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最新-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 精品

最新-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 精品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一、社会转型特征与高校继续教育创新进展一社会结构变化与高校继续教育认知创新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等六大结构的变化。

[1]在这六种变化中,对高校继续教育认知创新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是城乡结构变迁与就业结构变化。

城乡结构变迁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使命认知创新。

近年来,我国城乡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528,在74283亿人城市人口中,约有14亿人是进城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和外地城镇人口。

[2]这种变迁将对高校继续教育使命认知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促使高校继续教育更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使命,进一步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树立清晰的兼顾城乡、惠及社会发展意识,尝试把学校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推进城镇成人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育与农业技能教育、城镇社区教育与农村社区教育等等的融合过程中,创造一个处处、时时、人人皆能学的社会化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使社会转型的成果普惠于民。

就业结构变化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责任认知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开始由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转变为以民营企业和社会机构为主的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将对高校继续教育责任认知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进一步深化了推进职业、行业、事业发展的责任意识,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社会、民众的服务认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技能教育为重心,把培养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已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亮点、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基点,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使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民众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为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国家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二社会机制变革与高校继续教育目标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运行机制、社会组织机制、社会资源机制、社会利益机制等社会基本机制正发生革命性变革。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在国家教育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继续教育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者已经获得了学历或者学位之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继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它不仅对个体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还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更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就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做一些思考。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形成以增加学历证书教育和非学历证书教育为主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继续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学历证书教育是指通过学习获得学位或者学历证书,这对于一些职业晋升和岗位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而非学历证书教育则是指通过各种培训和进修课程,不一定获得学历证书,但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技能。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者。

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加强与社会产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继续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薪酬水平。

高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培训和科研项目,为社会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继续教育模式,既可以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推动继续教育智慧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改变和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继续教育智慧化平台,开发各种在线课程和学习工具,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

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

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

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绪论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持续学习的形式,有助于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的多样化,继续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模式。

本文将探讨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并就其意义、策略、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意义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出现和应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创新模式扩大了继续教育的受众群体。

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通常只服务于一部分特定群体,而创新模式则可以通过在线教育等方式将继续教育的机会和资源扩展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其次,创新模式提高了继续教育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较为僵化,学习时间和地点受限,而创新模式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方式实现学习的自主、灵活和便捷。

再次,创新模式促进了继续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提升。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传统模式下的继续教育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而创新模式则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二、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策略在探索继续教育创新模式时,有几个策略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需要借鉴先进的科技手段。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可以为继续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方式实现线上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

其次,要注重与实际需求的对接。

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需要与当前社会中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确保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再次,要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继续教育学习者的背景和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创新模式需要考虑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配置,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最后,要注意教育的全过程管理。

创新模式下的继续教育需要注重学习者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配置,保证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案例分析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了一些成功的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案例,这些案例为我们探索创新模式提供了借鉴。

比如,美国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吸引了大量的学习者。

继续教育创新的思考

继续教育创新的思考

继续教育创新的思考人类社会跨人:二十——世纪,我们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形势逼人,面对挑战,国家人事部于日前发布了《2003年一200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纲要》,为我们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工作指南,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正成为我们人事人才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上海继续教育工作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必须看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不能适应新一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深层次看,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习惯的影响,尚缺乏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工作力度还不够。

要解决继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工作上的创新。

只有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继续教育工作才会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为完成经济建设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继续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延伸,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上海市民中形成共识。

继续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创新,这是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诸多方面,这里仅提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这是每一个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是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二二是激励机制的创新。

对于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要摆脱以往传统的观念型、经验型管理,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即要对继续教育工作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评价)。

以目标为指导,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在环节中各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既定目标,将继续教育的实施保持在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使之不断地完善,从而体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的新要求。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高校继续教育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承担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任务的同时,继续开展专门针对社会群体的教育活动。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不再是单一的人才培养,而更应将其定位为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因此,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以需求为导向,紧跟市场趋势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市场的需求,紧跟市场的趋势,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要的教育产品。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教育与培养,以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

