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第二十五 自恋型人格障碍(李宛青)

合集下载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成因及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成因及治疗

4性别
Glickauf-Hughes发现,当最大的孩子是男孩时更容易出 现这种情况。 总的来说,父母由于个人和文化经历的期望会影响到哪种 性别的儿童被视为理想的,哪种又被贬低。 也许在很多文化背景下男孩更经常地受到表扬,因此男人 比女人有更高的患NPD的机率。
与性别有关的父母的个人经历和态度也很重要。 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或者双方与某种性别的人有过负性经历, 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将这种性别的孩子当作替罪羊,而将另 外一种性别的孩子理想化。
2传统疗法-认知治疗
Johnson认为,成功的NPD治疗包括
推崇健康的自恋, 接受自己偶尔变得脆弱、能力有限、贫困、有依赖性和意志薄弱, 要求能够消除不可避免的抑郁状态,把自以为是的一面和脆弱的 一面结合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自恋者从利用他人来维持错误的自我转向 利用他人来发现真实的自我。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任务 就是让病人接近真实的自我并促进其真实自我的发展。
Kohut(自体心理学)认为NPD者乃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得 不到父母亲的肯定与鼓励,或是在另一方面,其父母亲未 能给予其理想的形象,使其人生失去了足够的企图心及理 想形象,在长大后不断地追寻它 。
2气质
Kemberg认为,具有过多的先天攻击性使个体偏向于具有 NPD特征,因为攻击性强的人有大量的攻击驱力需要得到 调和。
容易对第一个孩子产生 焦虑、紧张

自恋型人格障碍文献笔记(中文)

自恋型人格障碍文献笔记(中文)

⾃恋型⼈格障碍⽂献笔记(中⽂)

⽂献笔记

⾃恋型⼈格障碍(Narcis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的定义vaule:4

个体符合以下9条标准的5条以上,并且在各种场合下都表现出固定的⾏为模式:

1.先⼊为主的认为⾃⼰应该获得⽆限制的成功、权利、才能、美貌或理想的爱情。

2.认为⾃⼰特别、独⼀⽆⼆,应当且只能被其他同样特别或者地位⾼的⼈理解、伴随。

3.要求过度的赞美。

4.有⼀种理所当然享有⼀切的态度。

5.⼈际交往中对他⼈持⼀种剥削和利⽤的态度。

6.缺乏同情⼼和换位思考的能⼒。

7.经常嫉妒他⼈或认为他⼈嫉妒⾃⼰。

8.表现出傲慢,蔑视他⼈,恩赐他⼈的⾏为和态度。

9.对⾃我的重要性有⼀种宏伟堂皇的感觉。

⾃恋型⼈格障碍在精神分析中的解释(2006)vaule:8

⾃恋型⼈格障碍和边缘性⼈格障碍的区别,⾃恋型⼈格障碍和癔症的区别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随后发展的客体关系理论是⾃恋型⼈格障碍最具影响⼒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恋型⼈格理论

霍妮对⾃恋⼈格障碍的解释

客体关系理论对⾃恋⼈格障碍的解释

Kohut对⾃恋型⼈格障碍的解释

康伯格对⾃恋⼈格障碍的解释等等。

⾃恋型⼈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防治(2000)vaule:5

案例,张先⽣和20岁年轻⼈。

剖析⾃恋型⼈格障碍的表现特点、从⼩的⽗母教养⽅式以及⾃我塑造。防治包括预防和矫正两⽅⾯。

⾃恋型⼈格障碍的成因及其治疗(2005)vaule:8

⾃恋型⼈格障碍的本质特征是:⾃我夸⼤、需要被⼈羡慕和缺乏移情能⼒。

对⾃恋型⼈格障碍的诊断标准DSM4提出了三点质疑。

心理咨询师解读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师解读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师解读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rsysrdr,NPD)是-种通过幻想或行为体现出夸大,过度需要赞美,缺少同情的普遍模式。该障碍目前尚无一致的诊断标准,CCMD-3和ICD10均缺乏相应的明确诊断。NPD的特点是过于自负、妄自尊大,沉溺于幻想的巨大成就、权力、美貌或聪明才智之中,自认为与众不同而期待他人的赞赏、羡慕及特殊待遇,努力与成功或优秀的人拉上关系,妒忌他人拥有的财产或能力,利用他人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同情,好以恩人自居或以恩赐的态度对待他人。其认知特征为:如果没有卓越成就,就是微不足道、无价值的。本质是对自我和他人的歪曲认知。

