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赏析评价
洛神赋(曹植) 赏析
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就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就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就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与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与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就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赏析《洛神赋》是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曹植的一篇名著,描写他与洛神[甄氏]真挚的爱情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次子,字子建,他年轻时爱上了甄逸之女甄氏,后来甄氏成了魏主曹丕的夫人。
曹丕称帝后甄氏失宠,郁郁而亡。
曹植感伤不已,追念旧恋人便写下了《感甄赋》(后改称《洛神赋》),尽情抒发了心中郁闷的心情和缠绵的爱情。
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
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鲵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一种无奈离析之情显现画面。
此图分段描绘赋的内容,构图连贯,主要人物随着赋意,反复出现。
设色浓艳,画法古拙,山石树木钩填无皴,“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系初唐以前画风。
引首有清高宗弘历行书“妙入毫巅”。
卷后有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李衎、虞集、明沈度、吴宽诗跋均伪。
又乾隆诗题。
钤“明昌”、“御府宝绘”、“群玉中秘”、“明昌御鉴”及清内府乾隆、嘉庆、宣统诸藏印。
此图不书《洛神赋》文,亦无名款,从画法、绢、色等方面研究,当为宋人摹本,但画风仍存六朝遗韵,《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我们只能局部欣赏。
《子建睹神》部分画的是主人翁曹子建(曹植字子建)在翠柳丛石的岸边突然不经意地发现崖畔洛水之上飘来一位婀娜多姿美丽照人的女神时如痴如醉的神情写照。
你看他生怕惊动神女洛神,下意识轻轻地用双手拦住侍从们,目光中充满了初见洛神时的又惊又喜的神态。
高明就高明在顾恺之在处理曹子建的侍从时,将他们画得程式化,用侍从们呆滞的目光、木然的表情,以衬托出曹氏喜不自禁的神情,使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这时我们看到的曹植的神情是既专注又惊讶,内心既激动外表又矜持的复杂心情,这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
而《云东以载》部分,可一窥东晋画家顾恺之所创造的“高古游丝描”之真容。
《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学名家曹植(曹⼦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下⾯是店铺整理的《洛神赋》赏析,欢迎阅读! 《洛神赋》原⽂: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有⾔,斯⽔之神,名⽈宓妃。
感宋⽟对楚王神⼥之事,遂作斯赋,其词⽈: 余从京域,⾔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陵景⼭。
⽇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丽⼈,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告之⽈:“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闻河洛之神,名⽈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乃是乎?其状若何,⾂愿闻之。
” 余告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
奇服旷世,⾻像应图。
披罗⾐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翠之⾸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振荡⽽不怡。
⽆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佩以要之。
嗟佳⼈之信修兮,羌习礼⽽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兮,怅犹豫⽽狐疑。
收和颜⽽静志兮,申礼防以⾃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若将飞⽽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
从南湘之⼆妃,携汉滨之游⼥。
2023年最新的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最新的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一、【文白对照】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黄初三年,我去京师朝拜天子,回来时渡过洛水。
传说洛水神灵的名字叫做宓妃(伏羲的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
有感于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故事写成《神女赋》,我也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封邑(鄄城)。
