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1200c4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4a.png)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概念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短时间、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相对稳定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层。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④分析某种气候的特点:a 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判定气温的变化。
(“全年高温”“终年寒冷”“冬冷夏热”“全年温和”)b 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降水特点。
(“全年多雨”“终年少雨”“夏多冬少”“夏少冬多”)c 结合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特点,得出结论,进而判断出气候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04b9ce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2.png)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测量方法:温度表单位:摄氏度℃气温状况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2、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观测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平行二、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1、一般规律:午热晨凉(日变化),冬寒夏暑(年变化)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反映反映一地区七万日变化的剧烈程度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反映一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在7月夏季最低温在1月冬季(南半球相反)三、气温的空间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等温线图:由等温线组成的图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3、气温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反之。
(基本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海陆分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
冬季反之3)地形、地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赤道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4.2 降水和降水分布一、降水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单位:毫米mm一地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分类: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湿润型三、降水的空间分布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降水量线图: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3)地形、地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3、地球雨极——乞拉朋齐因其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3f4ca6d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4.png)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选择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会造成全球变暖;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会污染水源,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破坏生态,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排除ABC,故选D。
小提示:由于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砍伐森森,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海洋B.陆地C.云区D.平原答案:B在卫星云图上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同含义。
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蓝色绿色区域都为晴天;白色是云雨区,白色愈白云层愈厚,降雨的概率越大,故本题选B。
3、下列描述不属于气候的是()A.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答案:B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ACD都属于气候,B属于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甲地应在大陆东岸,乙地应在大陆西岸B.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的亚热带C.甲地属于冬季多雨型,乙地属于夏季多雨型D.甲、乙两地气温特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答案:A由图可知,甲是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故A错误。
甲和乙两地最热月均在7月,最低气温均在0-15℃之间,均是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故B正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e03ee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0.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e10f5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4.png)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气候是地球大气长期统计平均状态的总和,它反映了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的自转、太阳辐射、海洋和地形等。
而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者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的瞬时状态,它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要素。
一、气候的分类气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细节进行分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候分类方法。
1.柯本气候分类柯本气候分类法是目前最为流行和广泛应用的气候分类方法之一。
它以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为主要判断依据,将地球划分为五大气候区域:热带、温带、地中海型、大陆性和寒带。
每个气候区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区。
2.气候带分类气候带分类法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纬度和太阳高度角来进行分类的。
根据地球形状和自转的原理,不同地区的纬度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角度,从而决定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常见的气候带包括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3.按季节分类按季节分类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来进行的。
在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往往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形成明显的季节性。
常见的按季节分类有四季气候、干湿季气候和雨季气候等。
二、天气的要素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天内大气的瞬时状态,它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天气要素。
1.气温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它是人们感知天气的主要指标之一。
气温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气温通常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单位是摄氏度或华氏度。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它表示空气中水分的多少。
湿度的大小决定了空气的舒适度和能见度。
湿度是通过湿度计进行测量的,常用的单位有百分比、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等。
3.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它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压的高低会影响到风的形成、云的形态以及降水的产生。
气压通常通过气压计进行测量,常用的单位有帕斯卡和毫巴等。
4.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的吹向,它表示风的来自哪个方向。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984b9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9.png)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我们了解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至关重要。
天气和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
下面是初中地理中关于天气和气候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云量、风速和风向等现象。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积累下来的天气现象的统计数据。
2. 天气要素:天气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降水等。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例如,温度的变化决定了冷暖季节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影响着地区的干湿季节的分布。
3. 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多个气候带。
主要的气候带包括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这些气候带的界限受到地形、大洋、海陆分布和海洋暖流的影响。
4. 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气候要素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度、纬度、海洋暖流、海拔高度、地形等。
例如,靠近大洋的地区通常拥有较为温暖的气候,而海拔越高的地区气候越冷。
5.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一种由季风带来的特殊气候类型。