二、强化职业教育,提高就业率高校继续教育应当加大职业教育力度,使更多的学生通过高校继续教育获得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率。

有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发挥自己的专业学科优势,探索出一些创新性的教育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职业技能需求。

加强职业教育,既能够满足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能让更多的人群通过职业技能学习获得切实可行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社会服务,提升影响力高校继续教育作为服务社会的教育机构,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向社会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提高高校继续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此外,高校继续教育还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要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多元化发展,保证质量在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保证教育质量。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增加教学资讯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结合在线教育和实体教育的优势,用新技术手段改善教育质量,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总之,高校继续教育是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发展与需求的重要手段,需要从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和质量保证的多元角度进行优化和改进,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人才培养和服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1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3篇

1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3篇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3篇第一篇一、行业人才现状与市场需求根据《2006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及《2009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5年底全国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为234,582人,2009年底全国地质勘查从业人员达到610,424人。

短短的4年时间,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为原来的2.6倍,充分说明了地勘行业人才需求的旺盛。

但在行业从业人员中,存在严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现象,以2005年数据为例,在全国46,335名地质科技人才中,博士研究生学历者占0.22%,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98%,本科学历占35.69%,大专学历占27.98%,中专及以下学历占34.07%。

地勘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技术人才的引领,因而地质科技人才缺乏是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是高学历人才的供不应求,目前高校培养地质类人才规模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学历教育的需求也远远不能满足由于技术发展而造成的落差。

这两方面的情况都要求通过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来满足一线单位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二、继续教育的工作定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其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把原来相互割裂的各种教育及其因素、资源加以统合化、一体化,从而使需要获得继续教育的人们能够便捷地根据需要获得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审时度势,以机构调整为突破口,整合校内外继续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地域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打造全线程的行业继续教育品牌,努力构建地勘行业的终身教育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确保继续教育与其它教育类型同步发展。

多年来,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坚持“服务于地勘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思路;采取需求推动、面向市场、强化服务、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发挥整体优势,注重突出特色,推动资源优化,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挖掘办学潜力,以服务行业和社会效益为先,学历、非学历、专业学位教育并重,稳步扩大办学规模,以加快科技成果在地勘单位一线的推广为已任。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高校继续教育作为广大工作者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路径之一,对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继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高校继续教育在改革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

当前,许多高校之间的继续教育合作还较为单一,主要通过提供一些短期培训课程来满足学员的需求。

而实际上,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高校还可以与产业界共享资源,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需要创新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主要是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传递的是固定的课程内容。

而现代的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优势,为学员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高校还需要开设更加前沿和实用的课程,紧跟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趋势,为学员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继续教育注重的是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员来说,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实训、实习、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

还应该注重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高校继续教育还需要重视评价和认证工作。

继续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和认证机制,鼓励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反思。

高校还可以与相关领域的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学员的职业认证,提升学员的就业竞争力。

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强化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注重评价和认证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学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继续教育创新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继续教育创新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继续教育创新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契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成为20世纪中叶以来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按照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于1973年6月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理论,整个高等教育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入学率低于15%的为精英教育阶段,入学率在15%~50%之间的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入学率在50%以上的为普及化教育阶段。

发达国家,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现在许多则进入了普及阶段。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已进入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

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正在顺应这一世界高等教育的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中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到200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规模将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

事实上,自1999年开始,连续几年的全国普通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迅速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2001年和2002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已经分别达到13.2%与15%,2003年招生人数超过300万人,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超过1200万人,至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9%。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达到大众化的基本要求。

而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将是高等教育近期的主要任务。

我们说,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普通高校扩招的方式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须拥有多个增长点,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共同发展。

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以往那种就业前的“一次教育,终生受益”已不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教育终身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渐凸现。

目前,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其视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对策。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思路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思路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思路摘要:社会流动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继续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在社会各阶层的继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此,探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的必要性,提出中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创新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社会流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以人为本社会流动是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中国社会有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中下层群体,改变以中下层为主体的社会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进行合理的向上社会流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育有着两重性,无论是职前的正规教育还是工作后的继续教育,既有促进一个人向上流动的作用,也有社会分层和阻碍向上流动的作用。

