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洙暎论——现代性、传统以及革命

合集下载

麦金太尔对现代道德的批判——以《现代性冲突中的伦理》为线索

麦金太尔对现代道德的批判——以《现代性冲突中的伦理》为线索

麦金太尔对现代道德的批判——以《现代性冲突中的伦理》为线索中文摘要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能享受到现代社会带来的方便快捷的生活。

但现代社会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具体到社会道德层面就是展现了现代道德的混乱无序的状态。

麦金太尔作为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现代性所造成的问题一直是他试图去解决的。

他对西方现代道德提出批评,并指出只有回到前现代,以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思想为良方,采取叙事的手段运用于实践才能解决现代道德所产生的种种弊病。

本文试图以麦金太尔近著《现代性冲突中的伦理》为线索,论述麦金太尔对现代道德的批判,探求麦金太尔是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

全文安排如下:本文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是论述现代道德困境的表现以及成因,首先就麦金太尔对现代道德的定义做出总结了解清楚现代道德与其他道德有什么不一样,其次开始论述现代道德问题的表现,一是缺乏道德权威,各种思想各行其是,二是现代社会导致人的欲望不断滋长,人们缺乏正确认识与控制欲望的方法。

最后论述现代道德危机局面造成的根源是现代社会独特的形态,也就是现代国家与现代市场的模式造成了现代道德困境。

第二章主要论述两大冲突理论,首先将麦金太尔认为的现代社会两大主要对立的道德理论进行对比,也就是将表达主义与麦金太尔所属于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进行对比,发现表达主义的局限,同时批评现代幸福观的不足,说明只有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才能解决当今问题。

之后梳理麦金太尔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思想的来源,了解其思想来源为从荷马时代直到中世纪的前现代。

分析麦金太尔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理论的主要构成部分,也就是美德和实践、人的统一性、传统的接洽。

最后指出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所面临的问题,引出解决的方法也就是叙事。

第三章论述麦金太尔提出的解决现代问题的具体方法也就是叙事,首先解释叙事的定义,之后通过对麦金太尔过往思想的梳理,总结麦金太尔叙事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最后说明叙事理论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

学摄影必读的40本书1980年以来翻译出版的西方摄影理论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这是一个真理,爱摄影也是一样,当你了解技术以后,你需要的就是补充自己的理论和想法了。

推荐40本1980年以来翻译出版的西方摄影理论书,和我一起学习吧~《摄影社会空间》《西方摄影文论选(修订版)》《视觉文化读本》《论摄影》《同时——随笔与演说》《明室》《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摄影与社会》《摄影的哲学思考》《视觉艺术鉴赏》《观看之道》《看》《摄影》《摄影简史》《纪实摄影》《落差》《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摄影与摄影批评家》《表征》《霍克尼论摄影》《影像艺术批评》《美学与摄影》《摄影的精神》《图像证史》《视像的霸权》《游客凝视》《世界摄影史》《摄影思想史》《出龛入龛》《百年彩色摄影》《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摄影100关键词》《摄影圣典》《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17位影象新生代》(阮义忠中国摄影出版社,1990年出版)作者: [台湾] 阮义忠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年:1990-3页数:253装帧:平装ISBN:9787800070525 内容简介摄影——这一门历时仅仅一个半世纪的艺术,正以其真实且税利的特质,展现出无比的见证性和伦理性,且暗示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愈来愈多的摄影工作者也用心经营出本身独特的风貌。

本书作者阮义忠参阅了数十年欧美摄影书刊及专辑,对当代诸多新锐摄影者的创作理念与风格作深入的探讨,写成这本涵括17位摄影者的摄影专辑,而与以前所著的《当代摄影大师——20位人性见证者》一书合成连贯的系列。

全书笔调亲切活泼,引文与叙说相间,倍能显现摄影者的胸襟、素养和观点。

明晰的文字与精选精印的图片,适足以令读者了解罗逊柏格、尤斯曼、索德克、贝里、吉卜生、威金、德巴东、弗孔……等探索影象新境的历程。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的论文-社会文化论文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的论文-社会文化论文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的论文社会文化论文在现代社会,审美文化发生了分化,形成了精英审美文化和大众审美文化两种不同的形态,并出现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

这些问题都与现代性以及审美现代性有关。

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一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在古典社会,也存在着民间的通俗审美文化与上层社会的高雅审美文化之分。

但在现代社会,借助市场经济的推动,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之间的分化远远超出了古典的形式,他们各自极端地发挥了自己的社会功能。

可以说,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分化是现代性的产物。

现代性是一种世俗性,既包括理性层面,体现为一种理性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包括感性层面,体现为一种感性的解放。

