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柱子的吸附剂与洗脱剂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过柱子经验总结1, 选柱子: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 1:5-10.2, 称量:100-300 目硅胶,称 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 30-40 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 Rf 在 0.2--0.4,杂质相差 0.1 以上) ,就可以少用硅胶.3, 选洗脱剂:一般淋洗剂是采用 TLC 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 Rf 值在 0.2-0.3 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 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 1/3 的混合溶剂.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乙酸乙酯/石油醚= 4:1 可用 TLC 分开.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4, 搅成匀浆:先把硅胶泡在烧杯中,用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泡,用超声波超半个小时,中间看到气泡时用玻璃棒搅一下.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5, 装柱: A, 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 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可能使产品分解. B,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 1/3 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C,装柱时一定要保证无气泡,同时敲打柱体使柱体更均匀,紧凑,装毕,用洗脱液冲三次.6, 压实:装柱完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 9/10 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7, 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A,在硅胶上层加少量无水硫酸钠(以免样品被洗脱剂冲散)取适量样溶液上样.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B,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 就够了) ,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8, 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 上样量,1g 硅胶 H,0.5ml 收集馏分;1-2g 上样量,50g 硅胶(200-300 目) ,20-50ml 收集馏分.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9,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10,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 1-2 个数量级.11, 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 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 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 1.5ppm 左右所谓的 "硅胶"峰.过柱子的经验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柱层析的一些心得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离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
对吸附剂来说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就高,但是颗粒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
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
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氧化铝的悬浮液pH为4,用于分离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的pH约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碱性氧化铝的pH约为10,用于胺或其它碱性化合物的分离。
因硅胶略带酸性,只能用于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的分离。
常用300-400目的柱硅胶或H 硅胶。
若化合物的R f值相差较大,则可考虑使用200-300目硅胶以加快层析速度。
另:因吸附剂的比表面较大,天气潮湿时或长期放置中吸附的水分会对分离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当于大大增加了固定相的极性导致样品分不开),因此应将吸附剂放入90~100度烘箱内烘2小时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使用。
使用的硅胶,不用时一定要密封,防止吸潮。
TLC所用的硅胶板一定要保存在干燥器里面,或使用前在红外烘箱里干燥一段时间。
2.溶质的结构与吸附能力的关系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氧化铝对各种化合物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酸和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3.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有关柱层析的一些心得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离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
