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油藏古今油水界面及成藏史分析
成藏分析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分析从油气成藏角度看,该区至少存在早侏罗世(或更早)、早白垩世、新近纪-现今三个主要成藏期。
前两次成藏属于早期成藏(印支—燕山期),油气主要来自昌吉凹陷及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新近纪-现今成藏属于晚期成藏(喜山晚期),油气主要来自昌吉凹陷侏罗系。
两期成藏与原油性质关系密切:①成藏期晚,遭到破坏的时间短,油性好;②埋藏深度浅,受到地下水和生物的影响越大,如排203井沙湾组油层浅于950m,有降解,排2井深于950m,为正常轻质油;③早期油和晚期油混合,油性会介于两者之间。
(2)保存(封盖)条件对油藏的影响车排子凸起区地层埋藏浅,保存条件的好坏对油气能否成藏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塔西河组及沙湾组泥岩的封盖作用对沙湾组岩性体油藏的成藏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
另外,泥岩封盖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藏的性质:根据该区岩心泥质岩盖层分析资料,同是沙湾组上段的泥岩盖层,属于排2油藏的排206井990m泥质岩突破压力为3.0MPa(饱含煤油),渗透率0.017×10-3μm2,具备一定封油能力,封气能力一般;而在其北面的属于排6油藏的排602井520.8m泥质岩突破压力为0.5MPa(饱含煤油),渗透率0.812×10-3μm2,封油能力较弱,不具备封气能力。
与此对应的前者油藏为轻质油,平均原油密度0.8059g/cm3,天然气微量,气中缺少甲烷、乙烷等轻烃组分,压力系数为1.024,水型为Cacl2型,平均总矿化度104330.36 mg/L;而后者油藏主要为稠油,原油密度为0.9807 g/cm3,原油粘度214000Pa.s。
由此可见深度不同泥岩的封盖能力也不同,而保存条件的好坏对车排子凸起区的油气成藏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油气含量和物性。
气和油的物理化学特性存在差别,气较油而言,对储层要求较油低,而对盖层的要求又比油要高,当上覆盖层无法提供有效的封闭时,即使有大量的气注入也无济于事。
准噶尔中部1区块油藏成藏时期和油气充注特点
对 于准 噶尔 中部 1区块低 含油 饱 和度油 藏 的成 因 目前 存 在较 大 的 争议 [~ . ,导 致 分歧 的根 本 原 o .
因就是 对该 地 区油藏 的充 注认识 不 够清 楚 。通 常采取 包裹 体均 一化 温度 测定 和组 分 分析 ,结 合构 造演 化 和烃源 岩演 化史 ,可 以有 效判 断油 藏充 注期 次和 充注 时期 o。但 中部 1区块 由于存 在 大 规模 油气 强 力 充 注 ,伴 随着 热液 上涌 ,包 裹体 均一 化温 度不 能真 实地 反 映充注 时期 地质 信 息 。又 由于油 源来 自于古 油 藏 ,
准 噶尔 中部 1区块 油 藏 成 藏 时 期 和 油气 充注 特 点
刘柏 林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 心, 北京101) 01 0 王友 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 发研究院采收率所, 北京 108) 0 0 3
[ 要 ] 准 噶 尔 中部 1区块 油 气 藏 成 藏 过 程 中经 历 了 多次 地 质 调 整 ,油 气 充 注 十 分 复 杂 ,采 用 单 一 的 方 法 摘
的破坏 后 的油气 二次 成藏 ,烃 源岩 热演 化与 油气 的充 注在 时空 上直 接 的匹 配关 系对应 性差 。为 了解 决 这
一
难题 ,笔 者采 取综 合分 析和 间接 证据证 明的方 法 ,来确 定三 工河 组二 段 主力油 层 的油气 充 注主要 时期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
12 层 序地 层特 征 .
前 的技 术 手段 还 达 不 到岩性 油 气 藏勘 探 的需 要[ 。因此 , 以侏罗系为例 , 引 本文 探讨岩性油气藏 的成藏条件及主控 因素 , 以便更好地指导盆地 的
岩性油气藏勘探 。
准噶尔盆地侏罗 系可 以划 分为 2个二级 层
1 成藏条件
区位于玛湖凹陷、 沙湾 凹陷和盆 1 井西 凹陷 。各
主要生烃中心的生烃强度从沙湾 凹陷东 、 西段 、 盆 1 井西 凹陷和玛湖凹陷逐渐降低。风城组是盆地 最主要的烃源岩 , 主要沉积于克 一夏断裂 带以南
作者简介 : 潘建 国, 高级工程师 ,93 16 年生 ,9 3 18 年毕业 于成 都地质学 院石油及天然 气专业 , 在读博 士 , 主要从 事油 藏 现
陷、 1 盆 井西一玛湖 凹陷和乌伦古坳 陷。 Ⅱ 层序 般厚 10 5 最厚可逾 50m, 0  ̄3 0m, 0 陆梁地 区
一
般厚 2 0m左 右 。 Ⅱ层 序形 成 时 期 , 地处 于 5 盆
较优 。
14 生储 盖 组合特 征 .
