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6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6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
问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
-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进行计算。
-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理解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
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以及运算顺序。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
第二课时: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运用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优
秀10篇】
混合运算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0.12= 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 20×0.2= 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7-2.5+4.6= 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
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
《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三、说教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
小学数学_《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1.通过例题示范、逻辑推理、习题演算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言出有据,注重学生语言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尤其数学课更应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有意识地让学生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2.通过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模型解决问题以及小组合作,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运算顺序,加强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计算策略的总结有利于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际问题;在运算顺序的总结中有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通过揭示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3.通过对比多种做法,从而达到算法最优化,从而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从多个方面通过演绎推理,发展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维。
4.由公益话题导入,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提数学问题。以公益为情境串,贯穿课的始终,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三、教学目标:
1.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体会计算策略的重要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精编教案:乘除混合运算3
乘除混合运算(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和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和试题,能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体验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混合和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和试题,能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幻灯片: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4×9+98 32×30÷1224×(180÷15)
(800+180)÷28216÷(9×8)
设计意图:复习是为了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例题:
谁愿意读题?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照这样计算”什么意思?根据已知的信息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怎样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4.交流改写的过程和结果。
5.出示问题(2),认真读题,说一说要解决什么问题?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6.交流。如果出现带小括号的算式900÷(108÷3),要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给108÷3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连除问题,学生在试着列成一个算式的过程中会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求,讨论为什么要给108÷3加小括号,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带小括号的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
学科:数学
授课内容: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授课时间:2018年11月23日
授课班级:三年级(1)班
执教老师:侯为萍
安民学校马泉营校区
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1. 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重点:学会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 题。 、复习 2. 导入新课 老师用这些钱买4元一个的毽子,可以买几个呢?学习本节课后, 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阅读理解,整理信息。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 教学重难点
15+24X 8 38+45-27 36 16X( 27-19) 18 -( 9 -3) 27 X 4+15 二、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 课件出示买毽子的情境:有的 3元一个,有的4元一个,算一 教学过程 算买4个3元的毽子要用多少钱。
(1)课件出示教材71页例&学生认真读题,发现信息。
(已知条件: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所求问题:买8个同样的碗,需
要多少钱)
(2)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圆片代替碗,摆一摆题中的数量关系。(课件展
示数量关系示意图)
18 元
教学过程
?元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要先求什么?再求
什么?(先求一个碗多少钱,再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2)小组讨论,独立解答。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混合运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
信息窗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信息窗:
今天让我们再回到美丽的街心花坛,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买了15箱灯泡,每箱12个,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挖掘出隐藏的条件——每根灯柱上安装了6个灯泡。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有30根灯柱需要安装,买的这些灯泡够吗?
三、尝试与探索: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四、交流与解释:
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
方法一:先算买了多少个灯泡?求15个12是多少?
12×15=180(个)
再算30根灯柱需安装多少个灯泡,求30个6是多少。
30×6=180(个)
最后买的灯泡与安装的灯泡进行比较,180=180
答;这些灯泡够。
方法二:先算买了多少个灯泡?12×15=180(个)
再算装多少根灯柱?(180里面有几个6?)
180÷6=30(根)正好够。
方法三:把方法二列成综合算式:
12×15÷6
=180÷6
=30(根)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4.运算顺序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三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三年级下
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才能,进步计算才能.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纯熟地进展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究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动画“混合运算”】
出示:
8+3×79×2+4×36×〔50-46〕
36÷3-5 63÷9×6〔48+32〕+5
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假设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
1.出例如1:计算74+100÷5×3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
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
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
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
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
教师订正:74加10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
〔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5两题.