但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表明,继续教育可以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等,给人提供第二次向上流动的机会。

拥有优质的科技、人才和教学资源的高等学校,非常重视继续教育的建设和投入,逐步突破足不出校园的局面,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服务的同时又有效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社会流动与继续教育的关系分析社会流动是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继续教育是在系统学完国家学历教育体制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或大学课程后,重新回到社会性的办学单位、高等学校等机构进行进修、深造或培训的教育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只依靠学校接受的正规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一生中接踵而至的社会冲击和技术变化的要求。

继续学习是保持与生活、工作和社会变化同步的重要策略。

因此,在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里,接受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个人发展的必须的手段。

每一个人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他的社会阶层流动的方向,并最终决定他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在不断深入的教育制度改革中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继续教育是高校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为广大社会人士提供进修和再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目的是通过对社会各阶层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再造,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

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在推动创新发展、服务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下面就关于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方向,我对此做出几点思考。

一、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有针对性地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通过深入分析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劳动力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项目。

在一些经济结构转型的地区,可以推出相关产业培训项目,提升地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在一些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方,可以推出相关科技创新类培训项目,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高校继续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双赢局面。

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提供多样化教育项目高校继续教育应当紧密围绕当前经济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项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如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与创业培训、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培训、文化艺术与旅游培训等等,都应该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教育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教育需求,也可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与企业深度合作,提升教育质量高校继续教育应当与企业深度合作,提升教育质量。

现代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校继续教育可以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一方面,可以设计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满足企业对于员工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可以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学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而高校继续教育,则是一种能够持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学习方式。

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淘汰。

高校继续教育还可以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人们可以适应职场的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和晋升空间。

高校继续教育也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

高校继续教育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当前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目前高校继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高校在继续教育方面的定位不清晰,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低下。

一些高校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些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需要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与社会的对接,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推动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

【以上所述为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

2. 正文2.1 高校继续教育定位的探讨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是指确定高校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定位,明确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在当前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应该注重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知识和技能被要求掌握,高校继续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应该突出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的标准之一。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思考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创新思考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 创新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 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 • 资源整合与拓展创新 • 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现状
高校继续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广大学员提供了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 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生支持与服务
建立完善的学生支持服务体系, 包括学术咨询、职业规划、心理 辅导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适
应继续教育的学习和生活。
灵活学制与学分银行制度
灵活学制
打破传统学制的限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灵活 性和效率。
学分银行制度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换,使学生在不同课程、不同学校、不同时间的学习成果可以得到认可 和积累,提高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 发展需求,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以推动高校继续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汇报的目的和结构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继续教育管理的现状和挑战,提出管理创新的策略和建议,为 高校继续教育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结构
本文将从引言、高校继续教育现状和挑战、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管理创 新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展望。
能力导向
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评价标 准,而非单一考试成绩。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品展示、小组讨论、 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反馈及时
通过频繁的阶段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 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育创新和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创新和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创新和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教育创新的实践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核心在于利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人才为目的,推动教育体系的持续创新和变革。

教育创新的实践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探索的热点之一,其具体表现如下。

1.1 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让学生和教师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可以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

1.2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将传统的教学方式颠倒过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学习,而将作业和课后习题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

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创意。

1.3 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将课程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其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

继续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提升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提高竞争力。

下面将就继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2.1 由政府主导的继续教育计划政府的继续教育计划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公共事业。

政府主导的继续教育计划可以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和完整的教育体系,但同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2.2 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除了政府主导的继续教育计划之外,企事业单位也可以对其员工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和经营需要,制定适合自己员工的培训方案,从而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3 自主继续教育在当今社会,自主继续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提升自我价值和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基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和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和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和机制创新研究高校继续教育是指高校以开展专业学历教育为基础,面向社会各个阶层,通过多种方式和形式,为人们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发展趋势和机制创新两方面对高校继续教育进行研究。