审美作为超越的文化,与现代性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相对立的一面。

审美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以超理性的形式对现代性的批判,就产生精英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写通俗文化相结合,以感性化的方式对现代性(理性)的消解,就产生大众审美文化。

精英审美文化不同于大众审美文化,它是以精英知识阶层为主体的审美文化,包括现代纯文学、高雅艺术,以及其他高雅审美文化。

精英审美文化继承了古典社会贵族审美文化的传统,保持人的超世俗的精神追求。

精英审美文化以其超越性和自由的品格,反叛现代性,批判现代性,企图解决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困扰。

精英审美文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超世俗性。

它超越现实生活,具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和高远的形上思考,引导人体悟生存的真义。

第二,反叛性。

它自觉地批判现代性,抗议人的异化,与传统意识形态决裂,从而凸显自由的品格。

第三,精英化。

满足一部分知识阶层等少数精神贵族的精神需求,拒斥商业化、大众化、功利性,追求个体性、艺术性,趋向精致化。

第四,非理性主义。

抵制理性统治,诉诸非理性,以反抗理性来争取精神的解放。

第五,经典性。

以其高雅、超越品质,传为经典,具有永恒价值。

精英审美文化所体现的审美现代性,本质上是一种反现代性,这是由审美对现实的超越性决定的。

中国当代文学完整版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完整版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绪言一、命名与分期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新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当代文学分期:1949至1966年的“十七年”、1966至1976的“文革”十年、“新时期”(1976或1978至今)二、当代文学与当代政治、经济、社会变化不存在“自治”/“自律”的文学艺术领域现代文学与现代社会的转型密切相关当代社会的阶段性转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变与不变三、文化领导权第23章17年文学思潮一、17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1、对《武训传》的批判“澄清”混乱思想”2、《红楼梦》研究批判“大人物”与“小人物”李、蓝学术观点本身的合理性:批判地、同情地理解前人在具体历史环境中的观点及行为3、胡风文艺思想批判党内文艺界的宗派问题及其政治化4、“双百”方针上界群仙集会庆祝王母圣诞,嫦娥欲百花一齐开放,作为盛典之装点,而掌管群芳的仙子说:"惟有上帝敕旨,才能群花齐放。

"后来承天膺命的武则天隆冬赏雪时兴致大发、下令百花立时立刻一同开放,以见自己爱花之癖。

百花不敢违令,只得违拗春兰秋菊互不同时的天性而"各处群花大放".百花的这胆战股栗、遵旨齐放,当然更衬出个别胆敢违令者的极端孤立,于是等待它的命运就是:武后细细看去,只见群花惟牡丹尚未开放。

……不觉大怒道:"朕自进宫以来,所有上林苑、群芳圃各花,每于早晚,俱令宫人加意浇灌,百般培养,自号'督花天王'.因素喜牡丹,尤加爱护,冬日则围布幔以避严霜,夏日则遮凉篷以避烈日。

三十余年习以为常。

朕待此花,可谓深仁厚泽。

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

负恩昧良,莫此为甚!"分付太监:"……以辰时为限。

尔等即烧炭火千余盆,先把千余(牡丹)株枝梗灸枯,不可伤根。

灸后如放叶开花,即将炭火撤去。

……如再不开,立将各处牡丹,一总掘起,用刀斧捶为齑粉。

那时朕再降旨,令天下尽绝其种!(《镜花缘》第四回)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中的艺术社会学观点及论证思路

《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中的艺术社会学观点及论证思路

《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中的艺术社会学观点及论证思路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本文主题的简要介绍,以及对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的概述。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内容。

概述:《本雅明艺术社会学三论》是德国文化评论家沃尔特·本雅明的重要著作之一,该著作深入研究了艺术与社会的紧密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观点和论证思路。

本文将围绕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观点展开分析,探讨艺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在本雅明的观点中,艺术被视为社会中的一种重要力量,不仅仅是表达个体情感或审美追求的工具,更是文化、政治和社会力量的综合体现。

艺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而这种关系不仅仅是艺术受社会影响的简单表现,还包括艺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与作用。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先介绍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观点,探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分析本雅明对于文化工业与大众艺术的看法,以及技术媒介对艺术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这些论证思路,我们将对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探索艺术社会学的意义和思考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论述:1) 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体的背景和介绍。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分别是本雅明艺术社会学观点和论证思路。

- 本雅明艺术社会学观点将分为两个子章节进行探讨。

第一个子章节将介绍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分析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个子章节将探讨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如何通过艺术来改变社会现实。

- 论证思路也将分为两个子章节来展开。

第一个子章节将探讨文化工业与大众艺术的关系,分析文化工业对艺术产生的影响,以及大众艺术如何通过文化工业的媒介传播。

第二个子章节将探讨技术媒介对艺术的改变,如何通过技术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改变艺术创作和传播方式。

