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3.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的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4.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5. 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7.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8.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9. 耐力素质: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使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0. 遗传度:是指某一特定的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的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二、填空题1. 竞技体育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部分组成。
2.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有(竞技性)、(集群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开性)、(观赏性)、(功利性)。
3. 运动训练学的的主要学科特征是(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4. 运动训练可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5. 竞技能力的遗传一般规律是(连续性)、(相关性)和(阶段性)。
6. 运动员选材可分(自然选材阶段)、(经验选材阶段)和(科学选材阶段)。
7. 骨龄在运动员选材中主要用于(发育类型的判定)。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22、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项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3、竞技能力:运动员参赛能力。
24、协调能力:
32、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3、最大力量: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客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值。
34、相对力量: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值。
35、速度力量: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20、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起始状态诊断、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实施、检查评定、实现目标)六个环节。
21.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往往很难单纯地发展某一个运动素质。( — )
22.优秀运动员在赛前的负荷安排过程中,往往采用连续的人负荷训练课,以便让运动员的机体产生更大的超量恢复。( — )
23.运动竞赛实际上就是为了再现运动员已经获得的竞技能力。( + )
24.技能类的集体对抗性项目的体能训练,其中有很大成份是在技、战术的训练十实现的。( + )
17、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在训练过程中,常指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 )
18、训练诊断主要体现在大周期训练的开始或结束。( — )
19.若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有氧能力的大负荷课,课后无氧能
力的恢复可忽略不计。( — )
20.在对抗性项口中,全年安排双周期的训练,往往第一大周期的过渡期与第二大周期的准备期时间的划分,没有明显的界线。( — )
17、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方法途径。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变速跑
—法特莱特跑
2、间歇训练法
①负荷强度心率170~180次/分
②负荷量
③间歇时间机体尚未充分恢复(心率恢复到120次/分左右)
④休息方式
⑤练习的持续时间
3、循环练习
4、游戏练习(适用于少儿训练)
糖酵解无氧代谢供能的无氧耐力训练负荷的确定
1、负荷强度80%~90%
2、重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
第四节运动训练过程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起始状态诊断
设立训练目标
制定训练计划
组织训练实施
进行检查评定
实现训练目标
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起始状态诊断→目标状态建立
运动成绩诊断
竞技能力诊断
训练负荷诊断
运动成绩指标
竞技能力指标
训练负荷指标
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
三个体系: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给予跃进思维和军队练兵实践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三从一大原则),以及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
采用间歇训练法时,局部负荷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比赛时的负荷强度,而一个训练单元的负荷的总量亦可大大的超过一次完整的练习的量。由于机体在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可有效提高机体的乳酸供能、磷酸盐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供能能力以及多种混合供能能力。(间歇训练法基本类型及其特点见书67页表格,了解即可)
3、比赛训练法
“木桶”理论
木桶中能成下的水的多少,取决于那条短木片的长度。即“短板效应“。””桶中所盛的水平面的高度表示运动员的总体竞技水平,各个木片的长度则代表不同的子能力,即体能、技能心理能力的发展状况。
“积木模型”
“积木模型”用代表不同竞技子能力的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堆成一个大积木,代表运动员的综合的竞技能力。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可做个别的调换,而大积木的体积,即综合竞技能力的水平保持不变。“积木模型”揭示了竞技能力系统中的非衡状态,同时也描述了通过训练主动的加强优势要素,实现对弱势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补给,从而使整体竞技能力仍然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可能。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①竞技体育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因: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②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③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④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⑤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⑥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技性、集群性、公开性、公平性、观赏性、规范性、功利性。
第二节①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知道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②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③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揭示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④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实践性、综合性。
⑤运动训练研究基本内容:运动训练原则、内容、负荷、方法、安排。
⑥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运动训练、项群、专项。
第三节①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②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③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④比赛结果的评定包含: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
⑤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及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构成——竞技表现体能——力量、速度、耐力技能——动作质量、动作稳定性战术能力——自身发挥、干扰对手、影响判定心里能力——参赛情绪动员、比赛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运动只能——知识运用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①运动训练管理:是指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实施。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以运动训练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揭示运动训练的普遍活动规律,指导各项运动训练时间,使各专项的训练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2、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3、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5、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和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以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弥补和代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6、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7、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联系的训练方法8、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联系的训练方法。
9、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形状特征。
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高度、长度、围度、和充实度;反映内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心脏纵横径、肌肉的形状和横断面等。
10、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的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的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填空题1、间歇训练法的三种形态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2、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3、重复训练法依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分为1)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2)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3)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4、体能的发展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2)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3)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4)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5、运动素质(5种)1)力量2)耐力3)速度4)灵敏5)柔韧6、耐力素质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可分为1)肌肉耐力(力量耐力)2)心血管耐力(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7、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1)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8、周训练分类1)基本训练周2)赛前训练周3)比赛周4)恢复周9、逐进增加的负荷形式1)直线式2)阶梯式3)波浪式4)跳跃式10、判断运动疲劳的方法1)自我感觉2)外部观察3)生理测试4)心理测试11、竞技能力的构成1)体能2)技能3)战术能力4)运动智能5)心理能力12、系统训练的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13、有效控制的训练学要点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3)及时对训练计划惊醒必要的修正和调整简答题1、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4、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5、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6、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7、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8、运动选材好就一定可以保证训练成绩的取得。
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后天训练获得的。
10、现代运动训练从仅由少数教练员和运动员构成的封闭训练向有社会多种角色积极介入的开放性训练的方向发展。
11、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不同,但对每名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特点是相同的。
12、运动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