对吸附剂来说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就高,但是颗粒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
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
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氧化铝的悬浮液pH为4,用于分离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的pH约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碱性氧化铝的pH约为10,用于胺或其它碱性化合物的分离。
因硅胶略带酸性,只能用于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的分离。
常用300-400目的柱硅胶或H 硅胶。
若化合物的R f值相差较大,则可考虑使用200-300目硅胶以加快层析速度。
另:因吸附剂的比表面较大,天气潮湿时或长期放置中吸附的水分会对分离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当于大大增加了固定相的极性导致样品分不开),因此应将吸附剂放入90~100度烘箱内烘2小时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使用。
使用的硅胶,不用时一定要密封,防止吸潮。
TLC所用的硅胶板一定要保存在干燥器里面,或使用前在红外烘箱里干燥一段时间。
2.溶质的结构与吸附能力的关系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氧化铝对各种化合物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酸和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3.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
过柱子
有关柱层析的一些心得漫游药化漫游药化9月8日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由于柱分离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吸附剂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吸附剂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颗粒大小应当均匀。
对吸附剂来说粒子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就高,但是颗粒小时,溶剂的流速就太慢,因此应根据实际分离需要而定。
供柱色谱使用的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
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至氧化铝的悬浮液pH为4,用于分离酸性物质;中性氧化铝的pH约为7.5,用于分离中性物质;碱性氧化铝的pH约为10,用于胺或其它碱性化合物的分离。
因硅胶略带酸性,只能用于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的分离。
常用300-400目的柱硅胶或H硅胶。
若化合物的Rf值相差较大,则可考虑使用200-300目硅胶以加快层析速度。
另:因吸附剂的比表面较大,天气潮湿时或长期放置中吸附的水分会对分离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当于大大增加了固定相的极性导致样品分不开),因此应将吸附剂放入90~100度烘箱内烘2小时后,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使用。
使用的硅胶,不用时一定要密封,防止吸潮。
TLC所用的硅胶板一定要保存在干燥器里面,或使用前在红外烘箱里干燥一段时间。
2、溶质的结构与吸附能力的关系化合物的吸附性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时,吸附性也较强,氧化铝对各种化合物的吸附性按以下次序递减:酸和碱>醇、胺、硫醇>酯、醛、酮>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醚>烯>饱和烃3、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过柱子总结(吸附剂与洗脱剂)
过柱子总结(吸附剂与洗脱剂)吸附剂与洗脱剂(一)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
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柱层析的吸附剂和洗脱剂
柱层析与薄层层析的吸附剂和洗脱剂(Swrl20041219据网络资源整理支持小木虫)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
5mL。
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
5—4。
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中性氧化铝(pH7—7。
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可溶于浓盐酸、甲酸及热的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于乙酸和苯酚等;不溶于醇、氯仿、丙酮、乙醚、苯等;对碱稳定,对强酸可水解.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兼具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的功能。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过柱子经验总结1, 选柱子: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 1:5-10.2, 称量:100-300 目硅胶,称 30-70 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 100 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 30-40 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 Rf 在 0.2--0.4,杂质相差 0.1 以上) ,就可以少用硅胶.3, 选洗脱剂:一般淋洗剂是采用 TLC 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 Rf 值在 0.2-0.3 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 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 1/3 的混合溶剂.