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机械运动和力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运动和力总结提纲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运动和力总结提纲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参照物 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特点:1. 假定性:一旦选定,即假设该物体静止 2. 任意性:除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外,可任意选择 3. 方便性: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机械运动 概念: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速度 概念: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单位:m/s ; km/h 1m/s = 3.6 km/h 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分类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力 1. 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2. 力一般用F 表示,力的单位:N (牛顿) 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 5.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大小、方向、直线性、受力物体、同时性 (等大 反向 共线 异物 共生共灭、同大同小) 6.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弹性形变:对弹性物体来说,形变后能主动恢复原状的最大限度。

弹性限度: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

弹力弹力的种类: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弹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2、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压力: 拉力 重力 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 )。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方向的应用:水平仪、重垂线 作用点:重心C 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G=mg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所处的状态、位置无关,而重力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 摩擦力 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即光滑表面无摩擦力) 2、两物体之间正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3、两物体互相挤压,发生形变 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八年级机械和功知识点

八年级机械和功知识点

八年级机械和功知识点八年级学习的机械与功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它包括了机械运动、功率、摩擦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的学科。

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并且速度保持不变。

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并且速度不断变化。

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曲线路径上运动。

二、功和功率功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量。

它的单位是焦耳(J)。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它的单位是瓦特(W)。

在物理学中,有正功和负功之分。

正功是指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所做的功为正数。

负功是指力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所做的功为负数。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它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阻力。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受到的阻力。

四、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电动或其他能源输入的机械设备。

它包括斜面、轮轴、杠杆、滑轮、螺旋和齿轮等。

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用来提高物体的高度或拉低物体的高度。

轮轴是一个轴杆,可以用来转动另一个轴杆。

杠杆是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

滑轮是一个固定的轮子,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螺旋是一个圆柱体周长上旋转的螺旋线,可以用来提升物体。

齿轮是一个齿轮和另一个齿轮之间的机械装置,可以用来转动其他设备。

总之,八年级的机械和功知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用到。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一、力的概念和性质1.力的定义和单位:力是使物体产生变化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时间。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可以合成一个合力。

2.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于斜面上的物体时,可以将这个力分解成平行于斜面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三、力的效果和力的分类1.力的效果:力会使不做功的物体做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2.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压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四、惯性和运动状态1.惯性的概念:物体要改变运动状态,需要受到外力的作用。

2.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五、速度和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和单位: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加速度的定义和单位:加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单位是米/秒²(m/s²)。

4.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六、匀速直线运动和非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速度恒定。

2.非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不等,速度不恒定。

七、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特点:物体在水平方向以匀速直线运动,垂直方向受到重力的影响做自由落体运动。

2.平抛运动的关键点: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垂直方向的速度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变化。

八、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九、质量和重力1. 质量的概念和单位: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单位是千克(kg)。

2.重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即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力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性质。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下面将对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路径长度,是一个标量量。

2.速度和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量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平均速度是总位移量除以总时间,瞬时速度是极限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

3.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平均加速度是总速度变化量除以总时间,瞬时加速度是极限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加速度。

二、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增量不断增加的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产生。

3.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下落的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并不受物体质量的影响。

4.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同时具有初速度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的运动。

分为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

三、斜抛运动1.斜抛运动的特点: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有速度分量的运动。

2.斜抛运动中的速度分解:将物体的速度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解,得到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速度分量。

3.斜抛运动中的位移分解:将物体的位移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解,得到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位移分量。

4.斜抛运动的最大高度:在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上升到最高点所达到的最大高度。

5.斜抛运动的最大水平距离:在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达到的最远的距离。

四、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的特点:物体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向心力的作用,物体速度方向不断改变。

2.向心力:物体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指向圆心,大小与物体质量、速度和轨道半径有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而机械运动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索了物体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移动的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机械运动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概念: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改变位置的现象称为运动。

2. 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称为速度,而速度改变的速率称为加速度。

3.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质量*加速度”称为力的大小的计算公式。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称为平均速度。

