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青铜器
论述青铜器发展
论述青铜器发展
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早期青铜器时期(公元前约2000年-公元前约1200年):这一时期是青铜器制作的起始阶段。
初期的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如鼎、簋、爵等。
这些器物在形态上还保留着较多的陶器特征,而在纹饰上则以简单的线条纹和几何纹为主。
2. 中期青铜器时期(公元前约1200年-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制作,同时也开始出现更复杂的器型和纹饰。
常见的器物包括四足尊、方壶、觚等。
纹饰方面,除了传统的几何纹饰外,还开始出现神话、动物、人物等图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的发展。
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青铜器制作的高峰期,艺术风格更加丰富多样。
器物形态更加独特,例如钟、璧、虎纹盘等。
纹饰上出现了大量的图案,如山水景观、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
同时,青铜器也逐渐成为贵族身份象征的礼器。
4.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青铜器制作进一步发展,并且与其他工艺品的制作相结合。
除了继承和创新战
国时期的造型和纹饰外,还出现了更多的实用器具,如灯、镜、钱币等。
青铜器的发展离不开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受到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青铜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品,也承载着宗教信仰、社会地位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科技和艺术的发展历程。
试比较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特点(造型。装饰。图案组织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文化特征
试比较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特点(造型。
装饰。
图案组织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等。
)文化特征及转变规律。
青铜是纯铜与锡的合金,其中还含有少量的铅。
它作为一种合金,与纯铜相比有几大优点。
一是熔点低,易于铸造;二是硬度大,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锡与铅的比量,以达到不同的硬度;三是易于铸造,溶液在浇铸时气泡少,在范(模子)内无孔不入,这就容易铸造出锐利的锋刃和细密的花纹,而器物本身的气孔大为减少。
在中国出现于距今约三千八百多年前的夏代,至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发展到鼎盛时期。
A青铜器的形成时期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记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制作技术方面,有的是锻打的,有的是用范铸造的,比较先进。
多属于日常工具和生活类,如刀、锥,、钻、环、铜镜、装饰品腹裆部常有模仿的金属铆钉。
B青铜器的鼎盛时期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及杂器。
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
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
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
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王朝统治由盛而衰,青铜礼器逐渐变为生活用具,在形制风格上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变化,其标志是大量使用新的铸造工艺,流行蟠螭纹。
也是由神话动物演化而成,这时它已变成单纯的图案纹样,已不再有神秘的意味。
青铜器莲鹤方壶是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件。
艺术风格:器形轻盈、活泼、奇巧、富丽。
C青铜器的转变时期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装饰特点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装饰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特点主要体现在器物的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造型特点是多样丰富的。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注重青铜器的艺术性和装饰性,因此器物的造型变得更加复杂和精致。
常见的器物形状有鼎、觚、簋、爵、盘等,每种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结构。
例如,鼎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礼器,它通常有三足、两耳和两柄,其整体形状庄重大气,富有雄浑的美感。
觚是一种高脚杯,其造型高挑纤细,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这些器物的造型既满足了实用功能,又展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纹饰特点是繁复精美的。
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有神兽、人物、几何图案、花纹等。
神兽纹饰是春秋战国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其中以龙纹最为典型。
龙纹通常呈现出蜿蜒曲折的形态,寓意着吉祥和权势。
人物纹饰主要以贵族、士人和神祇形象为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和宗教信仰。
几何图案则以方格、菱形、螺旋等为主,形态简洁而富有变化。
花纹则是青铜器上另一种常见的装饰,如莲花、荷花、牡丹等,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追求。
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是一种独特的装饰特点。
铭文是通过在器物上刻写文字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和纪念意义。
铭文的内容包括宗族的名字、祭祀的日期、赞美的词句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铭文的内容逐渐丰富和复杂起来,有的甚至包括了详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铭文的出现丰富了青铜器的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成为了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装饰特点主要体现在多样丰富的造型、繁复精美的纹饰和丰富多样的铭文等方面。
这些装饰特点展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文化的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状况。
