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溶度的实验步骤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仪器,用于测定样品在紫外光谱区间的吸收光谱。以下是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准备样品。样品应该是清晰透明的溶液或悬浮液,如蛋白质溶液、DNA溶液等。
2. 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电源,并将设备预热10-15分钟。
3. 首先进行零点校准。将纯溶剂(如水或乙醇)加入光池中,选择零点校准模式,调整波长到零点值,然后按下零点校准按钮。
4. 将样品转移到光池中,调整波长到所需测试的波长,一般为
200-400nm之间。
5. 点击“测量”按钮,记录吸光度值。
6. 完成测试后,用纯溶剂清洗光池,并关闭设备电源。
注意事项:
1. 紫外分光光度计应放置在干燥、无尘的实验室内,避免灰尘进入设备。
2. 操作前要先检查光池是否干净,以免污染样品或影响测试结果。
3. 在测试前应先将样品转移到尽可能相同的溶剂中,以消除不同溶剂的影响。
4. 测量时应注意波长范围,不要选择错波长。
5. 测量后要及时清洗光池,避免样品残留影响下一次测试。
通过合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使紫外分光光度计得到准确、稳定的测试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物实验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物实验方法
(修订稿)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物
1.仪器
1.1紫外分光光度计(T6);配石英比色皿(1cm):4个;
1.2容量瓶(100mL、50mL):各10只;
1.3吸量管(1mL、2mL、5mL、10mL):各1支;
1.4移液管(20mL、25mL、50mL):各1支。
2.试剂
2.1标准溶液(1mg/mL):从维生素C、水杨酸、糖精钠、苯甲酸四种物质中任取其中两种,分别配成1mg/mL的标准溶液,作为储备液。
2.2未知液:浓度约为40~60ug/mL。其必为给出的两种标准物质中的一种。
3.实验操作
3.1 吸收池配套性检查
石英吸收池在220nm装蒸馏水,以一个吸收池为参比,调节τ为100%,测定其余吸收池的透射比,其偏差应小于0.5%,可配成一套使用,记录其余比色皿的吸光度值作为校正值。
说明:参赛选手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比色皿的个数(大赛提供4个)。
3.2 未知物的定性分析
将两种标准储备液和未知液均配成浓度约为10ug/mL的待测溶液(配制方法由选手自定)。以蒸馏水为参比,于波长200~350nm范围内测定三种溶液吸光度,并作吸收曲线。根据吸收曲线的形状确定未知物,并从曲线上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作为定量测定时的测量波长。
四种标准物质溶液的吸收曲线参见附图。
3.3 未知物的定量分析
根据未知液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确定未知液的稀释倍数,并配制待测溶液。合理配制标准系列溶液(推荐:标准储备液先稀释10倍(100ug/mL),然后再配制成所需浓度),于最大吸收波长处分别测出其吸光度。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未知样品的浓度。未知样要平行测定两次。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流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流程
概述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测试方法,常用于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
吸光度。本文档介绍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流程,包括仪器准备、样品处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仪器准备
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之前,需要准备以下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样品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
•常规实验室用具:如移液器、容量瓶、比色皿等。
样品处理
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
1.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需要测量吸光度的样品。样品可以是
溶液、药物片剂或悬浮液等。
2.样品处理:根据实验需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如,可以使用
溶解剂将药物片剂溶解成溶液。
操作步骤
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正确打开紫外分
光光度计。
2.设置实验条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参数,例如波
长范围、光强度等。
3.校准仪器: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仪器的校准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
4.测量基线:使用纯溶剂进行基线测量,以排除仪器和溶剂的吸光度对
测量结果的影响。
5.测量样品: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比色皿中,将比色皿放入光度计中进
行测量。记录下样品的吸光度值。
6.处理数据:将测得的吸光度值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出最终的测试结果。
7.清洗仪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清洗干净,以保证下次使用的准确性。
结果分析
在紫外分光光度法实验结束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1.利用标准曲线:根据实验所采用的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通过比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通常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和确定其结构。该方法基于样品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定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来分析样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基于比尔-朗伯定律,该定律指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与其吸光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当样品溶液中存在吸收分子时,这些分子会吸收紫外和可见光,并且在特定波长下吸收的光强度与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在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需要使用一台分光光度计来测量样品吸光度。分光光度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的仪器,它通常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室和检测器等组成部分。通过调节单色器选择不同波长的光,可以确定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光度。