该障碍也可见于部分非常成功的人士。患者对自我形象和权力感的认识严重偏差导致在社会适应中经常受伤,同时缺乏内省。虽然对自我采取积极的态度是正常、健康的,但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夸大自己的特别、优越,不是基于现实的自信和自尊,而是对自我过分热衷,在现实中与周围关系发生明显冲突,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就愤怒、戒备、情绪低,如果未能成为优胜者就会寻求明显的自我保护和防御,自恋症状可能被其他共患疾病所掩盖。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美国临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16%,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为1%。其共患疾病包括情感障碍、尤其是轻躁狂、厌食症、物质依赖。常合并的其他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等。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表演型人格的表现相似,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表演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判断标准
自恋性人格多形成于成年的早期,在临床上符合下列五条就可诊断为自恋性人格。 1.对自身有无所不能的感觉。他们作了一点成绩后总认为自己的就是最优秀的。 2.他们沉迷在无穷的成功、权力、才气、美丽的爱情幻想中。 3.他们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认为自己有高贵的血统,他们认为自己的这些独一无二的“能力”只有 少部分高地位的人才能理解。 4.对赞美成瘾,听不进去反面的话。 5.有特权者的感觉。他们无缘故地期待着他人对自己应该有特殊的照顾。他们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顾“只要 我快乐”,是人际关系的冒险者。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得围着我转”,在人群里稍有一些“冷落”就会敌视他人。 6.缺乏共情的能力。这似乎是几乎所有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共性。他们看起来有些时候挺理解人,但他们无 法做到真正意义上平等的互动关系。他们可能嘴上最多的是平等,但实际的表现就是“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的要 求,对自己是自由主义”。 7.常常嫉妒他人和相信他人嫉妒自己。 8.表现一种高傲自大的行为或态度。
谢谢观看
自恋型人格障碍
病症名
01 概念介绍
03 病症成因
目录
02 表现特征 04 判断标准
05 差异
07Hale Waihona Puke Baidu性格评价
目录
06 治疗方法 08 注意事项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一种常被误解的复杂人格障碍,基本特 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自相矛盾的是,在这种自大之下,自恋者往往长期体验着一种脆弱的低自尊,只是由 于自恋者的自大总是无处不在,使我们更倾向于将其非人化看待。

自恋型人格障碍分析

自恋型人格障碍分析

自恋性人格障碍分析

概述:

在对自恋的研究中,精神病学大师和精神分析学始祖弗洛伊德(Freud)首次较系统地论述了自恋的问题。在他著名的论文“论自恋”中对自恋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分别作了说明,并以此构成他性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论文里,Freud认为自恋是一种未区分的精神能量,来源于力比多(Libido),最初是用于自我及养育自己的女人,这被他称之为原始的自恋。原始的自恋被他假定为见于每一个人。在原始自恋里,孩子爱养育自己的女人是将其当作自己的一体来爱的,孩子尚没有能力将养育自己的女人独立开来,但这也为以后爱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个体打下了基础。

弗洛伊德认为,人首先将爱的力必多投向自己,随后健康发展,将其投向客体。如果投向客体的爱遭受挫折,这种朝向外的爱会折返回自我,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继发性自恋,亦即临床上的病理性自恋。这类人在以后爱的选择中,不是以他者为模型,而是以自我为模型,他们明显地将自我或自我理想作为爱的对象,这其中极端的例子为同性恋者。

1968年,美国心理分析学会定义自恋为:“一种心理的兴趣集中在在自身的注意力”。

[4]

