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等长练习对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弹跳力的实验研究
篮球教学中提升弹跳力方法研究
次 。 由 于篮 球 比赛 不 会受 到 时 间 的 限 制 , 因 此 篮 球 比赛 一 般 是 一 动 。训 练 运 动 员 的静 力 性 力 量 可 以 通 过 让 运 动员 肩 负 杠 铃 做 负 个小 时左右 , 运动员的体力 消耗是很 大的 。 比赛 的 胜 利 与 否 主 要 重 半 蹲 的 练 习 ,这 也 是 运 动 员 训 练 静 力 性 力 量 的 一 种 主 要 方 是 取决 于运 动 员 的 耐 力 尤 其 是 弹 跳 力 的 耐 力 。 人 体 所 需 要 的能 力 法 。 超 等 长 训 练 主 要 是 让 肌 肉产 生 牵 张 放 射 的力 量 训 练 方 法 。 主要 是 由磷 酸元 、 乳 酸 提 供 的能 量 . 主要 是 依 靠 糖 元 的无 氧 酵 解 。 让 运 动 员从 高 处 向下 跳 又 立 即 跳 上 的 深 跳 练 习 。 除此 之 外 还 可 酵 解 最 终 产 物 为 乳 酸 , 放 出 的能 量 由 A D P接 受 ,再 合 成 A T P, 以采 用 多 级 蛙 跳 、 跳 栏 架 和 跳 台 阶等 方 式 。 A T P就 是 人 体 处 于缺 氧状 态 的情 况 下 能 量 的 主要 来 源 。 由于 篮 球 超 等 长 训 练 是 目前 较 为 成 功 的一 种 将 力 量 转 化 为 爆 发 力 的
球 运 动 也起 着 较 为 关 键 的 作 用 , 这 就 要 求在 篮 球 的教 学 中 采 用 正 对 股 后 肌 群 和 小 腿 三 头 肌 产 生 影 响 , 而在 篮球 比赛 中 , 运 动 员
确 的 方 法 培 养 好 运 动 员的 弹 跳 力 。
主要依靠 的还是股后 肌群和小 腿三头 肌 , 所 以在 训 练 中不 必 采 用 深蹲练 习。提高腹 部的力量 还是依靠 的是提 高背部 的力量 ,
浅谈超等长训练方法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
浅谈超等长训练方法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作者:刘卓辉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7期超等长训练自60年代末期被提出直到现在,在一些项目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遭到一些人的批评,认为超等长训练对身体有伤害作用。
尽管对超等长训练褒贬不一,但作为训练爆发力的一种方法,至少在现在是不可替代的。
本文对超等长训练方法的概念、原理及其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希望对田径项目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超等长训练的概念超等长(plyometric)训练,又称为“拉长——缩短”周期,“爆发——反应——弹性”肌肉训练法或反应训练法。
对其概念,从形式上有以下定义:“肌肉先被迫迅速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转为向心收缩”,“肌肉工作时,预先被强制性拉长,再进行快速收缩,这时肌肉能够产生超常态的爆发力,利用肌肉这一特性以提高爆发力为主的训练称为超等长训练”,“速度与力量的结合,产生爆发反应运动或增强爆发力的训练”。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超等长就是使肌肉在收缩前先做个预先拉长,这样,肌肉可以产生更快的收缩速度,更大的收缩力量。
从肌肉工作形式看,超等长训练是对肌肉进行训练;其实从实质上看,超等长训练是对神经系统的训练。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给超等长力量训练一个更科学的定义:“利用肌肉被动快速拉伸贮能的特性和牵张反射的原理,对肌肉施以超负荷刺激,使神经系统产生速度性适应,进而优化肌肉收缩力量和速率关系的一种拉伸——缩短周期的训练方法”。
超等长力量训练应突出两个方面:①肌肉快速拉伸和收缩的速度;②肌肉拉伸过程向收缩过程转换的时间。
二、超等长训练的目的超等长训练是爆发力的有效手段。
很多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肌肉力学证明:肌肉发挥最大的收缩力量需要0.5s-0.7s的时间;而短跑运动员支撑脚与地面接触时间为0.1s-0.15s;背越式跳高,起跳腿与地面接触时为0.182s。
可见在许多体育项目中的动作,都是以爆发的形式完成的,因此提高爆发力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很重要方面,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目的也在于此。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提要:随着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健美操这项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比如:在完成C组(跳与跃类)难度动作时,如果一名运动员不具备较强的弹跳力,那么他很难高质量的完成难度系数较高的难度动作,在比赛中也无法取得更好的名次。
作者根据几年来的训练经验,结合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特点以及C组难度动作的技术要求,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并介绍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方法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通过难度动作的展示,将人体美﹑动作美、力量美和艺术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竞技健美操观赏价值。
而弹跳力则是完成C组难度动作的重要保障。
几年来,作者在竞技健美操队的训练工作中经常采用:大强度的跳跃练习及小阻力、快速度的负重半蹲练习。
并结合C组难度动作相关部位肌肉练习以及全身爆发力练习的方法。
有效的发展了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弹跳力。
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一、竞技健美操对力量素质的要求竞技健美操是一项以无氧代谢运动为主,有氧和无氧代谢相结合,来完成一系列的高强度复杂动作的运动项目。
竞技健美操运动强度大﹑时间短﹑速度快;动作难度大﹑变化多﹑技术复杂,因而,它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较高。
所谓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运动比赛所具有的创造一定运动成绩的能力,它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以及心理活动能力的综合表现。
主要体现在运动员完成成套动作时应具备的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
其中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一切高难度动作的完成都必须由力量素质作保障。
没有力量就没有难度动作,更没有高难的创新动作。