3) 结论部分将对本雅明的艺术社会学观点进行总结,回顾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观点,并提出一些对艺术社会学的思考,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70后小说家的现代性五面孔

70后小说家的现代性五面孔

70后小说家的现代性五面孔作者:张艳梅来源:《创作与评论》2016年第22期最近热映的警匪剧《寒战》和动画片《大鱼海棠》票房都不错,评分也挺高。

翻看豆瓣会发现,关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的个神啊》等片的评论,可能远比讨论《寒战》《大鱼海棠》,更接近现代性这个话题。

不过我还是想从《寒战》和《大鱼海棠》说起。

《寒战》表面上是一部警匪片,内核里隐含着更多政治斗争及法治路径。

《大鱼海棠》在网上被黑得一塌糊涂,这部片子表面上是爱情题材,或许导演想表达的,其实是个人自由与族群利益话题。

现代社会有序运行依赖的是制度完善和程序正义,这个显然比提倡道德和彰显信仰来得直接而有效。

虽然无论在艺术性上,还是思想性上,《寒战》和《大鱼海棠》都明显弱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我的个神啊》,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思考两部影片带出来的一些话题和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准备讨论的是70后作家写作与现代性的关系。

现代性究竟是什么,可以列举出诸如哈贝马斯、马克斯·韦伯、马克斯·舍勒、安东尼·吉登斯、刘小枫等很多中外学者的观点。

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现代性的理解,当然也存在很多分歧。

此处都不一一赘述。

那么,作家面对自己所属的社会和时代,不可回避地要给出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对时代的评价,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小说和电影是不同的艺术手段,但是阐释和表达的,往往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好的影片除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外,还应有着巨大的理解空间和阐释可能,这一点也与优秀的小说相同。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很多作家更为看重的维度,那就是,一种写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写作者有能力触及现实中的重大问题,还在于能够从自身的观念出发,有力量参与对文学本身的塑造。

就像徐则臣说的那样:“你在巨大的、强悍的文学传统中,有革命的勇气已属不易,何况还得有解构之后重建的悟性与能力。

”①在已有的关于70后作家创作的研究文献中,不乏相似的批评,即70后作家的写作大部分是同质化的,面目模糊的,缺乏鲜明的个性。

现代诗的现代性

现代诗的现代性

現代詩的現代性在哪裡?摘要並非所有現代人創作的詩都是現代詩,現代詩也非完全等於現代主義或現代派的詩。

「現代」有各種不同的意涵,「現代主義」或「現代派」也有眾說紛紜的特徵:在自覺意識、革命性格、形式邏輯、理論背景、宇宙觀或人生觀…等方面,各「現代主義」或許有共通處,但各個時空之「現代派」有其不同之強調重點。

「現代」或「現代性」並非只是新奇或新鮮的「新」,它或許意指有「原創性」之「革新」,但絕對的「原創」是辦不到的。

現代詩除了有相對的原創之外,必須合乎美學標準,也必須反映或反應現代。

反映或反應的內容不限於作品的主題。

作者、媒體、語文、讀者等因應時代的改變所造成的新潮,也都是現代詩「新」的一環。

不過,除了隨時改變之外,「現代性」並非客觀的性質或絕對的存在,它只是一些人想像中暫存於作品內容或其表達方式的特徵。

關鍵詞:現代、後現代、現代詩、現代性、現代主義、現代派、新、新詩、革新、原創性現代詩的現代性在哪裡?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討論「什麼是現代詩」與「什麼是現代性」這兩個問題。

如果現代詩(modern poetry)是指生活在「現代」(modern times)的詩人創作產生的詩,那麼「現代」從何時開始?西洋史對「現代」有各種不同的界定,其中普遍的一說是:古代、中古代以後就是現代。

因此,文藝復興(Renaissance)以來便是現代了;也因此佩脫拉克(Petrarch)與莎士比亞(Shakespeare)所寫的詩就是現代詩了。

1可是,一般人觀念中的「現代」並沒有那麼遙遠。

有些人可能認為「現代」就是工業革命以後或產生民主思潮以後,更有些人可能認為「現代」就是十九、二十世紀以來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以來2,還有一些人甚至於會認為「現代」就是「當代」,而忘了「當代」其實包括「現代」與「後現代」(the postmodern era),如果它指最近幾十年的話。

3想要以明確的世紀、事件、或年代來界定「現代」是不可能的,因此現代詩也不可能專指某時期產生的詩。

何谓现代性

何谓现代性

“现代性” 指社会的一种类型、模式或阶段。

最初,它限于指西欧国家从文艺复兴到大众传媒的崛起的这段历史;其特征是,先前处于封闭、孤立状态的区域群落(local communities)被大规划地整合,从而告别传统和宗教,走向个体主义、理性化或科学的社会组织、平等主义等。

