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社会心理学》思考题整理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考点集锦.doc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考点集锦.doc

2013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考点集锦一、L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o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二、L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⑴哲学思辨⑵经验描述⑶实证分析。

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4.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1.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2)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是个生物学概念;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心理学概念;性别角色表示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是个社会学概念。

三、社会角色的分类:1.先赋角色^成就角色;2.规定角色^开放型角色;3.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工人、农民是功利型角色,教师、咨询师是表现型角色);4.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四、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圣才出品】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除心理学外,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也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是职业心理咨询师要学习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心理咨询师必须准确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节概述【考查要点】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3.主要的研究方法;4.主要的理论流派,各自的代表人物,主要的观点。

【内容详解】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现在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的观点,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考虑到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们比较普遍的看法和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内容,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复习重点资料-精

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社会心理学》备考复习重点资料-精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心理学的定义1、F.H.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2、G.W.奥尔波特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3、侧重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1)重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重视采用心理学的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侧重社会学的定义1、艾尔乌德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

2、侧重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1)除了从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外,还重视从社会与群体(社会组织、社会规范和社会群体)角度入手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

(2)除了实验研究的方法,还重视采用社会学的社会问卷、社会调查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如合作与竞争,吸引与拒斥,助人与侵犯等。

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体及其情景的函数,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即:B=f (P,E)(二)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环节,如社会态度、权力动机等。

社会刺激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层面(二)人际层面(三)群体层面(四)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和实证分析阶段三个阶段,分别与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相对应。

一哲学的思辨阶段(一)基本特征:根据哲学思辨和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基本理论孕育于哲学之中。

(二)两种观点1、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观点他们认为,人性虽无法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控制,但却深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教育和社会能改变人性。

德国的康德和法国的卢梭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指出只因有缺陷的社会才使人趋向邪恶,故应当首先改变社会才能改变人。

2、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他认为,人性主要由人的生物本能的力量所决定。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识记)2.社会学的定义(识记)3.介于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应着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社会行为(领会)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2.中观的群体层面3.宏观的社会层面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识记)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伦理结合实际原则要点:伦理原则(识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应用)(领会)2.调查法(应用)(应用)3.档案研究法4.实验法要点:目标设计的原则(识记)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岐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符号互动论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5.精神分析论要点:社会学习论(领会)、社会行为(识记)要点:社会交换论:(识记)、符号互动论(识记)、社会认知论及场论:(识记)精神分析论: (识记)紧张与冲突(领会):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识记)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社会化知识点:社会化概念(识记)、再社会化(识记)、社会化的内容(识记)、社会化的条件(识记)知识点:社会化的载体(识记)知识点:政治社会化知识点:道德社会化(领会)第二单元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知识点: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知识点:语言社会化(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角色的分类知识点:角色扮演过程(识记)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知识点:角色失调(领会)第三单元自我、身份和自尊知识点:自我1.自我的概念;2.自我的结构;3.自我概念的功能;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5.自我概念的测量;自我的概念(识记)、镜我(领会)自我的结构(识记)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知识点:身份、身份的特点(识记)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知识点:自尊、自尊的概念(识记)、影响自尊的因素(识记)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社会知觉知识点:基本概念(识记)知识点:社会知觉的原因知识点: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要点:图式(识记)、图式的作用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整饰知识点: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知识点:印象形成的效应要点: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识记)、光环效应(识记)、刻版印象与定型(识记)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 平均模式3. 加权平均模式知识点:印象整饰(领会)第三单元归因知识点:归因(领会)、行为原因的分类(识记)、控制点理论(识记,领会)归因原则(识记)、不变性原则(识记)、折扣原则(识记)、协变原则(识记)归因理论也称作三维理论、影响归因的因素第四节社会动机第一单元概述知识点:社会动机的概念(识记)(领会)、动机过程(识记)、动机的功能、动机的分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识记)第二单元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知识点:亲合动机(领会)、亲合起源于依恋(识记)、影响亲合的因素(识记)、成就动机(领会)抱负水平(领会)、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识记)侵犯的构成(领会)、侵犯的原因(识记)要点:挫折——侵犯学说(识记)知识点:利他、利他(领会)第五节态度第一单元态度形成知识点:态度的概念(领会)、态度的成分(识记,领会)、态度的功能、态度的维度态度的形成(识记)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包括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识记)第二单元态度转变知识点:态度转变模型(识记)、态度转变理论(一)海德的平衡理论(二)认知失调论(三)社会交换论(识记)第三单元态度测量第六节人际关系第一单元人际关系的类型知识点:人际关系的概念(识记,领会)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知识点: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识记)(一)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过定向、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心理咨询师考前讲义社会心理学章节知识总结

