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7c1f9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f.png)
启示二
创新驱动理论启示我们要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发 展。
启示三
知识经济理论启示我们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人力资本投资,发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
04
经济发展战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03
经济发展理论强调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改善民生。
02
传统经济发展理论
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总结词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达到最大化的繁荣 和效率。
详细描述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了自由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会自动调节生产、价格和分配,从而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发展。政府只需要扮演一 个最小干预的角色,以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私有财产权。
这些理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 启示: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对市场经济运行的 基本认识和理解,揭示了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 。当代经济发展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包括 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尊重、对比较优势的利用、对市 场均衡价格的重视等。
03
新经济发展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
总结词
内生增长理论是一种解释经济如何实现持续、非外延式增长的经济学理论。
05
经济发展政策
产业政策
定义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特定产 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 策。
目的
产业政策的目的是促进产业结构 升级、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类型
产业政策可以包括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 和产业布局政策等。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https://img.taocdn.com/s3/m/175be9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5.png)
简述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是两位经济学家,他们都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主要包括五个阶段:传统社会、开发中的社会、快速增长的社会、成熟的工业社会和高级经济社会。
马斯格雷夫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演化过程,从传统社会中的农业经济开始,逐渐发展到现代工业社会。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需要不同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也是五个阶段,但与马斯格雷夫的理论不同。
罗斯托的五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社会、准备性条件、起飞、成熟和高度成熟。
他认为,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并且认为起飞阶段是关键,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来推动经济增长。
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都强调了经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他们的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导,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发展规划和决策。
然而,这两位理论家在具体的阶段划分和特征上也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对于发展策略和政策的具体要求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
罗斯托的经济阶段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aca0360f5335a8102d220ee.png)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了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6阶段。
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1) 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是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围绕生存而展开的经济,而且通常都是封闭或者孤立的经济,生产活动中采用的技术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技术,看待物质世界的方式也是牛顿时代以前的方式,社会似乎对现代化毫无兴趣。
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一些国家至今还处在这一发展阶段。
(2) 准备起飞阶段这一阶段是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准备阶段,它的特征是社会开始考虑经济改革的问题,希望通过现代化来增强国力并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创造条件。
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则通常是第一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一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难题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 起飞阶段这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③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④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
在起飞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长的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
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开始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
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起飞阶段的时期如下:英国1783-1802年,法国1830-1860年,美国1843—1860年,德国1850— 1873年,日本1878—1900年。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89fe97e561252d380eb6e8f.png)
最近几十年,巴西、墨西哥、韩国、以色列等较发 达的发展中国家似乎已经进入和超越了起飞阶段。
罗斯托认为,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有三个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 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由国民收入的 5%或不到5%增加到 10%以上: ②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③出现一个有助于 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以保证增长的持续性。 条件一:如果投资与产量之比为 3.5:1 ,人口增长率为 1 %,那 么要使国民收入净增 2%,就必须有10.5%的投资率。为了达到10% 以上的投资率,就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罗斯托指出两种途径:一 是通过收入控制权的转移;二是使迅速发展的主导部门的利润转变 为投资。收入控制权的转移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国内收入的 分配结构,如以各种形式把原先归于地主的收入转移出来,通过现 代税制使收入由个人向政府转移,通过通货膨胀进行强制储蓄,以 及依靠银行信贷系统集资;二是引进外资。利润转变为投资 也有两 种主要方式:一是靠迅速发展的出口部门的外汇收入换回机器设备 等资本品;二是扩大对国内制造而非国外制造的消费品的需求,以 使收入更多地流到国内企业家手中,并引起他们的再投资。
线性阶段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 特· 惠特曼· 罗斯托。1960年,罗斯托出版的《经济成长阶 段》一书是当时西方发展经济学界有代表性的著作。