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乙酸乙酯/石油醚= 4:1 可用 TLC 分开.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4, 搅成匀浆:先把硅胶泡在烧杯中,用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泡,用超声波超半个小时,中间看到气泡时用玻璃棒搅一下.如果洗脱剂是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体系,就用石油醚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5, 装柱: A, 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 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可能使产品分解. B,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 1/3 体积石油醚(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醚(氯仿)将其冲入柱中. C,装柱时一定要保证无气泡,同时敲打柱体使柱体更均匀,紧凑,装毕,用洗脱液冲三次.6, 压实:装柱完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醚,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 柱床约被压缩至 9/10 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7, 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 A,在硅胶上层加少量无水硫酸钠(以免样品被洗脱剂冲散)取适量样溶液上样.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脱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 B,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 就够了) ,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8, 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0mg 上样量,1g 硅胶 H,0.5ml 收集馏分;1-2g 上样量,50g 硅胶(200-300 目) ,20-50ml 收集馏分.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9,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10,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 1-2 个数量级.11, 送谱. 收集的产品旋干, 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 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 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 1.5ppm 左右所谓的 "硅胶"峰.过柱子的经验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柱层析的吸附剂和洗脱剂
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 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
(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 格大多为 100~150 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 样品,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 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等不良副反应。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有机玻璃柱,实验室常用玻璃柱;径 长比一般为 1:10~1 :20,特例 1:40;内壁光滑均匀,上下粗细一样,管壁无裂缝, 活塞密封良好;根据吸附剂用量(体积)确定柱子的大小,一般吸附剂应填充到 柱子体积的 1/4~1/5 左右。
装柱:有干装法和湿装法两种。 干装法 在下端减压抽气的同时,将吸附剂通过长径漏斗缓缓到入柱内。 湿装法 ①准确加入一定体积的溶剂,然后缓慢加入吸附剂,必要时可轻敲柱壁,排除多 余溶剂,计算主留体积; 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剂倒入称量好的吸附剂,间歇性搅拌数次,静置过夜, 次日在搅拌下装柱,计算主留体积。 加样: ①将样品溶于合适的溶剂,在不扰动吸附剂层面的情况下,加到柱体上面。最后 在用少量清洁溶剂对主壁洗涤 2~3 次; ②将样品溶于合适的溶剂后,在搅拌下加入样品量 3~5 倍的吸附剂,晾干至粉 末状,然后在不扰动吸附剂层面的情况下,加到柱体上面。 洗脱:
5、展开剂的极性规律
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 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 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 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
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 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 <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 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 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 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 →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柱层析的吸附剂和洗脱剂
柱层析与薄层层析的吸附剂和洗脱剂(Swrl20041219据网络资源整理支持小木虫)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可溶于浓盐酸、甲酸及热的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于乙酸和苯酚等;不溶于醇、氯仿、丙酮、乙醚、苯等;对碱稳定,对强酸可水解。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兼具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的功能。