处在现代性状态的社会被称作现代社会(modern society)。

一个社会演变成为现代社会的过程就叫现代化(modernization)。

最能用来定义现代阶段的事件包括:民族国家(nation state)的兴起;工业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代议民主制的崛起;科学与技术发挥的作用愈益增大;城市化;大众传媒的增生和扩散(proliferation)。

西欧历史较为具体地体现在: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法国革命;美国革命;工业革命;人们通常认为,正是上述的这些事件或其中的部分事件,使得现代社会在欧洲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实现。

现代性的主要特征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从在社会学的角度,以期弄清楚究竟什么是现代性这一问题。

许许多多的名词和术语被用以描述社会、社会生活、驱动力、思想病症,以及现代性的许多其它层面。

这些名词和术语分别是:科层制、世界的除魅、理性化(工具理性)、世俗化、异化、商品化、非文本化、个体主义、主体主义、线性发展、客观主义、普世主义、还原论、混沌、工业社会、同质化、一体化、异类杂成、多样化、民主化、集中化、位阶组织、机械化、极权主义等。

人们通常通过对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或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的比较,来透视和反衬现代性的特征。

而对那些非现代社会状况的认识也远未取得一致。

每个社会都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欧洲以外的社会,更不用说从前现代性的社会形态演化到后现代性社会形态所走过的三个阶段了,因此,从一定意义讲,要想找到一个能够充分描述各类社会所具有的不同现实(realities)的词,其可能性值得人们怀疑。

现代性与大众狂欢

现代性与大众狂欢
挑战与问题
然而,现代性和大众狂欢的共生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 题,如过度商业化、道德失范等,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文化同质性的反思认为,文 化的同质化会削弱文化的多样 性和地方特色,应该尊重和保
护文化的多样性。
反对娱乐至死
对娱乐至死的反思认为,过度 沉迷于娱乐可能导致人们失去 对重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应 该引导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和政
治问题。Biblioteka 大众狂欢的未来发展1 2 3
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众狂欢也需要 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01
02
03
科技进步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大众提 供了便捷的通讯和信息获 取手段,为大众狂欢的兴 起提供了技术支持。
消费主义推动
现代性促进了消费主义的 发展,大众狂欢成为消费 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民主化进程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大众狂欢成为公众表达意 见和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 途径。
大众狂欢对现代性的影响
社会变革的狂欢
01
社会变革的加速
现代社会中,社会变革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
和变化。
02
社会变革的多样性
社会变革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还包括科技、教育和家
庭结构等方面。
03
社会变革狂欢的影响
社会变革的狂欢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可能会导致人们感
到焦虑和不安,需要更多的适应和调整。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变革
现代性的到来,也带来了文化的变革,传统 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和质疑。
人类的进步
环境问题
现代性带来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了人 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

最新-托克维尔对现代性的概括平等 精品

最新-托克维尔对现代性的概括平等 精品

托克维尔对现代性的概括:平等1995年7月,金耀基为《中国文化》杂志写了一段学人寄语,以下一些话看来反映了目前萦绕在这位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有年的学者心中的重要问题∶在跨世纪之前夕,中国人最应深省的是中国文化与‘现代性’课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文化是一被变项,也是一自变项,现代化之路是多元的,‘现代性’也可以是多元的。

但有没有可能出现‘中国’的现代性?主要视乎中国文化能不能及如何回应现代的普遍性问题。

1这里指出了现代或现代化、现代性有它的普遍性,2或毋宁说,当谈到中国的现代化或现代性时,现代一类概念本身就是在指示一种普遍性、指示一种近数百年、尤其二十世纪以来,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先后不同程度地、不管愿意或抗拒与否都被卷入的一个世界性历史进程,并且,这一过程首先是在西方世界发生的,并首先在那里得到仔细的阐述、分析、反省和批评。

我想,任何一种对现代的研究,任何一种对各民族现代化道路或现代性之独特性的强调,都不宜否认或脱离这一基本事实。

因而,在分析现代时,不宜如弃敝屣似地匆忙摈弃西方的一些分析范畴。

但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显然又是相当独特的,中国现代性的烦恼也无疑将越来越多地显示出自己的特殊性。