罗斯托在该书中提出,根据各国发展的历史事实,每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需要经历五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他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增长阶段》一 书中又增加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主要是以英国、美国的经 济史为依据,吸收历史学派的观点而形成的。他的“起飞” 理论直接利用了哈罗德 -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强调的主要 条件仍然是资本形成问题。他的理论还明显地受到马尔萨 斯人口理论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影响。
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8de5dc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7.png)
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是财政支出数量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
变化而变化。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发展初期:基础设施落后制约整个经济发展,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这一时期,公共部门须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桥梁、环境卫生、法律和秩序、电力、教育等,这些公共投资对于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经济“起飞”,进入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发展中期:私人部门获得很大发展,私人投资开始上升,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但由于这一时期,市场失灵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阻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关键因素,从而要求政府部门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对经济的干预显然要以公共支出的增长为前提。
发展成熟期: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又进一步加大,如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
这些政策性支出的增长会大大超过其他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又进一步使得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甚至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衡量指标:
我国曾经: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现代现在市场经济国家大多数: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用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科学一些。
原因:
1、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忽略第三产业的产值无法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
2、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应将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统计在内;
3、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换代快,很难扣除折旧。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a0b7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8.png)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是现代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论,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主要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经济增长理论1. 古典增长理论古典增长理论是经济学中最早的增长理论之一,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
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和李嘉图的地租理论都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中叶以后兴起的一种增长理论,其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罗伯特·索洛和芒德尔·罗默。
新古典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强调知识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和罗默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都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
二、经济发展理论1. 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强调技术、教育和产权制度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通过技术变革、教育投资和法律制度的改善,一个国家可以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发展。
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拉金和卡普兰。
2. 依附理论依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由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和剥削所导致的。
这一理论强调国际经济关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提出了对抗依附关系的策略。
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斯托利巴和弗兰克。
3.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它关注的是经济制度、法律规范和社会信用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一理论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的重要性,以促进经济发展。
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诺斯和约翰逊。
三、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发展是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概念。
经济增长强调的是经济规模和产出的增加,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e56f6f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8.png)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导语: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是研究在经济增长基础上,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结构现代化演进过程的理论。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相关内容吧。
1、经济增长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注1】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注2】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GDP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展。
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制约发展的不良局面。
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劳动的投入数量和劳动生产率、资本投入数量和资本效率。
①劳动的投入数量:劳动投入数量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以及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②资本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受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③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GDP,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GDP来计算。
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601c93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f.png)
• 第一,由于加工工业技术进步,原料利用率提高。 • 第二,新技术进行来料加工后,可以使许多损重原料接近于纯原料。 • 第三,消费区可以就地从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原料供
应。 • 第四,目前在机电工业中,产品轻型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第五,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进,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运费率普遍下降。 • 第六,大企业(骨干企业)需要原料多样。 • 第七,企业的盛衰越来越取决于它的产品能否适销对路,。
