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VIN)的病理

合集下载

外阴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外阴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外阴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I)ithelial neoplasia,VIN)是外阴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外阴上皮内瘤变分为三级:①I级为轻度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上皮局限在外阴上皮下1/3);②Ⅱ级为中度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上皮局限在外阴上皮下2/3);③Ⅲ级为重度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异型上皮占外阴上皮下2/3以上,但未达全层)及原位癌(癌灶局限在上皮层内,未突破表皮基底膜)。

【病理改变】1.外阴上皮非典型增生外阴上皮非典型增生(vulvar epithelial dysplasia)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为表面角化及上皮层增厚,颗粒层明显,基底至棘细胞层出现异形细胞,形态大小不等,胞核大,染色质增多、粗糙深染,核膜尚清晰。

核分裂象增多,有异形性。

外阴上皮非典型增生又分轻、中、重3度。

(1)轻度非典型增生:上皮过度增生,异形细胞局限在上皮的下1/3,表面细胞成熟且正常。

(2)中度非典型增生:上皮层下2/3部分的细胞呈明显的异型,排列紊乱,但表层仍正常。

(3)重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占据上皮层2/3以上,几乎达表面。

外阴上皮非典型增生可以逆转,病变可以自然消退,但也可发展为原位癌,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

2.外阴鳞状细胞原位癌外阴鳞状细胞原位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 of vulva)是上皮非典型增生进一步发展而仅局限于上皮内的病变。

其上皮的角化程度一般较高,镜检可见表面上皮角化或角化不全,全层细胞层次消失,上皮脚肥大变圆,伸入真皮。

细胞增生活跃,具有恶性性质与特征,但除全层细胞间变外,上皮基底膜完整,间质末被浸润。

3.外阴帕杰病(Paget's disease of vulva)是一种非鳞状细胞性原位癌。

其病理表现为棘细胞层增厚,上皮脚增宽延长。

在基底层内可见大而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帕杰细胞,胞浆空而透明,核的大小、形态、染色不一。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外阴上皮内瘤变V I N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一组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

年轻患者的VIN常自然消退,但60岁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变为浸润癌。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分为1级(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过度增生和异型细胞的改变,局限于上皮的下1/3。

2级(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层上述变化发生于上皮的下2/3。

3级(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上皮层的变化超过2/3。

原位癌的不典型增生累及整个上皮层,但未穿透基底膜。

病因1.与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在VIN浅层细胞,尤其在VIN1和VIN2中,常可见到由HPV感染所致的征象,分子生物学技术证明80%VIN与16型HPV有关。

2.与免疫缺陷有关罹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甾体激素和组织移植抑制剂)者VIN发生率明显增高。

3.与外阴营养不良有关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在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患者中较增生性营养不良更多见。

4.与性行为和烟草有关吸烟常常与VIN Ⅲ级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同样还发现性伴侣数量的增加与VIN Ⅲ级的发生有关。

HPV感染为性传播疾病,在年轻的VIN患者中常有HPV感染,并与性生活史(包括性伴侣数目,第1次性生活年龄)有关。

5.与宫颈病变关系由于有相同的危险因素,VIN与宫颈病变相联系,大约15%的VIN患者存在宫颈病变。

6.与外阴癌的关系外阴上皮内瘤变I级与外阴癌的关系尚未肯定。

但一些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高级别的VIN 和外阴癌的联系是存在的。

临床表现1.症状(1)最常见症状为外阴瘙痒不适和烧灼感。

以大小阴唇较常见,阴蒂次之,尿道口及其周围较少见。

(2)约17%的病人主诉发现外阴结节。

(3)20%~48%的患者无症状。

2.体征查体时可发现有90%的患者外阴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斑点,颜色可为灰色、红色、褐色、棕色或白色。

第二节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第二节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第二节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ulva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是一组外阴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名称。

包括外阴鳞状细胞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外阴非鳞状细胞上皮内瘤样病变(Paget’s病,未浸浸润的黑色素细胞瘤),多见于45岁左右妇女。

近年VIN 发生率有所增加。

VIN很少发展为浸润癌,但60岁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变为浸润癌。

[病因]不完全清楚。

现代分子学技术检测发现80%VIN伴有HPV (16型)感染。

细胞病理学变化包括病毒蛋白在细胞核周形成晕圈、细胞膜增厚以及核融合。

这些改变多发生在病变的表层细胞。

其它的危险因素有性病、肛门-生殖道瘤样病变、免疫抑制以及吸烟。

[临床表现]V1N的症状无特异性,与外阴营养不良一样,主要为瘙痒、皮肤破损、烧灼感、溃疡等。

体征有时表现为丘疹或斑点,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灰白或粉红色;少数为略高出表面的色素沉着。

