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攀比心理的表现及教育
怎么教育孩子喜欢攀比心理
怎么教育孩子喜欢攀比心理攀比心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可能源于孩子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感或是对他人的认可需求。
然而,过度的攀比心理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攀比,培养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以下是一些教育孩子避免攀比心理的方法: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向孩子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强调内在品质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而不是物质或外在条件。
2. 鼓励自我认同:帮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才能,鼓励他们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而不是盲目与他人比较。
3. 培养感恩心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物质条件,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对他人的羡慕和攀比。
4. 提供正面反馈: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成功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而不是仅仅关注与他人的比较。
5. 引导合理竞争:教育孩子理解竞争的正面意义,即通过努力提高自己,而不是通过贬低他人来获得优越感。
6. 设置榜样: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度比较或表现出攀比的行为。
7. 开展团队活动:通过团队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个人之间的比较和竞争。
8. 提供多元化的成功定义:让孩子明白成功不仅仅是成绩或物质上的,还包括个人成长、社会贡献等多方面。
9. 倾听和理解:当孩子表现出攀比心理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担忧,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10. 培养同理心: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挑战和困难,从而减少对他人的不公平比较。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减少攀比心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价值不应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
小学生的攀比心理
小学生的攀比心理据传媒报道及平时的观察了解,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
小学生的攀比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心理现象。
这种心理促使学生在物质享受方面向高档次看齐。
当这种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有一种挫折感、自卑感。
这种心理的存在,必然会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及身心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下去,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既扭曲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又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更主要的是攀比心理的存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攀比心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比物质水平如:比穿着,看谁的衣服是名牌;比学习用品,看谁的铅笔盒高档;比零用钱,看谁带的钱多,花钱大方等。
2、比家庭条件如:比谁家的房子大、装修档次高、父母当的官大、钱多、车子好;家中生活用品高档等。
3、比外表长相比长相,比穿着等。
4、比荣誉比谁在班里当的“官”大,比谁受教师的喜欢等。
那么是什么造成小学生攀比心理的形成呢?为此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感觉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原因1、虚荣心、表现欲强。
小学生普遍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炫耀自己,喜欢引人注目,因此,他们一有时尚的衣服、新潮的玩具,就会向同学炫耀;如果看到别人有比自己好的东西不服气,要去买比他更好的。
2、自我认识能力不够。
由于年龄较小,学生还不清楚什么才应该是自己最大的拥有,因此一些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由于缺少自信,因此便追求外在的物质方面的满足,以此寻求自己的骄傲资本。
3、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逐渐富裕,一些腐败奢侈之风在媒体中的披露。
孩子的心灵无意中受到了污染及负面影响。
4、家庭教育的不当。
现在不少家长溺爱之风很盛,不愿孩子受一点委曲,只要孩子开口,他们都会无条件地满足,而且千方百计地在物质上想比人家的孩子好。
无意中流露出了互相攀比的思想与行为,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的形成。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小学生攀比心理负面影响呢?我想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
家庭教育孩子爱攀比怎么办
家庭教育孩子爱攀比怎么办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爱攀比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应对孩子攀比心理的建议:首先,家长应该认识到攀比心理的根源。
孩子攀比可能源自于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感,或是对同伴的认可和接纳的渴望。
了解这一点,家长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孩子。
其次,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比较自己与其他家长,或者过分强调物质成就,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
家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出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内在品质的价值观。
接着,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学会自我认同。
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此外,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感谢他人的帮助、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等,来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
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对物质的过分追求和攀比。
同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社交比较。
教育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比较不是为了贬低他人,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自己进步。
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学会理性消费。
在孩子提出物质需求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是否真的需要,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最后,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这包括提供足够的家庭支持,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以及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总之,应对孩子爱攀比的问题,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正确教育。
通过上述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减少攀比心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孩子攀比心理的教育
孩子攀比心理的教育攀比心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能源于孩子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或是对他人成就的羡慕。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应对攀比心理的建议:首先,家长和教师需要认识到攀比心理的存在,并理解它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的影响。
攀比心理可能导致孩子感到不满足、焦虑或自卑,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孩子的感受,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其次,教育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才能。
家长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成功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成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或外在的成就。