近三十多年来,有关自恋及自恋障碍的文章汗牛充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为自体心理学(self-Psychology), 其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Heinz.kohut) 的贡献最为卓著。他发现这类病人与客体显现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称之为自体客体关系。自体客体(selfobject)是一种特殊的客体类型,它不能与自身加以区分,最重要的是,自体客体是用来服务于自恋的功能以保持由于创伤,损害或侵犯导致的发展过程中自恋的失衡[8]。在这类病人中,他们将他人潜意识地作为一个自体客体, 这样, 控制他人就象控制自己的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因而这样的一类人进入治疗,也将这样的客体关系带入治疗场所。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应对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应对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应对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过分自我

看重,需要得到持续的赞美和肯定,缺乏同情他人的能力,以及与他

人建立健康、平等的关系。本文将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定义、症状特征、识别方法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定义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学上的诊断分类,属于人格障碍范畴。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并且

对自己过于自负,不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或指责。他们经常渴望得

到外界持续性的肯定和认可,虽然外表看似自信、充满魅力,但内心

却存在着脆弱和自卑感。

2.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症状特征

2.1 基本特征

过度关注自我,认为自己具有特殊身份或特质;

缺乏同情心,往往忽视他人感受和需要;

强烈渴望赞美和肯定,但对批评反应过度敏感;

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坚持己见,并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

2.2 行为特征

常常谈论自己多于倾听他人;

对他人成就缺乏真诚的祝贺或赞扬;

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支配欲和优越感;

难以建立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

3.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识别方法

要识别一个人是否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许多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具备某些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特征。然而,如果一个人同时表现出以下几点,则需要警惕可能存在自恋型人

格障碍: - 过分追求成功和权力; - 对批评反应过度敏感; - 缺乏

同情心,忽视他人感受。

在识别时,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全

面评估和诊断。

4.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应对策略

4.1 个体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中的自恋与自恋性障碍

精神分析中的自恋与自恋性障碍

精神分析学中的自恋及其自恋性障碍

童俊发表时间:2002-3-11

引自:/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0203110001 &itemid=1030102

文章摘要:本文从精神分析史的视角,阐述了精神分析学对人体精神结构中的重要现象自恋的研究。一百多年来,随着精神分析学的完善,对自恋的研究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现象学、发生学、病理学和治疗学。本文旨在把握对自恋研究发展的脉络,希翼能对研究我们的文化人格有所稗益。

关键词:精神分析自恋自身客体共情

一、问题的提出以及Freud时代的理解:

自恋(narcissism)一词泛见于文学作品中,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于一个凄美的古西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精神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自恋首次由文学概念而引申入临床描述,功劳分别归于精神病学家、性学家霭理士和纳克,他们分别于1898年和1899年在各自的论文里描述过自恋的病理现象,描述了个体像对待性对象一样对待自己的一种态度。自恋者自我欣赏、自我抚摸、自我玩弄,直至获得彻底的满足。[1]

随后, 在1914年,精神病学大师和精神分析学始祖Freud首次较系统地论述了自恋的问题。在他著名的论文“论自恋”中对自恋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分别作了说明,并以此构成他性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论文里,Freud认为,自恋是一种未区分的精神能量,来源于力比多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导读:有关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自恋性人格障碍的解析是这样的:患者无法将自我本能的心理集中力集中在的某一客体上,使得集中力留在自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恋。……

有关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自恋性人格障碍的解析是这样的:患者无法将自我本能的心理集中力集中在的某一客体上,使得集中力留在自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恋。而现代客体关系理论的观点则是,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客体”,简单来说就是不分你我他。这种现象的成因,患者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一些社交上的创伤,例如长期和父母分开、父母关系不和等等。这些经历使得患者认为只有自己爱自己,而且是理所应当的。

自体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科胡特认为轻度的自恋形式可能是

一种良性的人格发展。成年人怀有希望而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恋,人生总是需要来自客体的镜像作用。科胡主张仍无法完全对另一个人的进行主观认识。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婴儿时期都有自大的倾向,一旦不得到满足就会大吵大闹,如果婴儿或年幼时期无法得到满足很可能留下童年阴影,长此以往本来为了满足自身对他人的想法,转化成自恋的倾向。而且自恋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患