13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 迈达尔的累积因果论。根据这种理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 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这就是极化效应、扩展效应与 回程(波)效应(前面已经讲过)。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 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 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 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 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19
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 发达地区的工业(兴旺的技术密集型工业,规模大的钢铁 业、石化业、建材业等)集聚程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 大,需要与之服务和配套的产业、行业就越来越多,如运 输业、公用事业、商业、银行、保险业、环保业、零部件 生产与修理行业等等,这样就会引起人口的增长,为区域 内市场服务的非基础部门就会扩大,因而乘数效应会进一 步扩大,从而大大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
17
2.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
• 在美国北部、西部、南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形成 的权势集团,它们的力量对比与权势斗争直接左 右着美国的总统选举、参众两院的人选及其主要 决策,从而影响着地区间研究与发展经费的分配、 国防订货与国家建设项目在地区间的分配,使之 有利于发达地区而不利于不发达地区。
20.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20.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b0e8aa8915f804d2a16c148.png)
段和更高阶段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是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来的。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进行了规定。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 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 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进行的,改革开放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改革与开放总是连在一起,改革促进开放,开放也倒逼改革,而且改革 本身也包含了开放。因此,改革与开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而且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把“全面 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
第一节 发展目的论与全面发展观
二、全面发展观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要同步发展
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与促进人民素质同步提高。 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辩证统一起来
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根据十九大报告,“人民美好生活”就是指人的 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 发展阶段论
• 十三大之后,我党历次代表大会都 重申我国现阶段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 十九大再次重申:“我国仍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 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研究述评_陈刚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研究述评_陈刚](https://img.taocdn.com/s3/m/3e1b3d24915f804d2b16c1e3.png)
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研究述评□陈 刚1,金 通2(11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21浙江财经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文摘编号:1005-913X (2005)04-0012-C A摘 要: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理论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该理论包括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标准;二是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内容。
本文对学术界在这两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内容中图分类号:F1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05)04-0012-03COMMENTAR Y ON THE STU DIES IN THE DIVISION THEOR Y OFECON OMIC DEVE LOPMENT PHASESCHE N G ang 1,J I N T ong 2(11Zhejiang Normal Univer sity Jinhua 321004;21Zhenjiang college o f Finance and Economy Hangzhou 310012)Abstract I D :1005-913X (2005)04-0012-E AAbstract :The division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hases is an im portant s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I t theory has tow aspects :the standard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divis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hases.The paper makes a commentary on the main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the tw o in academic field.K ey w 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phases ;division ;standard ;content收稿日期:2004-12-29作者简介:陈刚(1973-),男,浙江金华人,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生,讲师。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e9cc23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4.png)
目录分析
该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源泉和驱动力,包括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制度等因素。
经济周期与波动: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周期和波动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调节 和经济手段来减缓经济波动,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产 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精彩摘录
在第五章结论与展望中,作者总结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指出了未来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 方向和意义。他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这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经济发展理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经济发展, 而且就经济学的整体视角而言,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围绕着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熊彼 特的创新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将创新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认为创新能 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点对于理解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创新并非简单的技术进步, 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改变,包括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市场拓展等。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创新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在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着技术落后、资源匮 乏等问题,而创新则成为他们实现经济追赶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理论具有 重要启示,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新的角色和作用可能会存在差异。 书中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创新的不确定性。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经典理论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经典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ec0b7177232f60ddcca1a3.png)