季风带是一种季节性的风,夏季吹向陆地,带来降水,冬季吹向海洋,带走降水。
在季风气候区,一年中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冬季相对较干燥。
6.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变化加剧的问题。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类社会都有巨大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干旱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等。
7. 气候图:气候图是用来表示不同地区气候分布的图表。
气候图通常通过颜色和图表来表示温度、降水量和季节变化等信息。
气候图有助于我们对不同气候区进行比较和研究。
8. 气候变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整体变暖的趋势。
全球变暖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现象。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9.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球表面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cf333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0.png)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天气和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aecdf66a79563c1ec5da71d3.png)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90、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91、降水(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
(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
(2)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9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饮喝八缸)
93、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
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94、我国的气候灾害:寒潮,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沙尘暴,台风,洪涝。
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编辑推荐: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汇总。
气候及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气候及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d41f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b.png)
气候及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一、气象学基础知识1. 大气的组成及结构地球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
大气的结构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顶层和磁层。
2. 大气的物理性质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空气的层状分布,具有一定的厚度和质量。
大气环境有一定的透明性和气体密度,对太阳光的散射和吸收有一定的能力。
3. 大气的动力性质大气环境在地球表面上形成大气的压力差,产生风力和气压变化。
大气层的环流和气流分布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4. 大气的化学性质大气中的气体会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空气中的某些成分会在大气环境中造成气候变化。
例如,因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地球气候变暖。
二、气候系统1. 气候的概念和分类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一种平均天气特征,包括气温、湿度、风力和降水等要素。
气候可分为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类型。
2. 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是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和火山喷发等,人为因素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活动导致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3. 气候系统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物种的适应性。
气候变化也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和资源的分布变化,例如植被的变化和水资源的供应变化。
4. 气候预测和控制通过对气候系统进行观测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预测气候的变化,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工业活动和环境保护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天气系统1. 天气的概念和特征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特征,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风力和云量等。
天气可以分为晴朗天气、多云天气、阴天和降雨等不同类型。
2.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变化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变化是由大气环流、气压系统和温度分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冷暖气团的移动和相遇会导致降水和天气变化。
3. 天气预报和观测天气预报通过对大气环流和气象要素的观测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为社会和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和保障。
初中地理:气候与天气 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气候与天气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892d6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1.png)
初中地理:气候与天气知识点整理气候与天气的概念- 气候指的是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要素。
- 天气指的是短期内的气候状况,通常以一天或几天为单位。
影响气候的因素1. 纬度: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气候越热,越靠近极地的地方气候越寒冷。
2. 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靠近海洋的地方气候稳定,而靠近大陆的地方气候变化较大。
3. 海洋暖流与寒流:暖流能使附近地区气候变暖,寒流则使气候变冷。
4. 高度: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气候变冷。
5. 地形:山脉会阻挡风的流动,导致降水集中在山脉一侧。
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和其他气体组成。
2. 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大气能吸收太阳的热量,使地球保持温暖。
3. 气候带:地球上存在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主要气候带。
天气现象1. 风:空气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形成的运动。
2. 降水:指天空中的水蒸气变成雨、雪、雾、露等形式的过程。
3. 云:由水蒸气在大气中凝结形成的悬浮物。
4. 暴风、雷雨和龙卷风:强烈的气象现象,往往伴有强风、降水和雷电发生。
中国的气候特点1. 北方:冷、干。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较少。
2. 南方:温暖、湿润。
气温适中,降水充沛。
3. 西北地区:干旱、寒冷。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降水非常少。
4. 青藏高原:高原气候。
气温低,降水较少。
以上是关于初中地理中关于气候与天气的知识点整理。
详细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与教材标准解读》- 《初中地理知识点整理手册》。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的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1ff1d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45.png)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的知识点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的知识11、天气与气候概念区别:天气是短时间概念、多变;气候是天气长时间的平均状况、稳定。
2、气候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气温和降水3、气温分布规律: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③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最气温的日较差;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叫做气温的年较差。
④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4、降水的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②气温下降到足以使水汽凝结出来5、降水的类型:①对流雨(多在赤道地区、降雨最多)②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③锋面雨6、降水分布规律:赤道最多,南北回归线附近(如撒哈拉沙漠)和两极最少(P65图4—12)7、影响气候的因素:①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赤道附近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地面的夹角)大、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极地相反②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见专题二)③海陆分布: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同纬度比较起来,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晚一个月;④地形与地势: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⑤人类活动:改变地表面貌,如植树造林、修水库或者滥砍乱伐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排放氯氟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等8、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⑴最冷月均温>15℃则为热带: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②