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教学难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举例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举例、互动讨论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一些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和探索生活中现象之间的联系,写一篇小论文或心得体会。
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学PPT:通过PPT演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内容。
2.教学视频:通过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教案标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3.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对世界各地文化和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教案步骤:
引入:
1. 创造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环境,可以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或一些图片来引
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世界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请举例说明。”鼓励学生分享自
己的观点。
探究: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列举出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
和相互依赖关系。鼓励学生思考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联系。
4.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列举的例子,并进行讨论。教师可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补充信息。
拓展:
5. 多媒体资源利用:使用互联网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全球化和
国际合作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记录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6. 课堂讨论:根据学生观看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7. 小组研究项目: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要求他们了解该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并分析其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8.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总结:
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重要性。
10.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对世界普遍联系的理解,例如通过学习外语、参与国际交流等方式。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
②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③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探究建德草莓发展的对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经济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归纳法、探究法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首届新安江·中国草莓节主题曲《新安江的草莓红了》。欣赏完以后,就歌词内容提问“为什么你也来,他也来新安江”——因为草莓红了,草莓熟了。“为什么你又醉了他又醉了”——因为草莓的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联系的一种形式。
一曲《新安江的草莓红了》让我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首届新安江·中国草莓节上,这次草莓节将持续一个月。(图片)这是草莓节上评选出来的“草莓王”,它有半个手掌大。今天我们就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角度谈谈建德草莓的发展问题。
2、【新授】:本节课我们一起用3个篇章,对我市草莓发展进行探讨。——成果篇、发展篇、探究篇。
(1)成果篇: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建德草莓发展取得的成果(文字材料)。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第一章:引言
1.1 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2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1.3 教学内容
1.3.1 联系的概念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1.3.2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章:自然界的普遍联系
2.1 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联系。
2.2 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其中的联系。2.3 教学内容
2.3.1 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
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3.2 生态系统中的联系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
3.1 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着联系。
3.2 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发现其中的联系。
3.3 教学内容
3.3.1 人与社会的联系
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3.2 社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社会各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复杂的社会系统。第四章:科技发展的联系与影响
4.1 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世界普遍联系的影响。
4.2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发展对世界联系的影响。4.3 教学内容
4.3.1 科技发展的内在联系
科技发展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一,从马克斯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本节课也是联系教材第一、三、四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来看,能否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特别是人们形成的自然观,关系到全书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框题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在对高一学生的学情、学生心理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分析,提升学生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有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密切关系,有效地改造世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目的性的关系。
因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又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所以要想学会辩证的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首先要把握联系的含义和特征,另外学生对客观性和人的目的性之间的关系比较陌生,所以把它设定为难点进行突破。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想通过提供适量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学习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一个概念:联系的含义。
2.理解三个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3.把握一对关系: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图片资料,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逐步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难点 :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通过事例探究、讲授分析、合作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五、教学课时:
1个课时
六、教学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唯物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本原是什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本课通过同学们的共同探究明确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小组合作游戏:
小游戏:每大组的同学推选出一个代表,要求反应快,书写工整,上来完成俗语填空。不知道可以求助本组同学,本组同学直接口答传授。以先答完而且正确的组为优胜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普遍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观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教学难点:联系与客观性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享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
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相关案例材料、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
2. 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 讲解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方面。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享心得体会。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
1. 教学内容: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联系的客观性,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七、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教案:世界的普遍联系
教学目标:
1. 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了解不同领域和学科的普遍联系,以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
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介绍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概念解释: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阐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赖性。
3. 实例分析:以自然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为例,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科学与数学、历史与地理等,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和学习。
5. 案例研究:分组完成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某一问题的普遍联系,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总结:回顾世界的普遍联系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个日常生活
场景。
2. 概念解释:讲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选择几个实例,如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等,分析其中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4. 学科整合:介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
5. 案例研究:将学生分组,给予一个案例研究任务,要求他们合作探究某个问题的普遍联系,并准备展示和讨论结果。
6. 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全班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其他可能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联系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联系的定义和性质
2. 联系的基本类型
3.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5. 方法论要求
三、教学重点
1. 联系的定义和性质
2. 联系的基本类型
3.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难点
1. 联系的实际运用
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论阐述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类型,阐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联系的定义和性质
1. 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 联系的性质: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二、联系的基本类型
1.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3.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4.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三、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联系的角度出发,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2. 联系的观点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如社会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 世界的普遍联系: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 世界普遍联系的证据:自然界的内在联系、人类社会的相互依赖、思维与存在的相互作用等。
五、方法论要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
2. 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3.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
1. 联系的含义;
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难点:
1. 联系的多样性;
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
2. PPT;
3. 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系?