同时,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接着,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通过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欣赏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贡献。
这有助于孩子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此外,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期望值来减少孩子的攀比心理。
过高的期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他们不断地与他人比较。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兴趣设定目标,鼓励他们尽力而为,而不是追求完美。
同时,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和满足。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如分享食物、玩具或帮助他人,来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
让孩子意识到他们已经拥有很多,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最后,家长和教师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处理成功和失败。
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因此,他们需要展现出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总之,攀比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这一心理障碍,培养他们成为有自信、有同情心和有责任感的人。
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学生攀比心理的对策
学生攀比心理的对策
1. 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课程或活动,让学生了解攀比心理的危害,培养他们理性消费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2. 家庭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与孩子进行沟通,教育他们理性消费,避免过度攀比。
3. 自我认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以及它们与攀比心理之间的关系。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学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减少攀比心理的影响。
4. 培养个性: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个性和自信心。
当学生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时,他们将更少关注与他人的比较。
5. 社交媒体管理: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避免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比较。
同时,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对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监督和引导。
6. 营造平等氛围:在学校和家庭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的价值和独特性都是平等的。
这样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行为。
7. 心理咨询支持:对于那些已经受到攀比心理严重影响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调整心态。
通过以上对策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攀比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如何处理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
如何处理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是很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物质条件不断提升,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加剧了人们的攀比心理。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和处理孩子的这种心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心态。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家长有效地处理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
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态度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宽容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示出对物质的适度追求,注重内涵的培养,并与孩子一起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活动。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虚荣和攀比心态常常源于孩子对他人的看法和他人的评价。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分析事物,培养他们独立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通过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让他们学会从内心去评价自己的价值,而不是依赖他人的眼光来决定自己的价值。
3. 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对攀比和虚荣心态往往是因为他们对某些事物或者某些人的认同感较低,渴望通过追求特定的物品或者社交地位来得到别人的认可。
家长可以发现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成就感。
这样一来,孩子会更加关注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减少对外界评价的依赖。
4.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广告和商品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和商业信息,这些信息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观看广告,分析广告中的营销手法,并引导他们辨别广告的真实性和消费的合理性。
在购物中,家长也应该教育孩子理性消费,让他们明白质量、功能和实用性才是真正重要的。
5.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攀比心态和虚荣心常常源于对他人的嫉妒和羡慕,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当孩子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就时,就会更加理解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减少攀比的欲望。
总之,处理孩子的虚荣与攀比心态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过程。
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
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孩子的攀比心是指孩子在生活中出现的对他人财富、成绩、外貌等方面的比较和竞争心理。
这种攀比心对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在解决孩子的攀比心方面,以下提出了几个方法。
首先,家庭教育是解决孩子攀比心的重要途径。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比较孩子和他人之间的差异,不用物质和权力评价孩子的优劣。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不必和他人攀比。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重要的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友谊意识。
比如,组织一些团队比赛,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团队的协作才能取得胜利,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关于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的课程,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财富和成功。
第三,家庭与学校需要共同合作,形成一种有效的协同教育模式。
家庭和学校要加强沟通,共同制定教育方案,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对孩子教育的引导,共同解决孩子攀比心问题。
第四,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孩子之所以有攀比心,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赞扬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明白不同人的成就是因为不同的努力和能力,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长。
第五,加强教育的思想引导。
