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题型四 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选修题解答技巧和通用资料

高考历史选修题解答技巧和通用资料

高考历史选修题解答技巧和通用资料主要脉络:第一,任何答案都从材料中获取,包括结合所学知识都需从材料延伸。

第二,要具有精要概括能力,把握分值与答案的联系。

第三,材料的设问是得出答案与切合得分点的最关键处。

只要把握这三点,满分15获得13分以上问题不大。

注释:高考评分细则比较偏向一般学生思路。

但评分细则更像是一种施舍,即某些贴合关键点的给适当分数,较少有全额分数。

进一步讲,如果答案的思路完全贴合规范答案,难道判卷老师还会扣分?最重要的是,高考时间限制,其判卷速度快,长篇大论消耗时间,而判卷又不能保证老师每一点都看得清晰并给分。

所以,我研究的是标准的规范答案,并分析如何像高考答案确定人一般思考问题。

例一:(2017.全国卷3)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

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

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7分)分析思路及答案:(1)第一问有两个设问,概括经济思想与时代背景。

首先谨记第一点,不要想当然地广泛答思想与时代背景。

其次,两个设问共8分,每个设问应在4分左右,2分一个要点。

2020高考历史辅导:选做题分析及做题技巧

2020高考历史辅导:选做题分析及做题技巧

本栏目带来了2020高考历史辅导:选做题分析及做题技巧,希望帮助到正在紧张备考的同学们,更多资讯将持续更新,敬请及时关注本网站。

2020高考历史辅导:选做题分析及做题技巧一、高考历史选做题分析1、新课标高考历史选做题的命题特点:考查范围:《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四个选修模块列入考试范围;考查方式: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试题,采用的是“多量给题,限量答题”的模式,选做的选修模块内容全部以主观题型呈现,每选修模块独立命题,模块间涉及知识不交叉,限定考生从中选定一题作答。

所占分值:基本上选做题每小题两个设问,共15分。

试题命制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征,突出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以丰富的材料为试题情境,转变试题的考查功能,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强调“问题从材料出”而不是“问题从教材出”。

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只有2011年《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一选修模块的材料是以图的形式出现的)。

考查的能力重心所在:①直接提炼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的能力。

②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嫁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概括、比较问题的能力。

(主要是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并分析成因及影响,经常比较两件事或两个人的异同。

)④ “论证历史问题、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了人文学科所特有的教育功能。

(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目标立意)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设计的试题,体现出让学生通过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诸多的历史改革现象,从中发现影响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明白改革的任重道远,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挥历史学“鉴古知今”的价值和作用。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四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四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题型四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题型四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裘里一...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 _ _________ I[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命题不拘泥于教材,主要考查教材上未讲到的改革,主要是以中国古代的改革为主。

多从当前社会热点隐性切入,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

设问方式一般为两问,第一问多是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的“内容”“措施”;第二问基本是在第一问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说明”改革的“意义”“作用”或“影响”。

[思路]第一步审题,弄清题目考查的点,是改革的背景,还是内容或影响。

第二步读材料,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粗略列出答案的关键点及答案条数。

第三步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答案。

如改革的背景可从政治(国内外各种矛盾)、经济(生产力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分析;改革的评价要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分析。

改革的内容要从材料中找出能体现改革前后变化的关键词,然后概括;分析“影响”或“作用”时可联系背景,一般背景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改革的影响。

第四步严密作答,书写正确答案。

1. (2020马鞍山三模拟,45)[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为”政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但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弊病。

武帝晚年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

”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

同时,武帝又下罪己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

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题型四 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题型四 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第三部分 题型四 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 命题不拘泥于教材,主要考查教材上未讲到的改革,主要是以中国古代的改革为主。

多从当前社会热点隐性切入,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

设问方式一般为两问,第一问多是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的“内容”“措施”;第二问基本是在第一问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的“意义”“作用”或“影响”。

[思路] 第一步 审题,弄清题目考查的点,是改革的背景,还是内容或影响。

第二步 读材料,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粗略列出答案的关键点及答案条数。

第三步 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答案。

如改革的背景可从政治(国内外各种矛盾)、经济(生产力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分析;改革的评价要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分析。