在进行测定时,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溶液,并将其置于分光光度计的样品室中。然后选择适当的波长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样品吸光度的数值。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可以通过吸光度和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对照,计算出样品中溶质的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灵敏度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中。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由于样品吸收的光线范围有限,对于有色物质或者浓度较低的溶液可能无法准确测量。溶
液的浓度过高或者存在着干扰物质时,也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研究人员通常会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如色谱、质谱等技术来进行综合分析。在测定时也需要注意样品准备、仪器校准、操作规范等细节,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紫外 -可见分光度计实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实验目的
(1) 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测试范围。
(2) 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件,掌握测试材料光谱吸收特性的一般步骤。
2. 实验内容
(1) 测试纳米颗粒溶液的光谱吸收特性。
(2) 比较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曲线的差异。
3. 实验设备与仪器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4. 实验步骤
1.开机预热
依次分别开启电源开关,电脑仪器,打开UV probe2.7,点击链接,仪器进行初始化,大约5min,进行一系列机械、光路检查、设置,初始化完成后,预热15min即可往下操作。
2.基线纠正
选择光谱菜单,进入光谱扫描界面,点击菜单“M”进行参数设定,包括波长测定范围,扫描速度,采样间隔,扫描方式(单个/自动),此实验所测波长范围200~800nm,点击菜单中仪器参数,可选测定种类及通带条件。
设置波长范围200~800nm,选择测透过率狭缝2nm
在样品室放入去离子水作空白对照,点击基线检证、确认。
3.投射图谱测定:
基线纠正完毕,取出去离子水,将纳米锌粒子悬浮液转移至10nm厚的石英比色皿中,放入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中,软件自动运行测量并绘制图谱。4.保存数据,并利用软件数据处理。
5. 实验结果
光谱吸收曲线如图所示
6. 问题与思考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试光路?
(2) 纳米颗粒溶液浓度对吸收光谱有何影响?
纳米颗粒溶液的浓度影响峰值明显程度,溶液浓度较高,峰值较突出,溶液浓度较低,峰值则不明显。
(3) 材料的吸收光谱有何应用?
可用作物质鉴定及纯度检查。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规程
目的:
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药品质量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标准操作。
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
3.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的检测。
4. 职责:
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程序:
5.1. 定义: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
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5.1.1.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5.1.2. 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收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5.2.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
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g 1
=ECL T
式中:A 为吸收度
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光度的仪器,常用于药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实验室。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下面是一份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规程,供参考。
一、仪器检查与准备
1. 检查电源与仪器的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电源充足并能正常供电。
2. 检查仪器的光源是否正常、灯泡是否需要更换。
3. 检查光栅是否干净,并使用柔软的布轻轻擦拭,确保没有灰尘或污垢。
4. 打开仪器电源,仪器开始进行自检程序。等待仪器完全启动并进行校准。
5. 准备好所需的试样溶液,确保溶液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二、参数设置与校准
1. 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的软件,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所需的参数,包括波长范围、积分时间等。
2. 进行零点校准,将光度计调整到波长范围内的一个较低的波长,确保读数为零,校准仪器的基准。
3. 进行暗电流校准,将光度计调整到波长范围内的一个较高的波长,确保读数为零,校准仪器的背景电流。
4. 进行波长校准,使用标准样品,根据其吸光度峰值波长调整光度计的波长,确保读数与标准样品的吸光度一致。
三、样品测量操作
1. 将样品溶液倒入配有盖子的石英比色皿中,确保盖子紧闭。
2. 打开光度计的样品舱盖,将配有样品的石英比色皿放入样品舱,盖上样品舱盖。
3. 在软件上选择实验所需的波长,并设置合适的积分时间。
4. 点击测量按钮,仪器开始进行测量,等待测量完成。
5. 记录测得的吸光度数值,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清洁与关机
1. 测量完成后,将石英比色皿取出,清洗干净并晾干。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药品质量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标准操作。
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的检测。
4、责任人: 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C主管负责检查监督。
5、内容:
5、1定义:紫外分光光度法就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
5、1、1、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5、1、2、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该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5、2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就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76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就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
学表达式为: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规程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规程