教育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明白物质和外在形象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教育应该关注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平等意识,让他们懂得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重要性。
最后,社会方面也应当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关于消费观念和物质价值的宣传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正确对待各种消费行为。
同时,社会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孩子兴趣爱好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减少攀比心的产生。
总之,解决孩子的攀比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耐心、关注、教育等手段,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差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个性和自信心,从而使得孩子们能够健康、积极地成长。
学前教育:攀比心理
学前教育:攀比心理一、引言攀比心理是幼儿教育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它是指幼儿之间相互比较,追求更高、更好、更优越的一种心理状态。
攀比心理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物质攀比、能力攀比、表现攀比、社交攀比和荣誉攀比等方面,探讨攀比心理对幼儿的影响。
二、物质攀比物质攀比是指幼儿之间在物质生活上的比较,如玩具、衣服、鞋子等。
这种攀比心理会导致幼儿产生不必要的嫉妒和虚荣心,影响其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家长和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正确看待物质生活,让他们明白物质生活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三、能力攀比能力攀比是指幼儿之间在学习、才艺等方面的比较。
这种攀比心理可能导致幼儿过于关注他人的成就,而忽视自身的努力和发展。
家长和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重要的是不断努力和提高自己。
四、表现攀比表现攀比是指幼儿之间在行为表现上的比较,如遵守纪律、完成作业等。
这种攀比心理可能导致幼儿过于追求表现完美,而忽视自身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家长和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
五、社交攀比社交攀比是指幼儿之间在社交圈子上的比较,如朋友数量、社交活动等。
这种攀比心理可能导致幼儿过于追求社交认可,而忽视真正的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家长和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正确看待社交关系,让他们明白真正的友谊不是建立在比较和炫耀的基础上的。
六、荣誉攀比荣誉攀比是指幼儿之间在荣誉和奖项上的比较,如获奖次数、荣誉称号等。
这种攀比心理可能导致幼儿过于追求荣誉和奖项,而忽视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家长和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荣誉和奖项,让他们明白荣誉和奖项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而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七、结论总之,攀比心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探析学生攀比现象
探析学生攀比现象学生攀比现象在当前社会中十分普遍,不论是在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物质条件还是社交关系上,都存在着学生攀比的现象。
学生攀比不仅会对个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为此,本文将就学生攀比现象展开探析,探讨其原因及对策。
一、学生攀比现象的原因1.媒体和社会的影响在现今社会,媒体广泛普及且信息传递迅速,许多时尚潮流、明星偶像、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都会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给学生。
这些信息对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使得学生更容易对名利、物质产生攀比之心。
2.学校教育制度当前学校的评价标准多集中在成绩、排名等量化指标上,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通过攀比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同时也会产生焦虑和不安。
3.家庭和社会环境一些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希望他们能够在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学生攀比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上的物质至上、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也对学生的攀比心理产生了影响。
二、学生攀比现象可能带来的问题1.心理问题攀比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自卑、不安等情绪问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攀比过多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状态,对自身不断否定,对他人不断嫉妒。
2.缺乏自我认知长期攀比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清晰,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认可。
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人际关系问题攀比会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产生嫉妒和敌视心理,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交往能力,失去真心交流的能力,最终导致孤独感和隔阂。
三、应对学生攀比现象的对策1.教育引导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攀比心理。
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信念,明白攀比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
2.改进教育评价制度学校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不仅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还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情感发展。
不要过分强调排名和比较,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怀。
孩子爱攀比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爱攀比家庭教育方法攀比心理在孩子中是常见的现象,它可能源自孩子的自尊心、竞争意识或是对他人拥有的东西的渴望。
作为家长,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攀比,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应对孩子的攀比心理: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不经常在孩子面前讨论物质比较,而是强调内在品质和个人成就的重要性。
2. 培养感恩心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同样宝贵。
3. 鼓励自我认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而不是盲目跟随他人。
4. 提供多样化的比较标准:教育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比较不应该仅限于物质层面,更应包括知识、技能、性格等方面。
5. 开展家庭讨论:定期与孩子进行家庭讨论,讨论攀比心理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
6. 设定合理的期望值:家长应设定合理的期望值,避免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让他们明白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7. 提供积极的支持:当孩子在某方面做得好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8. 引导孩子参与社会服务: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活动,让孩子体验帮助他人的喜悦,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9.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教育孩子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尊严。
10. 定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阅读、观影、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理解情感的多样性,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感。
结尾:通过上述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从而减少攀比心理的负面影响。
重要的是,家长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价值不应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
小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怎么教育?
