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张力教案doc

合集下载

中班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科学教案

中班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科学教案

中班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操作简单的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过程。

3.感性认识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及实验现象。

二、教学内容:1.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生活应用。

2.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

3.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4.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三、教学重点:1.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原理。

2.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四、教学难点:1.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

2.实验过程的操作与观察。

五、教学方法:1.提问引导法2.课件展示结合现场演示法3.问题讨论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六、预习:1.影片学习:观看“水滴合并的秘密“的影片,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查阅资料:借助图书馆及网络,查找液体表面张力相关的资料。

七、教学案例:1.课前准备:1)预习相关课程内容,积极参与讨论。

2)检查实验仪器及试剂是否齐全并做好准备。

2.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通过现象引导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液体表面张力现象。

2)概念解释:老师通过课件讲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原理解释:老师通过实验过程展示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

4)实验过程:老师通过不同的实验方式让孩子们感性认识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解释、记录。

6)总结回顾:老师通过课堂小结,让孩子们对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与归纳。

七、教学评价:1.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进行小组讨论。

3.交流总结认识。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1. 引言表面现象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看到水滴在某些物体表面上形成小球,使得昆虫可以在水面上漂浮等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来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学习与表面张力相关的技术术语和实验方法。

3. 实验材料•张力计•圆形塑料薄膜•滴定管•5次功率放大镜•温度计•毛细管4. 实验步骤1.安装吸管的张力计:张力计的文字应该在合适的方向上,穿过两个高于平面的空洞,使用张力计自带的装置进行固定。

2.采用吸引法测量乙醇或水的表面张力:首先基准的放置一个塑料靶子在水中,然后将塑料薄膜放在靶子上,用吸管吸水,然后在相当于水面悬壁的背景下,销开吸管,在液体表面停留几秒钟,然后慢慢移除管子。

现象是形成了一个液滴,然后液滴被拉开。

在此过程中,记录下来拉开液滴时的温度,可以通过测量时间器锁定拉开液滴的时间,然后通过张力计读取液滴的表面张力。

3.通过毛细管测试液体的表面张力:将毛细管放在液体中,并浸润至一定长度,当毛细管被提起时,会发现一定长度的液体仍留在管子里。

测量毛细管的直径和被举起的液体高度的距离,再通过相关公式计算液体表面张力。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将分别运用吸引法和毛细管法来测量两种液体的表面张力。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是不同的,例如,乙醇的表面张力约为22.3 mN / m,而水的表面张力约为72.0 mN / m。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液体表面张力受温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6. 结论表面张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对于许多生活和研究中的现象都有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同时学习到如何进行相关实验。

7. 扩展液体的表面张力还有很多应用,例如许多昆虫和蜘蛛靠表面张力保持在水面上或悬浮在空中,许多工业科技也使用表面张力控制液体。

关注液体的附着——表面张力教案

关注液体的附着——表面张力教案

关注液体的附着——表面张力教案。

一、什么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下能够形成的一种性质。

这些力包括液体内部的力和外部施加在液面上的力,例如大气压力、重力、静电力等。

液体中的分子满足一个叫做范德华力的作用原理,这种力只有在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时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只有液体的表面分子才会表现出范德华力。

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具有相互拉近的倾向,因此液面会在尽量减小表面积的情况下形成一个能够抵御外界作用力的形态。

这种能够抵御外界作用力的性质就是表面张力。

二、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张力,科学家们需要利用一种方法来准确地测量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有各种各样,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液体在一个特定区域内能够形成的最小表面面积。

测量的方法如下:(1)在有粘性的杯子中加入一定量的液体,然后用一个轻质的环状物附在液体表面上,并在液面上缓缓移动操作。

(2)当环缓缓移动时,液体表面受到的张力会将液体面积缩小,直到环完全从液体表面脱离。

(3)根据环的体积和液体在环上形成的薄膜面积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

三、液体附着行为的应用表面张力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液体的基础性质,也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

以下是液体附着行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汽车涂层汽车上的涂层能够很好地保护车身不受外界因素的侵蚀和损坏。

而涂层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涂层的附着程度。

研究表明,液体附着的强度和表面张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此,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涂层覆盖在车身上之前需要进行表面张力的检测,以确保涂层能够紧密附着在车身上。