[诊断]1.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任何可疑病变应作多点活组织检查。

为排除浸润癌,取材时需根据病灶情况决定取材深度,一般不需达皮下脂肪层。

2.病理学诊断与分级(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分3级。

VIN I:即轻度不典型增生。

VINⅡ:即中度不典型增生。

VIN Ⅲ: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2)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主要指外阴Paget’s 病,其病理特征为基底层可见大而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胞浆空而透亮,核大小、形态、染色不一(即所谓的Paget’s细胞),表皮基底膜完整。

[治疗]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1)VIN I:可用:①药物治疗,5%氟尿嘧啶(5-FU)软膏,外阴病灶涂抹,每日一次。

②激光治疗,此法治疗后能保留外阴外观,疗效较好。

1%.占女性生殖道癌肿的3%~5%,常见于60岁以上妇女。

以外阴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其它有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前庭大腺癌等。

绝大多数肿瘤生长在外阴皮肤表面,容易被发现,但仍有很多患者未能获早期诊断和治疗。

妇女节健康知识癌前病变CIN与VIN诊断与治疗

妇女节健康知识癌前病变CIN与VIN诊断与治疗

妇女节健康知识癌前病变CIN与VIN诊断与治疗妇女节健康知识:癌前病变CIN与VIN的诊断与治疗妇女节是向所有妇女们致敬,庆祝她们的优秀和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该关注妇女健康的重要性。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妇女健康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重点介绍妇女发生的两种常见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诊断与治疗。

一、了解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细胞在癌症形成之前的异常变化。

虽然这些异常变化本身不是癌症,但不加注意可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

在妇女中,两种常见的癌前病变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CIN是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变化,可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三级。

CINⅢ的变异程度最高,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宫颈癌。

而VIN是外阴上皮细胞的异常变化。

二、诊断癌前病变早期的癌前病变往往没有特殊的症状,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1.宫颈细胞学检查(Pap抹片试验):Pap抹片试验通过在宫颈表面采集细胞样本,然后在实验室中对细胞进行显微镜观察,以检测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2.宫颈活检:在宫颈突破口处取一小块组织进行检查。

这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检查方法,可以确定宫颈组织的异常状况。

3.阴道镜检查:医生使用一种特殊的光学设备在阴道内检查异常变化。

三、治疗癌前病变一旦癌前病变被确诊,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癌前病变的常见方法。

对于CIN的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是剖宫产术后的冻融处理或电刀手术。

2.局部药物治疗:宫颈刺激药物、消炎药和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治疗CIN和VIN。

3.监测治疗:对于早期的病变,医生可能会选择密切监测,以确保病情稳定,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恶化。

四、预防癌前病变除了主动进行诊断和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措施也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癌前病变。

以下是一些建议:1.接种HPV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CIN和VIN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VIN和VAIN的阴道镜诊断及诊治进展

