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合集下载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育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体育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析,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优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到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去检验和应用这些知识。

在学习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接受足够的理论培训,同时也应该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专业素养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需具备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适应不同时期的教学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还需要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来在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更有助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综合素质提升。

高校应该从学生入学时的培养,就开始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其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实践教学与现实需求的对接。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实际教学情况,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教学环节,了解并掌握实际教学操作技能。

做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做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重体轻教。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以“一专多能的应用型 人才”为目标,偏重于大学生体育专项能力的培养,使 其具备专业化、竞技性体育运动能力。然而,审视体育 人才的培养过程,发现无论是中学阶段,抑或大学阶段, 不能缺少人文教育。过分偏重体育技能的学习,忽视人 文素养的培育,是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缺陷。部分高校 缺乏人文素养课程,仅有“大学语文”一门课程,而在
育发展和国内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做出适当的调整。对于 必修课的选题,不仅要开设基础体育课,还要选择提高学 生体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关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 应尽可能扩大选修课的知识范围和种类,以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优化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及竞赛有效对接路径。 体育专业课程要发挥好服务应用专门人才培养的支撑作 用,需要寻求融合要素,以课程为载体,从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 养的全面对接。同时,注重引导体育师资转型发展,强化 体育专业人才职业资格教学标准,大力实施教学竞赛和专 业竞技,努力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资格证书。加强体育相 关课程研究,拓展专业发展方向。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与训 练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基础教育与教学。可以通过开发 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入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如快 乐体育、健康体育、人文体育等,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提 升。加强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 不仅需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还需要加强 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 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转变观念,实现由“重体 轻教”到“体教并重”。在传统“体教结合”的理念下, 高校对体育生的文化考核要求较低,导致体育专业学生 有对文化知识学习不重视的思想,加之高校人文素质课 程开设不足,更加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因此, 要革新观念,坚持“体教融合”,实现体育训练与人文 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注重大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同 时注重其人文素养的提升。依据大学生知识、能力、素 养形成的本质规律和结构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适 度提高人文教育的学分比重及学时比例,扩大人文素养 课程的选修范围,确保大学生获得丰富科学知识的滋养 和引导,以满足其多元化发展需求。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备良好体育专业素养和优秀的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以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体育产业和大众健身需求。

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一个严格的专业课程基础体系作为支撑。

该体系应该由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育实践课程、体育教学法课程、体育心理学课程、运动训练科学课程等构成。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和素养上全面发展。

二、教学实践环节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加强。

这是因为体育教育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和技能。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中小学等地方开展校园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和教学能力。

三、教育模式革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教育模式的革新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高校可以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来不断升级教学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在线课程等创新手段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高效。

四、师资力量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团队的支持。

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教学队伍。

这些教师应该具备体育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研究背景,持续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五、实际就业能力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实际就业能力的人才。

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育模式革新等方面要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的培养。

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体育产业的相关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方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实践、教育模式革新、师资力量加强和实际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并且秉承着专业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对于提升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讨,通过对不同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提升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方案和思路,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是保证体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体育服务,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实现国家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只有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的人才才能够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研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还在于探索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培养质量的途径,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更有效的对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深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更是为了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服务。

1.3 研究方法在进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摘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体育教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发展趋势,强调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包括完善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特点、现状分析、问题、对策、发展趋势、重要性、建议1. 引言1.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旨在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为培养具备优秀体育技能和教学素养的专业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旨在探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以及阐明其重要性并提出建议。

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包括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综合性强、人文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和领导能力。

在现状分析中,我们将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高校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我们也会针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1. 体育理论知识广泛涉及:体育教育专业涵盖了运动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能力要求高:除了理论知识,体育教育专业也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体育教学能力、组织体育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会参与到各种团队性的体育活动中,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体育教育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之一。

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高校,如何有效地进行人才培养已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课程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实际工作需求不够贴合。

在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操作技能。

而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缺乏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能力。