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印度半岛、中南半岛)③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非洲大陆最多)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撒哈拉沙漠)⑵0℃<最冷月均温<15℃则为亚热带: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地区最典型,各大洲都有分布)⑶最冷月均温<0℃则为温带: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中国北方)②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欧洲西部最典型)③温带大陆气候:距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温差大(亚欧大陆此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以俄罗斯、加拿大分布最广);苔原气候(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南极洲、格陵兰岛)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的知识21、世界各国领土面积前六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2、世界人口居前10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亚洲)、澳大利亚、南非(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为主(注:拉丁美洲不是七大洲之一,是北美洲南部+南美洲全部,是拉丁语系----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小技巧:白种人、英语、发达国家的分布地区相似,都有欧洲、北美、大洋洲,这与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有关)4、发达国家购买廉价原材料制造高技术产品,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出口资源或者对资源进行初步加工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初中生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初中生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d43504c1c708a1294a4480.png)
初中生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一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午后二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当中,北半球气温陆地_七_月最高,_一_月最低;海洋上_八月最高_二月最低,南半球_相反;气温年较差指一年内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3、运用等温线图表示_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_密集_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_稀疏的地方,温差小,等温线呈_闭合_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低温_中心。
4、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变化的原因是不同纬度接收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5、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则相反。
6、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_逐渐降低。
据观测,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7、世界最热的地方在_非洲,最冷的地方在_南极洲。
二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西岸从赤道向两极气候类型的排列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影响气候的因素 _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_2000_毫米以上;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降水量逐渐减少;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差别是东岸多雨,西岸少雨;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在印度的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在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三1、天气描述的是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不同的地方,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变化很大。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是稳定的。
3、降水概率是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是风的强弱;温度是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584817f647d27284b735160.png)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05f9c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8.png)
一、天气知识点
1. 天气概念:天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大气中温度、气压、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的状况。
2. 气温及温度变化:气温是指地面某一点的温度,温度变化是指气温变化趋势,可分为上升、下降和恒定三种。
3.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中的压力,一般用帕斯卡尔(Pa)来表示,单位是百帕(hPa)。
4.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单位是百分比。
5. 风向: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一般用360°圆盘表示,由0°开始,顺时针旋转,分别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8个方向。
6. 风力:风力是指风的强度,一般用米/秒(m/s)来表示,单位是米/秒(m/s)。
二、气候知识点
1. 气候概念:气候是指一定区域在长期时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2. 气候分类:根据气温的不同,气候可以分为温带气候、暖温带气候、热带气候三大类。
3. 气候特征:温带气候:年平均温度低,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季寒冷;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温度高,雨量充沛,汛期雨量较大;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高,雨量充沛,汛期雨量较大,夏季炎热。
4.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变化趋势,包括气温、湿度、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一般包括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冷两种。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c5c2b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f.png)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及其影响1. 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的特点。
2. 天气的描述: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汇来描述天气。
3. 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农业、交通、生活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二、天气预报1. 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一日或多日内的阴晴、气温、降水、风向和风力等情况。
2. 常用天气符号:为了方便读懂天气预报,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如晴天用太阳符号表示,阴天用云朵符号表示等。
3. 获取途径:天气预报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报纸、电视、网络、广播和电话等多种途径获取。
三、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2.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通常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气温通常在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则相反,8月最高,2月最低。
4. 气温的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四、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和降雪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 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五、气候的地区差异1.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2. 气候的特征: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3. 气候类型: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地区。
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位置:纬度低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的地方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2. 海陆位置:距海近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多;距海远的地方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少。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7f0dc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8.png)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6861b55dde80d4d8d15a4f95.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 1 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 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符号图。
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画图:地理书第49页图3.5 常用的天气符号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385f78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d.png)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的定义和分类天气是指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降水、云等。
