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哈尔滨城市规划方案-最新版

哈尔滨城市规划方案-最新版

哈尔滨城市规划方案

简介

哈尔滨市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省会。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经

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哈尔滨市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重要关注点。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积极推进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力求打造出更加现代化、便利化、宜居化的城市环境。本文将对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梳理和分析。

城市规划历史

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哈尔滨市被划分为四个区域,包括:旧城区、中国城区、日本街区、都市建设区。在此基础上,哈尔滨市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城市规划方案,包括:1922年推出的《中国城区改造计划》、1947年推出的《哈尔滨市城市规划总体设计方案》、1954年推出的《哈尔滨市

城市规划条例》等等。其中,1947年的城市总体设计方案相对来说是比较具有代

表性的,该规划方案以整体性规划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目标和方案。

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近年来,哈尔滨

市政府积极推动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以下是哈尔滨市新一轮城市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

哈尔滨市政府在2017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想要为城市

未来的发展提供全面、科学、先进的指导方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在于推进城市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宜居化发展,同时实现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的一体化。

城市功能空间规划

哈尔滨市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城市功能空间规划方案。根据该方案,哈尔滨市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进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同时提升城市现代化综合服务能力。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哈尔滨都市圈规划

哈尔滨都市圈规划

3.1都市圈理论系统构建

通过分析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我们总结出了较系统的都市圈的发展研究基本理论观点。

3.1.1我国都市圈概念与界定的基本标准

界定我国都市圈标准的基本原则:

①都市圈更强调中心城市发达的城镇密集区域;都市圈圈层结构基本形成,副都心圈发育, 快速交通系统形成,社会经济联系密切;

②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较大,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人口不宜太小;

③对于我国国情和新时代发展的特征予以充分考虑,如西部开发更需要以中心城市区域来支撑区域发展。

都市圈界定标准的要素:

①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与等级:我国100万人口的城市或人口不到100万的省会城市均形成了明显的都市圈,故为核心条件;

②都市圈外围地区的标准:目的在于确定“日常都市圈”的边界,国外主要以通勤率为主要条件,主要建立在发达的私人交通基础上;我国私人交通不发达,通勤率本身不高,也没有统计数据基础,研究表明:在我国目前交通水平上“一小时左右时距”范围基本为“日常都市圈”范围;但考虑我国多山,不少河谷或山地大城市受地形影响,“日常都市圈”时距略大于“一小时时距”,而东部沿海特大城市地区的交通条件发展迅速,通行速度在不断提高,“日常都市圈”的时距范围也在扩大,故建议以周边城镇到中心城市“1.5小时左右时距”作为都市圈外围地区进入都市圈的条件;

③外围地区划入以县为基本单元,有利于利用统计单位进行研究和管理,都市圈的划定目的主要在于经济、社会、环境一体化管理。在综合参考国内外都市圈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中国都市圈的概念为:拥有一个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且临近150 km 左右半径的范围内至少1个中等城市规模以上的城市和多个小城市的城市区域,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密切、交通网络完善的城市地区,称为都市圈。至少以2个相连的都市圈为主体的城镇密集区为大都市圈。大都市圈密集发展的地区可以形成“特大都市圈”,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都市圈为特大都市圈。

【转】《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转】《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转】《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8年⾄2035年。

规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2018-2021年,远期2022-2035年,远景展望⾄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

哈尔滨新区规划范围为493平⽅公⾥,包括江北⼀体发展区和江南政策协同区两部分。

江北⼀体发展区包括呼兰区利业镇、松北区松北镇和松浦镇,以及松北区对青⼭镇、乐业镇和万宝镇的部分区域,⾯积为398平⽅公⾥。江南政策协同区为平房区全域,⾯积为95平⽅公⾥。

三、功能定位

按照“⾼能级开放、⾼质量发展、⾼品质⽣活”的发展思路,新区形成“四中⼼⼀⾼地”的核⼼功能定位:在哈尔滨新区形成以对俄全⾯合作为基⽯的科创中⼼、⾦融中⼼,⾯向东北亚的商贸会展中⼼,特⾊国际⽂旅中⼼和新兴产业集聚⾼地。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引言

哈尔滨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哈尔滨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指导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和重点内容。

二、背景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哈尔滨市面临着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紧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哈尔滨市决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以科学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

三、目标

1. 建设宜居城市: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高质量的公共

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

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打造具有哈尔滨特色的城市景观和建筑风格,提升城市

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四、原则

1. 综合规划:将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纳入考虑,确保规划的科

学性和全面性。

2. 适度规模: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

规模和密度。

3. 以人为本:以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生

活环境。

4. 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 合理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和交通网络,提高城市