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艺术品与文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艺术品与文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段,这一时期各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与争斗,同时也孕育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与文物。
这些艺术品和文物不仅仅展示了当时各国的文化艺术水平,更成为了后世研究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以概述的方式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艺术品与文物,展现这一时期的独特魅力。
一、齐国的青铜器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
在当时,齐国是以产出精美的青铜器而闻名于世。
这些青铜器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充满力量感。
在齐国的大墓葬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如青铜觚、青铜爵等。
这些青铜器既是一种祭祀用具,也是统治者的权力象征。
通过这些青铜器,我们可以窥探到当时齐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程度。
二、楚国的竹简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国家,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地区。
楚国的竹简是当时文人学士们传递知识、记录历史的主要媒介。
这些竹简上记载着丰富的文字内容,包括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宗教仪式等。
楚国的竹简在艺术上也非常出色,有多种装饰方式,如雕刻、镂空等。
这些竹简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楚国独特的艺术表现。
三、秦国的兵器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国之一,后来由秦始皇统一天下。
秦国的兵器以其精良而著称,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在秦国墓葬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兵器,如利刃、箭头和铁制战车等。
这些兵器制作精细,质量上乘,展现了秦国的军事实力和军事技术水平。
同时,这些兵器也反映了当时秦国社会的军事化倾向,展现了兵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地位。
四、越国的玉器越国位于今天的浙江、福建地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
然而,越国的艺术品与文物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越国的玉器是当时的代表之一,这些玉器细腻光滑,色泽温润,造型独特。
越国的玉器既有实用价值,如玉钺、玉璧等,也有装饰性价值,如玉佩、玉环等。
通过越国的玉器,我们可以窥探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对美和精致生活的追求。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装饰特点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装饰特点一、前言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中国青铜器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不断发生战争,因此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
本文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特点进行探讨。
二、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1. 青铜合金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主要由铜和锡两种金属组成,称为“青铜合金”。
其中锡含量约为5%至15%,比古代其他文明中的锡含量高。
2. 铸造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制作采用“失蜡法”和“熔模法”,即先用蜡或泥土制成模型,再将模型浸入涂有特殊涂料的石灰水中形成外壳,然后用火烧掉内部蜡或泥土,再将熔化后的青铜液倾入外壳内部形成雕塑。
3. 雕刻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制作中,雕刻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有神兽、人物、花卉等,雕刻精细,栩栩如生。
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特点1. 纹饰丰富多样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有神兽、人物、花卉等。
其中以神兽最为常见,如龙、虎、犬等。
这些纹饰不仅是美观的装饰,也具有象征意义。
2. 线条流畅优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线条流畅优美,曲线和直线相结合,构成了独特而美妙的艺术风格。
线条上常带有一些浮雕和凸起部分,增强了整体立体感。
3. 雕工精湛细腻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制作中,雕工已经相当成熟。
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精湛细腻,栩栩如生。
雕工的精湛程度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重要特点之一。
4. 色彩繁多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色彩繁多,常见的有金黄色、红棕色、灰黑色等。
这些颜色不仅是美观的装饰,也具有象征意义。
5. 纹饰和形体相得益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纹饰和形体相得益彰,互相衬托,构成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在后来的中国艺术中也有所体现。
四、结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制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青铜器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出现了许多优美绝伦的装饰特点。
这些装饰特点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也对后来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青铜器
二、容器
——实用器、礼器 鼎
威权象征:列鼎 实用价值:扁圆鼎 战国中期中原开始流行
装饰虽华丽却不庄 严 ——转向观赏
形体不再巨大,配 盖——看重实用
错金银有流鼎(战国中晚期,高11.4厘 米) 出土在东周王城范围内,应为周 器。鼎身设流口,十分罕见,金银错的 四瓣花和顶盖的铺首钮也很新奇。
铁足鼎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长55.7,宽4.6厘米) 剑格一面嵌蓝玻璃,一面嵌绿松石。有“越 王勾践自作用剑”铭。剑刃锋利,至今犹能 断发。应经硫化处理,故而无锈。