一、发展趋势1. 职业教育的重视: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继续教育将越来越注重提供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培训,帮助学员提升职业技能,满足市场需求。

2. 教育精准化:高校继续教育将更加注重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开设个性化课程,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

3.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将更加注重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提供线上教育、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满足学员的灵活学习需求。

4. 跨校合作与资源共享:高校继续教育将逐渐加强与其他高校、培训机构等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5. 质量监管的加强:随着高校继续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教育质量的监管将越来越重要。

高校继续教育将加强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监管,提高办学水平。

二、机制创新1. 组织架构创新: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架构,实现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确保继续教育的顺利推进。

3. 教学方法创新:高校继续教育需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4. 资金投入创新:高校继续教育需要加强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质量,保障教学质量。

5. 质量评估创新:高校继续教育需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机制,对课程质量、教学效果等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

三、总结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机制创新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校继续教育需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加强与市场的对接,提供符合需求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和质量评估,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高校继续教育在培养人才、提升职业水平、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继续教育在定位和发展方向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困扰。

在这种背景下,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将有助于推动高校继续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应明确其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

高校继续教育的服务对象应包括广大职业人士、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学术界人士等。

高校继续教育的服务目标应是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供具有现实意义和实战价值的教育培训服务。

在定位上,高校继续教育应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人才培养、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实用性强的教育培训服务。

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注重专业化与定制化。

专业化是指开设有别于本科教育的职业课程,培养具备特定职业技能的人才。

定制化是指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个体的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服务。

这两个方向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校应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课程,培养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人才。

高校还应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高校继续教育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

高校继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设与创新相关的课程,引导学员在课程学习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创意思维、团队合作等创新能力。

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发项目,为企业提供创新咨询和技术支持,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

第四,高校继续教育应注重数字化和在线教育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和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高校继续教育应利用数字化和在线教育技术,开展在线课程、远程培训等教育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的便捷性。

还应注重构建在线学习平台,为学员提供便利的学习方式和资源共享空间。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

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思考一、社会转型特征与高校继续教育创新进展(一)社会结构变化与高校继续教育认知创新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主要表现为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等“六大结构”的变化。

[1]在这六种变化中,对高校继续教育认知创新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是城乡结构变迁与就业结构变化。

城乡结构变迁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使命认知创新。

近年来,我国城乡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在亿人城市人口中,约有亿人是进城半年以上的农业人口和外地城镇人口。

[2]这种变迁将对高校继续教育使命认知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促使高校继续教育更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使命,进一步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树立清晰的“兼顾城乡、惠及社会”发展意识,尝试把学校继续教育的创新发展,同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推进城镇成人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育与农业技能教育、城镇社区教育与农村社区教育等等的融合过程中,创造一个处处、时时、人人皆能学的社会化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使社会转型的成果普惠于民。

就业结构变化有利于高校继续教育责任认知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开始由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转变为以民营企业和社会机构为主的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将对高校继续教育责任认知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进一步深化了推进“职业、行业、事业”发展的责任意识,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社会、民众”的服务认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以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技能教育为重心,把培养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已任,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亮点、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基点,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使“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民众”的办学理念落到实处,为促进社会发展和推动国家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二)社会机制变革与高校继续教育目标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运行机制、社会组织机制、社会资源机制、社会利益机制等社会基本机制正发生革命性变革。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及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继续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校继续教育在定位和发展方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当前大环境下,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定位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对于推动高校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在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上进行定位。

传统意义上,高校继续教育更侧重于成人学历教育,弥补教育中断的不足,满足个人学历提升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技能的更新换代,高校继续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和产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继续教育需要与企业和行业紧密结合,深入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开设更多的实用型专业课程,以满足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上进行定位。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转型升级的过程,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着力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端科技技术人才。

高校继续教育应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开展科研合作项目,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服务,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转型发展。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在满足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上进行定位。

