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资客观题方法考点归纳总结
2023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前狂背十页纸

2023下半年教资小学《综合素质》考前狂背十页纸第一部分:必背考点以下考点 1-5是材料分析题和选择题的必考考点,一定要理解背诵!其中材料分析题第 30 题,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之中三选一考查。
材料分析题第 31 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材料分析题 32 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必考点1】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观(需要理解记忆,选择题必考,材料分析题考查概率1/3)1.面向全体。
教育关注所有学生,无偏见、机会平等,不忽视差生贫困生。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不以某个方面优劣排序,不仅仅只重视学习成绩,不只重视主科,不只重视特长。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探索实践、激发学生想象力、肯定学生的新颖想法,不忽视学生好奇心、创新、实践,忌只给标准答案。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允许自主探索发现、自主思考,发挥特长、因材施教,不填鸭式教学,一刀切、一锅煮、抹杀学生个性。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记忆口诀:双全双发展,创新与实践。
【必考点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需要理解记忆,选择题必考,材料分析题考查概率1/3)一、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二、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此小点可能会出选择题)。
(1)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3)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
怎么办:适时而教,要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时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4)互补性:扬长避短,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资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资常考知识点汇总由于您没有给出具体的教资考试科目等相关信息,以下为您提供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常考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
1. 教育观。
- 素质教育的内涵。
-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克服只重视智育的倾向。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特长。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 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师要遵循这些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进行教育。
-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
-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误,教师要宽容对待,给予引导。
- 学生是独特的人。
- 学生是完整的人。
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地关注知识学习。
-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
-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攻略口诀帮你事半功倍

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攻略口诀帮你事半功倍考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国考教师资格证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更是要求考生全面掌握中学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准确回答。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一些攻略和口诀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事半功倍。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的攻略口诀。
一、答题技巧1.理解题目关键词在回答简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来确定回答的方向。
可以在回答时将关键词标记出来,以避免忽略题目要求。
2.分析问题要点根据题目要求,将问题切分成几个关键点,并按照问题要求分段进行回答。
这样有助于答案的逻辑性,同时也能帮助你更好地组织语言,展现自己的思路。
3.简明扼要的回答在回答简答题时,要尽量避免冗长的叙述,回答要精简、准确。
可以使用简洁的语言,将答案直接回答出来,不要在回答中增加无关的内容。
二、备考重点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备考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论基础这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基础,要熟悉相关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时,可以结合教材和相关的参考书籍进行学习。
2.教育政策法规掌握中学教育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包括中学教育法、教育规划、教师管理规定等内容。
在备考中,要仔细研读相关法规,了解教育政策的背景和要求,以便在答题时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3.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中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在备考时,可以结合中学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学习,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口诀分享1.理论基础要明啊,教育心理要牢记。
2.政策法规要了解,教育法要记牢。
3.学科知识要扎实,备考方法要有计。
希望以上这些攻略口诀能够帮助大家在备考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持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掌握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

掌握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和解题技巧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资格证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师必备的证书之一。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由于考试的复杂性和难度,很多教师在备考过程中遇到了困惑。
本文将探讨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题型和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题型。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通常包括两个部分:笔试和面试。
笔试是考察考生的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面试则是考察考生的实际操作和教学能力。
在笔试部分,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选择题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选择题中,考生需要从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种题型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应该注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
同时,还应该注意选项之间的差异,避免被相似的选项迷惑。
填空题是另一种常见的题型。
在填空题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这种题型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解答填空题时,考生应该注意题目的要求,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填空。
此外,还应该注意语法和语义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意思不清的情况。
简答题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较为复杂的题型。
在简答题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论述或解答。
这种题型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简答题时,考生应该注意理清思路,明确答题要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同时,还应该注意语法和逻辑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模糊或不连贯的情况。
除了了解题型,掌握解题技巧也是备考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关键。
首先,考生应该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复习,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
其次,考生应该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
在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通过排除法和对比法来选择正确答案;在解答填空题时,可以通过上下文和语法规则来确定答案;在解答简答题时,可以通过提纲挈领和具体例子来展开论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4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4篇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1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题型笔试的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
客观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主观题主要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等。
有哪些1、单项选择题内容方面:多是重要知识点或疑难问题;命题方式:表明因果关系的问题判断,回答是什么。
关于对一些基本问题、核心问题或根本问题进行判别解题技巧:回忆法(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填空的内容);填入法(把答案填入分析的方法);比较法(把答案两两比较,比出最佳答案);排除法(把明显不正确的选项先排除掉,逐渐缩小范围,集中思考)。
2、简答题简答题可能是阐述一种观点,也可能是对某种理论做出解释,还可能是提供系统证明。
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
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只要说明是怎样即可。
要求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则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
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关键在于把道理讲清楚,保证论据全面。
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则需语言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
如属于记忆性问题,则需要整体把握,覆盖要点。
3、辨析题辨析题一般是给出一个表述,让考生进行正误判断。
首先要判断正确与否,然后还要给出判断的'依据。
这两步中,第一步的判断非常关键,因为一旦判断错了,后面的判断依据答的再全面也不能得分。
所以考生在做辨析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所学理论,先做出准确的判断。
4、论述题分值较大,难度相对也比较大。
考生在作答论述题时一定要注意与简答题区别开。
既要答出相应的要点,还要进行详细的阐述,只有要点而没有解释论述不可能拿到高分。
因此,要答出每一条相应的理论知识,然后要结合实际进行阐述,二者缺一不可。
5、材料分析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某一特定案例的能力。
每个案例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常常与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
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攻略口诀帮你高效备考