这不仅对中国是这样,对其他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

换言之,现代将越来越多地被全球、被世界各民族和各国所分享和负担,西方的色彩可能淡化,而非西方的色彩却可能突出起来。

这种前景又是深深地植根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植根于过去。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巨变,虽然自十九世纪被西方激起之后,大致到二十世纪才真正发生并初步成形,但是,走向现代的某些趋势可能在中国内部却早已存在,并在发展中呈现出与西方迥然有别的特点。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不少学者寻找中国内部固有的现代因素的种种努力∶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尝试从宋、明、清,或更早的时期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商品经济的萌芽;另一些受到韦伯式问题启发或刺激的学者则试图在中国乃至东亚发现可以支持工业化或者民主化的精神因素、价值观念或者某种张力。

“现代性”及其理论的发展

“现代性”及其理论的发展

估,通过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比较了解培训最终成效。

酒店在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时,应注意考核评估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考核评估的客观、公正、合理。

3.5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激励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调查研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员工只会发挥其能力的20%-30%,但如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其潜力则可发挥到能力的80%-90%。

由此可见,中小城市酒店要想充分发挥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能动性,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

而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就需要酒店从员工的不同需求入手,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如:薪酬激励、晋升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将员工培训时效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酒店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统一,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1]钱菁.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培训体系构建[J].饭店现代化,2011(3):30-35.[2]付海南.杭州JW 万豪酒店员工培训探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35-37.[3]李三喜.浅议酒店基层员工培训[J].旅游纵览,2013(3):80-81.[4]刘欢.关于酒店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176.[5]韩书艳.浅析温州市五星级酒店员工入职培训[J].经营管理者,2013(13):156-157.[6]侯烨.论酒店培训的三层次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183-184.作者简介:谭欣(1973-),女,广西贵港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贸易与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硕士,从事旅游酒店管理研究。

摘要:现代性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空间地域上与人类的时间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

长此以来,人们以“现代性”为生活背景,为生活内容,甚至为生活目标,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以批判和解构“现代性”为己任的“后现代”异军突起之后,人们还是在保留着现代性所占有过的空间与时间。

那么,对于“现代性”的含义与理论发展学理上曾经进行过怎样的探讨与发展呢?这也是我们目前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

论述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和不足.doc

论述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和不足.doc

论述金耀基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和不足现代化或者现代性是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人文学者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论及当下问题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要谈起现代化或者现代性的问题。

社会学家金耀基先生是以天下为己任,怀着满腔热情关注现代化的一位着名学者。

他独辟蹊径,采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中国现代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研究第一人.他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现代化及传统在社会、文化转变中的角色,其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从传统到现代》和《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两本着作中。

金耀基本人认为他的论着《从传统到现代》是中国第一部真正从学理上探讨中国现代化的专着.他的现代化理论受到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和推崇。

着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学者刘小枫就非常推崇金耀基的现代化理论,认为金耀基先生的学术言述自觉地致力以社会科学之实证知识为工具来建构关于现代现象的理论,即现代化理论,虽逾二十余年,至今仍有现实的学术意义,在现代汉语学术史上亦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就目前而言,中国大陆对金耀基先生现代化理论评述的论文仅有两篇,这与金耀基现代化理论的地位和影响是很不相称的。

笔者打算在全面梳理金耀基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意义并反思其不完善的地方。

一、金耀基的现代化理论中国需要现代化,这在今日的中国是不言自明的事情。

但是在《从传统到现代》第一次出版的1966年,中国大陆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台湾处于威权式的统治之中,当时整个中国谈论现代化的声音是很少的。

金耀基受到哈佛大学社会学者帕森斯(Parsons)的影响,开始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中国文明秩序的建构问题,因此在当时的中国,金耀基的现代化理论具有超前性,发前人之未发而且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了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

金耀基的现代化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现代化的本质与过程现代化的概念众说纷纭。

金耀基综合了本迪克斯(Re-inhardBendix)和李维的观点,认为现代化是指传统性社会利用科技之知识以宰制自然,解决社会与政治问题的过程。

文化现代化:作为普世性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当下中国问题的文化进路论略

文化现代化:作为普世性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当下中国问题的文化进路论略

作者: 金岱[1]
作者机构: [1]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广东广州510006
出版物刊名: 学术研究
页码: 145-15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文化现代化;社会有机体系统;普世性生活方式;自由个体;公民社会;民族国家
摘要:作为克服1978年前30年唯意志之社会结构的自然自发自律自治之社会有机体系统恢复工程的经济现代化.在高速行进了30年后,我国出现了经济成就巨大、社会和精神问题日益严峻的基本状况,文化现代化这另一自然自发自律自治的社会有机体系统恢复工程,有必要突出地摆上前台。

基于对雷蒙德·威廉斯文化概念的引申和重新编码.笔者认为文化是符号文化(作为符号生产的文化)、价值文化(作为精神价值.精神理想的文化)、生活文化(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的统一体。