阶段 , 3 主要 的沉降中心, 有 个 分别位 于沙湾 凹
一
在侏罗纪各时期湖岸线 的时空变迁过程中, 粗一细旋 回在其附近不断叠置 , 构成侏罗系 内部 多套生储盖组合 。若加上二叠 系、 三叠 系烃源岩 与侏罗系储盖层的配置, 则与侏 罗系有关 的生储
5 。在准噶尔盆地 已发现的侏罗系探 明油气藏 o 中, 非构造型油气藏 占 1 , 6 占储量 的 2. [ 。 67 1 ] 这充分说 明侏罗系岩性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 力 。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 对岩性 油气 藏成藏规 律只有初步认识 ; 由于储层较薄 , 横向变化大 , 目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期次及勘探方向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期次及勘探方向尹伟;郑和荣【摘要】综合利用圈闭形成时间法、生排烃史分析法、自生矿物同位素测年法、流体包裹体法和油藏地球化学法,分析准噶尔盆地中部已钻井揭示油藏的成藏期次与时间,认为中部1,3区块侏罗系油藏存在3期成藏: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末和古近纪-现今;白垩系油藏存在2期成藏:早白垩世末和古近纪-现今;中部2,4区块侏罗系、白垩系仅存在1期成藏:早白垩世末-现今.指出各期次油藏的勘探方向:中部3区块北部是寻找早白垩世末形成的原生油藏的重点地区;中部1区块是寻找古近纪-现今形成的次生油藏的重点地区;中部2,4区块是寻找古近纪-现今形成的原生油藏的重点地区.【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3【总页数】6页(P216-220,226)【关键词】流体包裹体;自生矿物同位素测年;成藏期次;勘探方向;准噶尔盆地中部【作者】尹伟;郑和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共包括4个区块,分别为中部1,2,3,4区块,勘探面积12 442.7 km2(图1)。
研究区紧邻或位于盆1井西凹陷、昌吉凹陷和东道海子北凹陷生烃凹陷,区内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大型三角洲前缘亚相河道砂体,油气成藏条件优越[1]。
近年分别在研究区的侏罗系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和白垩系吐谷鲁群(K1tg)发现工业油气流或见良好油气显示,油气藏类型以地层—岩性复合圈闭为主[2]。
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是当代石油地质学的前沿领域,也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流体包裹体技术和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技术的引入,油气成藏期次与时间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侏罗系油藏油气成因分析
二叠纪的宽缓鼻状古隆起。在历史演化过程中, 中
拐 凸起 历经 了海西 、 印支 、 山 、 山等 多期构 造运 燕 喜 动。其 中在二叠 纪构造运 动较 为 强烈 , 围斜部 位 在 形 成多套不 整合 面 ; 而在 三叠 纪一侏 罗纪沉 积 时一 直保持 着继 承性 隆 起 , 隆起 幅 度变 小 , 成 的不 整 形
原油普遍遭受严重程度 的生物降解 , 正构烷烃消耗 殆尽 , 姥植 比较 低 , 小 于 10 具植 烷优势 , 一般 ., 含有 p胡萝 b , 烷 原油 碳 同位 素值 为 一3.% 左右 。在 00 0 甾烷分布 中, 以规则 甾烷 为主, 孙 c c, c 孙 : 呈上升 型 , mC90/ 2 S+2 R) o p 2 0  ̄  ̄2 S (0 m 2 0 和 【 C9 S+2 R p 2 0/
相一半 深水湖 相沉 积 , 机碳 含 量 为 0 7 一 % . 有 .% 4 氯仿 沥青 “ ” 量 为 00 1% 一 .2 6 , A含 .24 0 19 % 有机 质
构造上位于西北缘克乌断裂带和红车断裂带的转 换部位 , 凸起主体 由南部的红 3井东断裂、 中拐南
断裂和西部 的红 山嘴东断 裂控 制 , 一 个石炭 纪一 是
陆梁油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期刊论文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04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北缘斜坡区原油成因分析期刊论文新疆石油地质199902准噶尔盆陆梁隆起陆9井油源与成藏分析期刊论文新疆石油地质200103引证文献1条准噶尔盆地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地球物理响应以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为例期刊论文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1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侏罗系油藏油气成因分析期刊论文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2
第3 1卷 第 2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准噶尔盆地中部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准 噶 尔 盆 地 中部 油 气 成 藏 过 程 分 析
蒋
李
锐
君
( 南 石 油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 四川 成 都 6 O O ) 西 1 5 O
( 国 地 质 大 学 ( 京 ) 能 源 学 院 。北 京 1 O 8 ) 中 北 O 3 O ( 石 油 大 港 油 田分 公 司第 二 采油 厂 ,天 津 3 0 8 ) 中 0 2 3
别 在 中央坳 陷带 洼 陷 区中部 4个 区块 的侏 罗系 八道 湾 组 ( b 、三 工河 组 ( s 、西 山窑 组 (。 ) J ) j ) jx 、头
屯河组 (。) 和 白垩系 吐谷鲁 群 ( g Jt K t )发现 工业 油气 流 或见 良好 油气显 示 。 截 止 到 目前 ,尽 管 中石 油 、中石 化两 大公 司在该 区 的勘探 取 得 了一些 发 现 ,但 探 明程 度 仍 然很 低 ,
吴 勇
尹 伟
( 国 石 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北 京 1 0 8 ) 中 03 0
[ 要 ] 车一 古 隆起 形 成 演 化 控 制 了 盆 地 中 部 中 生 界 油 气 成 藏 与 演 化 : 中 晚 侏 罗 世 油 气 较 大 规 模 充 注 , 摘 莫 形 成 了早 期 “ 莫 古 油 气聚 集 带” 车一 ,侏 罗 纪 末 期 地 层 抬 升 剥 蚀 , 部 分 油藏 遭 受 破 坏 ;早 白垩 世 末 一 近 纪 古 油 气 大 规 模 充 注 ,形 成 了 中期 “ 莫 古 油 气 聚 集 带 ” 是 中央 坳 陷 带 侏 罗 系 和 白 垩 系 原 生 油 气 藏 的 主 要 车一 , 成 藏 期 ; 新 近 纪 以来 , “ 一 古 油 气 聚 集 带 ” 的 最赞 破 坏 和 中央 坳 陷 带 现 今 油 气 分 布 面 貌 的 最 终 形 成 ; 车 莫 总 体 而 言 ,早 期 ( bE 隆起 背 景 控 制 中央 坳 陷 带 中生 界 的 油 气 富 集 , 晚 期 ( J ) N~ ) 构 造 调 整 决 定 该 区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藏油源分析