哈尔滨大都市圈规划

哈尔滨大都市圈规划

哈尔滨大都市圈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有效调控哈尔滨大都市圈内城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共建”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及其它相关文件,特制订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宏观引导和调控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大都市圈内城镇发展与布局、区域与城市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配置、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等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本规划同时指导大都市圈内各级城镇规划和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

第3条本规划的范围为《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所确定的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尔滨城市经济区的范围,包括哈尔滨市区、阿城市、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肇东市、呼兰县、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绥化市区、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绥棱县、海伦市,共22个市县,总面积8.443万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近期为2005年。远景考虑到2040年左右。

第二章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发展的总体战略

第5条哈尔滨大都市圈应发展成为中国东北北部现代工业、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密集区,全国和东北亚地区的产业密集区之一;在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方面具有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能力的城市地区;黑龙江省“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的主要载体,实施“省市共建”策略的基本调控空间;哈尔滨中心城与外围地区构建合理经济社会联系、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打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人为分隔的有效平台。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哈尔滨,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和发展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将讨论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包括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一、城市空间布局

哈尔滨的城市空间布局主要分为市中心区和城市副中心区。市中心区位于松花江南岸,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商务中心。在市中心区,大型商业建筑和高层住宅林立,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城市副中心区则是在市中心区周边逐渐形成的,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投资,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中心区域,集中了一批重要的产业和企业。

二、交通规划

在交通规划方面,哈尔滨注重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城市中心区设立了多个公共汽车站和地铁站,方便市民出行。同时,哈尔滨还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此外,哈尔滨还计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三、环境保护

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哈尔滨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然而,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在政府的引导下,大量的污染企业进行了整顿或迁移,同时加强

了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此外,哈尔滨还建设了众多的城市公园

和绿地,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四、文化建设

哈尔滨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为了保护和

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哈尔滨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通

过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加强对文化景点的管理,提高了城市的文化

品质和形象。另外,哈尔滨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和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资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资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修编的重点

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

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

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

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

为实现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一体化、合理调配区域产业布局、使哈尔滨及其周围地区互动联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开展了哈尔滨大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工作。成果已通过省专家技术委员会及国内高层专家论证会的鉴定。

点击图纸放大

一、发展定位

1、国际定位:

在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交往与合作中承担重要角色并富有重大影响力的以哈尔滨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群体。

2.国内定位:

我国与东北亚地区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国际大通道和协调枢纽,东北地区城市群体中的主要核心群体。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3.省内定位:

黑龙江省省域经济、城镇发展的核心,为黑龙江省全面推行"Y"形和"T"形的点轴开发模式的中枢灵魂,在促进全省的"南联北开"的发展战略中起关键作用的城镇群体。

二、发展战略目标

发展成为等级优化、类型完备、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网络化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以哈尔滨中心城区这一区域性国际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群体。

三、规划范围

哈尔滨大都市圈是指《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所确定的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尔滨城市经济区的范围,包括哈尔滨市区、阿城市、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呼兰县、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肇东市、绥化市区、望奎县,兰西、青冈、庆安、明水、绥棱、海伦市,共22个市县,总面积84430平方公里。

四、发展规模

1999年:大都市圈总人口1420万,哈尔滨部分总人口927万,绥化部分493万

2005年:大都市圈总人口1485万,哈尔滨部分总人口965万,绥化部分520万

哈尔滨五环规划方案

哈尔滨五环规划方案

哈尔滨五环规划方案

背景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中国东北经济中心城市之一。随着城市的不断

发展和壮大,交通问题愈发显著。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拥堵的情况下,急需出台一项有效的治理措施。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哈尔滨市提出了五环规划方案,旨在缓

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路网功能配套,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综述

五环规划方案是指在哈尔滨市境内新建或改扩建5条环线高速公路,一条东北环、一条南环、一条西北环、一条中环和一条北环。这五条高速公路将分布于哈尔滨市桥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和呼兰区等多个区域,形成一张密集、便捷、多样的“五环交通网络”。

五环规划方案细节

东北环

东北环起点为哈尔滨市呼兰区,终点为哈尔滨市桥区。全长约47公里,主要

连接呼兰苏家屯开发区与哈尔滨市区域中心,以及哈尔滨市北部工业园区和哈尔滨国际机场。计划通过丽华路、江南大道等多条城市干道,与哈尔滨市三环公路贯通连接。

南环

南环起点为哈尔滨市南岗区,终点为哈尔滨市道里区。全长约36公里,是哈

尔滨市首条环线高速公路工程,主要连接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呼兰区等多个区域,贯通原哈尔滨市城市快速路和南岗区快速路。

