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记当年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拼音版
和h é子z ǐ由y óu 渑mi ǎn 池ch í怀hu ái 旧ji ù【宋s òn ɡ】苏s ū轼sh ì人r én 生sh ēn ɡ到d ào 处ch ù知zh ī何h é似s ì,应y īn ɡ似s ì飞f ēi 鸿h ón ɡ踏t à雪xu ě泥n í。
泥n í上sh àn ɡ偶ǒu 然r án 留li ú指zh ǐ爪zhu ǎ,鸿h ón ɡ飞f ēi 那n à复f ù计j ì东d ōn ɡ西x ī。
老l ǎo 僧s ēn ɡ已y ǐ死s ǐ成ch én ɡ新x īn 塔t ǎ,坏hu ài 壁b ì无w ú由y óu 见ji àn 旧ji ù题t í。
往w ǎn ɡ日r ì崎q í岖q ū还h ái 记j ì否f ǒu ,路l ù长zh ǎn ɡ人r én 困k ùn 蹇ji ǎn 驴l ǘ嘶s ī。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雪泥鸿爪有关的诗句苏轼
雪泥鸿爪有关的诗句苏轼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雪泥鸿爪的含义
2.苏轼与雪泥鸿爪的联系
3.分析苏轼的诗句
4.总结雪泥鸿爪在苏轼诗作中的意义
正文
雪泥鸿爪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印,比喻事情过后遗留的痕迹。
在古代文学中,许多诗人都喜欢用雪泥鸿爪来表达时光流逝、事物变迁等主题。
其中,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苏轼的诗作中多次提到雪泥鸿爪,他巧妙地将这一成语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慨融为一体,从而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
苏轼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他的诗作中往往流露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雪泥鸿爪这一意象正符合他内心的情感波动。
在苏轼的诗《和陶拟古九首其一》中,他写道:“鸿爪雪泥迹,龙钟岁月音。
”这里的雪泥鸿爪意味着岁月流逝留下的痕迹,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而在另一首诗《浣溪沙·风定水平烟横渡》中,苏轼写道:“雪泥鸿爪,最难忘却故人书。
”这里的雪泥鸿爪则代表故人遗留的痕迹,诗人借此抒发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分析苏轼的诗句,我们可以发现雪泥鸿爪在他的诗作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既代表时光流逝留下的痕迹,又象征着生活中的点滴回忆和感慨。
雪泥鸿爪成为苏轼诗作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体现了他对人生百态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悟。
总之,雪泥鸿爪这一成语在苏轼的诗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不仅表
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怀念,还折射出他对生活无奈的感慨。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
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
知何似:知道象什么。
蹇:跛,蹩脚。
【简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对往事的眷念。
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出爪印一样。
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叹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
全诗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
〔析赏〕有一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池渑,路上马死了,两人骑着蹇驴到渑池一僧寺寄宿,并在寺壁上题诗。
后来子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的诗。
东坡旧地重游,当初接待全心全意的老僧却已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东坡兄弟题诗的庙壁也坏啦!再也见不到旧日的题诗啦,东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诗,感慨人生在世如飞鸿。
【赏析】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
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
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
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
这就是诗的前四句。
. 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
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
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
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意思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意思“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和子由渑池怀旧》,其古诗全文如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①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渑(mi ǎn)池:今河南渑池县。
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
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翻译】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赏析】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
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
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
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
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
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
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
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注释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
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
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老僧:即指奉闲。
坏壁:指奉闲僧舍。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
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蹇,跛脚。
赏析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
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_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_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的存在为汉语增添了一丝精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的成语典故故事五篇,供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雪泥鸿爪【拼音】:xuě ní hóng zhǎo【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成语故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
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
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作者原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崤山],骑驴至渑池。
)苏轼的这首诗,对于人生抱着消极的态度,是错误的。
由于这首诗,便产生了“雪泥鸿爪”这句成语。
人们用它来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
元人戴良有诗道:“世事已成鸿印泥。
”有时人们也把留作纪念的题赠诗文,称为“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阅读理解
雪泥鸿爪阅读理解?