2. 学生分享对联系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
1. 讲解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 阐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举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的联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联系;
3.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四、联系的多样性(10分钟)
1. 讲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
2. 举例说明联系的多样性: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
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0分钟)
1. 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练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联系的客观性(10分钟)
1. 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第一章:引言
1.1 课程目标
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1.2 教学内容
定义普遍联系
解释普遍联系的概念
探讨普遍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普遍联系的定义和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展示普遍联系的应用
第二章: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
2.1 课程目标
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法和系统论。
2.2 教学内容
辩证法:介绍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
系统论:介绍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例,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进行分析
第三章:普遍联系在自然界的应用
3.1 课程目标
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自然界中的应用,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3.2 教学内容
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
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实例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生态实验,观察和体验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
第四章: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的应用
4.1 课程目标
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认识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4.2 教学内容
社会关系:介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
经济全球化: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的实例
调查研究法: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和分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条件性。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举例法、图示法等。
【设计思路】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场景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收集、分析、筛选、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分析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在与生生、师生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合作、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联系的基本形式。
2.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
2. 联系的基本形式
3. 世界的普遍联系
4.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联系的基本形式,世界的普遍联系,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普遍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 讲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让学生掌握联系的基本概念。
3. 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分析世界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4. 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阐述联系与发展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理解发展是在联系中实现的。
5.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第一章:引言
1.1 背景介绍
1.1.1 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1.2 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1.1.3 教案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联系的定义和普遍性,培养学生的联系观念。
第二章:知识点讲解
2.1 联系的种类
2.1.1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关系,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通过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2.1.2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外部联系是指事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1.3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的联系,非本质联系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非固有的、不决定事物性质的联系。
第三章:教学内容
3.1 联系的定义和普遍性
3.1.1 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3.1.2 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3.1.3 联系的例子:家庭与学校、人与自然、国家与社会等。
第四章:教学目标
4.1 知识目标
4.1.1 学生能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普遍性。
4.1.2 学生能够区分联系的种类。
4.1.3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联系的存在。
4.2 能力目标
4.2.1 学生能够运用联系观念分析问题。
4.2.2 学生能够运用联系观念解决问题。
第五章:教学难点与重点
5.1.1 联系的定义和普遍性。
5.1.2 联系的种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世界(world)广义上来讲,就是指全部、所有、一切。一般来讲世界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世界还代称的有天地、天下、此岸、世间、万物、世上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程内容标准】
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以及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理解联系的多样性;运用联系的相关原理,结合生活实例,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处于相互联系当中的。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能够在复杂的事物和多样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使学生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内容结构分析:本课一共设计了三目。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其逻辑顺序是;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其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任建民
一、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3)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含义的提炼与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及其意义的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和具体事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作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归纳法、联系实际法。
四、教学过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二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多媒体播放《唇亡齿寒》
学生思考:1、典故中唇和齿是一种什么联系
2、世界上有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
教师: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进入新课】
【板书】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探究1.教室外的花草开得如此灿烂,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花草的灿烂既得益土壤阳光等外部条件,还得益于花草本身的根茎叶等内部条件。所以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板书】(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联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板书】(二)、联系的特点
展示图片:《可怕的惩罚》
教师: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联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联系是普遍的。
教师:联系的普遍性具体怎么理解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板书】1.联系的普遍性
(1)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个世界)
【板书】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2:有人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如现在的你和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有联系吗
【学生讨论】:
引导思考: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
师生小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多媒体展示《农夫和鸡、猪、牛的故事》,并总结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
【板书】2.联系的条件性
探究资料3:新华社报导:一女大学生毕业后求职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并不是女大学生能力不够或水平不高,而是因为她姓“裴”,招聘人员认为这个姓与“赔”同音,不吉利,所以把她拒之门外。
请大家讨论一下:报道中招聘者的做法正确么
学生:(略)
教师:“赔”和“裴”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招聘者的做法是在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那么我们一起看看联系的客观性。
【板书】3.联系的客观性 (1) 联系客观性的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3)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提出问题】既然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面对事物的联系,人们是不是无能为力了呢如果不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
(4)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多媒体展示《笨猪供图与防毒面具的发明》:
【提出问题】:同学们还可以提出哪些具体的事例呢
(比如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长江大桥等)
教师:这些都是人们建立的新的联系的表现,说明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过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大家看看下面材料:
据有关材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
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思考:材料中有什么联系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其他形式的联系吗
学生回答:……
【板书】4、联系的多样性
(1)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判断所给的成语或俗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时势造英雄。
无风不起浪。
虚心使人进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提出问题】: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些联系对事物发展作用一样吗
五、课堂练习(见课件)
六、布置作业:(略)
七、板书设计 :
八、教学反思: 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
是
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