3.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三、变速直线运动1.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不等的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可以通过速度-时间图像的切线得到。

3. 加速度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当加速度为正时,速度随时间增加,物体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负时,速度随时间减小,物体减速运动。

四、自由落体运动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通常用g表示。

2. 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3. 下落距离和时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可以用公式h=1/2gt²来表示。

五、抛体运动1. 斜抛运动:物体在一个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一定的抛射角度进行抛体运动。

2. 水平抛体和竖直抛体:当抛射角度为45°时,抛体的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相等。

3. 最大高度和飞行时间:抛体运动的最大高度是抛体运动到达的最高点的高度,飞行时间是抛体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

六、力和运动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称为惯性定律。

初中物理讲义力学1: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讲义力学1:机械运动

力与运动1:机械运动一、宏观物体与微观粒子的运动1、宏观物体的运动:肉眼能见到的物体均为宏观物体,不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内部结构或机制。

宏观物体的运动即肉眼可见的物体运动。

2、微观粒子的运动:微观与“宏观”相对。

自然科学中一般指空间线度小于6710~10--厘米的物质系统。

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及与之相应的场。

微观世界是涉及分子、原子、电子等内部结构或机制。

微观世界的运动指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运动。

宏观物体相对于微观粒子而言,它的运动特点是___质量大___、___运动速率较慢___、 有确定的运动轨迹;而微观粒子的运动特点是 质量小 、 运动速率快 ,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就使它与宏观物体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

二、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1)【平动】平动也称平移,平行移动。

是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运动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这种运动叫做“平动”,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在同一时刻,运动物体上各点的速度相同。

因此在研究物体的平动时,可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作为质点来处理。

(2)【转动】转动,是机械运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

运动物体上,除转动轴上各点外,其他各点都绕同一转动轴线作大小不同的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叫做“转动”。

(3)【机械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并经过其平衡位置所作的往复运动。

如钟摆、弦线、音叉等的运动。

【注意】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生物的生长发育现象也不是机械运动范畴。

生物生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是一种生命活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也叫参考系或者参照系。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研究对象一般不能作参照物;(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5)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一、机械运动与力●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确定参照物3、比较参照物与研究对象之间的位置变化,发生改变,则物体运动。

●参照物的特点: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静止);任意性(参照物选取可以任意,但是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方便性(为了便于研究,科学中我们一般以地面或者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

若选用其它物体作为参照物,一般都需要作出说明)●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路程的计算公式vt s =,时间的计算公式vs t =。

速度单位的换算公式:1m/s=3.6 km/h 。

●常见物体的速度大小:人走路(1.2m/s )自行车(5m/s )公交车(50km/h )汽车(100km/h )高铁(300km/h )飞机(600km/h )第一宇宙速度(7.9×310m/s )真空中的光速(8103⨯m/s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

●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在v -t 图像中,求一段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则可通过求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重力、磁铁的吸引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一)

第八章知识点梳理+测评(一)(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由课本实验可以得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大,速度减小得越慢。

2.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则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由课本演示实验可以验证伽俐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其中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点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但惯性有时也给人们带来危害,需要防范。

知识点四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的条件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首先要看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这个条件非常重要,做题时易忽略。

然后再看它们是不是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点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已知物体在受力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判断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3.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1.一个物体若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力平衡。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它一定受力,且一定受非平衡力。

知识点练习知识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每次实验,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可以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因此不能肯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而获得的D.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3.如图所示,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系一个小球,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完整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完整教案

【前言】机械运动是初中八年级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之一。

本文将针对初中八年级学生学习《机械运动》这个内容,编写一份详细、全面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概念;2、掌握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图示方法和计算方法;3、了解机械运动的物理规律和运动学方程;4、掌握机械运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一、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1、机械运动的定义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其他物体所产生的运动。

机械运动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之一,包括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方式。

2、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动和转动两种。

(1)平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各个点都沿着同一条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式,如一个人从A点步行到B点。

