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 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教案(1)-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教案(1)-新版

1.2.1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学习,了解构成函数的基本要素,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熟悉用“区间”、“无穷大”等符号表示取值范围,在数学抽象、数学建模中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2.学习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并明确函数的基本要素,掌握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并能正确使用“区间”表示.(三)学习重点 1.体会函数的重要模型化思想,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并理解函数的概念.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并能正确使用“区间”表示.(四)学习难点1.体会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任意性”和“唯一性”.2.符号“y=f (x )”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15页至第18页,填空:设B A ,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x f y =,A x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写一写:区间(设a <b )定义名称区间数轴表示{x |a ≤x ≤b } 闭区间 [a ,b ] {x |a <x <b } 开区间 (a ,b ){x |a ≤x <b } 半开半闭区间 [a ,b ) {x |a <x ≤b } 半开半闭区间 (a ,b ] {x |x ≥a } 半开半闭区间 [a ,+∞) {x |x >a } 开区间 (a ,+∞) {x |x ≤a } 半开半闭区间 (-∞,a ] {x |x <a } 开区间(-∞,a )2.预习自测(1)()x f 与()a f 的区别与联系?答:()a f 表示当a x =时函数()x f 的值,是一个常量,而()x f 是自变量x 的函数,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变量;()a f 是()x f 的一个特殊值.(2)通过学习函数的概念,你觉得函数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定义两个函数是否相等时,是否需要函数的几个基本要素必须都相同?答:基本要素有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最新整理)1.2.1函数的概念教案.doc

(最新整理)1.2.1函数的概念教案.doc

§1.2.1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3、情态与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自学、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P15实例1)(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P15实例2)(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P15实例3)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二)研探新知先让学生阅读1518P P ,完成阅读练习19P 1、2、3①函数的定义②函数的记号③区间表示④求定义域法则1、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 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① “y =f (x )”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 =g (x )”; ②函数符号“y =f (x )”中的f (x )表示与x 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 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区间的概念①区间的分类:开区间(a ,b )、闭区间[a ,b]、半开半闭区间(a ,b]或[a ,b );②无穷区间;(+∞,-∞)(实数集R ),[a ,+∞),(a ,+∞),(-∞,b],(-∞,b )。

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

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

1.2.1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体会随着数学的发展,函数的概念不断被精炼、深化、丰富.(2)初步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回顾初中阶段函数的定义,通过实例深化函数的定义.(2)通过实例感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是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实例具体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概念深化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由函数所揭示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辨证思想.(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难点:理解函数符号y = f (x)的含义.(三)教学方法回顾旧知,通过分析探究实例,深化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符号的含义. 在自我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函数的概念;尝试自学辅导法.(四)教学过程示例 3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②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备选例题例1 函数y = f (x )表示( C ) A .y 等于f 与x 的乘积 B .f (x )一定是解析式 C .y 是x 的函数D .对于不同的x ,y 值也不同例2 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 .函数值域中每一个数都有定义域中的一个数与之对应B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定是无限集合C .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D.若函数的定义域只含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含有一个元素例3 已知f (x ) = x 2 + 4x + 5,则f (2) = 2.7 ,f (–1) = 2 . 例4 已知f (x ) = x 2 (x ∈R ),表明的“对应关系”是 平方,它是 R → R 的函数.例5 向高为H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如右图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B )【解析】取水深2Hh,注水量V ′>2V ,即水深为一半时,实际注水量大小水瓶总水量的一半,A 中V ′<2V ,C 、D 中V ′=2V,故排除A 、C 、D.。