VIN和VAIN的阴道镜诊断及诊治进展

不同程度
表 现
可有色素 沉着
浑浊
有时呈镶 嵌状
随病变程 度增加, 白色由浅 薄至增厚

或呈微小 乳头和部 分角化
的点状血 管 镶嵌血管 少见(位 于小阴唇 部位)
污浊
外阴皮肤角化上皮厚、不透明,血管的异性、表面轮廓和色泽变化不如宫颈明显
公司LOGO与名称
阴道镜诊断图
公司LOGO与名称
活检注意事项
VIN和VAIN的阴道镜诊断和诊治进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 李华
公司LOGO与名称
外阴上皮内瘤变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
VIN是一类外阴疾病的统称,是一组由不典型增 生的鳞状细胞群构成的潜在的癌前病变。
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外阴原位癌。
公司LOGO与名称
或皮瓣术 大多影响外阴正常结构和功能,有心理压力,少用 适用于老年妇女的广泛外阴病变,常有进展为浸润性癌
的趋势
公司LOGO与名称
期待治疗
普通型VIN恶变率较低
部分无症状或症状轻、不愿接受以上治 疗的年轻患者 特别是对近期计划妊娠和近期接受甾体 激素治疗患者
严密随访6个月~2年
公司LOGO与名称
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分类
1989年国际外阴阴道疾 病研究会(ISSVD)
2004年新分类仅指高级别的VIN2 和VIN3,根据病理特点划分
鳞状上皮内瘤变(VIN)
• VIN1 • VIN2 • VIN3
非鳞状上皮内瘤变
• Paget病 • 原位黑色素瘤
普通型VIN(与HPV感染相关)
• 疣状VIN • 基底细胞样VIN • 混合性VIN
诊断时 需明确 病变的 深度和 面积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03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疤 痕形成等
04
术后护理:保持外阴清洁,避 免感染,定期复查
4
保持卫生
1. 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 外阴
2. 避免使用刺激性或过敏性产品 3. 勤换内裤,选择宽松、透气的棉
质内裤
4. 避免长时间久坐,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
5.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宫 02
阴道镜检查:观察阴道、宫颈等
颈等部位的情况
部位的病变情况
03
宫颈细胞学检查:通过宫颈细胞
04
病理检查:通过活检,了解病变
涂片检查,了解宫颈病变情况
组织病理特征
05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了解 06
实验室检查:如HPV检测、TCT检
病变范围和程度
测等,了解病变原因和程度
02
激素水平:激 素水平失衡可 能导致外阴上 皮内非瘤样病 变
03
免疫系统:免 疫系统异常可 能导致外阴上 皮内非瘤样病 变
04
遗传因素:遗 传因素可能导 致外阴上皮内 非瘤样病变
临床表现
01
外阴瘙痒:患者可能出现外阴 瘙痒,程度不一,可能与炎症、 过敏等因素有关。
02
外阴红肿:外阴上皮内非瘤样 病变可能导致外阴红肿,可能 与炎症、感染等因素有关。
活检:通过病理检查 确定病变性质和程度
03
宫颈细胞学检查:了解 宫颈细胞是否发生病变
04
宫颈HPV检测:检测 宫颈是否感染人乳头瘤 病毒(HPV)
3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如外用抗 生素、抗 真菌药物 等
口服药物: 如抗生素、 抗真菌药 物等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模板(1)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模板(1)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模板(1)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VIN)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VIN发展成恶性肿瘤,因此建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模板十分必要。

一、VIN的分类根据VIN的分化程度和病变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三类:VINⅠ、VINⅡ和VINⅢ。

其中VINⅠ是最轻微的病变,VINⅢ是最严重的病变。

二、VIN的症状VIN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外阴发红、瘙痒、疼痛、不适、溃疡等。

一般情况下,初期出现的不适感和瘙痒感比较轻微,但是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三、VIN的检查和确诊对于VIN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生物组织检查和切片检查。

在进行生物组织检查时,医生需要寻找异常的区域,把组织取出来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存在癌变。

切片检查是必须的,它可以帮助诊断机构更准确地确定VIN的类型和程度。

四、VIN的治疗方式VIN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切除、自身免疫修复、冷冻治疗、LAZER治疗等。

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和病变程度选择治疗方式。

五、如何预防VIN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干爽,尽量不要穿紧身或潮湿的衣服。

避免过度紫外线照射和吸烟,同时要注意健康和营养均衡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预防发生VIN病变。

六、总结建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模板是便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较大程度上预防VIN进一步的恶性发展。

对于有VIN病变的患者,应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同时注重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

病理诊断报告范文上的“上皮内瘤变是何意义

病理诊断报告范文上的“上皮内瘤变是何意义

病理诊断报告范文上的“上皮内瘤变是何意义上皮内瘤变可以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ia)、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neoplaia)。

上皮内瘤变也就是过去常说的不典型增生,也被称为异型增生。

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指的是结构和细胞学异常只存在于上皮的上半部分,其程度相当于轻度或者中度的异型增生。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是指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扩散到上皮的上半部,甚至全层,其程度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上皮内瘤变涉及很多器官,比如:子宫内膜、宫颈、前列腺、肠胃、消化系统的食管等。

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有着和肿瘤细胞相似的特征,同时也会有向着肿瘤细胞发展的趋势,即使这样,他也属于良性病变,如果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就可以使得病变停止,甚至出现痊愈的情况。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存在形态学上进入黏膜下层的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原位腺癌名称更为合适,而且由于上皮内瘤变比较广泛,因此黏膜内瘤变相比较粘膜内腺癌更为恰当。