(2)转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以某一点为轴心,呈现旋转状态的运动方式,如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二、机械运动的基本念1、位移: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变化的量,通常用ΔS表示。

2、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通常用v表示。

其公式为:v = ΔS/Δt3、加速度:在物理学中,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用a表示。

加速度的公式为:a = Δv/Δt4、时间: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通常用t表示。

5、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外部作用力,通常用F表示。

6、力臂:是作用力垂线与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L表示。

7、力矩:是作用力与力臂的乘积,通常用M表示。

力矩的大小与力臂的长度和作用力的大小有关。

三、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1、图示法在物理学中,图示法是物体运动描述中最主要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描述。

其中,直线运动可以用距离——时间图表示,而曲线运动可以用速度——时间图表示。

2、计算法在物理学中,计算法是物体运动描述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主要通过数值计算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

八年级(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和力A

八年级(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和力A

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航天飞机在太空与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

2、一人用力拍桌子时,桌面受到一个向的压力,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同时人的手受到一个向的反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获得圆满成功。

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完成的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施变轨、确定姿态的(即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运用了的原理。

4、一列火车的车厢长为30米,在列车未开动时,某乘客以2米/秒的速度从车厢一端走到另一端需要秒。

当列车以13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仍以2米/秒的速度从车厢一端走到另一端,所需时间为秒。

5、一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1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200米,这辆汽车在0.255分钟内可前进米,行驶3900米需要分秒。

6、如图甲所示,一个长方体木块立在桌面上,用手指沿水平方向推它的上部,木块翻倒;用手指推它的下部,木块滑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若用20牛的力竖直向上提起这个木块,请在图乙中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7、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式是,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力的单位是,重力的作用点在。

某物体的速度是6米/秒合千米/时。

8、骑自行车时,双手能握住车把,靠的是摩擦;捏紧车闸至车子停止过程中,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为摩擦。

轮胎上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

9、两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的速度是2米/秒,乙的速度是3米/秒,它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为;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 s甲:s乙为。

10、如图所示,两个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计,已知A物体重力为20牛,B物体重力10牛,那么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11、用悬挂法可测出薄板形物体的重心,这是_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可用,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的道理。

八年级物理力和机械例题与习题

八年级物理力和机械例题与习题

第8章力和机械例题与习题【例1】说明在下列情况中,哪两个物体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1)手用力提起书包。

(2)人踢足球时。

(3)石块从空中下落。

【解答】(1)是手和书包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对书包来说,手是施力物体,书包是受力物体。

(2)人踢足球时,是人和足球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

对球来说,人是施力物体,球是受力物体;对人来说,球是施力物体,人是受力物体。

(3)是石块和地球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对石块来说,地球是施力物体,石块是受力物体,对地球来说,反之。

【例2】游泳的人,手用力向后划水,人就向前。

这个事实表明了什么?【分析】游泳的人,手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也受到了水给人向前的推力,这个事实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3】如图1和2所示,弹簧秤的示数各是多少?图1 图2【分析】图2中,看上去似乎只有右端受到4牛的拉力,其实墙对弹簧也有大小为4牛方向向左的一个拉力,所以实质上,两图中弹簧秤上受力情况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示数都是4 牛。

有人认为图2中弹簧秤的示数是零或8牛是错误的。

【例4】下列有关重力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D.空中向上飘的汽球没有受到重大【分析】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而支持面可以不在水平位置上,A错。