错金银虎噬鹿器座(战国中期,高21.9,长51厘米) 应系漆木屏风的底座, 表现斑斓猛虎吞食小鹿。游牧民族的艺术常以猛兽为题材。
四、北方民族
三、铜镜、带钩等
铜镜——
用途:古人照鉴容貌的青铜用具 形制:多扁平圆形,正面光亮,以
鉴容,背面或光素、或加装饰(随 镜身铸出、或加金银玉石等) 发展:
最早: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 商、西周:出土在豫陕冀京等 战国中晚期:最早艺术高峰
齐家文化 殷墟
主要出土:楚地量大,洛阳、齐都 故城精美
图案:精美,满密,清晰 题材:四叶、菱形、蟠螭、夔龙、
新器形(实用)—— 鉴(大盆) 发展:春秋中期出现;春秋晚期、战国流行;西汉延续 造型:可方可圆 功能:贮水、盛冰;特大者可沐浴;取照容貌(镜)
吴王夫差鉴(春秋晚 期,高45厘米) 鉴 内有铭文3行13字,记 此器属与越王勾践有 血仇的吴王夫差。
敦 造型:盖与身常形制相同 发展:春秋中期出现 春秋晚期~战国流行 功能:盛饭食
整体动物形
牺尊(春秋晚期,高33.7厘米) 今日看,其造型近乎丑陋,但古 人的观感必不如此,否则,类似 的牺尊不会长时间、大范围流行。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特点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青铜器的制作水平和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特点。
1.装饰图案丰富多样: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装饰图案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
传统的青铜器上多以神兽纹饰为主,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则既包括了传统的神兽纹饰,还出现了人物、纹线及几何图案等新颖的装饰形式。
这些图案不仅装饰了器物本身,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审美追求。
2.形制多样化: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形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形制上,不再局限于盛酒容器,而是增加了一系列新型器物,如锅、匜、斝等。
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具有较大尺寸和特殊形状的器物,如鼎、彝等,体现了人们日益繁荣的生活和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
3.制作工艺更加精细: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在制作工艺方面更加注重细节和精致度。
青铜器的表面装饰纹样变得更加精细,线条更加细腻,现铸和类似银器鎏金的技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青铜器制作中,使得器物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4.锻击技术的应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运用了锻击技术,制作出大量薄壁弯曲的器物。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青铜器的制作更加灵活多变,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5.场景描绘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还开始出现了一些场景图案的描绘,如狩猎、战争、宴会等。
这些场景图案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青铜器装饰的内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特点是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形制多样化、制作工艺精细、应用锻击技术、出现场景描绘等。
这些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为后来的青铜器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青铜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铜器的历史变迁
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
春秋中期后的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 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要纹饰各 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 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 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 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
春秋中期以后,中国青铜艺术又跨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时候新兴的封建地主 势力逐渐加强,奴隶制已摇摇欲坠。在这礼崩乐坏”的年代,天命观念彻底动摇了,青 铜艺术原有的社会功能萎缩了,那些积诧着重要社会、政治和宗教意义的威震一时的种 种神灵,在青铜器表上毫无例外地消失了。
司母戊大方鼎
西周时期
西周初期,鼎的腹部上小下大,兽蹄足;中期以后,酒器大减,出现了新的食器 、和 水器盘。成套的青铜器增多,带长篇铭文的增多。西周后期,
礼崩乐坏,礼器都趋 向粗陋,重要而常 的鼎、爵、觚都逐渐 消失。
西周初期的鼎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不再由王室独控,各地诸侯大造其器,器型开始有所改变 ,造型和纹饰都不再像西周以前那样神秘狰狞,而代之以华美和写实的世俗气息,礼制 没落,诸侯野心勃勃,对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开始加以肯定,青铜器具更加走进日用生 活和人群,造型风格由粗笨厚重转为简朴轻便。
青铜器的历史变迁
课件提纲
一、青铜器的演变 二、商代青铜器 三、西周时期 四、春秋战国时期 五、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发展的重要阶段,青铜器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的特点。
青铜器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崇敬和敬仰,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工艺精湛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青铜器的铸造采用的是“失蜡铸造法”,即先用蜡雕刻出器物形状,再用砂土覆盖整个蜡模,倒入液态青铜,冷却后破土得到铜器。
这一工艺确保了铜器的精确度和细节的表现,使得青铜器在形制上更加丰富多样。
二、装饰繁复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在装饰上非常繁复精美,常用的装饰手法包括浮雕、铸镂、刻纹等。
浮雕是将图案或文字雕刻在器物的表面,突起于器面之上,形成立体的效果。
铸镂是在铸造时,在器物的表面雕刻出空洞的纹饰,增强了器物的观赏性和装饰性。
三、纹饰丰富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的纹饰非常丰富多样,主题涉及祭祀、战争、农耕、神话等各个方面。
常见的纹饰有神兽、云纹、凤纹、龙纹等。