薄层色谱-过柱子
过柱子总结(吸附剂与洗脱剂)一、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
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色谱-过柱子总结
【分享】过柱子总结(吸附剂与洗脱剂)吸附剂与洗脱剂(一)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
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过柱纯化原理
过柱纯化原理
过柱纯化,也称为柱层析,是一种基于化合物不同极性在硅胶柱上随流动相迁移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提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有机合成中最普遍最常用的纯化方法,被誉为纯化之“王”。
过柱纯化的原理主要基于吸附和洗脱两个过程。
首先,待分离的混合物被加入到硅胶柱的顶部,硅胶柱中的硅胶作为吸附剂,根据化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等)和化合物的极性,将化合物吸附在硅胶表面上。
然后,通过加入流动相(通常是有机溶剂或混合有机溶剂),化合物在硅胶柱上随流动相向下迁移。
由于不同化合物在硅胶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因此它们的迁移速度也不同,从而实现了化合物的分离。
过柱纯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流动相是关键。
流动相的选择应根据化合物的极性和溶解度来确定,以确保化合物能够在硅胶柱上有效分离。
同时,流动相的流速也需要控制得当,以避免化合物在硅胶柱上过度扩散或洗脱不完全。
过柱纯化有多种方式,包括加压柱、减压柱和常压柱。
加压柱和减压柱通过在柱子的流动相上层加一定的气压或连接负压装置,可以加快流动相的流动速度,提高过柱效率。
而常压柱则适用于分离难度较低或杂质点较多的样品,因为常压柱流速慢,分离时间长,分离效果好。
总之,过柱纯化是一种基于化合物极性和吸附能力的分离提纯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流动相和过柱方式,可以实现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吸附剂与洗脱剂
吸附剂与洗脱剂(一)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
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过柱子总结
加样:
①将样品溶于合适的溶剂,在不扰动吸附剂层面的情况下,加到柱体上面。最后在用少量清洁溶剂对主壁洗涤2~3次;
②将样品溶于合适的溶剂后,在搅拌下加入样品量3~5倍的吸附剂,晾干至粉末状,然后在不扰动吸附剂层面的情况下,加到柱体上面。
洗脱
必须注意在洗脱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不能扰动层面。洗脱速度一般为每分钟流出1/200柱留体积左右。对于梯度洗脱需注意标记不同溶剂的分界管号。
硅胶:吸附色谱——1g样品/20~50g,特例1g样品/500~1000g,用前最好120烘24h,可不做活性测定。分配色谱——1g样品/100~1000g,特例1g样品/10000g。
色谱柱的选择:
有玻璃柱和不锈钢柱两种,一般不使用有机玻璃柱,实验室常用玻璃柱;
径长比一般为1:10~1 :20,特例1:40;
极性较小的不挥发性物质。比如:β -谷甾醇: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6:2.5:1)或者环己烷-丙酮(5:2)、熊果酸: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0.5)、齐墩果酸:氯仿-甲醇(40:1)、猪去氧胆酸:氯仿-乙醚-冰醋酸(2:2:1)、大黄素:苯—醋酸乙酯—甲醇(15:2:0.2)或者苯—乙醇(8:1)、丹参酮ⅡA:苯-醋酸乙酯-甲酸(40:25:4)、穿心莲内酯:氯仿-无水乙醇(9:1)、靛玉红、靛蓝氯仿-乙醇(9:1)或者苯-氯仿-丙酮(5:4:1)。这类物质展开剂极性比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洗脱力强一些,因为这类物质极性小的母核大,而极性大的基团通常可以形成氢键,比如羧酸、羟基。以上物质,母核分子量减小、母核结构中不饱和健的增加(尤其是出现苯环),极性基团的增加,都使极性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大。这个范围内的物质很多,一般展开剂大百分数的溶剂可以从环己烷—〉甲苯—〉二甲苯—〉苯—〉氯仿的顺序,按照极性要求选择。这里注意,异丙醇、正丁醇极性指数也比较小,在这范围的化合物很少用,因为粘性大、展开慢,造成斑点扩散;另外,羟基的氢键作用力也有不利。调节Rf值的溶剂,从醋酸乙酯—〉甲醇—〉丙酮—〉乙醇。挥发性物质也有很多带羰基、羟基的,但从它的挥发性就可以明白,分子间作用力不强,另外,母核与石油醚、正构烷和苯的结构差异小,估计更容易脱离硅胶吸附,更快进入溶剂中,而不需要通过提高展开剂的极性。
柱层析与薄层层析的吸附剂和洗脱剂
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 ③待测组分的 Rf 在 0.2~0.8 之间,定量测定在 0.3~0.5 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 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 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 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中等极 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强 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 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一种简单的办法是根据你产的溶解性选择一种极性最强的溶剂(如醇类,乙 氰等),再根据你实际展开的情况慢慢加入极性弱的溶剂(如四氯化碳、石油醚、 二氯甲烷等)调节体系的极性,以得到最好的展开效果。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兼具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的功能。采用强极性洗脱剂时 主要为吸附色谱——正相色谱;采用弱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分配色谱——反相色 谱。