(2)半导体生产在半导体生产中,需要将多个半导体芯片制成一个整体。

而这种制成的过程依赖于精确的液体涂覆技术。

液体表面張力对于多层半导体制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研究液体涂覆时的表面张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半导体芯片的制成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3)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表面张力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水的表面张力教案

水的表面张力教案

水的表面张力教案教案标题:水的表面张力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水的表面张力概念,并通过相关实验探究水的表面张力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掌握水的表面张力的定义、原因和测量方法,并了解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教案目标:1. 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习测量水的表面张力的方法。

3. 探究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原理。

2. 测量水的表面张力的方法。

3. 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针、硬币、小纸片等)、容器、滴管等。

2. 实验器材:计时器、天平、显微镜等。

3. 实验安全措施: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学生佩戴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一些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而不沉下去?”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了解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的认知。

实验探究:3.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形状的物体,如针、硬币、小纸片等,尝试将其放在水面上,观察物体是否能够浮在水面上。

4.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5.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探究水的表面张力与物体形状、大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概念解释:6.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原理。

7. 讲解表面张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测量表面张力: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水的表面张力,并分析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9. 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表面张力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10.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水的表面张力,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应用探究:11. 引导学生思考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昆虫行走、水珠形成等。

1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表面张力应用场景,设计实验或模拟实验,验证表面张力在该场景中的作用。

表面张力真神奇大班科学教案

表面张力真神奇大班科学教案

表面张力真神奇——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表面张力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幼儿观察水面上的小船能够漂浮,引发幼儿对表面张力的好奇心。

2. 讲解表面张力的概念: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的一种特性,使液体表面趋于收缩,产生一种紧绷的膜。

3. 举例说明表面张力的存在:如水滴在荷叶上滚动、液体滴入小孔等现象。

第二章:表面张力的实验1. 实验一:硬币滴水实验a. 准备硬币、水、滴管等材料。

b. 指导幼儿用滴管滴水在硬币上,观察水滴在硬币表面的扩散情况。

c. 引导幼儿感受表面张力的存在。

2. 实验二:纸片托水实验a. 准备纸片、水、杯子和盐等材料。

b. 在纸片上滴上水,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盐,观察水在纸片上的扩散情况。

c. 引导幼儿观察盐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第三章:表面张力的应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幼儿观察液体滴入小孔后的现象,引发幼儿对表面张力应用的思考。

2. 讲解表面张力的应用:如喷雾器、吸管喝饮料、防水衣物等。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四章:创意表面张力游戏1. 游戏一:水滴跳高比赛a. 准备水滴模具、沙坑等材料。

b. 指导幼儿用模具制作水滴,放在沙坑中,观察水滴跳跃的高度。

c. 引导幼儿探讨影响水滴跳跃高度的因素。

2. 游戏二:纸片水上漂a. 准备纸片、水、杯子和盐等材料。

b. 在纸片上滴上水,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盐,观察纸片在水中的漂浮情况。

c. 引导幼儿探讨盐对纸片漂浮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章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对表面张力的认识和感受。

2. 引导幼儿思考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索。

3. 总结表面张力的特点和应用,让幼儿对表面张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六章:表面张力的拓展探究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幼儿观察液体在容器中的表面张力现象,引发幼儿对表面张力拓展探究的兴趣。

2. 讲解表面张力的拓展知识:如表面张力的测量、表面活性剂等。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的表面张力的定义及其成因。

2. 表面张力的实验现象及观察方法。

3. 表面张力的应用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表面张力的存在。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肥皂水、针、容器、滴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日常现象,如水滴的形成、水滴在叶子表面的滚动等,引发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成因及其作用。

解释表面张力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产生的。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滴水实验、肥皂水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体会表面张力的存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表面张力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昆虫在水面上行走、水滴的形成等。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研究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及其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水的表面张力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分享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细致性、问题分析能力等。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进步。

3. 加强与相关领域的联系,引入更多实际的案例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表面张力

小班科学教案表面张力

小班科学教案表面张力小班科学教案:表面张力引言: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上发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对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篇教案将介绍表面张力的概念、原理及与生活中的应用,旨在引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

一、活动一:认识表面张力1. 目标:引导幼儿了解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

2. 材料:水、胶水、吸管、硬纸板、硬纸片、硬纸杯。

3. 活动过程:a) 借助图片和简短的语言,向幼儿介绍表面张力的概念,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将一根吸管放入杯子里的时候,吸管里面的水会比杯子外面的水高出一点点呢?这是因为水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叫做表面张力,它使得水分子在液体表面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微小而坚固的‘皮肤’。