2. 师资力量不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力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引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实践教学环节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一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够,缺乏相关实践教学设施和专业的实践指导,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高校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途径1. 调整课程设置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应该加强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如体育教学实践、运动训练实践等,使学生成为有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引进优秀教师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增加实践教学设施和专业指导。

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的理性思考

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的理性思考

V 13 N . o.0 o3
Sp20 e.0 9
对体 育教 育专业课程设置 方案 的理性思考
郑 贺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体育学 院, 安徽 淮 北 2 5 0 ) 30 0

要: 教育部 2 0 印发 了《 国普通 高等 学校体 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 案》 该方案与 19 0 3年 全 , 9 7年颁布 的方案 相 比, 步调整 、 程选 择随意, 能满足课程综合化改革的需要 、 课 不 有重学科轻术科 的倾 向, 实践能力培养还不够 、 科研能力
收稿 日期 : 0 9—0 20 4—2 1
基 金 项 目: 徽 省 教 育 厅 教 研 项 目 (0 8ym4 1 安 2 0 jx 9 )
作者简介: 郑
贺( 6 ) , 1 9一 , 安徽宿州人, 9 男 硕士, 教授, 研究方 向: 体育人文社 会学
9 0

淮北 煤炭 师范 学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教育部 20 03年印发 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 该方案与 19 年颁布的《 , 97 课 程方案》 相比, 了大胆尝试, 做 改革 的力度很大. 方案制定 的负责人也谈到: 课程体系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
突破 口, 改革 过程 既是 集思 广益 的过程 , 同样也是 理 论不 断深 化 的过 程 . …在方 案实施 已经结束 一 轮 的时候 , 我们 在感 受 它带来 优 势 的 同时 , 对经 历 的一 些 问题 感 到 困惑 . 也 因此 , 方案 的再 审视 和 经 过实 施 一段 时 间 对 的 回视是必 须 的, 也有 利 于正 确 面对 正在 进行 的新 一轮课 程 方案 改 革 .
1 现方案实施过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但应试教育成为我国主要教学方式,体育作为“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体育专业人才再一次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为了提升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少高校纷纷采取有效的措施.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资源有限、忽视人文思想培养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必将限制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1.1体育专业逐步得到重视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明确指出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1].随着这一要求逐步推广与实践,体育专业也改变了“副课”的地位,开始得到学生及学校的重视.学校开始重视体育对学生健康的价值,通过开设足够的体育专业,帮助学生在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体育爱好与运动技能,进而逐渐形成长期锻炼的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新课标还规定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体育爱好,更好地完成体育专业设立的目标.1.2未能与其他课程很好地融合虽然体育专业目前已经专业化、规范化,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接受相当一部分的理论课程,以更好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及应用.即便是在体育专业中,学生还是需要接受一定的人文学习,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我国长期“重文轻武”的教学方式,导致体育专业缺失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的配合.人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无法配合体育专业课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文化课不重要”的概念.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1.3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开始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就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而言,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如此会导致一些人才放弃学习体育专业,而改其他专业.这在无形中会让体育专业错失掉一大批人才.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学校的体育师资均呈现饱和状态,体育专业人才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2].虽然健身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但大部分体育专业人才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同时伴随着社会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专业化,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3].以健身教练为例,除了日常的健身客户需求,还有针对客户一对一的服务课程.如何平衡日常课程与一对一课程的时间,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大众化的健身要求和单一客户的具体要求,都是健身教练工作的重要内容.2.1忽视对体育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我国提起体育专业,大多数人会想到体育专业学生在某个体育项目中非常擅长,如长跑、跳远、跨栏等,很少会将之与身体素质、体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过于注重学生的生物方面的效能,而学生对于运动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4].以足球为例,大多数人对足球的理解是用脚来控球,传球,然后射门得分即可.但除了个人对于足球的控制能力,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防守与进攻的策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对方防守的漏洞、守门员的不足,都是足球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通常在一个球队内,并不会过分注重一个球员的个人素质,而是注重提升整个球队的应变能力、防守和进攻的能力.英国足球总会认为,足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我国对于体育专业的理解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体院专业的重要性,但要想改变人们对体育专业固有的偏见和看法,在真正意义上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升,将体育专业作为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2更重视体育的竞技性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运动,因此在体育比赛中就一定会分出名次.虽然我们都清楚体育精神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使之更高、更快、更强,但人们还是会过多关注获得冠军的体育运动员.如此必然会导致体育专业中出现“重物轻人”的现象,专业教育的内容也会以更多的体育训练为主,而忽视对专业人才的人格塑造与培养,这将限制住体育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如在奥运会中,人们对于国家金牌数量和比赛冠军往往给予过多的关注,对于有能力拿到冠军却失利的运动员往往会发出严重的苛责.在2008年奥运会上,刘翔因为脚伤退赛,责备声铺天盖地袭来,甚至传出“刘翔假退赛”的阴谋论.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界冠军,教练郎平就说:“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能因为女排赢了才关注女排精神.”体育训练是非常辛苦并且枯燥乏味的,体育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足够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及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应对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才能稳定提升自己的体育成绩,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今后工作的要求.如果仅仅局限在体育项目的训练上,很容易局限住自身发展,逐步失去进步的空间.2.3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大环境的缺陷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一直将“体育”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过多重视对体育动作的教授,照本宣科地讲述体育动作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的教育.