心理咨询师考前讲义社会心理学章节知识总结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考点串讲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诞生1908、罗斯(美)《社会心理学》麦独孤(英)《社会心理学导论》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侧重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勒温:B=f (P, E),B:行为;P:个体;E:环境;f:函数关系三、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发展三阶段及时间哲学思辨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辩论人性(善与恶)eg孟子/苏/柏拉图-善;荀子 /亚里士多德-恶经验描述 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初进化论、民族、群众、本能、精神分析麦独孤用本能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实证分析 20世纪初至今社会心理学进入了实证研究的阶段。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F·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心理学研究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反社会价值观-干预和引导)、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四、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班杜拉、沃尔特斯(1)学习的机制联想:经典条件反射(鸽子-和平)强化:操作条件反射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模仿(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2、符合互动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

3、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意识、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荣格:集体无意识霍妮: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

沙利文: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1、社会化: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终身社会化的观点社会化分为早期社会化(儿童、青少年)、继续社会化(成年)、再社会化(社会急剧变化)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劳动教养-社区矫正)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掌握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生活目标;社会角色社会化基本条件:(题干:一个人要变成社会人不可或缺的条件包括)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从出生到独立生活,13-25岁,有变长趋势。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社会心理学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社会心理学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课 件)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如何感知和解释别人的影响以及如 何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学科。在这份课件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社会心理学,了 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在我们行为和态度上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
自我概念
自我确认偏误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 解和理解。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自我概念是从人类与周围环境 互动中产生的。
人们需要认同他人,而不仅仅 是因为他们不想被孤立,更因 为他们需要一种内部认可(或 叫往往是寻求合理性)以确认 自己的行为是否为合理的选择。
人们会注意到周围人的言行, 当他们违反集体潜在共识或规 范时,会遭到驳回,而且仅仅 几个人就可以形成某种公认迹 象。
个体感知பைடு நூலகம்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社会 影响产生的效果往往并不是单 纯的模仿行为,更多时会对个 体思想行为造成影响。
社会角色与社会标签
1 社会角色
2 社会标签
社会角色是指人类在社会组织中所扮演的 角色。人们不仅需要知道自己的地位和角 色,还需要在不同场合中适应不同角色, 这有助于实现心理的平衡。
社会标签是人们对个人或群体的正负刻板 印象。它们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 的。社会标签可能改变人们的行为,以适 应它们的标签。
民主决策
在民主决策中,参与者投票 表决,并采取多数规则获胜, 不同成分之间由决策而阶级 性相应流转。在这种决策结 构中,领导者是要为了达成 权利分配而不是为了达成目 标来领导群体。
群体决策
和谐决策
在和谐决策中,人们尝试着 达成一致,决策的结果受到 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 在这种结构中,领导不是必 需的,因为成员们都做出一 致的努力以满足整体的目标。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心理咨询师三级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思维导图)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 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 响。
主张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 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1925年,乌德认为,“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 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3、实证分析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
态度测量领域是瑟斯顿(首先提出态度量表的结构, 编制了第一个态度量表,即瑟斯顿态度量表)和李科 特(对量表进行简化,使态度测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 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手段)。
二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特 征,主要包括一是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社会行为 的方方面面;
⑩1983年,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简讯》, 后改为《社会心理研究》。
专栏:K.勒温
社会心理学之父提出了解释人类行为的场理论,并应 用到群体动力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
他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冲突问题。
专栏:F·H·奥尔波特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莫基人用实验方法系统地验证 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提出了社会促进 的概念。
在《模仿律》(1890)中,塔尔德用模仿解释人的社 会行为。
2、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中主张社 会不能还原为个体,群体并非个体之和,而是一种结 构形式,能以与构成它的个体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 和行动。
列朋的《群众心理学》(1895)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高峰
专栏:中国社会心理学简史
⑥1946年,孙本文的两卷本《社会心理学》
⑦1949年至1978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大陆基本上 处于停滞状态。香港和台湾的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50 年代后,却开始蓬勃兴起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