分离对象:能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如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 物及含羟基、氨基、亚氨基的化合物及腈和醛等类化合物。
聚酰胺在水中吸附能力的规律:形成氢键的基团(如:酚经基、按基、酪基、 硝基等)越多,则吸附力越强。如:丁二酸>丁酸 形成氢键的位置与吸附力有很 大关系。对位、间位酚羟基使吸附力增大,邻位使吸附力减小。芳香核、共轭双 键多者吸附力大,少者吸附人小。若形成分了内氢键,则使化合物的吸附力减小。
存在糖的多羟基结构。展开剂中使用极性大的有机溶剂(氯仿、乙酸乙酯、 甲醇、正丁醇)和水。乙酸和甲酸的使用,一方面增大展开剂极性,另外也可以 抑制硅胶羟基的作用,减少拖尾现象的发生。由于混溶性和硅胶耐酸能力的限制, 水和酸的使用是有限度的。
过柱子的吸附剂与洗脱剂
吸附剂与洗脱剂(一)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
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柱层析的吸附剂和洗脱剂
柱层析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柱层析与薄层层析的吸附剂和洗脱剂(Swrl20041219据网络资源整理支持小木虫)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可溶于浓盐酸、甲酸及热的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于乙酸和苯酚等;不溶于醇、氯仿、丙酮、乙醚、苯等;对碱稳定,对强酸可水解。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兼具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的功能。
柱色谱——精选推荐
柱⾊谱过柱⼦总结(吸附剂与洗脱剂)吸附剂与洗脱剂(⼀)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够的吸附⼒,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定的流速(⼀般为1.5mL·min-1)通过⾊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且是⽆⾊的,以便于观察。
2、常⽤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多为100~150⽬。
碱性氧化铝(pH9—10):适⽤于碱性物质(如胺、⽣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
酯和内酯的⽔解、醇羟基的脱⽔、⼄酰糖的去⼄酰化、维⽣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叫缩⽔硅酸。
柱⾊谱⽤硅胶⼀般不含粘合剂。
适⽤范围:⾮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于芳⾹油、萜类、甾体、⽣物碱、强⼼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谱⽤聚酰胺主要⼜锦纶6(聚⼰内酰胺)和锦纶66(聚⼰⼆酰⼰⼆胺)两种,分⼦量⼀般在16000~20000,其亲⽔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过柱子总结
吸附剂与洗脱剂(一)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
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
过柱子的经验总结NOVember 2020过柱子的经验总结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醛(小)∙→环己烷-÷四氯化碳T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一>氯仿一>乙醛一>乙酸乙酯一>乙酸甲酯一>丙酮~→正丙醇一>甲醇→<⅛→乙酸(大)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 → 环己烷:乙酸乙酯(8+2) ~→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 ∙→苯:乙酸乙酯(8+2) ∙→氯仿:乙醛(9+1) ∙→苯:甲醇(95+5) →苯:乙醛(6+4) ∙→环己烷:乙酸乙酯(1+1) ∙→氯仿:乙醛(8+2) ∙→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醸(4+6) ∙→苯:乙酸乙酯(1+1) T氯仿:甲醇(95+5) T氯仿:丙酮(7+3) τ苯:乙酸乙酯(3+7) ∙→苯:乙瞇(1+9) ∙→乙醛: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 →苯:丙酮(1+1) ~→氯仿:甲醇(9+1)过柱子经验总结1,选柱子: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2,称量:100-300目硅胶,称30-70倍于上样量;如果极难分,也可以用100倍量的硅胶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杂质相差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3,选洗脱剂: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醛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要使所需点在Rf值在左右的比较好.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瞇〈环己烷/己烷〈苯乙醛<氯仿<乙酸乙酯C正丁醇C丙酮〈乙醇〈甲醇<水.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乙酸乙酯/石油δ⅛= 4:1可用TLC分开.乙酸乙酯和石油M (60-90).4,搅成匀浆:先把硅胶泡在烧杯中,用干硅胶体积一倍的溶剂泡,用超声波超半个小时,中间看到气泡时用玻璃棒搅一下.如果洗脱剂是石油瞇/乙酸乙酯/丙酮体系, 就用石油醴拌;如果洗脱剂是氯仿/醇体系,就用氯仿拌.5,装柱:A,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可能使产品分解.B,将柱底用棉花塞紧,不必用海沙,加入约1/3体积石油醛(氯仿),装上蓄液球,打开柱下活塞,将匀浆一次倾入蓄液球内.随着沉降,会有一些硅胶沾在蓄液球内,用石油醛(氯仿)将其冲入柱中.C,装柱时一定要保证无气泡,同时敲打柱体使柱体更均匀,紧凑,装毕,用洗脱液冲三次.6,压实:装柱完后,加入更多的石油醛,用双联球或气泵加压,直至流速恒定.柱床约被压缩至9/10体积.