准噶尔盆地腹部典型油藏油源分析摘要: 通过油-油和油-源对比,结合成藏史分析,确定了盆地腹部地区中Ⅰ、中Ⅲ区块典型油藏不同地质时期的油源。
研究表明,可将研究区的原油划分为四类,第一类原油分布在庄1井和沙1井区,成藏期为白垩纪~古近纪,烃源岩分布在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第二类原油分布于永6井白垩系吐谷鲁群(K1tg),成藏期为白垩纪~古近纪,烃源岩分布在昌吉凹陷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第三类原油分布于永2井和永6井区西山窑组(J2x),成藏期为古近纪末,烃源岩分布于昌吉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第四类原油分布于永1井和征1井区,成藏期为古近纪,烃源岩分布于昌吉凹陷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和侏罗系煤系地层。
车-莫古隆起的构造演化和烃源岩的生烃史共同控制着油藏中不同时期油气的来源。
关键词:油源对比成藏史车-莫古隆起准噶尔盆地1 引言近年来,准噶尔盆地腹部不断地有新的油气田发现,预示着巨大的勘探潜力。
前人研究认为二叠系是盆地腹部油气田的主要烃源岩(王绪龙等,1999),盆地腹部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也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王屿涛等,1995),而且在准噶尔盆地的东部彩南油田和南部齐古油田已经发现了来自于侏罗系的油气(王屿涛等,1994;郭春清等,2005)。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古尔拜通古特沙漠地带,构造演化的复杂性造成该区油藏具有多源多期的成藏特点(邹华耀等, 2005),应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对复杂的油源得出准确认识。
本文综合应用多种油藏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结合生排烃史模拟,分析了研究区典型油藏不同时期油气的主要来源,并探讨了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油源贡献。
2 地质背景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管辖区,面积约13×104km2。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在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不同时期发育起来的、性质各异的盆地相互叠加而成的大型叠合盆地,在区域大地构造上位于准噶尔地块的核心稳定区,处在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交汇部位,隶属哈萨克斯坦古板块,是一个典型的三面被古生代缝合线所包围的晚石炭世到第四纪发展起来的大陆板内沉积盆地。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与盆地构造演化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与盆地构造演化摘要:准噶尔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
本文从石油角度出发,阐述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时期沉积-构造空间展布的规律。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主力生油期的地层发育概况及其演化特征,以一级、二级、三级的12条等时界面,划分了侏罗系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这一时期,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活动性在在侏罗系遭燕山运动的影响较强烈,发生区域性挤压及准平原化,改变了侏罗系的沉积中心。
关键词:住噶尔盆地;沉积特征;侏罗世;构造演化;层序地层1.区域地质概况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新疆境内三大盆地之一。
它的四周为褶皱山系所环绕,西北为西准噶尔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面为天山山脉,呈现一个三角形封闭式的内陆盆地,面积13×104km2,东西长700km,南北宽370km,沉积岩最大厚度14000m,平均海拔约为500m,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大型的油、气、煤共生盆地,特别是依罗纪煤系,它集油、气、煤于一体,在我国各个时代的含煤地层中也是十分少见的[1]。
图1.准噶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2.侏罗系沉积体系特征2.1 侏罗系沉积地层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振荡演化阶段的产物,下侏罗统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中侏罗统分为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上侏罗统分为齐古组和喀拉扎组。
依据岩性、测井、地震和古生物组合特征以及煤层的发育情况,可将侏罗系划分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和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群(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基本不含煤地层[3]。
在盆地内,不同的区域沉积的特征有所差异。
(据卢辉楠)八道湾组总体上是由砾岩、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的具有明显旋回性的沉积,底部为灰白色底砾岩,与下伏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不整合接触,厚14~541m。
一般厚300~800m,自下而上由粗到细再到粗,依其旋回特征分为3段[4]。
三工河组是盆地侏罗纪最大湖侵期沉积,以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及泥灰岩为主,夹黄绿色中、细砂岩,一般厚100~700m,与八道湾组整合接触,依岩性可分为3(J1s3,J1s2,J1s1);J1s2又可划分出被泥岩分隔的两套砂岩组合(J1s12,J1s22),其中J1s22横向不稳定,盆地边缘区多被削蚀,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同相轴消失。
准噶尔盆地生油岩及油气地化特征分析
准噶尔盆地生油岩及油气地化特征分析摘要:准噶尔盆地在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其地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从基本特征来讲,准噶尔盆地本身处于北部的新疆省区范围内,该盆地达到15千米的盆地沉积最大厚度,其中蕴含了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盆地油气资源。
早在上世纪初,有关部门就着眼于针对上述盆地的掘井处理。
截至目前,针对该盆地已经开掘了较多的油气藏与油气田。
与此同时,准噶尔盆地呈现叠合性的多生油岩特征,其中主要包含二叠系、石炭系、白垩系以及侏罗系等典型性的岩层。
