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职表
唐代官位一览表
唐代官位一览表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王。
从一品: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勋:国公。
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
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
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
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
正四品上:职官:黃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正议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通议大夫;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文散官:太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文散官:中大夫;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文散官:中散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
唐朝官职一览表
唐朝官职一览表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已上职事官。
)王。
(爵。
《武德令》有天策上将,九年省。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
开府仪同三司及特进不带职事官者,朝参禄俸并同职事,仍隶吏部也。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已上职事官。
)骠骑大将军、(武散官。
)嗣王、郡王、国公。
(爵。
)正二品特进、(文散官。
)辅国大将军、(武散官。
)开国郡公、(爵。
《武德令》唯有公、侯、伯、子、男,贞观十一年加开国之称也。
)上柱国。
(勋官。
《武德令》有尚书令,龙朔二年省。
自是正第二品无职事官。
)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等七府牧、大都督、(扬、幽、潞、陕、灵。
)大都护、(单于、安西,已上职事官。
)光禄大夫、(文散官。
)镇军大将军、(武散官。
)开国县公、(爵。
)柱国。
(勋官。
)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旧班在左相上,《开元令》移在下。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旧班正四品上,大历二年升。
)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自左右卫已下,并为武职事官。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武德令》,礼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
贞观年改以民部次礼部,兵部次之。
则天初又改以户部次吏部,礼部次之,兵部次之。
)太子宾客、(旧兼职无品,《开元前令》定入官品也。
)太常卿、宗正卿、(天宝初升入正三品也。
)太子詹事、左右散骑常侍、(旧班从三品,广德年升。
)内侍监、(唐初旧制,内侍省无三品官,内侍四员,秩四品。
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玄宗以中官高力士、袁思艺承恩遇,特置内侍监两员,秩三品,以授之。
)中都督、上都护、(已上除八大将军,并为文职事官。
)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
)冠军大将军、(武散官。
)怀化大将军、(显庆三年置,以授初附首领,仍隶诸卫也。
)上护军。
(勋官。
)从三品御史大夫、(旧班在秘书监九卿下,《开元令》移在上。
唐朝的官职大小的排名
唐朝的官职大小的排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官职制度也非常严谨而繁复。
官职大小的排名是按照官职的等级高低来划分的,下面是唐朝官职大小的排名。
一品:太师、太傅、太尉、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太师、左仆射、右仆射、尚书令、侍中、中书令、中书监、鸿胪寺卿、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户部尚书、都官尚书、大理寺卿、太常卿、少府卿、宗正卿、大宗伯、司徒、司空、光禄大夫。
二品: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中允、侍郎、尚书左右丞、中书侍郎、给事中、太子中舍人、典农卿、度支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侍郎、户部侍郎、都官侍郎、太常少卿、太仆少卿、司马、主客郎、议郎、太常卿丞、少府卿丞、宗正卿丞、太宗伯、大司马、大司空、司农卿、司徒卿、都官郎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太子中庶子、御史中丞、御史大夫、谏议大夫。
三品:太子舍人、卫尉卿、大理寺丞、太常卿正、少府卿正、宗正卿正、中庶子、御史中丞、太子中庶子、太子左右率府、中书舍人集贤校理、太子左右中庶子、太子中庶子直长、太子中庶子直阁署郎中、御史郎中、直阁郎、中书舍人编修、太常少卿正、太仆少卿正、直殿郎、内侍省令、太子中舍人令、史馆修撰、谏议大夫从事中郎、御史中丞从事中郎、给事中从事中郎。
四品:太子左右庶子、谏议大夫中允、太子左右率府从事中郎、中书舍人校书郎、太子中庶子从事中郎、太子中庶子直长从事中郎、太子中庶子直阁署从事中郎、太子左右中庶子从事中郎、御史大夫从事中郎、御史中丞从事中郎、给事中从事中郎、太常少卿从事中郎、太仆少卿从事中郎、太子中舍人从事中郎、史馆编修、谏议大夫从事、御史中丞从事、给事中从事、太子洗马从事、太子中庶子从事、内侍省中丞从事、中书舍人从事、太子左右中庶子从事。
五品:太子左右庶子从事中郎、中书舍人编修从事中郎、太子中庶子从事中郎、太子中庶子直长从事中郎、太子中庶子直阁署从事中郎、太子左右中庶子从事中郎、御史大夫从事中郎、御史中丞从事中郎、给事中从事中郎、太常少卿从事中郎、太仆少卿从事中郎、太子中舍人从事中郎、史馆编修从事中郎、太子左右率府从事中郎、谏议大夫从事中郎、御史中丞从事中郎。
唐朝官职列表
唐朝官职等级唐代对三品以上官,用“册授”;五品以上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
唐代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二十九阶。
武官官阶亦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三十一阶。
