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小说 教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本 历史第三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汇报课

岳麓版本 历史第三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汇报课

司马相如(?~前117), 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 西汉辞赋家。景帝时,他为 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 与邹阳、枚乘、严忌等辞赋 家交游。所作《子虚赋》 《上林赋》,为武帝所赏, 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 有功,后为孝文园令。作品 还有散文《谕巴蜀檄》《难 蜀父老》《凡将篇》,明人 辑有《司马文园集》。
1、【春秋战国】——楚辞
艺术特点:
①采用楚国方言
②句式灵活,句子不局限在四字,易于表达情感
③常用语气助词“兮” ④楚辞以瑰丽华美、想象独特著称,开创了中国 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 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 而文治不足。 “风”是指《诗经》中的 《国风》,“骚”即《楚 辞》中的《离骚》。《诗 经》《楚辞》分别开创了 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的诗风,“风骚”成为中 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课堂小结】
春 秋 诗 经
战 国 楚 辞
汉 赋
唐 诗
宋 词
元 曲
明 清 小 说
趋势:
1、格律渐渐变淡,更加灵活自由。
2、平民化、世俗化。语言日益通俗 易懂,白话日益增多。
原因: 商业、城市、市民、文化、印刷术…
【当堂达标】
<构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1-5题。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 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C.《楚辞》 )
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
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
5、【元代】——元曲感悟之特点和背景
作品风格:
①虽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衬字。 ②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 ③感情基调是压抑愁闷。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春秋 四言诗;重章叠句; “赋比兴” 《诗经》 手法;现实主义源头
战国 楚方言“兮”;句式灵活;浪 “楚辞” 漫主义源头 汉赋 带韵散文;铺陈排比;文采 华丽;
唐诗
宋词
绝句律诗;句式整齐; 统一强盛、繁荣开放 李、杜、 白 题材丰富;流派众多 科举制的推行 长短句;可演唱易抒 情;流派众多
重文轻武;商业繁荣, 苏、李、 辛 市民阶层兴起 张、关、 可雅可俗,通俗活泼, 政治专权矛盾尖锐; 元散曲 马 多感叹时世,消极避世 废除科举制;文人地位低下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课标要求 •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 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 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诗以 唐冠,宋以词称,说明了唐诗宋词的重要 地位和深远影响。
一、诗歌
阶段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特点 背景 代表 《国风》 屈原 《离骚》 政治统一 经济发展 司马 相如
7.关于《诗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汉中期的生活状况词 ②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 ③雅是宫廷乐曲歌 ④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明清小说中揭露黑暗现实,抨击腐朽社会制度的作品, 不包括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9.下列文学形式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赋——诗——词——话本——小说 B、诗——赋——词——话本——小说 C、赋——词——诗——话本——小说 D、词——诗——赋——话本——小说
11.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著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 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 代最有可能是在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12.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 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1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 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
2、明清小说的突出成就
(1)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三言”: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冯梦龙)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三大批判现实的作品 ①背景: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
曹雪芹—《红楼梦》 ②作品:
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 梓—《儒林外史》
(4)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诗歌历程
1)春秋:《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的源头 2)战国: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 为《离骚》 3)汉代:出现文采华丽的汉赋 4)唐代:唐诗,前期体现了豪放、想像力丰富的特 色;后期体现了 深沉、 凝重和悲壮的特 色。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5)宋代:宋词,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 弃疾 6)元代: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批判 现实文学三部曲
9、在明清小说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及必 然衰亡历史趋势的是( ) B A、《水浒传》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10、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的文学作 品广受人们青睐,主要与哪一社会风尚密切相 关? A A、拜金逐利 B、重农抑商 C、科举仕途 D、西学东渐
11、明清小说名著中反封建色彩不明显的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A
4、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政 治改革家。
二、唐诗(课本P38) 代表 时间 特色
原因
经济繁荣,思想活跃, “诗仙” 盛唐 张扬个性 文化开放,中外交流广 李白 浪漫主义 泛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 “诗圣” 由盛 现实主义 潜伏已久的各种社会矛 杜甫 转衰 “诗史” 盾爆发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诗经》、楚辞与汉赋 ■唐诗 ■宋词与元散曲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唐 宋 元 明 诗 词 曲 清 小 ( ( 说 传 话 奇 本 ) )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 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 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春 秋 诗 经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思考四:楚辞与《诗经》有哪些不同?
《诗经》
体 四言句式 例 多采用重章叠句结构
楚辞
句式灵活自由 音节舒缓婉转
①吸收民歌精华加以创造 风 ②风格朴实,生活气息 提高; ②楚文化色彩鲜明; 格 浓,是现实主义诗歌 ③浪漫主义色彩。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诗经》:风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作
国风·硕鼠(部分)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在不堪忍受像硕鼠一样 的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 远走逃亡。更为可贵的是,诗歌提出 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 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 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 毕竟比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二、唐诗
1.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2.唐诗代表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初唐 王勃、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高适、岑参 盛 孟浩然、王维 唐 李白 杜甫 “三吏”“三 别” 中唐 白居易 晚 唐 杜牧 李商隐 时期 风格与特征 边塞诗 山水诗 浪漫主义;热情奔放 现实主义;深沉浑厚 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反映衰落现实
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楚辞:屈原和《离骚》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理论基础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文化总有其特定的社会表 情或者是时代标签。 一定时期的文化艺术总有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又源自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一、先秦文学
(一)《诗经》 1、时间: 西周初期——春秋中期 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2、内容: “风” 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 宫廷乐曲歌词 “颂” 3、特点: 1、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丰
3)代表: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等。
五、元代文学——元曲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 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 天地也,做得个 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 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 泪涟涟。
1、特点: 语言通俗、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形 式灵活 2、原因: 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社会矛盾 尖锐,政治黑暗;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文人 进取无望,地位低下。 3、代表: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小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春秋《诗经》 战国楚辞
元曲
宋词
唐诗
汉赋
明清小说
古代文学的 时代发展特点?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 灭或可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潘甲外出经商,妻子姚滴珠不堪公婆辱骂,负气出走。 途中被汪锡拐骗,卖予财主为外室„„
通 俗 化
1.“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从这 几个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它应该是指著作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榜》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2)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2)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识记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及其代表作。