这一体育专业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现今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专业教育理论系统,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人才均不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只侧重对体育成绩、技术和动作的训练[6].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这样的体育专业人才也将很快被淘汰.如当前热门的健身行业,健身教练不仅要了解动作的规范度和解析度,还要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出相关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从多方面帮助客户达到预定的健身目的.如减肥的客户可以指定难度系数低且能够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动作,日常饮食要控制糖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增肌的客户要根据其肌肉的整体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日常饮食注重蛋白质的摄入.这些都属于体育专业教学内容,但这些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动作训练与讲解而学习到的.2.4体育专业的人才来源过于局限性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中,当学生文化课的分数不够时,可以通过一些体育特长类加分.而为了应对体育考试,学生不得不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巩固.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基础.同时由于体育专业对于文化课程的分数要求并不高,使人误认为体育专业生不需要足够的文化知识,误导学生忽视文化课程.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就对体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四肢发达的人,大多头脑简单.对于他们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更多的期待,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其他知识,发展自身其他爱好的积极性.2.5学校、教师及学生“偏专业”的思想严重在体育专业中,学校很少会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过多重视在赛事中所获得的成绩.加上我国教育尚未对体育专业教学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社会上对于体育专业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学校“偏专业”的思想[7].学校作为推动体育专业人才全面培养中的主要力量,都不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将大大阻碍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体育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体育专业,自身就是受到传统体育教育“重物轻人”思想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教师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按照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去教导学生.如此阻碍了体育专业教育的完善和全面化.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当前教育体系的不足,但由于自身能力不够,无法更好地改善这一情况,以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有调查发现,大多数体育专业人才都能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及自身文化知识的不足[8].但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较差,即便他们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也没有足够的有效办法提升.加上日常学习中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与其他爱好的培养上.而长期对于文化课的轻视,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惧怕”看书与考试.所以,仅凭学生自己是很难实现全面发展的.3.1改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9]”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10].高校要改变以往对体育专业的认识,改变对体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理念,认识到“博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文思想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影响,才能推动并逐步完善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领导必须了解,赛事成绩和名次虽然代表学校和学生自身的荣誉,但不能作为学生一生的目标.了解并实践真正的体育精神,才应该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目标.3.2加大人文科学与体育专业学科的融合当前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生物学科为主,旨在加深学生对体育动作及相关的肌肉变化的理解,而忽视了文化课程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人文科学中包括思想教育、文明礼貌及必要的社会知识,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的含义和意义.在面对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训练,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11].如在学习健美操或体操等课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必要的动作,还要培养出良好的气质、姿态和举止.人文科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内心精神与素质的培养,是“内修”.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让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向全面化、高素质的方向转变.3.3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中,就很难再拿出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文化课程.因此,高校要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占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中的学习中.由于体育专业课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学习和训练,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可以将其与文化课程分开上[12].如周一、周三和周五为体育专业课程,周二和周四专门安排文化课.如此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吸收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所学的知识,也保证了两类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3.4重视学生对文化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运用科学安排体育专业和文化知识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完全吸收与实践.除了常规的测试外,教师还要注重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体育专业教师和文化课程教师要多沟通,让课程能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状态[13],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感受到文化课与体育专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如学生在学习某项体育动作时,文化课程的教师能够就该项体育项目和动作的由来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体育运动背后的故事,继而加深对体育动作的了解与体会,达到提高体育运动效果的目的.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全面发展与高素质的提升.但受到我国教育体系与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对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培养和素质培养.单一的体院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同时一味地追求体育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势必将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的热爱与激情消耗殆尽.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实施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场所,应将体育专业人才作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去看待,去培养,注重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内外兼修”.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体育人才,才能让体育人才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作者:刘彦忠王志楠单位:1.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2.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千禧年不仅仅是一个新的世纪,也是一个新的时代,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必须采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思路。