虽然唐朝的文官与武官不设正一品,并不是真正的没有。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正二品】: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尹、大都督、大都护【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从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正四品上】: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正四品下】: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从四品上】: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从四品下】: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正五品上】: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太子洗马【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从五品下】: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正六品上】: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正六品下】: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从六品上】: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从六品下】: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正七品上】: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正七品下】: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从七品上】: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从七品下】: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正八品上】: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正八品下】: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从八品上】: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从八品下】: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正九品上】: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正九品下】: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从九品上】: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从九品下】: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唐朝中央官制三公三师:【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尚书仆射三省/六省:【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殿中省、秘书省、内侍省六部:吏部: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户部:户部司、度支司、金部司、仓部司礼部:礼部司、祠部司、膳部司、主客司兵部:兵部司、职方司、驾部司、库部司刑部: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工部:工部司、屯田司、虞部司、水部司其他机构御史台:台院、殿院、察院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朝廷中央武力(禁军)南衙十六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北衙十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军爵正一品:王、王子从一品: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开国郡公从二品:开国县公从三品:开国侯正四品:开国伯正五品:开国子从五品:开国男女性正一品:公主、妃、王妃、王太妃、国夫人从一品:郡主正二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郡夫人从二品:县主、郡夫人正三品:婕妤、良娣正四品:美人、郡君、良媛从四品:郡君正五品:才人、县君、承徽从五品:乡君正六品:宝林正七品:御女、昭训正八品:采女、奉仪勋正二品:上柱国从二品:柱国正三品:上护军从三品:护军正四品:上轻军都尉从四品:轻车都尉正五品:上骑都尉从五品:骑都尉正六品:骁骑尉从六品:飞骑尉正七品:云骑尉从七品:武骑尉散官文官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特进从二品:光禄大夫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正四品上:正议大夫正四品下:通议大夫从四品上:太中大夫从四品下:中大夫正五品上:中散大夫正五品下:朝议大夫从五品上:朝请大夫从五品下:朝散大夫正六品上:朝议郎正六品下:承议郎从六品上:奉议郎从六品下:通直郎正七品上:朝请郎正七品下:宣德郎从七品上:朝散郎从七品下:宣议郎正八品上:给事郎正八品下:征事郎从八品上:承奉郎从八品下:承务郎正九品上:儒林郎正九品下:登仕郎从九品上:文林郎从九品下:将仕郎武官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正三品上: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下:怀化将军从三品上: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归德将军正四品上:忠武将军正四品下: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从四品上:宣威将军从四品下: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正五品上:定远将军正五品下:宁远将军、怀化郎将从五品上:游骑将军从五品下:游击将军、归德郎将正六品上:昭武校尉正六品下:昭武副尉、怀化司阶从六品上:振威校尉从六品下:振威副尉、归德司阶正七品上:致果校尉正七品下:致果副尉、怀化中侯从七品上:翊麾校尉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归德中侯正八品上:宣节校尉正八品下:宣节副尉、怀化司戈从八品上:御侮校尉从八品下:御侮副尉、归德司戈正九品上:仁勇校尉正九品下: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从九品上:陪戎校尉从九品下: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女官正五品: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宫正正六品: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司宝、司衣、司饰、司仗、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司珍、司计、司正从六品:司闺、司则、司馔正七品:典记、典言、典簿、典闱、典籍、典乐、典宾、典赞、典宝、典衣、典饰、典仗、典膳、典酝、典药、典饎、典设、典舆、典苑、典灯、典制、典珍、典计正八品:掌记、掌言、掌簿、掌闱、掌籍、掌乐、掌宾、掌赞、掌宝、掌衣、掌饰、掌仗、掌膳、掌酝、掌药、掌饎、掌设、掌舆、掌苑、掌灯、掌制、掌珍、掌计从八品:掌正、掌书、掌筵、掌严、掌缝、掌藏、掌食、掌医、掌园不入流:女史、宫女。
唐朝官职表
唐朝官职表说明:唐代对三品以上官,用“册授”;五品以上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
唐代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二十九阶。
武官官阶亦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三十一阶。