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攻略口诀帮你高效备考备考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中的简答题可以说是备考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准确地回答问题。
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以下是一些攻略口诀,旨在提供备考思路和技巧,希望对大家备考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有所帮助。
一、理解问题关键词在回答简答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并理解问题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回答的方向和内容。
例如,如果问题中出现了“原因”二字,那么我们就要对其进行解释或分析;如果问题中出现了“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讨论其对其他方面的影响等。
通过理解问题中的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快地切入主题,避免偏离方向。
二、提供清晰的定义和解释回答简答题时,我们应该尽量深入浅出地给出清晰的定义和解释。
首先,要确保自己对问题内容有充分的理解,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
可以使用实例、引用权威观点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支持自己的解释。
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或过于晦涩的表达方式,以免让阅卷老师产生困惑。
三、展开论述,逐步扩展在回答简答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步展开论述,由表及里,逐步扩展。
可以从概念、原因、影响、解决办法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
不仅可以提高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增加文章长度,提高回答的可读性,使其更符合阅卷老师的要求。
四、点题立意,重点突出在回答简答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的核心问题,点题立意,重点突出。
即使在回答中出现了一些有关的背景知识或相关内容,也要保持紧密联系,避免偏离主题。
让阅卷老师在阅读回答时一眼就能看出你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样能提高回答的得分。
五、语言规范,排版整齐在回答简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避免出现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问题。
同时,文章排版要整洁美观,要注意段落分明,适当使用段落间距和实例进行分隔,使文章结构清晰可读。
总之,备考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中的简答题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新最新2021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总结一、8 8 大必考模块知识点具体分析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以全题型进行备考。
近两年考试中也涉及到全题型。
1 1 、从客观题的角度来说。
考生在复习时,对于人物的观点、著作等内容可以采用列表格、画结构图、编口诀、做笔记等方式加强记忆效果。
2 2 、从主观题角度来说。
本模块是简答题、辨析题考点集中的章节,建议考生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章节重点识记。
中学课程1 1 、客观题部分主要集中于课程概述,尤其是课程的分类,对于该章节考生可以通过做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2 2 、主观题部分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部分,对于该章节的知识点考生可以重点识记,利用编口诀、做笔记的方式来进行备考。
中学教学本章节的知识点考查形式多以主观题为主,一方面要求考生对于该章节知识点进行重点识记,集中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一方面由于本章节考查的单项选择题以及辨析题也较多,建议对于该章节知识点进行重点理解,加强与生活实践、教育教学的联系。
中学生学习心理该部分内容考试涉及的知识点繁多,需要以全题型进行备考。
认知过程部分涉及到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其中注意分类与记忆类型比较重要,考生应结合生活实例去理解。
1 1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部分主要考查的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分类,多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
2 2 、学习理论部分为各种心理学家对于学习的认识,理论色彩浓厚。
行为主义重点在于理解相关实验,认知主义重点可以放在与教育实践的联系上,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多为记忆类型题目,重点在于识记。
3 3 、学习心理部分知识点繁杂,建议考生重点理解学习动机理论、学习迁移分类以及学习策略分类,学习迁移理论注意结合实验理解学习,其余部分多为感觉一般规律、知觉分类、记忆分类等题目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该部分内容相对简单,考点也比较集中,主要围绕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两个模块展开, 每次1-2 个单项选择题,建议考生对此部分以理解为主。
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的答题技巧

