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论文2

合集下载

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

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高等工程热力学结课论文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学号:12103085213121姓名:刘洋日期:2013-5-19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摘要: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方法,对空调系统热力学模型中的四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了分析,分析了造成空调系统能量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对一实际空调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计算。

关键词:空调系统分析效率节能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Energy Saving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Abstract: Based on the exergy analysis method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carries out the exergy analysis for four subsystems in the thermodynamics model of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alyses the reason causing low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points out some measures for rais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Make exergy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for an actu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exergy analysis, exergy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0 引言能源的有效利用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研究课题。

在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已经接近30%,而空调能耗又是建筑能耗的主体,而且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工程热力学报告

工程热力学报告

工程热力学(2015 秋)课程论文姓名:班级:学号:日期:纳米晶材料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一、摘要 (1)二、纳米晶材料的几何假设 (1)三、界面热力学函数分析 (2)四、内部热力学函数分析 (6)五、整体热力学函数分析 (6)六、总结 (6)七、纳米晶材料热力学应用展望 (6)一、摘要纳米晶材料(nanophase material )是具有纳米级超细晶组织的材料。

由于超细晶粒(小于100nm)、高的界面体积分数(高达50%)和界面区的原子间距分布较宽,其性能特别是和近邻原子相关联的性能,如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磁学性能,与一般多晶材料或同成分的非晶态材料有很大的差别[1]。

本文应用界面膨胀模型[2]并以普适状态[3]为基础对纳米材料的整体的热力学函数计算模型进行了阐述分析,进而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二、纳米晶材料的几何假设纳米晶材料中的原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位于晶粒内部点阵位置上有序排列的原子,另一部分是位于晶界面上无序或部分有序的原子。

假设纳米晶粒子为球形,直径为d ,界面厚度为δ,如图1所示。

原子在晶界面区域和晶粒内部的排布密度(原子的空间占据百分数)分别为b ρ和i ρ。

位于晶界面上和晶粒内部的原子个数b N 和i N 可由下式计算:bb b V d δρδπ2)2(4-=N (1) 03)22(34V d ii ρδπ-=N (2) 其中:V b 为纳米晶体界面上一个原子所占的体积, V 0为平衡状态的原子体积。

所以,晶体面处的原子分数x b 为bi b bi b ib bb r r d d V V d d N N N x ρρδδδρρδδδ3023023)()(6)2(11)(6)2(11--+=--+=+=(3)其中,r b 和r 0分别为纳米晶界面处原子的半径和平衡状态时原子的半径。

图1 球形纳米晶粒及表征几何尺寸示意图[4]为方便表达,设定纯物质纳米晶体的热力学函数为以纳米晶界面处和晶粒内部两部分热力学函数的求和。

工程热力学考研专业课资料

工程热力学考研专业课资料

工程热力学考研专业课资料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与能量转换的基础科学,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作为考研专业课,工程热力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工程热力学考研专业课的资料。

一、教材推荐在学习工程热力学考研专业课的过程中,首要的事情就是选购一本适合的教材。

以下是几本经典的工程热力学教材推荐:1.《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作者:郭庆才此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应用技术。

2.《工程热力学》(第二版)作者:曹其新此教材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适合初学者入门。

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基础》作者:王光远此教材既包括了热力学的基础知识,又对统计物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二、学习方法学习工程热力学考研专业课需要掌握一些适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1.预习教材预习教材是学习工程热力学的基础。

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可以先快速浏览一遍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大致内容。

2.划分知识点将教材按照章节和知识点进行划分,有助于逐步掌握和理解内容,同时也方便复习和总结。

3.做习题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可以选择教材中的习题进行练习,或者找一些相关的习题进行解答。

4.总结归纳知识的总结归纳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将每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笔记或脑图。

三、参考资料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参考一些其他的资料来加深理解和扩充知识。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参考资料推荐:1.研究生复习资料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复习资料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适合做题和复习。

2.教学视频和课件网上可以找到一些优质的教学视频和课件,包括课程讲解和例题讲解,对于理解和掌握难点知识非常有帮助。

3.学术论文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可以帮助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对于深入理解工程热力学也起到推动作用。

四、课程实践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进行一些课程实践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课程实践方式:1.实验实践在学校或实验室进行一些与工程热力学相关的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高等院校《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院校《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