改革的内容要从材料中找出能体现改革前后变化的关键词,然后概括;分析“影响”或“作用”时可联系背景,一般背景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改革的影响。

第四步 严密作答,书写正确答案。

1.(2020·马鞍山三模拟,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为”政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但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弊病。

武帝晚年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

”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

同时,武帝又下罪己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

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晚年的改革。

解析:(1)第一小问调整,据材料“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为’政策”“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结合所学得出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

2020高考历史解答题题型及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

2020高考历史解答题题型及答题技巧汇总完整版

2020 高考历史解答题题型及解题技巧六种题型1.叙述型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 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说明型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

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 等词语。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

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

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二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二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题型二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题型二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方诘一... .........._________ _ ______ __ _____ ____ 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_______________ I历史25分非选择题的四个答题步骤[学生用书P120][思路]1•第一步:读材料一一获取有效信息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与材料题目。

科学做法应该是:首先,文字材料先读材料出处,图片、表格材料先读题目。

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背景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至关重要。

其次,通过“二读三找法”审读材料正文:读懂材料信息,也就是读懂由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或经过分析可以提炼出来的信息。

⑴“二读”材料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并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⑵“三找”要点“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

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

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2 .第二步审设问一一明确答题方向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四 4 选修三 巩固提能训练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四 4 选修三 巩固提能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题型三 12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题型三 12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题型三12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情景开放类[设问]情景开放类试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文字或一个图片、表格,让考生通过识图或分析表格、文字完成试题设计的相关问题。

[思路]明确材料中心,分析材料,得出关键信息,迁移知识,根据设问结合所给材料组织答案。

[示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主一词古已有之。

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

Democracy 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

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

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含义人民统治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民选领袖君主时段1864—1894 12 323 7 5 1895—1900 149 640 102 7 1901—1908 391 1 210 39 0 1909—1914 76 490 16 0阅读材料,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解析]据此类型题目的特点,要先解读材料信息,然后迁移知识,确定该情景所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864—1894年,民主一词不断出现,含义较多,主要指向民主政体,但总体数量不多,增长缓慢,人们对民主问题不大关注(或民主观念尚未被接受)。

这与西方思想刚刚传入,“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早期维新派出现有关。

1895—1900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含义主要是人民权利、民主政体和民选领袖,表明人们较为关注民主问题(或民主观念逐渐被接受),但对民主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

这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的思想,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有关。

1901—1908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其含义集中在人民权利和民主政体上,“民之主”的传统观念已被放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

高考历史选做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做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做题答题技巧1500字高考历史选做题是历史考试中的重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选做题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应对高考历史选做题的答题技巧。

一、审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

读懂题目的前提是对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

2. 辨析题目关键词:关键词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仔细辨析题目中的关键词,清楚题目所要求的是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3. 分析题干提供的信息:仔细分析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从中找出一些线索,帮助我们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时候,题干中的信息可能是隐藏的,需要我们通过合理推测来揭示出来。

二、答题方法1. 结合知识点答题:选做题多为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尽量触类旁通,通过类比、对比等方法将所学知识推广到其他领域,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2. 建立论点与论证:在回答选做题时,要建立一个明确的论点,即你的观点或立场,同时要有充分的论证来支持你的观点。

论证的方法可以采用历史事实、统计数据、专家观点等来支持你的观点,使你的答案更有说服力。

3. 注意论证的层次和逻辑:在进行论证时,要注意逻辑的连贯性和论证的层次性。

逻辑连贯性主要指答案的结构和论证的连贯性,要有清晰的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使阅卷老师容易理解和接受;论证的层次性主要指论证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要有充分的论点,还要有切实可行的论证过程,能够回答问题。

4.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在回答问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即问题所要求的重点内容,集中精力来回答。

对于陈述类题目,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理解其含义,回答问题。

5. 结合历史资料回答问题:选做题通常会提供一些历史资料作为参考,我们可以结合这些历史资料来回答问题。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历史资料的选择和应用,并且要注意历史资料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一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一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题型一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题型一选择题常用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方法一熟知历史选择题设置陷阱的主要方式1.时空错位:故意设置与题干时间、地点不相符的表述。