翻过伊厥山,越过轘辕山,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
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车马都很疲乏了。
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让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芝草田里吃草歇息。
我在树林中安然悠闲地走着,放眼欣赏洛水美丽的景色。
忽然,感到心神受到震撼,思绪飘到了远方。
猛一抬头,看到一幅奇异景象:一个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山崖之旁。
于是忙拉住随从问道:你看到那个女子了吗?她是谁啊?真是太美了!随从回答:臣听说洛水的神灵叫做宓妃,那么,君王见到的莫非是她么?她相貌如何?臣很想听听。
我说: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洛神赋原文逐句赏析
洛神赋原文逐句赏析《洛神赋》原文逐句赏析。
《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汉代文学家曹植所作,全文描写了洛水之神所化的美女洛神的风姿神态,以及她与当时的政治乱象相互交织的故事。
本文将以《洛神赋》原文逐句赏析为标题,为读者解读这篇经典之作。
一、洛神赋。
赋得双鲤跃清池,清池流波摇晴碧。
首先,作者通过描绘清池中的双鲤跃跃欲飞的情景,展现了洛水的清澈和明澈。
清池流波摇晴碧,清澈的水面波光粼粼,晴空碧蓝,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景象。
若夫霞外雾中,望之不见其底;作者以“若夫”开篇,引出了洛水的神秘和深邃。
霞外雾中,形容了洛水的迷离和隐蔽,使人望之不见其底,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天之际,无风自静,浪在水而不惊。
接着,作者描绘了洛水的宁静和安详。
天之际,无风自静,形容了洛水的平静和宁静,浪在水而不惊,说明了洛水的安详和静谧。
望之蔼蔼,凛如也,如何其可足以慰人心之怀,而不加增豫?作者以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望之蔼蔼,凛如也,形容了洛水的深邃和清冷,如何其可足以慰人心之怀,而不加增豫?作者对洛水的神秘和深邃充满了疑惑和迷惑。
夫夷以近,言以诛,文王之德之纯。
接着,作者引出了文王的德行。
夷以近,言以诛,表达了文王的德行纯洁和高尚。
穆如清风,肃如秋露,广大之宇,天之所覆,如倚云气。
接着,作者用“穆如清风,肃如秋露”来形容文王的宽厚和深沉。
广大之宇,天之所覆,如倚云气,表达了文王的威严和庄严。
山峦之险,水泽之固,天下之达,天之所覆,如登昆仑。
作者通过对山峦和水泽的描写,再次突出了文王的威严和庄严。
天下之达,天之所覆,如登昆仑,表达了文王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王以舟车之会,聿修德之教,惟庙畜之靖,俾膺戾之民,攸赞厥烈,靡有不承。
接着,作者表达了对文王的敬仰和赞美。
王以舟车之会,聿修德之教,惟庙畜之靖,俾膺戾之民,攸赞厥烈,靡有不承,表达了作者对文王的敬仰和赞美。
顾葵丘之固,陶唐之材,时维聿修,是用大宗。
接着,作者用“顾葵丘之固,陶唐之材”来赞美文王的才华和功绩。
洛神赋原文及赏析
洛神赋原文及赏析洛神赋原文及赏析《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洛神赋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曹植《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洛神赋》赏析:篇一特点一,想象丰富。
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
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
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
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
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
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
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
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
但这想象并不离奇,因此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
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
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此赋起笔便是平中蕴奇的氛围创造。
开头平平的叙述,正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叙武陵人的行舟之始一样,奇境的显现在事前一无征兆。
但在此刻,作者刹那间目睹了一幕终身难忘的景象:一位俏丽的女子,即洛神现身。
接着作者像要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争辉似的着力描摹洛神的神采姣容以及痛苦情状。
然后写洛神率众离去,与屈原《离骚》抒写主人公悲怆远逝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
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
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
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
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
”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
洛神赋解析及赏析
洛神赋解析及赏析《洛神赋》啊,那可真是一篇美不胜收的经典之作!曹植用他那如神来之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梦幻般的洛神形象。