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贝克特等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贝克特的作品进行概括、比较、整理,从而得出各种文学特点的不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另外,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鉴赏作品和分析史料总结其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感悟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作家,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特点,从而认清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画卷和时代变迁,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的作品特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难点:理解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作品的不同;理解《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四、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文学作品,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西方的诗歌、小说与戏剧这种相对乏味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第三单元的内容老师(问):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三单元的学习,第三单元我们最主要学习了一种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在讲人文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最主要讲了近代西方三场思想解放运动,请问同学们,这三场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呢?它们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的批判对象分别是谁?学生(答):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批判对象:文艺复兴批判的是宗教神学,宗教改革批判的是教皇的权威、教会的特权,启蒙运动批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印刷第10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印刷第10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高二历史导学案必修二第9 课诗歌与小说【课标】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课前预习】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

——王国维一、戏曲的起源1、什么叫“傩”?“傩戏”又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傩戏蕴含着戏曲的萌芽?“傩”是原始时代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祭祀仪式活动。

后来这种巫术仪式转化为戏剧表演,就形成了“傩戏”。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傩”发生了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

后来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在傩舞中扮演角色,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于是就形成了“傩戏”。

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2、为什么戏曲又称“梨园”梨园为唐代玄宗时宫廷所设的训练乐工的机构。

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二、完备—宋南戏三、戏曲的成熟----元杂剧1、为何说元曲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结合起来。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配合,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2、元代戏曲的繁荣原因:1)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2)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又不愿在元朝做官,将才学纳入戏剧创作中。