高中数学必修1公开课教案1.2.1 函数的概念 第1课时

高中数学必修1公开课教案1.2.1  函数的概念 第1课时

1.2 函数及其表示1.2.1 函数的概念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中学,函数的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了函数的描述性概念,接触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了解了它们的图象、性质等.本节学习的函数概念与后续将要学习的函数的基本性质、基本初等函数(Ⅰ)和基本初等函数(Ⅱ)是学习函数的第二阶段,这是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阶段.第三阶段是在选修系列的导数及其应用的学习,这是函数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在学生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虽然函数概念比较抽象,但函数现象大量存在于学生周围.因此,课本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三维目标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通过学习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2.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不容易认识到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而将函数单一地理解成对应关系,甚至认为函数就是函数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导入新课思路1.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万众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胜利发射升空,5天后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顺利返回.在“神舟”六号飞行期间,我们时刻关注“神舟”六号离我们的距离y随时间t是如何变化的,本节课就对这种变量关系进行定量描述和研究.引出课题.思路2.问题:已知函数y=1,x∈瘙 綂下标RQ,0,x∈瘙 綂下标RQ,请用初中所学函数的定义来解释y与x的函数关系?先让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样解释会显得十分勉强,本节将用新的观点来解释,引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给出下列三种对应:(幻灯片)①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为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h|0≤h≤845}.则有对应f:t→h=130t-5t2,t∈A,h∈B.②近几十年来,大气层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洞问题.图1-2-1-1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S(单位:106 km2)随时间t(单位:年)从1991~2001年的变化情况.图1-2-1-1根据图1-2-1-1中的曲线,可知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1979≤t≤2001},空臭氧层空洞面积S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S|0≤S≤26},则有对应:f:t→S,t∈A,S∈B.③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中的恩格尔系数y随时间t(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时间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恩格尔系数y 53.8 52.9 50.1 49.9 49.9 48.6 46.4 44.5 41.9 39.2 37.9 根据上表,可知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1991≤t≤2001},恩格尔系数y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S|37.9≤S≤53.8}.则有对应:f:t→y,t∈A,y∈B.以上三个对应有什么共同特点?(2)我们把这样的对应称为函数,请用集合的观点给出函数的定义.(3)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那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取值范围”的?(4)函数有意义又指什么?(5)函数f:A→B的值域为C,那么集合B=C吗?活动:让学生认真思考三个对应,也可以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找出这三个对应的本质共性. 解:(1)共同特点是:集合A、B都是数集,并且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对应关系f:A→B 下,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2)一般地,设A、B都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在研究函数时常会用到区间的概念,设a,b 是两个实数,且a<b,如下表所示: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x|a≤x≤b} 闭区间 [a,b ] {x|a<x<b} 开区间 (a,b) {x|a≤x<b} 半开半闭区间 [a,b) {x|a<x≤b} 半开半闭区间(a,b ] {x|x≥a} [a,+∞) {x|x>a} (a,b ] {x|x≤a} (-∞,a ] {x|x<a} (-∞,a) R(-∞,+∞)(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函数有意义是指:自变量的取值使分母不为0;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如果函数有实际意义时,那么还要满足实际取值等等. (5)C ⊆B. 应用示例思路11.已知函数f(x)=3x ++21+x ,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f(-3),f(32)的值; (3)当a>0时,求f(a),f(a-1)的值. 活动:(1)让学生回想函数的定义域指的是什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故转化为求使3x +和21+x 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x +有意义,则x+3≥0, 21+x 有意义,则x+2≠0,转化解由x+3≥0和x+2≠0组成的不等式组. (2)让学生回想f(-3),f(32)表示什么含义?f(-3)表示自变量x=-3时对应的函数值,f(32)表示自变量x=32时对应的函数值.分别将-3,32代入函数的对应法则中得f(-3),f(32)的值.(3)f(a)表示自变量x=a 时对应的函数值,f(a-1)表示自变量x=a-1时对应的函数值.分别将a,a-1代入函数的对应法则中得f(a),f(a-1)的值. 解:(1)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需满足⎩⎨⎧≠+≥+.02,03x x 解得-3≤x<-2或x>-2,即函数的定义域是[-3,-2)∪(-2,+∞). (2)f(-3)=33-++231+-=-1;f(32)=2321332+++=23383+.(3)∵a>0,∴a ∈[-3,-2)∪(-2,+∞), 即f(a),f(a-1)有意义.则f(a)=3a ++21+a ; f(a-1)=21131-a +-++a =112+++a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对符号f(x)的理解.求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转化为解不等式组.f(x)是表示关于变量x 的函数,又可以表示自变量x 对应的函数值,是一个整体符号,分开符号f(x)没有什么意义.符号f 可以看作是对“x”施加的某种法则或运算.例如f(x)=x 2-x+5,当x=2时,看作“2”施加了这样的运算法则:先平方,再减去2,再加上5;当x 为某一代数式(或某一个函数记号时),则左右两边的所有x 都用同一个代数式(或某一个函数)来代替.如:f(2x+1)=(2x+1)2-(2x+1)+5,f [g(x)]=[g(x)]2-g(x)+5等等.符号y=f(x)表示变量y 是变量x 的函数,它仅仅是函数符号,并不表示y 等于f 与x 的乘积;符号f(x)与f(m)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当m 是变量时,函数f(x)与函数f(m)是同一个函数;当m 是常数时,f(m)表示自变量x=m 对应的函数值,是一个常量.已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求使得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 (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即求各部分定义域的交集).(5)对于由实际问题的背景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还要受实际问题的制约. 变式训练1.求函数y=x x x --++11)1(2的定义域. 答案:{x|x≤1,且x≠-1}.点评:本题容易错解:化简函数的解析式为y=x+1x -1-,得函数的定义域为{x|x≤1}.其原因是这样做违背了讨论函数问题要保持定义域优先的原则.化简函数的解析式容易引起函数的定义域发生变化,因此求函数的定义域之前时,不要化简解析式. 2.2007山东滨州二模,理1若f(x)=x1的定义域为M,g(x)=|x|的定义域为N,令全集U=R ,则M∩N 等于( )A.MB.NC.MD.N 分析:由题意得M={x|x>0},N=R ,则M∩N={x|x>0}=M. 答案:A3.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1,1],则函数f(2x-1)的定义域是________.分析:要使函数f(2x-1)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需满足-1≤2x -1≤1,∴0≤x≤1. 答案:[0,1]思路21.2007湖北武昌第一次调研,文14已知函数f(x)=221x x +,那么f(1)+f(2)+f(21)+f(3)+f(31) +f(4)+f(41)=________. 活动:观察所求式子的特点,引导学生探讨f(a)+f(a1)的值. 解法一:原式=22222222222222)41(1)41(414)31(1)31(313)21(1)21(212111+++++++++++++=21+17117161011095154+++++=27. 解法二:由题意得f(x)+f(x 1)=2222)1(1)1(1xx x x +++=222111x x x +++=1.则原式=21+1+1+1=2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函数符号f(x)的理解.对于符号f(x),当x 是一个具体的数值时,相应地f(x)也是一个具体的函数值.本题没有求代数式中的各个函数值,而是看到代数式中含有f(x)+f(x 1),故先探讨f(x)+f(x1)的值,从而使问题简单地获解.求含有多个函数符号的代数式值时,通常不是求出每个函数值,而是观察这个代数式的特 ?找到规律再求解.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本题很容易想到求出每个函数值来求解,虽然可行,但是这样会浪费时间,得不偿失.其原因是解题前没有观察思考,没有注意经验的积累. 变式训练1.已知a 、b ∈N *,f(a+b)=f(a)f(b),f(1)=2,则)2006()2007()2()3()1()2(f f f f f f +++ =_________.分析:令a=x,b=1(x ∈N *),则有f(x+1)=f(x)f(1)=2f(x), 即有)()1(x f x f +=2(x ∈N *). 所以,原式=2006222++=4012. 答案:40122.2007山东蓬莱一模,理13设函数f(n)=k(k ∈N *),k 是π的小数点后的第n 位数字,π=3.1415926535…,则[]{}100)10(f f f 等于________.分析:由题意得f(10)=5,f(5)=9,f(9)=3,f(3)=1,f(1)=1,…, 则有[]{}100)10(f f f =1.答案:12.2007山东济宁二模,理10已知A={a,b,c},B={-1,0,1},函数f:A→B 满足f(a)+f(b)+f(c)=0,则这样的函数f(x)有( )A.4个B.6个C.7个D.8个 活动: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什么是不同的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确定后,不同的对应法则就是不同的函数,因此对f(a),f(b),f(c)的值分类讨论,注意要满足f(a)+f(b)+f(c)=0. 解:当f(a)=-1时,则f(b)=0,f(c)=1或f(b)=1,f(c)=0, 即此时满足条件的函数有2个; 当f(a)=0时,则f(b)=-1,f(c)=1或f(b)=1,f(c)=-1或f(b)=0,f(c)=0, 即此时满足条件的函数有3个; 当f(a)=1时,则f(b)=0,f(c)=-1或f(b)=-1,f(c)=0, 即此时满足条件的函数有2个.综上所得,满足条件的函数共有2+3+2=7(个). 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用集合的观点来看待函数. 变式训练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是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同族函数”.那么解析式为y=x 2,值域是{1,4}的“同族函数”共有( )A.9个B.8个C.5个D.4个分析:“同族函数”的个数由定义域的个数来确定,此题中每个“同族函数”的定义域中至少含有1个绝对值为1的实数和绝对值为2的实数. 令x 2=1,得x=±1;令x 2=4,得x=±2.所有“同族函数”的定义域分别是{1,2},{1,-2},{-1,2},{-1,-2},{1,-1,2},{1,-1,-2},{1,-2,2}, {-1,-2,2},{1,-1,-2,2},则“同族函数”共有9个. 答案:A 知能训练1.2007学年度山东淄博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理16已知函数f(x)满足:f(p+q)=f(p)f(q),f(1)=3,则)9()10()5()7()8()4()5()6()3()3()4()2()1()2()1(22222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______.解:∵f(p+q)=f(p)f(q),∴f(x+x)=f(x)f(x),即f 2(x)=f(2x). 令q=1,得f(p+1)=f(p)f(1),∴)()1(p f p f +=f(1)=3.∴原式=)9()10(2)7()8(2)5()6(2)3()4(2)1()2(2f f f f f f f f f f ++++=2(3+3+3+3+3)=30. 答案:302.2006第十七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一)第一试,2若f(x)=x1的定义域为A,g(x)=f(x+1)-f(x)的定义域为B,那么( )A.A ∪B=BB.A BC.A ⊆BD.A∩B=∅分析:由题意得A={x|x≠0},B={x|x≠0,且x≠-1}.则A ∪B=A,则A 错;A∩B=B,则D 错;由于B A,则C 错,B 正确. 答案:B 拓展提升问题:已知函数f(x)=x 2+1,x ∈R .(1)分别计算f(1)-f(-1),f(2)-f(-2),f(3)-f(-3)的值. (2)由(1)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并加以证明.活动:让学生探求f(x)-f(-x)的值.分析(1)中各值的规律,归纳猜想出结论,再用解析式证明. 解:(1)f(1)-f(-1)=(12+1)-[(-1)2+1]=2-2=0; f(2)-f(-2)=(22+1)-[(-2)2+1]=5-5=0; f(3)-f(-3)=(32+1)-[(-3)2+1]=10-10=0.(2)由(1)可发现结论:对任意x ∈R ,有f(x)=f(-x).证明如下: 由题意得f(-x)=(-x)2+1=x 2+1=f(x). ∴对任意x ∈R ,总有f(x)=f(-x).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和对函数符号f(x)的理解. 作业课本P 24,习题1.2A 组1、5.设计感想本节教学中,在归纳函数的概念时,本节设计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如果不借助于信息技术,那么会把时间浪费在实例的书写上,会造成课时不足即拖堂现象.本节重点设计了函数定义域的求法,而函数值域的求法将放在函数的表示法中学习.由于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对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以满足高考的需要. (设计者:高建勇)。