在同一地点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但比值与位置有关。

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将受到重力。

【解答】C。

【例5】下列各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自行车刹车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B.单杠运动员上杠时,手与单杠的摩擦.C.汽车行驶时与空气之间的摩擦.D.人走路时,鞋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分析】自行车刹车皮是为了刹车使用的;单杠运动员在上杠时手与单杠间的摩擦可防止脱杠;汽车运动时与空气的摩擦会阻碍车的运动;人走路时与地面间的摩擦可防止打滑. 【解答】C.【例6】下列各种措施,为了减小摩擦的是(),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用台钳紧工件.(B)搬运笨重的机械,常在它的下面垫入圆木.(C)自行车的脚蹬子和把套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口)经自行车车轴处加润滑油.【分析】在本题的四个事例中,A是为了防止工件脱落,影响工作.C是为了防止手、脚与把套、脚蹬子打滑.这两个实例中的摩擦是有益的,所以采取了上述措施增大有益摩擦,而B是利用了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的道理减小有害摩擦.D是通过加润滑油,使摩擦面不直接接触,让活动部件在油膜上滑动,从而减小有害摩擦.【例7】如图3所示,若拉力F=900牛顿,物体A重1500牛顿,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

八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内容之一,在学习物理学时机械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知识点对未来学习更高级的物理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便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物体的位移指的是物体在直线上的移动距离,通常表示为s,单位是米。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位移,通常表示为v,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通常表示为a,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2)。

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弯曲路径上的运动。

曲线运动同样需要关注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但与直线运动不同的是,曲线运动还需要考虑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大小。

在曲线运动中,力可以分解为切向力和法向力。

切向力是指力的方向跟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用来改变物体的速度;而法向力则是指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垂直,用来改变物体的运动路径。

三、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绕圆形路径做的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我们会关注物体的角度(也就是弧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角度是指物体在圆周上旋转的角度,通常用弧度来表示,单位是弧度(rad)。

角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旋转的角度,通常表示为ω,单位是弧度每秒(rad/s)。

角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角速度的变化量,通常表示为α,单位是弧度每二次方秒(rad/s2)。

四、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由牛顿发现的一种力,指的是所有物体之间存在着引力,这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在学习万有引力时,我们需要了解牛顿定律和引力定律。

牛顿定律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受到力的影响,而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引力定律则是指物体之间的引力跟物体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跟引力常量成反比。

五、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指牛顿提出的三个基本定律,用来描述物体在外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科学作业本上册答案参考

八年级科学作业本上册答案参考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科学作业本上册答案参考[1]〕第1章机械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一)1.位置机械运动2.C 3.D 4.C 5.A 6.1 3 白云7.乙(二)1.前面短2.运动的快慢路程时间米/秒米每秒单位时间路程 3.A 路程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E 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1)10(2)1800 5.0.3h(或180min)6.B 7.B 8.B 9.褐海燕猎豹 10.3×101500 11.80km/h 40km 0.5 12.骑车的人在15s 内运动了200m。

跑步的人在25s内运动了200m,骑车的人比跑步的人速度大13.8.33m 14.5.5 8第2节力(一)1.物体物体物体2.(1)压路机路(2)起重机重物(3)手门(4)手铅球3.B 4.测力计5.牛顿牛 N 6.弹簧测力计零刻度线 7.B 8.C 10.(1)5 5 0.2 (2)1 1相反 11.4.4 12.(1)材料、长度、形状、直径等(2)取材料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两个弹簧,用同样大小的力拉弹簧,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伸长长度,加以比较13.球反作用力互相的 15.略(二)1.形变运动状态 2.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形变形变运动状态 3.B 4.B 5.D 6.B 7.D (三)1.大小方向作用点带箭头的线段力的图标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 2.A B 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就不同 3.推(Push)拉(Pull)方向里拉4.40 15 5.D 6.略 7.方向(一)1.重力地球2.地球重力3.正比 G=mg 质量重力9.7N/kg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4.490 5.B 6.弹簧测力计 4.9 7.重心几何中心8.曲线重力竖直向下重心重运动状态9.竖直中垂线竖直水平 10.C 11.略12.悬挂略13.D 14.1470N 2g 15.B 16.略(二)1.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滑动静滚动2.B 3.摩擦力摩擦力 4.C 5.减小摩擦力6.②③⑤⑥⑧①④⑦7.C8.B 8.B 10.C 11.弹性形变恢复原状 12.弹弹略 13.当接触面材料一定时,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大略 14.(1)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将f3与f1比较复习题1.D2.C3.C4.C5.B6.B7.A8.D9.C 10.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11.物体对物体牛测力计大小方向作用点 12.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3.增大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运动状态形变15.5 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大得多 16.略17.正确 1.5 18.例:问题:赛艇比赛中,运动员向后划水,赛艇为什么前进?解答:由于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船桨对水施加后作用力的同时,也受到了水对它的向前的反作用力19.3.84×10m 20.(1)75min 48min(2)这位乘客应选择乘快客 8第2章运动过程的分析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一)1.没有受到外力静止匀速直线大小方向2.伽利略、笛卡尔、牛顿3.C 4.D 5.(1)速度阻(2)光滑小大(3)大小不显著 6.略(二)1.静止运动运动状态 2.甲人惯性公交车紧急刹车时,由于人具有惯性而发生的现象3.D4.匀速减速加速5.②①③④6.D7.A8.C9.略(三)1.二力平衡2 垂直桌面向上(或竖直向上)2.小于等于 3.平衡大于同一直线 4.C 5.C 6.C7.(1)光滑相等(2)相等相反同一直线速度一定时,水枪与水平线夹角逐渐增大,水射出水平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