这些纹饰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文化和审美观念,也展示了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器形独特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在器形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除了常见的鼎、爵、觥等传统器型,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器形,如簋、罍等。
这些器形的出现,使得青铜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
五、传承创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承袭了前期的传统,但也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创新。
例如,战国晚期出现了越窑青铜器,这种器物将陶器的釉彩技法应用于青铜器上,使得铜器表面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釉彩装饰,形成了与传统青铜器不同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具有工艺精湛、装饰繁复、纹饰丰富、器形独特以及传承创新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青铜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让我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特点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它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原始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西周青铜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下面将对这四个时期的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1.原始青铜器时期(公元前约2000年-约公元前1600年)原始青铜器时期是青铜器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制造技术还比较落后,质地较为粗糙。
原始青铜器多是以铜和锡的合金制成,所以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器具,如鼎、爵、簋等。
这些器具通常有雕刻的纹饰,主题多是神话故事或祭祀活动。
2.商代青铜器时期(公元前约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代青铜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是青铜器制造工艺的蓬勃发展阶段。
在商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改进,铸造技术更加精湛。
同时,青铜器的纹饰也更加丰富多样,多以神话、动物、人物等图案为主题。
器形也逐渐丰富,不仅有鼎、爵、簋等传统器物,还有一些新的器物出现,如觚、觯、壶等。
商代青铜器多用于祭祀、神祀或朝贡等活动,被视为权贵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3.西周青铜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在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制造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制作工艺。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质地精良,表面光洁,纹饰更加细致精美。
大量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形制多样,如鼎、爵、觯、簋等,而且设计更加复杂,造型更加精湛。
纹饰上除了神话、动物、人物等图案外,还出现了一些抽象的几何纹样,如波纹、蝶纹等。
西周青铜器在礼仪用具、祭祀以及其他仪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西周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青铜器艺术最后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形制也更加复杂。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常见的有钟、磬、矛、戈、短剑等。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更加精湛,如神话故事、龙纹、鸟纹、云纹、雷纹等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春秋战国青铜器页PPT文档
• a.不再笼罩神秘氛围,更加生活化,具体化 • b.纹饰的立体感变弱,纹饰变浅 • c.铸造工艺进步,出现镂空纹饰 • d.纹饰的类型更加丰富,不再拘泥于商周形式
• 3.2 主要纹饰类型
• 几何纹
•
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饰。春秋战国时期,几何纹
在其它纹饰衰退後几何纹成为主体纹饰。几何纹主要有连
曾侯乙编钟 随州博物馆
兽首编磬 战国
故宫博物院
外卒铎 故宫博物院
• 兵器 •戈
• 用途:步兵作战的主要兵 器之一,用于勾割敌人的 头颅。
戈的结构
王孙袖戈 战国
湖南省博物馆
燕王职戈 战国晚 辽宁博物馆
素面铜戈 战国
河南博物院
战国虎斑纹铜戈 四川博物院
战国饕餮纹铜戈 四川博物院
•铍
• “铍,大针也。一曰,剑如 刀装者。”
中国青铜器
春秋 战国
• 1.春秋战国历史简介 • 2.春秋战国的主要器形
礼器 实用器 兵器 • 3.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纹饰
1.春秋战国历史简介
• 1.1 春秋时期
• 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 重要事件: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王室衰落
•
春秋五霸——齐,晋,秦,宋,楚(吴,越)
• 历史特征:周王庭摇摇欲坠,诸侯国相继称霸
• 外形变化不大,装饰 和纹饰更为丰富
立鸟壶 南京博物院
莲鹤方壶 河南新郑李家园出土
河南博物院
蔡侯莲瓣盖铜方壶 安徽寿县西门蔡侯墓
安徽博物院
垂鳞纹方壶 江苏邳县
南京博物院
鸟兽纹贯耳壶 春秋
故宫博物院
青铜羽纹扁壶 战国
河南博物院
春秋战国青铜器
兽首编磬 战国
故宫博物院
外卒铎 故宫博物院
• 兵器 •戈
• 用途:步兵作战旳主要兵 器之一,用于勾割敌人旳 头颅。
戈旳构造
王孙袖戈 战国
湖南省博物馆
燕王职戈 战国晚 辽宁博物馆
素面铜戈 战国
河南博物院
战国虎斑纹铜戈 四川博物院
战国饕餮纹铜戈 四川博物院
•铍
• “铍,大针也。一曰,剑如 刀装者。”
楚王酓(yǎn)璋剑 战国
故宫博物院
双色铜剑 战国
湖南省博物馆
带鞘嵌绿松石铜剑 战国
湖南省博物馆
铜柄铁剑 国家博物馆
• 远程兵器
箭镞-安徽宿县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箭镞 故宫博物院
弩机-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 国家博物馆
车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立车
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安车
3.春秋战国青铜器旳主要纹饰
• 外形变化不大,装饰 和纹饰更为丰富
立鸟壶 南京博物院
莲鹤方壶 河南新郑李家园出土
河南博物院
蔡侯莲瓣盖铜方壶 安徽寿县西门蔡侯墓
安徽博物院
垂鳞纹方壶 江苏邳县
南京博物院
鸟兽纹贯耳壶 春秋
故宫博物院
青铜羽纹扁壶 战国
河南博物院
•缶