淡化难点 ,使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 。⑤活跃课堂气 氛, 使教学活动富有启发性 , 增强学习的趣味 , 寓学于乐。 多 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但如果过多 依赖多媒体课件 , 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 ; 教师授 课节奏快 , 学生无法跟上讲课 的进度 , 对知识点一知半解 , 无法消化。因此 , 教师不应该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 , 正确处 理好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我们在绿色化学 教学 中,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 ,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 增强学习的趣味和可理解性 , 明显提 高了教学效果。 四、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 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工作 的两个重要职能 , 教学与科研 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参加科研

体化教学资源 。 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大为提高。 在人 才培养方面, 取得 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多年来不断更新选取 适合本科人才培养和专业需求的高水平教材 ,以满足课程
标准的要求 。 《 工程热力学》 目前采用华 自强等主编的《 工程 热力学》 第 四版,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9 年 1 1 月出版 。该 教材是国家“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被众 多院校广泛采用。 该教材还有配套习题 , 方便学员进行课后

教育手段 , 构建新颖教材、 网络课程、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辅导 书等组成的内容丰富 、 功能齐全的《 工程热力学》 综合性立 应用图片 、 文字 、 视频和动画等资料来进行教学, 突出重点 ,
g e l 主编的 { T h e r m o d y n a m i c s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p p r o a c h t h e 4 t h e d i t i o n } 等。针对授课专业增多 , 内容增加 , 学时减少及 面向装备扩大和发展的实际,在对后续专业课程需求和部 队需求深入调研 的基础上 , 着眼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 , 从以 下三个方面人手进行了课程 内容体系的优化重组。 1 . 突出重点 内容, 贴近装备实际, 针对装备特点 突出与

2024版《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解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性质,掌握分压力、分体积等概念,能够分 析计算理想气体混合与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
13
实际气体性质及过程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了解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形式和特点,理解其 物理意义。
实际气体性质
掌握实际气体的压缩性、膨胀性、热传导性等 性质,了解其与理想气体的差异。
2024/1/29
介绍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热发电等太阳能 热利用技术中的热力学原理和应用。
地热能利用技术
阐述地热能提取、地热发电等地热能利用技 术中的热力学原理和应用。
生物质能转化技术
探讨生物质气化、生物质燃烧等生物质能转 化技术中的热力学问题。
2024/1/29
热电联产与冷热电联供技术
介绍热电联产、冷热电联供等高效能源利用 技术中的热力学原理和应用。
实际气体过程分析
能够分析计算实际气体在各种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了解实际气体过程中 的不可逆性。
14
蒸汽性质及过程
蒸汽状态参数
了解蒸汽的状态参数,如温度、 压力、比容等,理解其物理意
义。
2024/1/29
蒸汽性质
掌握蒸汽的饱和性、过热性、 过冷性等性质,了解其与理想
气体的差异。
蒸汽过程分析
能够分析计算蒸汽在发生、凝 结、过热、过冷等过程中的热 力学参数变化,了解蒸汽动力
5
教材及参考书目
2024/1/29
01
教材
《工程热力学》(第X版),XXX主编,XXX出版 社。
02
参考书目
《热力学基础》、《传热学》、《流体力学》等 相关教材,以及工程热力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
著。
6
02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

工程热力学总结范文

工程热力学总结范文

工程热力学总结范文第一,工程热力学研究了能量的守恒和能量传递的规律。

能量是物质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在工程系统中,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对于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热力学的研究,我们能够对能源的转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能量的流动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第二,工程热力学研究了热力学循环和热力学工质的特性。

热力学循环是一种能源的转化方式,通过热力学循环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能源的输入和输出,为循环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提供基础。

而热力学工质的特性则直接影响热力学循环的性能,如压缩因子、比热容等参数的不同会导致循环的性能差异,因此研究工质特性对于工程热力学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工程热力学研究了热力学过程中的熵变和熵增方向。

熵是衡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原理指出在自然界中,熵总是增加的,这也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在工程热力学中,熵增原理可以用来分析工程系统的能量转化过程和能源流动过程,指导系统设计和优化,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第四,工程热力学研究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它指出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是能量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限制,它指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能量转化总是伴随着能量的不可逆流失。