而作为自然自发自律自治的社会有机体系统恢复工程的文化现代化层面之一的普世性生活方式现代化:自由个体、公民社会与民族国家建构(在超越性民族国家框架中的自由个体与公民社会交互生成的生活文化系统建构),是解决当下中国问题的至关重要、甚至是当务之急的进路之一。

《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阅读答案

《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阅读答案

《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阅读答案《中国现代的文明秩序》阅读答案《大师》:现代性和现代化的区别在哪?现代性本身是否值得反思?金耀基:“现代化”是什么?简言之,现代化是指一个传统的国家为了跻身于现代国家之林,所启动在经济、军事、教育、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变革而产生的社会巨大的形变过程。

它通常表现为工业化(由农业转向工业),都市化(农村人口转向城市),世俗化(科学理性思维的扩散)和普遍参与(在政治上个人主体意识的提高)等现象。

现代化可以说是一个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的过程。

而“现代性”是指现代文明体的性格和风貌,我称之为“现代的文明秩序”。

第一个实现现代性的是西方的欧美。

“西方的现代性” 是十八世纪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的产物,它常被视为是以“个人主义”、“资本主义”与“民主政治”为核心内容的。

长期以来,西方人把“西方的现代性”等同于现代性,亦即视西方现代性具有现代性的典范地位。

西方的现代性中的确包含有民主、人权、正义、科学等文明的元素,也有普世的意义,但西方的现代性本身亦有缺陷。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二十世纪初早就有深刻的反思,指出西方现代性并非启蒙标举的理性之胜利,而是一种变质的“工具理性”的张扬与膨胀。

启蒙所产生的现代文明体固有其灿烂的成就,但亦有它的黑暗面与深层问题,即仅就二次世界大战所暴露的残酷与伤害而言,就已显示了其“非理性”的一面。

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更又一次揭露了资本主义内在的道德秩序的败坏。

《大师》:很多人希望中国也能成为同西方欧美一样的现代化国家。

您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会一样吗?金耀基:中国百年的现代化,乃至20世纪绝大多数的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所碰到的最根本问题就是文化问题。

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或转化过程,从来就不是“文化中立”的,各个民族文化与西方启蒙价值的碰撞是无可避免的,有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因为宗教原因,强烈地排斥西方的价值。

在现代性构建过程中,文化是无法缺位的,问题只在于本土文化在文化转型中的自主性的高低与多少。

重识与正名—关于中国美术批评“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重识与正名—关于中国美术批评“现代性”问题的思考

中国现代艺术展,China/Avant-Garde 海报中国美术馆1989年2月5日同西方社会与美学二元对立的现代性一样,西方理论家对“政治前卫”(political avant-garde)和“美学前卫)的二元对立结构中展开的,并形成了以意大利学者雷纳多Renato Poggioli)和德国学者彼得·比格尔(Peter Burger表的两大前卫理论。

[英]保罗·伍德:《现代主义与先锋的理念年第5卷,第126—141页。

:《进展与徘徊:1989—1993年美术批评述评》,《。

也可代表一种在历史中生成和延续的美术形态,像潘公凯主持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指的就是作为特定的美术形态的历史,而非一个学科的演进之路。

当然,这两个层面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二者的联系也不容忽视:作为学科的“中国现代美术”是根据它的研究对象—“现代美术”—确立自己的学科边界;反之,对“中国现代美术”的“现代”形态的探寻既是这一学科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它赖以存在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种历史形态的“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问题,自然会牵涉到这一学科边界的划定。

首先需要指出,“现代美术”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尚未通行,即便有个别以“中国现代艺术史”命名的著作[1],也主要是在“现代”“近代”的时间意义上理解“现代”的含义,而不是用以划定[1] 如李朴园等著:《中国现代艺术史》,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版。

[2] 如季剑青所概述的从“新文学”到“现代文学”的历史。

季剑青:《什么是“现代文学”的“现代”?—中国现代文学起点问题的历史考察和再思考》,《文学评论》2015年第4期。

[3] 胡蛮:《中国美术史》,群益出版社1946年版。

注:在1953年版中,第十一章的标题改成了“近代的中国美术”,又加了第十二章“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和新中国的美术”。

之后,像阎丽川的《中国美术史略》(1958)也延续了“近代美术”和“新中国的美术”的划分标准。

麦金太尔对现代性自我的批判

麦金太尔对现代性自我的批判

麦金太尔对现代性自我的批判一、现代性自我及其困境个人承担某种社会角色是其个人关于整体生活的信念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信念的一个部分。

个体和社会角色之间通常处在一种相互限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当中。

个体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提供给个体的社会身份和既定目标为个体自我的界定提供了实在内容和边界。