”b) 将水倒满硬纸杯,让幼儿观察,引导他们注意到杯中的水面稍微高于杯口。

c) 提供吸管,并让幼儿在水表面轻轻插入吸管,观察吸管里面的水面与杯子内外的水面位置关系。

d) 分发硬纸片和硬纸板,引导幼儿在杯子边缘滑动纸片,观察纸片在水面上的表现。

e) 引导幼儿总结观察结果,提出问题:“为什么吸管里面的水会比杯子外面的水高出一点呢?我们能用什么其他东西来观察水的表面张力呢?”二、活动二:探究表面张力原理1. 目标: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来了解表面张力的原理。

2. 材料:水、香蕉、胶水、磁铁、纸张、吸管。

3. 活动过程:a) 材料准备:将香蕉剥皮后切成小段;在磁铁上涂抹一层胶水,并放在纸张上。

b) 引导幼儿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如果将一个吸管架设在水平水面上,能不能把一小段香蕉放在磁铁上,然后用吸管将磁铁慢慢拖出水面?- 实验二:如果把吸管伸入放有水的容器中,把吸管拿出水面后,吸管里会有水吗?为什么?c) 组织幼儿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d) 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得出表面张力的原理:“在液体表面,分子会受到周围分子的吸引,所以能够形成一个坚固的‘皮肤’,这就是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表面张力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实验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3.了解表面缩短系数和表面张力的关系;4.了解表面张力与液体的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表面张力的实验测定方法;2.表面张力与液体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引入1.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表面张力有初步的认识。

–为什么水滴可以在叶子上滚动?–为什么水滴会成球状?–为什么吹气球时需要先在口上吹一口气?2.引入表面张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含义和作用。

2.实验测定表面张力1.实验目的:测定水的表面张力。

2.实验器材:贝克氏漏斗、毛细管、水。

3.实验步骤:–将一小块滤纸用钳子夹住。

–将毛细管浸入水中,使水滴附着在毛细管末端。

–将毛细管口和滤纸轻轻接触,然后逐渐抬高毛细管,使水滴从毛细管上掉下,此时,在贝克氏漏斗下面放上滤纸。

–测量滴落次数,计算表面张力。

3.理论探究:表面张力与液体性质的关系1.表面张力是由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产生的,与液体性质有关。

–液体分子间吸引力越大,表面张力越大,例如水的表面张力大于丙酮的表面张力。

–温度越低,表面张力越大,因为低温时液体分子运动缓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容易产生。

2.表面张力与液体结构的关系–液体分子结构越紧密,表面张力越大。

–分子结构不同的液体,表面张力也不同。

3.表面张力与表面缩短系数的关系–表面张力与表面缩短系数成反比关系。

–可用油膜法测定表面缩短系数。

4.实验演示:液体的表面张力与形状1.实验步骤:–在一张玻璃片上涂上一小块油。

–用细铁丝或黄铜丝拉起油膜,制成各种形状,如环、球等形状。

–用放大镜观察油膜的形状变化。

2.实验现象:–液面张力使油膜缩成最小面积形态,例如成球状或环状。

–油膜面积越小,表面张力越大。

5.实验拓展:表面张力与生活1.探究生活中与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

–水滴成球状的原因;–坐在水的表面上的浮萍和水蛭是如何在水面上滑行的;–水泡膜的形成及时间的长短。

深入了解水的表面张力:初中物理教案

深入了解水的表面张力:初中物理教案

深入了解水的表面张力:初中物理教案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身体由70%水组成。

水的表面张力,是让水分子在表面聚集形成水滴,或者水跳动的原因。

这个现象在生活中时常见到,比如洗菜时,水分子能够把菜叶从盆子底部提起,就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对菜叶有吸引力。

此次教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表面张力,了解水的表面张力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相关知识。

2.掌握实验方法,开展有关水的表面张力实验。

3.能够观察并识别的表面张力的现象。

4.深入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和影响。

教材预备:1.水的表面张力实验器材及材料:盆子,针管,滴液瓶,吸盘,水,酒精。

2.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相关知识资料。

3.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应用和影响的相关多媒体资料。

课堂活动:1.师生互动,引出本次教学的主题,即“水的表面张力”。

2.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1)将盆子中注满水,取一滴酒精滴在水面上,观察酒精在水面上的表现。