你看啊,他写洛神的外貌,“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哎呀,这形容得多妙啊!就好像那轻轻的云朵遮住了月亮,又好像那流动的风儿吹起了雪花,那种朦胧美,那种飘逸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展现在你眼前了?这可比咱平时看到的大美女要美上好多好多倍呢!再看看他写洛神的姿态,“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哇塞,那动作敏捷得就像飞起来的野鸭一样,飘忽不定的,真跟神仙似的。
这洛神在他笔下简直就是活灵活现啊,好像随时都能从文字里走出来一样。
还有那一段段的情节,什么相遇啊,相知啊,相恋啊,哎呀呀,可真是让人跟着揪心。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难过的,这情绪就跟坐过山车似的。
就好比咱自己谈恋爱的时候,那心情不也是起起伏伏的嘛。
这篇赋里的文字啊,那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不是那种华丽得让人觉得刺眼的美,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美,就像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道。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你听听,这用词多精准,多形象啊!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出洛神那曼妙的身姿。
咱再想想,曹植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那肯定是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颗超级细腻的心呀!他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且还表达得这么好,这得多厉害啊!这就跟咱平时生活中一样,要是咱也能多留意留意身边的美好,说不定咱也能写出点好东西来呢。
《洛神赋》真的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思,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每次读它,都好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程,让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总之呢,《洛神赋》那绝对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反复欣赏的佳作。
它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
大家可一定要好好去读一读,感受一下那里面的美妙世界啊!。
洛神赋作品鉴赏与感想_概述及解释说明
洛神赋作品鉴赏与感想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由曹操所作。
这首诗以描绘美丽女性洛神为主题,通过对她容貌、气质和仙境环境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洛神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洛神赋作品鉴赏与感想的背景及意义。
其次,在“洛神赋作品鉴赏与感想”部分,将详细解析洛神赋的内容,并探究其中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
然后,在“洛神赋的主题与意义探究”部分,将进一步探讨诗中呈现出来的美的追求、女性形象塑造以及对自然、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与反思等主题。
接下来,在“洛神赋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地位评价”部分,将从历史地位分析、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评价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洛神赋的研究成果等角度深入探讨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和重要观点,并表达个人对洛神赋的感受和思考,同时提出对未来文学研究的启示和对洛神赋进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议。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对洛神赋作品进行鉴赏和感想解析,探索其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意义,阐述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详尽而全面地介绍洛神赋,能够增加读者对这首诗作的了解与欣赏,并为今后有关洛神赋和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学者提供一定启示和参考。
2. 洛神赋作品鉴赏与感想2.1 背景介绍《洛神赋》是中国东晋时期文学家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诗以描写洛水中出现的美丽女神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人生及世界的思考。
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后世文人士的喜爱。
2.2 内容解析《洛神赋》以细腻而华丽的笔触描绘了洛水上出现的美丽女神形象。
作者通过精湛的描写技巧,将女神塑造得楚楚动人、美丽动人,并运用对比手法凸显她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全诗虚实结合、画面生动,给人以深刻而真实的感受。
洛神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洛神赋原文、翻译及赏析魏晋: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曹植《洛神赋》鉴赏