答:雪泥鸿爪,释义是: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迹。
比喻往事的痕迹。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例句:把人生看作雪泥鸿爪是悲观,虚无主义的思想。
阅读理解:
雪泥鸿爪是一个具有深刻哲理的成语,它比喻人生经历所留下的痕迹,如同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一样。
这个成语源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诗,通过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雪泥鸿爪的意象中,雪代表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而鸿雁则象征着人生的经历。
当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爪印时,这些爪印就成为了过去的记忆和经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爪印会逐渐消失在大雪之中,如同人们的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模糊。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时光,认真对待每一个瞬间,因为这些瞬间将会成为我们未来的回忆。
同时,也要学会放下过去的遗憾和伤痛,勇敢地面对未来。
因为无论过去留下了什么痕迹,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继续前行。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宋代〕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译文】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注释】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
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
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老僧:即指奉闲。
坏壁:指奉闲僧舍。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
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雪泥鸿爪的意思
雪泥鸿爪的意思
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的意思】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鸿:鸿雁。
附录成语(雪泥鸿爪)的相关知识:
雪泥鸿爪的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雪泥鸿爪的读音:爪;不能读作“zhuǎ”。
雪泥鸿爪的书写:鸿;不能写作“虹”。
雪泥鸿爪的近义词:飞鸿踏雪飞鸿雪爪
雪泥鸿爪的用法:用作褒义。
形容以前旧事遗留下的痕迹。
一般作主语、判断宾语。
雪泥鸿爪的组成:偏正式。
雪泥鸿爪的举例:
①把人生看作雪泥鸿爪是悲观;虚无主义的思想。
②往事亡矣;只是雪泥鸿爪;他每次看见旧物;总还生出一些缠绵来。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雪泥鸿爪出自哪里-又是什么意思-
雪泥鸿爪出自哪里?又是什么意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雪泥鸿爪雪泥鸿爪
雪泥红爪: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雪泥鸿爪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
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释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苏轼之弟苏辙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有关雪泥鸿爪的典故
有关雪泥鸿爪的典故雪泥鸿爪,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雪泥鸿爪相关典故内容。
雪泥鸿爪的意思[释义] 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
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鸿:鸿雁。
[语出]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正音] 爪;不能读作“zhuǎ”。
[辨形] 鸿;不能写作“虹”。
[近义] 飞鸿踏雪飞鸿雪爪[用法] 用作褒义。
形容以前旧事遗留下的痕迹。
一般作主语、判断宾语。
雪泥鸿爪的成语典故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
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
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用雪泥鸿爪造句1) 往事亡矣,只是雪泥鸿爪,他每次看见旧物,总还生出一些缠绵来。
[雪泥鸿爪的意思]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的意思]雪泥鸿爪第一篇雪泥鸿爪:有关苏轼雪泥鸿爪诗句赏析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代: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
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注释①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
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
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③老僧:即指奉闲。
苏辙原唱“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
”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
④坏壁:指奉闲僧舍。
嘉第二篇雪泥鸿爪:雪泥鸿爪作文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无常的雪,无以名状的雪。
天空,雪花飘曳,朔风萧瑟;大地,银妆素裹,皑雪苍茫。
踩着白色路径,留下串串足痕。
远方,一只小鸟孤独地鸣唱。
它嘶哑的叫声凄婉悲怯,似在诉说自己的寂寞和无聊。
山林是空灵的,那些苍郁的松柏被这皑雪遮蔽了,失去了自己的色彩。
抖擞的野百合则被雪掩埋、吞噬了,了无踪迹。
是的,这是突兀的雪,肆虐的雪。
它漫天飘曳,绵绵不绝。
这也是明净的雪,澄澈的雪。
它浑然天成,晶莹剔透。
我常常在这样的季节来到山林漫步、独处和思考。
《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文注释及赏析
《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文注释及赏析《和子由渑池怀旧》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代: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文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和子由渑池怀旧》注释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
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
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老僧:即指奉闲。
坏壁:指奉闲僧舍。
嘉祐三年(公元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
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蹇:跛脚。
《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联写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的情况: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按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飞鸿雪泥的诗句
飞鸿雪泥的诗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解释: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赏析:此句形象生动,寄意深沉,诗人借用雪泥、鸿爪作喻,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的感慨,此后,“雪泥鸿爪"便成了惯用的成语。