(2)在用针管确保饱满的情况下,再次将一滴酒精滴在水面上,观察。

(3)在用针管确保饱满的情况下,再次将一滴酒精滴在水面上,观察。

(4)把水面的酒精吸掉并用滴液瓶滴上一滴水,再次重复第二、三步。

观察记录:初始时,酒精在水面上呈现圆球状,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边界处会出现一个看不到的力场,这个力场可以增加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这个力场不断地将酒精分子从外面收缩到内部,因此酒精呈圆球状。

但是当针管插入圆球内部时,针管破坏了表面张力的平衡状态,此时,酒精就会流入针管内部,当针管拔出时,圆球的表面张力又恢复了平衡状态,酒精呈圆球状。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同时也可以体验到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

3.通过案例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一:根据自然界的表面张力原理,飞机起飞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高速飞行。

4.液体的表面张力-教科版选修3-3教案

4.液体的表面张力-教科版选修3-3教案

4. 液体的表面张力-教科版选修3-3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与计量单位;2.了解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3.掌握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1.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2.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3.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2.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学时安排1. 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 1 学时2. 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 1 学时3. 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1 学时4.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1 学时5. 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 1 学时五、课堂教学1. 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液体表面张力指液体的表面膜对液体内部的作用力,其单位是牛/米。

我们常用一个表面张力系数(γ)来表示各种液体的表面张力。

2. 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几何法、重力法、均匀压力法、自由下落法等。

其中,几何法是经典的计算方法,利用半圆形臂测出表面张力系数;自由下落法则利用平衡状态下,液态统计规律推导出表面张力系数。

3. 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越强,表面张力就越大。

可见,分子间间隔越小,作用力越强,因此,固体、液体、气态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就逐渐递减。

4.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常见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有直接法、垂直法、垂直二次法、法罗法等,其中,直接法是最经典的测量方法之一,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更多采用粘度法。

5. 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液体表面张力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被用来制备气泡等,同时,还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工序中。

六、课后作业1.仔细阅读课本教材,掌握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2.演示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的几种方法;3.了解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4.研读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与条件;5.阅读相关学术资料,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

表面张力的探究——油和水的中班科学教案

表面张力的探究——油和水的中班科学教案

1.了解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2.了解油和水的表面张力有何异同3.了解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水面与空气相接触的现象,进而引申出表面张力的概念。

2.探究2.1.实验1:通过向水中加入一滴食用油,观察油和水的表面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油和水的表面张力不同。

实验步骤:1.准备一杯清水,向其中加入一滴食用油;2.观察油和水在表面的形态,记录下表面现象。

实验结果:水的表面会形成平滑的凹面,油则会形成平滑的凸面。

2.2 实验2:通过向水表面加入一点洗洁精,观察表面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洗洁精作用下水的表面张力变弱。

实验步骤:1.准备一杯清水,将水面涂抹一些洗洁精;2.观察水的表面现象,记录下变化。

实验结果:水的表面张力减弱,水面变得比较平整。

3.实践将表面张力的概念引申到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水黏在衣服上、水能够在蚊香线上走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表面张力在这些现象中的作用原理及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表面张力的作用原理。

2.实践探究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表面张力,并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2.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列举几种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评分依据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探究表面张力的内容较为简单,针对中班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水和油的实验进行探究。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对学生的认知深入,掌握知识更稳固。

同时,从实际应用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表现积极。

在课程后的评估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作业问题,反映较好。

新课标鲁科版33选修三《液体的表面张力》WORD教案1

新课标鲁科版33选修三《液体的表面张力》WORD教案1

新课标鲁科版33选修三《液体的表面张力》WORD教案14月13日星期二上午第2节物理多媒体教室高二年6班邱挺【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修“物理3-3”中的第三章“液体”的第一节。

本节课分一个课时,课内容要紧是是:“认识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了解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缘故”,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明白得什么是表面张力,并从分子动理论动身,了解表面张力产生的缘故。

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自主探究能力,因而,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讨论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实验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注重以实验探究作为学生思维的动身点。

第一通过观看活动,导入新课;再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摸索并发觉液体的表面存在张力;接着,进行理论说明,让学生明白得表面张力存在的缘故;最后通过实例的说明关心学生理清概念,巩固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

