如在活动《合作》中教师通过情景表演、尝试劳动、讨论等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然后在教师、幼儿以及家长的互动中,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活动深化。

无论是预成还是生成的活动,都将幼儿放在了核心地位,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真切地体验到自我,体现到自主的愉悦,也正是在这种体验中不断获得内在的发展。

体会、经验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保证。

三、实施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尊重。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个体差异也很大。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教师一般会根据规则的性质和孩子的实际情况面对集体统一规则和要求,这种集体性的要求,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有其有利一面,但统一的规则往往会扼杀幼儿的个性,损害其身心健康。

如吃饭有规定的时间,使用剪刀有许多限制等,有的幼儿生理上有缺陷,吃饭慢、饭量小,如果对这些幼儿有同样的要求显然是不利的;有的幼儿使用剪刀习惯用左手,有的用右手,有的用手指的方法可能也不尽相同,如果限制过多,幼儿对操作就会失去兴趣。

在每个幼儿面对相同的常规时,在规则遵守上每个幼儿需要的指导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差异面前必须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要注重个别教育的作用,个别教育指导这种方式与孩子更亲近,更尊重孩子的个性,更有助于将常规要求转化为自身意愿的一部分。

(二)对幼儿认知特点的尊重,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建立和评价。

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她解释: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

在常规教育中,有许多规则是要幼儿记住并执行的,让幼儿执行规则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受益者。

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也更乐意接受、遵守。

如玩具的摆放,玩游戏的规则,教师可以把它交由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只有在他们的参与下建立的常规要求,才能真正被其接受。

为加强记忆,还可在环境布置上加以暗示,提醒幼儿注意。

幼儿在这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才能快乐。

四、在常规教育中,强调幼儿行为和意识的内化(一)重过程与整合。

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因而在常规教育活动设计中我们还注意多种领域的融合,重视过程,重视差异,通过对多样化活动的开发与创新,促使各种活动高度结合。

如健康教育活动中,一方面教育幼儿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融洽地相处,另一方面又为幼儿设置情绪宣泄角,让幼儿情绪得到疏导,同时也发展表达能力;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幼儿,我们将前后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开展了丰富有趣的入园前亲子活动,通过参观、游戏等加深了教师与幼儿的感情。

为入园后的常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认为“任何活动都应避免只站在领域知识的基点上而无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活动选择延伸”,常规教育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

(二)在传统的常规教育中注入新理念。

讲解示范、榜样作用、随机教育等是我们在常规教育中经久不衰的教育方法,如何使这些老方法焕发新的光彩,成为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我们在当前的常规教育中探讨的问题。

我们认为,问题的核心仍然在于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将幼儿摆在什么位置上,榜样应是当代幼儿心目中认同的榜样,而不是我们成人认为理应是榜样的事物;因此,文学作品、示范行为等都应该来源幼儿身边的人和事。

随机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学会观察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在理解和欣赏中发现孩子行为和思想上的闪光点,并施从及时的教育引导。

(三)注重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的培养。

古语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

大量的例子表明:学前期是幼儿接受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和培养个性、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影响,因此,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正确的教育来影响幼儿,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及品德,不仅非常重要,也是可能实现的,反之如果学前期不重视,当幼儿形成了不良品德习惯再想消除则是不容易之事。

如:常规教育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形成一定的氛围,潜移默化地让幼儿知道吃东西时坐姿端正,细嚼慢咽,不随便讲话,不咂嘴,嘴里东西咽下再讲话或离开座位;遵守各种游戏规则,不在室内乱跑或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不远离教师、小朋友,游戏时不做危险的事;带好自己的衣物,有礼貌地向教师、小朋友告别,说“再见”后方可离去。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

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不断发展的。

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