根据天气的不同特征和变化,可以将天气分为以下几种:1. 晴天天空晴朗,无云无雨,气温适宜。
2. 阴天天空被云层遮盖,光线昏暗,气温低于晴天。
3. 雨天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云层中落下,称作降水。
降雨强度和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将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等。
4. 雪天大气中的水汽以冰晶形态降落,称作雪。
雪的形态和气温、湿度密切相关。
5. 雾天地面上的湿气遇到冷空气形成的低温,形成了一层水汽,影响了能见度。
不同的季节和地区,雾的形成规律不同。
二、气候的定义和类型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状况。
影响气候状况的因素很多,比如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
根据气候特点,可以将气候分为以下几种: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较高、年温差小、降水量大。
常见的热带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位于热带和寒带之间,气温适宜、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常见的温带气候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3. 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位于温带和极地之间,气温极低、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常见的寒带气候有极地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三、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天气和气候都与大气有关。
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状况,而天气则是气候的短期变化。
气候反映了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而天气则受到风、降水、云等因素的影响。
在同一个地区,天气的变化和气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比如,在一个寒冷的地区,天气多为阴雪天气,而气候也以寒冷干燥为主。
四、天气和气候的预测天气和气候的预测都是基于气象学的科学研究。
预测天气可以根据大气压、风向和风速、湿度等因素,结合前期天气和气压变化趋势来进行预测。
预测气候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统计研究,通常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学知识来进行判断和预测。
不同地区气候情况不同,预测的难度也因此而异。
五、结语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5255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5.png)
3.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是指大气压强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大小。常用单位为帕斯卡(Pa)。大气压力的高低会影响气流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4. 风向和风速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和气候都是用来描述地球大气状态的词汇,但它们有一定的区别。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大气环境情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而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平均气象特征,包括年、季、月或日等不同时间段的气温、降水、气压、风向等。
2. 气温和温度
气温和温度都是用来表示热量大小的词汇。
7.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以来世界气候的平均变化,包括气温、降水等方面的变化。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结语
初一地理的天气和气候,包括气温、大气压力、风向和风速、降水和季风气候等方面的知识点。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常用八个方向来表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风速可以用米每秒或千米每小时来表示,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运动的速度大小。
5. 降水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汽直接以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上的过程。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霜、雹等。降水量通常用毫米或厘米来表示。
6.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亚洲热带地区的典型气候类型,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气候之一。在冬季,季风气候地区多为干冷天气,而在夏季则多为湿热天气,降水量则集中在某个季节内。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51d04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3.png)
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初一的地理学习来说,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的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一、天气1. 定义:天气是指某一时刻地球大气层中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力和气压等状态的总和。
它是短时间内大气发生的变化情况。
2. 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天气的主要能量来源,它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传递到地球表面。
(2)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会导致地球各地不同时刻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同,从而影响天气变化。
(3)地形和海洋:地形和海洋等地理因素会对风向、湿度和气温等天气要素产生影响。
3. 天气要素:(1)温度:指空气中热量的高低,用摄氏度(℃)表示。
温度高低影响衣着、人和动植物的生长等。
(2)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用百分比表示。
湿度高低影响人体的舒适度和植物的生长等。
(3)风力:指空气运动的强弱,用级表示。
风力大小影响空气的流动和物体的移动等。
(4)气压: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用毫巴(hPa)表示。
气压高低影响天气的变化和风向的形成等。
(5)降水: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并落到地面上的过程,以及降水量的多少。
降水形式有雨、雪、雾、露等。
4. 天气现象:(1)晴天:指天空无云,阳光普照,无降水和阴影。
(2)多云:指天空有云,云量较多,但阳光仍然可以透过云层。
(3)阴天:指天空被云层覆盖,没有阳光照射,但无降水。
(4)雨天:指有降水发生,降水形式为雨水。
(5)雪天:指有降水发生,降水形式为雪。
(6)雾天:指地面上形成一层混浊的、影响能见度的水汽。
5.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等手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安全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气候1. 定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期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
它是指一地多年平均而言的天气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⑴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三.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⑴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⑴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⑴)
5.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⑴纬度因素⑴海陆因素⑴地形因素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三.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分布规律:
⑴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
⑴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
⑴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⑴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地区差异
1.气候: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一般只注意气温,降水两个因素。
3.热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⑴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⑴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雨季和干季)⑴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湿两季⑴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4.温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⑴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湿多雨⑴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分配均匀⑴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⑴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5.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⑴极地气候:终年寒冷干燥
6.高原山地气候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
度和水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相关文章:
1.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
2.初中生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3.2017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4.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6.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7.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8.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9.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10.初一地理第四章天气和气候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