曹植《洛神赋》鉴赏曹植的《洛神赋》做于黄初四年。
那一年,他参加了曹丕在京都举办的朝会,带着一份压抑的心情经过洛水,有感而发,作此赋,时年三十二岁。
赋中曹植塑造了一个清丽脱俗,袅袅灵动的洛神形象并描述了一段哀婉感人的人神之恋。
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泄出,情感饱满,对洛神形象的描述更是极尽所能,淡描浓绘,字字珠玑,鲜泽光亮,直教人拍案叫绝!更有甚者,在短短的篇幅中用有限的文辞展开一段情意绵延于无限的感情,让人回味再三。
还是先来说说洛神的形象吧。
倘若真有其神,她真要好好感谢曹植了,因为正是他将其款款身姿展现给世人,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美女长河中一颗绚烂的珍珠。
曹植对她投入了极大的感情,细致入微地描写她的各个侧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齿呈露。
”这是身段美;“批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锯。
戴金翠之手饰,缀明珠以耀躯。
”这是服饰美;“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这是静态美;“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是动态美……无论从哪一个侧面看,洛神都是完美的,而在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中,曹植寄托了自己无限的情感。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赋的深意,那就是对于美好事物不可得到的叹息和对其的向往怀恋。
具体的说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曹植在赋中寄托了对在京都朝会中死去的兄弟的怀念和对亲情骨肉间相残的无奈。
黄初四年那次朝会,变了一个兄弟(曹丕),死了一个兄弟(曹彰),离了一个兄弟(曹彪),可以说,曹植就剩下孤零零的自己,那种痛心无法说也不能说,只能抒发在文中以示慰藉,人神最后注定要分开表示了对于兄弟的怀念和对事态的无奈甚至悲恨。
于此相应的是曹植对于美好的早年生活的留恋。
家和融融,兄弟齐心,没有功名利禄的争夺,尔虞我诈,骨肉相欺。
其次,该赋中还表现出了曹植对于自己早年美好的政治理想的追忆。
诗人早年写过许多表达自己政治抱负的诗歌,著名的《白马篇》就是其中的代表,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一片热情,昂扬富有壮志。
曹植的洛神赋的作品欣赏 曹植洛神赋赏析
4.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 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曹植的洛神赋的作品欣赏 曹植洛神赋赏析
1.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与绘画理 论对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洛神赋》就是他的杰出代 表作之一。
2.作品描述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卷的 开始便是曹植和他的侍从在洛水之滨遥望。继而展现洛神与曹植 碰面之景。最终洛神渐去。其最感人的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
曹植《洛神赋》赏析
三一文库()〔曹植《洛神赋》赏析〕《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曹植《洛神赋》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洛神赋》原文作者: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曹植古诗词赏析:《洛神赋》
曹植古诗词赏析:《洛神赋》《洛神赋》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古人对洛神赋的评价
古人对洛神赋的评价《洛神赋》是由魏晋时期文人曹操所作的一篇乐府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首诗以娓娓动听的语言,描绘了洛水女神在洛阳附近的山水之间的风景和她充满魅力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女性美的讴歌。
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洛神赋》被广泛传颂,并得到许多古人的评价和研究。
古人对《洛神赋》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韵文风格的卓越之处、对自然美的描写和对女性美的表达。
首先,古人对《洛神赋》的韵文风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曹操以五言绝句为韵文形式,曲折婉转,韵律流畅,语言优美。
王朴在《世说》中说:“开杂以新鲜,阐次以婉曲,顼如修短,工之至也。
”古人研究《洛神赋》的韵文风格,不仅对其中蕴含的音韵变化、押韵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且赞美了其“新鲜”、“婉曲”的艺术风格。
更重要的是,古人对《洛神赋》的韵文风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不仅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章,而且在文学艺术上已经达到了巅峰。
其次,古人对《洛神赋》对自然美的描写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洛神赋》以洛水女神为主题,通过对洛水山川、花草鸟兽、山水景色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洛水的美丽和神韵。
古人认为,曹操着重描绘了洛水女神的动态美与静态美,气象万千,展示了自然美的博大和多变。
孙纳言在《洛神赋注》中说:“器物尽何,以表非有声可対。
虽天文之曲,不见妍丽。