首先,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体育的重要性。

体育是一个重要的保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而是通过锻炼身体来培养健康的人格。

体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运动本身,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更高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尊重他人、协作精神等等,从而使学生更加健康、有活力和积极向上。

其次,我们要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加强与健康方面的结合,使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而是用一种健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我们应该在体育教育中引入更多的理念和知识,例如心理学、生理学、医学、营养学等等,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把健康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此外,要想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还必须引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信息技术。

科学思维是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应秉持科学思维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竞争力;而信息技术则可以为体育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运用模拟系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体育运动,还可以使用VR技术让学生更加实景地体验体育活动,让学生更加贴近体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最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引入多元文化理念。

体育教育融入各种文化元素,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广泛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体育文化,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推动人类的进步。

综上所述,世纪初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新的思考和新的思路,要想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让体育教育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必须在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上加强与健康方面的结合,引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信息技术,以及多元文化理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以实现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进入21世纪,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也日益凸显,体育教育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这一发展阶段来看,就培养专业人才而言,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以满足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但是,我国老一代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现在仍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新一代的专业人才还处于能力不足、技术有限的状态,因此,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是注重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在培养新一代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方面,要注重实践操作,即从教育理论、教育实务中汲取实践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体育教育专业的工作,以满足实际需要。

二是把素质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素质教育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是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师范院校中,要把素质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加大对他们课外活动的引导,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此培养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能够以更高的素质投身于体育教育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推行科学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实施科学化教学方法,发挥师资队伍的作用,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引进优秀的师资,推行高水平教学,增加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以满足体育教育技术人员的需要。

总之,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根据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实际,系统分析整个新世纪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注重实践、把素质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推行科学化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最终实现一支高素质的新一代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随着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日益深入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愈加重视它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新世纪的到来,更加强调的是把它作为重点建设的。

面对新的环境,体育教育专业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以满足体育行业、其他行业和社会组织对人才的需要,成了摆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中的核心课题。

为此,本文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探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概述、方针政策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育方法和激励机制等。

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概述体育教育是解决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的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针对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培养出符合现实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挑战。

因此,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定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体育教育专业的方针政策定位应该以增强体育教育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中心,以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拓展体育教育教学范围,培育新型体育教育人才,改善体育教育人才队伍,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

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实践技能、体育动手能力和体育指导能力,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作用和潜力,为体育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是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新时期体育教育任务、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以及现代体育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形成的综合性目标。

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内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内容,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的掌握、体育动作的训练和体育指导的训练,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虽然有了一些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短板问题,需要我们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的努力。