而弹跳力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内容二、C组(跳与跃类)难度动作与腿部弹跳力关系的分析高质量的C组难度动作要求:队员要跳起足够的高度。
队员要交待出规范、优美的空中姿态。
长期的超等长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纵跳能力和踝关节围度的影响
长期的超等长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纵跳能力和踝关节围度的影响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07-000-03摘要为探讨长期超等长练习不同方式对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纵跳能力和踝关节围度的影响,于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邵阳学院体育系排球专选班随机选取大学生36人,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9人,各组主要资料具有可比性。
反向运动跳组、跳深练习组、单纯离心练习组、单纯向心练习组分别以不同的练习方式进行训练,观察训练14周后受试者的踝关节围度、下肢纵跳能力的变化。
结果:训练14周后所有实验组的踝关节围度都出现了减少,但其中以PDJG、PCMJG组的效果最好;训练14周后,SEG、SCG 组的纵跳能力出现了增加,而PCMJG和PDJG组的纵跳能力没有显著性变化。
结论:长期的超等长训练练习可以明显影响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的纵跳能力和踝关节围度,效果比单纯的离心练习或单纯的向心练习要好,且不同练习方式的作用效果不同。
关键词超等长训练排球运动员训练一、前言现代排球运动已呈现高空争夺的格局,拼抢更加激烈,力量和速度的较量日益突出,谁能获得高空优势,谁就能掌握比赛的主动,高空优势除了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外,出色的弹跳力则是争夺空间优势的关键。
弹跳力是排球运动员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不仅是排球比赛争夺空间优势的必备条件,而且也是掌握各种难度空中动作的基础。
我国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的身高相对较矮,因此,在比赛中要依靠良好的弹跳力来弥补由于身高不足所造成的空间争夺能力方面的差距。
排球运动员小腿围度及下肢�v跳能力是反映运动员弹跳能力的重要指标超等长练习对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小腿围度及下肢纵跳能力的影响和分析为训练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20年前超等长练习还有一点神秘,仅仅只有哪些非传统的教练员和大胆的运动员在使用。
今天,超等长练习已经发展为一种被广泛接受、对于提高爆发力和灵敏性都非常有效的手段,所有不同年龄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都能安全地进行超等长练习。
超等长训练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超等长训练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介绍超等长训练是指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常见于马拉松、铁人三项等持久耐力项目。
在这样的训练中,选手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精力,才能达到提高自身水平的效果。
然而,超等长训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
本文将深入探讨超等长训练的意义,以及在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超等长训练的意义1. 提高耐力和毅力超等长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耐力,提高运动员的持续运动能力。
通过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身体可以逐渐适应这种负荷,从而获得更好的耐力和毅力。
2. 测试身体极限超等长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测试自己的身体极限,挑战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极限,为以后的比赛和训练做好准备。
3. 心理建设经历超等长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包括自我调节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困难的适应能力。
这对于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冷静、持之以恒非常重要。
三、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超等长训练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强度、持续时间、休息安排等。
过短的训练时间可能无法达到训练效果,而过长的训练时间可能导致过度疲劳和身体损伤。
2. 合理饮食和补给在超等长训练中,身体消耗大量能量和水分,需要及时补充。
合理的饮食和补给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训练,减少疲劳和提高恢复速度。
3. 身体状态监测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身体的状态,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发现身体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
4. 合理休息和恢复超等长训练后,身体需要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以便肌肉和神经系统得到修复和调整。
合理的休息和恢复可以避免过度疲劳和伤害,保障身体健康。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超等长训练在提高运动员体能和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在训练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管理,注重身体状态监测和合理休息恢复,以避免过度疲劳和伤害。
超等长训练提高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效果初探
SPORT SCIENCE A ND T ECHN OLO GY Vol. 22, N O. 1, 2001
超等长训练提高大学生排球运动员 弹跳力的效果初探
朱 宏1 郭小军1 孙文琦2
( 1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组 南京 210000; 2 河南省机电专科学校 郑州 450000)
