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评估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专题质量评估(十三)(专题十三)(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哈师大附中模拟)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皆源于儒B.百家争鸣同大于异C.儒家思想偏于保守D.社会时弊有待革新【解析】选D。
“(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意思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子)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以“其学易天下”的意思是用自家的学说变革社会。
据此可知,各家学派都主张革新社会时弊,故选D;诸子百家皆源于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题干虽然表明各家都主张改革社会弊端,但仅此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同大于异,排除B;题干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变革,与保守无关,排除C。
2.(2021年江苏适应性测试)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
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
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
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藏书从西周以前的国家行为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再到战国时期的私人,藏书的不断下移提高了图书流通的速度,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繁荣,故D正确。
材料与私人讲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错误;“具体反映”的说法有误,故B错误;材料与诸侯的富国强兵无关,故C错误。
3.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自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
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集权政治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社会变革转型【解析】选D。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转型,故选D;民间思想活跃是概括了材料,不是本质反映,排除A;思想的活跃反映的是权力的分散,排除B;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是材料的表象,不能反映本质,排除C。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知识归纳
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要是董仲舒的什么思想?答案“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判断该思想家属于宋明理学的哪种流派?答案陆王心学。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的基本主张是什么?答案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归纳总结: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1.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西汉的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单元总结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地位
历程
春秋 战国: 儒学 创立 和发 展
地位
受到 统治 者的 冷落
原因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 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 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 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 烈的社会变革需要
历程 地位
原因
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
秦朝
受到 压制
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封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
【解析】选C。A、B表述过于绝对,不正确;朝代更替与艺术评判标准没有直接因果关 系,所以D 不正确;分析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南朝战乱时期形成的书法的艺术风格与盛 唐的时代特色不相符,再加上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就,故C符合题意。
【预测押猜】
安史之乱后,颜真卿方因忠贞而被皇帝知名;其在书法上崇高地位之确立是在宋代。他
从消极方面来讲,这一主张被统治者利用,用以消除人 民的各种要求,以巩固统治,这就束缚了人性。但是, 从哲学和社会道德的角度来看,“存天理,灭人欲”又
有其积极意义。同时,“存天理,灭人欲”又是一种修行和修养的方法,目的是将人性中 的“善”(就是人之理)显现出来。以此背景素材命制的2014年全国卷Ⅰ第26题,既体现 了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也引导着我们对儒学的影响进行思考。
观点二 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晋人尚韵,以王羲之的行书为代表,从书法的风貌 可以使人领会晋人的诗歌、散文、绘画、园林的风貌。
唐人尚法,以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为代表,从中又可 联想到杜甫的诗、韩愈的文、吴道子的画。宋人尚意, 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从其字可以贯通 于宋诗的平淡、宋画的远逸、宋词的清空。明清尚态,
无论是浪漫派徐渭,帖学派董其昌,还是碑学派郑燮都 有明显表现,又与戏曲小说中的市民性、世俗风相暗 通。……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重要艺术,在于它与 中国文化之道紧密相连。书法是反映自然的,但不是反 映自然之形,而是反映自然之象。书法家作书的创造过 程,也就是深刻领悟中国文化之道的过程。中国书法由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强化练习题: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含解析)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1.(2019·烟台三模)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
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
这表明当时( )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流”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2.(2019·衡阳二模)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
这反映出,理学( ) 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3.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4.(2019·卓越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5.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反映出韩非子( )A.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B.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C.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提倡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6.(2019·枣庄二模)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一至图三所示。
全品复习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38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
第1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线索1 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学。
儒家的“德治”“仁政”思想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诸侯争霸的需要,所以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线索2 儒家思想的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线索3 儒家思想的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人汲取佛、道两教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思辨化的发展过程,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统治者的统治需要。
线索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线索5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造纸术、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隋唐时期发明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明清时期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
春秋的《诗经》、战国时期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汉代的汉赋的发展,魏晋时期书法和绘画成为自觉的艺术;唐诗、宋词、元曲的繁荣,隋唐书法全面辉煌,宋代文人画发展;明清时期,书法、绘画、小说等成就突出。
第38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1)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起来并受到重用。