首先,体育教育需要有质量可靠的教师队伍。

只有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来指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推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然而,今天,由于教师队伍薄弱,学生们往往缺乏足够的专业指导。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体育教育教师的培训,但效果并不明显。

其次,体育教育需要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很多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趋于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导致体育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

应当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尊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兴趣,在体育教育中赋予足够的自主权。

此外,要改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还要加强体育素质测试。

体育素质测试是参加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考核项目,可以帮助相关方面了解学生的体育能力。

因此,应当加强体育素质测试,以便获得更准确的结果,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育专业人才。

最后,体育教育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只有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体育的作用,促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入发展。

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教育管理体系,以加强管理,确保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推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当强化体育教师的培训,以保证学生有质量可靠的指导者;其次,要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再次,加强体育素质测试,以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最后,加强体育教育管理,以保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及媒体的飞速发展,体育事业在我国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也从一种消遣变成了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体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运动,所以它的发展在许多国家中普遍得到了重视,因此体育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新世纪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通常分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个部分。

实践教学以体育锻炼和发展为总体指导,配合现代化教育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重视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等,把实践教学带至健全高效;理论教学包括体育理论、体育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历史等,运动学课程也加入其中,让教育学、运动学、教育心理学成为深入学校课堂中的重要部分。

为了构建完善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必须深入解析培养的目的和内容,同时加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引导教师等与培养相关的方面。

具体而言,首先,应在全民参与体育的背景下,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积极地把握和理解学习者的成长规律,构筑以中国特色为特点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为体育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应注重实际实践和现代科技体育教学内容的融会,以建立科学技术与体育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保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另外,培养专业人才时也要注重唤醒、开发学生的体魄潜力,教会学生懂得保护和珍惜自己的身体,培养学生的运动、竞技能力和真正的体育素养。

最后,抓紧组建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以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技能素养,挖掘其内在的教育潜力,增强其原动力,更好地利用此动力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把握发展趋势,更新体育教育思想,深入的实践和调整,保证其扎实和有效的实施,以开启健康、绿色、包容的体育新篇章。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壮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实践环节不足等方面的不足。

本文将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走向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建议。

二、当前问题1. 专业设置不合理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陈旧,缺乏对于现代体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

很多课程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和培训模式上,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2. 教学模式陈旧在教学方法上,许多高校还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对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和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实践环节不足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现有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

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单一,缺乏与实际体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顺利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三、培养走向及对策分析1. 加强专业教育课程更新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当加强对于专业课程的更新和调整。

在教学内容上,应当加入现代体育教育新理念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当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可以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校外实践等环节,促进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提升和成长。

4. 加强与行业合作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当加强与体育行业的合作,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将学校的教学资源与行业实践需求对接起来。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作者: 李建辉
作者机构: 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42
出版物刊名: 科技资讯
页码: 162-163页
主题词: 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落实。

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息息相关。

文章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进行分析,认为必须根据现代教育新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构新的课程体系,使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新形势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新形势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摘要:办学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同质化倾向、专业特色不“特”、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等因素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中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同时,给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才培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经过5次重大改革,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特色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为谁培养?如何培养?是高等体育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学特色”。

提出各高校要合理定位,克服趋同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高校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趋势,科学规划,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与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相衔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1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基本问题1.1办学定位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伴随高校扩招和“升本”的现象出现,大多高等教育机构拼命往研究型、综合性的路线发展,形成“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

高校如何确立自身使命,明确办学定位,是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多样性的需求,是凝聚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校办学定位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重点发展非教师教育,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学科理论扎实、职业能力突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教育特色和应用型特色显著的多科性大学。

1.2培养目标抽象、模糊,实施有悖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

高校体育教育实习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

高校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实习教育不仅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高校体育教育实习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展开研究与思考。