1.2.1 函数的概念(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2.1 函数的概念(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2.1 函数的概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能够辨别函数的例证和反例(2)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3)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学会判别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理解函数的整体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通过函数概念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现实世界充满变化,感受数学的抽象概括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构成函数的三要素2,教学难点:函数符号y=f(x)的理解四,教学方法分析1,教法分析:遵循建构主义观点的教学方式,即通过大量实例,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确定方向分组研究尝试验证,归纳总结,通过搭建新概念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间的桥梁,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建立新的认识结构。

2,学法分析:倡议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大胆猜测,从而自主归纳小结。

在学习中培养自我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能力,感受数学的抽象概括之美。

第一课时1,复习回顾回顾初中所学函数(如一次函数y=ax+b a≠0等)及函数的概念:(传统定义: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指出用函数可以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强调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2,创设情境(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 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 (﹡)1> 提问:你能得出炮弹飞行5秒、10秒、20秒时距地面多高吗?其中,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炮弹距离地面高度h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炮弹飞行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60{≤≤=t t A ,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8450{≤≤=h h B2> (可以用几何画板展示)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 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 ,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 和它对应.(2)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图1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1> 提问: 观察分析图中曲线,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0011979{≤≤=t t A ,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60{≤≤=S S B .2> 对于数集A 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 ,按照图中曲线,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 和它对应.(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 表1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1> 提问:恩格尔系数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似?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关系?请仿照(1)(2)描述表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年)的关系.2> 根据上表,可知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0011991{*∈≤≤=N t t t A ,恩格尔系数y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8.539.37{≤≤=y y B 。

2.1.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2.1.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及时反馈与调节原
[认知理论]
一切事物 都是相互联 系的辨证唯 物主义观。
4.总结提高
(1)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 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和它 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function),通常 记为
y=f(x),x∈A.
(1)每一个问题均涉及两个非空的数集A,B.
例如,在第一个问题中,一个集合A是由年份数组成,即 A={1949,1954,1959,1964,1969,1974,1979,1984,1989,1994,1999} 另一个集合B是由人口数(百万人)组成的,即 B={542,603,672,705,807,909,975,1035,1107,1177,1246}
4.总结提高过程的设计意图 指导思想与原则 认知理论
[设计意图]
[指导思想与原则 ]
使学生能够准
确理解并把握函 数的定义及函数 的三要素。
系统性与循序渐进 性相结合的原则。
[认知理论]
认识要不断 的深入和发展。
5.实践创新
例1: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x 2 , x 0, x R; x
古语中“函”通“含”。
(2)函数概念的分析
对于函数的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 对于变量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组成的集合A为函数y=f(x)的定义 域. (2)对于变量y可能取到的每一个值组成的集合B为函数y=f(x)的值 域. (3)变量x与y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即对于x允许取的每一个值,y都 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若一物体下落2s,你能求出它下落距离吗? 这是通过代数表达式来体现: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高中数学 第一章《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第一章《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1.2.1函数的概念(共两课时)1.2.2教学时间:2010年9月9日星期四教学班级:高一(11、12)班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了解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3.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和函数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学法和尝试指导法教学过程:(Ⅰ)引入问题问题 1 初中我们学过哪些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问题2 初中所学函数的定义是什么?(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了一个x的值,相应地确定唯一的一个y值,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Ⅱ)函数感性认识教材例子(1):炮弹飞行时间的变化范围是数集,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对应关系(*)。

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和它对应。

例子(2)中数集,,并且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图中曲线,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和它对应。

例子(3)中数集,且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时间(年份),按表格,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和它对应。

(III)归纳总结给函数“定性”归纳以上三例,三个实数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两个数集A、B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数集A中的每一个x,按照某个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

(IV)理性认识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队对应的y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师案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师案
备课组:高一数学主备人:刘亦飞审核人: 时间:
课题
1.2.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能从实例中总结出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解释函数,归纳出函数的定义;
3.会把一次、二次、反比例函数分解成函数的各种构成要素,正确判断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4.通过阅读教材,自学区间的概念,会进行不等式、区间与数轴的相互转化;
5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探究等方式,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函数概念及对函数符号y=f(x)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引导发现相结合
2.(2013~2014·西安高一检测)下列式子中不能表示函数y=f(x)的是( )
A.x=B.3x+2y=1
C.x=2y2+1D.x=
3.下列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f是函数的是( )
A.A={-1,0,1},B={0,1},f:A中的数平方
B.A={0,1},B={-1,0,1},f:A中的数开方
C.A=Z,B=Q,f:A中的数取倒数
3.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A到B的函数?
(1)A=R,B= ,
(2)A=R,B=Z,
(3)A=[-1,1],B={0},
4.完成本课开始时我们提出的两个思考题;
课后作业:
1.(2013~2014惠安中学月考试题)A={x|0≤x≤2},B={y|1≤y≤2},下列图形中能表示以A为定义域,B为值域的函数的是( )
1.回忆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写在下面: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2.1函数的概念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1.2.1函数的概念