④思想文化: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问题思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即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
3.历史解释:该素养要求能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 出解释。如16年全国卷Ⅰ第24题,汉代崇儒,尊奉《尚书》等五经,却不包括《论语》, 问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什么。这就是典型考查历史解释这个素养:为历史现象找到合理 的解释。
4.家国情怀:文化是精神的载体,通过考查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激发民族情感。 如15年全国卷Ⅰ第40题,通过对儒学在不同时代的发家思想在新时期背景下的现实意义,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体现了家国情怀。
2.史料实证:中国古代文化史料丰富,无论是考查图片史料还是文字史料,呈现形式丰 富多彩。16年全国卷Ⅱ第41题“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与中西文化的交流”一题,要求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从已有 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证据,从而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这个过程体现了史 料实证的素养。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命题坐标】—全国卷五年命题导图
【素养诠释】—命题人揭秘核心素养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是近五年来全国卷高考命题重点,五大核心
素养均可命题,如:
1.唯物史观:本专题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与经济政治联系尤为密切。17年全国卷Ⅲ 第24题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使用 文字的频率大大增加,汉字趋简就成为必然的结果。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PPT课件
④指南针:战国时制成指南仪器—— 司南,北宋
时指南针用于 航海 (2) ①造纸术促进了 欧洲
②火药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起了重
③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对地理大发现起了推 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 运动和宗教改革, 2.其他成就 (1)数学
①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制 记数法,是
②南北朝的 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 位,领先世界达1 000
“理”是万物的本原,其方法是“格物致知 ”,
“心”是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求理要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进行 内心反省 (2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 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
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心外无物, 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 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
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
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 中贼难”。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
1.背景 (1)经济:井田制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 、卿大夫 势力壮大。
(3)思想:学术下移,私人办学兴起。
2.流派代表及主张
(1 ①主张:“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
合”。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 造,形成完整体系,成为传统文化 的主流,影响 ②孟子:仁政 学说;性本善;“养浩然之气”。 ③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 恶论 (2
高中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一篇:高中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一:科技成就1、造纸术:原因、出现时间、改进、传播、影响2、指南针:主要发明及时间、传播、影响3、火药:发明、应用、传播、影响4、印刷术:出现、进步、传播、影响5、古代科技:成就、原因、特点、没有产生近代科技原因一、造纸术原因、出现时间、改进、传播、影响传播:时间、路线、范围等二、指南针主要发明及时间、传播、影响传播:时间、路线、中转地及范围 12、13世纪对应的封建王朝?影响:拓展?(3)……(4)“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马克思三、火药发明、应用、传播、影响应用:注意了解宋、明的主要火器四、印刷术出现、进步、传播、影响出现:雕版印刷——最早出现时间及雕版印刷品进步:活字印刷术——出现时间、人物、意义补充:元、明的成就传播:时间、路径!◆ 整理:四大发明发明传播路线◆探究:四大发明主要完成及传播时间宋元说明的问题(原因)?影响:……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有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伟大贡献。
P25课前提示、P29资料卡片……P28学习思考:为什么在东西方会产生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五、小专题探究:古代科技地位、原因、特点、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地位:阅读材料:李约瑟说“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中统计,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
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原因: P140金榜◆探究:四大发明主要完成及传播在宋元的原因?1、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5
儒家学派的历史观
1.春秋笔法:儒家思想家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导致了他们不 能正确认识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因此他们只能用陈腐的仁 义道德观念去裁剪历史事实。所以一旦王朝兴盛,他们便齐声赞皇上英明,大臣贤良,是 实行儒
政治权力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1)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3)王国问题、匈奴威胁、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4)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5)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以适应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探究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并指出 董仲舒提出该观点的目的。
提示:观点:“天人感应”学说;“三纲五常”的观念; 人性分等级的主张。 目的:从维护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立场出发,神化专 制皇权,把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结合起来,为统治 阶级服务。
【史论点睛】
一、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探究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统治思想的特点及其产 生的作用。
提示:特点: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同时吸收各家学说 中符合当时统治要求的内容;儒法并用。 作用: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国 家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史论点睛】
一、“霸王道杂之”(外儒内法) 1.含义:所谓霸王道杂之,即在统治思想上儒、法并用,其实质是以法治为内核而“缘 饰以儒术”,即所谓“外儒内法”。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课题33百家争鸣学案含解析
课题33 百家争鸣课程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主张。
(2)历史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
(2)礼崩乐坏、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阐释自己的学说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的社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二、其他主要学派学代表主要内容历史影响派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庄子天道、自然无为、“齐物”法家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奖励耕战、废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节用等主张;对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大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1.不能辨别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它们主要体现在范围不同:(1)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