目的:
5. 程序:
5.1. 定义: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的特定
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
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5.1.1.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5.1.2. 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收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5.2.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
生的,
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g 1
=ECL T
式中:A 为吸收度
T 为透光率
E 为吸收系数
C 为溶液浓度
L 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1%
1cm
表示。若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1cm时,则相应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来表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
1. 简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物质溶液中不同波长光线的吸光度。它能够提供关于样品的溶解程度、浓度、反应速率等信息,广泛应用于化学、环境、生物、药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分析中。
2. 前期准备
在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2.1 校准光度计
使用专门的标准溶液校准光度计,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校准过程可以参照光度计的使用手册进行操作。
2.2 准备样品
准备待测物质的样品溶液,确保样品溶液的浓度适当,并且没有杂质和颗粒。避免空气中的湿气进入样品中,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3. 仪器的基本操作步骤
3.1 打开光度计
按下光度计的电源开关,等待一段时间,直到仪器完全启动并进入工作状态。
3.2 设置检测波长
通过仪器上的波长选择器,选择所需的检测波长。不同的分析物质对应的吸光度峰值波长不同,根据实验需要选取合适的波长。
3.3 调整光程
根据样品的特点和要求,调整光程,即样品光束通过池的长度。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光程为1cm。
3.4 测量空白样品
在空白计用池中注入无待测物质的溶液,将空白样品放入光度计,记下显示的吸光度值。这样可以消除仪器本身的误差。
3.5 测量待测样品
将待测物质的溶液注入样品计池中,将样品计池放入光度计,记录下显示的吸光度值。同时,应注意避免样品受到阳光或强光的直接照射,以防止光照影响测量结果。
4. 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4.1 计算吸光度
将测量得到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样品的吸光度值,得到样品的吸光度值。通常,吸光度值是采取A值表示。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药品质量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标准操作。
2.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3.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的检测。
4. 责任人: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C主管负责检查监督。
5. 内容:
定义: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5.1.1.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5.1.2. 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该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76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g 1
=ECL T
式中:A 为吸光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1. 目的:建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药品质量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标准操作。
2.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
3. 围:本标准适用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的检测。
4. 责任人: 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C主管负责检查监督。
5. 容:
5.1定义: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围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5.1.1.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在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
5.1.2. 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在杂质的吸收峰处该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5.2 原理: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76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g 1
=ECL T
式中:A 为吸光度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一、仪器简介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主要用于分析物质在紫外
光区域的吸收情况,从而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
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测量样品溶液对不同波长紫外光的吸收率,
并根据样品吸收率与标准曲线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二、操作步骤
1. 开机:将紫外分光光度计插电,并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自检完成后,按下“测量”键进入测量模式。
2. 标定:在进行样品测试之前,需要进行标定操作。首先取一定量的
纯水放入比色皿中,将比色皿放置于仪器台面上。然后按下“标定”键,在弹出窗口中选择“空白”,并确认。此时仪器会自动调零并记
录下当前空白状态。
3. 放置样品:取一定量的待测试样品溶液放入比色皿中,并将比色皿
放置于仪器台面上。注意避免气泡产生。
4. 测量:按下“开始”键开始测量。仪器会自动扫描一定的波长范围,并记录下样品吸光度数据。测量完成后,仪器会自动计算出样品的吸
光度值。
5. 计算:根据样品吸光度值与标准曲线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
中所含物质的浓度。如果需要进行定性分析,则可以根据不同物质在
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特性进行判断。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确认比色皿清洁干燥。