[思路]大多设置不符合题干时间段特征的表述作为干扰项。

如题干时间为1655年,干扰项设置为“工业革命的完成”。

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叶,明显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 1655年”。

因此时空定位很重要。

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有的是具体的时间,如1886年;有的时间信息比较笼统,如“18世纪中叶”“清朝道光年间” “国民革命时期”等。

不论是哪一种时间信息,考生都要根据这一时间或时间段的阶段特征逐一推敲备选项,从中排除时间不符的干扰项。

[示例]1.(2019开封定位考,5)1868年在上海租界内,由上海租界工部局创办了“公家花园”,最初由于出现公园内攀折花木的事情,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1928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

这反映出()A •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B .国民公共道德意识的提高C.西方平等思想的宣传取得成效D .近代社会民主程度的发达[解析]A [废除这一不合理规定的原因是人民的斗争,没有体现公共道德意识的问题和西方平等思想的宣传,故排除B、C两项;“近代社会民主程度的发达”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根据“禁止华人入内,后经过斗争,到1928年废除了这一不合理的规定”可知当时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故选A项。

]2 .程度失当:故意设置添枝加叶、夸大其词的干扰项。

[思路]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表述绝对化,即采用过于绝对化的语言来描述某一历史现象,如“彻底废除”“完全实现”“始终”等。

还有就是故意夸大某一措施的作用,主要用词有“完备”“完善”“完成”“决定”“动摇”等。

绝对化的语言应排除。

[示例]2.(2019赣州期中,20)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

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三 12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艺术生生历史复习教师用书:第三部分题型三 12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Word版含解析

第三部分题型三12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情景开放类[设问]情景开放类试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文字或一个图片、表格,让考生通过识图或分析表格、文字完成试题设计的相关问题。

[思路]明确材料中心,分析材料,得出关键信息,迁移知识,根据设问结合所给材料组织答案。

[示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主一词古已有之。

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

Democracy 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

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

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含义人民统治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民选领袖君主时段1864—1894 12 323 7 5 1895—1900 149 640 102 7 1901—1908 391 1 210 39 0 1909—1914 76 490 16 0阅读材料,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解析]据此类型题目的特点,要先解读材料信息,然后迁移知识,确定该情景所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864—1894年,民主一词不断出现,含义较多,主要指向民主政体,但总体数量不多,增长缓慢,人们对民主问题不大关注(或民主观念尚未被接受)。

这与西方思想刚刚传入,“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早期维新派出现有关。

1895—1900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含义主要是人民权利、民主政体和民选领袖,表明人们较为关注民主问题(或民主观念逐渐被接受),但对民主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

这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的思想,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有关。

1901—1908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其含义集中在人民权利和民主政体上,“民之主”的传统观念已被放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

202 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课件

202 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课件

202 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课件本文主要讨论2020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模块四选修部分课件的问题。

在历史学科中,选修部分是考察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和对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的深入理解的重要部分,也是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力的重要内容。

而在大二轮复习中,选修部分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首先,选修四“近代中国的民族意识与民族复兴”是本模块的重点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中国的近代史,包括晚清时期的改革思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历史事件都是中国近代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是考生复习的重中之重。

其次,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历史地图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各个阶段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

同时,对于一些重要地点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的理解也需要透过地图来加深理解。

另外,在选修四中,“换位思考”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时刻换位思考,从不同立场、不同视角来看待历史事件。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有效提高历史的认知水平,增强历史素养。

同时,对于选修四中的重要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也需要加强。

信息量密集的高考历史,考察的不光是你的知识面和量,也包括你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面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思潮时,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总之,在大二轮复习中,选修四的学习需要保持高度的认真和严谨。

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要在不断高效地累积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自己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

在考试中,要有清晰的思路和逻辑,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学习历史小技巧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

2、要善于归纳。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

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

3、听课方法“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

“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

“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

高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

历史的审题方法第一步,审题型。

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有叙述、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要求。