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包括职业技能提升、兴趣爱好培养、职业发展规划等等。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可以开设专门针对退休人员的养老教育课程,为其提供健康养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推出专门面向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竞争力,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高校继续教育可以将课程推送给更广泛的受众,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在促进全民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提升上进行定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思考摘要:文章在分析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继续教育理念创新、战略定位、继续教育队伍能力建设、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以信息化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等问题作了思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理念创新;清华大学;示范基地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继续教育发展高度重视,高校继续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继续教育地位得到提升,并被纳入高校事业发展规划。

许多高校把继续教育当作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研究生教育一同构成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二是继续教育价值更加彰显。

高校继续教育培养培训了大量人才,据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统计数据,成人本专科学历教育招生243.96万人,毕业生195.44万人,非学历培训394.84万人,高校继续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助力人才成长、岗位胜任力提升和拓展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彰显。

三是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开展继续教育的既有“985”、“211”院校,也有地方一般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各有定位、各具特色;各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机构既有独立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也有专业院系培训中心等,其办学定位也各不相同。

如继续教育学院主要面向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开展管理类培训,重在提高学习者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专业院系培训中心则主要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开展有助于专业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专业类培训,拓展高校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网络教育学院则重在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学历教育和一些大规模非学历培训。

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不同定位,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不同选择,满足了多样化学习需求。

四是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

在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一批高校建立了管办分离、归口管理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保证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促进了继续教育科学发展;其他许多院校也结合本校实际,建立了继续教育统筹管理机制。

在办学模式方面,许多高校形成了校校、校地、校企、校企政和国际合作等多种合作培训模式,为学习者持续提供培训服务。

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高校继续教育还不能完全与之适应,如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机制不灵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开放程度偏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不高等。

为此,我们要以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创新性思路予以积极思考,谋求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之良策。

二、更新观念,明确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定位高校继续教育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要先行。

从当前对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来看,我们应更新以下观念:(一)明确发展定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战略定位必有不同,但都要服从服务于“两个大局”,即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局,服从服务于高校发展战略大局。

因此,要把继续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体系中,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纳入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建设中来思考和认识,统筹谋划,明确定位,谋求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思路。

(二)要树立特色发展理念“985”、“211”、地方院校、高职高专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发展战略、区位优势、学科专业等各不相同,继续教育也要依据学校的战略、定位、区位、学科、资源等优势,坚持特色发展、科学发展。

(三)要给予政策条件保障不少高校对继续教育认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却显得不足,主要体现在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师资、经费、后勤保障等方面缺少政策、条件支持,导致继续教育难以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因此,高校继续教育要科学发展,政策支持是前提。

(四)要适应多重角色高校不仅仅是教育培训产品的供应商,不仅仅是为社会提供了多少培训服务,培训了多少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一系列教育培训服务,扮演好四种角色:终身学习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终身教育平台的构建者、高校教育服务社会的有效组织者、高校及社会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者、高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

三、完善机制,创新继续教育服务模式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新形式、新渠道,其视野的开放性、资源的整合性、方式的灵活性,不仅成为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新窗口,而且架起了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推动了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的沟通与交流。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在完善继续教育服务产业链,创新继续教育服务模式上下功夫:(一)要完善高校内部继续教育管理和办学机制要健全管理制度,理顺办学机制,切实解决部分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多头管理、多头办学、分散办学的问题。

高校应设立继续教育职能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应扭转多个办学机构并存,多头办学,内部争资源,外部争生源的现象,整合高校内部办学机构和办学资源,以促进品牌化、专业化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形成。

(二)要建立合作培训机制高校继续教育应是教育属性、公益属性和市场机制属性的统一,要创新服务模式,加强校校、校企、校地、校政企和国际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校地合作,推进高校继续教育与区域人才需求的对接、与城市发展的对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二是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继续教育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的对接、与职业教育的衔接,提高高校继续教育服务行业企业和城乡区域发展的能力,助力行业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劳动者职业能力提升;三是校校合作,通过建立高校继续教育联盟及不同类型、层次院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多种形式,建立开放共享的终生学习资源中心和服务支持平台,助力各地人才战略的组织实施;四是国际合作培训,高校要加强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国际继续教育发展先进经验和思路,引进优质资源和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五是定向服务,即面向贫困地区、行业企业、特定人群等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服务,如清华大学2003年启动的远程教育扶贫工程,以远程教育的方式无偿向西部贫困地区输送教育资源,把继续教育受益者延伸到广大老少边穷地区的基层党政干部、医疗卫生人员、中小学教师和农民,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资源支持和智力支持。