• 用途:盛放酒或水 • 外形特征 • 圆腹、有盖,身上有
环耳;也有方形旳。
•
军事、经济都有了巨大奔腾
战国形势图
2.春秋战国旳主要器形和纹饰
• 1.1 春秋战国旳青铜器特点
• a.出土大部分为诸侯用器物,周王室器物极少 • b.礼制混乱,诸侯不在遵照周礼 • c. 器物外形较西周更多变,功能更丰富 • d.工艺水平有了空前旳发展 • e.兵器、乐器旳数量大大增长 • f.大段铭文基本看不到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及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及特征春秋夔凤纹鉴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可分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3个阶段。
是继西周之后青铜器制作的另一个高潮。
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的发展及特征是怎样的呢?简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及特征。
春秋夔凤纹罍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
春秋夔凤纹三足盘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
这一阶段代表器物有山东黄县南埠出土的纪国媵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的虢国青铜器、湖北京山苏家垅出土的曾国青铜器、山东烟台上夼出土的纪国青铜器、山东历城百草沟出土的鲁国媵器及湖北随县熊家老湾出土的曾国青铜器等。
春秋夔龙兽带纹鬲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山西侯马所出的陶范和旧著录中的晋公*等器物上都有细密的平面蟠螭纹。
春秋夔龙纹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
代表器物有河南新郑铜器群,安徽寿县蔡侯墓铜器群,山西浑源李峪村铜器群以及辉县山彪镇和琉璃阁,河南淅川、长治分水岭,湖北随县擂鼓墩等地出土的铜器群等。
到了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
代表器物有长沙、寿县等地出土的楚器,陕县后川出土的魏器等。
春秋莲盖夔龙纹方壶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特征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的特征可从它的制作工艺上看:青铜器表面纹饰的工艺演变纹饰是青铜器表面装饰艺术,许多国宝极的青铜文物,之所以宝贵,就是源至于青铜器物表面复杂而精美的装饰纹饰;春秋鸟尊如果撇开纹饰可以说几乎大部分青铜器在铸造工艺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都是一个水平面。
正是因为有了纹饰产生了美,产生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为纹饰是一个社会对自然的认识,也是社会进步过程中审美价值的取向,也是科技文化在生活中浓缩的一个侧影。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与铜器文化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与铜器文化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在外形上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更是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与表达。
本文将从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青铜器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地位以及对铜器文化的影响。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国相互争霸,战争频繁。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而青铜器作为当时社会中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成为表达权力、地位和文化的重要媒介。
二、青铜器的升华——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
不仅在制作工艺上不断精细,而且在外形设计上也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变化。
传统的青铜器形制逐渐丰富多样,从盛酒器、乐器到交通工具等各种功能的器物都有所出现。
这些器物的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展示了当时人民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
三、青铜器与权力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相互争夺权力和领土,青铜器成为表达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诸侯国纷纷制造大型青铜器,如巨鼎和大方壶,以显示自身的财富和威望。
同时,青铜器上的装饰纹饰也常常以各自国家的纹章作为设计元素,进一步体现了所属国家的归属感。
对青铜器的极力美化和提高装饰性,也反映了当时权力和地位的追求与竞争。
四、青铜器与宗教信仰在春秋战国时期,宗教信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铜器在宗教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诸如祭器、神人像等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农神、土地神、祖先等的祭祀活动中。
这些青铜器不仅起到了纪念祖先、祈福增祥的作用,更是将信仰融入了艺术和文化之中。
同时,宗教信仰也对青铜器的纹饰和形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青铜器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
五、青铜器与文化传承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物质文明的需求,也保留和传承了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工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工艺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铸造技术: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铸造工艺主要包括模具制作、熔炼、润模、浇铸等环节。
模具制作采用木模、泥模、石模等多种材料,使得青铜器的形状和纹饰更加精细。
熔炼技术采用炭炉、冶炼炉等,能够实现高温的熔炼,并控制合金成分的比例。
润模技术则用来增加模具表面的光泽和平滑度。
浇铸技术则是将熔化的青铜液注入模具中,使其凝固成为实物。
2. 雕刻技术:青铜器上的纹饰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工艺的重要特点之一。
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主要有动物纹、人物纹、几何纹等。
雕刻技术主要采用凿刻和线刻两种方式。
凿刻是在青铜器上用凿子凿刻出深浅不一的图案,线刻是用细小的刀具在青铜器上刻划出线条和纹饰。