物理力学是物质运动规律的研究,机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下面是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知识点:1.运动的描述和表示: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运动的表示:图像曲线和公式表示2.平动和转动:平动:点、直线和曲线的平动转动:物体围绕固定轴线旋转3.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物体所经历的位移长度和方向速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4.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物体匀速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变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与速度曲线下面积成正比5.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变加速运动:加速度随时间变化,速度与加速度曲线下面积成正比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变7.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8.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9.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合成为一个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10.摩擦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11.弹簧力: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产生的力弹簧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有关12.引力:地球引力使物体向下运动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3.抛体运动:在重力场中,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垂直方向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做自由落体运动14.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同一重力场中,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自由下落的运动15.斜抛运动:物体同时具有水平运动和竖直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形式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学好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解决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问题。

八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分析

八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分析

八年级机械运动知识点分析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运动的学科。

在中学物理中,机械运动通常在八年级进行深入学习,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八年级机械运动的知识点。

一、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轨道上运动。

在学习直线运动时,需要掌握均匀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个方面。

均匀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轨道上以恒定速度匀速运动,需要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直线轨道上的速度随时间而加速或减速,需要掌握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曲线轨道上运动。

在学习曲线运动时,需要掌握匀速曲线运动和变速曲线运动两个方面。

匀速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曲线轨道上以恒定速度匀速运动,需要掌握匀速曲线运动的相关公式;而变速曲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曲线轨道上的速度随时间而加速或减速,需要掌握变速曲线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三、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圆周轨道上运动。

在学习圆周运动时,需要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公式、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公式等。

四、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机械运动中最基本的定律,共分为三条。

第一定律是质点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惯性定律;第二定律是牛顿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的外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力的特性。

五、机械功和机械能机械功是指力对物体进行作用的结果,是力的作用引起的物体位移与力的大小之积。

机械能则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者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势能和动能两种形式。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注重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的实施和数据处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机械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在初中阶段,机械运动的学习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部分之一,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宇宙速度素材华东师大版(最新整理)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运动和力1《机械运动》宇宙速度素材华东师大版(最新整理)

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指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两个别称: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在一些问题中说,当某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则说明该航天器是沿着地球表面运行的。

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航天器在距离地面表面数百公里以上的高空运行,地面对航天器引力比在地面时要小,故其速度也略小于V1。

第一宇宙速度(V1)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也被称为: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

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9公里/秒。

实际上,地球表面存在稠密的[[大气层]],航天器不可能贴近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必需在150千米的飞行高度上,才能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在此高度下的环绕速度为7.8千米/秒.第二宇宙速度(V2)当航天器超过第一宇宙速度V1达到一定值时,它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场而成为围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就叫做第二宇宙速度,亦称逃离速度。