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
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混合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
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优秀7篇)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200÷5 180÷6 810÷9 220÷2 333÷3 23某20 10某21 43某10 20某2 3某23 32某10 40某12 20某33 80某20 30某23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 6某9=54(元)
2、9÷3=3(元) 18某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数学三年级教案:学习乘除法
数学三年级教案:学习乘除法
一、引言
在数学学习中,乘法和除法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运算。它们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
活中的计算工具,还是解决更复杂数学问题的基石。为了帮助三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方法和技巧,本教案将重点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步骤和策略。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4. 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1. 了解乘法的意义:表示相同数目的重复加法;
2. 掌握乘法的运算法则和符号;
3. 深入理解乘法的性质和应用。
2.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1. 认识除法的意义:表示平均分配或分组;
2. 掌握除法的运算法则和符号;
3. 理解除法的关键概念如商和余数。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
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可以展示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应用场景,如购物结算、分组分享等,让学生体会到乘法和除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2. 乘法的教学
a)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例如通过可视化展示相同数目的重复加法,让学生理解乘法是一种简化计算的方式。
b) 讲解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和符号,例如解释乘法表的结构和规律,让学生
熟练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c) 创设多样的练习环境和活动任务,例如分发乘法练习册、设计情景游戏等,让学生反复实践和应用乘法的技能。
3. 除法的教学
a) 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例如通过实物分组或平均分配的活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和加减法混
合运算》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34—35 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
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书写格式。 3、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提高课堂效率。(2)各小组活动材料的准备:便于各小组学生在组长带领下,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习活动中。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集体备课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集体备课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混合运算的含义。
2.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3.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教学重点:
理解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粉笔、教学实例、课件;
学生:课本、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四则运算,并提问:什么是混
合运算?
2.学生回答并解释混合运算的含义: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式子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混合进行。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1.教师通过例子向学生展示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例子1:2 + 3 × 4 - 1 = ?
解:先计算乘法,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2.教师讲解混合运算的优先级原则:先进行乘法和除法,再进行
加法和减法。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例子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练习。
例子2:4 × 3 - 2 ÷ 2 = ?
解:先计算乘法,再进行除法和减法运算。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进行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进行监控和指导。
2.整理和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让学生进行自主对照,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拓展练习(10分钟)
1.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练习题。
2.教师提供拓展练习题答案并讲解。
五、综合运用(15分钟)
1.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进行解答。
例题1: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0元。他还买了2盒铅笔,每盒铅笔的价格是5元。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3 × 10 + 2 × 5 = 30 + 10 = 40
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第7课时“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第6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买新书(教材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竖式算一算
84÷6= 124×8=
二、导学新课
1.学校为同学们买来了一批新书,快去看看吧,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图书200本,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
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你能画图解决这个问题吗?看谁的方法直观易懂,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之间交流,小组交流后可以对自己的图进行修改。
全班交流,展示,说一说你的想法。
2.结合自己的图列式计算,再和同伴说一说。
(1)200÷2=100(本)100÷4=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2)200÷2÷4
=100÷4
=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3)200÷(2×4)
=200÷8
=25(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2)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一定的掌握,但混合运算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课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和启发,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正确进行计算。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猜测、验证,从而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探究新知: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巩固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4. 课堂小结: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本练习和拓展提高两个层次,以便更好地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模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模板
口算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这种方法用于速算,常练有助于智力的提高。也成为如今的主流的计算方法。也叫“心算”。一起看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欢迎查阅!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
这节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这部分三步式题是在学生学过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三步式题以及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教学的。例1着重说明乘除法连在一起的120÷5×3要先算,这与已学过的
18÷3×4乘除两步混合式题一样,仍然是从左到右进行。在第三册学过了带有一个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这里在一个算式里出现两个小括号,要仿照第四册学过的乘加(减)乘的运算顺序,脱括号要同时进行。
二、说教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说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三步式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回忆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8+2×7 9×3+2×3 50-30+24
18÷3-4 (440-280)×30 120÷5×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订正120÷5×3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混合运算,
看谁能以前学过的知识,学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课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
课本44-45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2019
1806
8109
2202
3333
2320
1021
4310
202
323
3210
4012
2033
8020
3023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69=54(元)
2、93=3(元)18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
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