熟悉和掌握历史试题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

第二步,审范围。

所谓“范围”,指的是高中历史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论述时应涉及的论点、论据。

换言之,就是要审清历史试题中的具体要求,找到答题的广度和深度,否则便容易跑题。

第三步,审重点。

就是历史的分析试题的设问指向。

试题所问的方式、角度、侧重点不同,回答的重点也不同。

第四步,审字词。

就是从语法修饰的角度分析句子成分,找出高中历史试题的中心词,然后再找出哪些是修辞或补充中心词的附加成分和连带成分,特别是要把握住那些表示历史的时间概念、地域范围、程度高低、数量多少的带限制性的关键词。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题型二 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 题型二 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

第三部分题型二25分非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历史25分非选择题的四个答题步骤[学生用书P120][思路] 1.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与材料题目。

科学做法应该是:首先,文字材料先读材料出处,图片、表格材料先读题目。

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背景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至关重要。

其次,通过“二读三找法”审读材料正文:读懂材料信息,也就是读懂由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或经过分析可以提炼出来的信息。

(1)“二读”材料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并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2)“三找”要点“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

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

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2.第二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

将这四项审清了,答题的要素就一清二楚了。

很多学生都是由于限定词或答题语等一时没审清而白白丢分,因此审设问时,一定要将这几项答题要素用笔标注一下,以便引起注意并加深理解,切不可马马虎虎,更不能掉以轻心。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期 雅克萨反击战。
二、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德政;实现“仁”要遵 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 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 共性的讨论。 (2)政治思想 ①《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2.拿破仑 (1)主要活动:军事起家,历经土伦之战、保卫巴黎、远征意大利、雾 月政变,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巩固革命成果,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制定《拿破仑法典》;长期进行对外战争。 (2)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法 律平等思想、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资产阶级法典,对外 战争,一方面将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另 一方面将整个欧洲带入战争深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导致帝 国的覆灭。
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 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 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 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 原因。 答案 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 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题型四历史选修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命题]命题不拘泥于教材,主要考查教材上未讲到的改革,主要是以中国古代的改革为主。

多从当前社会热点隐性切入,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的问题情景。

设问方式一般为两问,第一问多是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的“内容”“措施”;第二问基本是在第一问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的“意义”“作用”或“影响”。

[思路]第一步审题,弄清题目考查的点,是改革的背景,还是内容或影响。

第二步读材料,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粗略列出答案的关键点及答案条数。

第三步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答案。

如改革的背景可从政治(国内外各种矛盾)、经济(生产力发展)、文化习俗等方面分析;改革的评价要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分析。

改革的内容要从材料中找出能体现改革前后变化的关键词,然后概括;分析“影响”或“作用”时可联系背景,一般背景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改革的影响。

第四步严密作答,书写正确答案。

1.(2020·马鞍山三模拟,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为”政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但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弊病。

武帝晚年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

”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

同时,武帝又下罪己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

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晚年的改革。

解析:(1)第一小问调整,据材料“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为’政策”“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结合所学得出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

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武帝晚年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结合所学得出国力衰退,经济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武帝晚年的反思。

(2)评价要从积极、消极入手;积极性:据材料“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结合所学得出恢复生产,改善民生;据材料“于是罢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

同时,武帝又下罪己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得出缓和矛盾,延续统治。

局限性:综合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改革力度相对有限。

答案:(1)调整: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

原因:国力衰退,经济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武帝晚年的反思。

(2)积极性:恢复生产,改善民生;缓和矛盾,延续统治。

局限性:改革力度相对有限。

2.(2019·新乡三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对农事机构进行多次调整,农业工作被纳入战时轨道。

1937年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了农产调整委员会,1938年1月,国民政府实业部改为经济部,农产调整委员会改组为农产调整处。

1939年国民政府设立农产促进委员会,1940年又成立农林部,直属行政院,管理全国农林事业。

在后方各省设立工作站,协助各省进行农业改进工作。

后方各省设立农业推广繁殖站,各县设农业推广所来实地指导并扶助农民改善耕地技术和经营方法。

1945年初,在农业促进委员会等单位的基础上,成立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

国民政府中央和后方各省地方农业机构的调整、建立、健全,对于农业科技工作向薄弱的西南、西北地区去推进有相当的组织、示范和督导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农业机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农业机构调整的目的和历史意义。