目前对于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中,要避免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以免过度治疗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1病理诊断报告上的“上皮内瘤变”意义上皮内瘤变的正确含义是强调癌前病变本质上是由于形成上皮内肿瘤引起,上世纪六十年代,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ia,IN)首次被名叫Richard的医学家提出,并用于子宫颈粘膜鳞状上皮的癌前变化。

该上皮内瘤变有两层意义。

第一,上皮内瘤变不是癌;第二,上皮内瘤变是肿瘤形成的一个过程,因此被称为“瘤变”(neoplaia),并不是人们常提及的肿瘤(neoplama)。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提出“上皮内瘤变”概念,并以为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而得到医学界广泛应用,并逐渐替代以前不准确的名称: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等。

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恶性肿瘤
外阴恶性肿瘤约占女性全身恶性肿 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癌肿的 3%~5%,常见于60岁以上妇女。以 外阴鳞状细胞癌最常见。 外阴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外阴癌, 占外阴恶性肿瘤的80%~90%。多见 于60岁以上妇女。其发生率近年有 所增加。

【病因】 【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瘙痒和肿物 2、体征 大阴唇最多见。早期局 部丘疹、结节或小溃疡;晚期见不 规则肿块,伴或不伴破溃或呈乳头 样肿瘤,有时见“相吻病灶”。

【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 2、淋巴转移 【临床分期】 【诊断】活组织检查:采用1%甲 苯胺蓝涂抹外阴病变皮肤,待干后 用1%醋酸液擦洗脱色,在蓝染部 位作活检,或阴道镜。


【预防】 【治疗】 1、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3、化学药物治疗 【预后】 【随防】


谢谢观看!
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是 一组外阴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名称。 包括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和外阴 非鳞状上皮内瘤变(page’s病及 浸润性黑色素瘤)。

【病因 】 80%VIN伴有HPV (16型)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为外阴瘙痒、 皮肤破损、烧灼感、溃疡等。




【诊断 】
1、活组织检查 2、病理学诊断与分级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分3级: VINⅠ:即轻度不典型增生。 VINⅡ:即中度不典型增生。 VINⅢ: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2)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变 主要 指page’s病


【治疗 】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VINⅠ:可用①药物治疗 ②激光治疗 VINⅡ~VINⅢ :采用手术治疗 2、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变:手术治 疗

外阴上皮内瘤病

外阴上皮内瘤病
外阴上皮内瘤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外阴上皮内瘤变概述 • 外阴上皮内瘤变分级 • 治疗方法及适应症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建议 •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01 外阴上皮内瘤变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一组 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 ,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 位癌。
定期消毒
对外阴部位进行定期消毒,保持 外阴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
使用抗生素
在手术前或治疗后,根据医生建 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
染。
出血风险处理方案
压迫止血
对于轻度出血,可采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的方法 进行处理。
缝合止血
对于较严重的出血,医生可能会采用缝合止血的 方法进行处理。
使用止血药
根据出血情况,医生可能会使用止血药进行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或护肤品 ;避免穿过紧的内裤或外裤,以减少对外阴的摩擦和刺激。
性生活指导
对于性活跃的患者,提供性生活指导,建议使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滑剂以减少性交时 的摩擦和疼痛。
06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 导
心理问题筛查方法
定期心理评估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 在的心理问题。
共同参与康复活动
鼓励家属与患者共同参与康复活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增进彼此的感情,促进患者 的身心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综合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综合治疗策略可包括术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术后放射治疗+药物治疗 等。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外阴肿瘤教案

外阴肿瘤教案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门:临床医学院教研室:妇产科教师姓名:韩萍专业技术职称:教授课程名称:妇产科学授课学期:2014~ 2015学年秋季学期教案首页【引言】外阴肿瘤包括大小阴唇、阴蒂、阴阜、前庭、会阴、尿道口等处的肿瘤因外阴位于体表,肿瘤易于较早发现,有利于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第一节外阴良性肿瘤外阴良性肿瘤较少见,主要有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乳头瘤、汗腺瘤等。

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等更少见。

一、乳头瘤乳头瘤(vulvar papillomatosis):常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

为单个肿块,多发生于阴唇。

表面见多数小乳头状突起,覆有油脂性物质,呈指状,突出于皮肤表面,其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