课题:函数的概念一.课题:1.2.1函数的概念.(人教版必修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依赖关系;掌握求定义域、函数值的方法;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及符号)y .f(x2.能力目标:会求分式型和偶次根式型函数的定义域;通过给定的自变量x值,能求出函数值;能利用函数的思想辩证法考虑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函数概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明确团队的力量依赖于每一个人的智慧,揭示函数之间的依赖关系;在函数概念深化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由函数所揭示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辨证思想.三.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2.教学难点: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法以及用区间表示.3.关键: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四.课型与教法1.课型:讲授课.2.教法:通过学生熟悉的函数知识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未知与已知的距离,通过搭建新概念与学生原有认识结构间的桥梁,使学生心理上得到认同,建立新的认识结构.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且知道可以用函数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初中学过的函数的传统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每一个x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 取值范围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初中已经学过的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2.互动交流,研讨新知.(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s 26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指斜抛运动中物 体飞行轨迹最高点的高度)为m 845,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 (单位m )随时间t (单位s )变化的规律是25130t t h -=.提出问题:你能得出炮弹飞行s 5、s 10、s 20时距地面多高吗?其中,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炮弹距离地面高度h 的变化范围是什么?s 5时距地面高度为m 525,s 10时距地面高度为m 800,s 20时距地面高度为m 600,根据题意可知炮弹飞行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60{≤≤=t t A ,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8450{≤≤=h h B .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 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 ,按照对应关系25130t t h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 和它对应,满足函数定义,应为函数,发现解析式可以用来刻画函数.1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观察分20 25 5 10 15 30 图126 25 tS O1979 1981 19831985 1987198919911993 1995 19971999 2001析图中曲线,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尝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0011979{≤≤=t t A ,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60{≤≤=S S B .引导学生看图启发,从图中明显得知,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时刻t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 与之对应,满足函数定义,也应为函数,发现图像也可以来刻画函数.(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表11-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时间(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城镇居民家庭 恩格尔系数(%)表11-提出问题:恩格尔系数与时间(年)之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似?如何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关系?请仿照(1)(2)描述表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年)的关系.根据上表,可知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20011991{*∈≤≤=N t t t A ,恩格尔系数y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8.539.37{≤≤=y y B .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发现,对于表格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 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与之对应,即在数集A 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恩格尔系数与之对应,满足函数定义,应为函数,发现表格也可以用来刻画函数. 3.问题探讨,归纳概括.(1)以上三个实例有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可看出其不同点是:实例(1)是用解析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例(2)是用图像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例(3)是用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其共同点是:①都有两个非空数集A ,B ;②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③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值和它对应. 记作B A f →:.引导学生思考:在三个实例中,大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分别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其中一个变量都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你能否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呢? (2)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3)我们所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分别是什么?①.一次函数b ax x f +=)()0(≠a :定义域R, 值域R ; ②.反比例函xkx f =)()0(≠k :定义域{}0|≠x x , 值域{}0|≠x x ; ③.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0(≠a :定义域R ,值域:当0>a 时,⎭⎬⎫⎩⎨⎧-≥a b ac y y 44|2;当0<a 时,⎭⎬⎫⎩⎨⎧-≤a b ac y y 44|2.(4)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b a <.我们规定:①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b a ; ②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b a ;③满足不等式b x a <≤或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b a ,],(b a .这里的实数a 与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用实心点表示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用空心点表示不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实数集R 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我们可以把满足a x ≥,a x >,b x ≤,b x <的实数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b -∞,),(b -∞.定义域和值域可以用集合表示,也可以用区间表示. 4.质疑答辩,排难解惑.213)(+++=x x x f , (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3(-f ,)32(f 的值;(3)当0>a 时,求)(a f ,)1(-a f 的值. 解:(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 3+x 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是}{3-≥x x ,使分式21+x 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是}{2-≠x x .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就是 }{}{23-≠-≥x x x x {3-≥=x x ,且}2-≠x . (2)123133)3(-=+-++-=-f ; 333832321332)32(+=+++=f . (3)因为0>a ,所以)(a f ,)1(-a f 有意义. 213)(+++=a a a f ;11221131)1(+++=+-++-=-a a a a a f . 由函数的定义可知,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两个函数相等.x y =相等?(1)2)(x y =; (2)33x y =;(3)2x y =; (4)xx y 2=.解:(1))0()(2≥==x x x y ,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虽然对应关系相同,但是定义域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不相等.(2))(33R x x x y ∈==,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不仅对应关系相同,而且定义域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相等.(3)⎩⎨⎧<-≥===.0,,0,2x x x x x x y 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的定义域都是实数集R ,但是当0<x 时,它的对应关系与函数)(R x x y ∈=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R x x y ∈=不相等.(4)xx y 2=的定义域是}{0≠x x ,与函数)(R x x y ∈=)(R x x y ∈=不相等.小结:函数的概念是一般地,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定义域和值域是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区间是①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b a ;②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b a ;③满足不等式b x a <≤或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b a ,],(b a .5.布置作业.(1)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三个以上),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P习题1、2、3(2)课本19六.板书设计。