第五,工程热力学研究了工程系统的能量平衡和能量转化效率。

能量平衡是指工程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要平衡,不能存在能量的损失。

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而能量转化效率则是评估能源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工程热力学的分析与计算,我们可以确定能量利用的效率,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系统的效率。

综上所述,工程热力学研究了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研究了热力学循环和工质特性,研究了熵变和熵增方向,研究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了能量平衡和能量转化效率。

它为能源的利用和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方法。

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七届全国学术会议征文

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七届全国学术会议征文

t a t a e Me h n c n n t e u n e fo h n meh n . t a e a o b b r t wh n lw rt ra h d 7 0 a e e c e 0 mL/ n a d miig mi n xn wa s
s oc i m e rc i h s e p rm e t t ih o t i n t i x e i n ,wh l y r g n c n b u n n e h a e c n iin i h d o e a eb r tu d rt es m o dt . e o Ke r s u — l me e ;m ir — o u t r y wo d :s b mi i t r l c o c mb s o ;m e h n ;h d o e t a e y r g n;c m b s i n;e p rme t o u t o x ei n
t mpe a ur so hec e r t e ft ombu t rwe eme s r d u i h r c u e s o r a u e sng t e mo o pl .Ther s ls s w h tt e me ha e e u t ho t a h t n h s h gh r a e a e t m p r t e t n h r ge n t a e v l a i e v r g e e a ur ha yd o n i he s m o ume fo ,butt l e p r t e o lw he walt m e a ur f
h r ge o busori o eu f r nd h v m a l rg a i n . H yd o n ha i e lm m a er n yd o n c m t sm r nio m a a e s le r d e t r ge sw d rfa bl a ge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 .理工大学化工热力学论文(大作业)题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姓名:专业:化学工程学号: 31307022 指导教师:乃文摘要热现象是人类最早接触到的自然现象之一。

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就已经开始知道了如何利用摩擦、燃烧、爆炸等热现象来达到生产和生活的目的。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面,经典热力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最初的模糊的热的概念逐步演变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严谨、庞大的学科。

经典热力学的发展历史是人类对热的本质及能量转换规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的历史。

经典热力学是一实验为基础的宏观理论,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它研究的容决定了物理、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对于化工生产的发展意义重大。

它决定设计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器所需要的化学反应平衡和平衡的数据、参数和状态。

能够判断化工生产中一些新的合成工艺是否可行,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可行,节省了化工开发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研发时间;同时在化工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多元平衡数据都需要通过热力学的方法来确定。

它在冷凝、汽化、闪蒸、液相节流、蒸馏、吸收、萃取和吸附等单元操作中应用也十分普遍。

可以说经典热力学是化工设计、化工生产的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它是自然界的一条普遍定律,是19世纪的三大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之一,在学科的各个领域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是: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外一个物体,在传递与转化中能量的数量不变。

从中可知,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无中生有,转化的过程中具有不灭性,而做功必须由能量转化而来,所以,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伟大进步,它揭示自然界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统一体,第一次在空前广阔的领域里把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联系起来。

在理论上,这个定律的发现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论文 - 大学物理论文1500字

学术论文 - 大学物理论文1500字
关键字:布朗运动、扩散定律、随机过程、爱因斯坦
(1879-1955)
正文: 1 、什么是布朗运动? 悬浮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Brownian movement) 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悬浮在水
中的藤黄粉、花粉微粒,或在无风情形观察空气中的烟粒、 尘埃时都会看到这种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
第 2 是系统的内能增加,另一部分是用千系统对外做 功。不难看出,热力学第一定律气其实是包括热量在内的 能量守恒定律。它还指出,作功必须有能量转换而来,很 显然第一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所以它根本不 可能造成的。
物质系统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又回到初始状态,这样 的周而复始的变化过程称为循环过程,或简称循环。经历 一个循环,回到初始状态时,内能没有改变,这是循环过 程的重要特征。卡诺循环就是在两个温度恒定的热源(一 个高温热源,一个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循环过程。在完 成一个循环后,气体的内能回到原值不变。卡诺循环还有 以下特征:
(3) 字数限制在 1500-3000 字之间。 A4 纸打印,单倍 行距。应包括以下几部分:标题、作者(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 (150 字内)、论文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约 3-5 篇)。
二、大学物理小论文书写格式 标题(黑体小三号居中)
(空一行) 院系班级、姓名、学号(宋体小四号)
(空一行)
摘要(黑体五号) : (宋体五号居左) (字数在 100 至
2
三、参考内容: 1. 潮沙原理及周期
2. 直升飞机、火箭以及其它非常规飞行器是怎样控制它
们的姿态的?
3. 调查研究一下交通工具中所使用的各种变速器和离合
器的大致分类,从某个着眼点进行讨论。
4. 飞机为什么能飞?哪种机翼可以提供最大的升力最小