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意思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解释: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赏析:此句形象生动,寄意深沉,诗人借用雪泥、鸿爪作喻,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的感慨,此后,“雪泥鸿爪”便成了惯用的成语。
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
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
(4分)(2)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
(2分,设问、比喻各1分)颔联表明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
(2分,答出“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
(2分,1点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1分)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
(1分)二:注:①嘉佑六年(1061年),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
其弟苏辙送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
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
作者遂作此和诗。
②据苏辙所注,兄弟二人昔日一同应举,过渑池县寺舍,曾在老僧奉闲的僧房壁上题诗。
③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1。
诗歌最后两句回忆往昔路过渑池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2。
宋诗富于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说理的。
(6分)参考答案1。
诗歌最后两句回忆二人当年赶考时“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的坎坷经历(1分,或答“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表达了作者对二人共同经历的怀念(2分);暗示弟弟,我们曾经经历过不少的坎坷艰难,但我们都战胜了,走过了,如今只须放眼将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2分,或答“表达了作者面对未来乐观、豁达的情怀”)。
2。
①前两联用比喻说理,诗人把人生比作“飞鸿踏雪泥”,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但鸿飞雪化,很快就了无踪迹;人生也是行无定踪,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如飞鸿落在雪面上留下的爪迹,你不能凭借这偶尔为之的爪迹,而推断鸿飞何处。
苏东坡纪录片第一集《雪泥鸿爪》
苏东坡纪录片第一集《雪泥鸿爪》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一种人生态度,凝练幸福生活的秘诀,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词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轶事。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公元1079年腊月,北宋王朝最高司法机关御史台的监狱里关押着一个特殊的囚犯苏东坡,在牢狱里苏东坡度过了一百多个日夜,旷日持久的大雪让苏东坡怀念起老家眉山岷江河边一座温暖向阳的小城。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过去有一句话,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人们借助那个传说来寄托自己对苏轼的这种才华的仰慕。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幸运,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欧阳修,欧阳修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他也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当时,空虚造作的文风泛滥,欧阳修改变了科举考试的方法,就是你心里有什么你就写什么,用一种自然的笔触,表达自己的心灵,就让苏东坡赶上了,所以说这是天地的际遇。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兴得不得了,但是又不敢录他为第一名。
因为北宋的科举考试它是那种糊名的,因为欧阳修也不知道谁写的,但是欧阳修一想,能把文章写得这么精彩的,估计是我的学生曾巩,说给我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算了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他就说,他(苏东坡)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三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我欧阳修了,三十年以后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东坡)。
《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诗意与鉴赏
《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诗意与鉴赏《和子由渑池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前四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
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
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
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原文:《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
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
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老僧:即指奉闲。
坏壁:指奉闲僧舍。
嘉祐三年(公元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闲。
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蹇:跛脚。
诗意: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鉴赏: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
描写冬天的诗句——《和子由渑池怀旧》
描写冬天的诗句——《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知道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当年曾经热情招待过我们的老僧已经死去,变成了寺院里的一座新塔;而我们曾经题诗的那堵墙壁也已经破败,所题之诗也不见了痕迹。
还记得我们当日在路上行走的情景吧?漫漫前路,人困驴蹇,嘶鸣声声。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雪泥鸿爪”由此成为一个被后世广泛传诵的成语。
这四句是针对苏辙原诗中的人生感慨更进一步发表的议论。
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
老僧新塔,坏壁旧题,也都水过是泥上爪印而已。
这样的持论似乎带了虚无主义的色彩,和佛教所说的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无本质的不同。
《和子由渑池怀旧》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
CUIUr t e
计 院 .在 安 徽 蚌 埠 安 家 落 户 .开 始 了
人 生 的 新 旅 途 .在 那 动 乱 年 代 ,工 业 建 筑
民 英 雄 纪 念 碑 的 设 计 来 看 . 反 映 出 梁 先 生 不 但 有 高 超 的 设 计 匠心 和 艺 术 功 力 .而 且 还 有 一 种 善 于 团 结 能 人 的 . 专 家 的 、卓 越 的 凝 聚 力 。 他 十 分 爱 才 .他 有 一 句 名 言 ” 要 他 有 本 领 .我 让 他 三 分 。 这 种 大 肚 只 能 容 、 任 人 唯 贤 的 品 格 .经 常 鼓 励 我 和 提
恒 .他 的 精 神 永 存 l
加 美 国 纽 约 联 合 总 部 大 厦 的 方 案 设 计 .并
直 接 和 柯 布 西 耶 、 尼 迈 亚 、 沙 里 宁 等 国 际 知 名 大 师 一 起 交 流 切 磋 过 。 我 们 在 工 业 与 民 用 建 筑 中 先 后 和 意 大 利 、德 国 、新 加 坡 、 法 国 中 国 香 港 、 美 国 以及 中 国 香 港 等 境 外 的 建 筑 师 合 作 .并 取 得 成 功 。通 过 中 外 合 作 设 计 .无 论 在 设 计 构 思 、设 计 手 法 . 还 是 在 设 计 技 术 、 设 计 管 理 上 都 使 我 们 得
伍 . 讲 ” 队精 神 “ 靠 建 筑 师单 枪 匹 马 、 要 团 .