者多数会对自己的能力无法正确的认识,能力错觉作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精神支柱,因此,患者总是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增强

自身的自恋程度。大部分患者认为自己生来就有特别的能力,能做好每一件事。无法对自身能力正确的评价来源于身边朋友、父母等等对自身过度的夸奖,使本人产生对自己能力判断的失误。然而自命不凡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造成心理打击甚至

如何辨别自恋型人格障碍?

如何辨别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表现为自我中心、自负、缺乏同情心和关注他人的能力,容易与人产生冲突,影响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如何辨别自恋型人格障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症状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症状是自我中心、自大、缺乏同情心和关注他人的能力等。具体表现为:

1.自我中心:患者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人,别人的想法和感受都不重要。他们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2.自大:患者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优秀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高度评价,甚至夸大其词。

3.缺乏同情心:患者往往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缺乏同情心和关注他人的能力。

4.利用他人:患者往往利用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5.傲慢和自负:患者往往表现出傲慢和自负的态度,对他人不屑一顾,甚至有时会表现出轻蔑和侮辱的行为。

二、如何辨别自恋型人格障碍?

1.观察其言行举止: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自我中心、自大、缺乏同情心和关注他人的能力等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可以从其言行举止中观察到。

2.观察其人际关系: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与他人产生冲突,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观察其人际关系,可以看出其是否存在自恋型人格障碍。

3.通过心理测试: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测试来检测自恋型人格障碍,如自我评价量表、人格特质问卷等。

4.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存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建议寻求专业帮助,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三、如何治疗自恋型人格障碍?

治疗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npd测试题目

npd测试题目

npd测试题目

以下是自恋型人格障碍(NPD)的测试题目:

1. 你是否常常自我陶醉,认为一切事情都围绕着你?

2. 你是否认为自己有权得到某些东西,或者应该得到某些东西,而无视他人的权利和需求?

3. 你是否经常贬低他人,看不起或者欺凌他们?

4. 你是否总是要求得到你想要的,无论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如何?

5. 你是否对他人持有不信任的态度,怀疑他人的动机和意图?

6. 你是否对他人持有过高的标准,认为他们必须满足你的期望和条件,否则就对他们产生不满或失望?

7. 你是否自视过高,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或特别?

8. 你是否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利用他人和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9. 你是否易怒易躁,经常因为小事而大发雷霆?

10. 你是否经常认为人们接近你是出于利用你的目的?

11. 你是否经常对他人吹毛求疵,但却容不得一点逆耳之言?

12. 对于你结交的朋友、建立的人际关系、取得的成功和获得的机会,你是否经常心生嫉妒?

13. 当你做了不端之事后,你是否毫无愧疚之意,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做了坏事?

14. 你是否需要不断地得到他人的赞美和认可,例如赞誉、奖励和荣耀,并会为了这些而不遗余力(例如,在社交媒体上不断炫耀自己的成就)?

15. 你是否经常撒谎,回避重要细节,信口雌黄?

16. 你是否经常把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例如,你对他人大喊大叫却指责他人小肚鸡肠,或者自己生活混乱却指责他人不忠不诚)?

17. 你是否贪得无厌,唯利是图?

18. 你是否冷漠无情,麻木不仁?