三级试题(职业道德与基础知识)2005年11月38.()不是社会感染的特点。

A.全面性B.双向性C.接受的迅速性D.爆发性39. ()相信自己能够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评价者40. 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

这种做法被称为()。

A.隐藏自我 B.自我抬高 C.形象塑造 D.自我暴露41. 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42. 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A.成败归因B.稳定归因C.综合归因D.不可控归因43. 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

A.结伴效应B.观众效应C.比较效应D.淘汰效应44. 态度的内化是指()。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并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45. 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F•奥尔波特B.勒温C.特里普力特D.麦独孤46. 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

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U型曲线D.倒U型曲线130. 婚姻的动机有()。

A.经济B.繁衍C.承诺D.爱情131.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

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B.美国的机能心理学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D.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2006年5月66. 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公式;B=F(P*E)是()提出的。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发展心理学》+思考题整理.doc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发展心理学》+思考题整理.doc

1. 心理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5)关键期6)心理年龄特征2. 何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概念对把握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一般而言,运用关键期这一概念,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的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

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

3. 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如何?1)脑重量的增加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3)神经可塑性4)大脑的反射活动4. 通过双生子研究,发现了哪些有意义的结论?1)人的体征的遗传制约性比行为能力的遗传制约性要大,其中发色、眼色的遗传最为明显2)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制约程度不同,如言语、空间、数等能力的遗传一般要大于记忆、推理方面的遗传3)人格方面也存在着遗传效应,如美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发现,个性中的好奇心与第1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系,而在第17对染色体上则存在与焦虑有关的因素。

5. 唐氏综合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表现特点如何?唐氏综合症是由于第21对染色体上的偏差所引起。

它归因第21对染色体的易位或没有分离。

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先天缺陷,它又称为先天愚型、伸舌样白痴。

它是以身体和智力的迟钝为特征的,并且有相当独特的外貌。

患者一般脸形圆满,两眼旁开,塌鼻梁,口小舌大,伸舌流涎,耳朵畸形,另外还有一些不正常的特征,如蹼指或蹼足俗称“通关手”,牙齿一场,用笨拙的扁平脚行走。

他们较易患白血病和心脏病。

大多数唐氏综合征儿童充满感情、安静、性格较开朗,婴儿更有可能被关在家里呆很长一段时间。

6. 试举例说明早期生活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家总结了早期孤儿院孩子的发展状况,认为这些孩子与一般孩子有三方面的差异。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1-4)节【圣才出品】

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1-4)节【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除心理学外,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也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对社会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是职业心理咨询师要学习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心理咨询师必须准确掌握并熟练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第一节概述【考查要点】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3.主要的研究方法;4.主要的理论流派,各自的代表人物,主要的观点。

【内容详解】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即现在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在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的观点,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考虑到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们比较普遍的看法和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内容,我们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

心理咨询师三级试题及参考答案(社会心理学部分)2005-2013

社会意理学部分历年考题38.()不是社会感染的特色。

39. ()相信自己可以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思疑将来可能会有所改良,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

40. 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优秀印象,成立优秀人际关系,个体常常会认可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

这类做法被称为()。

41. 被动包含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A.喜爱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利B.期望他人指引,愿意追随他人C.对他人显得冷漠,负性情绪较重,但期望他人对自己亲近D.期望他人吸纳自己,常常退却、孤单42. 在很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不是由内因或外因单调因素惹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类归因叫做()。