4.示范教案(2.1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

4.示范教案(2.1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

1.2函数及其标明1.2.1函数的概念全体规划教育剖析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根本概念之一.在中学,函数的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责任教育阶段,学习了函数的描绘性概念,触摸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略的函数,了解了它们的图象、性质等.本节学习的函数概念与后续即将学习的函数的根本性质、根本初等函数(Ⅰ)和根本初等函数(Ⅱ)是学习函数的第二阶段,这是对函数概念的再知道阶段.第三阶段是在选修系列的导数及其使用的学习,这是函数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和进步.在学生学惯用调集与对应的言语描写函数之前,学生现已把函数当作变量之间的依靠联络;一起,尽管函数概念比较笼统,但函数现象很多存在于学生周围.因而,讲义采用了从实践比如中笼统出用调集与对应的言语界说函数的方法介绍函数概念.三维方针1.会用调集与对应的言语来描写函数,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通过学习函数的概念,培育学生调查问题、提出问题的根究才能,进一步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笼统概括才能;启示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考虑和处理实践国际中蕴涵的规则,逐步构成长于提出问题的习气,学会数学表达和沟通,开展数学使用认识.2.把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略函数的界说域,领会对应联络在描写函数概念中的效果,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点难点教育要点: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调集与对应的言语来描写函数.教育难点:符号“y=f(x)”的含义,不简略知道到函数概念的全体性,而将函数单一地了解成对应联络,乃至以为函数便是函数值.课时组织2课时教育进程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导入新课思路1.北京时刻2005年10月12日9时整,万众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5天后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顺畅回来.在“神舟”六号飞翔期间,咱们时刻重视“神舟”六号离咱们的间隔y随时刻t是怎么改变的,本节课就对这种变量联络进行定量描绘和研讨.引出课题.思路2.问题:已知函数y=1,x∈瘙綂下标RQ,0,x∈瘙綂下标RQ,请用初中所学函数的界说来解说y与x的函数联络?先让学生答复后,教师指出:这样解说会显得非常牵强,本节将用新的观念来解说,引出课题.推动新课新知根究提出问题1.给出下列三种对应:(幻灯片)①一枚炮弹发射后,通过26 s落到地上击中方针.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上的高度为h(单位:m)随时刻t(单位:s)改变的规则是h=130t-5t2.时刻t的改变规模是数集A={t|0≤t≤26},h的改变规模是数集B={h|0≤h≤845}.则有对应f:t→h=130t-5t2,t∈A,h∈B.②近几十年来,大气层的臭氧敏捷削减,因而呈现了臭氧洞问题.图1-2-1-1中的曲线显现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泛的面积S(单位:106 km2)随时刻t(单位:年)从1991~2001年的改变状况.图1-2-1-1依据图1-2-1-1中的曲线,可知时刻t的改变规模是数集A={t|1979≤t≤2001},空臭氧层空泛面积S的改变规模是数集B={S|0≤S≤26},则有对应:f:t→S,t∈A,S∈B.③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日子质量的凹凸,恩格尔系数越低,日子质量越高.下表中的恩格尔系数y随时刻t(年)改变的状况标明,“八五”方案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日子质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八五”方案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改变状况时刻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21恩格尔系数y 53.852.95.149.949.948.646.444.541.939.237.9依据上表,可知时刻t的改变规模是数集A={t|1991≤t≤2001},恩格尔系数y的改变规模是数集B={S|37.9≤S≤53.8}.则有对应:f:t→y,t∈A,y∈B.以上三个对应有什么一起特色?2.咱们把这样的对应称为函数,请用调集的观念给出函数的界说.3.函数的界说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规模,那么你是怎么了解这个“取值规模”的?4.函数有含义又指什么?5.函数f:A→B的值域为C,那么调集B=C吗?活动:让学生认真考虑三个对应,也能够分组评论沟通,引导学生找出这三个对应的实质共性.解:(1)一起特色是:调集A、B都是数集,而且关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对应联络f:A→B下,在数集B中都有仅有确认的元素y与之对应.(2)一般地,设A、B都对错空的数集,假如依照某个确认的对应联络f,使关于调集A中的恣意一个数x,在调集B中都有仅有确认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调集A 到调集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间x叫自变量,x的取值规模A叫做函数的界说域,函数值的调集{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在研讨函数经常会用到区间的概念,设a,b是两个实数,且a<b,如下表所示:界说称号符号数轴标明{x|a≤x≤b}闭区间[a,b]{x|a<x<b} 开区间(a,b){x|a≤x<b}半开半闭区间[a,b){x|a<x≤b}半开半闭区间(a,b]{x|x≥a}[a,+∞){x|x>a} (a,b]{x|x≤a}(-∞,a]{x|x<a} (-∞,a)R(-∞,+∞)(3)自变量的取值规模便是使函数有含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规模.(4)函数有含义是指:自变量的取值使分母不为0;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假如函数有实践含义时,那么还要满意实践取值等等.(5)CB.使用示例思路11.已知函数f(x)=+,1.求函数的界说域;2.求f(-3),f()的值;3.当a>0时,求f(a),f(a-1)的值.活动:1.让学生回想函数的界说域指的是什么?函数的界说域是使函数有含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规模,故转化为求使和有含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规模;有含义,则x+3≥0, 有含义,则x+2≠0,转化解由x+3≥0和x+2≠0组成的不等式组.2.让学生回想f(-3),f()标明什么含义?f(-3)标明自变量x=-3时对应的函数值,f()标明自变量x=时对应的函数值.别离将-3,代入函数的对应规则中得f(-3),f()的值.3.f(a)标明自变量x=a时对应的函数值,f(a-1)标明自变量x=a-1时对应的函数值.别离将a,a-1代入函数的对应规则中得f(a),f(a-1)的值.解:(1)要使函数有含义,自变量x的取值需满意解得-3≤x<-2或x>-2,即函数的界说域是[-3,-2)∪(-2,+∞).(2)f(-3)=+=-1;f()==.(3)∵a>0,∴a∈[-3,-2)∪(-2,+∞),即f(a),f(a-1)有含义.则f(a)=+;f(a-1)==.点评:本题首要考察函数的界说域以及对符号f(x)的了解.求使函数有含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规模,一般转化为解不等式组.f(x)是标明关于变量x的函数,又能够标明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是一个全体符号,分隔符号f(x)没有什么含义.符号f能够看作是对“x”施加的某种规则或运算.例如f(x)=x2-x+5,当x=2时,看作“2”施加了这样的运算规则:先平方,再减去2,再加上5;当x为某一代数式(或某一个函数记号时),则左右两头的一切x都用同一个代数式(或某一个函数)来替代.如:f(2x+1)=(2x+1)2-(2x+1)+5,f[g(x)]=[g(x)]2-g(x)+5等等.符号y=f(x)标明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它仅仅是函数符号,并不标明y等于f与x的乘积;符号f(x)与f(m)既有差异又有联络,当m是变量时,函数f(x)与函数f(m)是同一个函数;当m是常数时,f(m)标明自变量x=m对应的函数值,是一个常量.已知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的界说域,便是求使得函数解析式有含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规模,即:1.假如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界说域是实数集R.2.假如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界说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调集.3.假如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界说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调集.4.假如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界说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含义的实数调集(即求各部分界说域的交集).5.关于由实践问题的布景确认的函数,其界说域还要受实践问题的限制.变式练习1.求函数y=的界说域.答案:{x|x≤1,且x≠-1}.点评:本题简略错解:化简函数的解析式为y=x+1,得函数的界说域为{x|x≤1}.其原因是这样做违反了评论函数问题要坚持界说域优先的准则.化简函数的解析式简略引起函数的界说域发生改变,因而求函数的界说域之前时,不要化简解析式.2.2007山东滨州二模,理1若f(x)=的界说域为M,g(x)=|x|的界说域为N,令全集U=R,则M∩N等于( )A.MB.NC.MD.N剖析:由题意得M={x|x>0},N=R,则M∩N={x|x>0}=M.答案:A3.已知函数f(x)的界说域是[-1,1],则函数f(2x-1)的界说域是________.剖析:要使函数f(2x-1)有含义,自变量x的取值需满意-1≤2x-1≤1,∴0≤x≤1.答案:[0,1]思路21.2007湖北武昌第一次调研,文14已知函数f(x)=,那么f(1)+f(2)+f()+f(3)+f()+f(4)+f()=________.活动:调查所求式子的特色,引导学生评论f(a)+f()的值.解法一:原式==+=.解法二:由题意得f(x)+f()===1.则原式=+1+1+1=.点评:本题首要考察对函数符号f(x)的了解.关于符号f(x),当x是一个详细的数值时,相应地f(x)也是一个详细的函数值.本题没有求代数式中的各个函数值,而是看到代数式中含有f(x)+f(),故先评论f(x)+f()的值,从而使问题简略地获解.求含有多个函数符号的代数式值时,一般不是求出每个函数值,而是调查这个代数式的特?找到规则再求解.受思想定势的影响,本题很简略想到求出每个函数值来求解,尽管可行,可是这样会糟蹋时刻,因小失大.其原因是解题前没有调查考虑,没有留意经历的堆集.变式练习1.已知a、b∈N*,f(a+b)=f(a)f(b),f(1)=2,则=_________.剖析:令a=x,b=1(x∈N*),则有f(x+1)=f(x)f(1)=2f(x),即有=2(x∈N*).所以,原式==4012.答案:40122.2007山东蓬莱一模,理13设函数f(n)=k(k∈N*),k是π的小数点后的第n位数字,π=3.1415926535…,则等于________.剖析:由题意得f(10)=5,f(5)=9,f(9)=3,f(3)=1,f(1)=1,…,则有=1.答案:12.2007山东济宁二模,理10已知A={a,b,c},B={-1,0,1},函数f:A→B满意f(a)+f(b)+f(c)=0,则这样的函数f(x)有( ) A.4个 B.6个 C.7个 D.8个活动:学生考虑函数的概念,什么是不同的函数.界说域和值域确认后,不同的对应规则便是不同的函数,因而对f(a),f(b),f(c)的值分类评论,留意要满意f(a)+f(b)+f(c)=0.解:当f(a)=-1时,则f(b)=0,f(c)=1或f(b)=1,f(c)=0,即此刻满意条件的函数有2个;当f(a)=0时,则f(b)=-1,f(c)=1或f(b)=1,f(c)=-1或f(b)=0,f(c)=0,即此刻满意条件的函数有3个;当f(a)=1时,则f(b)=0,f(c)=-1或f(b)=-1,f(c)=0,即此刻满意条件的函数有2个.综上所得,满意条件的函数共有2+3+2=7(个).故选C.点评:本题首要考察对函数概念的了解,用调集的观念来看待函数.变式练习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可是界说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本家函数”.那么解析式为y=x2,值域是{1,4}的“本家函数”共有( )A.9个B.8个C.5个D.4个剖析:“本家函数”的个数由界说域的个数来确认,此题中每个“本家函数”的界说域中至少含有1个绝对值为1的实数和绝对值为2的实数.令x2=1,得x=±1;令x2=4,得x=±2.一切“本家函数”的界说域别离是{1,2},{1,-2},{-1,2},{-1,-2},{1,-1,2},{1,-1,-2},{1,-2,2},{-1,-2,2},{1,-1,-2,2},则“本家函数”共有9个.答案:A知能练习1.2007学年度山东淄博高三第2次摸底考试,理16已知函数f(x)满意:f(p+q)=f(p)f(q),f(1)=3,则=______.解:∵f(p+q)=f(p)f(q),∴f(x+x)=f(x)f(x),即f2(x)=f(2x).令q=1,得f(p+1)=f(p)f(1),∴=f(1)=3.∴原式==2(3+3+3+3+3)=30.答案:302.2006第十七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一)第一试,2若f(x)=的界说域为A,g(x)=f(x+1)-f(x)的界说域为B,那么( )A.A∪B=BB.A BC.ABD.A∩B=剖析:由题意得A={x|x≠0},B={x|x≠0,且x≠-1}.则A∪B=A,则A错;A∩B=B,则D错;因为B A,则C错,B正确.答案:B拓宽提高问题:已知函数f(x)=x2+1,x∈R.1.别离核算f(1)-f(-1),f(2)-f(-2),f(3)-f(-3)的值.2.由(1)你发现了什么定论?并加以证明.活动:让学生根究f(x)-f(-x)的值.剖析(1)中各值的规则,概括猜想出定论,再用解析式证明.解:(1)f(1)-f(-1)=(12+1)-[(-1)2+1]=2-2=0;f(2)-f(-2)=(22+1)-[(-2)2+1]=5-5=0;f(3)-f(-3)=(32+1)-[(-3)2+1]=10-10=0.(2)由(1)可发现定论:对恣意x∈R,有f(x)=f(-x).证明如下:由题意得f(-x)=(-x)2+1=x2+1=f(x).∴对恣意x∈R,总有f(x)=f(-x).讲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界说域的求法和对函数符号f(x)的了解.作业讲义P24,习题1.2A组1、5.规划感触本节教育中,在概括函数的概念时,本节规划运用了很多的实例,假如不借助于信息技术,那么会把时刻糟蹋在实例的书写上,会形成课时缺乏即拖堂现象.本节要点规划了函数界说域的求法,而函数值域的求法将放在函数的标明法中学习.因为函数是高中数学的要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要点和热门,因而对函数的概念等常识进行了恰当的拓宽,以满意高考的需求. (规划者:高建勇)。