太乳头瘤表面因反复摩擦可破溃、出血、感染。

镜下见指状疏松纤维基质,其上有增生的鳞壮上度覆盖。

表皮增厚以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为主。

2%一3%有恶变倾向.应手术切除。

术时作冰冻切片.若证实有恶变,应作较广泛的外阴切除。

二、汗腺瘤(hidradenoma)汗腺瘤常见于青春期后,比较少见。

由汗腺上皮增生而成。

生长缓慢,直径为1—2cm。

肿瘤包膜完整,与表皮不牯连。

镜下见高柱状或立方形的腺上皮交织形成绒毛状突起。

病理特征为分泌形柱状细胞下衬有一层肌上皮细胞。

一般为良性,极少恶变。

治疗原则为先作活组织检查,确诊后再行局部切除。

三、纤维瘤纤维瘤(fibroma)是最常见的外阴良性肿瘤。

由纤维母细胞增生而成。

多见于大阴唇。

初起为硬的皮下结节,继而可增大,形成有蒂的硬的实性块物,大小不一,表面可有溃疡和坏死。

其切面为致密、灰白色纤维结构。

镜下见波浪状或相互盘绕的胶质束和纤维母细胞。

肿瘤恶变少,治疗原则为沿肿瘤根部切除。

四、平滑肌瘤讲授法2分钟2分钟2分钟2分钟汗腺瘤阴蒂纤维瘤平滑肌瘤(leiomyoma)来源于外阴平滑肌、毛囊立毛肌或血管平滑肌。

多发生在生育年龄,主要发生在大阴唇、阴蒂及小阴唇。

呈有蒂或突出于皮肤表面,形成贡硬、表面光滑的块物。

P16和Ki-67在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P16和Ki-67在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P16和Ki-67在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目的:观察P16和Ki-67在正常外阴组织和不同级别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中的表达结果,探讨二者在VIN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74例外阴组织,其中,30例正常外阴组织,16例低级别VIN,28例高级别VI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标记,观察P16和Ki-67的表达情况。

结果:正常组、低级别VIN和高级别VIN患者P16的阳性率分别是7%、44%、100%;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10%、75%、100%;P16和Ki-67在高级别VIN和正常组、高级别VIN 和低级别VIN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16和Ki-67在正常外阴上皮组织,低级别VIN,高级别VIN的表达有明显差异。

采用二者联合标记,更能有效的降低假阳性病例的干扰,提高VIN诊断的特异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rrelate P16 expression and cellular proliferation measured by Ki-67 staining with the degree of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these markers in diagnosing high-grade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 Methods: 74 vulva specimens were studied including 30 normal/reactive lesions, 16 low-grade VIN (VIN I), and 28 high-grade VIN (VIN ⅡandⅢ). Immunostaining (Envision method) for P16 and Ki-67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 positive percentages of P16 in normal/reactive lesions, low-grade VIN, high-grade VIN were 7%, 44%, 100%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percentages of Ki-67 in normal/reactive lesions, low-grade VIN, high-grade VIN were 10%, 75%, 100% respectively. The espressions of P16 and Ki-67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igh-grade VIN and on-high-grade VIN (P<0.01). Conclusion: Both P16 and Ki-67 are reliable markers for diagnosing high-grade VIN.[Key words] P16; Ki-67;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mmunohistochemistry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是指发生在外阴鳞状上皮内的一组不典型增生和癌前病变,可分为VINⅠ、VINⅡ、VINⅢ[1]。

外阴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外阴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外阴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摘要] 目的:探讨P16和Ki-67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VIN(VINⅠ16例,VINⅡ、Ⅲ28例)组织中P16和Ki-67的原位表达,并以30例正常外阴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对照组、低级别VIN(VINⅠ)和高级别VIN(VINⅡ、Ⅲ)组织中P16的阳性率依次为7%、44%和100%,Ki-67的阳性率依次为10%、75%和100%;P16和Ki-67在VINⅡ、Ⅲ和对照组,VINⅡ、Ⅲ和VINⅠ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若将P16阳性表达界定为中和(或)上1/3外阴上皮细胞弥漫阳性着色、Ki-67阳性界定为下1/3外阴上皮以上大于或等于25%的上皮细胞胞核阳性着色,作为鉴别高级别VIN的标志物,P16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93%,Ki-67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85%。

结论:P16和Ki-67在对照组、低级别VIN与高级别VIN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可较敏感地鉴别出高级别VIN。