反过来,自我对社会角色及其既定目标理解上的差异性又为社会角色的呈现提供了变化和发展的可能性。

比如某人是某餐厅的勤杂工,每天辛苦工作,但这个人可能是一个餐饮业的爱好者,正在行业基层学习餐饮业的运营,以便将来自己创办餐饮公司,而这个信念又要求他相信餐饮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特性角色是社会文化的“道德表征”,特性角色以一种其他许多社会角色所不具有的方式,把某种道德束缚于那些角色承担者的人格之中。

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的特性角色。

与一般社会角色相比,特性角色在体现道德信念的方式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特性角色所要体现的道德信念是社会赋予他们的、是外在的,他们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理想和道德理想;二是特性角色所体现的道德信念会对社会上其他人理解自己的道德信念以及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道德信念产生影响。

特性角色能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影响,是因为特性角色和其他社会角色有着一致的道德理想和文化理想,而不是一方利用另一方。

他们之间是一种非操纵性的关系。

麦金太尔认为,在现代社会却有三种特性角色是在一种操纵性关系中体现自己的道德信念的。

这完全有悖于“人是目的”的价值理念。

(一)体现现代性自我的三种“特性角色”“富有的审美者”、“科层组织的管理者”、“心理医生”。

“富有的审美者”指的是一群特定的富人,他们持一种享乐主义的世界观,他们的兴趣在于想法设法为他人做事,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和厌腻的胃口,避免现代有闲阶级特有的烦恼。

现代设计史2

现代设计史2

1.哥特风格:欧洲传统风格,它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

在欧洲各国因被普遍认为是宗教风格而遭忽视。

2.约翰拉斯金否认在造型艺术—所谓大艺术与被称为小艺术的手工艺、室内装饰等之间存在着什么差别。

主张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要求美术与技术结合。

拉斯金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性。

社会主义色彩,一方面强调为大众:另一方面则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寻找出路,而这种设计自然不是为大众的。

3.工艺美术运动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设计家、诗人和社会主义威廉莫里斯。

工艺美术特点:(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2)在装饰特征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期货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它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

(4)主张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身。

(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4.莫里斯在具体设计上,强调使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提出设计的民主思想,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的活动。

(2)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

5.红房子集中体现了拉斯金、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思想政治。

设计四条原则:(1)在形状、装饰和材料上,每个室内都应是结构和面的逻辑派生(2)每个室内都必须具有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个性(3)每个室内都必须如实地展现其结构成分(4)每个室内,从最大的面到最小的细节,都必须使用与整体协调的材料。

6.新艺术运动背景:与工艺美术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的过分装饰风格,反动,它们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应,它们都是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也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而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它们都受到是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浮世绘风格的影响。

7.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而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理论 ,而是应 该根 据韩 国 目前 存 在 的现 时代 问题
意识 ,使韩 国文 学 作 品传 统化 ,以此创 造 出新 的文 学观 ,这就是重论 金洙哄 的理 由 。
有人认为 ,“ 从文学 史来看金 洙哄确实 生活在 另

哀 。诗 《 月光 之下 的玩耍 》 就 是从 集 中凝 视正 在旋 转之陀 螺开始 的。
果 不能持续 自我 变化就 不 可能 生存 下 去 。虽 然 改变 自我要求超 出 日常 ,但 如 果弄 不好 ,变 化本 身 就会 成为 日常 ,变 化本 身成 为 变化 的内容 ,陷进 抽 象 的 变化之 中。如果 变 化不 依赖 于传 统 ,就会 为 了变化 而变化 ,产生 日常的变化 。所 谓现代 生活 的 日常性 , 不就是指 日常中 反复 变化 的 生活 特征 吗?诗 人 为 了
把 自己的人生 ( 轮 )与 “ 年 观望 ” 的对 象 ( 转 的 旋
都在 站立旋转 ,
陀螺在旋转 ,
陀螺 )联 系起来 。通 过旋 转 的陀螺 能看 出 自己什么
样 的人生 呢?
陀螺在旋转 。
回顾 自己人生所 走 过 的道 路 ,如果 “ 掉 ” 现 脱
现代生活 是一 种须 反 复工 作 的厌 倦人 生 ,但 如
这是 因为客观性本 身带有一定 的主观性 。
诗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传统内含着创新之意。这是
因为传统并非 固定不 变 ,可 以根 据 后 一代 人 的 观点
和问题 意 识而 重 新 构 成 。有 一 种 激 进 的观 点 认 为 ,
二 观望与直观、对象与内在2
关系联 系在一起的方法
并且加 以学 习。为 此 ,应 该 注 意观 察 贯 通于 金洙 哄
凝视 着正在旋 转的陀螺 ,
陀螺被 盯得发 黑直立着 。
6 删 一 当 代 韩 国 26 嘲— 0 年春季号 0
维普资讯