43. 在有人陪伴的活动中,个领会感觉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进而提升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

44. 态度的内化是指()。

A.个体真切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看法,并使之归入自己的态度系统,成为有机的构成部分B.个体采纳他人看法、信息或集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感情,即认知和感情为基础习得必定的态度45. 实验社会意理学的奠定人是()。

A. F•奥尔波特46. 熟习能增添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次与喜爱程度的关系呈()。

130. 婚姻的动机有()。

131.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意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含()。

66. 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公式;B=F(P*E)是()提出的。

D.麦独孤67. 表现因为因为期望造成男女内行为方式上的差别的看法是()。

A.性别 D.性别认可68. 在态度转变模型中,交流信息的重复频次与说服成效之间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 互相促使关系D. 倒U型(曲线)关系69. 对于自我看法的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 从物质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B. 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理想自我C. 从物质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D. 从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物质自我70.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是对于个体()的理论看法。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咨询心理学导论思考题整理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咨询心理学导论思考题整理

⼼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咨询⼼理学导论思考题整理1.⼀项⼼理咨询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1)职业性,因为有⼼理咨询这⼀职业的存在,所以才有咨访关系的存在。

(2)时限性,某⼀特定组合咨询关系随咨询活动的进⾏⽽存在,随咨询活动的结束⽽终⽌。

(3)平等性,在咨询活动中,虽然来访者是求助者⽽咨询师是助⼈者,但双⽅⼈格是平等。

2.对⼼理问题进⾏分类的标准有哪些?(1)根据⼼理问题的主体进⾏分类。

⼼⾥正常者的⼼理问题和⼼理异常者的⼼理问题。

(2)根据⼼理异常的程度进⾏分类。

⼀般⼼理问题和⼼理障碍。

(3)根据⼼理障碍的性质进⾏分类。

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格障碍、⼼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

(4)根据⼼理异常的多个标准进⾏分类。

同时考虑⼼理异常的性质、病因、特征和临床表现等。

3.⼼理咨询师依据什么条件来选择求助者?(1)智⼒基本正常(2)⼈格基本健全(3)具备⼀定交流能⼒(4)对⼼理咨询有⼀定信任度(5)求助内容合适(6)求助动机合理4.⼼理咨询师的职业素养涵盖哪些基本的职业功能?(1)⼼理咨询。

特指咨询会谈。

(2)⼼理评估。

(3)⼼理测验。

⼼理评估的关键技术。

(4)其他职能。

5.⼼理咨询活动的特征有哪些?(1)⼼理性。

这是⼼理咨询活动的内容特征。

(2)发展性。

这是⼼理咨询活动的⽬标特征。

(3)⾃助性。

这是⼼理咨询活动的性质特征。

助⼈⾃助。

6.⼼理咨询与⼼理治疗是什么关系?联系:⼯作性质都为助⼈;⼯作模式⼤致相仿;理论⽀撑基本相同;技术⽅法相互借鉴;双双⽀撑临床⼼理学。

7.咨询⼼理学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描述⼼理问题的表现、时长和程度(2)解释⼼理问题的性质、成因和症结(3)预测和警⽰⼼理问题的⾛向(4)调控和解除⼼理问题的影响8.对⼼理咨询实践活动进⾏分类的标准有哪些?(1)基于⽬标和性质的分类。

发展性咨询和健康性咨询。

(2)基于咨询⼈数的分类。

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

(3)基于咨询途径的分类。

当⾯咨询和⾮当⾯咨询。

(4)基于时间长短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有不同的定义,试述两种不同取向的定义内容并分析两者的区别。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存在的影响。

区别:同样是研究人们的行为,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阐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等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而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首先分析心理的变化和过程,找出影响个人行为的社会条件,还要揭示制约个人行为的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是如何对个人行为发生作用的。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试述这三个层面的划分标准及各自的研究内容。

以社会心理现象的规模与水平,采用分析的观点,将研究范围划分为三个层面。

1.个体层面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发挥个体功能特征的结构和心理过程。

2.群体层面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社会层面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以多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特征及其行程过程为研究对象。