……而洛神者,固不仅有波涛、流沙之姿,而与草树、鱼鳖、多无异。
”古人认为,《洛神赋》以描绘了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其中流淌的洛水与山川湖泊相结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最后,古人对《洛神赋》对女性美的表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洛神是曹操虚构的人物,她的形象被描绘得美丽、娇媚、动人,充满了诱惑力和神秘感。
古人认为,曹操通过洛神的形象,表达了对女性美的崇拜和赞美。
王逸在《洛神赋注》中说:“曹公以女子饰神,乃有美人见而不能忘者。
”古人认为,《洛神赋》中洛神的形象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艺术创造者追求的境界。
古人对洛神赋的评价
古人对洛神赋的评价
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是东晋时期文学家曹操的作
品之一。
这篇赋描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洛神的形象和善良贤淑的品质,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古人对洛神赋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美。
首先,古人对洛神赋的艺术性给予了称赞。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中独特的一
种形式,它以词章抒发情感、描写事物,洛神赋在这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艺术创作能力。
赋文中采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展现出洛神的美丽形象和个性特点,同时配以华丽而流畅的文采,使人对洛神产生强烈的艺术感受。
其次,古人对洛神赋的文化价值表示了赞赏。
洛神赋所描绘的洛神形象兼具美
丽与贤淑,被视为古代女性的典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子的美德追求。
洛神不仅身材窈窕,举止婉约,还具备温柔贞静的品质,给人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和人格魅力。
这种塑造值得古人称赞,同时也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之余,思考人的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最后,古人对洛神赋的文学价值和性格魅力给予了肯定。
洛神赋以华丽的文采、动人的词句,展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追求情感的真挚。
赋文中所表达的真正感情和对美的向往,让人产生共鸣,以至于流传至今。
古人对洛神赋的评论中多有称赞其才情之高,以及对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智慧的推崇。
总之,古人对洛神赋的评价普遍积极且赞扬有加。
他们赞美洛神赋在艺术性、
文化价值和性格魅力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将其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洛神赋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神赋》解读与鉴赏:中国古代最美丽的诗篇之一》
《洛神赋》解读与鉴赏:中国古代最美丽的诗篇之一简介《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美丽的诗篇之一。
该诗由唐代文学家曹操创作,描绘了洛水下的美丽女神貂蝉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女性之美和大自然之景色的深情赞美。
内容解读第一段《洛神赋》以展示大自然景色为开篇。
首先描述了洛水的宜人环境,描绘了山川、桥梁、流水等自然元素,给人以美好安详之感。
然后引入主题人物——洛神貂蝉。
第二段第二段开始描写洛神貂蝉,在这里她被描绘成了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女子。
诗中描述了她长发如云、眉目如画、娇态万千等令人倾心的形象。
她身穿轻纱般柔软衣裳,在洛水边上行走,成为大自然中最迷人的风景。
第三段接着,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了洛神貂蝉的仙姿和冷艳之美。
她的鲜花般容颜让人为之倾倒,与自然的景色交相辉映。
诗人同时也通过质询洛神来突出她的高贵和独立性格。
第四段第四段中,诗人以自然景色和洛神貂蝉之间的对比来凸显她无可比拟的美丽与高尚。
他将洛神与一些动物进行对比,强调她超越常人、非同凡响的魅力。
第五段最后一段正式展开赞美歌颂之辞,将洛神貂蝉与传统形容女性的元素相结合。
作者运用了世间所有美好事物的象征语言,赞美洛神貂蝉作为一个超凡脱俗、不可复制的存在。
鉴赏价值《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独具特色和深远影响力的抒情佳作。
它既展示了唐代士人对女性之美和大自然之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也以其辞章华丽、意境深远的特点,成为后人学习古代文学和欣赏诗歌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既揭示了作者对女性之美的独特见解,又通过景色与人物相互映衬,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同时,《洛神赋》也流传至今,在当代文化领域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结论《洛神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抒情诗篇,以其美丽动人的描写方式和对女性之美的崇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通过细腻而华丽的语言娓娓道出了唐代士人心中最完美、最高贵、最优雅模范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情画意流传千古——浅评顾恺之《洛神赋图》【内容摘要】《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诗作《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流传千古,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以浪漫主义手法,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笔者主要讲述了《洛神赋图》的创作背影,以及它的来源,进而对其内容、构图、用色、笔法、意境进行分析,且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对现有的材料、图画、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浅研,得出自己的浅微的认识。