高中数学 1.2.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1.2.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1.2.1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实例,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链接:1.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 探究一:函数的概念: 思考1:(课本P 15)给出三个实例:A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

B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见课本P 15图)C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见课本P 16表)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

我的1.2.1函数的概念1(课时1)教案

我的1.2.1函数的概念1(课时1)教案

课题:§1.2.1函数的概念学习札记〖学习目标及要求〗:1、学习目标: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重点难点: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准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3、高考要求:理解函数概念4、体现的思想方法:初步了解,感受用函数思想解决变量问题。

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讲学过程〗:一、预习反馈:二、探究精讲:(Ⅰ)引入问题师:我们在初中学过函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函数? 生:正比例函数 y=kx (k ≠0).反比例函数)0(≠=k x ky一次函数 y=kx+b (k ≠0).二次函数 y=ax 2+bx+c (a ≠0).师:那么什么叫函数呢?请大家回想一下!生: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如果对于x 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y 就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x 的值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值域. 师:我们分析这个定义,能够看出,函数是运动变化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制约关系,自变量x 在自己的取值范围内取定一个值,y 就由这种制约关系确定出一个与x 对应的函数值.如果只根据变量观点,有些函数就很难实行深入研究.例如 f(x)={1, 当x 是有理数时,{0, 当x 是无理数时 这样解释会显得十分勉强,本节将用新的观点来解释.(II)导入新课首先来看一个例子:(1)一枚炮弹发射后我们,经过60s 到地面击中目标。

炮弹的射高为4410m ,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是: H=294t-4.9t 2 (*) 师:大家能够看到,这个*式是我们学过的…… 生:一元二次函数师:我们再来看一下上面的例子,两个变量H 和t ,其中t 的变化范围是0到60,用集合A 来表示的话,A={t|060≤≤t },高度H 从地面到最高点4410m,所以高度H 的变化范围是从0到4410,用集合B 来表示的话,B={44100|≤≤H H }。

高一数学 1.2.1函数的概念教案

高一数学 1.2.1函数的概念教案

1.2.1函数的概念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思考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认识函数的构成要素;明确函数的定义;理解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的含义;掌握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的方法;正确使用区间表示定义域、值域;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树立函数思想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意义: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变化的本质,揭示变量之间内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在背景材料下,引出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两个非空数集;一对一或多对一;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已知R x ∈,在解析式x y x y x y 2,|||,|2===中,哪些可以成为函数的解析式?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函数相等具备的条件:定义域、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4.对应关系常见形式:①解析法②图象法③列表法5.理解和正确使用区间符号:),(],,(),,(),,[),,(),,[],,(],,[b b a a b a b a b a b a -∞-∞+∞+∞ 注意:对区间[,],(,],[,),(,)a b a b a b a b 来说,(前提条件b a <)6.求函数定义域:①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②能使解析式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注意:通过解析式求定义域,无需化简,应注意自变量取值的等价性。

7.掌握常数函数、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值域情况。

三、教材节后练习(可以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穿插进行)四、教学备用例子 1.已知函数15)(2+=x x x f ,若2)(=a f ,则=a 。