I K
总资本存量K与国民总收入Y之间的资本产出比率关系c
K cY
(3)
3-5
2经济增长和线性阶段增长理论
2.2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国民净储蓄S等于净投资I
SI
(4)
由式(2)和式(3), 由恒等式(4)
I K c Y
S sY cY K I (5) (6) sY cY
3-13
总 产 品 ( 制 造 )
总 产 量 ( 粮 食 )
图3-1 两部门剩 余劳动力 经济体中 的刘易斯 现代部门 增长模型
实 际 工 资
平 均 ( 边 际 ) 产 量
劳动力数量(千)
A)现代(工业)部门
B)传统(农业)部门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百万) 3-14
3结构变革模型
1刘易斯的发展理论
3-11
3结构变革模型
1刘易斯的发展理论
早期经济结构变革理论模型由威廉· 阿瑟· 刘易 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经费景汉和古斯 塔夫· 拉尼斯完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成 为解释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过 程的主要依据
威廉· 阿瑟· 刘易斯
(1915-1991)
3-12
若一国国民储蓄或投资率达不到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要求,那么通过外 国援助或外国私人投资可以弥补“储蓄缺口”(增长和发展的“资本约 束”阶段理论)
3-9
2经济增长和线性阶段增长理论
2.4对阶段增长理论的一些批评
然而,阶段增长理论中所蕴含的发展机制往往并不可行。更 多的储蓄和投资不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的充分条件
2.1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模型
美国经济史学家罗斯托认为: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7e3f73700abb68a882fb09.png)
第三节 发展要务论与发展动力论
改革与开放总是连在一起,改革促进开放,开放也倒逼改革,而且改革 本身也包含了开放。因此,改革与开放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而且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把“全面 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
(四)开放发展 • 开放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在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开放的内涵更丰富,开放的层次更高。 (五)共享发展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
第四节 发展方法论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重点的转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影响巨大,为了 应付需求下滑,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八大把调整 需求结构也就是扩大国内需求作为首要战略任务 。扩大国内需求主要是大规模增加投资,为遏制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 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
十九大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和 发展目标,即在第二步目标实 现之后的“两步走”战略
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
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从 2020 年 到 2035 年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再奋 斗 15年,基本 实现
15年,把我国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全面需要。
供
从供给方角度看,主要矛盾的表述由“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取代了“落后的社会生
给
产”,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做出的科学判断。
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dce1b12650e52ea5518989e.png)
经济发展阶段论的概述
经济发展阶段论是由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两位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提出的理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主要侧重于支出结构。
[编辑]
经济发展阶段论的影响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曾产生过广泛影响,在发展中国家仍有相当大的影响。
其中经济起飞阶段就是指经济发展由传统经济进入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
该理论阐述了起飞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次突变。
一国经济要能起飞,必须具备3个相互有关的条件:
①提高生产性投资率,使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
②建立和发展一种或多种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即主导部门。
③进行制度上的变革,迅速出现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推动现代部门的扩张。
3个条件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编辑]
发展经济学的五个阶段
∙早期阶段
∙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高消费阶段
∙生活质量阶段
[编辑]
每个阶段有不断出现的新的支出需求
(1)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为经济发展超前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 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
(2)经济发展的中期→ 弥补市场失灵,需要加强政府干预→ 政府投资继续进行,作为对对私人投资的补充,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
(3)经济达到成熟阶段→ 公共支出会不断转向对教育、保健、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经济发展阶段论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3009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e.png)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升级、生产力提高、经济总量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等方面的表现。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各国和地区根据其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阶段,尝试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
一、传统经济发展理论1. 坎特伯雷学派理论坎特伯雷学派是19世纪英国一群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2. 德国历史学派理论德国历史学派认为,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他们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保护主义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3. 环境经济学派理论环境经济学派强调环境保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保护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市场的自由和效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他们提出供求理论,认为市场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 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是17到18世纪欧洲国家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
他们主张国家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实现经济发展,积累财富和实力。
2. 古典经济学派理论古典经济学派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种经济学说,由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
他们强调市场自由竞争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市场的自由调节可以实现经济繁荣和发展。