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流传千古。
【关键词】顾恺之\《洛神赋图》\诗情画意\气韵\流传一、引言魏晋南北朝为中国绘画史初创时期,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大批名画名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传世名家顾恺之以及史传名作《洛神赋图》。
这幅画开启绘画进程一个时代,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谈及顾恺之,他是有历史记载和文献可靠的历史上的东晋著名画家,约生于344年,卒于405年字长康,江苏无锡人,尤以人物画见长。
在约364年,顾恺之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从此引起轰动,开启了走向大师之路的开端。
顾恺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奇人,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但在众多才艺中,他的画作是最为成功的。
其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在画艺方面,著众多画论,且影响深远。
《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都是其画作中的精品。
在画论中,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顾恺之学画师从卫协,最善于图画人物,东晋的大名士谢安曾评价顾恺之的人物画,用“前无古人”这四个字来表达对其人物画的推崇。
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
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以及顾恺之并称“六朝三杰”,在当时,影响甚大。
三杰之间各有差异,而“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
顾恺之和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派。
“疏体和密体”也成为后世人物画最为重要的两种类。
由作者谈及作品,《洛神赋图》是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作而成的长卷。
且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宓妃的形象为依托,描绘出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有关《洛神赋图》的研究,无论是文献还是论著已经出现了很多,在很多方面,对《洛神赋图》进行了详细而又具体的研究,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
“诗情画意”一直以来是对《洛神赋图》的最完美的评价,在这篇文章,笔者不但要在其画面的安排和人物的感情方面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要在其色和笔法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与分析。
三、《洛神赋图》画面安排——缓缓走开的梦境纵观整个《洛神赋图》,整个画面不单单地铺陈赋意,而是把思想融汇于画作之中,原有的原创艺术进行再一次艺术重生创造,成就了独立的艺术画卷,给人以诗画结合的微妙想象境界,让人以充分地浮想于画作之中。
优秀的画作必定会给后世以很大的深远影响,带给后人珍贵的历史资料,以及无法复制的艺术智慧。
《洛神赋图》是人物画中的代表之作,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
陆机在其著作《文赋》对其描述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又在另一论画作品《士衡论画》中,把“存行莫善于画”这句话评价于《洛神赋图》。
无论在哪一个角度对其评价,《洛神赋图》都不失为难的之精品。
整个画面,分为三个部分,用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的画面把曹植与洛神的浪漫爱情故事升华于纸张中。
由开端而看,画卷第一场景,把人带进一种优美意境。
一带松岗,高柳临风,时“月既西倾,车殆马烦”,于是驾车者解下马鞍缰绳,放马喂食于蘅皋芝田。
曹植一行人待到洛水之滨,惊看洛神出现,这与《洛神赋》中对洛神的描写相互映照,与洛神的“其行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翟秋菊,华茂春秋松……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查之,灼若芙渠出绿波”之美有异曲同工之效。
由诗及画卷,更加形象地把洛神的美丽跃然于纸上,给人“忽睹一丽人,云髻峨峨,雅裾飘飘,手持莲瓣状羽扇,诗风回翔于碧波之间的情景。
在洛神的周围,则冈峦静穆,流水潺缓,山间有高松,秋菊之类,水际亭亭净植,芙蓉盛开。
左上方远山依约,一轮旭日轮初生;右方上空云空澄彻,有双燕展翅,一条飞龙昂首腾起。
第一境界的绘画宛若隐现于纸上,把人带进一种若隐若现的境界。
由画面缓缓展开,顾恺之将我们带入第二场景,即陈情之卷。
此画卷描述了曹植像心爱女人表达爱慕之情,洛神十分感动的场景。