3、百戏之祖----昆曲昆曲的特点:三、徽班进京1.徽班进京师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

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进京后,由于唱腔丰富生动,而高朗亭等艺人善于博采众长,在北京演出时又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使徽调表现力愈加丰富,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师京剧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板书:2.京剧的产生多媒体课件显示: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19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第九课 诗歌与小说

第九课 诗歌与小说

各 领 风 骚 数 百 年
江 山 代 有 才 人 出
三、汉赋:带韵散文、铺张华丽
1、时代背景: 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汉赋的出现正 是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赋的特点: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 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 法描写诸侯、天子游猎盛 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 歌颂大汉帝国的权势、大 汉天子的威严。
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解析: 考查对文学体裁风格的理解。 答案:
(2)艺术形式和特点
四言为主,重叠句式。
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 的艺术手法。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现实主义的创 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楚辞:屈原和《离骚》(战国)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 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 辞,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 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 时代。突破了《诗经》的表 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 的表现力。
曹 雪 芹
蒲 松 龄
吴 敬 梓
《红楼梦》
明清小说的特点: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直接反映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商人、工匠、 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也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1.(2009年广东卷)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
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 《老子》
C. 《诗经》
B.甲骨卜辞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整体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整体单元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21-11-09T06:30:02.385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7期作者:刘泽森杨梅用明稳陆仕优[导读] 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内容为诗歌与小说,整体内容以抒发青春情怀为主,文学性与思想、情志感染性兼备,刘泽森杨梅用明稳陆仕优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 663600【教材分析】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内容为诗歌与小说,整体内容以抒发青春情怀为主,文学性与思想、情志感染性兼备,于调动学生初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积极性层面,有着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

此单元从伟人书写的壮丽革命诗篇,到歌颂奉献自由及人间情感的温婉诗句,再到成功塑造女性角色的小说佳作,文章形式多变,可令学生全方位了解高中语文的高度及深度。

此单元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从青春激扬向文章内容阅读中自由放飞文学思想,并同步做好文学知识积累,为后期的语文学习奠定相对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作为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起点单元,关联学生必然为入校新生,其整体语文学习思路或仍处于初中发展末期阶段,仅做好了迎接新阶段学习的衔接准备。

于教师教学角度反观,学生的学习思想现如白纸,后期发展可期。

此阶段应以进阶提升为主要目标,保证学生在诸多新式尝试后产生更新学习态度,优化文学能力等正向转变。

更重要的,是令其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引领下产生思想启发,深刻感受到自身“正青春”的身心状态与单元文章较高的契合度,并由此产生一定文学创作冲动或完善语文学习发展的意向,由此确立整体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基调,与语文学习结下浓厚羁绊。

【教学目标】1、确保学生通读并熟读各篇诗作及文章,总结阅读感悟,罗列个人印象最为深刻及最感动的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并于单元后期选择其中一篇数书写读后感。

2、结合单元学习任务要求,探索诗文中意象词语的应用,尝试模仿文体,以不同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3、应用剧情演绎方法,再现小说内容中部分情节,令学生从第一视角重新感悟文中角色思想,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感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诗歌与小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诗歌与小说

(三)、汉赋
1、背景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
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是一种带韵散文
3、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 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 之荡波。 ……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 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
——司马相如《上林赋》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一)、唐诗——古代诗歌创作黄金时期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流派 边塞 诗
浪漫 主义
田园 诗
现实 主义
代表人物
特点
地位 意义
高适、岑参 王昌龄
雄健浑厚
李白
放荡不羁,诗风飘逸、
蕴含着深刻
豪放,纵横开阖,体 现盛唐张扬个性、蓬
“诗仙”的和现对实人主世义的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深挚关爱
孟浩然、王 追求个人与自 维、常建 然和谐相处
杜甫 白居易
诗风凝重浑厚、 “诗圣”
沉郁顿挫
田园 诗代Leabharlann 人物特点地位 意义
高适、岑参 王昌龄
雄健浑厚
李白
放荡不羁,诗风飘逸、
蕴含着深刻
豪放,纵横开阖,体 现盛唐张扬个性、蓬
“诗仙”的和现对实人主世义的
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深挚关爱
现实 主义
浪漫主义诗派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第9课_诗歌与小说(最终)