3.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并且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过程。

社会化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共同作用。

社会化延续社会和文化。

4.试述社会化的分类及其主要任务。

①早期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基本社会化。

②预期社会化——引导人们学习今后将要扮演的角色。

③发展社会化——在早期社会化和预期社会化的基础上,对个体产生新期待,承担新任务时进行。

④反向社会化——年轻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

⑤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舍弃过去的社会标准,重新学信新的社会规范的过程。

5.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①基本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②语言社会化③行为规范社会化(法律、道德)④社会角色社会化⑤性别角色社会化⑥政治社会化⑦民族社会化6.试述社会化的途径中遗传物质因素、环境与教育因素各自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遗传物质因素是个体习得社会角色,进行社会化的前提条件,是个体社会化的物质基础。

环境与教育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播媒介,这些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潜移默化的。

7.简述自我觉察的含义与积极意义。

自我察觉是指对自我及自我运作心理过程的察觉。

自我察觉有利于环境适应和人际发展,它会使人更集中精力想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

8.什么是自尊?自尊的恐惧管理理论认为自尊具有哪些功能?自尊是对自我的一种评价性和情感性体验。

自尊具有一定的防御或保护功能。

自尊可以维护积极的自我观。

自尊会保护自我价值感。

9.试分析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四种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①个体以往的成败经验。

②他人的示范效应。

(替代经验)③社会劝说。

④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

10.简述自我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自我控制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

一是发动功能,二是制止功能。

11.举例说明自我意识产生中的物一我知觉分化。

婴儿初生时是没有自我与非我的分化的。

物—我知觉分化是指婴儿能够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别开来。

1岁末时,出现主体(自我)感觉,物—我知觉分化是在吸手指等感觉活动中出现的。

12.举例说明自我意识产生中的人一我知觉分化。

婴儿对一名照料者微笑和发声,对方回以微笑和发声,帮助婴儿明确自我和社会世界的关系(人—我知觉分化)。

13.自我意识产生与发展的标志有哪些了简述该过程。

2岁零2个月的幼儿能够准确认识镜中或照片上的自我形象,这标志着儿童出现了最初的(相对于他人的)自我意识——自我知觉。

14.如何理解面部表情具有“全人类性”?表情有其生物学根源,表情和动作是祖先遗传下来的。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把代表愉快、厌恶、愤怒、惊奇等情绪的表情照片发给美国、巴西、智利、阿根廷、日本人看,让他们说出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情绪,结果发现他们判断的一致性很高。

15、试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印象形成认知偏差。

(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2)近因效应——最新听到的比以往留下更深刻印象。

(3)光环效应(4)社会刻板印象16.试述归因的含义以及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主要观点。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内—外,稳定—非稳定的两个向度。

17.请列出四种主要的归因原则。

(1)打折扣原则(2)扩大原则(3)利害关系原则(4)共编原则18.简述社会态度的三成分说。

态度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桥梁,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

态度有三个成分,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成分。

19.试描述凯尔曼提出的态度形成三阶段各自的特点。

服从阶段——人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服从行为。

同化阶段——人们不是被迫服从,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和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相一致。

内化阶段——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

20.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试列出其中关于解决认知失调的三种途径分别是什么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三种途径:(1)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

(2)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

(3)添加新的协调的认知因素,改变不协调的状况。

21. 什么是成就动机?请简单描述高层就动机者的主要特征。

答: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动机,他对个体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化,它是一种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动力,它与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关,与个人的高抱负水平有关。

高层就动机者具有的特征:1)他们往往接受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的任务。

2)他们非常关心自己活动的成果。

3)他们常常以旺盛的精力,采用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4)他们对自己做出的决定高度负责人。

5)他们选择他人合作共事时,往往选那些有能力的人。

22.试阐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该理论进行评价。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最为著名的一种动机理论。

他把人的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国内外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持欢迎的比较多,但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他的理论有其一定的科学合理的一面。