无论走常压柱或加压柱,都应进行这一步,可使分离度提高很多,且可以避免过柱时由于柱床萎缩产生开裂.7,上样:干法湿法都可以.A,在硅胶上层加少量无水硫酸钠(以免样品被洗脱剂冲散)取适量样溶液上样.上样后,加入一些洗脫剂,再将一团脱脂棉塞至接近硅胶表面.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加入大量洗脱剂,而不会冲坏硅胶表面.B,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而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过柱和收集:柱层析实际上是在扩散和分离之间的权衡.太低的洗脱强度并不好,推荐用梯度洗脱.收集的例子:1 Omg上样量,1g硅胶H,收集馅分;1-2g上样量,50g硅胶(200-300目),20-5OmI收集镭分.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9,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10,检测.要更多地使用专用喷显剂,如果仅用紫外灯,会损失较多产品,紫外的灵敏度一般比喷显剂底1-2个数量级.11,送谱.收集的产品旋干,在送谱前通常需要重结晶.如果样品太少或为液体,可过一小凝胶柱,作为送谱前的最后纯化手段.可除去氢谱左右所谓的”硅胶”峰. 过柱子的经验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附剂与洗脱剂(一)吸附剂与洗脱剂根据待分离组分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洗脱剂是分离成败的关键。
1.吸附剂的要求①对样品组分和洗脱剂都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在洗脱剂中也不会溶解。
②对待分离组分能够进行可逆的吸附,同时具有足够的吸附力,使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能最快地达到平衡。
③颗粒形状均匀,大小适当,以保证洗脱剂能够以一定的流速(一般为1.5mL·min-1)通过色谱柱。
④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而且是无色的,以便于观察。
2、常用吸附剂的种类: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素、蔗糖和活性炭等。
3、几种常见吸附剂的特性(1)氧化铝:市售的层析用氧化铝有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类型,粒度规格大多为100~150目。
碱性氧化铝(pH9—10):适用于碱性物质(如胺、生物碱)和对酸敏感的样品(如缩醛、糖苷等),也适用于烃类、甾体化合物等中性物质的分离。
但这种吸附剂能引起被吸附的醛、酮的缩合。
酯和内酯的水解、醇羟基的脱水、乙酰糖的去乙酰化、维生素A和K等的破坏等不良副反应。
所以,这些化合物不宜用碱性氧化铝分离。
酸性氧化铝(pH3.5—4.5):适用于酸性物质如有机酸、氨基酸等以及色素和醛类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pH7—7.5):适用于醛、酮、醌、苷和硝基化合物以及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物质如酯、内酯等的分离,也可以用来分离弱的有机酸和碱等。
(2)硅胶:硅胶是硅酸的部分脱水后的产物,其成分是SiO2·xH2O,又叫缩水硅酸。
柱色谱用硅胶一般不含粘合剂。
适用范围: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适用于芳香油、萜类、甾体、生物碱、强心甙、蒽醌类、酸性、酚性化合物、磷脂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系列合成产品如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3)聚酰胺:色谱用聚酰胺主要又锦纶6(聚己内酰胺)和锦纶66(聚己二酰己二胺)两种,分子量一般在16000~20000,其亲水性和亲脂性均较好,因此既可分离水溶性成份,也可分离脂溶性成分。
可溶于浓盐酸、甲酸及热的乙酸、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于乙酸和苯酚等;不溶于醇、氯仿、丙酮、乙醚、苯等;对碱稳定,对强酸可水解。
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兼具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的功能。
采用强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吸附色谱——正相色谱;采用弱极性洗脱剂时主要为分配色谱——反相色谱。
分离对象:能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化合物,如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及含羟基、氨基、亚氨基的化合物及腈和醛等类化合物。
聚酰胺在水中吸附能力的规律:形成氢键的基团(如:酚经基、按基、酪基、硝基等)越多,则吸附力越强。
如:丁二酸>丁酸形成氢键的位置与吸附力有很大关系。
对位、间位酚羟基使吸附力增大,邻位使吸附力减小。
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大,少者吸附人小。
若形成分了内氢键,则使化合物的吸附力减小。
(4)硅酸镁:中性硅酸镁的吸附特性介于氧化铝和硅胶之间,主要用于分离甾体化合物和某些糖类衍生物。
为了得到中性硅酸镁,用前先用稀盐酸,然后用醋酸洗涤,最后用甲醇和蒸馏水彻底洗涤至中性。
3.吸附剂的活度及其调节吸附剂的活性取决于它们含水量的多少,活性最强的吸附剂含有最少的水。
吸附剂的活性一般分为五级,分别用Ⅰ、Ⅱ、Ⅲ、Ⅳ和Ⅴ表示。
数字越大,表示活性越小,一般常用Ⅱ~Ⅲ。
向吸附剂中添加一定的水,可以降低其活性。
反之,如果用加热处理的方法除去吸附剂中的部分水,则可以增加其活性,后者称为吸附剂的活化。
各种不同活度吸附剂的含水量见表表3—6 各种不同活度的吸附剂的含水量活度氧化铝(水%)硅胶(水%)硅酸镁(水%)Ⅰ0 0 0Ⅱ 3 5 7Ⅲ 6 15 15Ⅳ10 25 25Ⅴ15 35 354、实验操作吸附剂用量的确定→柱子的选择→装柱→柱留体积的测量→加样或拌样→洗脱→分部收集→检测→合并→浓缩氧化铝:一般选择中性,粒度150~200目,超过220目需加压;一般用量1g样品/20~50g,特例1g样品/100~200g 硅胶:吸附色谱——1g样品/20~50g ,特例1g样品/500~1000g,用前最好120烘24h,可不做活性测定。
分配色谱——1g样品/100~1000g,特例1g样品/10000g。
色谱柱的选择:有玻璃柱和不锈钢柱两种,一般不使用有机玻璃柱,实验室常用玻璃柱;径长比一般为1:10~1 :20,特例1:40;内壁光滑均匀,上下粗细一样,管壁无裂缝,活塞密封良好;根据吸附剂用量(体积)确定柱子的大小,一般吸附剂应填充到柱子体积的1/4~1/5左右。
装柱:有干装法和湿装法两种。
干装法——在下端减压抽气的同时,将吸附剂通过长径漏斗缓缓到入柱内。