具体在涉及到原油开采时,应当将其建立于探明当地原油储量的前提下,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与宗旨来完成高效性的油气开采处理。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多生油岩特征;地球化学特性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多旋回叠合盆地之一。
其中的次级构造单元柴窝堡凹陷位于盆地南缘,是一个在下石炭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小型山间叠合凹陷。
该区具备叠合盆地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发育多套生烃层系、多套储盖组合,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在当前现有的含油气盆地中,准噶尔盆地构成了其中规模较大的油气盆地。
近些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在着眼于拓宽采掘原油涉及到的开采范围,因此亟待着眼于原油与盆地岩层具备的地球化学特性。
与此同时,准噶尔盆地还蕴含了储量充沛的生油岩,其中包含多层次的含油岩层系。
因此对于该盆地富含的各种油气物质而言,关键应当落实于探明当前现有的原油储量。
在全面明晰地球化学特征的前提下,通过运用适当举措来显著提升原油与其他物质采掘的实效性。
1关于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生油岩来讲,此类岩层本身属于石炭系的特殊岩层。
如果借助显微镜对其予以详细观察,那么可知生油岩含有较高比例的有机质,此外还包含其他相应的岩层成分。
从地球化学特征的视角来看,生油岩包含壳质组以及镜质组的两类不同成分。
在这其中,镜质组总共占据了30%左右的岩层成分,而其余则为壳质组。
因此可见,壳质组整体上含有较小比例的角质体与孢子体物质,其余多数则属于不具备特定形态的腐殖质。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成藏地球化学分析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成藏地球化学分析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成藏地球化学分析依据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的原油可以分为两类,庄1井和沙1井原油属于第一类,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南部征沙村地区征1井原油为第二类,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也有侏罗系的贡献.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布,结合生排烃史与构造配置关系研究,认为征1井三工河组油藏主要成藏期是古近纪以来,油气来自于昌吉凹陷的下乌尔禾组和侏罗系烃源岩;而庄1井和沙1井三工河组油藏具有多源多期油气注入,早白垩世末至古近纪,油气来自于北部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古近纪构造调整以来,混入了来源于昌吉凹陷的油气.各口井原油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证实了研究区侏罗系原油近期是从征1井向北运移的.作者:李伟王瑶张枝焕梅玲孟闲龙杨永才邵明华韩立国Li Wei Wang Yao Zhang Zhihuan Mei Ling Meng Xianlong Yang Yongcai Shao Minghua Han Liguo 作者单位:李伟,张枝焕,梅玲,杨永才,邵明华,Li Wei,Zhang Zhihuan,Mei Ling,Yang Yongcai,Shao Minghua(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王瑶,Wang Yao(重庆宏伟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30)孟闲龙,Meng Xianlo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乌鲁木齐,830011)韩立国,Han Liguo(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1)刊名:地质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 年,卷(期):2006 41(4) 分类号:P5 关键词:油源生物标志物成藏史油气运移准噶尔盆地腹部。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成藏要素及评价模型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成藏要素及评价模型柳忠泉【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潜力大,但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富集规律不清.为进一步拓展勘探有利区带和靶区,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圈源高度分离、深源浅聚、古生新储的成藏特点,以隐蔽油气藏理论和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为指导,通过对油气藏的解剖和成藏条件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侏罗系油气成藏的控藏要素.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断裂垂向输导能力、砂体的储集物性和非均质性3因素的耦合控制.因此,将油气运聚作为一个概率事件,建立基于砂体圈闭有效条件下的油气运聚评价模型,分别求取断裂垂向输导评价Kf和砂体充注评价Ks系数,其乘积P即为油气运聚发生的概率,其中砂体的非均质性主要利用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A与沉积物供给速率S的比值定量描述,实现了区内控藏要素的定量化表征,优选出了有利区带和勘探靶区,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相似盆地或地区的勘探提供借鉴意义.【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8)002【总页数】9页(P42-50)【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输导能力;组合样式;非均质性;评价模型【作者】柳忠泉【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10 引言准噶尔盆地是一大型叠合盆地,其腹部地区位于盆地生烃中心,烃源条件有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
中石化在其腹部地区拥有3个矿权区块,总面积10 057.3 km2,目前已完成三维地震勘探6 254.8 km2,完钻探井66口,有23口井获工业油流,发现了白垩系、侏罗系和三叠系等多套含油层系,油气藏类型以岩性及构造-岩性型油气藏为主,先后在莫西庄、沙窝地、征沙村、董家海子北和蔡家湖等5个地区侏罗系上报规模储量,发现了莫西庄油田和永进油田,展示了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是现实的增储阵地。
但近几年勘探开发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储量升级及产能建设难度大、油气呈现点多面广、富集规律不清等方面。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成藏组合特征与分布规律的研究——评《准噶尔盆地构造沉积与成藏》