虽然唐朝的文官与武官不设正一品,并不是真正的没有,详见天策上将。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太师: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太傅: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太保: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
太尉:西汉称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太尉往往在朝廷军队分隶卫将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事毕则改官。
西汉军制,平时军和诸校尉,战时任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材官将军等诸将军指挥,太尉是皇帝在军事上的最高顾问,多半不直接领兵。
司徒: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
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
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天策上将:复杂,再议。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禁军统领、禁军护将军、天子随护将领。
太子太师:东宫三师,或称太子三师,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
从一品官。
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也合称东宫三少,为东宫三师的辅官。
东宫三师与东宫三少后世渐为荣誉职,单纯成为高级虚衔,并不负责教导太子的业务。
骠骑大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职位与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及以后各代都有设立。
唐代官职对照表
唐代官职对照表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唐代官职对照表:天策上将军:李渊为李世民专设的职位,位在王公及百官之上,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可不经过朝廷直接调动全国军队。
太尉、司徒、司空:唐代三公,正一品,虚衔,并无实际权力,多为元老重臣的加衔尚书令:尚书省的首长,正二品,宰相,相当于今天的政府总理,政府最高行政官员尚书左、右仆射:尚书省的副首长,正二品,宰相,相当于今天的政府副总理尚书左、右丞:地位略高于尚书,低于尚书仆射,地位类似于今天的国务委员或政府秘书长尚书:正三品,相当于今天的部长侍郎:从三品,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中书令:中书省的首长,正三品,宰相,主要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书,类似于皇帝的秘书长。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首长,从三品,中书舍人:中书省直接负责书写敕书的官员,正五品,相当于皇帝身边负责起草文件的秘书。
侍中:门下省的首长,正三品,宰相,主要负责审核封驳中书省起草的诏书并对重大事务发表意见,并在诏书上副署,唐代没有侍中签字盖印的诏书不能生效,其职权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议会议长黄门侍郎:门下省的副首长,从三品,散骑长侍:门下省的官员,有对重大事务提出建议的权力,职能类似于现在的议会议员谏议大夫:门下省的官员,有对重大事务提出建议的权力,职能类似于现在的议会议员给事中:门下省官员,有对相关事务的诏书进行审核修改封驳的权力秘书监:秘书省的首长,相当于皇帝的办公室主任秘书少监:秘书省的副首长秘书郎:秘书省官员,相当于皇帝身边负责纪录和统计的机要秘书大理寺卿:又称廷尉,最高司法官员,类似现代的最高法院院长左右十二卫大将军:正二品,职权类似于今天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左右金吾卫大将军:从三品,职权类似于今天的卫戍区司令左右千牛卫大将军:统领侍卫,负责皇帝、太子、亲王的警卫工作左右监门卫大将军:负责宫廷出入人员审查,把守皇宫各门行台尚书令、仆射:品轶不定,职权类似于今天的省长行军总管、都督:品轶不定,职权类似于今天的军区司令。
唐朝官职一览表
唐朝官职一览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官制体系非常完善,拥有多样丰富的官职。
在唐朝时期,官员们按照明确的等级秩序,承担着各种不同的职责和权利。
以下是唐朝官职一览表,展示了唐代官员的体系和等级。
1.太师
2.太傅
3.太保
4.太尉
5.太子太师
6.太子太傅
7.太子太保
8.太子少傅
9.内史令
10.太常主簿
11.少府少監
12.少府卿
13.少府中丞
14.少府博士
15.少府少正卿
16.少府丞
17.少府副監
18.少府少尹
19.少府少史
20.少率府
21.主簿
22.司徒、司空
23.司马、司空
24.太子舍人
25.总师
26.司农卿
27.从事中郎
28.从事郎
29.少府司局
30.少府副少
唐代的官职分为三省六部和冗员等机构。
其中,三省指的是尚书省、尚书令郎
省和别驾省,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不同的官职有着不同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了严密的官员体系。
除了主要的官职体系外,唐代还设立了许多特殊职位,如国子祭酒、国子司业、国子博士等。
这些职位在唐代的文化教育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唐代官职一览表展示了唐代官员的等级体系和分工情况,反映了唐
代政治文化的特点和制度。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其官职体系也体现了当时政治组织的特色和模式。
唐朝官职一览表
唐朝官职一览表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爵:亲王、公主从一品编辑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编辑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编辑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散官:光禄大夫武散官:镇军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编辑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编辑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上编辑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正议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正四品下编辑职官:尚书右丞、尚书诸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通议大夫武散官:壮武将军从四品上编辑职官: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少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文散官:太