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作者:文正福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1期

摘要: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解决问题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1-0084-01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题型,无论是何种题型,要想顺利解题,具备良好的审题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审题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与数量之间关系,弄明白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题目己经给出的己知条件和需要解答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创造条件。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导致他们在审题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加以必要的指导。

1 坚持读题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解答作准备。但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用眼睛很快地扫一下题目,就急于动笔了,凭着自己的主观经验,或者是学习中的一种错误定势,感觉到这个题目就是这样做,结果犯错了,而且有时甚至是一种低级错误。比如:在中低年级,出现一题中有两个问题的,学生就会出现只解答其中一个问题的现象;在已经知道一个数和谁比谁多多少或少多少,学生往往见到多就用加,见到少就用减,结果错了。如果让他再去重新认真读一读题目,往往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需老师指导便能正确解答出来,可见此种错误甚是可惜。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要把题目完整地读一遍,不仅是文字类的题目,包括计算题都一样,形式上可以指名学生读,或者集体读,或者自己轻声读、默读等等,如此坚持训练,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一种读题的习惯,并且在读题的过程中将一些重点的字词圈划出来,比如:“剩下的”、“一共”等等,为下一步理解分析作好充分的准备。

2 学会理解

我们只把题目读完整,还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对题目的意思,尤其是对一些关键的字词句,要作进一步的理解,否则,就会妨碍下一步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首先,对在题目表述中出现的数学术语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比如:行程问题中出现的“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归一问题中的“照这样计算”,还有经常会出现的“一套”、“最多”或“最少”等等,在读题时,都要逐一弄懂它们的意思。

其次,对于一些关键句,要反复推敲,进行辩证分析,决不能一带而过。比如,有一题“同学们去采集植物标本,二年级采集了85个,比三年级少采集了18个,三年级采集了多少个?”,就象前面提到的,如果有学生不去认真分析的话,往往是一看到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减法去做。对于这道题,就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因为它是一道逆向思考的问题,低中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我就帮助学生抓住“比三年级少采集了18个”进行分析:把这句话补充完整是“谁比谁少采集了18个”;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即“谁比谁多采集了18个”,这样一想一说,就不难比较出是二年级采集的个数少,三年级采集的个数多,所以求三年级采集的个数应该用加法。这样的比较分析,既纠正了学生原有错误的认知定势,更是对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方法的一种促进。

3 动手操作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对数学信息的输入、处理与再输出的过程,而数学语言的精炼、抽象和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动手操作可以是画一画,做一做,甚至是模拟演示等等。比如:在理解行程问题中不同的行驶类型,我通过两种方法,一是让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演示“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行驶”等等情境;二是让学生画线段图,将这些情况通过示意图表示出来,直观形象,数量关系也是一目了然。既帮助了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也是对学生审题方法与策略的一种培养。

4 对比训练

对比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对比,才能找到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出一些对比性的练习,比如同一类型的题目,但条件不同、或问题不同、或方法不同;有时不同类型的题目,但数字或符号相近,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受到题目的多变、方法的多样,从而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比如,找规律中,根据不同的规律,我安排了这样一道对比性题目:河岸边有一条大道,全长120米。在大道的一边栽树,每隔8米栽一棵。(1)如果大道的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如果大道的一端不栽,另一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3)如果大道的两端都不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在审题中突出“两端都要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要栽”这三种情况,从而理解并应用不同的规律进行解答,让学生的审题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方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