小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怎么教育?1、非常明确的告诉孩子,攀比是不对的首先,攀比是不对的,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是非观念;其次,人要学会知足,自己有好大的能力,就做好大的消费,家庭条件很好,那是可以吃得更高级穿得更高端,但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那就只能过大众的生活,因为富人的消费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支付的。
2、给孩子营造一个不攀比的环境环境造就人。
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不攀比的环境,这也是我们审视自己的一个机会。
我们自己不去攀比,孩子也不会养成这种坏习惯。
另外,不要溺爱孩子,予取予求只会养成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直接进行满足,只会让孩子的攀比不断升级,多陪伴孩子,不要以金钱来满足他们。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孩子什么值得去比较,也是修正攀比心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对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而非盯着别人不放。
多跟自己比较,我成长了吗?我跟去年有什么不同?我有什么样的收获和进步?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形成正向的比较,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反思能力。
4、家长要以身作则很多家长就有爱攀比的现象,见别人买了什么好看衣服她也要买;别人家换了车,自己也要嚷嚷着换车。
如果家长就是这种人的话,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形成攀比的心理。
所以要不想让孩子有这种心理的话,家长就要做到以身作则。
5、语言上不做比较大多数的家长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你同学多聪明,你怎么那么笨呢?”,“人家邻居家的孩子考了100分,你才考这么点分数”。
殊不知,这样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容易让孩子有一种挫败感,而且在无形中就形成了攀比的心理。
6、灌输知足常乐的思想我们经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告诫人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
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可以给孩子灌输这个思想的话,那么孩子也就不容易产生攀比的心理。
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如果不懂得知足的话很容易误入歧途。
7、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及理财观父母要让孩子了解金钱,了解不同商品的价格;逐步让他管理零花钱,学会正确支配。
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
如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
在心理学上,攀比是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严重时还会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那么小孩子有攀比心理该怎么办呢?
什么是孩子攀比心理
主要是孩子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上的各种条件与别人进行对比,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树立正确的优越感
当孩子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的时候,自然而言就会慢慢产生自卑心理,但若孩子自卑时反而会激发他更大的对优越感的需求,所以家长要及时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将优越感建立在正确的事情上,从而帮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优越感。
二、勿过分疼爱
家长不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满足他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否则就会很容易养成孩子过度的自我中心心理。
另外对孩子的千依百顺、娇生惯养也会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长期下去就会歪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三、适时鼓励
家长和教师在对待孩子方面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注意把握好程度,并适时给予孩子鼓励。
比如孩子不愿上学的时候,家长此时就要抓住孩子的攀比心理适可为止,采取购买与其他小朋友同样的物品给孩子,以鼓励其上幼儿园。
四、合理的教育
当发现孩子出现攀比现象的时候,此时就需要家长、教师视其实际情况而言做出合理的教育,适当运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对孩子做出一个合理的教育。
五、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孩子在的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离不开家长、教师的正确教导,所以家长平时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此时,家长、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不存在任何的攀比心理,给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一个健康心态,并记住时刻为幼儿做表率。
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教育
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教育攀比心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能源于孩子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感或是对他人成就的羡慕。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正确引导孩子处理攀比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孩子应对攀比心理的方法:首先,家长需要认识到攀比心理并非全然负面。
适度的攀比可以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提升的动力。