如果以上问题中的大多数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然而,这些测试只是参考,不能替代专业的心理评估。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有问题,请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自恋型人格障碍工作表现

自恋型人格障碍工作表现

自恋型人格障碍工作表现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工作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中心: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观点。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和夸大,而忽视团队或组织的整体利益。

缺乏同理心:这类人在工作中可能难以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影响到与同事、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他们可能会在无意中伤害或冒犯他人,但却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需要赞美和关注: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需要持续的赞美和关注来维持他们的自尊。他们可能会过分追求表面的成功和地位,而忽视实质性的工作成果。同时,他们也可能对批评或反馈过于敏感,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操纵和利用他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可能会操纵和利用他人。他们可能会把别人当作工具或垫脚石,以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团队合作和组织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缺乏自我反省: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难以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他们可能会将责任归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这种缺乏自我反省的态度可能会阻碍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表现并非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全部特

征,每个人的情况都可能有所不同。此外,这些特征也可能与其他心理问题重叠,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自恋人格障碍个案

自恋人格障碍个案

Freud最早提出自恋是投向客体的Libido受挫,转而朝向自我而形成。Freud

认为自恋者因Libido朝向自我,故不能与人建立关系并在分析场合无法产生移情,因而不能做精神分析。现代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自恋和自恋障碍不单单是Libido的问题,必须要考虑社会文化对其的影响,这一类型的人格障碍能否被分析,只要看在分析场合,病人能否认识和发展两种类型的移情,即:理想化移情和镜像移情。如果能,病人就可以做精神分析,并使其人格得到不同程度地发育和成熟。本例分析支持现代精神分析的观点,现呈现给同道们。

来诊简况:P(指病人,下同)女性,23岁,护校毕业后没有留在当地参加工作,直接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哈尔滨打工,家里当时没人知道P到哪里去了,也不找P。半年后过春节P也不回家,电话也不打。P称来哈尔滨目的之一是远远逃离令她感到非常痛苦的家庭,之二是找心理医生治自己严重的心理疾病,听朋友说本院有心理门诊,快下班时未按预约自来诊。

简要个人史:P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有两个哥哥,大哥36岁,二哥29岁,均是工人。母亲患精神分裂症,无业。父亲是修汽车的,嗜酒、性格暴躁、乖戾、少语,不知关心、教育、照管孩子。对妻子粗暴,经常当着孩子们的面殴打妻子。P从小就是喂面糊长大,从记事起就经常目睹母亲犯病的样子。多次目睹母亲被巫医、父亲及亲属毒打时的情景,非常恐惧。P记得小时候跟父亲关系很好,经常由父亲搂着睡觉,父亲不打骂P。P大哥十几岁就离家住校,二哥与P从小在一起长大,但二哥整天在外面玩,父亲的爱成了唯一的爱,虽然少得可怜。P从10岁开始边上学,边做家务,边给全家人做饭。不管多累,家庭中其它的成员,很少帮P、关注P。用P的话:“爸爸整天上班、喝酒;妈妈除了犯病外整天象孩子一样对我撒娇或躺在床上重复做着某个动作;二哥总在外面玩,家里总是冷冰冰的……。”因此P总是感到孤独、寂寞、忧愁。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家庭

in box

那天看了心理医生,他说我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却没有解释原因,只是要我多为别人着想,没有教我怎样做。我好想根除掉这个问题,但是无论怎么努力,还是不行。

最近喜欢上女孩,她似乎也对我有好感。但是,我是否应该向她坦白,我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我害怕她知情后,拒绝与我来往。

医生说,一些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在工作、婚姻、人际关系都失败,就是凡事以自我中心,不能承受失败,只会抱怨别人,以为人人都对不起自己。例如受到批评时,忍不住时会异常愤怒,反攻他人,无论别人怎么解释都不听,把稍微有点否定的话,都当成别人恶意的攻击。还有就是,把利用他人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别人很痛苦时,完全不予理会。他们害怕别人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天天活在委屈、苦毒的日子里。

我就是这样的人,非常的烦恼,要怎么样才能彻底根除这种心理

问题呢?