这些纹饰不仅美观,还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3. 高温控制技术:青铜器的制作需要进行高温烧制,而这需要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工匠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炉型和燃料,以控制温度,使得青铜器能够达到理想的硬度和强度。
同时,青铜器的冷却过程也需要注意,以避免因快速冷却而产生裂纹等缺陷。
4. 仿制技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古代青铜器的崇尚和迷恋导致了大量的仿制行为。
许多青铜器工匠会根据古旧青铜器的形式和纹饰进行仿制,以满足人们对于古物的需求。
这些仿制品虽然可以在程度上模仿古代青铜器,但一般画工艺水平和原作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工艺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和精致的纹饰成为青铜器制作的鼎盛时期,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物。
这些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珍宝与文物
春秋战国时期的珍宝与文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大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珍宝与文物相继问世,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珍宝与文物进行探讨。
一、青铜器青铜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珍宝之一。
它们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和手工艺术成就。
青铜器在当时的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地位,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它们不仅用于礼仪场合,还被制作为墓葬用品。
其中,著名的青铜器有曾侯乙编钟、司母戊鼎等。
二、玉器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玉器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开始多样化,种类繁多,如玉琮、玉璋、玉盘等。
这些玉器既具有实用价值,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战国墓葬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是研究当时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的重要途径。
战国墓葬中出土的各种文物,如陶俑、玉器、青铜器等,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
有些墓葬规模庞大,陪葬品丰富,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分层与阶级,如楚墓、齐墓等。
四、竹简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是一种重要的书写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竹简的出现使得书写变得更加方便和传承,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学术的发展。
在一些战国墓葬中,人们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竹简,如《楚简》、《燕简》等,这些竹简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五、瓷器春秋战国时期的瓷器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瓷器制作工艺逐渐发展,釉色丰富多样,造型更加精美,代表了当时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其中,楚国的楚瓷和齐国的齐瓷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瓷器品种,它们不仅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还成为贵族炫耀身份的象征。
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珍宝与文物丰富多样,代表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方向与成就。
无论是青铜器、玉器、战国墓葬、竹简还是瓷器,它们都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春秋战国青铜器
春秋战国青铜器春秋时期青铜器概述:周王室衰弱后,列国竞相发展自已的势力,出现了国内卿大夫室家逐渐兴盛的政治形势。
代表各地区文化的青铜器在此基础上高度发展,它新颖的器型、精巧富丽的装饰风格和卓越的范铸技术,反映了当时中国青铜器新风格的崛起。
青铜工艺在春秋早期承袭了西周晚期的一些特点。
到了中期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剧烈变革,青铜工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表现为:原王室的器变为各诸侯自铸的器,诸侯国青铜器占据当时青铜器的主要地位,或成为社会的商品;原来的礼器变为了士大夫阶级生产享用的器,或成为象征个人财富的财物。
为了满足社会新兴势力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需要,青铜器的制造加强了实用性。
在纹饰上,商、周以来的兽面纹、夔龙纹等纹样,变为华丽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在造型上,由庄严厚重变为轻巧多样。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各诸侯国及各国内卿大夫所制,因此这一时期的金文多反映了诸侯、大夫的社会活动及其典章制度,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地域性特征,就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局面。
简介: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山西侯马所出的陶范和旧著录中的晋公等器物上都有细密的平面蟠螭纹。
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
代表器物有河南新郑铜器群,安徽寿县蔡侯墓铜器群,山西浑源李峪村铜器群以及辉县山彪镇和琉璃阁,河南淅川、长治分水岭,湖北随县擂鼓墩等地出土的铜器群等。
到了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
代表器物有长沙、寿县等地出土的楚器,陕县后川出土的魏器等。
的特点:①列国器物大量出现。
西周的有铭青铜器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诸侯国的为数甚少。
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王臣的礼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
这和当时王室衰微而诸侯、大夫及家臣势力不断壮大的形势相吻合。
巧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巧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管流爵夏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敞口弧沿,双翼上展,狭长的器身下设有假腹,上有数圆穿,假腹下接三棱形的足。
器身一侧带有管形流,流上有2曲尺状装饰。
腹饰简单的乳钉纹、弦纹。