然而,过度的攀比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或嫉妒心理,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其次,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通过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攀比心理的来源,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或忽视。
接着,家长可以教育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才能。
通过强调个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减少与他人比较的需要。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他们的优点和兴趣,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
此外,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欣赏他人。
通过赞美和认可他人的成就,孩子可以学会尊重和欣赏差异,而不是简单地比较和竞争。
家长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孩子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公平和尊重。
家长还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期望值来帮助孩子减少攀比。
过高的期望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他们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和比较。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设定自己的目标,并根据个人能力来衡量成功。
同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学会自我反思。
通过自我反思,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动机,从而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攀比心理。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攀比背后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更健康的应对方式。
最后,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展示如何健康地处理竞争和比较,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积极的示范。
总之,教育孩子应对攀比心理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
通过建立积极的沟通,强调个性和多样性,教育孩子欣赏他人,设置合理的期望,以及引导自我反思,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减少攀比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对孩子攀比的方法
应对孩子攀比的方法孩子攀比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他们往往会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希望自己能够比其他孩子更好。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孩子应对攀比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培养自尊心:孩子攀比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与他们擅长的活动,表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同时,要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价值,不需要与他人攀比。
2.激发兴趣:孩子攀比的行为也可能是由于对其他孩子所拥有的物质或能力的羡慕。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进行相关的活动。
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他们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快乐,并减少对他人的攀比。
3.引导健康的价值观: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关于物质并不是衡量成功和幸福的唯一标准。
可以通过给予孩子适量的物质奖励,同时强调重要的是健康、友谊和良好的品德。
要让孩子明白,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与他人的攀比。
4.培养爱心与感恩:家长可以组织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和需要帮助的人们。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会学会关心他人,同时培养感恩之心。
他们会明白物质上的拥有并不代表一切,而是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5.合理引导亲子沟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要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受,同时了解他们从攀比行为中所得到的满足感背后的需求。
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
6.榜样的力量: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要向孩子展示自己对物质的适度消费和不攀比他人的态度。
同时,要指导孩子认同他人的优点和成就,并鼓励他们从中学习和进步,而不是嫉妒或攀比。
7.鼓励合作与分享:通过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攀比的行为,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总之,面对孩子的攀比行为,家长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健康的价值观。
儿童攀比心理有什么表现
儿童攀比心理有什么表现儿童攀比心理,对儿童的影响可正可负,可大可小。
那儿童攀比心理有什么表现呢?又有什么不利影响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儿童攀比心理表现和不利影响,希望能帮到你。
儿童攀比心理的表现正性攀比所谓正性攀比,就是指能产生积极作用的攀比。
正性攀比往往能指引孩子产生积极向上的正当竞争,会使孩子主动乐观的解决问题、奋发向上。
比如在学习成绩上的攀比,这一次考试成绩没有超过xx同学,下一次一定要超过他;比如孩子比赛拿到了奖品,心里想:我比全班同学都厉害,是第一名,下次还要拿奖品等等,都是正性的攀比心理。
父母正确的指引,只会产生正能量,进一步促使孩子主动用心的学习。
负性攀比所谓负性攀比,就是指只会产生负能量的或者盲目自大的攀比心理。
比如“我拥有的都比别人的好,鞋子衣服只穿名牌的”;比如出去吃饭只吃高档饭店的,如外国料理、披萨等等;比如玩具也要别人没有的:手机、平板等;或者随意夸大自身没有的条件,比如“我爸是局长”、“我家开劳斯莱斯”等等。