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勋:轻车都尉从四品下编辑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文散官:中大夫武散官:明威将军正五品上编辑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文散官:中散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正五品下编辑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朝议大夫武散官:宁远将军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编辑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文散官: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从五品下编辑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武散官:游击将军正六品上编辑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议郎武散官:昭武校尉勋:骁骑尉正六品下编辑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文散官:承议郎武散官:昭武副尉从六品上编辑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文散官:奉议郎武散官:振威校尉勋:飞骑尉从六品下编辑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文散官:通直郎武散官:振威副尉正七品上编辑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队正、中镇将文散官:朝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勋:云骑尉正七品下编辑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文散官:宣德郎武散官:致果副尉从七品上编辑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文散官:朝散郎武散官:翊麾校尉勋:武骑尉从七品下编辑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文散官:宣义郎武散官:翊麾副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正八品上编辑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文散官:给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正八品下编辑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文散官:征事郎武散官:宣节副尉从八品上编辑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文散官:承奉郎武散官:御侮校尉从八品下编辑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文散官:承务郎武散官:御侮副尉正九品上编辑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文散官:儒林郎武散官:仁勇校尉正九品下编辑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文散官:登仕郎武散官:仁勇副尉从九品上编辑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文散官:文林郎武散官:陪戎校尉从九品下编辑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文散官:将仕郎武散官:陪戎副尉流外编辑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唐朝官职品级
唐朝官职品级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之一,它的官制也是非常严谨的。
唐朝的官职品级按照官员的职务和级别来划分,共分为二十等,分别是:
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太子太师、宰相、中书令、侍中。
二品:大理寺卿、大宗正卿、少师、少傅、少保、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礼部尚书、都官尚书、太常卿。
三品:侍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太子左右率府长史、尚书省长史、各部省长史。
四品:郎中、中散大夫、中外府通判、太子左右率府长史、尚书省正员、各部省正员。
五品:员外郎、中书侍郎、御史中丞、郎中。
六品:御史郎、刺史、太守、节度使、团练使、提举使、都督、观察使、巡抚、知府、知州、知县。
七品:从七品上、从七品中、从七品下。
八品:从八品上、从八品中、从八品下。
九品:从九品上、从九品中、从九品下。
十品:从十品上、从十品中、从十品下。
在唐朝,官职品级除了代表着官员的职务和级别外,还有着薪水和身份地位的区别。
官员们在官职品级上的晋升和降职,不仅关
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家族的荣誉和地位。
唐朝官职品级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是唐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的官制和官场文化奠定了基础。
唐代职位
州刺史(每州一人)
上州:从三品;中州:正四品下;下州:正四品下
掌州之治1.唐于三京(京兆、河南、太原)五州(益、并、扬、荆、潞)设府。其它地方设州。三京各设牧一人(从二品),尹一人(从三品)。2.唐以四万户以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不足二万户为下州。3.六曹为: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土。4.三曹为:司仓、司户、司法。
别驾(一人)为刺史的佐史
上州:从四品下;中州:正五品下;下州:从五品上
长史(一人):掌一州兵马
上州:从五品上;中州:正六品上;下州:无
司马(一人)
上州:从五品下;中州:正六品上;下州:从六品上
录事参军事(一人):掌纠正各曹职事
上州:从七品;中州:正八品上;下州:从八品上
录事(一至二人)
上州:从九品下;中州:从九品上;下州:从九品下
唐朝官位
中央官制
三: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一台:御史台(监察);
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六部侍郎正四品上
尚书左丞(一人)正四品上
尚书右丞(一人)从四品下
六部各司郎中从五品上
六部各司员外郎从六品上
门下省(武则天改为“鸾台”,玄宗又改为“黄门省”)
侍中(二人)原正三品,后升为正二品官行宰相职
门下侍郎(二人)原正四品上,后升为正三品佐侍中
唐朝官职大全