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二宇宙速度V2=11.2公里/秒.由于月球还未超出地球引力的范围,故从地面发射探月航天器,其初始速度不小于10.848公里/秒即可。

第三宇宙速度(V3)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中漫游所需要的最小速度,就叫做第三宇宙速度.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选择航天器入轨速度与地球公转速度方向一致时计算出的V3值;如果方向不一致,所需速度就要大于16.7公里/秒了.可以说,航天器的速度是挣脱地球乃至太阳引力的惟一要素,目前只有火箭才能突破第三宇宙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具有规则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的位置在 几何中心 ,而对于形状不规则的 物体我们可用 悬挂法 测定它重心的位置。 11.滑动磨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将 滑动变为滚动可 减少磨擦 。 1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作用在使它发生弹 性形变的物体上的力叫 弹力。它的方向总 是指向 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
7.力的单位是 ,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 。 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是 ,它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当它使用时首先要把指针对 准 ,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 8.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 , 。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我们把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 它可用字母 表示,它与质量的关系用公式可表 示为 ,其中g= 它的意义 是 。它的方向是 的 。
第一章
机械运动和力
第一节 机械运动 第二节 力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力
练习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的参照物可以是任意 一个 物体,同一运动如果参照物 不同,对运动的描述也不同
3、运动快慢的比较 (1)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a.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 间短的,运动得快。 b.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的大小,路程大 的,运动得快。
(2)速度 概念: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通常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速 度的公式就是:
平均速度:整个运动过程中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
速度的单位: m/s 读作:米每秒 (国际制单位) km/h 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m/s=3.6km/h
放在桌面上的书本重10N,受到的桌面 对它的支持力为10N,试做出这两个力 的图示 个一 标个 度图 中 只 能 有 一
注 意 点 : F=10N
5N
G=10N
4、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快慢不变,经过的 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 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的大小是不变的,
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
s=vt
推导出:
v=s/t t=s/v
1、力的概念:
•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3、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形状、 体积的改 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态(速度大小和方 向的改变)
4、力的测量和单位 5、力的三要素
演 稿Leabharlann 示 1文2 3 后 等
, /10078/ 麻衣神算子最新章节 在叀夻
力的图示
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 2.速度是用来反映物体运动的 快慢 ,它的国际单 位是 米/秒 108千米/小时= 30 米/秒 , 1米/秒= 3.6 千米/小时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参照物 的,在判断物体是否运 动时,要先选择一个 。 4.匀速直线运动是指 , 其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5.力是 ,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 6.力的作用效果是(1) ; (2) 。
10.具有规则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重心的位置在 ,而对于形状不规 则的物体我们可用 测定它重心的 位置。 11.滑动磨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将滑动变为 滚动可 。 1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作用在使它发生 弹性形变的物体上的力叫 。它的 方向总是指向 。
基本概念 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 机械运动 。 2.速度是用来反映物体运动的 快慢 ,它的国际单 位是 米/秒 108千米/小时= 30 米/秒 , 1米/秒= 3.6 千米/小时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在判断物体是否 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 参照物 。 4.匀速直线运动是指 快慢不变的 直线运动 , 其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S/t 。 5.力是 物体对物体的 作用,物体之间力的作用 是 相互的。 6.力的作用效果是(1) 力可使物体发生形变; (2) 力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 。
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先要测出它们的速度,并要换算成 相同的单位才能比较。 例:有三位同学,甲在2小时走了10.8千米,乙在5秒内走了 15 米 , 丙 在 3 分 钟内走 了 270 米 , 他 们 运动 的 快慢情 况 是 ( )
C
A、甲最快,乙最慢 C、甲和丙一样快,但都比乙慢
B、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7.力的单位是 N ,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 1N。 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它是利用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的原理制成 的。当它使用时首先要把指针对准 0刻度线, 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量程 。 8.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 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我们把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重 力,它可用字母 G 表示,它与质量的关系用公 式可表示为 G=mg ,其中g= 9.8 N/Kg 它的意义 是 质量为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它 的方向是的 竖直向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