解析:(1)由材料“1937年设立农产调整委员会,1938年改组为农产调整处,1939年设立农产促进委员会,1940年又成立农林部”,可知对原有农业机构进行合并改组;由材料“1940年又成立农林部,直属行政院,管理全国农林事业”可知农业管理权收归政府;由材料“在后方各省设立工作站,协助各省进行农业改进工作。

后方各省设立农业推广繁殖站,各县设农业推广所来实地指导并扶助农民改善耕地技术和经营方法”可知加大对后方的政策和技术支持;由材料“各县设农业推广所来实地指导并扶助农民改善耕地技术和经营方法”也说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推广设立农业技术研究部门。

(2)第一小问目的,对原有机构进行合并改组,农业管理权收归政府是为了确保后方农业政策实施;加大对后方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及设立农业技术研究部门是为了扩大产量,支援抗战。

第二小问历史意义,由材料“国民政府中央和后方各省地方农业机构的调整、建立、健全,对于农业科技工作向薄弱的西南、西北地区去推进有相当的组织、示范和督导作用”可知有利于农业科技工作向薄弱的西南、西北地区推进;也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大后方农业生产的发展能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同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农业调整也可以为以后农业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答案:(1)主要内容:对原有机构进行合并改组;农业管理权收归政府;加大对后方的政策和技术支持;设立农业技术研究部门。

(2)目的:确保后方农业政策实施;扩大产量,支援抗战。

历史意义:有利于农业科技工作向薄弱的西南、西北地区推进;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为以后农业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命题]命题多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国际关系为主,尤其以二战的内容居多。

以新材料为依托,以当今国际热点问题为隐性切入点,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多考查某种国际关系出现的原因或战争出现某种结果的原因及影响。

[思路]第一步审题,结合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阅读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信息,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第三步组织答案,规范书写。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要注意规范全面。

尤其是原因、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考虑;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

3.( 2020·潍坊模拟,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苏联外交史上始终引人注目。

十月革命胜利时,俄国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已经三年,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拟定的谈判原则是“不割地,不赔款”,但这只是俄国的一厢情愿。

德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向苏俄提出苛刻要求,遭到俄国拒绝后,德奥军队从波罗的海至黑海发起了全线进攻,占领了俄国大片土地。

1918年3月,俄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根据和约,苏俄丧失约100万平方公里领土、近5 000万居民,由德交付60亿马克赔款。

二战前夕,英法和德国方面都在争取苏联,但英法对苏谈判最终未能成功,苏联政府认为,为避免“陷入完全孤立条件下去同德国进行武装冲突,不得不做个适当选择。

”1939年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

8月23日,两国正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分了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摘编自李红庆《论(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区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列斯特和约》签署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俄)的影响。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布列斯特和约》签署的必要性,按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例如,材料中的“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就可以作为一个原因,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巩固新政权”也需要签署《布列斯特和约》等。

(2)《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俄)的影响要分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例如,《布列斯特和约》对苏联(俄)的影响在积极方面要突出利于政权的巩固,消极方面要突出割地赔款、加重苏俄的负担等角度分析。

答案:(1)必要性:苏俄与德奥力量对比悬殊;人民渴望退出一战;巩固新政权需要。

(2)影响:《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丧失了领土,加重了经济负担,但退出了一战,巩固了新生政权。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赢得了备战时间,但放松了对德国的警惕,付出重大代价。

4.(2019·唐山二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西欧。

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的兵力与徳国实力相当,但法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

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

40万英法联军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

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但是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

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

撤退从5月26日开始,至6月4日结束,历时10天。

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

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尔克舰队”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1940年6月22日,徳法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一节火车厢里签署了法国向德国授降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刻尔克大撤退取得成功的原因及意义。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初期法国亡国的原因之一为英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的恶果;根据材料“但法国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

然而,德军并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进入法国”可得出法国战略战术的失当;德军实行出其不意的闪电战战术。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可得英国政府的积极动员;根据材料“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可得出各国积极配合;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根据材料“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但是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可得出希特勒的错误指挥。

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1940年6月22日,徳法在法国贡比涅森林中的一节火车厢里签署了法国向德国授降书”可得出保存了有生力量,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信心,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