1.2.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学案设计

1.2.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学案设计

1.2 函数及其表示1.2.1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

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二、学习目标:①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通过学习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蕴含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用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②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教学重点: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四、教学难点: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出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数学概念中的作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导学(预习)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问题1:给出下列三种对应:(幻灯片)①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这里,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h|0≤h≤845}.则有对应:f:t→h=130t-5t2,t∈A,h∈B.②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S(单位:106km2)随时间t(单位:年)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南极臭氧层空洞的面积根据图中的曲线可知,时间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1979≤t ≤2001},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S|0≤S ≤26},则有对应:f :t →S ,t ∈A ,S ∈B.③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下表中的恩格尔系数y 随时间t (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时间 (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城镇居民 家庭恩格 尔系数(%)53.852.950.149.949.948.646.444.541.939.237.9请仿照①②描述此表中恩格尔系数与时间(年)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以上三个对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老师先提问让学生思考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以上三个对应的共同特点: 集合A ,B 都是数集,并且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在对应关系f :A →B 下,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记作.:B A f →(二)、师生互动,新课降解函数的有关概念:(让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B A x x f ⊆∈}|)({) 3、信息交流,揭示规律问题2: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那么如何理解这个“取值范围”呢?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3:函数有意义又指什么?函数有意义是指:自变量的取值使分母不为0;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如果函数有实际意义时,那么还要满足实际取值等.在研究函数时,除了用集合表示数的范围外,常会用到区间的概念.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b.如下表所示:(类比前面把后三个数轴补充完整)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x|a ≤x ≤b} 闭区间 [a,b] {x|a<x<b} 开区间(a,b){x|a ≤x<b} 半开半闭区间 [a,b) {x|a<x ≤b} 半开半闭区间 (a,b] {x|x ≥a} [a,+∞) {x|x>a} (a,+∞){x|x ≤a} (-∞,a] {x|x<a} (-∞,a) R(-∞,+∞)(三)、合作学习【例1】已知函数f (x )=213+++x x , (1)求函数的定义域; (2)求f (-3),f (32)的值; (3)当a>0时,求f (a ),f (a-1)的值.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定义域该怎么求?符号()a f (a 为常数)与()x f 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学生先思考、计算,老师提问,师生共同完成)解:(1)根据函数定义域的定义,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需满足{,0302≥+≠+x x 解得-3≤x<-2或x>-2,即函数的定义域是[-3,-2)∪(-2,+∞).(2)f (-3)=,123133-=+-++-f (32)=33383833112321332+=+=+++;(3)∵a>0,∴a ∈[-3,-2)∪(-2,+∞),即f (a ),f (a-1)有意义. 则f (a )=213+++a a ,f (a-1)=1122)1(131+++=+-++-a a a a .【例2】求函数54)(--=x x x f 的定义域. 解:要使原式有意义,需满足条件{,045≥-≠x x 解得:.5,4≠≥x x 且从而原函数的定义域为:[)().,55,4∞+ (四)、当堂检测1、让学生独自完成下列表格(可以用区间表示)函数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0>a 0<a对应关系 定义域 值域2、(1)求函数的定义域:(2)已知函数求的值.学生活动:抽两位学生到讲台在黑板上分别完成(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完善.3.已知A={a ,b ,c },B={-1,0,1},函数f :A →B 满足f (a )+f (b )+f (c )=0,则这样的函数f (x )有( )A.4个B.6个C.7个D.8个解析:当f (a )=-1时,则f (b )=0,f (c )=1或f (b )=1,f (c )=0,即此时满足条件的函数有2个; 当f (a )=0时,则f (b )=-1,f (c )=1或f (b )=1,f (c )=-1 或 f (b )=0,f (c )=0, 即此时满足条件的函数有3个;当f (a )=1时,则f (b )=0,f (c )=-1或f (b )=-1,f (c )=0, 即此时满足条件的函数有2个.综上所得,满足条件的函数共有2+3+2=7(个). 故选C 项. 答案: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用集合的观点来看待函数.4.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是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同族函数”.那么解析式为y=x 2,值域是{1,4}的“同族函数”共有( )A.9个B.8个C.5个D.4个4.分析:“同族函数”的个数由定义域的个数来确定,此题中每个“同族函数”的定义域中至少含有1个绝对值为1的实数和绝对值为2的实数.令x 2=1,得x=±1;令x 2=4,得x=±2.所有“同族函数”的定义域分别是{1,2},{1,-2},{-1,2},{-1,-2},{1,-1,2},{1,-1,-2},{1,-2,2},{-1,-2,2},{1,-1,-2,2},则“同族函数”共有9个.答案:A 5.若f (x )=x1的定义域为M ,g (x )=|x|的定义域为N ,令全集U=R ,则M ∩N 等于( ) A.M B.NC.∁U MD.∁U N5.分析:由题意得M={x|x>0},N=R ,则M ∩N={x|x>0}=M. 答案:A (五)、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2、今天,我们在初中函数定义的基础上,运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重新刻画了函数,比较两个函数的定义,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作适当补充.)七.课外作业课本P24习题1.2 A组第1,3,5题.八、教学反思:1.通过大量实例和打比喻让学生真正了解函数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从而为解决后面的问题打下基础.2.引领学生不断探究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整个课堂.。