此场景画卷与上一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由一泻千里的气势转换为悠扬欢唱的委婉。
云天风神屏翳在挥舞收风,水际之中,水神川后低腰在静波,右边为鸣鼓水神冯夷,左边为翩飞清歌女娲。
进而观之,观之青鸟离枝,洛神含情辞去,江流又转,洛神坐于六神齐驾云车而走,进而进入高潮之泉,把画面推向情感的高峰。
真情实意在画面上犹如跳动的文字,每一个人物的感情都表现地淋漓尽致。
再一次峰会直下,进入偕逝画面,给人一种哀婉进入欢乐的场景.画面中的洛神并没有远逝别去,重归于洛神身边,一同乘车而去,喜结良缘,一段一段人神爱恋以完美告终。
这种不同于原创的画面处理,让整体画面增添了喜悦之美。
在《洛神赋图》中,顾恺之不仅仅还原原创的真实之感,还把自己的个人感情融汇于这个画作中,代表了他个人的美好憧憬,他把自己内心的愿望完美地表现出来,把浪漫的感情通过画卷展现出来。
顾恺之为传世名家,绘画讲求”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艺术思想,此点在《洛神赋图》中的人物造型上完美体现。
细观整个画面,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各自的表情和特点。
洛神飘逸飞动、曹植的雍容深沉,甚至于各侍臣的器宇轩昂和资质不凡都详细描画。
在细节描画上亦详尽其致,如洛神手握一柄红羽团扇,飘忽所至,细节刻画十分到位,极富诗情妙笔。
山水景物描绘亦十分生动,亦富空间美。
把人物与景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无论人物、山水,其造型都具有传神特色。
在其中,“人大于山”的特点体现在画面中,体现了早期山水画早期特点,极具古意。
观之,在整个画面中,每一个景物都充满着感情,可谓“景语结情语”,带给人一种梦境幽远的感觉,置身其中,仿佛犹如诗境一般。
四、画作色彩妙用的分析谈及色彩,《洛神赋图》极体现了早期用色特点,有极富典雅之感。
山峦平岗,空穴无皴,仅以石绿颜色;脚岸泥金,或施赭石;高柳腐熟,勾以夹叶,再添深绿;松树唯勾干,无鳞,叶则如扇,散勾格针状。
总体色彩与画面相互映衬,体现完美之感,色彩总体给人以雅丽之感。
五、笔法的微谈关于用笔,《洛神赋图》更是有其独居的特色,树木的勾勒还是人物的线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顾恺之的线描被称为游丝描,若春蚕吐丝,或“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
在《洛神赋图1》中,神女飘带,洛水湍流,云空朝霞,空勾山峰,用线灵动,协奏出一种飞动之美。
用笔犹如乐中和弦,明洁华赡。
水纹描写十分生动,运用不同水波法,体现汹涌之势;人物刻画,用笔犹如春蚕吐丝,极为传神。
山水用笔,较为粗犷,给人一种气势之感。
笔法精炼是对画面用笔的综述。
中国民族的艺术无论是书、画、刻、雕、塑均强调以鲜明流畅的线条著称于世,此图突出表现了顾恺之“其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的特点。
“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言语文字形容者”,意境神情,形象塑造继承了汉文化的传统,技法上有所提高。
《洛神赋图》中大抵皆以圆弧形的匀称的中锋线条,笔心在点划中行,作为线条构成表形达意的特殊方式。
这种简捷、自由的造型语言在视觉功能上给人以一种清晰明快之感。
画面上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主要在於这种连绵相属的线条。
线条伴随着观赏者视觉感官而存在,体现着画家对客观物象形质的概括和抽象。
黄宾虹讲:“春蚕吐丝此即书家担夫争道法,言其一丝不乱,非谓细若毫发,玩一吐字。
”用笔方式极为统一,而山石、树木、云水尤见寓现实性于图案意味的造型手法之中,作者对于客观物象的认识和表现,还不能以多种用笔去表现出不同物象的质感、动感和情感。
如衣袖飘带一部分,变换一下位置,也等于山、水、云、树的一隅,用笔方式全然一样,都所谓“似游丝而无笔锋顿跌,大抵精古而拙”,形象不一,用笔相同。
山亿树木.云山明显带有人物画技巧。
但顾恺之行云流水、春盈吐丝般的线条所构成的审美形式独特之处,显示了魏晋时代中西从书法到绘画的美学意蕴和艺术规范,以骨法为基质,以线条为形态。
此图主要成就在艺术构想和人物形象创造力山水形象创造方面,山水形象创造虽还处于:“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或水小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的阶段。
但古拙装饰性的表现,也有相当造诣,体现出江南画派的一种风致,在探索和寻找山水形式语言上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启迪。
六、树木和人物的造型分析造型在绘画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绘画的成功,特别是人物画,必须对人物的造型进行独到的分析与研究。
《洛神赋图》这一幅传世之作在造型方面可谓空前独特,开始了人物画造型方面的一种开端,密体的造型种类影响了后世的人物画创作。
一、勾叶柳,疏密相间共21棵,分组为伍,或聚散于空间转换,或穿插于人物前后与其他景物形成紧松自然衔接和变化。
勾叶柳形态有高低、偃仰、向背之别,空勾树身,随株出干,随干发条,以势度之,略显迎风摇肠之意。
圆弧结顶,在勾柳丝基础上双勾树叶,工而不板,拙中寓巧,以汁绿为底,略见石绿重色,这种画法成为柳丝内在生命表达的程式符号,静穆古雅,别有韵致。
这种工笔勾柳法对后世多有启示。
二、蒲扇形树木,造型又似灵芝,《石渠随笔》谓:“其树木皆如孔雀扇形。
”从树叶的组织规律看,似是以银杏一类为构成图案化形态依据的,有一种稚拙的意趣。
蒲扇树从图卷右边起首到结尾,近坡远岸遥向顾盼,大的、小的、高的、低的,审时度势,错落变化,好像乐章强弱不同的节奏,结密郁塞处与山峦为伍,疏落空松处以开合为用,图案化的造型,显示了画家的想象、联想和天真烂漫的创造情意,空间意识全然摆脱,一般自然理性法则的制约。
造型的“情”和“势”,如水起伏、云之波涌,“巧以饰拙,工以致精",自身的审美效应完全展示。
此图人物刻划已趋工能。
山法相对讲不及树木,云水画法来得成熟,仅是以象征性的匡廓提示峰,峦(、坡石等形象,当然更谈不上土石之别。
它虽不是现实性的描绘方式,但形象上却能使人意会。
明詹景凤称“其山石勾成圈围,内无复皴,唯山石脚稍稍带描疏四、五、六笔同”,因而有认为这张画中的山法是作者有意这样画的,这倒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