律变化起关键性作用。围绕时间轴分析与之相关的 盆地、山体等,在构造运动下,沉积中心位置发生明 显变化,地层、沉积相应发生改变。通过资料对比可 知,准噶尔盆地南缘沉积中心由东向西运动。距山 体最近的构造带运行方式为垂直向运动,侏罗系为 中心体;中部构造带中心体为古近系,是山前推举带 之后的坳中背斜带。距山体较远的构造带以新近系 为中心,属坳边背斜带。烃源岩第一套为中二叠统, 油气藏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东段;第二套为中— 下侏罗统,油气层垂向分布。白垩系原油主要分布 于内凹位置,具自生自储特征,在侏罗系油气混合模 式下,形成油气成藏组合,储层油气藏分布受储层展 布影响较大;第三系储层状态良好,为上部油气层重 组提供了有力条件。侏罗系下层油气储集状态较 优,为成藏组合有力条件。南缘西部油气藏分布受 塔 西 河 组 沉 积 中 心 运 动 影 响 较 大 ,沉 积 厚 度 大 于 500 m,小于 1 000 m,西段油气成藏组合效果较优。
综上内容均在《准噶尔盆地构造沉积与成藏》一 书得以论述。油气藏勘探者应客观总结油气藏勘探 规律,不仅节省勘探时间,还能大大提高勘探效率。 因此,适时创新油气藏勘探律研究提供必要支撑。
第一作者简介:李欣潞(1990-),女,油田开发工程师,2012 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资源勘查专业,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的研究工作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
翟爱军;孙培安
【期刊名称】《小型油气藏》
【年(卷),期】2006(011)002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研究的成果,根据中部1区块油气分布规律,通过对区域构造发育演化特征、油气源条件和特征、流体包裹体与成藏期次、储集层物性和沉积微相、隔夹层控油的微观机制、地层异常高压等研究,分析了中部1区块的成藏模式和成藏主控因素。
【总页数】7页(P5-10,57)
【作者】翟爱军;孙培安
【作者单位】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9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中部超压形成机理及其成藏意义 [J], 胡海燕;王国建
2.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J1s2储层发育特征及油藏类型 [J], 邓旭波
3.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及控藏作用 [J], 刘振阳;石好果;任新成;程长领;魏恒飞
4.滨里海盆地S区块三叠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模式 [J], 王杨;郑强;古俊林
5.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油藏古今油水界面及成藏史分析 [J], 李伟;张枝焕;李海平;韩立国;王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机理
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机理刘柏林;王友启【摘要】针对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从构造、储集层和成藏过程3方面对其成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定量、半定量分析了油藏调整、油气重新运聚、油水分异的充分性及低渗透储集层油水过渡带高度和隔夹层对油水分布的影响.认为研究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是以油气藏调整为前提,以低幅度构造、低渗透储集层为背景条件,在储集层隔夹层突破压力、低渗透毛细管压力、油气充注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3页(P273-275)【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低含油饱和度;低渗透;异常压力;构造调整【作者】刘柏林;王友启【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44;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所,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43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现存在明显可动水的油气田,或称低含油饱和度油气田(藏)。
这类油气田(藏)在开发过程中虽不存在无水采油期,但却具有一定的经济开采价值。
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是典型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其含水饱和度达到50%以上。
本文试图通过该区块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因和有效产能的分析,为制定合适的开发方式和措施提供依据。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带。
主体位于盆1井西凹陷和昌吉凹陷北斜坡,东西两边位于马桥凸起、达巴松凸起和中拐凸起的倾没端(图1)。
目前已在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发现了多套油气层。
三工河期,中部Ⅰ区块受北东、北西两大沉积物源的共同影响,J1s2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东部主要发育大型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西部则发育扇三角洲沉积。
总体上,各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都较低。
前人研究认为[1-5]:三工河组二段油气主要来自下伏二叠系烃源岩。
由于车莫古隆起背景的存在,油气早在侏罗纪—白垩纪开始成藏,盆地呈区域性向南掀斜;从古近纪早期开始,车莫古隆起高点不断向北迁移,其构造的规模也逐渐萎缩,古油气藏的油气也随之不断地向北迁移和逸散。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类型与成藏主控因素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类型与成藏主控因素牟琨;云金表【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现今处于前陆盆地坳陷中.侏罗纪车莫古隆起的发育,一方面为早期成藏提供了构造背景,另一方面古隆起控制了河流三角洲砂体发育,不整合、地层超覆的分布.故本区形成了地层、岩性、断层三者复合的隐蔽油气藏发育区.后期剧烈的掀斜,导致古隆起周围圈闭类型、圈闭有效性发生变化或减弱.油藏多经历了后期调整、晚期充注,且类型多样.腹部地质背景及其演化,决定了油气形成与分布主要与古隆起及演化有关.【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2【总页数】5页(P154-158)【关键词】输导体系;油藏类型;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腹部【作者】牟琨;云金表【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油气富集且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盆地。
据全国三次资源评价,盆地石油总资源量85.87×108 t,天然气总资源量20 927×108 m3。
目前已发现油气田23个,探明石油17.05×108 t,探明率19.86%;探明天然气0.21×1012 m3,探明率10.05%。