这种攀比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会使孩子不把“小聪明”用在学习上,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如随意打骂其他孩子、偷父母的钱等等。
儿童攀比心理的不利影响1.攀比是痛苦的根源不当的、盲目的、不断的攀比,只会带来烦恼,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让孩子做出不恰当的行为,而无法产生任何的积极作用。
比如家长对孩子只考到班级第三名,而产生不满,继而教训孩子,让孩子下次无论如何都要考到班级第一。
这样的攀比,会使小朋友对学习产生排斥,甚至厌学,只能产生痛苦。
2.影响人际交往夸大自身的能力、炫耀自己的生活条件等,都会在无形中伤害到周围的人,使他人被动地产生攀比心理,结果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继而失落自卑,不愿与攀比的人交往。
2.攀比会让孩子过于计较得失这种病态的攀比只会使孩子失去自我,不珍惜当下,盲目羡慕别人,不断地去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永无止境,掉入痛苦的陷阱里,也永远不会产生幸福感。
4.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心理一旦攀比之后,小朋友发现自己的没有别人的好,没有别人的多,就会产生自卑、失落等不良情绪,这样势必会影响身心健康,带来负能量。
孩子爱攀比怎么办有哪些原因和影响
孩子爱攀比怎么办有哪些原因和影响现在,很多的孩子从小就爱攀比,这样的问题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这是家长们都很头疼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爱攀比的原因,分享给大家!孩子爱攀比的应对方法1、告诉孩子挣钱的辛苦孩子都不知道钱如何来的,以为要钱就有,这时候家长就要告诉孩子钱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钱,挣钱是辛苦的。
最直接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的方法就是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赚取他的零用钱,当他做家务累了做完再拿到零用钱,这时候他也应该体会到了挣钱的辛苦。
2、适当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当孩子提出请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请求是否合理,客观情况是否允许,如果是,满足孩子的请求,这有助于亲子沟通。
如果现实不可行,还需要与孩子充分交流以解释情况,而不是直接拒绝。
建议制定消费计划并同意与儿童一起进行。
计划外消费可能需要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自己赚钱。
让孩子经历挣钱的困难,培养管理资金的能力。
消费后,你可以在心理上引导孩子,告诉他买这个东西是有用的,而不是与别人比较。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就要弄清让孩子失去自信的罪魁祸首。
学习成绩、家庭条件、外貌身高、情感等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失去自信。
要弄清这些,首先要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孩子真诚的沟通交流。
光了解原因是远远不够的,想办法让孩子重建自信心才是关键。
孩子爱攀比的原因1、孩子缺乏自信当孩子缺乏自信时,就会想借助外在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形象。
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适当的时侯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和鼓励。
2、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对于金钱的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金钱固然重要,但是追求和理想更重要。
很多家长都怀揣着金钱至上的心态,这样会导致孩子精神层面的匮乏,导致盲目攀比追求金钱的陋习和价值观。
3、家长的名牌情节与过分溺爱很多父母在为孩子挑选物品时,或是听闻某名牌口碑不错;或是同事家长间热情推荐;或是孩子想要什么买什么;购物时更多考虑的是“孩子需要”,并跳入了“便宜肯定没好货”怪圈。
如何纠正儿童攀比心理
如何纠正儿童攀比心理
如何纠正儿童攀比心理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攀比心理
1.家长和老师要把握好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童心。
孩子正在发育幼苗,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灌溉和培育。
浇水过多会淹没幼苗,营养过剩会停滞。
所以家长和老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握好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好孩子的童心。
比如孩子害怕陌生人,害怕新环境,不愿意上学,家长可以买和孩子一样的书包,鼓励孩子上幼儿园。
他们要抓住孩子攀比的心理,鼓励他们往上走。
2年轻父母不要太溺爱独生子女,防止攀比的惯性。
作为家长,不要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过度自我中心的心理,对孩子不能百依百顺,娇惯。
姑息性搬迁容易导致攀比惯性,进而转化为贿赂孩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从家长和老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跟风。
由此可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正确教导。
孩子的成长从你身边开始,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
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要从自己做起,不要有和别人攀比的心理,要时刻为孩子做好榜样。
4 .用合理的方法处理比较问题。
当攀比现象发生时,家长和老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处理攀比问题。
孩子有攀比心理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孩子有攀比心理家长应该如何教育理性看待孩子的攀比心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父母给予孩子越来越多的物质满足,然而攀比现象也越趋严重。
攀比心是天生的,任何人都有攀比心,孩子也不例外。
适当的攀比能够促进孩子的进步,但攀比过了头,处处想比别人强,就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引导孩子去适当地攀比,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孩子有攀比心理应找准原因攀比原因一:孩子寻求自身优越感孩子总需要别人的关注,受到关注后便会产生一定优越感。
而当关注到了别人身上,孩子就期望从其他地方寻找优越感。
其他孩子物质方面的优势让他产生自卑,孩子的自卑可能会造成性格的孤傲。
于是他努力保护着自己不被冷落,学着其他孩子一样进行攀比。
孩子如果在某方面失败了,比如成绩,可能不想在这方面有所提高,而是转去寻求一种捷径,这种捷径让他同样获得很大关注,可能就是物质方或者精神文化方面。