2. 测量时应尽量避免气泡产生,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3. 标定操作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比色皿和仪器表面,并将仪器关闭。
四、总结
紫外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在化学、生物等领域有着
广泛的应用。正确使用该仪器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可靠性,但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程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程序
1 简述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的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光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A=log1/T=ECL
式中A为吸光度;
T为透光率;
E为吸收系数;
C溶液浓度;
L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 表示。如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表示。
2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等领域的实验仪器,它可以用来测量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从而得到样品的吸光度和浓度等重要参数。在科研实验室和生产现场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技巧非常重要,正确的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一、准备工作
1.1 样品的制备:首先要准备好需要测量的样品,确保样品的制备符合实验要求,并且样品溶液的浓度和透明度在光度计测量范围内。
1.2 仪器的准备: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将仪器预热至稳定的工作温度,同时检查仪器的灯泡和光栅等部件是否正常。
二、测量操作
2.1 校准仪器:在进行测量之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 装样品:将样品溶液分别加入光度计的比色皿或石英比色皿中,注意不要留下气泡或杂质。
2.3 设定参数: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测量要求,设定光度计的波长、光程和测量范围等参数。
2.4 测量数据:开始测量之后,观察样品的吸光度变化曲线,并记录下稳定的吸光度数值。
三、数据处理
3.1 计算浓度:根据测得的吸光度数值,使用比色法或标样法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3.2 分析结果: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样品的吸收特性和浓度变化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四、仪器维护
4.1 清洁保养:每次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光度计的仪器和光学部件,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精度。
4.2 故障排除: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出现故障或异常,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处理。
五、注意事项
5.1 防止污染: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污染或交叉污染,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片溶出度
酸度计调节 ,以判别磷酸调节使溶液 pH ≥4。馏出液中若有 纤维状物或脂肪性油滴时 ,可用滤纸或脱脂棉过滤除去 。如 果馏出液经氯仿萃取 ,出现溶液分层不明显时 ,可加入适量的 5%硫酸钠溶液或通过无水硫酸钠过滤 ,使有机样变清后 ,才 能测定吸光度 。如果生物样中酚含量较高 ,可不经过萃取富 集 ,而采用直接光度法 。
图 1 3批样品平均累积溶出度曲线
m in,溶出限度为标示量的 70%。 2. 1. 5 稳定性试液 取上述 Y2溶出液 ,于 0、1、2、4、6、8 h 时测定 A值 ,计算溶出量 ,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表明溶液在 8 h内稳定 , RSD 为 0. 89% ( n = 6) 。 2. 2 定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2. 2. 1 标准曲线的建立 精取经 105℃干燥至恒重的醋酸 地塞米松对照品 5. 41 mg,置 50 m l量瓶中 ,先加 2 m l乙醇溶 解后 ,再加 0. 2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定容 ,制成每 1 m l中 约含 0. 1 mg的标准储备液 。分别精取 1. 0、2. 0、3. 0、4. 0、5. 0 m l各置 25 m l量瓶中 ,加上述溶液稀释至刻度 ,摇匀 ,以浓度 C对吸 收 度 A 作 标 准 曲 线 , 得 回 归 方 程 : A = 0. 047 7 + 010334 C , r = 0. 999 9,线性范围 : 4. 3~ 21. 6 mg·L - 1 ,线 性关系良好 。 2. 2. 2 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取标准储备液 1. 0、 210、3. 0 m l各置 25 m l量瓶中 ,另加入约相当于醋酸地塞米 松片处方量的辅料 ,再加 0. 2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定容 , 配制成 (高 、中 、低 ) 3个浓度的溶液 ,振摇 ,滤过 ,取续滤液在 241 nm 的波长处测定 A 值 ,代入回归方程 ,求得浓度 C,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紫外分光度计测定溶液的浓度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罗丹明B,蒸馏水,紫外分光度计,10ml比色皿(2个),250ml容量瓶,烧杯,移液管,比色管(若干)
二、实验步骤
①用称量纸称取0.0025g的罗丹明B,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然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贴上标签待用(此时的溶液的溶度为10mg/L)。
②取5支25ml的比色管,用量液管分别加入1.00,2.00,3.00,4.00,
5.00ml的已配好的罗丹明B溶液。然后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ml,
此时的比色管中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2,3,4,5mg/L。
③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预热30分钟,让机器稳定下来,然后以蒸
馏水作为参比溶液,加入比色皿中(适量),然后用吸水纸把比色皿表面的溶液吸干,放入五联池中,盖上盖,在电脑界面上点击,“基线”图标,进行消除基线,由于罗丹明B的最大吸收峰为554,故把波长扫描范围定在400~650nm。
④消除基线后,取出盛参比溶液的比色皿,把未知浓度的溶液加入
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三、数据处理与matlab绘图
x=1:5;
y=[0.242 0.507 0.788 1.044 1.254]
p=polyfit(x,y,1);
xi=0:6;
yi=polyval(p,xi);
plot(x,y,'ob',xi,yi,'r')
ylabel('吸光度值')
xlabel('罗丹明B 的浓度(mg/L)') 01234
56
-0.20
0.2
0.4
0.6
0.811.2
1.4
1.6
罗丹明B 的浓度(mg/L)吸光度值
实际值点拟合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