一、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的意义1.培养实践能力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2.锻炼专业素养实习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锻炼专业素养,提高对体育教育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3.促进就业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是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4.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动高校体育教育实习是学校与社会进行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学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可以向社会输出优秀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也可以从社会获取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利共赢。

1. 实习机会不足目前,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面临实习机会不足的问题。

由于实习资源有限,学生的实习机会被严重挤占,影响了实习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 实习环境不佳一些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环境较差,实习教学条件不够完备,实习指导不够精准,实习内容不够贴合实际工作需求,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3. 缺乏实习评价在一些高校,实习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规范的实习评价机制,学生实习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

4. 实习教学指导不足一些高校在实习环节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不够充分,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育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21世纪,体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已是非常紧迫的课题。

针对此,本文就从理论基础、有效的实施的教学方法、实践培训与研究思考和具体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出良好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即要深入探讨体育学、运动科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从多方面来理解当前的体育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理论素养。

其次,要针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的实施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是要求教学过程顺畅流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合作互动,注重自主学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学习节奏,提高教育质量。

另外,要加强实践培训与研究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实践。

最后,要深入调查当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充分研究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和发展方向,充分分析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探讨新的教育原理、方法及模式,进行体系化的研究,旨在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培养方案,特别是要求培养的人才要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开拓精神,能够在未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上述,不难看出,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要建立完备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加强实践培训与研究思考,充分调查现存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

在此,我们要针对当前的体育教育现状,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优化教育资源,进而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从而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 望: 业
SlC O NE&TCNLO FR AI E EHOOYI OM T N N O
教 平 台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李建辉 ( 广州大学科技贸 易技 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 1 4 ) 1 4 2
摘 要 :体育教 育专业课程设置 与培 养模式直接决 定 了培养对 象的知识结构 、智能结构 和整体素 质,关系到培养 目标 的落 实。瀑 程设 置与人才培养规格 、 质量息息相关 。 文章对我 国体 育教 育专 业课程设 置与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 认为必须根据现 代教 育新理念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 重构新的课程体 系 , 使体 育教育专业 的课 程设置与社 会需 求相适应 ,保证所培养 的人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 关键 词 :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作, 而且要能 从事 其他体育社会工作 ,拥有创新能 力。因此 ,体 育教育应适 应这 种变化 , 必须根据现代教 育新理念和社 会发展的 需 要重构新的课程体 系。 纵 观我 国体 育教育专 业的发展 历程 ,可以看 到其课程设 置 主要是 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而确定 , 呈现出不同时期的阶 段特征。 客观地看 , 近十 年我 国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 划的修订 和 实施 , 对人才培养 发挥过 积极作用 , 为新一轮课 程方 案的制定奠 定 了坚实的 基础 , 并提 供了丰富 的经验 。 但是 , 从发展的 眼光看 , 尤其是结合 当今 中小学 “ 育与健康 ”课程改革 的新理念来 看 , 体 我 国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 问题: 是学科 与术科 比例不合理 , 、 主 副项课时 偏少。体育教育专业 具有体 育专 业和教育专业双重属性 ,但首先是姓 “ ,体育是 体” 该专业 的 “ 本色 ” 。因此 ,在课程设置时 ,不能为 了兼顾教育属 性而 丢弃了 “ 本色”的东西 。从用人单 位反馈 回来的信息也验证 了这种观 点。二是必修课 与选 修课 比例不合理 ,必修课比例大 , 选修课 程偏 少 , 过分强调整齐划一 ,容易造成知识结构单一 ,不 利 于学 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三是理论课 程与应用课程 比例 不合理 。长期以来 ,比较 重视理论课 程的开设和教学 , 应用性课 程 则受到削弱 , 甚至被忽视 ,不利 于学生运用能力 、 实践能 力和 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是课 内与课外 脱节 , 未能体现 “ 一体化 ”的 特征。一直以来 ,习惯 于将 教学 仅仅局限于课堂之 内, 没能将 而 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使课 内、课外 , 内 、 校 校外 有机 结合 起来 ,充分发挥课外 的辅 助功能 , 提高教学 整体效益 , 培养学生 综合能 力。五是 忽视人文社会课程和创新思 维的培养。多年来 , 在教学 中强调对学 生进行专门知识的传授 , 养 “ 井型”的所 培 深 谓 “ 专才” 而忽视 了人文精神 教育和 创新能力培养 , 。 与当今 “ 文 理 相 通的 复 合型 人才 ”模式 相 去甚 远 。 众 所 周知 ,体 育教 育 专 业人才 应 具备 精 深的 专 业基础 知 识 、过硬 的专业技 术及技 能 , 面掌 握基础理 论知识和学科前沿 全 知识 。课 程设 置 与人 才培 养规 格 、质量 息 息相 关 ,为 了保证 所培养的 人才能适 应社会的需 要 ,体 育教育专业课 程设置必须 以全 面贯 彻党 的 教育 方针 为指 针 ,体 现 “ 个面 向” 的时 代 三