专业资格培训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的答题技巧参加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们复习的是不是也很好了?关于考试时的答题技巧掌握了多少呢?参加过很多考试或许很多考生也有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但是还有许多的考试技巧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哦。
一、填空题我们从小做过的试卷类型也就那么多,选择和填空以及简答题等等,考生们对试卷结构似乎也不会太陌生。
在做填空题时,也是靠记忆的,填空题也是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和掌握程度。
填空题要求所填入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简练,在这一部分考生没有选项可选,没有蒙混过关的可能,考生不仅要知道答案是什么,还要能准确地写出来,错别字不能得分。
所以考生在复习时也应该有好的习惯,也应该好好检查试卷,在遇到陌生的题型时可以跳过去,千万不能浪费太多时间,等做完试卷回头再做自己不会的试题。
二、选择题大家都知道选择题都是客观试题,答案也会是固定的。
有的或许是单选和多选并重的,考生再做单选题时要审好题,有的试题具有迷惑考生的功能,往往看着像是正确答案的可是一选就错了。
还有多项选择题,考查的内容往往是死记性质的,要求考生从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这类试题一般知识覆盖面广。
所以考生做题时一定要看仔细,选择题得高分也很容易,好好把握做题时间和效率。
三、简答题做简答题时考生要把字体写漂亮。
简答题答案不用过长,但是要把重点的答案写上去,标清顺序,有小标题的话阅卷老师可以一目了然的看清楚。
考生也要做好规划,按步骤答题,切记不能按照主观随意性的去做题。
对自己暂时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可先跳过去,等论述题答完之后再返回来作答。
教师资格证考试到底难不难,其实还是需要考生自己去努力。
还有,宏鹏老师认为所有的考试方法和答题技巧可以去参考,但也不能绝对的去照搬。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及复习方法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及复习方法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答题技巧及复习方法一、选择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一)选择题题型特点选择题在性质上是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择概率占1/4。
给出四个选项答案,是选择题的基本形式;答案的相似性,判断稍有失误,就会出错,是这类题的突出特点。
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涉及的多是重要知识点或疑难问题。
我们在明确了选择题内容的这种针对性后,在命题方式上,要看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表明因果关系的问题判断,回答“是什么”。
比如,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什么?经过分析,正确回答应是班级教学,而非个别教学、分组教学或者设计教学。
其次,关于对一些所谓“基本问题”、“核心问题”或“根本问题”进行判别,是选择题在命题方式上又一显著特点。
比如: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所以答案就是自愿性,而不是强制性、规范性和随意性。
再如,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为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二)选择题解题技巧掌握了选择题题型特点和命题的基本方式,还需要有相应的解题技巧。
1.排除法:把明显不正确的选项先排除掉,逐渐缩小范围,集中思考,有助于正确答案的选择。
【例】下列哪个选项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特征?( )。
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内容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古代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抓住这一特征,首先排除掉B,因为讲授相同内容是班级授课制的特征。
其次,排除掉A,固定的修业年限是学校制度的特点。
个别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互不相同性,D虽说的是知识程度不同,但学生的年龄相同,因之也应排除。
正确选项就是C。
2.“正本清源”法: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不好排除,这时对选项的本义可以回忆思考,能使你摆脱困境。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2. 教育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内在联系4. 现代教育科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体差异理论及其教学应用3. 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4. 记忆、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学应用5.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 教学目标的分类、结构和特点4.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和运用5. 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四、教育法学1. 教育法学的概念和任务2. 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作用3.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4. 中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和特点5. 教育管理的法律要求和实践五、教学设计与评价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原则3.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概念4. 教学评价的基本组成要素和方法5.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衔接和应用六、教育方法学1. 教育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学形式4. 教学中的学生角色和学习方法5. 教学实践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七、教育技术学1.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4. 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 远程教育技术的原理和实践八、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伦理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原则3.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4.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5. 教育伦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掌握以上知识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规律,从而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快速掌握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的口诀方法