唐朝官职?男官职:1.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三军总司令)(李世民当皇帝前的职位)爵:王(属于有俸禄的皇亲国戚,理论上地位很高)2.从一品:职官:太子太师(不用说,太子的师爷,博士生导师,下面的以此类推)、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属于国务院高级官员)武散官:骠骑大将军(打仗的总司令)爵:嗣王、郡王(省长待遇)勋:国公3.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一听名就明白了,不用多说了)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4.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临时战役总司令)、大都护(大都督副手)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很高的职位,相当于大司令)爵:开国县公勋:柱国5.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分别为:礼部、户部、兵部等六个部门)、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6.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就是负责朝廷诏令的校正、书写等,秘书这个词是中国发明的)、(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建设部主任)、诸卫羽林千牛将军(城防司令)、下都督、上州刺史(直辖市市长)、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7.正四品上:?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正议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军都尉8.正四品下: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通议大夫武散官:壮武将军9.从四品上: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文散官:太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勋:轻车都尉10.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安全部主任,负责权贵安全)、将作少匠(军械部主任)、(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文散官:中大夫武散官:明威将军11.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负责提供意见,唐朝名臣魏征曾经在此供职)、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文散官:中散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镇守边关,属于国境线的保护者)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12.正五品下: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朝议大夫?武散官:宁远将军13.视正五品:萨宝14.从五品上: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舞文弄墨的)、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省长)、下州别驾文散官: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侦查部队的头头,属于情报部部长)爵:开国男?勋:骑都尉15.从五品下: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牧,就是农业、畜牧呗)、(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武散官:游击将军(一样的侦查职责)16.正六品上:?职官:太学博士(搞文学的,属于文化部部长)、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议郎武散官:昭武校尉勋:骁骑尉17.正六品下: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市分管农业的官员)、上牧副监、上镇将(军区司令,但是这个军区是小军区)文散官:承议郎武散官:昭武副尉18.从六品上: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文散官:奉议郎?武散官:振威校尉(突击兵团团长)勋:飞骑尉(情报部主任)19.从六品下: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皇家瓜果的农牧园院长)、下牧监(管理皇家马匹一类的官员)、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皇家采买)、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质量鉴定,唐朝瓜果全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绝对没有化肥、农药)文散官:通直郎武散官:振威副尉20.正七品上: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属于皇家警察)、军器监丞(负责兵工制造的)、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营团一级的军事干部)文散官:朝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勋:云骑尉21.正七品下: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仓储部主任)、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上府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文散官:宣德郎?武散官:致果副尉22.从七品上: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收费站站长)、都水监丞(管自来水的)、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属于县一级的中层干部)、勋卫太子亲卫?文散官:朝散郎?武散官:翊麾校尉勋:武骑尉23.从七品下: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记账的,财务部主任)、(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文散官:宣义郎武散官:翊麾副尉24.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25.正八品上:?职官:监察御史(不用说,相当于反贪局的)、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文散官:给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26.正八品下:?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文散官:征事郎武散官:宣节副尉下面属于底层公务员,就不说了27.从八品上:?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文散官:承奉郎武散官:御侮校尉28.从八品下: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文散官:承务郎武散官:御侮副尉属于县级单位的公务人员29.正九品上: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文散官:儒林郎武散官:仁勇校尉30.正九品下:?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文散官:登仕郎武散官:仁勇副尉31.从九品上:?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文散官:文林郎?