建议:这时候父母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要太过重视这种优越感,自己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更好,而不是受别人的关注。
父母在孩子教育中承担着最重要的角色,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孩子有好的追求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攀比原因二:家长的名牌情节与过分溺爱很多父母在为孩子挑选物品时,或是听闻某名牌口碑不错;或是同事家长间热情推荐;或是孩子想要什么买什么;购物时更多考虑的是“孩子需要”,并跳入了“便宜肯定没好货”怪圈。
建议:这时家长以身作则很关键,毕竟很多孩子都是受到爸妈影响,从而慢慢效仿。
要让孩子减少攀比,家长首先应当以身作则,改善自己的消费观念,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生活细节上给孩子做出榜样。
攀比原因三:攀比之风由来已久攀比的风气,过往只以为是成人世界里的产物。
朋友圈里晒车嗮房嗮美食,在大人的默潜移默化之下,孩子的世界里也沾染了这样的风气。
建议:这时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发力,学校和家长都该注意教导孩子,当其出于攀比心理而提出“过分要求”时,便是随机教育的良好契机。
探析学生攀比现象
探析学生攀比现象学生攀比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学校中。
学生们因为各种原因,如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同伴压力等,产生了攀比的心理。
这种攀比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环境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生攀比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学生攀比现象的原因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
家庭教育中的攀比心态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学习压力,造成了孩子不健康的竞争心态。
现代社会的物质追求也是孩子攀比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孩子们开始向往物质生活,希望通过攀比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学校氛围的竞争也是攀比心理的诱因。
学校教育过分注重成绩和排名,导致学生之间形成攀比心态,认为只有拿到好成绩才能被认可。
学生攀比现象对学生自身和学校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攀比心态会导致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同学间的友谊和和睦氛围。
攀比还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再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而是出于排名和成绩的索求,从而使学习失去应有的意义。
攀比还会导致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等级观念,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攀比还会产生种种不良行为,如作弊、欺骗等,损害了学校的纪律和风气。
面对学生攀比现象,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
家庭应该给予孩子健康的家庭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养成良好的价值观。
家长要注意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校应该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校教育不应过分强调成绩和排名,应该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社会也应该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减少攀比现象的存在。
媒体和公众人物可以通过积极的宣传,引导人们回归简单的幸福生活。
学生攀比现象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唯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地减少学生攀比现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积极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教育和引导策略
省市康盛小学晓英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身为独生子女的小学生,慢慢的形成了盲目攀比,攀比行为蔚然成风。
比如攀比着买生日礼物,攀比着穿品牌衣服,攀比着吃喝玩乐。
甚至有些孩子,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去攀比,异化了他们的思想,超出了家庭能力围,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也给校园生活中涂抹了一道不和谐的音符。
一、小学生的攀比心理的表现:
1、比物质。
有些学生看到同班同学买了新书包,自己也回家嚷嚷要买一样好看的书包。
有些小学生看到同班同学穿了一件新衣服,自己也想买一样高档的新衣服。
还有些学生,会私下里抱怨自己家住的房子比不上别人的大,自己家的住房环境不如别人家的优雅。
他们会比谁家住的是别墅,谁家生活条件好。
我们有时看到这样一个情况:每天放学的校门口,排队等候着许多接学生放学回家的小车。
学生会私下里做对比,谁家的小车高档,谁家的小车豪华。
平时在班级各种活动中,还有些学生会比谁的家长给的零花钱多,会炫耀谁花钱大方,会对比谁经常吃零食等。
2、比面子。
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审美观念已经烙上了时代特点。
很多学生会在班级里做比较:谁在班里长的帅,谁在班级里长得漂亮,谁胖,谁瘦,谁最受欢迎,谁最没有前景。
成年人在社会上吃,喝,住的攀比风气,也影响到了小学生。
一些家长无意识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着自己的孩子。
新闻媒体,娱
乐节目的现代化,作秀特点,都影响了学生的心理。
使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一定的影响。
3、比父母。
有些孩子的父母当官,有些孩子的父母打工,有些孩子的父母做生意。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层次,使得有些同学形成了攀比父母之风,他们会比谁的父母当的官大,谁的父母挣钱多等。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方法不当引起的。
个别家长在孩子面前,在亲戚面前,或者朋友面前炫耀自己,长时间就让孩子知道可以拿父母说的跟自己的同学比,这样觉得自己很光荣。
4、比过生日。
小学生都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每个学生最开心的是自己的生日。
所以每到生日的时候,都会热闹非凡的请同学陪自己过生日。