——自恋者

答:

欣赏你至少能承认自己的缺憾,这已经是脱离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起点。

目前的医学还无法对人的心理疾病进行病源性的划分,因为大部分神经科都是病因不明。

我认为,“以自我为中心”并非仅是属于自恋型人格障碍,很多其他心理问题都会表现出过度的自我中心,比如偏执型、自怜型、洁癖症、完美主义者等。你须要找出真正原因,比如从小受到过度溺爱,无法同理他人;还是受到忽视和过多批评,以至于自卑心理转化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作为一种防御机制。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的本能。自恋型人格其中一个特点是:没有良好的反省自身的能力。如果你感觉自我中心影响工作和生活,说明你有反思精神。建议你列一个表,看看自己在人际交往的哪方面有长处,哪方面须要改进。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2009-02-02 21:36:50)

标签:杂谈分类:心理学资料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一、有关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几个基本概念

1、人格

人格(Personality)是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我国心理学家陈仲庚认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陈仲庚等,1986]。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这感情)[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1999]。

2、健康人格

所谓健康人格是指在世界上一些行为方式使人生气勃勃,并且还不危害他人、动物及供给我们一切生计的环境。这些行为方式,我们称之为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意味着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人,一个拥有自由和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感情冲动的消极工具或他人所期望的人。对他人方面,健康人格也把他人看作是一个人,而不是物或工具。他们生活在与同等地位的人的“我与你”的对话关系之中,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悉尼.乔拉德等著,刘劲等译,1 990]

3、自恋型人格

人格分为不同类型,自恋型人格是其中之一。这种人格具有如下特征:

⑴无所不能

⑵喜欢被赞美

⑶较好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在公众场所获得较好的人格评价

⑷亲密关系的困难(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

⑸通常具有较高智能或漂亮的外貌[Otto.F.Kernberg,1999]

第25讲:自恋性人格障碍

第25讲:自恋性人格障碍

第25讲:自恋型人格障碍

曾氏语录:

正常的心理生活发展的特征是自体与自体客体关系本质的概念,而不是自体抛弃自体客体的过程。

我们不能用爱之客体取代自体客体或从自恋过渡到客体爱等等这些观点来理解此一进展过程。

下面我们看看在科胡特的疾病的分类学里面自恋的精神病病理学包括哪些类型?主要是以下4个疾病的类型,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个类型的自恋型障碍?我自己也对自己的自恋做了一些归类,但是具体是哪一个我以后有时间悄悄的告诉大家。

第一个自恋的病理疾患叫做自恋型的人格疾患。这个是比较重的,他的问题已经在人格这样比较深的或者是具有结构性的层面了,它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已抑郁;第二、对微不足道的事情过度敏感;第三、有疑病的抱怨;第四、缺乏生活风趣。

我们每一个都稍微过一过,第一个是抑郁,在中国有8%-15%的人曾经得过抑郁症或者是正在患抑郁症。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抑郁症病人,他已经成了抑郁这个疾病的代言人,具体是谁我们就不说了。他就是经常的让自己在某一个阶段处于抑郁的状态,我们对抑郁的自体心理学的解释就是他的力比多或攻击性过多的指向自己,而过少的指向外界或者是他人。如果再简单说一下抑郁的状态实际上就是自己跟自己玩多了就必然会抑郁,那么治疗抑郁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这个人把力比多和攻击性投向到客体关系中间,这样他就没有抑郁的动力。

第二就是对微不足道的事情过度敏感。外面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在他内心里面就掀起了滔天巨浪。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种人的情绪状况是被外界的一些小事情有非常大的调整。

第三就是疑病。这些人总是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外面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有的来访者会说我得了一种现代的任何高科技设备都不可能检测出来的疾病。那么大家可以听得出来,这是在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吹牛。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导读: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普遍特征是自我认识过高的夸大

和对他人有贬低、看不起的想法。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会夸大自己的作为,把自己当做最特殊的一个,认为普通人无法理解他的优点和出色。……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普遍特征是自我认识过高的夸大和对他人有

贬低、看不起的想法。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会夸大自己的作为,把自己当做最特殊的一个,认为普通人无法理解他的优点和出色。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遇到一点不如意,就会产生自我无价

值感。因为和他们幻想中不同,自己认为自己应该拥有权利、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优秀的人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嫉妒心。患者的自尊感强,也很容易受伤,十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别人的关注和赞赏;对别人的批评感到的愤怒和羞辱,用冷淡和无视来反击批评。患者无法体谅别人的内心,重视自身利益,人际关系有问题。他们希望自己能获得特权对待,而友谊多是从利益为目的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抑郁情绪、人际困