(2)把握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微观说明。

(3)能够用表面张力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1)观看液面出现的现象,大胆推测,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讨论和理论分析,学习从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说明宏观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期望能增强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科学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善于分析的科学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爱好和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 1)液体表面张力的现象 2)液体表面张力概念、微观说明和应用。

难点:日常生活中液体表面张力现象的说明。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给出图片,学生观看1、前年,在英国伦敦博物馆,Sam Heath打破了一个吉尼斯记录。

摸索:什么缘故肥皂膜能被拉的专门大而不破裂?2、什么缘故叶子上面的水珠是球形状?3、观看图片,摸索什么缘故蜥蜴能在水上行走,蛛网上的水珠什么缘故是球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第一来了解一下液体的特点。

油和水的表面张力教案

油和水的表面张力教案

油和水的表面张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油和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

2.掌握油和水的表面张力实验的方法。

3.理解油和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原理。

二、教学重点油和水的表面张力概念、实验方法、作用原理。

三、教学难点理解表面张力作用原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打开电脑,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在介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起自己在家中可能发现的现象,比如说我们在烧水的时候看到的冒泡,也可能是我们在泡面时,泡面表面的一层油与水之间产生的现象,这些都与我们这次实验有关系。

2、知识讲解:1)表面张力的概念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力的表现,它是指液体表面单位长度上的表面能。

表面张力也称作液体表面的弹性。

2)油和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油和水之间分别有表面张力,当油和水混合时,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就会使得油和水分开,形成不混合的两层,这就是我们在泡面时看到的现象。

3)实验方法实验材料:一个深形盘子、食用油、染料、水、牙签、小勺。

步骤:1.将水分别倒入深形盘子,加入食用油,搅拌均匀。

2.将小勺伸入染料中,滴入深形盘子中。

3.用牙签将混合着色的油膜剂均匀涂在平静的水面上。

4.观察现象。

4、实验结果分析当油和水混合时,由于表面张力的影响,两者之间会分开,形成不混合的两层,这也反映了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

在实验中,我们将油、水和染料混合后,在表面镀上一层混合料,可以看到混合层开始会形成一个球,这说明混合料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相当于在保持弹性,自我整理为球面,也就是平衡表面张力。

5、实验总结实验的结果表明,油和水之间产生了表面张力,混合的油和水会形成一个分界圆弧面。

五、教材建议1、教师可以利用YouTube视频来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油和水表面张力的作用原理。

2、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到表面张力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很广泛,多让学生领悟这方面的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根据课上讲解的原理,通过实践体会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中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并观察和描述水的表面现象。

2.探索和实验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3.学习如何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游戏。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磁力棒、图纸、剪刀、纸巾、一碗水。

2.学生准备:铅笔、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喝过水吧?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喝水时水面上会有一层薄薄的膜?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猜测和观察。

2.展示实验(10分钟)教师将一碗清水放在桌上,然后用一个纸巾轻轻触碰水面,观察和描述纸巾和水面之间发生的现象。

接着教师再用剪刀剪一张纸片,小心地将其放在水面上,观察和描述纸片和水面之间的现象。

3.解释水的表面张力(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教师向学生解释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力使水面上形成一层紧绷的膜,使得物体在水面上浮起或受到水的浸润。

4.探索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因素会影响水的表面张力?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实验来探索一下。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张图纸和一个磁力棒。

a.实验一:封闭的水滴教师要求学生将一张图纸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然后将磁力棒放在图纸上。

学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讨论为什么磁力棒可以“浮”在水面上。

b.实验二:船的运载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将一张图纸剪成一个小船的形状,然后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学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讨论为什么小船能够浮在水面上。

c.实验三:水上的“跳跳球”教师要求学生将一小团剪碎的纸片放在水面上,然后用磁力棒在水面上轻轻移动。

学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讨论为什么纸片可以被磁力棒轻松地移动。

5.总结实验结果(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观察到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越小越轻,越容易被水的表面张力托起。

同时,平整的物体更容易被水浸润,而不平整的物体则会被水排斥。

科学教案大班有趣的水表面张力

科学教案大班有趣的水表面张力

科学教案大班有趣的水表面张力教案标题:科学教案-大班有趣的水表面张力教案目标:1.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并能够解释其原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积极参与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水2.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例如硬币、针、纸片等)3. 直尺4. 笔和纸5.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与学生讨论水的特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现象,例如水滴在叶片上的停留、昆虫在水上行走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滴可以在叶片上停留?”实验观察(15分钟):1. 将一盆水放在桌子上,让学生围成一个圈。