而且父母在生日那天都会去最高档的餐厅,买孩子最想要的礼物,请孩子最要好的同学去庆祝。
这样,学生之间就形成了攀比。
看谁的生日排场大,看谁得到的礼物多,看谁生日最热闹。
看谁送的生日礼物最贵等。
5、比荣誉。
现在的小学生很喜欢做官,有些小孩子当了班干部,同学们面前得意,觉得很荣耀。
久而久之,所以也会拿这个去攀比。
谁当的官大,谁没有当官。
还有的攀比,谁最受老师的喜欢,谁在班上最有号召力等。
二、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
1、环境影响
生活的富裕,人们忽视了精神的追求。
很多娱乐节目,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的影响,多多少少的给小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污染或者负面
的影响。
父母们在日常生活里不注意教育的细节,吹、说、论。
在一起吃饭,互相夸赞,谁长得漂亮,谁的孩子聪明,谁的孩子得到的荣誉多。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注重起家长们的这些攀比容了。
这样在无形当中就给孩子灌输了一种攀比的心理。
2、个性不同
每个学生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所以个性不同。
有些孩子性格舒缓,有些孩子个性偏激。
还有些孩子自我中心,总认为自己是对的,看问题易偏激,遇到什么事情,总喜欢钻牛角尖,不听取别人意见,固执己见,容易走向极端。
其实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当看到别人比自己某些方面出色时,认为自己不是不如别人,而是机遇不好,就会不切实际地跟人家比较。
3、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是影响孩子一生成长最早的教育基地,也是孩子最温暖、最需要停泊的港湾。
个别家长,因为社会的原因,自己的原因,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管教方式不当,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家庭环境恶劣,家长的言行不一等,反而使之成为攀比心理滋生的温床。
现在的很多父母把孩子当自己的心头肉,娇生惯养,舍不得打骂,舍不得批评。
很多孩子犯错,和颜悦色,不正面教育,不对症下药,而是一味的去溺爱。
这些溺爱,为小学生的攀比滋生了依赖。
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家庭,孩子就形成了优越感。
一些经济不太宽裕,或下岗了的家庭,孩子就形成了自卑感。
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认为:条件
不好,会被人欺负,被人看不起。
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受人欺侮,怕被人瞧不起,当孩子要什么东西时,父母都会迫不及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
这些父母的本意是保护孩子,“爱”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好”、“更好”、甚至“最好”,让孩子出乎其类。
但是,攀比孩子和教育不当会给孩子带来很不利的后果。
4、老师教育
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会造成学生心理影响,时间久了,一些群体的不良风气就会形成,这样的形成,会致使学生产生攀比心理。
个别老师因为工作的繁忙,事情的繁杂,在遇到学生偏激行为时,缺乏耐心,爱心,在处理偏激问题时,也缺乏调查,处理事情急躁,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些老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照顾不到个体差异,总是以优秀学生作为标准衡量其他学生。
比如对弱势学生说:“你如果有谁谁同学一半优秀就好了,如果谁谁的一半聪明我就高兴了。
”这种言语如果常说的话,对于被贬低的同学有的会产生不满和厌烦的情绪,他们会看不清自我,会不切实际地以别人为依据,进行攀比。
三、小学生攀比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这些盲目的攀比,对其成长是不利的,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学习放松。
学生在攀比上想得太多,在学习方面就会放松。
有些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有些学生不认真写作业,还有些学生应付学习。
他们很多时间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追求的是同伴的赞美,老师的夸奖。
长时间存在这么一个浮躁的心态中,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呢?久而久之,班级中学生不比学习,不比勤奋,不比努力,而是比吃,比穿,比阔气。
2、负担加重。
学生平时的花销都是完全依赖父母,这样长期的攀比,长期的浮躁。
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他们会想尽办法要钱购买自己的“所爱”的东西,而且有些同学会因为“攀比”,买一些不实用的东西,买一些不适合自己用的东西,于是,又得选择别的东西去买。
这样增加了父母的额外的经济负担。
这是一种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是虚荣心理在作崇。
3、价值观的偏移。
由于攀比行为,个别学生丧失了传统的美德,价值观开始产生偏移。
学习不踏实,态度不端正。
甚至,个别学生出现了偷窃行为。
四、引导攀比心理的策略
1、以故事来引导
小学生都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只有听故事的时候,会全身心投入。
通过故事来引导孩子,可以更直接,更形象。
如《小刺猬烫发》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主要讲有一次,班里举行选美大赛,各个同学的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打扮的花枝招展,穿着漂亮的衣服来到学校。
只
有小刺猬娜娜,一身尖尖的刺,为了比美,它去理发店烫发了,头发变软了。
它赶到学校,得了第一名,当它拿着金灿灿的奖杯回家时,遇到了上次被自己打败的一只大老虎,因为没有了刺,还穿着高跟鞋,它仓惶逃回了家,却把奖杯弄丢了。
用这个故事教育学生,是让学生明白:不要跟着别人攀比。
2、丰富主题班会
每一周的班队会,中队辅导员可以设计一些别开生面的班队会,比如:《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主题班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究竟要比什么?是比学习,还是比吃穿,是比进步,还是比浮躁。
3、定期组织家长培训。
学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有计划的给家长做培训,让父母们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面镜子,潜移默化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帮助他们端正自己的行为,以身立教。
4、正确引导。
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耐心教育,遇到棘手的事情,多做调查,以豁达乐观、奋发向上、勤俭节约的精神教育学生。
重过程,抓细节,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