采用二者联合标记,更能有效地降低假阳性病例的干扰,提高VIN诊断的特异性。

[关键词]外阴上皮内瘤变;P16;Ki-67;免疫组织化学;表达[Key words]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16;Ki-67;immunohistochemistry;expression外阴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是指发生在外阴上皮内的一组癌前病变,可分为VIN Ⅰ、VIN Ⅱ及VIN Ⅲ[1],其中VIN Ⅲ复发率高,38%的患者治疗后复发,15%~25%的患者可进展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2]。

准确地诊断出高级别VIN对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长期以来对VIN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科医生对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由于取材的局限性,诊断误差较明显。

外阴活检病理报告

外阴活检病理报告

外阴活检病理报告一、引言外阴活检病理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外阴组织的病变情况。

通过对外阴活检标本的病理学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本文将介绍外阴活检病理报告的相关内容和步骤。

二、标本采集与处理1.标本采集:外阴活检通常是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

医生会使用外阴镜或显微镜等工具对疑似病变部位进行活检。

活检时应注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无菌环境,避免造成误诊或感染。

2.标本处理:采集到的外阴活检标本通常会被固定、染色和切片,以便进行病理学分析。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甲醛和乙酸乙酯等,适当的固定时间和浓度能够保留标本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通常采用常规的血液学染色方法,如血涂片染色和特殊染色法。

切片后,标本即可用于显微镜观察和病理学分析。

三、病理学分析1.组织学观察: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病理学家可以评估外阴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学特征。

例如,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异常增生、异型性和组织的破坏情况等。

这些观察将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病变分类:根据病理学观察结果,病理学家将病变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外阴病变包括炎症、疣状增生、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等。

对于炎症性病变,还可以根据炎症的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

3.病变评估:除了病变的类型,病理学家还会对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例如,癌前病变可以根据细胞异型性、增生程度和浸润深度等指标来评估其恶变的风险。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1.结果解读:根据病理学分析的结果,病理学家将对病变进行解读。

他们会详细描述病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其他相关特征,并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恶性肿瘤,还需要评估其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等因素。

2.报告撰写:根据结果解读,病理学家会撰写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通常包括病人信息、标本来源、病变描述、病变分类和评估结果等内容。

报告应准确、简明地描述病变特征,并提供有用的临床指导。

外阴浸润性鳞癌疾病详解

外阴浸润性鳞癌疾病详解

疾病名:外阴浸润性鳞癌英文名:invasive squamous carcinoma of vulva缩写:别名:外阴鳞状上皮浸润癌疾病代码:ICD:C51概述:外阴鳞状细胞浸润癌一般认为是由上皮内肿瘤(VIN)经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病因不同,外阴鳞状细胞癌可分为二种:一种较常见,为角化鳞状上皮癌,常发生在老年妇女中,癌变部位伴有非肿瘤性的异常改变,如苔藓硬化病和(或)外阴慢性营养不良。

另一种较少见,好发于年轻妇女,为 HPV 相关的疣性癌和基底细胞样癌,是由VINⅢ发展而来,在肿瘤组织中易检出HPV,且HPV 检出率与预后相关。

流行病学:外阴鳞状细胞浸润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vulva)主要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对数形式增加,诊断时的平均年龄国内为50 岁,国外60 岁,但近20 年来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Al- Ghamdi(2001)报道在外阴鳞状细胞浸润癌患者中,40 岁以下的年轻患者约占5%,其中最年轻者年仅17 岁。

病因:外阴浸润性鳞癌的病因仍未完全弄清,但已寻找出一些与病因相关的发病因素,如性传播疾病、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外阴慢性皮肤疾病、吸烟等。

发病机制:外阴浸润性鳞癌的病理:1.大体较早期类似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外阴可出现小的浅表、高起的硬溃疡或小的硬结节等病灶,后期可呈现大片融合伴感染、坏死、出血的大病灶。

多数癌灶周围伴有白色病变或可能有糜烂和溃疡。

2.镜下癌灶的最大径>2cm,浸润深度>1mm。

外阴鳞状细胞浸润癌的组织学类型同早期浸润性鳞癌。

同样,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时应注意癌灶大小、数量、浸润间质的深度、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管或血管的受犯和共存的其他外阴疾患等。

临床表现:1.症状长期顽固性外阴瘙痒为外阴鳞状细胞浸润癌患者的常见症状,病程一般较长。

瘙痒以晚间为重。

由于抓搔,局部常有溃疡,伴外阴疼痛、分泌物增多,局部渗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