长期以来,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盆地边缘与陆梁隆起。
自2001年起,特别是中部(图1)庄1井在深层侏罗系三工河组获工业油气流后,打破了盆地腹部深层油气勘探的禁区,开创了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新局面。
通过3年多的勘探实践,不仅庄1井油气勘探成果得到了巩固与扩大,在盆地腹部其它探区也相继获得突破。
实践证明,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藏类型多,勘探潜力大[1-2]。
然而,由于盆地同沉积阶段沉降的振荡性发育与沉积体系较为复杂,后期构造格局改变巨大,因此油气藏类型极其复杂[3-4]。
如何认识腹部地区油气藏类型,探讨油气富集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是关系到腹部地区进一步勘探的关键。
调整改造型油藏油水层特征及测井识别——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为例
调整改造型油藏油水层特征及测井识别——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为例曹建军;吴春文;路顺行;管永国【摘要】准噶尔盆地腹部多数油气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莫西庄地区是典型的调整改造型油藏,非油气层残余油相对较多,油水赋存状态不同于常规油藏,岩心、岩屑油气级别相同、电阻率相近,但是产液性质差别较大,测井识别流体性质难度较大,初次解释符合率不到60%.利用荧光薄片研究不同产液性质的储层的油气分布发现,产油层大孔隙为油气,产水层大孔隙含水较多,小孔隙普遍含油;通过对油水层的地化指标统计发现,调整改造型油藏地化指标与产液性质相关性较差,不同于常规油藏;通过对目的层的测井特征研究发现,不同产液性质的储层电阻率、深、浅感应电阻率侵入关系以及自然电位异常幅度是不同的.综合利用上述信息,结合声波时差建立的流体识别图可以更准确地识别流体性质.【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5(037)001【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测井解释;油水层识别;调整改造型;地化指标;准噶尔盆地腹部;莫西庄地区【作者】曹建军;吴春文;路顺行;管永国【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山东东营257000;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山东东营257000;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山东东营257000;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准噶尔盆地腹部多数油气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改造,形成了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
莫西庄地区具多源多期充注特征,自发生油气充注以来,先后经历了中-晚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油气运聚分别受到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以及掀斜作用的影响[1~4]。
先期受车-莫古隆起发育期形成的地层、构造圈闭,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后期喜马拉雅期掀斜作用使车-莫古隆起消亡,腹部成为向南倾的单斜地层,油气发生再次运移,油气藏再次调整[2~5]。
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确定与成藏组合划分
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确定与成藏组合划分张义杰;曹剑;胡文瑄【摘要】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研究不仅需要确定成藏期次,而且还要结合垂向封隔层的分布,将不同成藏期的油气藏从垂向上划分为不同的成藏组合,以期更准确地反映油气成藏过程和描述油气空间分布.以准噶尔盆地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为例,基于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包裹体光性特征与均-温度分析、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确定该油气系统共有4个主要的成藏期(P2-3、T3、J2-KI和N).在此基础上,结合垂向封隔层(T3b、J1s1、K1tg泥岩)的分布,划分出C-T3、T3-J1、J2-K1和K-N等4个成藏组合.不同的成藏组合在不同区带具有不同的勘探意义.图4表1参18【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0(037)003【总页数】6页(P257-262)【关键词】油气成藏期;成藏组合;油气运移;准噶尔盆地;叠合盆地【作者】张义杰;曹剑;胡文瑄【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Abstract:Timing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vertical basin-scale sealing beds are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superimposed basins.They can be used to divide petroleum accumulations of different times into different petroleum-forming assemblages vertically so as to reconstruct the petroleum accumulation process and distribution more accurately.The Mahu-West Well Pen 1 combination petroleum system in the Junggar Basin is taken as a case study.By isotopic K-Ar dating of authigenic illites,optical feature of organic inclusions,and fluid inclusion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combined with burial and thermal history analysis,the timing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s is defined,i.e.P2-3,T3,J2-K1and N.According to the vertical sealing mudstones ofT3b,J1s1,and K1tg,four petroleum-forming assemblages are divided including C-T3,T3-J1,J2-K1,and K-N.Key words:petroleum accumulation timing;reservoir-forming assemblage;petroleum migration;Junggar Basin;superimposed basin油气藏形成期分析是油气勘探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1,2],对于构造演化相对简单的盆地,盆地形成时代较新,烃源岩的分布较集中,热演化过程简单,因此油气藏的形成期和演化相对易于分析。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油源与成藏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油源与成藏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随着石油开发领域的不断拓展,对于油源与成藏体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调查、岩石学、生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多方面手段,对该地区的油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成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的油源为早白垩世地层,成藏主要受到断裂构造与储层特征的控制,成藏模式为深层滞留型成藏。