孤 军 奋 战 .是 很 难 完 成 任 务 的 。 从 梁 先 生
所 主 持 的 中 华 人 民 :- 国 国 徽 与 天 安 门 人 A和
AR I RE T1 N 2 e 1 CH C A 0 e 6 e
筑 系 成 立 6 周年 纪 念 梁 先 生 .就 是要 0
继 往 开 来 .面 向 世 界 .迎 接 新 纪 元 。 梁 先 生 是 我 们 中 国 建 筑 界 的 先 驱 他 的 业 绩 永
炼 队伍 .提 高 水 - 。 梁 先 生 在 这 方 面 已给 7 ' - 我 们树 立 了榜 样 。14 7年 他 代 表 中 国 参 9
宽广 的建 筑天地 , 待我们 建筑 师去耕 耘 。 有
在 实 践 中 需 要 建 筑 理 论 来 指 导 .需 要 有 建
筑 评 论 . 以此 来 激 励 更 多 的 有 识 之 士 、有 才 华 的 接 班 人 不 断 涌 现 。今 天 纪 念 清 华 建
16 9 5年 作 者 ( 一 ) 在 四 川 缩 阳 奠 设 分 校 左
益不 少 。
作 者 : 费麟 问 总 建 筑 师 中元 国 际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院 顾
收 稿 日期 : 2 0 0 6年 9月
现 代 大 中 型 建 筑 设 计 .往 往 是 一 项 集
体 创作 是 一 项艺 术 性. 需 要 一 支 好 的 设 计 队
出现 了新面貌 。无论 在量 还是在 质方 面都 有 较大 的提高 。建筑 师 的作用也 逐渐 被认 同 。 机 械 部 设 计 院 是 老 院 .本 行 业 的 任 务 大 多是工 厂 技 术 改造 。要 想养 活 1 0 0人 2 的 大 院 .不 能 只 吊死 在 一 棵 树 上 。 从 2 0世 纪 8 0年 代 初 开 始 更 多 争 取 承 担 民 用 建 筑 设
1 6 6
维普资讯
文化
CUIUr t e
今 年 是 清华 大 学建 筑 学 院成 立 6 0周 年 . 由 梁 思 成 先 生 创 建 的 建 筑 系 ,毕 路 兰 缕 .岁 月 荏 苒 .转 眼 已 是 一 个 甲 子 。 我 们 这 批清 华学子 虽然 比不上 那些 “ 埔一 期 、 黄 二 期 的 老 前 辈 ,但 均 已年 过 花 甲 ,渐 趋 古 稀 . 虽 记 忆 力 日 见 衰 退 . 但 4 多 年 前 O 在 建 筑 系 的 6年 生 活 仍 犹 如 昨 日 。 我 们 清 楚地记 得 当年安 静美 丽的校 园 .循循善诱 的 老 师 . 亲 如 手 足 的 同 窗 .丰 富 多 彩 的 文 体 活 动 , 当 然 也 有 打 上 时 代 烙 印 的 红 专 辩 的北 面 ) 镇 子 正 中 是 一条 笔 直 的 街 道 . 。 两 边 有 住 家 商 店 、学 校 , 茶 馆 .尤 其 几
Ma G u xr o i q
计 任 务。通 过 设计 方案 竞 赛 .精心 设计 .
热 情 服 务 .让 社 会 了 解 我 们 。 工 业 建 筑 设 计 院 是 计 划 经 济 的 产 物 面 对 市 场 经 济 .要 改 革 开 放 .必 须 付 出双 倍 的 努 力 。 为 了 更 快 地 适 应 市 场 需 要 .我 们 把 中 外 合 作 设 计 当作 一 条 “ 径 ”来锻 捷
筑 中再 提 ” 筑 艺 术 ” ” 人 关 怀 .就 建 、 对
成 为大逆 不道 的事 了。 改 革 开 放 以 后 ,工 业 建 筑 扭 转 了 局 面 .
醒 我 .在 建 筑 设 计 中 要 有 “ 队 精 神 ” 团 。
从 林 洙 老 师 的 纪 念 文 章 中读 到 梁 先 生 的一 段 令 人感 动 和钦 佩 的话 ” 所 惟 一 我
量 泥 鸿 爪 记 当 年
M em or y of Pa t i s r M y M id n
并 不能 幸 免 。工 艺定 平 面 .结 构定 剖 面 , 建 筑 只 能 穿 衣 戴 帽 .涂 脂 抹 粉 。 这 些 都 是 工 业 设 计 院 中 不 争 的 事 实 。 谁 想 在 工 业 建
可 以奉 献 给祖 国的只 有 我 的知 识 。所 以. 我 毫 无 保 留 地 把 我 的 全 部 知 识 献 给 中 国 未 来 的 主人 ——我 的学 生 。 梁 先 生 是这 样 ” 说 的 ,也 是 这 样 做 的 。
今 天 .中 国 建筑 面 临新 时 代 的挑 战 。
马 国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