10年来,培训受益人数已达到166余万。

(三)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化服务机制继续教育专业化服务意味着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体现出较高水准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化服务,重点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优化服务流程。

不管是培训项目策划、项目管理、项目营销,还是课程研发、师资开发和配备、质量管理和控制、教学服务、培训效果评价与反馈,在各个环节、各个细节,都要明确目标、标准、要求和实施路径,体现出专业意识、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二是建立项目策划和课程研发机制。

高校要适应社会和个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人才队伍的建设,面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依托学科科研优势,整合优质师资资源,突出特色,适应、启发、引导、管理客户学习需求,做好培训项目策划和课程研发,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项目课程体系,走“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之路。

三是完善市场拓展机制。

要以社会和学习者需求为导向,提高继续教育市场营销能力,把自主招生与大客户营销相结合,把服务学员和学员二次开发相结合,形成适应市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发展、相互促进的多元化市场拓展机制。

四是完善质量评价保障机制。

高校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关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课程资源、规范管理、支持服务等有关标准和保障制度。

实施“管办督评”分离,建立继续教育督导制度,形成高校自律、行业监管、专家评估、用人单位和学习者评价多方结合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价监控机制,不断提高继续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把握重点,加强继续教育队伍能力建设继续教育队伍能力建设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根本性任务,是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能力的关键。

要着力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要建设一支视野广阔、大局观强、战略思路清晰、管理水平高超的创新型管理队伍;二是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动态调整、水平高超的学习型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三是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专业意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的专业化员工队伍。

此外,还要服务好学员队伍。

这三支队伍的价值定位、岗位职责、工作要求、能力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高校应统筹规划,有计划、分类型、分层次提升三支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

比如说,专业化员工队伍,根据岗位职责和要求的不同,可分为项目营销队伍、项目策划和课程研发队伍、班主任队伍,对这三支队伍能力建设要求也各不相同。

项目营销人员作为与客户直接沟通的人员,扮演着客户培训咨询顾问的角色,是客户人力资源建设的智力型专业支持服务者,也是客户关系的建设、管理、维护、深化、提升者。

其职责是处理好渠道、学员、政府和相关合作者关系,进行客户细分,界定客户的问题和需求,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启发、引导、管理客户培训需求,从而找出客户不同的需求点,把握目标学员的不同需求,通过真诚的沟通,协调好学员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学员本人需求的关系,给客户一个购买某一高校培训服务的理由,引导客户接受培训服务。

项目策划和课程研发人员,则扮演着培训导演的角色。

其核心是课程和师资,具体说,一是把课程建设好,要把握国家政策变化脉搏,跟踪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动态,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做好课程研发和优化工作,把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项目结构、项目课程内部关系梳理清楚,协调好项目课程体系内部逻辑关系,清晰定位,加强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打造具有较大竞争力的精品课程体系。

二是把师资建设好,体现在4个方面,开发好老师,使用培养好老师,管理协调好老师,服务好老师。

三是做好项目支持工作,请好老师排好课。

项目策划和课程研发人员的能力体现在四个方面:科学设计培训产品,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项目课程体系;能就教学内容与不同的教师对话;能就项目课程与客户对话;协调、管理、服务好老师。

班主任作为与学员接触最多的一个岗位,扮演着一个服务营销者的角色,其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的好坏、学员满意度的提升和培训市场的深度开发。

其最高目标和最大价值体现在构建学员服务价值链,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专业化服务,提供能让学员感动的专业服务,维护好学员关系,赢得学员良好的口碑,为学员二次开发营造良好的环境,打好二次合作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