【关键词】油源;成藏主控因素;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中文摘要】准噶尔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之一,其中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油气储集区广泛分布。
本文针对该地区的油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成藏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地质调查、岩石学、生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多方面手段,确定了早白垩世地层为该地区主要的油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和储层特征分析,认为断裂构造是影响该区成藏的关键因素,并且储层的发育程度和质量也对成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成藏模式方面,本文将该地区归类为深层滞留型成藏,即油气主要在深部储存,并受到长期的滞留作用,最终形成了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油气富集的局部区域。
【关键词】油源;成藏主控因素;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Introduction】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油源与成藏体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油气资源的重要开发区域之一,其中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储量丰富、勘探前景广阔,因此对该地区的油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成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Research Objectives】本文旨在通过地质调查、岩石学、生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多方面手段,研究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地区的油源、成藏主控因素以及成藏模式,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Research Methods】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岩石学观察、生物学分析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3期2005年9月现 代 地 质GE OS C I E NCEVol 119 No 13Sep 12005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油藏古今油水界面及成藏史分析李 伟1,张枝焕1,李海平2,韩立国3,王 青1(1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21中原石油勘探局物探公司,河南濮阳 457001;31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收稿日期:20050412;改回日期:20050606;责任编辑:孙义梅。
基金项目:高蜡凝析油化学组成精细剖析和成因机理研究(40172056)。
作者简介:李 伟,男,博士研究生,1979年出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有机地球化学、油气成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摘要: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岩储层的有机质分布特征,主要利用储层样品中可溶有机质和储层热解资料,确定了现今油水界面;通过储层中油气包裹体特征分析,推测出古油水界面的位置,分析了古今油水界面的变化,认为中部Ⅰ区块各油藏具有独立的油水界面,是相互独立的,并且各油藏经历过后期的调整,现今油藏为调整型或残留型油藏,油藏调整是车—莫古隆起演化的结果;通过储层中油气包裹体与开放孔隙抽提物成分对比,表明征1井储层包裹体与开放孔隙抽提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比较接近,而且甾烷系列化合物指纹和五环三萜烷指纹分布特征非常相似,庄1井、沙1井的储层含油包裹体与开放孔隙抽提物中各种生标参数差别相对较大。
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庄1井和沙1井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岩储层具有多源多期油气注入的特点,早期油气主要来自于北部盆1井西凹陷,晚期混入了来自于南部昌吉凹陷的油气;征1井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中的油气主要来自于南部凹陷。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古油水界面;含油包裹体;生物标志物参数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27(2005)03-0432-09The Change of O il 2wa ter I n terface of Jura ssi c Reservo i rs and H istory ofPetroleu m Accu m ul a ti on i n the Block Ⅰ,Cen ter of Junggar Ba si nL IW ei 1,Z HANG Zhi 2huan 1,L I Hai 2p ing 2,HAN L i 2guo 3,W ang Q ing1(11Key L aboratory for Hydrocarbon Accum ulation of M 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 ,B eijing 102249,China;21Geophysical Co m pany,Zhongyu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B ureau,Puyang,Henan 457001,China;31Geological R esearch Institute of Shengli O ilfield Co m pany L i m ited,D