武散官:陪戎校尉32.从九品下: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下面这些就是最底层的了,也不说了文散官:将仕郎武散官:陪戎副尉33.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34.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35.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36.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37.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38.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39.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40.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41.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42.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43.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44.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女官就不说了女官: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唐朝官职排位表
唐朝官职排位表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著的朝代之一,唐朝,在其统治期间,政府建立了一个精细的官职体系,为当时的政府提供良好的管理结构。
这些官职排位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唐朝的政府官职体系的内容以及官员们在这个朝代的社会地位。
唐朝的官职排位表是由太尉统帅的,以下是官职的分类和排他:一、太尉:太尉是唐朝的第一大官,他是总督全国节度使及马驰九部,他负责军事行政事务。
太尉下属有六部,马驰九部,此外还有太庙、太尉府等机构,太尉系统高度集中。
二、吏部尚书:这是唐朝的第二大官,也是中央政府的最高领导者之一。
负责官吏的整体聘用、罚恶利善、处分奖励等问题,他们也受到各朝代政府的重视。
三、侍郎:侍郎是帝国最高官职,但不排在内务府前。
他们掌管祭祀、太学等事务,负责向太尉报告全国大事,在朝廷审判事务上起着重要作用。
四、左右宰相:左右宰相排在第五,他们负责统筹各省国务,参与审判重大事务,有时被派往报道朝廷重要大事。
五、六部尚书:这是六部的最高官职,按职责可分为内务、外务、吏、户、礼、兵六个部门。
这六个部门的尚书分别负责各自部门的职务,以朝廷的旨意政策,协调各省汇报朝廷大事。
六、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排在七位,他们是审判官,负责审理官员及其他民间犯罪案件,在审判过程中,确保公正,以及朝廷的命令执行的纪律。
另外,唐朝还设有司令员、司空、司徒、司马、司城、司礼、司祝、司统等官职。
唐朝的官职排位表,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政府的一面镜子,也是当时官员的官职地位的体现。
唐朝的官职排位表无疑对我们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现实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是政治制度设计及官员社会身份地位的具体体现,也是唐朝政府机构体系的实证分析。
它也反映了唐朝政府在社会秩序和治理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是如何经营这个大一统的中国政权的。
从唐朝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官职排位表的建立不仅有助于缓和政治局势,而且明确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改善了官员的素质,激励他们更加勤勉尽责地履行职责。
虽然这种官职排位表较之后代有所简化,但它却为唐朝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职位
唐朝官位中央官制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一台:御史台(监察);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荣誉职务)。
地方官制虚设(道)置观察使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里:里正;村:村正;保:保长;邻:邻长。
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
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部门官职品级职掌说明(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辅佐天子是一种很高的虚衔,一般无实际执掌,不常设。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 总理国家政务 1.唐初,太宗李世民未继位前,曾任尚书令,此后臣下不敢居此位,遂不设。
2.左仆射统吏、户、礼三部。
右仆射统兵、刑、工三部。
3.高宗李治时称尚书省为“中台”,中书省为“东台”,门下省为“西台”。
门下侍中“左相”,中书令为“右相”。
武则天时又改尚书左右仆射为“文昌左右相”。
4.每部下属四司,六部合二十四司。
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佐尚书令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户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礼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国家的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刑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工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六部侍郎正四品上尚书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尚书右丞(一人)从四品下六部各司郎中从五品上六部各司员外郎从六品上门下省(武则天改为“鸾台”,玄宗又改为“黄门省”)侍中(二人)原正三品,后升为正二品官行宰相职门下侍郎(二人)原正四品上,后升为正三品佐侍中左散骑常侍(二人)正三品下(无实际职权,乃达官所用)左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掌侍从规谏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职务为对皇帝进行规谏,并举荐人才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职务同上中书省(武则天改为“凤阁”,玄宗又改为“紫微省”)中书令(二人)原正三品,后升为正二品官行宰相职中书侍郎(二人)原正四品上,后升为正三品佐中书令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诏令、侍从、宣旨、慰劳等事。
唐朝官职表大全?