第9课_诗歌与小说(最终)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37-40页,
并思考以下问题(注:将问题的提示语标注在教 材对应的地方).6分钟后提问检测。
1、《诗经》的地位、内容、影响是什 么?概括楚辞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汉赋的含义及特点。 2、分别概述唐诗、宋词、元曲产生的 原因、特点、代表作家或作品。 3、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作品及评价 分别是什么?
《历代词话》中记载:东坡在玉堂 ,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 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 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说明苏词与柳词分别属于哪个流 派?各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宋词派别和代表: 1、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2、婉约派; 李清照、柳永等
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春秋时期,吸收了南方民歌 及楚国方言 B.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 体,而是句式灵活 C.《离骚》是其中的名作,也是我国 古代最长的诗歌 D.楚辞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3、汉赋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现 手法的带韵散文;
a、汉赋的特点:
专注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地位: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
位,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
头。
牛刀小试:(2009·广东高考历
史单科) 下列文献中,有较多 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 容的是 (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2、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 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 《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 的情感

第9课诗歌与小说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第9课诗歌与小说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第9课诗歌与小说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诗歌与小说”。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再别康桥》和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度解读。

通过分析两个文本的写作技巧、情感表达和主旨思想,使学生感受不同文学体裁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和小说的基本知识,分析《再别康桥》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诗歌与小说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再别康桥》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艺术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诗歌《再别康桥》引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解读《再别康桥》和《麦田里的守望者》,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a. 诗歌《再别康桥》解读: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b.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解读: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

3.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和小说的特点,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和小说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再别康桥》韵律:和谐优美意象:丰富多样修辞:恰当贴切2.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情节:紧凑有趣人物:个性鲜明主题:深刻现实七、作业设计1. 诗歌创作:以“告别”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歌,不少于8行。

2. 小说创作:以“成长”为主题,编写一个短篇故事,不少于500字。

答案示例:1. 诗歌创作:《告别夏天》炎炎夏日悄然离去,留下落叶伴秋蝉。

悠悠岁月催人老,青春的脚步渐行渐远。

挥手告别昨日时光,勇敢迈向未来的征程。

2. 小说创作:《成长的烦恼》小明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面临各种烦恼。

2011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

2011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学案

潍坊中学高二历史学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编写:齐大英审核:郭卫芹2011-9-20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基础梳理:一、先秦文学1.《诗经》①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②内容:《诗经》经过的辑录、删定,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分为、和三部分。

③特点:第一: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二: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①地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和_________ 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②特点第一:吸收精华,采用方言;第二:句式,更适合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③主义的创作手法。

④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二、汉代文学:汉赋1.特点:专重_________、文采__________;吸收先秦文学的表现手法,是一种____________散文。

2.代表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唐代文学:诗歌1.唐代诗歌繁荣原因:①时代特征:繁荣、开放、文化多元。

②制度促进: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③继承发展: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2.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四、宋代文学:词1.宋词兴起发展的原因:①自身特点:句式灵活,更容易表达情感。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 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 《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 上堂拜阿母, 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 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
边塞诗人
出塞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
边塞诗 昂扬进取
盛唐李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 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 显著的诗人。
……
屈原
新的文学体裁——汉赋
赋是汉朝流行的主要文学体裁,由《楚辞》 发展而来,吸收了荀况《赋篇》的体制外加纵横 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 文学形式。杨雄、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是当时 著名的“汉赋四家 ”。
杨雄
班固 张衡
汉赋的特点
随着政治的统 一、经济发展,皇 室广筑宫室,田猎、 巡游之风兴盛,一
——鲁迅
在和大自然搏
斗和集体劳动中,发出的呐喊声;劳动之余,愉 快地回忆,模仿劳动情景,手舞足蹈地敲击石
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讴歌声,逐渐形成早 期的诗歌 。
《诗经》——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 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 期的诗歌,共305篇,分“风”、 “雅”、“颂”三类。“颂”是统 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 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 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 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 《诗经》书影 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 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 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9、10 诗歌与小说