爵和角都是用于饮酒的容器,但爵有流而角的造型则无流而具有若尾的双翼。
此器形似角而带有管状的流,属于特殊形式的爵,非常少见。
戉箙卣商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高33.3厘米,口横15厘米,口纵13.7厘米,重6750克。
卣为容酒器。
隆盖高缘,鼓腹下垂,圈足。
劲纵向置龙首提梁,提梁饰龙纹。
自盖到圈足置棱脊四道。
器及盖上饰浮雕大兽面。
器体兽面双目特别巨大,手法甚为夸张。
盖沿、器颈、圈足上分别饰以不同形态的龙纹和鸟纹。
提粱纵向装置,与一般横向装置不同,利与盖的两侧挑出双角,以增强形体的气势。
盖内有铭文“戉箙”两字。
兽面纹尊商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这件尊口部侈大,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
此尊的肩部有三个牺首,体现了商代中期铸造技术的发展。
肩腹部兽面纹精丽工整,结构紧密,兽目及躯体上与方整齐排列的羽状纹饰更见绵密精细的气质。
但整个图象仍有强烈的抽象感和神秘感,兽面的主干和地纹没有明显的区别。
X壶商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壶是古代盛放酒的容器,沿用的时间很长,从商代直至汉代或更晚,其造型的变化也极其丰富复杂。
这件小口长颈的壶是商代中期盛行的形式,壶肩上有两个穿,可见原来连有活动的提梁。
器身有华丽繁密的纹饰,除盖上的卷体龙纹外,壶的肩腹部布满婉转流畅的纹样,极见精美。
壶的圈足内有一个X形的铭文,为作器者的氏族徽记,十分难得,是青铜器中发现最早的铭记之一。
徙卣商以两个相背的鸮(猫头鹰)合并为器形,盖为鸟首,首上有双耳,两侧的角作鸟喙,器腹作鸟身,饰有羽翼,器足为鸟足。
器盖对铭1“徙”字。
小子省壶商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小子省壶是晚商时期十分著名的器物,它直颈,鼓腹微微下垂,仅在盖、颈和圈足上用单或双线勾勒出十分简单的龙纹,风格简洁质朴,与商代晚期繁纹缛饰、华丽至极的时尚迥异其趣。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不同时代的青铜器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逐渐发展和演变,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对不同时代的青铜器的特点进行阐述。
1.早期青铜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早期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开端,主要有玉石器、青铜器和陶器等。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简单:初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器物简单粗糙;(2)形制较少:青铜器的形制主要有鼎、豆、敦、簋等,数量较少,多以几何纹饰为主;(3)社会功能明显:青铜器在早期社会起到重要的祭祀和宗教功能,是权力的象征。
2.商代青铜器(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精湛: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比较完善,器形规整,纹饰精美;(2)形制多样:商代青铜器的形制丰富多样,不仅有鼎、豆、敦、簋等传统形制,还有一些新的形制如斟、俎等;(3)人物纹饰:在商代青铜器上出现了大量的人物纹饰,并表现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4)社会多元化:商代青铜器的数量众多,显示出商代社会的繁荣和多元化。
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晚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制变化多样: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形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新增了一些新的形制如钟、鸟、兽等;(2)纹饰复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更加复杂多样,除了传统的几何纹饰外,出现了一些动、植物纹饰和人物纹饰;(3)社会意义减弱: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祭祀和宗教意义相对减弱,开始被当做礼器、陪葬品等使用。
4.秦汉时期青铜器(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在形制、纹饰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1)形制稳定:秦汉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承袭了商代和周代的形制,其中主要有鼎、豆、钟等;(2)装饰简洁: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的纹饰相对简洁,以符号、文字等为主;(3)社会功能减弱:在秦汉时期,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进一步减弱,更多地用于礼仪和陪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春秋战国的主要器形和纹饰
• 1.1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特点
• • • • • • a.出土大部分为诸侯用器物,周王室器物极少 b.礼制混乱,诸侯不在遵循周礼 c. 器物外形较西周更多变,功能更丰富 d.工艺水平有了空前的发展 e.兵器、乐器的数量大大增加 f.大段铭文基本看不到
• 鼎
铸刻大鼎 安徽寿县 安徽博物院
王子午鼎 河南博物院
蟠螭纹鼎 故宫博物院
交龙纹鼎 上海博物馆
楚王熊肯釶鼎 安徽寿县 安徽博物院 鸟纽铜盖鼎 安徽铜陵出土 安徽博物院
• 鬲
君子之弄鬲 故宫博物院
• 甗
甗 国家博物馆 圜底分体甑釜 河南博物院
• 簋
蔡侯申簋 国家博物馆
秦公簋 上海博物馆
曾侯乙墓的九鼎八簋
• 簠
楚王酓朏簠 战国 故宫博物院
春秋形势图
• 1.2 战国时期
• 时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 重要事件:赵、魏、韩分晋,田氏取代姜氏统治齐国 • 学术思想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 各国相继变法,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 秦统一六国 • 历史特征:中国历史上战争罪频繁的时期 • 军事、经济都有了巨大飞跃
战国形势图
箭镞-安徽宿县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箭镞 故宫博物院
弩机-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 国家博物馆
车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立车
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安车
3.春秋战国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 3.1 春秋战国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 • • • a.不再笼罩神秘氛围,更加生活化,具体化 b.纹饰的立体感变弱,纹饰变浅 c.铸造工艺进步,出现镂空纹饰 d.纹饰的类型更加丰富,不再拘泥于商周形式
• 蟠虺纹
• 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二 方连续排列, 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 狩猎纹
• 描述狩猎过程的纹饰
• 水陆攻战纹
• 描述当时战争场景的纹饰
谢谢!
