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环流难点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圈环流难点突破

——————三圈环流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三圈环流”从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它是学习全球气候的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在“大气”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留给师生的空间很大,如何处理好这个知识点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一般采用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而后教师边讲解、边板图,完成“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见图1)。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图1,归纳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抓住一个原理:热力环流原理

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天气阴雨;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天气晴朗。(上升湿润,下沉干)

根据全球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赤道受热多、极地受热少。赤道受热多→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低压;极地受热少→气流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这是三圈环流形成的最原始动力。

二、把握二个作用力

两个作用力指全球七个气压带的形成。其中赤道低压带和两个极地高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和两个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赤道上空气流源源不断地过来,在30°纬度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而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较低纬的暖而轻的气流与较高纬的冷而重的气流在60°纬度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产生上升气流而形成。

三、了解三圈环流的分布

三圈环流指低纬环流:赤道~30°N/S;中纬环流:30°N/S~60°N/S;高纬环流:60°N/S~北(南)极点。

四、看清四个特殊节气的气压带、风带位置

特殊节气是指两分两至日,见图2先观察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见图2中的B。二分日后,由于太阳直射点

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到最北位置,其中赤道低压带全部移到赤道以北,北半球极地东风带变窄了,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变宽了,见图2中的A。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到最南位置,其中赤道低压带全部移到赤道以南,北半球极地东风带变宽了,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变窄了,见图2中的C。同理,可以通过观察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来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情况。

五、关注五个多雨带

五个多雨带指赤道低压带、两个副极地低压带、两个盛行西风带。因为低气压控制,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呈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易成云致雨。赤道附近多对流雨,是全球降雨量最丰富地带;60°纬度附近多锋面雨,也是全球降雨较多的地带。两个盛行西风带气流是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地区,较低纬的气流相对更暖、更湿,在流动过程中,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六、识记六个风带

近地面六个风带是0°~30°N/S东北(南)信风带、30°N/ S~60°N/ S盛行西(南/北)风带、60°N/S~北/南极极地东(北/南)风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见图1。其中信风带和西风带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有贸易信风和咆哮西风的说法。

七、识记七个气压带

七个气压带分别在三等分纬度附近:0°、30°N∕S、60°N∕S、90°N∕S。名称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八、关注八个干燥带

八个干燥带指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两个极地高压带、两个信风带、两个极地东风带。因为高压带控制,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呈下沉运动,没有冷却凝结,不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两个信风带、两个极地东风带气流都是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地区,这样的气流相对更冷、更干,在流动过程中不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