2. 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轻轻放在水面上,并观察物体在水面上的表现。

3. 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是否沉入水中、是否浮在水面上,以及物体与水面的接触情况。

实验解释(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规律:小物体通常会浮在水面上,大物体则会沉入水中。

2. 通过引导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一张纸片轻轻放在水面上,观察纸片是否能够浮在水面上。

2. 让学生预测并解释纸片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3. 让学生尝试用针轻轻放在水面上,观察针是否能够浮在水面上。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片可以浮在水面上,而针不能。

实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他们总结出水的表面张力与物体在水面上的浮沉关系。

2.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观察其他与水表面张力相关的现象,例如水滴在玻璃上的形状、水珠的形成等。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探究其他与水表面张力相关的问题。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表面张力真神奇大班科学教案

表面张力真神奇大班科学教案

表面张力真神奇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表面张力的概念: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使液体表面呈现收缩状态的性质。

2.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形成球状滴,能使小昆虫在水面上行走,能使液体在细小的管道中上升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水、油、彩笔、玻璃棒、滴管、小昆虫模型、细小的管道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水、油、彩笔、滴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昆虫在水面上行走的视频,引发幼儿对表面张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表面张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幼儿理解表面张力的特点。

3. 实验: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体验表面张力的作用,如滴水成球、彩笔画水等。

4. 讨论:幼儿分享实验心得,讨论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雨滴形状、水滴在叶子上的形状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关注幼儿在讨论中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 搜集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实例,了解幼儿对表面张力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拓展:1. 探索液体表面张力的其他表现形式,如液体在容器边缘形成的水膜。

2. 尝试使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如酒精、醋等,观察表面张力的差异。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园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幼儿对表面张力的认识。

2. 组织幼儿参观实验室或科学馆,亲身体验表面张力的相关实验。

八、教学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个关于表面张力的家庭小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拍照记录。

九、教学反馈:1.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幼儿学习表面张力的看法和建议。

2. 收集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表面张力的掌握程度。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知道表面张力的成因。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测量水的表面张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成因。

2. 实验原理及方法。

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成因。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表面张力的成因。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滴管、表面张力测试仪、玻璃板、实验用液体。

2. 教学课件:表面张力的概念、成因、实验原理及方法。

第一章: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成因1.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滴的形成、液体滴在玻璃板上的形状等,引导学生关注表面张力现象。

1.2 讲解表面张力的定义: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使液体表面趋于收缩。

1.3 分析表面张力的成因: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使得液体表面层分子受到向内的拉力,从而产生表面张力。

第二章:实验原理及方法2.1 介绍实验原理:通过测量液体滴在玻璃板上的直径,利用表面张力与滴径的关系,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

2.2 讲解实验方法:使用滴管将实验液体滴在玻璃板上,使用表面张力测试仪测量滴径,计算表面张力。

第三章: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1 实验操作步骤:步骤1:清洁玻璃板,并用滴管滴上一滴实验液体。

步骤2:等待液体滴扩散成圆形,使用滴管轻轻触碰液体表面。

步骤3:立即用表面张力测试仪测量液体滴的直径。

步骤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表面张力。

3.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液体滴的干扰,保持玻璃板的清洁。

注意事项2:测量液体滴直径时,要确保测试仪器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3: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液体滴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是什么,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2.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水面张力的因素;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吸管、针、胶布、洗涤液、水、金属卡尺、小玩具、木棍等;2.实验道具:放大镜、量筒、比色板;3.教学 PPT 课件;4.准备幼儿的思维导图和交流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视频引入、实物演示等形式,引出探究水的表面张力这一内容;•通过提问、「小游戏」的形式,拉开幼儿学习水的表面张力的帷幕;•幼儿对水的表面张力有什么感性认识,如游泳、造泡泡等经历。

2. 海绵与水的实验•让幼儿在盆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面上放置大号的海绵;•观察海绵在水中的运动情况,让幼儿发现海绵浮在水面上;•让幼儿管理胶布,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3. 探究弯曲水面的实验•在取出一张硬纸板上,贴上两个不同方向伸出的吸管;•让幼儿将吸管插进口中,同时吸入,观察纸板的反应;•叫幼儿发现吸管的吸气会使得纸板变形弯曲,说明吸气时会将水面张力拉紧。