唐朝官职表大全?官吏制度中央官制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三省:尚书省(行政)、门下省(侍从、谏议)、中书省(秘书)、;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一台:御史台(监察);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荣誉职务)。
地方官制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县丞、主薄;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里:里正;村:村正;保:保长;邻:邻长。
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
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隋唐时期便确立了中央行政中枢上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三省长官外,其他官员若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等头衔,也成为宰相(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
隋唐时三省长官为宰相;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平章事」等也是宰相)。
宰相后来有专门办公地点称政事堂,又改称「中书门下」。
行政系统之外,隋唐设置了监察百官的「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
中书、门下两省内部则设置专门向皇帝进谏的谏官,目的是要及时纠正皇帝的失误决策。
另外还有史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皇帝。
地方上,隋和唐初恢复了州(有时改州为郡)、县二级制,州的长官为刺史(改郡时称太守),县的长官为令。
在官员选拔上,推行「科举制」。
三省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三省中,「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旨意拟撰诏令,具体撰写的是中书舍人,有时中书令亲自动笔;写好后经皇帝认可,送往「门下省」审核。
具体的审核工作由给事中执行,侍中管复核。
「门下省」如果发现诏令写得不对或有错失,可以封还,由皇帝命令「中书省」重新起草。
唐朝官职一览表解释
唐朝的官职表包括职、爵、勋、散官和女官等。
正一品官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和天策上将,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爵位中,亲王和公主也属于正一品。
从一品职官包括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有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有骠骑大将军。
爵位中,嗣王、郡王和国公都属于从一品。
正二品职官有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有特进,武散官有辅国大将军。
爵位中,开国郡公和上柱国都属于正二品。
从二品职官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散官有光禄大夫,武散官有镇军大将军。
爵位中,开国县公和柱国都属于从二品。
正三品爵位中,有开国侯和护军。
正四品上武散官为忠武将军,爵位中,开国伯和上轻车都尉都属于正四品上。
正四品下职官包括尚书右丞、尚书诸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为通议大夫,武散官为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文散官为太中大夫,武散官为宣威将军,勋位中,轻车都尉属于从四品上。
从四品下武散官为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文散官为中散大夫。
正五品下武散官为定远将军。
从五品上文散官为太常博士,武散官为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武散官为昭武校尉。
正六品上文散官为朝议大夫,武散官为昭武将军。
正六品下职官包括骁骑尉、亲王府典军,文散官为朝请大夫,武散官为昭武副将军。
从六品上职官包括亲王府内供奉、都水使者、开阳县城内段、独孤、北济阴郡中正、隋朝散位、亲勋翊卫旅帅,文散官为朝议郎,武散官为昭武校尉。
从六品下职官包括兰台侍郎、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王府典签,文散官为宣德郎,武散官为监门校尉。
正七品职官包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太常内供奉、典签、亲勋翊卫正八品、宣德郎、太史局五官正、校书郎、专职秘书、司勋员外郎、江湖县令、山阳县令、上戍主、诸暨县令,文散官为朝请郎,武散官为致果校尉。
从七品职官包括殿中侍御史副使、内供奉副使、宣德郎判县,文散官为朝散大夫,武散官为致果副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官职表说明:唐代对三品以上官,用“册授”;五品以上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
唐代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二十九阶。
武官官阶亦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三十一阶。
虽然唐朝的文官与武官不设正一品,并不是真正的没有,详见天策上将。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太师: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太傅: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太保: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
太尉:西汉称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太尉往往在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事毕则改官。
西汉军制,平时朝廷军队分隶卫将军和诸校尉,战时任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材官将军等诸将军指挥,太尉是皇帝在军事上的最高顾问,多半不直接领兵。
司徒: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
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
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天策上将:复杂,再议。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禁军统领、禁军护将军、天子随护将领。
太子太师:东宫三师,或称太子三师,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合称。
从一品官。
辅导皇太子的官员,一般以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亦有专任者。
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也合称东宫三少,为东宫三师的辅官。
东宫三师与东宫三少后世渐为荣誉职,单纯成为高级虚衔,并不负责教导太子的业务。
骠骑大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起开始设置骠骑将军,职位与俸禄与大将军等同;东汉及以后各代都有设立。
正二品——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大司马。
尚书令:尚书原为秦官,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沿置,职权不大。
但到汉武帝以内廷分外廷权,以少府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
后逐渐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分曹治事,以尚书令为首,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
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但也有以尚书令而录尚书事者,则权职重大。
行台:行台是魏晋至金代尚书在外设置的临时分支机构。
“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驻行在当地设立的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pú yè)、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尹、大都督、大都护、上将军、卫将军、卫司马。