(2)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2.老子倡导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
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不胡为的意思;通过“有所不为”来实现有作为,其实质还是积极有为。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解析】选B。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两种观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四大发明与此无直接联系,故A错误;材料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主要是促进的作用,故B 正确;“宗教信仰的弱化”不是四大发明引起的,故C错误;四大发明起不到遏制殖民扩张的作用,故D错误。
2.(2016·佛山模拟)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
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B.人文精神的普及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D.近代教育的发展【解析】选A。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的传播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故A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普及,但是购买书籍与此无直接联系,故B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早在13世纪就出现了,题干中的变化发生在17世纪,故C错误;近代教育的发展主要发生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故D错误。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贡献(1)火药对于粉碎西方骑士阶层,建立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权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3)指南针对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有促进作用。
(4)《九章算术》、圆周率对数学的贡献。
(5)《本草纲目》、四诊疗法对医学的完善。
(6)地动仪、日月食的观测对天文学的贡献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成就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 已有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数学l.《九章算术》(l) 内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2) 地位: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 计算工具:最早是算筹, 后来演变为算盘。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天文历法l. 天象观测(l) 中国古代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 天文学家石申, 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辑成《石氏星表》。
(3) 制成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2. 历法: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点总结:农学与医学成就项目类别书籍作者(朝代) 地位农学《氾胜之书》氾胜之(西汉)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四大农书强调精耕细作。
《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农书》王祯(元朝)《农政全书》徐光启(明朝)医学《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东汉) 被誉为“万事宝典”《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简述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2020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文档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Word版含解析
专题3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传统文化※网络构建※※主线解读※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灿烂的文化之一,思想、科技、文学、艺术全面繁荣,长期发展,经久不衰。
1.思想演变古代中国思想上起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熟(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2.科技成就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文学成就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4.艺术成就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我国的国粹。
1.(2017·全国卷Ⅲ·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阿凡题1086009()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7·海南卷·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影响 思想解放;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核心考点: 各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特点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仁(道德)、礼(等级)、为 政以德、有教无类
关注人与社会; 民本思想、道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性善论、德教化、维护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 恶论、君舟民水、礼法并施
考点探究1:儒学回归——理学的主张与世俗化
材料三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 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 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 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 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 ,“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 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3)据材料三,概括王阳明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 秩序。 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 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考点探究1:儒学回归——理学的主张与世俗化
材料二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 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 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 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 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1)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推动儒学世俗化的措施。 以理学思想解释“四书”;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0 宋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6·山西联考)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
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
这主要反映出( )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这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故B正确。
【加固训练】(2015·天门调研)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
玄宗才使肃宗,便篡。
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
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解析】选C。
依据材料“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
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信息可知,作者强调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故C正确。
2.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
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解析】选D。
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唐宋时期的儒学家不断对儒学进行新的改造。
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从南宋开始,即陆九渊最先提出,时间不符,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纲常伦理在社会各个层面的运用,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学家的改造是因为面临佛道的挑战,更强调一种儒学自身的发展,故C错误;材料正是在说明儒学家不断对儒学进行改造,创立新儒学体系的过程,故D正确。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高效复习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课件
思维导图·体系构建