湿装法——①准确加入一定体积的溶剂,然后缓慢加入吸附剂,必要时可轻敲柱壁,排除多余溶剂,计算主留体积;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剂倒入称量好的吸附剂,间歇性搅拌数次,静置过夜,次日在搅拌下装柱,计算主留体积。
加样:①将样品溶于合适的溶剂,在不扰动吸附剂层面的情况下,加到柱体上面。
最后在用少量清洁溶剂对主壁洗涤2~3次;②将样品溶于合适的溶剂后,在搅拌下加入样品量3~5倍的吸附剂,晾干至粉末状,然后在不扰动吸附剂层面的情况下,加到柱体上面。
洗脱必须注意在洗脱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不能扰动层面。
洗脱速度一般为每分钟流出1/200柱留体积左右。
对于梯度洗脱需注意标记不同溶剂的分界管号。
分部收集:一般每管收集1/20~1/10柱留体积检测:确定目标物的位置及纯化情况①薄层色谱或纸色谱检测;②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检测;合并:成分相同或相似的收集液合并,交叉部分单独收集。
浓缩:旋转薄膜蒸发;确保烧瓶干燥干净。
展开剂的极性规律单一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为:石油醚(小)→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正丙醇→甲醇→吡啶→乙酸(大)混合溶剂的极性顺序:苯∶氯仿(1+1)→ 环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环己烷∶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
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列出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
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 、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1] 。
关于溶剂混溶性,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比如正己烷与甲醇。
多元展开剂,主体的两种溶剂不能混溶,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
比如: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和甲醇、水之类的。
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
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
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
例如下面以苯丙烷为极性小部分,随着极性基团部分的增加,总体的极性就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加了。
,依次为肉桂酸、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
相应展开剂分别为: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0.1)、苯-冰醋酸-甲醇(30:1:3)、氯仿-甲醇-甲酸(9:1: 0.5)、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6: 1)、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
(由于薄层板、比移值不同的原因,展开剂极性比较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后者大于前者)。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化合物,怎么定它的极性,又用什么标准来定它对应的展开剂呢?以下分开讨论不同化合物极性情况及其对应的展开剂。
首先是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
比如:冰片:石油醚(30~60 ℃)—醋酸乙酯(17:3)、厚朴酚:苯-醋酸乙酯(9:1.5)、α-香附酮:苯-醋酯乙酯-冰醋酸(92:5:5)、丹皮酚:环己烷-醋酸乙酯(3:1),这类化合物,以石油醚、正构烷和苯为体积百分数比较大的溶剂,通常起溶解和分离化合物的作用,而用醋酸乙酯为调节Rf(比移值)的溶剂。
为了减少拖尾之类其他相似相溶原则以外的影响,适当加入添加剂,如有机酸或者有机碱。
极性较小的不挥发性物质。
比如:β -谷甾醇: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6:2.5:1)或者环己烷-丙酮(5:2) 、熊果酸: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0.5)、齐墩果酸:氯仿-甲醇(40:1)、猪去氧胆酸:氯仿-乙醚-冰醋酸(2:2:1)、大黄素:苯—醋酸乙酯—甲醇(15:2:0.2)或者苯—乙醇(8:1) 、丹参酮ⅡA:苯-醋酸乙酯-甲酸(40:25:4) 、穿心莲内酯:氯仿-无水乙醇(9:1)、靛玉红、靛蓝氯仿-乙醇(9:1)或者苯-氯仿-丙酮(5:4:1)。
这类物质展开剂极性比极性较小的挥发性物质洗脱力强一些,因为这类物质极性小的母核大,而极性大的基团通常可以形成氢键,比如羧酸、羟基。
以上物质,母核分子量减小、母核结构中不饱和健的增加(尤其是出现苯环),极性基团的增加,都使极性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大。
这个范围内的物质很多,一般展开剂大百分数的溶剂可以从环己烷—〉甲苯—〉二甲苯—〉苯—〉氯仿的顺序,按照极性要求选择。
这里注意,异丙醇、正丁醇极性指数也比较小,在这范围的化合物很少用,因为粘性大、展开慢,造成斑点扩散;另外,羟基的氢键作用力也有不利。
调节Rf值的溶剂,从醋酸乙酯—〉甲醇—〉丙酮—〉乙醇。
挥发性物质也有很多带羰基、羟基的,但从它的挥发性就可以明白,分子间作用力不强,另外,母核与石油醚、正构烷和苯的结构差异小,估计更容易脱离硅胶吸附,更快进入溶剂中,而不需要通过提高展开剂的极性。
皂苷类。
人参皂苷:氯仿-甲醇-水(65:35: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或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或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芍药苷: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黄芩苷:醋酸乙酯-丁酮-醋酸-水(10:7:5:3)、橙皮苷:苯—醋酸乙酯—甲酸—水(1:12:2.5:3)的上层溶液、葛根素:氯仿-甲醇-水(14:5:0.5)、芦丁:醋酸乙酯-甲酸-水(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