在原地纵跳双手摸高和垫步纵跳双手摸高这 两项指标,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5) , 连续 10 次纵跳双手摸高的平均值, 虽然也比对照 组提高得 多, 但不 具有 显著 性( P > 0. 05) 。 对照组的立定跳远成绩比试验组要好, 却无 显著差异( P> 0. 05) 。
25
体育科技 2001 年( 第 22 卷) 第 1 期
摘 要: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 采用超等长训练之一的跳深练 习提高排球 运动员弹 力。研究表明: 跳深练习对提高弹跳力有效、可行, 为排球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超等长训练, 弹跳力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Spring Training for College Volleyballers
组。对照组的训练内容除跳深外, 与试验组 相同。此外每次课加做立定跳远 5 4 次。 2. 3 将试验前后两组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 学处理, 做横向和纵向比较。
3 结果与讨论
3. 1 从表 1 可见,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 和试验前 的四项测试指 标均无显 著性差异 ( P> 0. 05) , 表示分组合理, 具有较强的可比 性。
指标
试验组 对照组 t 检验
原地纵跳 ( cm)
70. 6 2. 2 72. 2 2. 5 P> 0. 05
超等长训练原理与跳深练习应用研究
超等长训练原理与跳深练习应用研究作者:张丹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7期[摘要]通过研究超等长训练提高最大力量和爆发力。
理清超等长训练的脉络及影响其训练的两个主要因素(个人和训练因素),进而探讨如何制定适合运动员的超等长训练方法。
[关键词]拉长缩短周期;超等长训练;跳深;地面反作用力超等长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手段,不仅在力量、速度为特点的体能类项目中有应用,而且在许多以技术、技巧为特点的项目中也得到高度的重视。
其肌肉工作特点区别于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能够同时将两种收缩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肌肉输出的功率。
一、超等长训练的本质超等长训练的本质是利用拉长缩短周期运动来发展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方法。
人体运动在受到周期性冲击力或拉力的作用下,肌肉进行离心收缩紧跟着进行向心收缩,这种离心和向心收缩的结合构成的肌肉活动形式,称为SSC。
SSC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肌肉被拉长之前已经被预先激活。
SSC的作用结果是在肌肉向心收缩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大的肌肉张力,因为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的紧密结合,肌肉在离心收缩结束后将产生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储存在肌肉和周围的软组织中,在较短的时间在向心阶段进行释放,使得向心收缩的能力增强。
准确的讲,超等长训练是一种机械撞击性刺激、迫使肌肉产生尽可能大的肌张力的方法。
此方法的特点是,在离心减速阶段结束和向心加速阶段开始之间,有一个短时间的冲击性活动;对于此冲击性时间的长短是判断是否为超等长训练的基本要素。
二、超等长训练的研究进展研究证明超等长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其训练的效果是增强神经肌肉的活性。
在其训练中包含了很多的日常体育运动中的动作,如纵跳、直膝跳、连续跳等。
国内对于超等长练习方法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照形式划分,各种快速跳跃练习、不同高度和形式的跳深练习、利用专门器械进行的超等长练习;另一种是按照肌肉拉伸肌的作用力特征,将练习归为冲击式和拉簧式,冲击式为各种跳跃练习、拉簧式为克服身体重力或器械重力的训练方法。
跳跃项目中速度训练与弹跳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68跳跃项目中速度训练与弹跳力训练的有机结合邓健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摘要:跳跃项目属于体育竞技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开展体育训练时,部分情况下会出现忽视跳跃技术训练,过于注重运动技巧训练的现象,致使体育竞技成绩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运动员的跳跃技巧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针对此类问题,要求在开展训练活动时,应做好速度训练与弹跳力训练的有机结合,通过速度训练和弹跳力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从而增强运动员的体能和体育技巧。
本文,就对速度训练和弹跳力训练进行分别阐述,并且探讨二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跳跃项目;速度训练;弹跳力训练在跳跃项目中,所考验的是运动员的体能,弹跳能力以及速度,要想更好地提升跳跃项目的比赛成绩,要求在开展训练活动时,应该注重对运动员弹跳力量和速度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针对跳跃项目中的动作技巧进行加强训练,方可进一步增强运动员的比赛实力。
在跳跃项目比赛过程中也可发现,运动员的弹跳力和速度是赢得比赛的关键,速度与弹跳力是跳跃项目比赛中的必备技能。
因此,找准正确的训练方法,实现速度训练与弹跳力训练的有机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速度训练在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速度都是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内容,就跳跃项目而言,运动员的速度对跳跃成绩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跳跃项目比赛过程中,获得良好比赛成绩的运动员往往具备较好的速度能力,多数会超出标准的速度值。
在对一些优秀跳跃项目运动员的比赛表现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优秀运动员在助跑阶段的速度要超出平均速度标准,助跑速度越快,跳跃成绩越好,可见,速度的训练对于运动员跳跃项目成绩提升有重要作用。
因而,我们可以认为速度是跳跃比赛中的重点内容,在日常训练中,也应对速度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提升运动员的加速能力跳跃项目中,起跳阶段的瞬时速度会对最终的跳跃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在开展跳跃运动训练时,教练人员已经将起跳阶段的瞬时加速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内容。
采用超等长训练法发展弹跳力