西北环

西北环起点为哈尔滨市道里区,终点为哈尔滨市香坊区。全长约45公里,穿

越哈尔滨市中心区域,主要连接哈尔滨市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等多个区域,同时通过与哈尔滨市二环公路贯通连接实现全市交通往来更加便捷高效。

中环

中环起点为哈尔滨市道外区,终点为哈尔滨市南岗区。全长约35公里,是五

环规划方案中长度最短的一条高速公路,主要连接哈尔滨市道外区、南岗区、太平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作

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哈尔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同时也面

临着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

的生活质量,哈尔滨正在进行城市规划,制定未来发展的蓝图。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土地利用、交通设施、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在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

历史遗产、自然资源和社会需求,以及城市规划的长期目标和短期规划。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环境和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首先,哈尔滨的城市规划需要注重保护和发展城市的历史遗产。哈

尔滨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拥有许多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保护这些历史遗产,维护城市的独特性和魅力。

同时,也要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利用历史建筑和遗址开展文化创

意产业,使历史遗产与现代化建设相互融合。

其次,交通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

规模的扩大,哈尔滨的交通拥堵问题愈发突出。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如

何优化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可以采取建设轨道交通、改善公交系统、引入出租车共享平台等方式,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

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此外,环境保护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因素。哈尔滨位于黑龙江中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松花江、太阳岛等。城市规划需要注重

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源地和生态系统。可以建设污水

处理厂、加强废弃物管理、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保护自然生态资源。

哈尔滨城市规划

哈尔滨城市规划

哈尔滨城市规划

1. 前言

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中国最大的冰雪旅游城市之一。作为东北地

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哈尔滨城市规

划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哈尔滨城市规划的背景、目标和策略,并分析当前的规划实施情况。

2. 哈尔滨城市规划的背景

哈尔滨市的城市规划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

规划草案主要强调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发展。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新

时代背景下,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的重心逐渐转向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3. 哈尔滨城市规划的目标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具体来说,目标包括: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城市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

•发展经济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支持创新创业,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 哈尔滨城市规划的策略

为实现城市规划的目标,哈尔滨市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主要策略包括:

4.1. 生态保护与修复

哈尔滨市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通过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措施,保护和修复市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

4.2. 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

哈尔滨市进行了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通过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和产业园区,将哈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

.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修编的重点

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

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

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共25页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共25页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9-2020)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修编的重点

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

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

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

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哈尔滨发展规划

哈尔滨发展规划

哈尔滨发展规划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哈尔滨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以推动城市的综合发展。

首先,哈尔滨要大力发展经济。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哈尔滨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创业,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其次,哈尔滨要注重城市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品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车辆,改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注重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更美丽更宜居的城市。

再次,哈尔滨要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建设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现技术突破,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哈尔滨要注重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加强社会管理和管控,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总的来说,哈尔滨发展规划着眼于城市的综合发展,注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教育和科技创新以及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哈尔滨将进一步巩固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都市圈总体规划(2005-2020)

哈尔滨都市圈是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中心,“一小时”通勤圈(100公里左右)为半径,主要包括哈尔滨市区及周边的五常市、双城市、阿城市、尚志市、宾县、肇东市等6个县、市,总面积34284平方公里,2004年底总人口842万。

都市圈空间组织结构:

形成“一主三副三核、六轴三圈层”的空间组织结构。

“一主”指哈尔滨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哈尔滨市。

“三副”指目前哈尔滨都市圈中实力较强的三个县市:阿城、双城、肇东。

“三核”指位于哈尔滨都市圈东部和南部、经济发展缓慢的三个县市:宾县、尚志、五常。

“六轴”指贯通都市圈东南西北的“城镇—产业”共生轴线,包括:“哈大齐牡”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京哈—哈绥”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哈五”公路、铁路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同三” 、“哈萝”公路及松花江沿线“城镇―产业”共生轴。

“三圈层”指都市圈因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差异而形成的三个垂直分工明确的圈层:核心圈层、紧密圈层和扩展圈层。

产业集聚区布局:

传统产业集聚区。包括:位于三大动力工业区、平房工业区、油坊街工业区、阿城经济开发区的装备和机械制造业集聚区;以双城食品加工集聚区和江北食品工业集聚区为主的食品制造业集聚区;位于利民工业区、肇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牛家工业区、对青山工业区内的医药化工集聚区;位于宾西工业区和护栏铁东工业区的建材产业集聚区。

