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信息技术及其他学习资源的应用
实验器材:下端带小孔的奶粉桶、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白纸、模板、大 头针、S 型有机玻璃棒、带气泡的玻璃砖
六、教学流程图
课题:全反射
由一个水流导光实验引入新课
进
复习折射定律,得出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一
步
理
解
全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教师指导
反
射
全反射现象和条件
现象解释
2/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给学生自己提出全 反射概念,有一个初 步猜想
要想清楚地得出这个结论,我们该怎么做,简单猜想完就结 使学生思考用什么
束了吗?
方法来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1.实验目的:探究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随入射
角的增大,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强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
总有折射光线
2.实验器材:半圆形玻璃砖、激光笔
取
学生 展示 叙述
教师 叙述
学生 回答 教师 叙述 回答 加引
导
提问
回答
应用 解释 1 应用 解释 2 物理 学发 展历
史 光导 纤维
4.实验结论: (请一组同学来小结实验结果,得到什么规律)当入射角小 于某个角度时,有折射光线,也有反射光线,当入射角大于 等于某个角度时,就没有了折射光线,只剩下反射光线,这 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 在上面叙述中,该同学提到的“某个角度”是发生全反射和 不发生全反射的一个边界,如果给这个角度一个名称,应叫 什么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全反射》现 象,一方面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掌握全反射现 象的发生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
通过折射定律的学习,学生可以定量给出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关系,这就为学生探究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提供了切入点,同时为学生自主推导临 界角和折射率关系提供了知识基础。
而《光的折射》一节中玻璃砖折射率测定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确定入射光 线和折射光线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奠定能力基础、提供操作可能。
1.教学重点: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玻璃或 水中气泡特别明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观察,当 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不断增到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变化,让 学生亲自观察到全反射现象的发生,而后通过理论探究利用折射定律指导学生探 究发生全反射现象时的临界角和折射率的关系,最后以实验现象和理论探究为基 础总结发生全反射的条件,进而突出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在 生产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可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生 产中的全反射现象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 件来解释全反射现象,如果学生遇见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光密介质 和光疏介质来分析具体问题中全反射的现象,以突破教学难点。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当入 示实验,思考由旧知
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光线先达到 90°与界面已经平行,如 识派生出的新问题
果再增加入射角,折射光线该何去何从呢?
3/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学生 回答 引导 进入 实验
学生 分组 探究 实验
全反射
标题板书
使学生回忆旧知识, 并发展出新知识,得 出光密介质和光疏
介质定义。
使学生通过复习生 成新的知识
学生 活动
让学生通过对比光
路图来体会光线在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
玻璃
质间传播的特点
理论 分析
空气
图甲
图乙
大家注意到光从光疏介质传到光密介质,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增大入射角的过程中,总是有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但是 让学生观察教师演
了发生全反射的充要条件.
学生传看玻璃柱中的气泡,大屏幕展示玻璃中的气泡分析、
引导学生完成分析
璃棒导光、水流导光,分析、引导学生完成分析
由有机玻璃导光到光纤通信,介绍科学家高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对以下内容的学习 (1)光导纤维的结构
通过学生实验和自 我小结,明晰规律
从学生回答中提出 新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中生 成新知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寻找 问题的答案。最终发现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随着入 射角的增大折射光线会消失。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全反 射现象,这样做有效的落实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更直 观、感性的了解全反射现象的产生。随后利用折射率的概念进一 步推导临界角和折射率的关系,并总结得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全反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几何光学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 本章教材的第一节《光的折射》又详细介绍了光的折射定律以及折射率的测定方 法,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全反射现象奠定了知识和心理基础,同 时,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 了能力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射率。
D.光导纤维具有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等多方面优点
1.查资料用全反射原理解释大气中的海市蜃楼等现象? 2.观察自行车尾灯的内部结构,分析它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了解物理就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
5/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八、教学反思
《全反射》课堂教学反思
4.光线从某介质射入空气中,当入射角为 300 时,其折射角为
450,则这种介质对空气的临界角是 【 】
A.600
B.450
C.900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300
A.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一部分光在分解面上
发生全反射的缘故
B.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C.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外套的折射率大于内芯的折
2.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介质的折射率为 2,若要使光从此
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则入射角不可能的值是 【 】
A. 150
B. 300
C. 450
D. 600
随堂 练习
课后 探究
3.某介质的折射率为 2 ,一束光从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
通过习题巩固所学 知识
为 60°,如图所示的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 【 】
1/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2)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达到爱科学, 爱生活的目标。 (3)通过对光纤的了解,使学生爱护和自觉保护光纤通信设备。
四、重难点分析
临界角 C
对于不同的介质,临界角到底是多少呢,如何求出?