采用超等长训练法发展弹跳力作者:赵晓松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01期一、超等长训练的释义超等长训练是用来提高对速度力量、爆发力、快速变向、急停和急起要求较高的项目的成绩的一种体能训练方法。
它是用来描述能使肌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达到最大力量的肌肉活动,这个过程包括肌肉的离心收缩和紧接着发生的肌肉的向心收缩两个过程,这是一个“拉长—缩短周期”,运动员利用“拉长—缩短周期”可获得比直接进行肌肉的向心收缩产生更大的力量,而且速度更快。
超等长训练不仅使练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力量,而且能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的刺激,使神经冲动能力增强,单位时间募集肌纤维的数量增多,表现为更好的爆发力。
二、超等长训练的生理和生物力学基础超等长训练的生理和生物力学基础可通过力学模型和神经生理模型来解释。
在力学模型中,弹性势能被储存在肌肉和肌腱中,类似弹簧被拉长的过程。
上一过程储存的能量在随后肌肉的向心收缩过程被释放。
弹性能量的产生和储存主要发生于肌肉超等长收缩的离心阶段,弹性能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肌肉离心收缩的幅度和速度。
弹性能量利用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从离心收缩到向心收缩直接衔接,停顿时间太长会明显影响练习的效果。
当肌肉被快速拉长,会发生一个本能的、保护性的反应来阻止其过度拉伸,保护肌肉损伤,这称为“牵张反射”,它是因肌肉的离心拉长使神经肌肉感受器—肌梭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运动神经中枢—脊髓,运动神经中枢发出指令引起肌肉发射性收缩。
“牵张反射”使肌肉在随后的向心收缩过程中更加快速和有力。
但是如果向心收缩不是在预拉长之后立即发生,则牵张反射所产生的效果将明显减弱。
在超等长训练中这两个模型是共同作用的,只是作用的比例不同,两者缺一不可。
三、超等长训练的原则(1)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由于超等长练习对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做所有练习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并在完成所有练习之后进行适当整理活动,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跳跃项目中速度和弹跳素质的共同提高之研究
跳跃项目中速度和弹跳素质的共同提高之研究作者:张海来来源:《新一代》2009年第12期摘要:体育高考中有不少项目牵扯到跑、跳结合,如何使速度和弹跳更完美地结合,本人通过多年带高考训练队的实际经验,总结出一整套的训练思路,目的是更好的把两者有机结合,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逐一阐述。
关键词:跳跃项目;速度和弹跳;共同提高的研究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18-01随着跳跃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跳跃的训练方法也随之改进。
跳跃成绩的提高与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是密不可分的。
不管是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方法,还是以力量为核心的训练方法都促进了跳跃成绩质的飞跃。
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实际,感觉到如何把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速度是跳跃项目的“灵魂”。
任何高水平的跳跃运动员都是以高水平的速度为后盾的,比如:成绩为8.95米的著名跳远名将鲍威尔的助跑速度为11.0米/秒,成绩为8.91米的名将刘易斯的助跑速度高达11.06米/秒,他们都在跳远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速度水平。
为此教练员们都比较重视运动员的速度水平的提高。
一、跳跃项目速度训练的方法为了使起跳获得最大的速度,在速度训练中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加速能力。
运动员的跑速主要是通过这样两个因素来衡量的,一是步频,二是步长,二者缺一不可。
步频或步长的提高,要以通过加强肌群的力量、身体的移动速度、关节的灵活性以及改善跑步技巧等多种途径进行。
以跳远为例,本文根据前人的一些经验,并结合跳远的专项特点,总结出跳远具体的训练方法。
1.在跑道上进行助跑练习。
2.在全程助跑的基础上增加2~4步,在跑道上进行助跑练习。
3.在全程跑的基础上增加2~4步,在跳远助跑道上进行助跑的练习。
4.利用顺风进行助跑的练习。
5.从下坡跑开始,最后平跑4~6步的助跑练习。
6.以最小的步数做30~40米的行进间跑。
浅析超等长训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浅析超等长训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作者:姜广富刘昕来源:《体育时空》2017年第11期一、超等长训练的发展超等长训练译自英语“Plyometrics”,这一译法于80年代提出一直沿用至今。
这种训练方法早在1968年首次被前苏联生物力学家Verkhoshanski提出,其目的是提高下肢肌肉爆发力,同时也力求训练方法和运动项目相贴近。
1972年前苏联Weochshanski i将超等长训练其发展的力量定义为等同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等并且可以独立存在的力量素质。
从此,超等长训练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众多的学者开始对超等长训练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确立了相关的理论与训练原则。
超等长训练与1975年传人美国,并首次被美国珀杜大学前奥运会女子短跑选手的教练Fred Wilt(弗·威尔特)采用。
苏联著名的超等长训练专家尤维尔霍申斯基发展了许多超等长训练方法及其解说,目前成这些训练方法为传统训练方法,如负重蹲起,跳跃练习和跳深。
1984年我国首次引进“Plyometfics training”并翻译为超等长训练。
二、超等长训练的生理学机制和影响因素(一)超等长训练的生理学机制超等长训练是指肌肉在快速的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快速的向心收缩的力量练习。
超等长训练方法的本质是利用肌肉拉长一缩短收缩周期性运动来发张运动员的爆发力及反应速度等。
超等长训练从肌肉工作形式上看,超等长训练的是肌肉但从本质来看超等长训练的是神经系统。
(二)超等长训练的影响因素1.肌肉的初始长度肌肉的初始(最初)长度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有重要影响,已有大量的实践证明,随着肌肉最初长度的增加,肌肉的收缩效果也随着增大。
肌肉的最初长度过长或者过短都不利于肌肉的收缩达到最佳的效果,唯有初始长度达到或者接最适的初长度时其产生的收缩效果才是最佳的。