4. 探究影响水面张力的因素•将一张胶片贴在小玩具上,将其靠近水面;•让幼儿向小玩具上滴洗涤液,观察水面的变化;•叫幼儿发现水表面张力减小,会使得物体湿润、漂浮等。

5. 总结展示•教师对幼儿的实验成果进行总结,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幼儿展示水的表面张力;•帮助幼儿复习新学内容,编制题目让幼儿回答,鼓励幼儿大声讲解、展示等;•班级师生进行反思、交流,互相学习成果并听取课后相关作业。

四、教学评估在课程中进行开放式、小组合作性实验,更好的引导幼儿思考、发现、实践、创新,带来更加积极的评估结果。

教师可以依据以下内容进行评估:•幼儿能够理解并说出水的表面张力;•幼儿可以表述、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不同表现;•幼儿能够采用贴在小玩具上的胶片等,观察实验结果;•幼儿能够以思维导图等形式,为自己的研究做好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物理师范一班刘朋朋
课题:第二章第五节《液体的表面张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液体表面张力的有关现象
(2)掌握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3)养成细心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液体的表面张力的过程
(2)学习从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解释宏观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物理世界的奇妙现象,从细微之处探究自然规律的奇妙,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
1)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三、难点: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水槽肥皂水拴有棉线的铁丝圈
七、教学过程
总思路
首先通过观察活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做肥皂膜和棉线实验,提出液体的表面张力定义并分析实验;接着把做好的钢针、硬币浮在水面实验,从微观方面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表面张力存在的原因及方向,放flash动画让学生更形象认识液体的表面张力;小结本节所学内容,最后提出思考题。

具体
导入:从日常生活现象出发,提出三个生活中的问题:
为什么早晨的露珠是球形的呢?
为什么蜥蜴会在水面上行走而不掉入水中呢?
为什么硬币会浮在液体的表面上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物理的课堂来学习液体的表面张力。

(一)、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实验探究活动)
肥皂膜与棉线实验
指导学生实验:
同学们你们的课桌上有肥皂水和栓有棉线的铁丝圈,我们要用这些实验用具做一个小实验,拿起桌子上的铁丝圈,把系有棉线的铁环放入肥皂水中,拿出时,铁环上布满一层肥皂膜。

刺破一侧肥皂膜,观察另一侧肥皂膜和棉线的变化。

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1、捅破薄膜前棉线处于松弛状态;
2、捅破棉线左侧的薄膜,右侧的薄膜处于收缩趋势,使棉线处于绷紧状态;捅破棉线
右侧的薄膜,左侧的薄膜处于收缩趋势,使棉线处于绷紧状态。

师:捅破薄膜后棉线为什么处于绷紧状态,是否有力的作用?
学生:是
既然有力的作用,那么你们画一画,捅破左侧的薄膜后棉线的受力情况。

实验表明:液体的表面有力的作用,就好像张紧的橡皮膜一样,具有收缩的趋势。

定义: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拉力叫做液体的表面张力。

(二)、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理论分析活动)
1、师:那么液体的表面为什么存在张力呢?
引导学生观察液体表面的微观图:

表面层
液体
师:液体分子在表面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紧密,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
师:上一章我们已经学过,
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某一数值0r 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小于0r 时表现为斥力,等于0r 时分子力为零。

那么从这幅图中来看,表面层分子间主要表现为什么力呢?
学生:表面层分子间作用主要表现为相互吸引
2、师:这个相互吸引的分子间作用力怎么体现为液体表面张力呢?
在液体表面画这样一条假想线,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是引力,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沿着与液面相切的方向。

正是由于液面分子间这种相互吸引,才使得液面存在这样的引力,使液面收缩,并且收缩到最小。

(三)解释问题
1、露珠为什么是球形或者椭球形的呢?
学生:表面张力使液面收缩
师:补充--并使其收缩到最小。

2液面对硬币的作用是否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学生:不是
师: 强调--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液面对硬币的作用其实是这层膜对它有作用。

(四)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
1
F 2
F N
M ①

(1)吹出肥皂泡
(2)牙膏清洁口腔
2、工业上的应用
表面张力过渡焊
(五)小结
1、定义
2、张力的方向:强调总是沿着与液面相切的方向
3、原因:微观解释
4、应用
(六)思考题
假如液体的表面不具有表面张力,那么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