难和不切实际的追求会严重影响工作,甚至使用不但手段去追求达到目标。而在另一方面,他们追求名利、渴望赞赏,使得他们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也更容易达到优秀的程度。

由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较多,目前诊断方法无法完全

统一。通常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如下:

1.反感别人的批评,表现为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也可能隐藏这种感情。

2.指使他人干活,让别人为自己服务。

3.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夸大自身才能,期望受人关注。

4.认为自己是世界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不能没有自己。

5.过分追求成功权利荣誉等等。

6.希望享有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第二十五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主讲 李宛青
目录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一、视频小结
二、重点剖析 三、本讲学习后分享
一、视频小结
1.自恋型精神病病理学的四个疾病类型
(1)人格层面为特征 (2)行为障碍为特征 (3)融合饥渴型人格 (4)逃避接触型人格 2.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的3个标准: • ① 夸大的自我 • ② 唯我独尊或唯我独不尊,过于强调自我的唯一性 • ③ 对赞美成瘾
2. 自恋实际上是一种"我把事情做得很漂亮,然后就产 生了一种比较高的自我价值感",这是一种觉得自己值 得被珍惜,值得被保护的真实感觉。而自体心理学实际 上是在讲自尊感,讲自己是配得上XXXX的。
3. 自我(ego)与自体(self)的区别:"自我"是 自我、本我、超我这三个人格结构中的一部分;而 "自体"指的是整个人。可以这样理解,在地貌学的 框架里面,自我=1/3自体。 4.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 (DSM-Ⅳ),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 持续性的夸大;② 过度敏感; ③ 缺乏共情能力;④ 自我夸大感(认为自己的问 题是唯一的,且只能被特定的人所了解)
5. 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的3个标准: ① 夸大的自我 ② 唯我独尊或唯我独不尊,过于强调自我的唯一性 ③ 对赞美成瘾 如果还出现以下特征,就表明这个人的自恋程度比较高,包括: ①对权力或者无限成功的潜意识幻想。 ② 受到批评的时候表现出暴怒。 ③ 见诸行动的行为。 ④ 经常有比较严重的羞耻与屈辱的感受,与现实境遇不协调。 ⑤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间,利用他人,而不是为了享受人与人在 一起的愉悦感。 ⑥ 缺乏同情心。 ⑦ 对他人的过度羡慕或嫉妒。 ⑧ 对某人或某事,过度理想化的、偏见的感受。
二、重点剖析
1. 在科胡特的疾病分类学里面,自恋的精神病病理学 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人格层面:自恋型人格疾患 ① 抑郁 ② 对微不足道的事过于敏感 ③ 有疑病的抱怨 ④ 缺乏生活的风趣
(2)行为层面: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自恋型病理状态 主要特征包括: ① 性倒错;② 反社会;③ 成瘾行为。 常见于监狱犯人。 (3)关系的融合层面:融合饥渴型人格 倾向于与他人共生,要满足人际交往中高度的融合关 系,并且要求他人处在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距离 上面。 (4)关系的逃避层面:逃避接触型人格 非常需要亲密关系,但在亲密关系中,一旦受到一 点点伤害,就会以完全的逃避与自我隔离来避免在亲密 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谢谢聆听!
三、个人体会
1.把力比多投向客体关系中可以减轻抑郁。 2.逃避接触型人格案例。 3.通过对婴儿的观察真的能够解读儿童的内心吗?还是依然 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 4.一项针对从业20多年的老医生与从业3、5年的年轻医生之 间的研究发现,二者的治疗效果差不多,并不存在统计学 上的显著差异。这点告诉我们:以后大家有病不要去刻意 寻找专家了。 5.一个人在某个行业里待了很久之后,其学派的特征就会越 来越淡。 6.集体的自恋:对某个民族、某个职业的自恋。 7.缺少非功利的在人群中获得纯粹快乐的人会比较难以获得 愉悦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