折射角等于 90°时对应的入射角就是临界角。根据折射定率
sin 90
和光路可逆原理,有
n ,可得sinC
1
sinC
n
通过做实验和小结实验,大家能否将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总结
出来
○1 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上,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
临界角.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两个条件都满足就组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在谈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指出,认识光的全 反射现象。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光 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以全反 射现象为线索展开,首先,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观察全反射现象,利用折射定律 从理论上探究折射率和临界角的关系,进而总结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在这一 知识内容的学习中,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 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以及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其次,在学生生成全反射的概念以 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后,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全反射的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全 反射现象,在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全反射的产生条件来概 括总结现实生活中各种全反射现象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复杂问题中抽象出物 理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现象进 一步来理解全反射产生的条件,回归教材的基本概念。
(3)光导纤维的应用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主干知识 1.关于全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 知识结构,以便解释
一些常见现象
百度文库
A.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
B.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会发生全反射现
象。
C.光线从水射向空气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D.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一定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一、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以“水流导光”的演示实验为引入,这个
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也为后面 光导纤维原理的讲解做了一定铺垫。
在给出课堂学习目标后,通过复习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和 学生一起总结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概念,进而探讨光在不同介 质中传播的偏折情况,通过思考问题,学生发现光由光密介质射 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进而确定本堂课的焦点问题, 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如何 变化?
综上所述,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对光的反射、折射现 象的认知,进一步来探究全反射现象,并运用探究所得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二、学习内容分析
《全反射》这一节课在内容上承接前一节《光的折射》以及初中所学的反射 现象,是在反射现象、折射现象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所生成的新的知识。而 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又较为常见,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3.实验记录单:
(1)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
光线逐渐变
,入射光线逐渐变
(填“暗”或
“亮”)
(2)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较小时,反射光
线
,折射光线
(填“有”或“没有”)
(3)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较大时,反射光
线
,折射光线
(填“有”或“没有”)
让学生亲身体验实 验的乐趣和发现的 喜悦,并完成规律提
问题层层相扣
重点内容,强调并清 晰推导,使学生掌握
促使学生思考
使学生自己得出结 果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回应前面的设疑
通过物理学史,渗透 物理情感,落实情感
目标 通过补充介绍光纤 应用,达到情感态度
4/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2)光导纤维的原理
价值观目标
课堂 小结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目标达成
引入 新课
实验
利用水流导光 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去学习新 知来解释这个新问
题
板书
复习 旧知 识生 成新 知识
板书
13.2 全反射 教师: 1.光的折射概念的复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 一部分光会从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并发生偏折,我 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折射率的复习: 我们用哪个物理量来描述在折射现象中光的偏折本领。我们 在高中所学习的绝对折射率,是指光从空气进入介质时发生 折射的情况。 光在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从本质 上来讲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造成的。那么 折射率和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满足什么关系. 4.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介质的折射率。 在物理学中我们将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 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 在表格中我们看到,空气的折射率 1.00028;水的折射率 1.33 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我们将空气称为光疏介质,水称为光 密介质。玻璃的折射率是 1.5,如果水和玻璃相比,水还是光 密介质吗?可见,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概念是相对的。 5.举例说明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和介质的密度无关 光疏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 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光密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 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 的. 相对性: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具有相对性 完成光路图
实验器材:下端带小孔的奶粉桶、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白纸、模板、大 头针、S 型有机玻璃棒、带气泡的玻璃砖
六、教学流程图
课题:全反射
由一个水流导光实验引入新课
进
复习折射定律,得出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一
步
理
解
全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教师指导
反
射
全反射现象和条件
现象解释
2/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给学生自己提出全 反射概念,有一个初 步猜想
要想清楚地得出这个结论,我们该怎么做,简单猜想完就结 使学生思考用什么
束了吗?