单选题:1、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2、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3、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 C.运动竞赛 D.运动管理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7、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运动管理8、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提高竞技能力C.参加竞赛D.增强体制9、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效应D.社会效应10、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主要的竞技能力B.次要的竞技能力C.一般的竞技能力D.超常竞技能力11、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12、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超负荷B.适宜负荷C.最大负荷D.极限负荷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 B.个性心理因素 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9、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有:A.训练内容B.训练负荷C.训练方法D.训练安排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7、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A.运动员B.教练员C.训练管理工作者D.训练科学家8.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B.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C.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D.显示国家的综合国力7.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由下列哪几个层次所构成?A.一般训练理论B.项群训练理论C.专项训练理论D.特殊训练理论8.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除了技能,还包括哪些?A.体能B.战术能力C.心理能力D.智能填空题:1.提高运动员的和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周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的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2.适宜负荷原则:适宜负荷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3.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既定的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4.变换训练法:指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以提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趣味性的方法(变换内容包括环境、速度、距离、时间等)5.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而练习间的间歇要使机体基本恢复的一种训练方法。
6.绝对力量:是指运动员用最大力量去克服阻力的能力。
7.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8.项群: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
9.动作轨迹:指在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所移动的路线。
10.动作节奏: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
11.动作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
12.法特莱特跑13.8RM代表:某重量你连续做某个动作做到8次时力竭,不能再完整完成一次,这叫对该动作的8RM重量。
简答。
1.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2)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3)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2.程序训练的基本特点?1)系统化:整个训练过程的发展与变化在控制状态下进行,2)定性化:有明确的训练方向,3)程序化:有计划、步骤地进行。
3.模式训练的基本特点?答:信息化、定量化4.简述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答: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5.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6.循环训练法有哪几种组织形式?答:三种,即流水式、轮换式和分配式。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汇编(权威)
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竞技战术:是指发挥我方特长,限制对方特长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运动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能力,有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的能力。
5、竞技水平: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6、竞技状态:指竞技能力处于最佳状态的时期,包括体能、技能、战术、心理和智能的最状态。
7、竞技风格:一个运动员或一个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与其他的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
8、制胜因素:指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因素。
9、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10、运动技术: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1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2、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
1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14、运动训练方法: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5、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16、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7、训练计划:指运动员提前做出的设计与规划。
18、全程性训练计划:指从运动员初始训练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最佳状态,到竞技训练活动停止的整个过程做出的设计与规划。
19、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都构成一个区间,对两年以上的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叫区间性多年计划。
运动训练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 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 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6. 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7. 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8.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9. 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10.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11.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12. 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力。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
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是指,以实现预设目标为导向,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并在为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条件下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训练原则。
2。
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是指,根据运动项目比赛的共性特点从实战出发,针对运动员的个性特征,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周期,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要素的训练原则。
3.运动员的运动战术:运动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未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4.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6.分解训练法:分解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7.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训练的方法。
8.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竞技参赛和竞技体育管理4个部分组成。
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
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长期艰苦的训练需要不断的动机激励健康的身体是保持系统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健康的身体是运动员创造美满人生的重要条件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协调兼顾国家与个人的利益以人为本,加强医务监督做好目标监控,信息反馈,及时调节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竞技比赛对于训练活动的导向性运动专项竞技的特异性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体性与变异性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要科学诊断运动员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决定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因素: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运动技术的构成-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运动技术的基本训练方法:直观法和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和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法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项目制胜规律深刻领会战术意识培养的核心作用着重培养运动员的战术运动能力处理好和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重视战术组合加强战术创新研究目标设置技能:表现的目标与结果的目标挑战性的目标与轻而易举的目标现实的目标和非现实的目标具体的目标与笼统的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个体目标与全队的目标运动训练负荷的结构与类型,负荷量、负荷强度是什么、有什么关系:训练负荷包含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维度,负荷量是指练习的时间、次数、组数、重量,负荷强度是指训练达到的高度、远度、难度、练习的密度、准确度、节奏等。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详细完整版)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的构成:⑴运动员选材(少年儿童的选材;高水平运动员选材)(前提)⑵运动训练(实现竞技体育目标的最重要的阶段)(途径)⑶运动竞赛(成果表现和社会承认)(形式⑷竞技体育管理(选材、训练、营养、恢复、思想)(保障)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⑵规范性⑶公平性⑷集群性(协同性)⑸公开性⑹观赏性(娱乐性)⑺功利性4、运动训练:(狭义)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广义)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5、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⑴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⑵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⑶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⑷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⑸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⑹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6、项群理论:研究或揭示同一项群不同项目共同规律的理论。
7、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的组织与控制)。
8、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⑴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以便同项群不同项目在训练理论和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相互借鉴、移植。
⑵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理论更直接更有效地指导专项训练实践。
⑶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沟通了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的联系,使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9、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三个层次:一般训练理论(应用所有项目)←→项群训练理论(应用同一项群不同项目)←→专项训练理论(单一项目)10、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一、竞技体育的定义: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三、现代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运动管理四、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规范性、集群性、公开性、娱乐性五、运动训练的定义:运动训练(狭义)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参与下,为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广义)是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所作准备的全过程。
六、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起始状态诊断;确定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定;(提出反馈信息,发出反馈指令,组织、实施)实现训练目标。
七、运动训练的特点: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子能力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的全面性和导向性八、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九、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专项训练学。
十、、运动成绩释义: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1.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水平2.比赛名次十四、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十五、竞技能力的定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十六、竞技能力的构成:体能(形态、机能、素质);技能(技术、战术);智能;心理。
十七、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竞技能力十八、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