其决定性因素是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参与收缩的横桥数目,根据肌丝滑行理论分析,当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横桥参与的数目是最多的,其产生的力量(爆发力)最大,于此同时进行超等长训练贮存的弹性势能最大。
浅谈超等长训练方法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
浅谈超等长训练方法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作者:刘卓辉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7期超等长训练自60年代末期被提出直到现在,在一些项目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遭到一些人的批评,认为超等长训练对身体有伤害作用。
尽管对超等长训练褒贬不一,但作为训练爆发力的一种方法,至少在现在是不可替代的。
本文对超等长训练方法的概念、原理及其在田径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希望对田径项目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超等长训练的概念超等长(plyometric)训练,又称为“拉长——缩短”周期,“爆发——反应——弹性”肌肉训练法或反应训练法。
对其概念,从形式上有以下定义:“肌肉先被迫迅速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转为向心收缩”,“肌肉工作时,预先被强制性拉长,再进行快速收缩,这时肌肉能够产生超常态的爆发力,利用肌肉这一特性以提高爆发力为主的训练称为超等长训练”,“速度与力量的结合,产生爆发反应运动或增强爆发力的训练”。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超等长就是使肌肉在收缩前先做个预先拉长,这样,肌肉可以产生更快的收缩速度,更大的收缩力量。
从肌肉工作形式看,超等长训练是对肌肉进行训练;其实从实质上看,超等长训练是对神经系统的训练。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给超等长力量训练一个更科学的定义:“利用肌肉被动快速拉伸贮能的特性和牵张反射的原理,对肌肉施以超负荷刺激,使神经系统产生速度性适应,进而优化肌肉收缩力量和速率关系的一种拉伸——缩短周期的训练方法”。
超等长力量训练应突出两个方面:①肌肉快速拉伸和收缩的速度;②肌肉拉伸过程向收缩过程转换的时间。
二、超等长训练的目的超等长训练是爆发力的有效手段。
很多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肌肉力学证明:肌肉发挥最大的收缩力量需要0.5s-0.7s的时间;而短跑运动员支撑脚与地面接触时间为0.1s-0.15s;背越式跳高,起跳腿与地面接触时为0.182s。
可见在许多体育项目中的动作,都是以爆发的形式完成的,因此提高爆发力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很重要方面,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目的也在于此。
“增强式训练”对大学生球员跳跃和速度爆发力的影响研究
“增强式训练”对大学生球员跳跃和速度爆发力的影响研究跳跃能力和速度爆发力对篮球运动员是极其重要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四周的增强式训练(plyometric training)对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跳跃能力和速度爆发力的影响。
其测试指标为:左右脚垂直弹跳能力、双脚垂直弹跳能力、10米冲刺能力、40米冲刺能力和无氧代谢功率(峰值、相对峰值、谷值、相对谷值)。
所有受试者是来自于参加CUBA甲组联赛的集训队队员共17人,年龄在18——24岁。
所有受试者在四周增强式训练的前后进行各个项目指标的测试。
结果显示,无氧代谢功率峰值(p=0.02)、无氧代谢相对峰值(p=0.046)、左脚垂直弹跳高度(p=0)、右脚垂直弹跳高度(P=0.046),训练前后呈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对提高左、右脚单脚的垂直弹跳能力和腿部的无氧代谢功率来讲进行四周每周三次的增强式训练是有效的。
但对提高10米冲刺速度、40米冲刺速度和双脚垂直弹跳能力是不够的。
标签:增强式训练;CUBA;跳跃能力;速度爆发力增强式训练(Plyometrics training)是肌肉在快速、动性负荷或伸展后的一种顺发性收缩运动,也是一种能提高运动员肌肉能量输出和爆发力的训练方式[1]。
香港及台湾等地的学者将这种训练方式称为增强式肌力训练[2]。
这种训练方法是指主要作用肌群透过预先伸展的收缩方式,随后立即产生快速而强力的动作表现,包含了收缩前的伸展,或以反向动作来刺激牵张缩短循环(stretch-shortening cycle)。
因此,任何运动的动作中,先利用主要作用肌群离心收缩,然后再瞬发性的向心收缩动作,即可称为增强式肌力训练。
其主要的机制共三点:(1)肌肉弹性势能的利用。
(2)牵张反射原理。
在实施增强式训练时,由于肌肉的快速离心收缩,使得肌肉中的肌梭受到刺激而伸展,进而造成该主要肌群的伸展反射。
(3)神经肌肉协调性。
不管肌肉多么强壮,身体仍只能于神经系统所控制的速度范围内动作,动作的速度会受神经肌肉协调的影响。
超等长力量结合阻力训练对高校大学生短跑成绩影响实验研究
超等长力量结合阻力训练对高校大学生短跑成绩影响实验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超等长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同时阻力训练也可以增强肌肉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结合这两种训练方式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前景备受期待。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进行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探讨新型训练方式对短跑成绩的影响,还可以为大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鉴于此,本研究将探究超等长力量结合阻力训练对高校大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旨在为大学生体育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短跑训练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超等长力量结合阻力训练对高校大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探讨该训练方法在短跑训练中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验证超等长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究其对大学生短跑成绩的提升效果,并比较其与传统训练方法的差异。