9、10 诗歌与小说

思考: 下面五首诗分别属于哪个流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 时代特色?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材料一 边塞诗 昂扬进取 壮士豪情
材料二 田园诗 清新恬静 超脱世俗
材料三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9 诗言志 歌咏言
课程标准: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 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先秦及秦汉的诗赋 1、《诗经》 (1)历史地位:
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诗歌的时间:西周初到春秋中期
(3)内容 风——写实写史,各地民歌(精华)
盛唐浪漫诗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放荡不羁,蔑视权贵
材料四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濠吏》
材料五 红绒毯 ·白居易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现实诗 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时期; 白居易生活在中晚唐,“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外部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 内部原因:小说自身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所 呈现出的世俗化趋势
1.突出表现:
(1)绘画方面: ①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 ②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 ③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2)文学方面: ①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 ②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 ③‚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 学世界。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
——《卖炭翁》 平实浅近,语言通俗浅显,善于叙事。关心民 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反映了中唐时社会弊端日 益暴露、阶级矛盾日渐计划的社会现实。
一、《诗经》 二、楚辞 三、汉赋 四、唐诗 五、宋词
(一)特点: (二)代表: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 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
一定时期的文化艺术总有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又源自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文化总有其特定的社会表 情或者是时代标签。
• 【课标要求】 •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 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熟记各个时代代表性的诗歌,了解它们各自的 文学特点;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 •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知识赏析诗歌与小说,并从诗歌与小 说中获取历史信息,认识诗歌与小说是时代的窗口。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代中国诗歌与小说发展的历 程,初步感受这一文学形式所承载的历史内涵,以及它所展现的 特有的东方文化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 【教学难点】1、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 反映的社会现实。 • 2、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 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4、现实主义: 由盛转衰——杜甫——地位
中唐——白居易
浪漫主义李太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诗歌:善于夸张,语言豪放,富有想象力。 体现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诗歌与小说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①以四言为主,多接受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楚辞(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取南方民歌精华,接受楚国方言,制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代表作品:屈原的《离骚》,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是楚辞体中的名篇。

(3)特点: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接受自由机敏的形式。

(4)地位:①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②“骚体”与“风”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进展。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它是吸取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的富强(1)背景:①富强、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很多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

③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进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方面供应了借鉴。

(2)代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中唐白居易等。

2.宋词的兴盛(1)背景:①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期望兴奋人心。

②宋代市井生活丰富,消遣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又称“长短句”,能机敏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3)代表: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

3.元曲的兴起(1)背景: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2)形成: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

(3)特点:①有格律曲牌限制。

②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

③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

三、明清小说1.背景: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冲突渐渐加深。

文学作品诗歌语言教案

文学作品诗歌语言教案

文学作品诗歌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让学生了解诗歌;2.示范法,教师朗诵优秀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3.激发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练习法,布置诗歌创作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朗诵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来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2.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如押韵、节奏、意境等;3.示范,教师朗诵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4.激发,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尝试写诗歌;5.练习,布置诗歌创作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写作能力;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六、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2.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准备课件,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进行图文结合的讲解;3.黑板、粉笔,教师可以通过黑板和粉笔进行课堂讲解和板书。

七、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诗歌的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能力;2.布置诗歌创作作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内容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教案主要围绕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展开,通过讲解、示范、激发和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诗歌创作中能够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教案学习目标目标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户。

诗歌的作用有哪些?《诗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什么是楚辞、汉赋?其特点分别是什么?——请掌握诗歌的作用、《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和特点。