本专题内容主要包括两大主题、三条线索、五大重点。 (1)两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学艺术。 (2)三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 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文学艺术的繁 荣。 (3)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 确立;宋明时期理学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古代文学艺术 成就。
主题归纳·纵横贯通
【纵向贯通】 纵向贯通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拓展延伸】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 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也体现出对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 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孟子: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的“施仁政与民,省刑罚, 薄税敛”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 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 “君舟民水”论。
【思维训练】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但《论语》直到唐代才跻身经书之
列。“礼”的重要性早在汉代就被认识了,汉初的贾谊提出引礼入法,董仲舒
【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思维训练】 顾炎武提出“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 非绝世之贵”“天子之所恃以平治天下者,百官也”。可见,顾炎武这一言论 实际上 ( ) A.描绘了限制君权的构想 B.否定了君主的至上权威 C.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理论 D.体现出对选官制度的不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数学、天文和历法 1.数学: (1)《_九__章__算__术__》:约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__算__盘_。
2.天文: (1)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__哈__雷_ _彗__星__的记录。 (2)《_石__氏__星__表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2.中国古代科技地位的变迁
材料 中外科技发明比较表
年代
1—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科技 发明
45 45 67 472
中国
件 百分比
28 62%
32 71%
38 57%
19
4%
外国 件 百分比 17 38% 13 29% 29 43% 453 96%
探究2:据表格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你认为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变化:公元1-16世纪中国重大科技发明成就所 占世界比例具有明显的优势,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中国 科技明显落后。
4.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为主要特点,科技发明创造大 多围绕着农业发展而出现,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 特点。
【史料探究】 1.影响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 材料 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 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 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 时积弱不振。
_胶__泥_Leabharlann 活__字__印__刷__术__推动了_文__艺__复__兴__运动 和宗教改革,促进了 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_军__事__; 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 发展,_骑__士__阶__层__日益
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 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 了_地__理__大__发__现__的时代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展 成现代科技的原因。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 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 以应科举,造成科技人才缺乏。
(3)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科技 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4)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5)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史论要旨】 1.四大发明未能使中国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独领风骚, 更没有使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2.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 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3.中国古代的医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大家好
1
第31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主干回顾】 一、四大发明
项目
成就
西汉前期已有纸; 造纸术 东汉蔡伦_改__进__造__
_纸__术__
影响
是_书__写__材__料__的伟大革命。 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 发展
项目
成就
影响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 印刷术 术;北宋毕昇发明
(2)原因:①政治:明清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重农 抑商、文化专制、“闭关”政策);②经济:明清自然经济 占主导,限制生产力发展,也就不能推动科技发展;③思想: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④科技结构本身的缺陷(经验性、封闭性)。
【名家评史】 【观点】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 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 国传统上以儒家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 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 上的重要性。
3.历法: (1)夏朝有了历法《__夏__小__正_》,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郭守敬编订《__授__时__历_》,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
【特别提醒】 2.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的原因 (1)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 (2)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 合理性与合法性。 (3)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
三、农书和医学
项目 类别
农学
书籍
《_氾__胜__ _之__书__》 《齐民要
术》 《农书》 《_农__政__ _全__书__》
作者(朝代)
地位
氾胜之(西汉) 中国古代四大农 书,其中《_齐__民__
贾思勰(北魏) _要__术__》是我国现
王祯(元朝)
存最早、最完 整、最系统的古
徐光启(明朝) 代农业科学著作
项目 类别
书籍
作者(朝代)
地位
《黄帝内经》
中医学的奠基 之作
医学
《_伤__寒__杂__ _病__论__》
张仲景(东汉)
被誉为“万世 宝典”
《_本__草__纲__ _目__》
李时珍(明朝)
被誉为“_东__方__ _药__物__巨__典__”
【特别提醒】 3.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 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包 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等。
【特别提醒】 1.四大文明对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不同作用、原因 (1)不同作用:四大发明促进了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 转型,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 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这些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相应的作 用。
(2)原因: 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 发挥作用。 ②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 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探究1:根据材料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 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提示: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升 华抽象思辨,主张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 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 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