第一,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要从低级到高级有不同的层次,这是合乎逻辑的,符合系统论原则。

第二,马斯洛把千变万化的人类需要分为五类,可以认为,这是合理的。

第三,马斯洛把生理的需要列为第一需要,这是正确的。

第四,马斯洛强调要尊重人、关心人,这对企业管理及学校教育工作也有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

第一,马斯洛的研究方法固然有其独特性,但遭到实验社会心理学家的批评,认为其科学性不够。

只有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

第二,马斯洛过分强调了人的价值,认为人的价值是一种先天的潜能,忽视了社会生活条件对先天的潜能的制约作用。

23.试列举几种主要的人际沟通模式。

答:人际交往是一种动态过程,在信息沟通、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人际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各自的功能。

社会心理学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人际交往划分为不同的模式,是有实际意义的。

1)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

2)单向交往与双向交往。

3)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4)口头交往和书面交往。

24. 在其他信息缺乏的情况下,同年龄、同性别的人比较容易相互吸引,如老年人喜欢和老年人在一起,青年人喜欢和青年人在一起。

这反映了人际吸引原则中的什么原则?答:相似性原则。

因为。

在个人特性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两者越相似则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

个人特性指年龄与性别、个人社会背景、态度等。

25. 阿希的从众实验中被试的错误回答可以分为哪些类别?请简单分析。

答:可以发现错误的三种类型:1)知觉的歪曲。

(如果错误明显,很少歪曲)2)判断的歪曲。

(这种情况下的从众类型最为普遍)3)行为的歪曲。

(明知自己对,但还是顺从行为)26. 试述从众行为的含义和作用。

答:从众是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希望内。

一般说,从众的作用或动因主要表现为三种:1. 从众有利于获得正确的信息2. 从众有利于获得他人的接纳和喜爱3. 从众有利于减缓群体压力27. 通过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可知,如果被试的人格特征属于权威主义倾向,那么他更有可能实施“电击”。

请描述权威主义倾向人格特征的主要特点。

答:1)世俗主义,十分重视社会压力以及个人行为的社会价值。

2)权威式的服从,表现为毫不怀疑地接受权威人物的命令。

3)权威式的攻击,对于那些违反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的人十分蔑视,主张坚决制裁,严厉惩罚。

4)反对内省,强制压抑个人内在的情绪体验,不敢流露出真实的情绪感受5)具有迷信意识和刻板印象,倾向于把责任从自己身上推卸给非个人所能控制的外在力量,经常采用简单化的二分法思想方法,表现为个人迷信和盲目崇拜6)追求权力和使用强硬手段,从对权威人物的认同中,满足个人企图掌握权力及服从于权力的心理需要,否认个人的弱点。

28. 什么是利他行为?试阐述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答:现代社会心理学认为,利他行为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一个内涵较广的概念,它包括利他的行为以及所企图的助人行为。

因此,亲社会行为比利他行为的概念更广,而利他则是最高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

1976年,社会心理学家巴塔尔提出,亲社会行为应该是一种不期望未来酬赏,出自自觉主动的主人行为。

他将亲社会行为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利他主义行为,不期待外来酬赏,帮助别人是唯一目的。

二是助人行为,虽然也以利他为目的,但其动机不同于利他行为,而是出于一定的功力目的。

29. 如何根据行为特征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属于利他行为?答:利他行为是指自愿帮助他人而并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的行为。

由此可见,利他行为应该包括四种特征:1)以帮助他人为目的2)不期望物质或精神的回报3)完全自愿的行为4)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30. 什么是旁观者效应?试分析旁观者效应的内在心理原因。

答: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由于其他人在场,不仅不会增强个体的利他行为,反而会抑制个体的利他行为,从而产生了集体坐视不救的冷漠行为的现象。

内在心理原因:1)社会抑制作用。

2)社会影响的结果。

3)多数的忽略。

4)责任扩散。

31. 什么是侵犯行为?试将侵犯行为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答:侵犯行为也被称为攻击性行为。

侵犯是一种行为的结果,是一伤害另一生命机体为目的的一种行为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