快速掌握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的口诀方法教师资格证是国家教育部门用来评价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考试,其中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涉及广泛,复习起来较为繁琐。
为了帮助考生快速掌握备考技巧,本文将介绍一些口诀方法,以帮助考生快速应对国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思维导图法借助思维导图法可以帮助考生整合散乱的知识点,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回答简答题。
考生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图来梳理重点知识点,形成有机的脑图,让记忆更牢固。
同时,在回答简答题时也可以依据思维导图的框架进行答题,不会遗漏重要内容。
二、关键词概括法在备考过程中,将各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用关键词进行概括,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通过抓住关键词,考生可以迅速回忆起整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简明扼要地在答题中表达出来。
使用关键词概括法,考生可以极大地提升应对简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类比比喻法利用类比比喻法可以帮助考生将抽象的知识点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提高记忆的效果。
学科知识中常常存在一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通过将其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类比,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回答简答题时,适当使用类比比喻法可以增加答题的生动性,从而提高答卷质量。
四、串联扩展法考生在回答简答题时,可以采用串联扩展法,即根据题目的要求逐步展开回答。
首先,给出主要观点或结论,然后逐渐展开细节,遵循逻辑顺序进行阐述。
通过合理的扩展和详细的论述,可以使答案更加完整和有说服力。
五、实例论证法为了增加回答简答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考生可以采用实例论证法。
在回答问题时,结合具体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这个实例可以是真实的案例,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通过给出实例,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使答案更加生动有趣。
六、回顾概括法在回答完一个简答题后,考生可以通过回顾和概括的方式检查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逐条回顾问题中谈到的知识点,并进行简要概括,这样可以确保自己理解正确,也能够在应对其他简答题时更有底气。
教资复习知识点总结

教资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1.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2.教育学发展历程教育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其后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发展。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包括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三个方面,其中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目的的核心。
4.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通过教育活动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包括知识、技能、素质等多方面。
5.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6.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定和判断,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7.教学理论教学理论研究的是教学活动的总体原则和规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
8.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的是学习的规律和原理,包括认知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9.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
10.课程与教材课程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教材是实施课程的主要工具,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
二、教育学原理1.教育观教育观是教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目标观、内容观、方法观、评价观等。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的客观规律和原理,包括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教学规律等。
3.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由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组成的一整套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4.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对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管理。
5.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对传统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
6.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社会变革和教育制度改革的历程。
7.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指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包括教师培训、教师发展等方面。
教资考试各科考点总结

教资考试各科考点总结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
其中,综合素质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相应学科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
具体来说,综合素质的考点包括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等。
其中,职业理念主要考察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教育法律法规主要考察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及教育法律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等;文化素养主要考察文化常识、艺术鉴赏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能力主要考察逻辑推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阅读能力等。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考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
其中,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主要考察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等;中学教学主要考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中学生学习心理主要考察认知过程、学习动机和学习迁移等方面的知识;中学德育主要考察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中学课程主要考察课程类型和课程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中学生发展心理主要考察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中学生心理辅导主要考察心理辅导的一般常识和基本方法;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主要考察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点根据不同学科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来说,学科专业知识主要考察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设计主要考察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教学实施主要考察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教学评价主要考察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等。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及出题方向汇总(中学、小学)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重要考点及出题方向汇总中学部分【第一章职业理念】重要程度:占总比15%。
重要考点: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出题方向: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重要程度:占总比10%。
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出题方向: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要程度:占总比15%。
重要考点:主要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够正确判断教师职业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出题方向: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第四章文化素养】重要程度:占总比12%。
重要考点:主要考查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要求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出题方向: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第五章基本能力】重要程度:占总比48%。
重要考点:考查考生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
需重点掌握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并要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
出题方向: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小学部分【第一章职业理念】重要程度:占总比15%。
重要考点:主要考查职业理念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等,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设计或选择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等。
出题方向: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重要程度:占总比10%。
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
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教师教育行为,能够依法从教,分析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出题方向: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要程度:占总比15%。
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对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掌握。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简答题是一种重要的题型。
简答题主要考察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见的简答题类型和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什么是简答题?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考试题型,考察考生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简明的阐述。
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简答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法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简答题的解题技巧1、注意阅读题干。
在解答简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弄清楚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考察要点。
2、把握关键词。
关键词是简答题的核心,把握住关键词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组织答案。
3、精准作答。
简答题的答案应该言简意赅,准确回答题目所问,避免冗长无效的表述。
4、层次分明。
在回答简答题时,要注意答案的条理性,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作答,使答案更加清晰易懂。
5、适当举例。
举例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解释和说明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答案的丰富性。
三、常见简答题类型及解题策略1、教育基本理论类例: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答: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和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依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目的,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的具体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实现国家教育目的的基础。
2、教育法规类例:请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师的权利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同时规定教师的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小学教资笔试备考知识点