方法来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1.实验目的:探究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随入射
角的增大,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强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
总有折射光线
2.实验器材:半圆形玻璃砖、激光笔
取
学生 展示 叙述
教师 叙述
学生 回答 教师 叙述 回答 加引
导
提问
回答
应用 解释 1 应用 解释 2 物理 学发 展历
史 光导 纤维
4.实验结论: (请一组同学来小结实验结果,得到什么规律)当入射角小 于某个角度时,有折射光线,也有反射光线,当入射角大于 等于某个角度时,就没有了折射光线,只剩下反射光线,这 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 在上面叙述中,该同学提到的“某个角度”是发生全反射和 不发生全反射的一个边界,如果给这个角度一个名称,应叫 什么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全反射》现 象,一方面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掌握全反射现 象的发生条件,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
通过折射定律的学习,学生可以定量给出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 关系,这就为学生探究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提供了切入点,同时为学生自主推导临 界角和折射率关系提供了知识基础。
而《光的折射》一节中玻璃砖折射率测定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确定入射光 线和折射光线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奠定能力基础、提供操作可能。
1.教学重点:掌握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全反射的应用,对全反射现象的解释——光导纤维、玻璃或 水中气泡特别明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和临界角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观察,当 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不断增到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变化,让 学生亲自观察到全反射现象的发生,而后通过理论探究利用折射定律指导学生探 究发生全反射现象时的临界角和折射率的关系,最后以实验现象和理论探究为基 础总结发生全反射的条件,进而突出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在 生产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可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生 产中的全反射现象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全反射现象发生的条 件来解释全反射现象,如果学生遇见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光密介质 和光疏介质来分析具体问题中全反射的现象,以突破教学难点。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当入 示实验,思考由旧知
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光线先达到 90°与界面已经平行,如 识派生出的新问题
果再增加入射角,折射光线该何去何从呢?
3/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学生 回答 引导 进入 实验
学生 分组 探究 实验
全反射
标题板书
使学生回忆旧知识, 并发展出新知识,得 出光密介质和光疏
介质定义。
使学生通过复习生 成新的知识
学生 活动
让学生通过对比光
路图来体会光线在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
玻璃
质间传播的特点
理论 分析
空气
图甲
图乙
大家注意到光从光疏介质传到光密介质,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增大入射角的过程中,总是有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但是 让学生观察教师演
了发生全反射的充要条件.
学生传看玻璃柱中的气泡,大屏幕展示玻璃中的气泡分析、
引导学生完成分析
璃棒导光、水流导光,分析、引导学生完成分析
由有机玻璃导光到光纤通信,介绍科学家高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对以下内容的学习 (1)光导纤维的结构
通过学生实验和自 我小结,明晰规律
从学生回答中提出 新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中生 成新知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利用实验的方法来寻找 问题的答案。最终发现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随着入 射角的增大折射光线会消失。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全反 射现象,这样做有效的落实了课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更直 观、感性的了解全反射现象的产生。随后利用折射率的概念进一 步推导临界角和折射率的关系,并总结得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全反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几何光学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 本章教材的第一节《光的折射》又详细介绍了光的折射定律以及折射率的测定方 法,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全反射现象奠定了知识和心理基础,同 时,高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 了能力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 (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动手实验和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概括出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射率。
D.光导纤维具有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等多方面优点
1.查资料用全反射原理解释大气中的海市蜃楼等现象? 2.观察自行车尾灯的内部结构,分析它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了解物理就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
5/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八、教学反思
《全反射》课堂教学反思
4.光线从某介质射入空气中,当入射角为 300 时,其折射角为
450,则这种介质对空气的临界角是 【 】
A.600
B.450
C.900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300
A.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一部分光在分解面上
发生全反射的缘故
B.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C.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外套组成,外套的折射率大于内芯的折
2.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介质的折射率为 2,若要使光从此
介质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则入射角不可能的值是 【 】
A. 150
B. 300
C. 450
D. 600
随堂 练习
课后 探究
3.某介质的折射率为 2 ,一束光从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
通过习题巩固所学 知识
为 60°,如图所示的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 【 】
1/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学生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2)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它,达到爱科学, 爱生活的目标。 (3)通过对光纤的了解,使学生爱护和自觉保护光纤通信设备。
四、重难点分析
临界角 C
对于不同的介质,临界角到底是多少呢,如何求出?