研究结合阻力训练对短跑成绩的影响,探讨阻力训练对提高爆发力和速度的作用,分析其在短跑表现中的改善效果。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深入探讨训练对短跑成绩的影响机制,从生理和心理层面剖析训练方法的作用原理,为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短跑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建议,为运动训练领域的不断发展贡献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1.3 研究意义短跑是田径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体魄、团队合作精神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对于大学生短跑成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探究超等长力量结合阻力训练对高校大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超等长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的应用情况,为运动训练领域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结合阻力训练在短跑成绩中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对于提升大学生短跑成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优化提供依据,促进学生体育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超等长训练手段选择与注意事项的研究
超等长训练手段选择与注意事项的研究李兆林(西安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68)[摘 要]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构成特性和项目本质属性决定了超等长训练手段的选择,唯此才能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的反应力量与专项爆发力水平。
运动员应用超等长训练手段时,选择适宜的牵拉负荷、提高肌肉群“退让”工作能力、确保动作阶段时间短、动作衔接连贯流畅、与其他形式的力量练习相结合,并注重肌肉的恢复训练等十分必要。
[关键词]超等长训练;手段选择;注意事项[作者简介] 李兆林(1986—),男,山东莱西人,体育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302-03 [收稿日期] 2020-09-10一、前言超等长训练是指对肌肉施以快速动力性负荷牵拉进而使肌肉爆发式收缩,促使肌肉产生更强力量的一种训练方法。
这种肌肉先被拉伸做离心收缩工作,再迅速转为向心收缩的收缩方式,是肌肉刺激—反应功能的自然属性,与肌肉受刺激而产生的单纯等长收缩、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有明显不同的收缩性质,这种肌肉的收缩方式也被称为肌肉的拉长—缩短—周期运动(stretch-shortening-cycle,SSC)[1]。
从生理机制上看,肌肉在离心阶段被动牵拉,肌肉长度被拉长,为其后迅速向心收缩创造条件的同时,存储了肌肉弹性形变能,这部分弹性形变能可被肌肉随后的向心收缩所利用,这是随后的肌肉向心收缩比单独的向心收缩活动更有力的原因[2]。
肌肉弹性形变能产生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肌肉离心收缩的幅度和速度,弹性形变能再利用的转化效率与离心收缩向向心收缩转变之间的间隔时间成反比[1]。
研究证明:肌肉在被拉长(离心收缩)之前已经被预先激活,并且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作用(牵张反射活动)促使肌肉拉长—缩短—周期收缩方式具有更加经济、高效率的特点[3,4]。
对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探讨
对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探讨作者:吴超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7期吴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摘要:快速伸缩复合练习(plyometric)又称为超等长训练.该练习利用了肌肉的伸长-缩短周期原理进行爆发力训练,是发展运动员爆发性力量的有效手段.同时,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必须在科学的训练指导下,才能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关键词: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意义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4-0187-02快速伸缩复合练习(plyometric)又称为超等长训练.在简单的形式下,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就是一些双腿跳、跨跳和蹦跳的练习手段.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可以使肌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爆发力,利用含有伸长-缩短周期的预伸展或反向动作,产生快速有力的动作,目的是利用肌肉和肌腱的自然弹性成分与牵张反射,增加其功率的输出.1 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力学模型1.1 自然反射神经和肌肉系统相互作用在一起产生额外的力.当医生用橡胶棒敲打膝关节的韧带时,我们的脚会自然向前移动.这就是著名的牵张反射.股四头肌和其他的骨骼肌一样是由特殊的肌肉纤维组成,包括梭外肌纤维和梭内肌纤维.其中梭内肌纤维有特殊的功能,这些特殊的肌纤维包括了像肌梭和腱梭来感受肌肉长度和张力的神经末梢.毫秒之间信号会传达到肌肉组织引起刺激,从而使梭外肌纤维产生主动收缩,从而限制和减缓肌肉被拉长.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来自于弹性势能和无意识的收缩来使肌肉拉长.1.2 伸-缩周期(stretch-shortening cycle)伸长缩短周期利用串联弹性成分储存能量的能力,以及引发牵张反射促进肌肉募集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最大力量的增加.SSC包括三个时相(表1),第一时相是离心阶段,包括主动肌的预负荷,在此阶段中串联弹性成分储存弹性势能,肌梭受到刺激.当肌梭被伸展时,信号经由Iα向心传导神经纤维传到脊髓神经前根.第二个阶段是离心阶段到向心阶段的之间的停顿,被称为缓冲或转换阶段,时间从离心阶段结束到向心收缩开始,在离心与向心收缩之间有些延迟,此时,Iα向心神经与脊神经前根的α运动神经元接合,然后由α运动神经元转接信号到主动肌群.第三个阶段是向心收缩阶段,是身体对离心收缩阶段与缓冲阶段的反应,在此阶段,离心收缩储存与串联弹性成分中的弹性势能或利用为增加后续动作的力量,或以热能形式散失.肌肉与肌腱的伸展速率是增强式新联动作的关键,快速的伸展速率使伸长-缩短周期的向心收缩阶段,可以募集胶东的肌肉参与活动.伸展速率的重要性可以用三种不同形式的垂直跳测验加以说明:静态下蹲起跳、下蹲后立即起跳、助跑几步起跳.在三种纵跳中,随着牵拉速度的加快,纵跳成绩会提高.在静态下蹲起跳中,运动员先蹲好(膝关节屈90度、髋屈90度),然后跳起,这种纵跳中没有利用上储存的弹性能,也因太慢而没有利用上牵拉反射作用来提高肌肉收缩力,因为根本就没有离心时相;下蹲后立即起跳的方式,具有一个快速的离心阶段,紧接着一个向心收缩(起跳),快速的离心阶段使运动员在肌腱单位中储存了弹性能,并刺激了牵拉反射,因而加强了弹跳力量;在助跑起跳中,离心阶段更加快速有力,这种离心阶段的快速度使得纵跳更为有力,跳得更高.2 不同形式的快速伸缩复合练习2.1 单次跳跃和多重跳跃单次跳跃指的是可以选择一次跳跃、一组跳跃或者是你想要重复多少次的跳跃.