工程热力学论文(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工程热力学论文(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内容提要: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从数量上描述了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时数量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质量上说明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差别,指出能量转换是时条件和方向性。

在工程上它们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物理学哲学热现象是人类最早接触的自然现象之一。

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对热的利用和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近三百年,人类对热的认识才逐步形成一门科学。

在十八世纪初期,由于煤矿开采工业对动力抽水机的需求,最初在英国出现了带动往复水泵的原始蒸汽机。

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随着对动力得更高要求,人们不断改进蒸汽机,从而导致蒸汽机效率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1763~1784年间英国人瓦特对当时的原始蒸汽机作出的重大改进,这次改进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是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如何进一步提高蒸汽机效率的问题变的日益重要。

这样就促使人们人们对提高蒸汽机热效率、热功转换的规律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了热力学的发展,其中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便在这种发展中产生。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是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表现。

它指出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并表明,一个体系内能增加的量值△E(=E末-E初)等于这一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之和,可表示为△E=W+Q 。

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应从广义上理解,应把系统内能的变化看作是系统所含的一切能量(如化学的、热的、电磁的、原子核的、场的能量等)的变化,而所作的功是各种形式的功,如此理解后,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成了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在1885年,恩格斯把这个原理改述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从而准确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定律的本质内容。

同时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的。

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 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

工程热力学论文

工程热力学论文

太阳能热机发电前言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 其中之一就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

而太阳能热电站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汇聚的太阳光,把水烧至沸腾变为水蒸气,然后用来发电。

太阳能发电类型利用太阳能发电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太阳光发电(亦称太阳能光发电),另一类是太阳热发电(亦称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光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它包括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四种形式,在光化学发电中有电化学光伏电池、光电解电池和光催化电池。

太阳能热发电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它有两种转化方式。

一种是将太阳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如半导体或金属材料的温差发电,真空器件中的热电子和热电离子发电,碱金属热电转换,以及磁流体发电等。

另一种方式是将太阳热能通过热机(如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与常规热力发电类似,只不过是其热能不是来自燃料,而是来自太阳能。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太阳能热能发电的第二种情况——通过热机发电。

太阳能热机发电原理太阳能热机发电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太阳能蒸发器,主要包括太阳能真空管、联集箱、导管、控制阀、安全阀、保温箱体、冷却器;2、热机(活塞式发动),主要包括发动机箱体、活塞、连杆、曲轴、进排气阀、控制凸轮、发电机等。

原理:太阳能集热器内装有介质,集热管吸收太阳辐射使介质蒸发,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这种高温高压蒸汽经管路进入热机,热机曲轴连接着活塞,高压蒸汽的膨胀使活塞通过连杆对曲轴做功,曲轴的一端连接发电机,发电机随曲轴同步旋转,产生电流。

热机在进气阀和排气阀的作用下使高温蒸汽变为低温低压蒸汽,并通过排气阀排出,排出的蒸汽的温度仍然很高,需要进入冷却箱冷却成液体,液体进入注射阀,补压进蒸发器回用。

所以说,其实太阳能热机发电其实就是简单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之后利用热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工程热力学小论文-V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工程热力学小论文-V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工程热力学小论文-V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目前,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但能源资源供给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使得能源问题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如何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紧迫问题。

本文将从工程热力学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1. 能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约占能源总消费量的60%以上,而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则较小。

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也较低,许多能源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 煤炭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采取传统开采方式、老旧设备现状等因素,煤炭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仅有30%左右。

3. 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主要排放二氧化碳,而工业和能源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大量的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

二、对策建议1. 调整能源结构应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逐步减少煤炭能源的使用,以改变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不合理问题。

2. 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应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引进新型煤化工技术,改进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

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煤炭洁净利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4. 加强能源管理应加强能源管理,推广科学落实能源技术和政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