新兴产业集聚区。包括:以迎宾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太平空港和香坊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哈东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江北松浦镇北部的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区和出口加工基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中心城市哈尔滨和各卫星城市综合性服务中心;依托空港园区形成的国际性物流中心和依托交通节点和产业园区形成的区域专业性物流中心;结合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旅游服务区。

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在卫星城(尤其是五常和尚志)的主要农业产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木材、中药材等加工基地。

生态空间结构:

以山脉、水系、交通通道等为骨架,以山、林、河、田、湖泊等为要素,构建由一个外圈生态屏障、一条松花江景观轴带、两个环城绿化带、道路绿廊和河流蓝廊、三个区域生态绿核和多个生态绿心构成的都市圈绿地开敞空间。

1、一圈

由东南部张广才岭西麓余脉山体、中东部大青山自然山体、北部呼兰河湿地防护林、肇东三北防护林、南部拉林河湿地防护林构成。

2、一带

指松花江沿江景观带。

3、两廊

风车状绿廊:哈五、哈阿、哈双、哈同、哈伊和哈大六条高速公路绿化带。

树枝状蓝廊:松花江一级支流(拉林河、阿什河、蚂蚁河、蜚克图河)。

4、双环

指哈尔滨三、四环路环城绿化带。

5、三核

东部区域绿核:由张广才岭西麓余脉山地丘陵构成。

中部区域绿核:由大青山一线山体、长寿、金泉和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组成。

西部区域绿核:由肇东三北防护林和草原构成。

6、多心

主要由风景名胜区、水库等构成。

旅游景区规划:

1、以哈尔滨市市区为中心的冰雪、文化和都市旅游区

重点发展哈尔滨太阳岛公园、冰雪大世界、东北虎林园、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斯大林公园等旅游区。

重点完善道里中央大街地区、索非亚教堂周边的环境整治工程,保护好犹太人公墓、活动遗址及平房区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等革命教育基地。

2、以尚志市为中心的冰雪、避暑、森林旅游区。

结合亚布力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3、以宾县为中心的二龙山度假、休闲、冰雪旅游区。

依托二龙山山水资源,建设四季可游、集休闲、度假、冰雪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

4、以阿城为旅游发展中心的文化、生态、冰雪旅游区。

依托深厚的金源历史文化积淀,保护好历史文物及遗址遗迹,建立阿城金源文化中心。

利用阿城东部丰富的森林及现有设施,开发森林生态游及滑雪运动等旅游项目,将阿城建设成哈尔滨东部综合性的旅游中心。

交通体系规划:

分层次组织区域交通网络;构建快捷的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筑以快速路和干道网为骨架,连接各市和主要城镇,具有方便配套设施,行车效率高,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圈网络化交通系统结构。

推进都市圈“一环为主”、“8字型”加“七条放射”的公路网总体格局。

一环为主。指城市四环路,是都市圈中心的快速路,路长约50公里。

“8”字型。其上环路经双城、周家、阿城、宾西、方台、呼兰、肇东、机场再到双城;下环路经双城、周家、阿城、宾西、宾州、尚志、五常、拉林、最后到双城。“8”字型的道路经新建和改造后不低于二级公路标准。

七条放射。指哈大(绥满线GZ15)、哈绥(G301)、哈同(GZ10)、哈阿(GZ15)、哈五(G202)、京哈(GZ10)、哈尔滨—机场专用高速公路。这些线路是中心城市哈尔滨连接各卫星城的主要辐射路,均为高速路或一级公路。

哈尔滨都市圈市政重点项目建设:

新建500kV永源变、肇东变、绥化变,扩建哈南变,形成四角环网,总容量为6051MVA。

新建220千伏变电所12座,形成环网供电,各县市电网规划远期电网目标网架为一县一座220KV双主变的变电所。

利用磨盘山水源和松花江作供水水源,同时建设各县市供水工程:磨盘山水库、二甲沟水库、亚布力水库、白杨木水库、幸福沟水库、巴彦县龙泉水库及水库相应的配套供水工程。

建设哈尔滨垃圾焚烧热电厂。

以松花江干流堤防消险加固为重点,提高团结、民主、新发、新农、宾县、双城松花江堤防、太平镇的太平村片坡堤防及依兰牡丹江旧水堤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群力堤段提高到100年一遇,其余城郊堤防全部达到20年一遇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