多重跳跃指的是必须连续快速的完成你想要重复的次数.当然这些练习的方法可以在设置障碍(栏架、锥形标志物)的前提下提高下肢水平位移和改变方向的能力,从而全面的促进爆发力的发展.2.2 技巧的组合技巧的组合可以使练习的手段更加专项化,plyometrics可以与任何的练习手段(灵敏、协调、速度等)组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训练的难度和改变训练的方式.例如:向相反的方向跳跃然后落地后迅速的进行5码的加速跑;将一跳箱放在篮板的下缘,站在跳箱上向上跳起触摸篮板然后落地;或者用药球侧向抛给同伴,同伴接起迅速抛给对方,来发展躯干的伸缩训练等等.2.3 原地跳在原地跳起并落于原来的位置,尽最大努力跳起,强调正确的落地技术和移动速度.这是最佳的发展爆发力动作的跳跃练习.2.4 站立跳这些练习包括单次跳和多次连续跳,但是都是在任何一个方向进行移动,需要爆发力的移动,从而是发展下肢爆发力的有效手段.这些练习方法应该在最大努力并且在正确的动作下完成.3 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意义大部分的运动项目都需要综合的运动能力.这中间有直线速度能力(加速和最大速度)、专项速度(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能力和爆发力(一次用力项目的爆发力,如:标枪、摔跤、跳跃等),运动上肢的运动项目也具有这种连续性,像足球和篮球需要推和拉的上肢爆发力,而另外像高尔夫和棒球则需要旋转爆发力.在这张表描述了速度和爆发力的统一体.每个运动项目强调的能力各不相同.例如:在田径中,短跑和跳远运动员需要直线加速和爆发力的能力多于灵敏能力,而足球运动则更多地需要灵敏性.因此,结合专项来设计plyometrics,是提高运动表现的关键.4 快速伸缩复合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跳深练习对下肢关节肌肉有很大的牵拉,从而引起运动腿部膝关节的损伤,Famed Dallas Cowboy的整形外科博士Pat Evan声称,比其他的练习手段,跳深练习更容易引起医疗问题.其他的运动训练专家声称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在进行快速伸缩复合练习之后会对他们的运动成绩起到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训练时,对于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的长度和频率安排的显得尤为重要,并没有流行病学的研究说明受伤的比例与运动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呈明显的相关性,实际上,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可以用来预防赛前季疼痛和减少女性运动员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几率.普遍认为,当教练员对青少年进行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时,只要在适宜的强度和量下进行就不会发生危险和损伤.运动员体重超过100公斤后,进行拉长收缩练习时损伤的机率增大,增加了拉长收缩练习对关节的挤压力,容易使这些关节受伤.因而,体重超过100公斤的运动员,应避免大量、大强度的拉长收缩练习.另外,体重超过100公斤的运动员,在跳深练习中的高度不能超过46厘米.和其他训练一样,在开始拉长收缩练习之前,一定要检查关节的结构和存在的旧伤.关节旧伤或关节异常都会增加损伤的危险生.有肌肉扭伤历史,有病理关节松弛症,有脊椎异常(包括椎间盘压缩或椎间盘功能异常)等症状的运动员,要特别注意.5 结论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是发展运动员爆发性力量的有效训练手段.同时,快速伸缩复合练习必须在科学的训练指导下,才能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参考文献:〔1〕美国体能协会.体能训练概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2〕Essential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edition 2,2008.〔3〕部义峰,李世明,成武刚.超等长训练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23-45.〔4〕罗炯.超等长练习机制与跳深训练法研究述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7).。
2021超等长训练模式的生物学原理探析范文1
2021超等长训练模式的生物学原理探析范文 摘要: 近几年, 超等长训练模式已经在国内外的体育训练当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无论是进行跳跃类的练习, 还是短距离跑, 都在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在超等长练习已被广泛接受并成为提高爆发力与快速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本文通过对超等长训练的生理机制分析, 以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 超等长训练;训练方法; 生理机制; 1.超等长训练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等长训练的实际应用出现了多种研究, 而且主要集中在人体的主导机能的肌肉群体方面。
如Cavagna等研究学者对人体的肌肉拉伸长度进行了研究, 主要认为人体肌肉在进行有意的拉伸之后, 能够产生有效的弹性势能。
前生物力学专家维尔霍山斯基于1968年首先提出超等长训练的概念。
他主要是通过一种“跳深”的方法来提高跳远运动员弹跳能力。
该方法优于传统的力量训练效果, 首先在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田径、举重、体操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中使用。
起初超等长这个词来源于2个希腊词。
Plio意为“更多”, metric意为“测量”或更精确地讲为“可测量的增长”。
超等长这个名词是在1975年由美国着名田径教练Fred Wilt所提出的。
Wilt于1975年将此法介绍到美国, 超等长训练才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得到广泛接受。
2.超等长训练的生理机制分析 超等长训练中的收缩肌肉练习原理是:先让人体肌肉进行有效的离心收缩,然后再进行向心收缩, 使得肌肉在不断的伸长与收缩的过程当中, 形成机械的肌肉弹力, 从而不断的增加肌肉在受到牵引之后产生的有利条件反射, 而在拉长过程中必定被激活, 这种离心和向心收缩的结合, 构成了肌肉活动的一种自然形式, 称之为肌肉的拉长—缩短周期或SSC。
拉长—缩短周期共有两种形式, 即长周期和短周期。
长拉长—缩短周期的特点是髋、膝、踝等关节在250ms以上持续时间的大角度位移 (如排球的跳起扣球, 篮球的跳起投篮) , 而短拉长—缩短周期 (如短跑着地阶段、跳高、跳远运动中的起跳阶段) 的特点是上述关节只产生小角度位移, 且持续时间在100~250ms之间。