结语能源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我国应该积极应对当前的能源问题,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探究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探究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79航班内外INSIDE AND OUTSIDE THE FLIGHT中国航班CHINA FLIGHTS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以此为基础,明确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下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初步探索了新目标要求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包括结合专业工程实例的探究型课堂教学和结合多样化课后自主创新学习任务的课外教学。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飞行器动力工程1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成立于1952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航空动力类专业之一。

专业依托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学科,将航空发动机作为重点对象,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

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及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

具有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系列优势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的支撑。

专业注重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注重信息技术在设计、分析和实验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与航空发动机厂、所密切结合,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等方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在航空航天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其它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制造、试验、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在航空、民航部门从事航空发动机维修和运行维护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良好发展能力的飞行器动力工程类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下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工程热力学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主干课程,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

课程系统讲授了能量转换、利用,特别是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原理、途径、规律及提高转换效率的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力学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对热力过程、热力循环进行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训练其建立热力学模型的能力,对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能力。

对工程热力学的认识和体会

对工程热力学的认识和体会

对工程热力学的认识与体会基本认知:工程热力学(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科学定义为:阐明和研究能量、能量转换,主要是热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间的转换的规律,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关系的工程应用学科。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理论,它以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等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行为,对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刺激、推动了热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促成了热力学的建立与发展。

1842年,法国科学家卡诺提出来卡诺定理和卡诺循环,指出热机必须工作于不同温度的热源之间,提出了热机最高效率的概念,这在本质上已经阐明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但是他的证明过程却是错的。

在卡诺的基础上,1850-1851年间克劳修斯和汤姆逊先后独自从热量传递和热转变成功的角度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指明了热过程的方向性。

1850年,焦耳在他的关于热工相当实验的总结论文中,以各种精确的实验结果使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1851年,汤姆逊把能量这一概念引入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宣告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使制造第二类油动机的梦想破灭。

1906年,能斯特根据低温下化学反应的大量试验事实归纳出新的规律,并于1912年将之表述为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原理,即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建立使热力学理论更加完善。

这三个定理是热力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和认识热力学的关键之处。

(源于绪论)学习体会:对于工程热力学这门学科,初次接触时,我感觉会像其他许多科目一样死板乏味,因为都是一些干巴巴的概念。

但没想到胡老师居然完全颠覆了这门学科在我心目中的印象。

我是第一次接触像胡老师这样讲课方式的老师,坐在课室里,不像是其他课一样在听老师照本宣科,有时还要忙着做笔记,相反的,胡老师的课让我更多的感觉像是在听讲座,氛围很轻松,但知识面却很广,你不需要聚精会神的去听,但却能学到很多超乎书本的知识理念,我感触颇多。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发展简史

工程热力学-热力学发展简史

科学思维的发展自然科学溯源于古希腊,十五世纪时勃兴于欧洲,当时欧洲刚经历千年「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开始,而地中海沿岸贸易兴旺,为开拓市场需要,遂推动天文、地理、数学和力学的发展。

而波兰人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在一五四三年提出「日心说」,其理论经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开普勒(Johann Kepler)的论证与发展,使西方的自然观,由笼统、模糊的认识,进入到深入、细致的研究。

十六、十七世纪,英国人培根(Roger Bacon)大力提倡「科学方法」,即通过实验、列表、比较、排除、归纳而逐步上升到公理,奠定了西方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和传统。

与培根同时代的法国人笛卡儿(Rene Descartes),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架大机器,试图以机械运动说明自然界的一切,并且主张要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区别出最简单事物,然后予以有秩序的研究。

他的《方法谈》标示了西方知识传统的「分析还原原理」,认为总体可以分解为部分;复杂、非线性系统,也可以分解为简单线性系统来理解。

故奠定了追求简单性和线性解的西方科学及人文思维基础。

英国人牛顿(Sir Issac Newton)在一六八六年提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巨著,创立了以「万有引力」及「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古典力学。

他把整个自然界描述成一个秩序井然的大机械钟,只要这个钟上紧发条,便能自动运转,但这机械论仍要请上帝做「第一推动」,为这大钟上紧发条。

到十八世纪下半叶,由国家支持的科学机构已在欧美各国普遍建立,故自然科学分门别类而迅速发展,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由分门别类的材料收集,进到对经验材料的综合整理和理论概括。