文化研究 ・
陀螺是孩子 们 的传 统 游 戏 的玩具 。无忧 无 虑 的 乡土陀螺游戏 ,竟 然能创 造 出 一个 与现 代 的快 节 奏
下 ,构 筑什 么样 的文学 观 基础 显 然 是一 个很 重 要 的 问题 。这项工作不 应 该 只是尊 崇 外 国文 学 作 品形成
“ 观” 直 。尤其在 初期 的诗 中 ,金洙 哄 对任 何事 物 似
乎 都不渗人 主观 意念 ,而 是采 取 全 神贯 注 直接 观察 的态度 ,力求 直观 的 “ 认识 ” 。可是 直观正如在金洙 哄的眼 帘中所反 映 的那样 ,由于 “ 渴望 ” 而感 到悲
生 活即与生活在 “ 都市” 圣 人们 的 “ 比小 说更 新这 个 空间 里 ,无
螺是使 韩 国 的历 史——传 统 与 金 洙 哄 相 遇 的 媒 介。
这种相 遇不是表 面 的,而 是 从 内在 形成 的。通 过 金
洙哄 的内在与历 史 内在 的重 叠 ,这 首诗 开 始深 化 和
陀螺像 几千年前 的圣人 那样 , 正在 我 面前旋 转 , 想起 来怪悲哀 , 你我 都为那 自旋之 力 ,
为 了共 同 目标 不 可 哭 泣 .
有所 不同 ,他在 独 想 “自己过 去 的岁 月 留下 来 的年 轮” 。不止于观望 ,这里体现 出金 洙哄想 通过 观望而 得 到某种认识 ,即体现 出他 的直 接观察 的作诗 态度 , 以年轮为工具来 认 识旋 转 陀螺 的意义 。其 意 志 是想
面对永远 必修 自我 的命运和使命 的今夜 ,
不容我半点放 心 , 陀螺嘲 笑我 而 自旋 ,
虽 然 人 们 的 记 忆 里 它 比螺 旋 桨 更遥 远 。
谓返 回到童心世 界 ,是指 随着 观 望旋 转 着 的陀 螺而 陷入 到无忧无 虑 的状 态之 中。可 是 ,金 洙哄 却 与此
维普资讯

文 化研 究 ・
金 洙 喉 论
现代性 、传 统 以及革命
李城 赫

: 口
作 品的一贯 思想 ,有 必要 从他 的作 品 中找 出 目前 我
们认为重要 的 内容 。也许 这 是笔 者 本人 的一 种 主观
偏 向。但 实 际上 根 本 不 存 在 完 全 客 观 的 读 书 方 法 , 笔者从 “ 传统 的衍 生 ” 观点 出发 ,对 金 洙哄 的
扩大到庞 大的视野和几 千年的深渊 。
论 是大人或孩 子都 在 全神贯 注 凝 视着 。 由于这 是一 个 与现代 日常 生活 相互 对 照 的空 间 ,这 种观 望 状态 可 以从 现代 中摆 脱 出来 ,可 以拥有 “ 纯真 的 眼神 ” 。
然 而 ,这并不意 味 着返 回到童 心 的世 界 。金 洙 哄 的 诗 由于并不止 于这 单纯 的观 望 而显 得 更有 魄 力。所

现象来看 ,可 以说 他 的 作品 即使 现 在也 很有 生 命
力 ,会 成为衍生 未 来文 学 的滋 补 剂 。尽管 不 能忽 略
想 着岁月 留给 我的沉淀 的年轮 。
纯真 的眼神 ,
对金洙哄文学 的批 判 ,但 目前更 重 要 的应 该 是 注重 于他的文学思想 发 展性 一 面 ,从 中吸 取教 训 和精 华
传统是 通过否定 传统 而产 生 的 ,但 只有存 在 着 否定 的对象 这一前提 时 才能谈 及 否 定 ,从 这 一点 来 看传
统在文 学活动 中是 必不 可 缺的 。在 目前 文坛 主 导 的
金洙哄诗 的 主题之 一 ,就 是许 多 评论 者 所说 的
文艺理 念或应该 要继 承 的传 统并 不 十分 明确 的情况
不得 不在 都 市 内四处奔波 ,
我的 工作 , 比任何 小说更新 奇的我的 生活 ,
都抛在 脑后 ,
个时代 ” ,把金洙 哄视为过去 的旧时代 诗人 ,这种
态度来 自于文学 是 按 照事 先规 定好 的 路径 发 展 的 目
的论思维方式 。从 至今人 们 尚在 读 金 洙哄 的作 品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