课程设 置是 培养 目标 的具体体现 ,它直接 决定 了培 养对象 的知识结构 、 智能 结构 和整体素质 , 关系到培养 目标 的落 实。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世纪 后 ,世界上很多发达 国家都从各 自的国情 出发 ,对高 1 等教育提 出了国际化 、社会化、人才个性化等 I号 。我国高等教 Z l 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提 出了厚基础、宽 I径 、 力强、素质高的培 Z l 能 养模式 , 要培 养既有 “ 一技 ” 之长 , 更能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 。 然而 , 从社 会需 求的角度看 , 当前体育 教育 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 会需求存在着不相吻合的现象 。 特别是随着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的不断深化 ,随 着当前 国内 “ 奥运热 ” ,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不 断兴起 。社 区体 育、休 闲体育 、户外运动 、登山等越来越受广大 群众喜 爱。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越来越 多 , 要求越来越高 , 而 且 日趋 多元 , 使得这 种脱节现象越 显突 出。要 培养面 向现 代化 、 面向世界、 向未来的高素 质复 合型人才 , 面 不仅要能胜任教学 工
精 神 ,努 力构 建培 养厚 基础 .宽 I径 、高 素 质 、富 有创 新精 Z I 神的 复合 型人才为 目标 。 再也不能 “ 将过去的知识教给现在的学 生将来用 ” ,否则培养 出来的学 生将 得不到社会的欢迎 ,更无法 胜任 教师岗位的重任。 因此 ,课程设置应树立以下 四个观念 :

1树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的观念 . . 长 期 以 来 ,我 们 比 较 推 崇 “ 而 不 作 ” 述 、“ 而 论 道 ” 坐 的 “ 传道 、授 业、解惑 ”的教学理念 ,而对学生 创新能 力的培养  ̄; r l较忽 视。 ik l 江泽民 同志 曾指 出:“ 创新是 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 , 是 国家兴 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个没有创新 能力的民族 , 一 难以屹 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由此可见 ,创新 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我们能 否占领竞争的制高 点。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从 “ 中国制 造”到 “ 中 国创造 ” 的 飞跃 ;什 么时 候才 能摘 掉 “ 界工 厂 ” 的帽 子 , 世 笔者认 为根 本的切入点必 须从教育入手 。要把创新能 力的培养 置于教学 的重要任务来抓 ,从课程设 置到教学的各个 环节都 应 贯穿 创新 能力培养这 条主 线 ,要长抓 不懈 ,方可抓 出成效。 必 须 坚持 知识 、能 力 、素 质协 调发 展和 综合 提高 的原 则 。要 重 点突 出学生创新能 力的培 养和全面素 质的提 高 ,优化人才培养 过程 。提倡基于研究 的教学和以探索为 本的学习 ,从而引导学 生在研 究和实践 中学 习 ,在社 会活动 和社会实践 中提 高 ,以激 发学生 的创 业精神 和创新 意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