在牛顿的古典力学基础上,热力学大师克劳修斯(Rudolf Julius Emmanuel Clausius) 在一八六七年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一个孤立系统,总由有序而朝向均匀、简单、消灭差别的无序方向发展,即「熵」(entropy)增加,从而得出「宇宙总体走向退化、死亡」的结论。

扞卫热力学第二定律

扞卫热力学第二定律

捍卫热力学第二定律——驳《简明工程热力学基础》一书的错误论点成如山(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长沙410081)摘要:热力学过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过程之一,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揭示所有热力学过程进行的条件和方向及限度规律的一条定律,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它是科学真理。

而2005年以来,赵兴龙先生在网上多次发贴,称自己已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悬赏50万元人民币征求能驳倒其实例的反例,但至今无人问津。

2006年9月出版的《简明工程热力学基础》为赵先生该观点的代表作,其所谓推翻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例尽显其中。

本文只对书中否定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四大实例进行批驳,以捍卫热力学第二定律。

关键词:热力学第二定律氦II喷泉效应超可逆过程过程熵增绝热减熵流动1.引言2005年浙江温州的赵兴龙先生在网上发表文章,称自己已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且悬赏5万元人民币征求驳倒其论点的理论或试验,但无人问津。

2006年初又将悬赏金提高到50万元人民币,不仅无人应战,反而有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在网上发贴,支持赵先生的错误论点,甚至称赵为“科学巨人”;同年9月赵编著的《简明工程热力学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一书公开出版,其所谓推翻热二定律的论据尽显其中。

我曾从事大学热力学教学与研究38年,教学之余曾发表过有关热力学的研究论文数篇。

经历学习、教学、研究,我对热力学理论(包括热力学第二定律)深信不疑,奉为科学真理,并为此奋斗数十载而感到无比欣慰与光荣。

然而赵先生的挑战使我很不安,为了捍卫科学真理和维护国家的声誉,也为了维护自己及学生的尊严,我必须出来应战。

我也希望赵先生及其支持者,尽力说出自己的理论与试验,做到赢得痛快,输得心服。

我亦如此。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衡量,《基础》一书中有许多不规范、不严谨、不科学之处,以后有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机会再作理论。

此文只批驳书中否定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四个问题。

2.氦II的喷泉效应书中第四章第八节写道:“根据卡诺热效率的公式,在绝对零度的环境下,才有100%热效率的热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热力学论文姓名:学号:1011011014 序号:05太阳能热发电热力分析摘要:从热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太阳能热气流在集热棚、烟囱及风力透平机组内的能量转换过程,建立了无能量损失的理想热力过程,以及包含各种能量损失的实际热力过程模型.鉴于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站的大尺寸特征,采用了一维假设建立了集热棚内热气流的传热模型,采用龙格一库塔方法对温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最后对一个100研级的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站进行了试算.其主要参数为集热棚直径3600m,烟囱高950m,设计功率1001,研.给出了该电站的风力透平轴功率随质量流量和太阳能吸收强度的变化规律,集热棚内的温升曲线,以及风力透平机的设计参数.关键词:太阳能热发电;集热棚;热力分析;轴功率现状综诉: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

据测算,太阳每秒照于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t煤。

可以说,太阳能就是人类“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根据有关预测,21世纪的全球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太阳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将替代石油和煤炭,逐渐成为世界能源的主角。

到2050年,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在各种一次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将高达50%,远高于石油(0%或甚微)、天然气(13%)、煤(20%)、核能(10%),水电(5%)和其它(2%)。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太阳能集热器把收集到的太阳辐射能发送至接收器产生热空气或热蒸汽,用传统的电力循环来产生电能,发电运行成本低,并可以与化石燃料形成混合发电系统。

太阳能热发电无噪音,无污染,无需燃料,不受地域限制,规模大小灵活,故障率低,建站周期短,这些优势都是用其它能源发电所无法比拟的,对中国等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综合性很强,涉及太阳能利用、储能、新型材料技术、高效汽轮机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等问题,不少发达国家已投人大量人力和物力。

经过近40年的研究,太阳能热力发电装置的单机容量已从千瓦级发展到了兆瓦级,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座MW级的太阳能热电站投入运行。