超等长训练方法的应用及其训练启示
超等长训练方法的应用及其训练启示刘瑞东;徐文祥;姜自立;李庆【期刊名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01)005【摘要】以生理学适应机制为依托,阐述了超等长训练方法的演变与进展,以及如何更合理地应用该训练方法.重点介绍了在训练实践中较为热门的负重超等长训练,以及在训练中最新兴起的水中和沙上超等长训练.水中和沙上超等长训练更加突出预防损伤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更加合理地应用这一新方法,对于提高这一群体的运动成绩和防止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1)弹跳高度、负重大小、弹跳速度和频率以及跳跃技巧等是影响超等长训练的关键因素.在进行超等长训练时,要强调“SSC”收缩的连贯性和动作速度;(2)在进行超等长训练时,不能过分追求跳深的高负重,较高的负重会使跳深触地时间和“SSC”收缩耦联时间延长,从而降低练习效果.因此,进行较低负重的跳深练习更利于提高爆发力;(3)沙上或水中超等长训练可作为陆上训练的辅助或交叉方式融入整个训练计划,促进超等长力量和专项成绩的提高,为运动员、特别是处于康复期运动员、青少年或女性运动员提供更多的选择.【总页数】11页(P78-88)【作者】刘瑞东;徐文祥;姜自立;李庆【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8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浙江杭州310018;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清华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7.0【相关文献】1.训练新方法--水中超等长训练及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J], 张晓晖A术后患者2种股四头肌等长训练方法效果比较 [J], 李亚娟;江钟立3.超等长训练方法的应用及其训练启示 [J], 刘瑞东;徐文祥;姜自立;李庆;4.美国体能训练方法对我国跳水项目训练的启示 [J], 赵文进5.不同项群中超等长训练方法的应用研究 [J], 孙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在竞 技 健美 操弹跳 力方 面很 少有 研 究 ,
动员跳 得 很高 ,但 是如 果他 的起 跳 过程太 空 中姿态 ,那 么这 次跳 跃便 不 是一 次理 想
操 的传 统模 式 。笔者 通过 查 阅大量 文献 发 123 数 理 统 计 法 通 过 S S 1 . 件 长 ,或者 该运 动 员为 了跳得 更 高而 忽略 了 .. P S1 5软 对 调查 和 测 试所 得 数 据 进行 统 计 学 处 理 。 训 练方 法还 是 以发展最 大 纵跳 能力 的练 习 先 用 QUA YS L I 据 分 析 软 件 对 原始 数 的跳跃 ,这 个 运动 员 的弹跳 力 也不 能算 是 S数 和 结合 跳跃难 度 练 习为主 。 据 进 行 处 理 , 再 用 S Sl. 件 进 行 统 优 秀 的弹跳 力 。通 过专 家访 谈和 文献 ,本 P S1 5软 超 等 长 训练 是 近 几 年 国 内外 广 泛 讨 计 学分 析 。
研究 表 明跳 深 练 习对提 高运 动 员弹跳 力 有 用 连 续 跳 跃 练 习 法 进 行 训 练 来 提 高弹 跳 给 观众 和裁 判 留下 深刻 的 印象 。 显著 性作用 ,但是 同样 有一 些研 究表 明跳 力 。训 练共 8 ,每 周 3次 ,共 2 周 4次 。 有 明显优势 。
ii
钐
2o 月 期 钐 2 0 年1第5 1 1
超等 长练 习对提 高竞技健 美操 运动员弹跳 力的实验研大 学 体育 工作 部 ,浙江 浙 杭州 30 1 ) 108
摘
要 : 本研 究 以北 京 体 育大 学 艺 术 系健 美 操 专 项 的 1 名 一 级 运 动员 为 受 试 对象 ,分 成 实 验组 和 对 照 组进 行 为 2
中图分 类 号 : G 3 . 81 3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 编号 : 1 7 — 5 X ( 0 0 1 0 1 0 6 4 1 1 2 1 )0 — 2 — 3
我 国 的健美 操 运 动兴 起 于 2 0世 纪 8 有 关理论 与 实践 的期 刊论 文 , 以了解 当前 度分 值 , 0 还影 响着 艺术 分和 完成 分 的评 判 。 年代 初 , 在 2 O多年 里 ,健 美 操 获得 了迅 猛 的发 展且 运 动 水平 也有 了很 大 的提 高 , 国内外 相关研 究 的现 状与 动态 , 并对相 关 研 究资料 进行 了收集和 分类 。 竞 技 健 美 操 的 弹 跳 力 是 一种 综 合 的 能 力 , 它 不 是 仅 仅 表 现 在 最 终 的 弹跳 高
期 8 的弹 跳 力 训练 。其 中实 验 组 主 要 采用 跳 深 练 习 ,对 照 组 主要 采 用 连 续 屈 体 分 腿 跳 练 习 。在 实 验 前 后 分 别 周 对 实验 组 和对 照 组 进 行健 美 操 专项 弹 跳 指 标和 运 动 学 指标 的测 试 ,从 而 反 映 两种 训 练 方法 的效 果 。 关 键 词 : 竞技 健美 操 ;弹跳 力 ;超 等长 力量 训练 ;跳 深练 习 ;连 续跳 跃
研 究认 为 ,竞 技健 美操 要求 的弹 跳力 除 了
论及 采用 的 一种训 练方 法 ,然 而在 竞技 健 124 实 验 法 将 实 验 对 象 按 照 统计 学 具 有弹 跳力 普 遍 的特 点外 ,还具 有 以下两 .. 美 操训 练 中这 种练 习手 段 却很 少采 用 。超 随机选 择 的方 法 分为 两组 :A组 为 实验 组 个 特 点 :( )规 范 性 ;( )不 可 预 测 性 。 1 2 等长 训练 手段 很 多 ,最 经典 最被 普遍 使用 6 ;B组 为 对 照组 6 。其 中 A组采 用 竞 技健 美操 对 弹跳 力提 出的 不可 预测 性是 人 人 的 一种手 段就 是跳 深练 习 。 国内外 大多 数 跳 深练 习法 进 行 训练 来发 展 弹跳 力 ,B 组 在 起 跳 动作 的速 度 上 ,“ 突然 ”的起 跳 会
本 研 究 旨在 研 究 超 等 长 练 习 对 提 高 测 试 系 统 Q L I, 以 及 j c摄 像 机 分 析 软 件 对 QU L SS 像 系 统 采 集 的 UA YSS v A Y I摄
弹跳 力 的影响 , 以及 对 比研 究跳 深练 习与 分 别对 两组 运动 员进 行测 试 ,采集 相 关数 影像 进行 分 析所 得 的数据 。 连 续跳 跃练 习对 提 高竞技 健美 操运 动 员弹 据 。测试 动作 采用 开 合跳 接上 步完 成屈 体 22 1 实验 前 后 起 跳 过 程 中缓 冲 时 间 的 ..
我 国运 动 员近年 来在 国 际性 比赛 中也取 得 122 专 家 访 谈 法 在 查 阅 有 关 文 献 的 度上 ,还 反 映在 弹跳 的速度 与 对动 作 的控 . . 了优异 成绩 。但 是健 美操 训练 方法 还 是不 基础 上 ,根据 研 究任 务对 竞技 健美 操训 练 制上 。也 就 是说 , 即使一个 竞 技健 美操 运
22 实 验 前 后 运 动 员 弹 跳 力 运 动 .
运 动学 指标 是通 过 专 门的 QU L SS A Y I
深练 习 比其他 发展 最大 纵跳 能力 的练 习没 1 . 测 试 生物力 学指 标 在 北京体 育大 学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5 2 学 生物 力学研 究 室运 用红 外 高速远 射录 像
跳 力效 果 的优劣 。 分腿 跳 。
变 化 情 况 与 分 析 本 实 验 把 缓 冲 阶 段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