小学教资笔试备考知识点一、语文知识点1. 词语运用:重点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近义词、反义词的区分,以及常用成语、谚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诗词鉴赏:熟悉古代优秀诗词的作者、作品、篇章内容,并能理解其意境和艺术特点。
3.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理解并把握文章中的事实细节、主旨大意、推理演绎等信息。
4. 修辞手法:了解语言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用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有助于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
二、数学知识点1. 四则运算: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运用到正确的运算顺序和解决方法。
2. 分数和小数: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和转换关系,能进行分数的化简、加减乘除等运算。
3. 平面几何: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常见图形的计算方法,包括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等。
4. 数据统计: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能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三、英语知识点1. 词汇积累:掌握常见的英语单词和短语,能够正确运用于句子中,提高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2. 句型语法:熟悉常用的英语句型和语法规则,包括时态、语态、倒装句等,能正确使用于句子中。
3.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推断作者观点、判断事实与观点等。
4. 听力理解: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听懂日常对话和简单的英语新闻,掌握关键词和主旨大意。
四、科学知识点1. 生物知识: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生命周期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2. 物理知识:熟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如力、能量、光、电等,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化学知识: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等知识。
4. 地理知识:熟悉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现象,包括地质、气候、环境等,能够分析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社会知识点1. 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古代和现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权利义务必知道导语:教育法律法规是《综合素质》选择题的必考内容,每年考8道选择题,占16分。
其中,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是每年的必考点。
1.教师的职业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的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学术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发表意见(3)指导评价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报酬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5)民主管理权——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学校的职责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1)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2)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育教学用品;(3)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4)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3.受教育者的权利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受教育者的义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口诀】三遵守一努力第二册拯救你的“数字健忘症”导语:教育法律法规是《综合素质》选择题的必考内容,每年考8道选择题,占16分。
在选择题中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时间、期限、年龄等数字的考查。
1.年龄(1)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4)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5)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2.期限(1)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2)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30日内,作出处理。
(3)教育行政部门收到学生伤害事故调解申请,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完成调解。
3.关于教师资格的法律责任(1)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2)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 5 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3)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口诀】弊三(3年不能考试)撤五(5年不能认定)罪终身(丧失教师资格)第三册原则方针必须懂导语:教育法律法规是《综合素质》选择题的必考内容,每年考8道选择题,占16分。
在选择题中会涉及到一些法条规定的原则的考查。
1.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口诀】人(人格尊严)龟(规律特点)结(相结合)2.教育管理的原则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口诀】二分原则(分级、分工)3.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原则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5.教科书定价的原则教科书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
6.教师聘任的原则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
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7.教育经费来源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第四册不可不知的《教育法》导语:教育法律法规是《综合素质》选择题的必考内容,每年考8道选择题,占16分。
其中《教育法》每年考查一道选择题。
1.总则(1)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2)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3)国家采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
(5)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
2.教育基本制度(1)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2)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口诀】钱(资金)地(场所)人(教师)制(章程)4.学校管理体制(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5.人员管理制度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五册义务教育那些事儿导语:教育法律法规是《综合素质》选择题的必考内容,每年考8道选择题,占16分。
其中《义务教育法》每年考查一道选择题。
1.义务教育制度(1)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2)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3)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2.儿童入学规定(1)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2)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4)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学校管理(1)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
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2)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4.教科书管理(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2)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3)教科书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
(4)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第六册每年必考《教师法》导语:教育法律法规是《综合素质》选择题的必考内容,每年考8道选择题,占16分。
其中《教师法》每年考查一道选择题。
1.总则(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3)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2.教师考核(1)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2)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口诀】谁来考核——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考核什么——思成态水(政治思想、工作成绩、工作态度、业务水平);谁来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考核效用——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3.教师不当行为的处理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口诀】固(故意)体(体罚)乳(侮辱)4.教师申诉(1)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2)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第七册如何保护“祖国的花朵”导语:教育法律法规是《综合素质》选择题的必考内容,每年考8道选择题,占16分。
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每年考查一道选择题。
1.家庭保护(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4)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2.学校保护(1)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2)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