教学设计9:1.2.1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9:1.2.1函数的概念

1.2.1函数的概念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三个要素;2.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新课引入:初中(传统)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初中学过哪些函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并将自变量x 取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和自变量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这种用变量叙述的函数定义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传统定义.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问题1:1=y (x ∈R )是函数吗?问题2:x y =与xx y 2=是同一函数吗? 观察对应: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一)函数的有关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函数,记作)(x f y =, x ∈A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的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A x x f ∈|)((⊆B )叫做函数y =f (x )的值域.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函数符号)(x f y =表示“y 是x 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x f .(1)函数实际上就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特殊对应 B A f →:这里 A , B 为非空的数集.(2)A :定义域;{}A x x f ∈|)(:值域,其中{}A x x f ∈|)( ⊆ B ;f :对应法则 , x ∈A ,y ∈B.(3)函数符号:)(x f y = ↔y 是 x 的函数,简记 )(x f .(二)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请填写下表:(三)函数的值:关于函数值 )(a f题:)(x f =2x +3x +1 则 f (2)=22+3×2+1=11注意:1︒在)(x f y =中f 表示对应法则,不同的函数其含义不一样.2︒)(x f 不一定是解析式,有时可能是“列表”“图象”.3︒)(x f 与)(a f 是不同的,前者为变数,后者为常数.(四)函数的三要素: 对应法则f 、定义域A 、值域{}A x x f ∈|)(只有当这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两个函数才能称为同一函数.例题讲解例1:判断下列各式,哪个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1)x 2+y =1;(2)x +y 2=1.【答案】(1)是;(2)不是.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① 21)(-=x x f ;② 23)(+=x x f ;③ xx x f -++=211)(.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只给出解析式)(x f y =,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解:①∵x -2=0,即x =2时,分式21-x 无意义, 而2≠x 时,分式21-x 有意义,∴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2|≠x x . ②∵3x +2<0,即x <-32时,根式23+x 无意义, 而023≥+x ,即32-≥x 时,根式23+x 才有意义, ∴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 |32-≥x }. ③∵当0201≠-≥+x x 且,即1-≥x 且2≠x 时,根式1+x 和分式x -21 同时有意义, ∴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 |1-≥x 且2≠x },另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0201x x ⇒ ⎩⎨⎧≠-≥21x x ,∴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 {x |1-≥x 且2≠x } .例3: 已知函数)(x f =32x -5x +2,求f (3), f (-2), f (a +1).解:f (3)=3×23-5×3+2=14;f (-2)=3×(-2)2-5×(-2)+2=8+52;f (a +1)=3(a +1) 2-5(a +1)+2=3a 2+a .例4: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x y =是同一个函数?(1)()2x y =;(2)33x y =;(3)2x y =;(4)y =2x x . 解:(1)()2x y ==x (0≥x ),0≥y ,定义域不同且值域不同,不是; (2)33x y ==x (x ∈R ),y ∈R ,定义域值域都相同,是同一个函数;(3)2x y ==|x |=⎩⎨⎧-x x ,00<≥x x ,0≥y ;值域不同,不是同一个函数. (4)定义域不同,所以不是同一个函数.例5: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x y 3=;(2)xy 8=;(3)54+-=x y ;(4)762+-=x x y . 【解析】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发现(1)、(3)两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可以取到一切实数;(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不能等于0;(4)这个二次函数有最小值. 解:(1)值域为实数集R ;(2)值域为{}0,y y y ≠∈R ;(3)值域为实数集R ;(4)函数762+-=x x y 的最小值是-2,所以值域为{}2-≥y y . (五)区间的概念研究函数时常会用到区间的概念.设b a ,是两个实数,而且b a <.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b a ;(2)满足不等式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b a ;(3)满足不等式b x a <≤或b x a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b a ,],(b a .这里的实数b a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实数集R 可用区间表示为),(+∞-∞,我们把满足a x ≥,a x >,b x ≤,b x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b -∞,),(b -∞.“∞” 读作“无穷大”,“-∞” 读作“负无穷大”,“+∞” 读作“正无穷大”.区间可在数轴上表示.上面例4的函数值域用区间表示分别为:(1)[0,)+∞,(2)),(+∞-∞,(3)[0,)+∞,(4)),0()0,(+∞-∞ .三、课堂小结,巩固反思: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f :A →B ,其中集合A ,B 必须是非空的数集;)(x f y =表示y 是x 的函数;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一经确定,值域随之确定;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函数,必须三要素完全一样,才是同一函数;)(a f 表示)(x f 在x =a 时的函数值,是常量;而)(x f 是x 的函数,通常是变量.四、布置作业:1. 已知二次函数y = -x 2+4x +5,(1)当x ∈R 时,求函数的值域;(2)当x ∈[0,3]时,求函数的值域;(3)当x ∈[-1,1]时,求函数的值域.【答案】(1) (-]9,-∞;(2)[5,9];(3)[0,8]2. 设函数f (x )=x 2+x +21的定义域是[n ,n +1] (n ∈N +),那么在f (x )的值域中共有____个整数. 【答案】2n +2。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1.2.1《函数的概念》说课稿(第一课时)说课人:XX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概念”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区间等基本内容,现在就来说一说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简单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发展开的,又是学习函数的性质的理论基础,为后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这节课内容蕴含着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题材。

(3)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函数的概念及其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通过高一第一节“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从根本上揭示函数的本质提供了知识保证.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教学中由实例抽象归纳出函数概念时,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才能得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我认为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鉴于上述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3、情态与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 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区间表示;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自学、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2、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 .
四、教学思路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先提问后放幻灯片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则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阅读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引例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
h=130t-5t2 (*)
(板书)这里,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t|0≤t≤26},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 ={h|0≤h≤845}.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的高度h和它对应。

引例2:近几十年来,大气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

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面积从1979~2001年的变化情况:
(板书)根据下图中的曲线可知,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A ={t|1979≤t≤2001},臭氧层空洞面积S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B ={S|0≤S≤26}.并且,对于数集A中的每一个时刻t,按照图中的曲线,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臭氧层空洞面积S和它对应.
引例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

下表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以上三个实例,我们看到,三个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二)研探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
记作: y =f (x ), x ∈A .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
(2)函数的三要素: 对应法则f 、定义域A 、值域{}A x x f ∈|)(
注意: 1︒ 在)(x f y =中f 表示对应法则,不同的函数其含义不一样
2︒ “y = f (x )”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 = g (x )”;
3︒ 函数符号“y =f (x )”中的f (x )表示与x 对应的函数值,是一个数,而不是f 乘x .
(三)检查和反馈
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中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函数值域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定义域中的一个数与之对应 ( )
②、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后,函数值域也就确定( )
③、若函数的定义域只有一个元素,则值域也只有一个元素( )
④、y 是x 的函数( )
⑤、对于不同的x,y 的值也不同( )
⑥、f(x)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式子表示出来( ) ⑦、x y ±=是函数( )
练习2、举例说出你学过的几个函数,并说明定义域、值域(板书)
1.一次函数)
0()(≠+=a b ax x f :定义域R, 值域R; 2.反比例函x k x f =)()0(≠k :定义域{}0|≠x x , 值域{}0|≠y y ; 3.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0(≠a :定义域R
值域:当0>a 时,⎭⎬⎫⎩⎨⎧-≥a b ac y y 44|2;当0<a 时,⎭⎬⎫⎩
⎨⎧-≤a b ac y y 44|2
2 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设a,b 是两个实数,而且a<b, 我们规定:
①、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 [a,b].
②、满足不等式a<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 (a,b).
③、满足不等式a ≤x<b 或a<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 [a,b)或(a,b]. 这里的实数a 与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

(2)区间的数轴表示.(板书)
注意:用实心点表示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用空心点表示不包括在区间内的端点。

练习1、 试用区间表示下列不等式:
(1) {x|2 < x < 3} (2) {x|-2 ≤ x < 3} (3) {x|-1< x ≤ 3} (4) {x| 1 ≤ x ≤5}
解:(略)
练习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区间:
(1) (2,7) (2)(3,6 ] (3)[-3,-1 ] (4)[-2,3 )
解:(略)
(3)无穷区间;
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

满足x≥a,x>a,x≤a,x<a的实数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a]、(-∞,a).
练习3、试用区间表示下列不等式:
(1) {x| x < 3} (2) {x| x > - 3} (3) {x| x ≥-1 } (4) {x| x≤2 }
解:(略)
练习4、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区间:
(1) (1,+∞)(2)(-∞,0 ] (3)[ -6,2] (4)(-∞,3 )
解:(略)
例1:试用区间表示下列实数集:
(1){x|5 ≤x<6} (2) {x|x ≥9}
(3) {x|x ≤-1} ∩{x| -5 ≤x<2} (4) {x|x < 9}∪{x| -9 < x<20}
解:(略)
(四)归纳小结(板书)
①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②学习了区间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2(A组)第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