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了解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由条件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体会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情境
(板贴桃树、小猪噜噜)
1.谈话:桃树上结满了桃子,走来了一只馋嘴的小猪噜噜,小猪噜噜想吃桃子,可是小猪噜噜个子太矮,够不着桃子。
这时树上挂下了一只顽皮的小猴,你要是能回答出我的四个问题,我就帮你摘桃子。
2.谈话: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小猴提的哪四个问题吗?
(二)问题
1.复习旧知
问题1:我昨天采了20个桃,今天比昨天多采了10个,我今天采了多少个桃?
(师:你是怎样解决的?) 板书:20+10=30(个)
问题2:我把采的30个桃的一半送给邻居小松鼠,小松鼠拿到了几个桃?
(师:你是怎么想的?)板书:30÷2=15(个)
问题3:我又把剩下15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桃?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板书:15÷5=3(个)
过渡:其实刚才小猴提出的三个问题,小猪噜噜很得意地解决了,关键是小猴提出的第四个问题,把小猪噜噜难倒了,你愿意帮小猪噜噜想想办法吗?
二、探索新知
问题4:我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1.分析条件、知道问题
(1)谈话:小猴提出的这个问题,已知了什么条件?板贴:条件
(学生说了后,老师画出两个条件)
你觉得这两个条件,哪个比较难理解?
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第二天比哪一天多采5个?第三天比第几天多采5个?
那么,第七天是比第几天多采5个桃?
(2)谈话:小猴给出了两个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呢?板贴:问题
小猴提出了几个问题?
2.引导列式
(1)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对条件的理解,你现在知道第三天采了多少个桃吗?你准备怎样解答?
预设一:学生列式解答,先求第二天采的桃。
板书第一天 30个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2)那么第5天呢?(假如学生直接说出得数,教师提问:50个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小结:刚才我们是用列式计算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板贴:列式)
3.列表解决
谈话: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样列式求每一天采多少个桃,有些麻烦呢?
你能不能直接说出每一天采桃的个数呢?
谈话: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板书:30 35 40 45 50
提问:(指着板书)45个桃是第几天采的?
揭示表:为了方便看出每天采桃的个数,我们在数上面写上时间。
(板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揭示:(边画线,边说)我们如果给它们添上几条线,就形成了一张表格。
哦,原来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列表解决。
(板贴:列表)
预设二:5+5=10(个)或 5×2=10(个)综合算式:30+5+5=40(个) 30+10=40(个) 30+10=40(个) 30+5×2=40(个)解释:5×2表示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两个5。
4.回顾反思
谈话:我们现在已经顺利解决小猴的第四个问题,你能告诉小猪噜噜应该怎样来解决这类问题吗?
谈话:在列式,列表之前,我们要先干什么呢?
谈话:我们要先分析条件,理解条件的含义,并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用列式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列式
板书:条件问题
列表
5.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谈话:像这样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利用列式或列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贴: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巩固应用
过渡:小猪噜噜学会了用列式或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成功地解决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小朋友,你们也能解决吗?
(一)问题一:
1. 谈话:我们先看作业纸的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两幅图,从第一幅图中,你知道了
什么条件?(4个苹果重500克)
根据这个条件,你可以求出什么?(一个苹果的重量)
(2)出示第二幅图,这幅图可以知道什么,可以求出什么?
(3)现在你能独立解决一个橘子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自己独立列式在作业纸上。
2.第(2)小题。
谈话: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想想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3×10=30(支) 30+8=38(支)
小结:小猪噜噜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根据条件想问题,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二)问题二: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经验,相信你来解决小猪噜噜的第二个问题,肯定是小菜一碟啦!请小朋友们自己独立解决小猪噜噜的第二个问题。
(教师口述小猪噜噜的第二个问题)。
交流:你们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哪个小朋友有补充啊?)
评价1:你真聪明!评价2:你的思路很清晰!评价3:你的发言真精彩!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谈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的收获真多!
五、机动拓展:
今天王老师第一次来我们实验小学三*班的小朋友们来上课,这节课快要结束送给小朋友们一个童话故事,小朋友们可以把这个故事带回去考考你的父母。
《阿凡提巧惩巴依老爷》
巴依老爷一直欺负剥削当地的农民,聪明的阿凡提知道了,骑着他的小毛驴,来到巴依老爷家,对巴依老爷说:“尊敬的巴依老师,30天里,我每天给你一锭金子,你第一天给我一块钱,第二天给我2块钱,以后每天给的钱都是前一天的2倍。
”巴依老爷听后,欣喜若狂,很爽快地答应了,和阿凡提签订了合约。
还没到一个月,巴依老爷就破产了。
小朋友们,你知道为什么吗?回去之后,你可以把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考考你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