目标二:唐朝诗歌繁荣。

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是什么?时代的变迁如何影响了唐朝的诗风?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哪些?——请掌握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时代的变迁对唐朝诗风的影响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目标三:宋词和元散曲是我国古代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有何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哪些?——请掌握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的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主干知识归结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歌的产生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

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2.《诗经》(1)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反映的历史信息:西周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他们掌握了知识文化,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小雅·鹿鸣》中记载了天子宴群臣的盛况,“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表现了宗族间相亲相爱的脉脉温情。

当时的平民也往往通过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硕鼠》篇中,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关雎》篇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表现了对美满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3.楚辞(1)含义: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4.汉赋(1)产生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3)特点:此时的赋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作。

如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游猎之事作赋:“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干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讴歌了汉天子游猎场面的富丽堂皇、无比声威重难点突破1.《诗经》的特色和影响:《诗经》的特色:一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二是《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具有完全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三是《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影响:《诗经》是中国的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起点。

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乐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2.楚辞的特点:与诗经质朴的现实注意创作方法不同,楚辞是浪漫的,它感情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细枝末节说明1.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2.屈原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

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公元前278年,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知识之窗透视1.古代“采诗”的目的何在?讲析:在于统治者从中体察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疾苦以及老百姓对朝廷政治措施的反映。

2.《诗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讲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共305篇,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篇。

它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劳动、生活、爱情、欢乐和哀伤。

是中国先民最早的歌唱。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发端。

延伸探究学习阅读下列材料: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唏,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一—《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请回答: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讲析: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

主干知识归结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1.唐前期诗歌(1)特点及成因:特点是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原因:一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大唐帝国的诞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生命。

二是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人诗歌。

(2)代表人物及特点:怀着匡时济世人生理想的士人,把激情投到了战火频仍的边陲塞外。

王昌龄北游边塞,写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诗句,以雄健浑厚的笔力,歌颂前线将士舍身许国的豪情。

李白(?01—762)放荡不羁,蔑视权贵,开元初年被玄宗召请入京,他却笑傲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3)田园诗大量出现: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闲适的生活环境。

一些诗人隐居于田园之内,流连于山水之间,追求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如诗人孟浩然、常建等。

2.唐朝后期诗歌(1)背景:“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们在颠簸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人民的生活依旧悲惨。

(2)代表人物:杜甫(712—770),他的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悲惨遭遇。

白居易(772—846)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

重点难点突破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细枝末节说明1.王昌龄简介王昌龄(698一约757),字少伯,长安人。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

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

2.杜甫简介杜甫(?12—770),字子关,祖籍河南巩县。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彩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丈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知识之窗透视1.这两首诗分别属于哪一流派?作者分别是谁?讲析:这两首诗分别属于边塞诗和田园诗,作者分别是王翰和王维。

2.白居易的讽喻诗有何特点?讲析:①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后宫词》。

②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

延伸探究学习阅读下面这首诗(节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请回答: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讲析:李白。

李白的诗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河^,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

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像。

三、宋词与元散曲1.宋词(1)兴起背景:宋代城市生活的日趋繁荣吸引了大批士子。

他们于山水田园之外,更加迷恋都市歌舞宴饮的生活。

(2)北宋代表作:词作家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下层,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他的词作《贺新春》“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燃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

(3)两宋之际的词: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被金人南侵的铁骑踏破。

士人们纷纷南下避难,流落异乡。

看着眼前的窘迫情状,回想昔日闲适恬静的生活,他们感怀世变,用诗词抒发自己心中郁积的哀恸:“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4)南宋的词: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奈南宋朝廷不思进取,“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他们空怀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把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写入诗词,期望有朝一日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恢复中原。

2.元散曲在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让他们无奈地自嘲:“争名利何年是彻”,“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重点难点突破社会变迁对宋词元散曲内容的影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细枝末节说明1.柳永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为人放荡不羁,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气。

2.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一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