运动训练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
5.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系统的控制性训练方法,不是直接地告诉人们在一堂训练课上如何组织训练,而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路。
7.运动训练方法:即指运动训练活动中,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与方法。
8.完整训练法:对于一项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不分部分或环节,完整地进行训练的方法9.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练习分解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10.持续训练法: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叫做持续训练法。
11.重复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相对比较充分,则称为重复训练法。
12.间歇训练法:如果分段(次)负荷之间的休息明显地很不充分,则称为间歇训练法。
13.比赛训练法: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4.变换训练法:指通过变化负荷量度、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训练环境,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趣味性和积极性或促进运动员疲劳后更快恢复的训练方法。
15.循环训练法:按照预定的路线和顺序,分站依次连续完成不同练习,组间间歇,多组进行的训练方法,称作循环训练法。
16.运动训练计划:在运动训练开始之前对训练活动预先作出的一种理论设计,是建立在状态诊断的基础之上,为实现训练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
17.运动训练原则:人们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称为运动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doc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妃竞技体育的重要纟II成部分,足为提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竞技体竹是体竹的熏要组成部分,是以体竹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缋,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裾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S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周期性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拟则运动训练方法:足运动训练活动屮,提品竞技运动水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屮,以提W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刈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AI时的1川歇时1川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S 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负荷量: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fi,足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而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側。
训练密度: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承受刺激的频率。
训练效來:指4:训练课后恢复期中所产生的身体机能与消耗物质的超苗:补偿现象。
竞技状态:在屮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卜‘,体力、技术、夂体素质、心理能力方而达到较高水平,并.R.平衡、协调、稳定,冇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陈作竞技水平。
模:成训结法:是一种按具有M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祚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孕控制的方法。
状态诊断:生物适应:基础知识:※竞技体育包含的有机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基木特点。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分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2 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3 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4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6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7 运动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8 训练原则: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9 训练成绩:二、简答题1、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2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A 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B 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C 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D 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E 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3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 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4 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G电刺激5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A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3 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4 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5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补偿,使其总体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6 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7 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8 技术细节:9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0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换着的外环境能力。
协调能力:指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
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B 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
C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
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
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
C 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
)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
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
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27.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
)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
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E 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2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贯穿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条件)b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2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
B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C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
30.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31。
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3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
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33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36.运动训练手段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和应用不同训练手段的功效和特点,有助于科学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具体训练任务。
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各类竞技能力。
3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40.程序训练原则: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基本结构:训练程序、检查手段、评定标准、训练方法。
-41.分解训练法是指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42.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3.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
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44.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45.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作用:主要用于发展一般耐力素质,有助于完善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以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基础。
46.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
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47.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的训练方法。
49.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
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定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50.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是指周期性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
51. 混合性多元练习手段是指将几种单一结构的动作混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51.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52. 体能训练的意义;a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B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C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基础d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5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A合理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B体能训练应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学特征相近似。
C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D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
E在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53.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的性状特征。
――在运动体能中的重要意义:A一定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机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水平。
B不同项目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是不同的。
C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
54.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A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根据需要运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B专项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通过专项训练方法手段实现。
C手持轻器械训练法。
D舞蹈训练法。
55.身体形态训练的基本要求。
A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
B根据不同专项的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
C身体形态训练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D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善身体形态。
56.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外部阻力、内部阻力)最大力量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克服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最高力量。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
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克服阻力的能力。
57.最大力量测定:静态测定、动态测定:最理想的测定是测定肌肉等动练习的最大力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