三、现代发展经济学派现代发展经济学派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实际情况的理论和经验总结,如:新制度经济学、依赖理论、人类发展理论等。
1.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他们强调通过改革制度安排,如法律、规章、组织架构等,可以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2. 依赖理论依赖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
![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64f10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0.png)
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是一种描述和解释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理论框架。
它认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可以分成不同的阶段。
这些阶段通常包括传统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实践意义。
一、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初级、以农业为主导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的生产方式相对简单,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分工有限,经济活动主要以农耕为主。
贸易和商业发展较为落后,技术和科学水平相对较低。
传统社会阶段的特征还包括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素质有限、商业和金融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因素限制了经济的扩张和发展,使得传统社会阶段的国家或地区往往处于相对贫困和落后的状态。
二、农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逐渐从农业为主转向工业化进程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农业领域的生产力逐渐提高,农产品得以大规模生产和流通,人们开始从事非农业领域的经济活动。
农业社会阶段的特征主要包括农民数量减少、城市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兴起等。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社会阶段的国家或地区经济逐渐增长,并为后续工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逐渐从农业和传统工艺经济向大规模工业化转型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业部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工业社会阶段的特征包括工人阶级数量增加、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等。
此时,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大幅增长,工业部门的比重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后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社会阶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开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领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科技进步与创新更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Hoover)和约瑟夫·费雪 (Fisher)于1949年发表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一文中认为:任何区域 的发展都存在着“标准阶段次序”。这种标准阶段次序为: (1)自给自足经济阶段 ) 在这一阶段,区域投资和区域间贸易很少,区域产业几乎全为农业, 区域人口绝大部分为农业人口,经济活动均随农业资源而分布。 (2)乡村工业兴起阶段 )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展,贸易往来和专业化生产也在区域中发展 起来,乡村工业及其相关产业随之产生。由于乡村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 市场和劳动力全部来源于农业区域和农村人口,因此,乡村工业的分布与 农业人口的分布直接相关。 (3)农业生产结构转移阶段 ) 随着区域间贸易的日益扩大,区域产业开始趋向于由原来粗放的畜牧 业转向发展集约型系列农作物产品,如种植水果、生产日用农产品和发展 蔬菜农场等。
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惠特曼·罗斯托(whitman Rostow)在1960年出版的《经 济成长的阶段》和1971年出版的《政治和成长阶段》两本书中,依据工业 发展水平将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 具有以下特征:①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极低。②产业结构单一,只有原始 农业,进行单一的作物栽培。③社会生产组织以家庭、民族、种族和集团为 单位,以此维系着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社会生产组织难以创新。④人 们的价值观是典型的“宿命论”,对进入更高等级和增加收入失去信心,缺 乏现代产业所需要的“企业家精神”。 (2)起飞准备阶段 ) 主要特征为:①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家庭手工业、商业等逐 渐发展起来。②人们开始摆脱“宿命论”,树立起追求高生活水平的价值观, 向往现代化生活。为此,人们的储蓄欲望开始增强,资本市场逐渐发育。③ 产业活动出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④以劳动技能为基础的雇佣 关系不断发展,而且不顾风险并不懈追求利润的企业家势力增强,因此,投 资和就业机会也开始增加。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经济起飞所必需的条件。
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3)起飞阶段 ) 这是产业革命时期,是经济成长序列中最为关键的阶段。罗斯托认 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高投资率,净投资率 一般必须达到10%左右。②一个或几个具有高生产率的现代产业部 门诞生,这些主导产业部门对整个经济产生扩散效应。③制度的变 革,即有保证经济起飞的政治制度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制度。 这一阶段最基本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迅速而持续增长,生产力得到 迅猛发展。 (4)成熟阶段 ) 主要特征是:①由于现代工业技术日益实用化,原有的主导产业 (纺织业)被其诱发而发展起来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工业” 所取代。②农业人口减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二、三产业 比重明显加大,新产业部门大量发展,经济持续增长。③科技和教 育事业发展迅速,劳动力质量发生变化,劳动者走向高学历化、熟 练化和专业化。
1、胡佛—费雪的标准阶段次序理论 胡佛 费雪的标准阶段次序理论
(4)工业化阶段 ) 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农业生产和采掘工业生产效益的下降,迫使区域不得不谋求工业化, 发展制造业。区域工业化前期主要以农、林、矿产加工业为主,如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 纺织工业等。后期则以炼钢、石油炼制业、金属材料加工、化学制造业、建材工业等为主。由 于矿业和制造业的兴起,工业逐渐代替农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部门。 (5)服务业阶段 ) 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实现了为出口服务的第三产业专业 化生产,大量输出资本、技术以及专业性服务,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2、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5)高额消费阶段 ) 基本特征是:①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产生了超过生活必需 品以上的消费需求。随着高消费倾向的增大以及工资收入的大量增加,消 费结构发生了变化,结果引起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爆炸性需求。②在生 产领域,主导产业部门由原来的生产资料产品生产行业转移到耐用消费品 的生产行业上来,汽车工业成为该阶段代表性的主导部门。③生产能力超 过需求成为一般现象,必须通过财政和金融政策诱导需求增长,进行必要 的市场调节,导致产生了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并存的经济模式。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 人们不再满足对高档耐用品的追求,而开始追求生活上的安逸、环境上的 舒适、精神上的享受。主导产业不再是生产有形产品的工业部门而转为服 务业,如教育、科技、文化、娱乐、卫生、保健、住宅、旅游休闲、社会 福利等。 罗斯托的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强调了物质资本积累和确立主导产 业部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对落后地区如何打破资本积累过程中 的“贫穷恶性循环”,该理论并没有给予进一步的展示,而且广大发展中 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单一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并不 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