折射角等于 90°时对应的入射角就是临界角。根据折射定率
sin 90
和光路可逆原理,有
n ,可得sinC
1
sinC
n
通过做实验和小结实验,大家能否将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总结
出来
○1 从光密介质射到光疏介质的界面上,②入射角等于或大于
临界角.这两个条件都是必要条件,两个条件都满足就组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在谈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指出,认识光的全 反射现象。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光 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在课堂教学中以全反 射现象为线索展开,首先,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观察全反射现象,利用折射定律 从理论上探究折射率和临界角的关系,进而总结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在这一 知识内容的学习中,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 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以及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其次,在学生生成全反射的概念以 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之后,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全反射的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全 反射现象,在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全反射的产生条件来概 括总结现实生活中各种全反射现象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复杂问题中抽象出物 理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现象进 一步来理解全反射产生的条件,回归教材的基本概念。
(3)光导纤维的应用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主干知识 1.关于全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 知识结构,以便解释
一些常见现象
百度文库
A.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
B.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定会发生全反射现
象。
C.光线从水射向空气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D.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一定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一、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以“水流导光”的演示实验为引入,这个
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也为后面 光导纤维原理的讲解做了一定铺垫。
在给出课堂学习目标后,通过复习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和 学生一起总结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的概念,进而探讨光在不同介 质中传播的偏折情况,通过思考问题,学生发现光由光密介质射 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进而确定本堂课的焦点问题, 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如何 变化?
综上所述,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对光的反射、折射现 象的认知,进一步来探究全反射现象,并运用探究所得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二、学习内容分析
《全反射》这一节课在内容上承接前一节《光的折射》以及初中所学的反射 现象,是在反射现象、折射现象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所生成的新的知识。而 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又较为常见,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3.实验记录单:
(1)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
光线逐渐变
,入射光线逐渐变
(填“暗”或
“亮”)
(2)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较小时,反射光
线
,折射光线
(填“有”或“没有”)
(3)光线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较大时,反射光
线
,折射光线
(填“有”或“没有”)
让学生亲身体验实 验的乐趣和发现的 喜悦,并完成规律提
问题层层相扣
重点内容,强调并清 晰推导,使学生掌握
促使学生思考
使学生自己得出结 果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回应前面的设疑
通过物理学史,渗透 物理情感,落实情感
目标 通过补充介绍光纤 应用,达到情感态度
4/7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2)光导纤维的原理
价值观目标
课堂 小结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目标达成
引入 新课
实验
利用水流导光 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去学习新 知来解释这个新问
题
板书
复习 旧知 识生 成新 知识
板书
13.2 全反射 教师: 1.光的折射概念的复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 一部分光会从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并发生偏折,我 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2.折射率的复习: 我们用哪个物理量来描述在折射现象中光的偏折本领。我们 在高中所学习的绝对折射率,是指光从空气进入介质时发生 折射的情况。 光在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从本质 上来讲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造成的。那么 折射率和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满足什么关系. 4.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介质的折射率。 在物理学中我们将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 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 在表格中我们看到,空气的折射率 1.00028;水的折射率 1.33 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我们将空气称为光疏介质,水称为光 密介质。玻璃的折射率是 1.5,如果水和玻璃相比,水还是光 密介质吗?可见,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概念是相对的。 5.举例说明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和介质的密度无关 光疏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大的介 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光密介质:对于两种介质来说,光在其中传播速度较小的介 质,即绝对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 的. 相对性: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具有相对性 完成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