许多科学家纷纷预测,至2l世纪初中期,太阳能热发电的电价极有可能降到与化石能源电价相同的水平。

我国学者潘垣等(2003)近年来致力于太阳能热气流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状况、技术及经济性分析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认为在本世纪,大规模太阳能热气流发电技术与核聚变发电技术,.是使我国从根本上摆脱能源资源“瓶颈”约束的两个重要途径。

代彦军(2003)对宁夏地区发展太阳能热气流发电技术进行了理论探索。

原理简述:本文利用理论及数值方法,对太阳能热气流发电技术的理想及实际热力过程进行分析,考虑了风力透平中的能量损失和烟囱流动损失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由于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具有超大几何尺寸,采用一维换热假设对系统内的传热过程进行建模,所建立的方程通过龙格一库塔法求解。

2.热力循环过程2.1理想热力循环过程圈l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示意图假设所有的流动元件是理想的.各个热力过程都是无能量损失的准静态过程:工作介质为干燥的空气。

图2(a)给出了太阳能热发电的理想热力循环过程。

空气在太阳能辐射加热过程2—3中获得热能,用来驱动风力透平机组做功(透平膨胀过程3—3te)、克服热气流上升过程中的重力势能(烟囱膨胀过程3re--4)及不可壁免地向冷源高空大气排放热量(余温排放过程4-1).最后周围大气在重力作用下向地面聚集(重力压缩过程1-2),进入集热棚,完成热力循环过程.因此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的热力循环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热机循环过程定义:其中§o为单位时间集热棚内空气所吸收的净热量t‰为风力透;其中廊为系统的质量流量,c。

为定压比热t g为重力加速度,位为烟囱高度。

将—3)代入(1),并利用理想等熵性质L/瓦=正/疋.得到热效率的简化形式:利用关系(1),(2)和(4),得到风力透平的轴功率及轮缘功的简化形式为:可以看出,在理想情况下,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的热效率与烟囱高度成正比,地面温成反比:轮缘功与高度成正比,温升成正比,而温升与集热棚的直径有关。

因此要大模高效地利用太阳能热气流资源,需要使用大尺寸系统,采用高落差烟囱和大直径集。

热力学分析:就最原始的动力的循环可知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我们就要增加净功量——即增加热能的吸收,即降低q1。

有最原始的热力学分析我们可以简单地得出,如果要提高热机效率,原则上必须增加热量的输出,降低热量的流失,(即火用的升高,火无的降低。

)所以我们在进行太阳能利用时可以寻找新的材料,提高热能的吸收。

而另一个途径就是降低热量的流失,就此我们不妨看一下卡诺循环,以此来了解一下理想气体提高热效率的途径有哪些。

net t11w q η=<T 1 失去Q 1– Q 2T 2 无得失热机净输出功W net = Q 1– Q 2由卡诺循环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提高吸热环境的温度,降低放热环境的温度。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用很多因素影响热机效率:net 12233441w w w w w ----=+++1g 1212111R T p w p κκκ--⎡⎤⎛⎫⎢⎥=- ⎪⎢⎥-⎝⎭⎢⎥⎣⎦讨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吸热环境的温度和降低放热环境的温度几乎无法实现,或者在实现过程中热损失与热效率的提高已不成正比,所以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更多的在研发不同的发热发电系统(火用)效率分析在前面效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热电装置的火用效率模型。

分析中,考虑到散热板的热导率很大,认为在其上不会形成温差,故其上、下表面温度相等。

设集热体上表面温度为五,则输入集热器的热量火用E。

为集热器输出的姗即为输入热电P-N结的姗E:因此,集热体的烟效率‰为热电转换过程的收益火J8E即为发电装置向负载电阻输出的功率:则P-N结热电转换的火用效率:首先对太阳能热电装置的姗效率随聚光比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表5.1为计算结果.图5.2-5.4分别为集热体、P-N结和热电装置的火用效率随骧光比变化图。

从图5.2~5.4可以看出,集热体的火用效率随着聚光比的提高而不断降低,但变化幅度较小。

热电装置』朋效率的变化趋势同P-N结的相同,都是先增大、后减小,且变化幅度只有3,02%。

可见,随着聚光比的增加,虽然装置的热电效率有较大增涨,但其姗效率却基本稳定。

也就是说,热电装置对可用能量的利率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本章小结、:本章建立了太阳能热电装置的火用效率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随着输入能量的提高.热电装置姗效率的变化幅度相对热效率较小。