仆射:汉之后以仆射为名的,仅见尚书仆射,位在尚书令之下。
都督:都督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指挥官官名。
正三品——侍中、中书令、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骁骑将军、车骑将军、飞将军。
侍中:隋唐、五代、宋,与中书省、尚书省合称三省。
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一度改称东台、鸾台、黄门省等,旋复旧称。
其长官为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等。
其下设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太子宾客:唐代正式设置太子宾客,正三品,但属于闲职,刘禹锡就担任过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
明代以后废除。
太常卿: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
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
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
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
太子詹事: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以及文学侍从,品等为正三品。
该官职设置于詹事府,辖下有少詹事等辅佐官职。
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从三品——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为中国历史的官职,三公之一,御史的首领,负责监察百官,大约相当于副丞相。
类似于近代:督察处、政风廉洁处、廉政公署。
防范朝廷主官于侵害人民权益、贪官污吏、贪赃枉法。
秘书监:秘书监是中国古代官制,用于掌管皇家经籍图书,是秘书省的长官。
唐初,秘书省曾有“著作”、“太史”两个局,掌理著作国史等事;后来这些事务改由其他单位负责,秘书监仅负责校对勘误而已。
秘书监不是掌握重大政务的繁重职务,然而以爱读书的人,也常寻求机会担任这一职务。
白居易有《秘省后厅》诗,描述诗人担任秘书监时工作的情形:“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宗正:为皇室亲属之近官,为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员。
太仆:为九卿之一,秩禄中二千石。
掌管皇帝的车马和马政。
司农:掌理国家财政。
为汉代九卿之一,其属官有五个单位,各设一令一丞,其中太仓掌米谷库储,均输掌物资供应,平准掌物使调节,都内管理国库,籍田皇管皇帝躬耕事宜。
此外后来汉武帝新设的盐铁专卖也归大司农管理。
太府:太府寺,中国古代官署,为九寺之一。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时不设少府,改设太府。
北齐设立太府寺,长官称太府寺卿或太府卿,副官称太府少卿,掌管宫廷库藏和贸易。
隋炀帝管理都市贸易、常平,出纳官僚俸禄,管理物价,财货交易的职权交给太府寺,管理金帛府帛、营造器物的职权交给另设的少府监。
唐相沿。
散骑常侍:汉代置有散骑,属于皇帝侍从,又有中常侍,二者性质相同。
魏文帝时将散骑和中常侍合并,职务是规谏皇帝过失。
晋武帝以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称为“通直散骑常侍”,《晋书·任恺传》:“恺少有识量,尚魏明帝女,累迁中书侍郎、员外散骑常侍。
”。
唐太宗以散骑常侍为散官,不久废除。
后又复置。
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分左右散骑常侍,隶属门下省。
国子祭酒: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之最高学府;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
国子监具有一定程度的监国功能,可以弹劾官员和国政,尽管这功能自宋朝以后已不甚明显,而国子监自创建以来最明显的三个功能则是:㈠协助国家举行科举考核;㈡负责对国家最优秀学子的教育工作;㈢规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殿中监:掌朝集礼仪之事,南北朝时期接管少府部分职责,兼管皇帝起居。
刺史:中国古代职官名,本为御史的一种,始于汉代。
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
“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
“史”为“御史”之意。
正四品上——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代以降沿用此官职。
中书侍郎:中书省的副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
吏部侍郎:约当于今日的铨叙部次长,掌管帝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吏部”乃六部(吏部即考试院、户部即内政部、礼部即外交部及教育部、兵部即国防部、刑部即法务部、工部即营建署)之一。
尚书是部长,侍郎是副部长、次长。
军器监:掌管监督修缮兵器,监官以文官充任,南宋归工部。
正四品下: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正五品上: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谏议大夫:是监察的一种特殊职官,通常称为言官、谏官。
御史中丞:中国古代官名,为一种御史。
给事中:中国古代官职之一,秦时,给事中是附加的衔称,任何官职如将军、列侯、九卿,加上给事中之头衔,可出入宫庭,常侍皇帝左右。
给事中可直接面圣弹劾百官,是谓封驳。
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同任漕、盐等差,台省合一。
在重大国事与刑案会议则会同六部、九卿、监察御史、詹事召开“六部九卿詹科道会议”议决,如同治年间何桂清案之辩论。
都水使者:秦朝有都水长丞,管理灌溉和保修河渠。
正五品下: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太子洗马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从五品下: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驸马都尉:驸马最早是官职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全称为驸马都尉。
驸马都尉是负责皇帝出游时的车马之职,俸禄二千石,一般由皇室、诸侯、外戚及世族子弟担任。
自魏晋以来,此官职多为皇帝的女婿来担当此任,简称驸马。
从此,驸马就不是一个实际的官职,而是代指皇帝的女婿。
藩王的女婿则称仪宾。
清代改称“额驸”(满语)。
正六品上: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正六品下: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从六品上: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从六品下: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正七品上: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正七品下: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从七品上: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从七品下: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正八品上: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正八品下: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从八品上: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从八品下: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正九品上: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正九品下: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从九品上: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从九品下: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