ongying,Shandong 257015,China )Abstract:The p resent reservoir oil 2water interface of each well in the B l ock Ⅰ,center of Junggar basin is p re 2dicted thr ough analyzing the che m ically extracted hydr ocarbon residues and Rock 2eval data combining with com 2p rehensive l og inter p retati on 1The frequency of m ineral grains containing oil 2bearing fluid inclusi ons (the G O Inu mber )reflects the palaeo 2oil saturati on experienced in a sandst one reserv oir irres pective of the p resent fluid phase .The l ocati on of the original oil 2water interface of each well is defined thr ough analyzing the detailed G O I mapp ing 1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riginal oil 2water contact is l ower than the p resent contact;A detail study is undertaken t o compare molecular para meters obtained fr om the analyses of core extracts and oil 2bearing fluid in 2clusi ons 1It is found that the molecular para meters of core extracts and oil 2bearing fluid inclusi ons of well Zheng 1are si m ilar,while those of wells Sha 1and Zhuang 1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1Thr ough the successful case study,it is p redicted that the oils of well Zheng 1are mainly derived fr om the s ource r ocks of Changji sag in the s outh;the oils of wells Sha 1and Zhuang 1are m ixed oils,which are generated fr om the s ource r ocks in the north and Changji sag 1Key words:Junggar basin;original oil 2water contact;oil 2bearing fluid inclusi on;bi omarker para meter1 地质概况准噶尔盆地中部I 区位于盆地腹部的古尔拜通古特沙漠地带,构造上主要位于盆地中央坳陷带,主体位于盆1井西凹陷和昌吉凹陷斜坡地带,东西两侧包括达巴松凸起、中拐凸起和马桥凸起部分(图1)。
主要目的层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分布在莫西庄、沙窝地和征沙村地区,目前已在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发现了油气流或油气显示。
本次样品主要取自莫西庄地区的庄1井、庄101井、庄102井、庄103井,征沙村的征1井以及沙窝地的沙1井。
从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构造层现今构造形态看,主要为向北抬升的单斜,但在中侏罗世晚期,沿准噶尔盆地车拐—莫索湾—陆南发育有一横跨整个准噶尔盆地的巨型低隆起,即车—莫古隆起。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时期,车—莫古隆起已见雏形;至中晚侏罗世,由于受燕山期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车—莫古隆起进入了强烈的构造发育阶段,向南北倾明显,构造高点在征沙村附近;早白垩世至中新统沙湾组沉积以前,车—莫古隆起隐伏埋藏,但仍然具有东西向展布的背斜形态,只是构造高点有所变化;中新统沙湾组沉积过程中,由于南部开始急剧下陷,古隆起的高点继续逐渐向北迁移,沙湾组沉积末期古隆起的高点又迁移至庄1井附近,南部的局部高点开始消失;中新统塔西河组沉积末或沉积过程中,南部下陷更为剧烈,北部隆升,古隆起进一步展平,形成了现今南倾北抬的构造格局,车—莫古隆起最终消亡。
2 油水界面分析211 现今油水界面的识别目前常采用钻井地质录井、岩心分析、测井和地层测试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已经成为识别油、水层的传统方法。
但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并存在多套低孔低渗储层的情况下,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研究油、水层,可望成为判断油水层的有效补充手段。
Manness [1]1977年提出用储层抽提物的色谱特征评价油、水层;Baskin [2]1995年在低温下对储层岩石进行化学抽提,并对抽提物作气相色谱研究,成功地识别了油、气、水层;张春明[3]1998年根据热解和气相色谱技术确定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油水界面。
中部I 区块储层具有强的非均质性和低孔低渗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主要根据储层可溶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和储层评价热解分析并结合测井及试油资料识别了各口井的现今油水界面。
根据沙1井、征1井、庄101井、庄102井、庄103井等5口井89个岩心样品(已知含油级别分别为油浸、油斑、油迹和荧光)抽提物的实验室分析结果,含油层岩心抽提物中“非烃+沥青质”含量一般小于45%,氯仿沥青“A ”含量大于2mg /g 。
含水层岩心样品中氯仿沥青“A ”的含量图1 准噶尔盆地中部I 区构造位置(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勘探指挥部,2004)Fig 11 Locati on map of the B l ock Ⅰ,center of Junggar basin334 第3期李 伟等: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侏罗系油藏古今油水界面及成藏史分析图2 不同含油级别岩心样品中氯仿沥青“A”含量及非烃+沥青质含量分布特征Fig12 D istributi on of gr oup compositi on of r ock extracts fr om diverse cores containing oils表1 现今油层和水层判别指标Table1 D isti n gu ish i n dex of the presen t flu i d pha se i n the reservo i rs 含油性饱和烃/%(非烃+沥青质)/%氯仿沥青“A”/(mg・g-1)水层<50>38<1油层>40<45>2油水过渡带40~5038~451~2一般小于1mg/g,可溶有机质中“非烃+沥青质”的含量普遍较高(大于38%)(图2)。
综合分析以上实验数据,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建立了工区内判别现今油藏的油层、水层的综合参数指标(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