这表明,虽然热电装置的热效率在不断提高,但实际上该装置对有用能量的利用率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

(2)集热体材料发射率对太阳能熟电装置的^Ⅲ效率有较大影响,再次证明了选择低发射率材料作为集热体材料的重要性。

(3)虽然集热体热导率对装置的热电效率影响很小,但它对装置的姗效率有一定影响,其火用效率随集热体热导率的降低而下降。

(4)集热体上表面与周围空气的自然对流换热对太阳能热电装置的热效率和姗效率都有影响,不能忽略.计算实例:利用上述热力模型对一个lOO W的算例进行分析计算,其主要参数为:集热棚直径DM=3600m,覆盖层采用倾斜玻璃平板结构,进口高度厶=2m.出口高度为L3=66m,倾斜度约为0037:烟囱采用圆柱壳型结构,内径为Dd。

=115m,高为Az=950m.在集热棚出口向烟囱进口的过渡段内,流动面积逐渐收缩,有利于热气流膨胀做功.3.1轴功率图3给出了该电站的风力透平轴功率的预测曲线。

地面大气温度L=303.15K,认为地表5m 深处的温度恒定为t=293.15K;透平机组效m.-rl。

m=O.801,烟囱损失系数k=1.在系统几何尺寸确定的条件下,风力透平机组轴功率取决于太阳能吸收强度S和系统质量流量砌.根据方程(9)和(20),当质量流量较小时,集热棚内的空气温升及通过透平膨胀的温降较大,但热气流对风力透平总体做功仍然较小.在极限情况下,当流量趋于0时,轴功率也趋于0:反之,当质量流量较大时,由于气流速度较大,集热棚内空气滞留时间短,空气温升低,使得集热棚内获得的热能主要用来提升烟囱内的热气流上升、克服流动损失及弥补动能损失,而用来驱动风力透平旋转的有用功较小.当质量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风力透平机组的温降瓦,一瓦,。

等于或小于0,热气流不能再对风力透平机组做功。

因此,对于每一个给定的太阳能吸收强度,必然存在一个流量,使得对应的风力透平轴功率最大。

图3同时给出了风力透平机组最大功率曲线(Maximumpower line)。

对于给定的太阳能吸收强度,存在两个设计流量满足轴功率要求,一个是位于最大功率曲线左侧的小流量工况,另外一个是位于最大功率曲线右侧的大流量工况。

小流量运行工况的特点是集热棚内的热气流温度较高,向地表层传递的热量较大,有利于实现地表层储熟。

这样在白天太阳照射充分如正午时分,储备到地表层的热能,可以在太阳照射减弱的夜间释放出来,有利于改善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因此风力透平发电机组的理想运行工况位于最大功率曲线的左侧,相应的设计工况称为理想设计工况,而位于右侧的大流量设计工况称为非理想设计工况。

表l S=800W/m2时风力透平运行参数特大规模发电技术。

3集热棚内温升图4给出了太阳能吸收强度为S=800矽/m2时集热棚内平均温度随径向的分布规律。

温度提升主要发生在集热棚的前半段,而在靠近集热棚中心的区域内温度变化平缓。

这主要由于吸热面积大小引起的。

另一方面也说明,可以在中心区域采用多覆盖层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热气流温度的效果。

‘结论本文建立了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循环的热力过程,包含了各种损失对效率与透平轴功率的影响.基于一维假设建立了传热模型,并利用龙格一库塔法进行了数值求解,给出了轴功率的性能预测曲线及温升变化过程。

为风力透平机组设计提出了气动参数,为集热棚强化换热提出了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l,潘垣,辜承林.周理兵,等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及其对我国能源与环境的深远影响.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4):7一12.2.HaafW,Friedrieh K.Mayr G,et at Solar chimney,part l:principle and constructionof thepilot plantin Ms.qza,nares InternationalJournalof SolarEnergy.1983,2(1):3-203.DuffieJ.Beckman R.Solar engineering of thermal process,Wiley—Interscience.州,1980 4.代彦军,黄海宾,王如竹,太阳能热风发电技术应用于宁夏地区的研究.太阳能学报,2003.24(3):408—4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