• 3.2 主要纹饰类型 • 几何纹
• 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饰。春秋战国时期,几何纹 在其它纹饰衰退後几何纹成为主体纹饰。几何纹主要有连 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云雷纹等。
• 蟠螭纹
• 图案表观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卷 尾、蟠屈。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燕王职戈 战国晚 辽宁博物馆
素面铜戈 战国 河南博物院
战国虎斑纹铜戈 四川博物院
战国饕餮纹铜戈 四川博物院
• 铍
• “铍,大针也。一曰,剑如 刀装者。” ——《说文》 有长柲的锋如长剑的兵器
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铍 战国 故宫博物院
铍的执法
• 矛
• 用途:多功能的步兵或骑 兵用长柄武器,用于戳刺 或砍削
大府盏 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故宫博物院
铜盏 国家博物馆
• 豆
• 较为盛行,现存数量 多,外形多样
镶嵌狩猎画像豆 春秋 上海博物馆 嵌松石蟠螭纹豆 故宫博物院
• 尊
• 牺尊数量增多 • 典型尊也广泛使用
牺尊 春秋 上海博物馆 牺形铜尊 春秋 国家博物馆
蔡侯申尊 国家博物馆
蛇蛙纹铜尊 国家博物馆
• 壶
• 鉴
• 用途:照面 • 外形特征 • “鉴,大盆也,一曰鉴诸, 可以取明水于月。 ——《说文》
吴王夫差鉴 上海博物馆
蔡侯申方鉴 国家博物馆
• 杂器
龟鱼纹方盘 战国 故宫博物院 子仲姜盘 春秋 上海博物馆
安国侯铜虎符 战国 辽宁博物馆
鄂君启金节 安徽寿县 安徽博物院
错银羊形盂 战国 宁博物馆
龙虎四环铜鼓座 舒城县孔集 安徽博物院
• 乐器
• 春秋战国是青铜乐器发展的高峰,编钟的音律组合及编 排设计已十分完善。
曾侯乙编钟 随州博物馆
兽首编磬 战国 故宫博物院
外卒铎 故宫博物院
• 兵器 • 戈
• 用途:步兵作战的主要兵 器之一,用于勾割敌人的 头颅。
戈的结构
王孙袖戈 战国 湖南省博物馆
• 盨
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纹铜盨 安徽博物院
• 敦( duì )
• 用途:古代食器,放 盛黍、稷、稻、梁等 作物。
• 外形特征:球形,盖 形同体,常为三足。
• 春秋时出现,较为多 见的器形。 茶花纹敦 战国 故宫博物院
菱形勾连云纹铜敦 随州博物馆
镶嵌几何纹敦 上海博物馆
• 盏
• 楚国独有的食器,春 秋后期出现
• 圆腹、有盖,身上有 环耳;也有方形的。
羽纹四耳缶 战国 故宫博物院 清宫旧物
蔡侯铜盥缶 安徽博物院
• 盉
• 用途:盛放酒或水 • 外形特征
• 圆口,深腹,有盖,前有 流,后有鋬(音畔),下 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 间有链相连接。
兽面纹龙流盉 上海博物馆
吴王夫差盉 春秋 上海博物馆
螭柄提梁盉 山西博物院
• 极为盛行的酒器
• 外形变化不大,装饰 和纹饰更为丰富
立鸟壶 南京博物院
莲鹤方壶 河南新郑李家园出土 河南博物院
蔡侯莲瓣盖铜方壶 安徽寿县西门蔡侯墓 安徽博物院
垂鳞纹方壶 江苏邳县 南京博物院
鸟兽纹贯耳壶 春秋 故宫博物院
青铜羽纹扁壶 战国 河南博物院
• 缶
• 用途:盛放酒或水 • 外形特征
战国牛鼠纹铜矛 四川博物院
吴王夫差矛 湖北省江陵县马山
• 剑
• 用途:近身格斗兵器或象 征身份的物品
• 一般为军官或地位较高的 人佩带使用
战国带鞘双剑 四川博物院
楚王酓(yǎn)璋剑 战国 故宫博物院
双色铜剑 战国 湖南省博物馆
带鞘嵌绿松石铜剑 战国 湖南省博物馆
铜柄铁剑 国家博物馆
• 远程兵器
中国青铜器
春秋 战国
• 1.春秋战国历史简介 • 2.春秋战国的主要器形 礼器 实用器 兵器 • 3.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纹饰
1.春秋战国历史简介
• 1.1 春秋时期
• 时间: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 重要事件:周平王迁都洛阳(东周),王室衰落 • 春秋五霸——齐,晋,秦,宋,楚(吴,越)
• 历史特征:周王庭摇摇欲坠,诸侯国相继称霸 • 礼崩乐坏,剑拔弩张 • 农业生产技术大进步,奴隶制逐步瓦解 • 兵器铸造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