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新人教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本单元主要讲解古诗鉴赏。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文的特点和情感,培养学生爱好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诗文,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和情感。
2.能够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能够接触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拓展审美视野。
4.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象的概念理解。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古诗中深层意思的培养。
2.学生对于古诗抽象意象的把握。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制作主题墙报,准备古诗课文,诗词解析的教学PPT。
2.学生准备:学生复印古诗课文,学生课前背诵古诗。
教学方式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图片或视频引入诗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生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解析:通过PPT解析古诗,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意象。
4.创作活动:让学生仿照古诗创作自己的村晚诗词或散文。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古诗的情感和意境展开讨论。
教学内容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选取了三首古诗《村居》,《夏夜》,《江村》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这三首古诗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绿杨穿新篁。
芳菲酒醒何处,一蓑烟雨任平生。
《夏夜》梦回夏夜边草阁,半遮东户晓风透。
泉接樭头交竹径,露浓村路栉河洲。
月沈枕上樱桃熟,青鸟吹箫亂叶愁。
时见鱼龙困不得,呼云曳雨三更秋。
《江村》青青麦浪绿葱葱,飒飒风声飘柳丛。
儿童把钓穿花去,野田骑牛翠烟空。
吾庐当年曾泊舟,南畔恩波泪欲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古诗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的优美和深邃,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和热爱。
同时,通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人教部编版
村晚【自主展学】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1.自由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
(读准:漪)3.采用多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朗读节奏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古诗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
在文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1)陂(bēi):池岸。
(2)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3)浸:淹没。
(4)寒漪(yī):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的波纹。
(5)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6)腔:曲调。
(7)信口:随口。
(8)归去:回去。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引导交流,感知古诗大意。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朗读品味古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学生表情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村晚》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
【自主练学】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村晚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村晚》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乡村晚景的美好,体会诗人们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
三首古诗分别为《春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村晚》。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古诗的朗读、理解、赏析,还包括对古诗中所描绘的乡村晚景的想象和描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常见的古诗意境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对于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以及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古代文化背景等方面还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们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乡村晚景的美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乡村晚景的美好。
2.教学难点:品味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人们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媒体,营造乡村晚景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首古诗,发现各自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媒体资料,制作课件。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书籍和文章,以便于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乡村晚景的图片,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村晚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村晚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3)、体会诗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悠然、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在诗歌的百花园中,风格各异的鲜花争相盛放,现在老师就撷取诗人雷震的最明艳的一朵花儿与大家分享吧。
回顾学习古诗的五个步骤:一、解诗题;二、知诗人;三、读古诗;四、明诗意;五、悟诗情。
一、解诗题结合诗的内容,用组词理解法分析诗题村晚,得知《村晚》这首诗就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二、知诗人雷震,宋代诗人。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三、读古诗《村晚》是一首七言绝句,朗读时注意古诗朗诵节奏和停顿技巧,努力读出诗的韵律来。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朗读提示:读“水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两句诗时要将语速放缓,重读两个“满”字。
“水满陂”“浸寒漪”的尾音稍微拉长,读出恬静悠远的感觉;后两句诗中的“横”“信口”稍微拉长,读出牧童的悠闲自在。
四、明诗意陂:指池塘。
衔:口里含着。
诗中是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漪:水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结合注释归纳出诗歌大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冰凉的池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五、悟诗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天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村晚》说课稿及反思 共二篇 人教部编版
古诗三首之《村晚》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村晚》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期中一首,这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四、说教法学法教学《村晚》时,在实践环节我采用“画中延伸,体验成功”这一方法,让学生动手添画,使画面更加完整。
这不仅是给学生起个示范作用,而且让他们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起学习的伙伴,拉近师生的距离。
学生们个个都画得非常认真,非常用心。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古诗内容,又让学生在叙述中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言。
五、说学情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使之形成能力。
古诗中像这样描写儿童活泼可爱的诗篇还有很多,应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搜集,自己积累,并开展“赛诗”会。
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积累这方面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1)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色的景象。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第三首《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内容和背景。
2.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能够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4.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2.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村晚》的意境和情感。
2.熟悉古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2.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与乡村夜晚相关的音乐或自然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三首——村晚》的诗境。
二、呈现1.学生跟读诗歌,交流对诗歌的第一印象。
2.教师解读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理解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
2.整合各组讨论成果,共同理解古诗。
四、感悟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体味古诗中的美感和哲理。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1.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下对乡村夜晚的感悟和描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交流感受。
五、归纳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古诗的核心意义。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古诗三首——村晚》中的部分内容,并写下对古诗的感悟。
七、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村晚》•诗中景物描写•感悟与表达八、黑板报设计设计一个以《古诗三首——村晚》为主题的黑板报,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教师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以上是针对《古诗三首——村晚》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村晚》、《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三首古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见解,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感受诗歌的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配乐古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5.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三首】一、《村晚》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村晚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村晚》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人对乡村晚景的描绘,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三首诗分别是《江南春》、《村晚》、《江上渔者》。
诗歌内容丰富,富有想象力,既能让学生了解乡村晚景的美好,又能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古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乡村生活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诗歌来丰富他们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晚景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2.难点:鉴赏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联系实际生活,发挥想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乡村晚景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乡村晚景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诗文:准备《江南春》、《村晚》、《江上渔者》三首古诗的文本。
3.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诗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乡村晚景的图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乡村晚景的美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江南春》、《村晚》、《江上渔者》三首古诗,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重点解析诗歌中的难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三首古诗《村晚》、《春晓》、《所见》。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村晚景、春天的景象以及儿童的生活场景。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句式,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晚景、春天景象和儿童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场景的感悟。
然后,教师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村晚》、《春晓》和《所见》。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跟随录音或视频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朗读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农村春、夏、春晚的景色和孩子们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古诗词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但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引导。
学生对农村生活和儿童活动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调动和丰富。
学生在朗读、感悟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和感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难点:生僻字的认读和书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生僻字注音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的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的韵律美。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场景,体会诗的美。
教师点评,总结诗的意境和情感。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描绘你喜欢的农村生活场景?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的意境和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背诵课文,抄写生僻字。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 村晚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春晓》的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感受古代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3.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春晓》的背诵及赏析。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达古诗的简单含义。
2.感受古诗所营造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板书:古诗名称,古诗原文3.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朗读录音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1. 课前准备 -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静夜思》。
- 准备好古诗《静夜思》的朗读录音。
#### 2. 导入教学 - 播放古诗《静夜思》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 请学生跟读古诗,让他们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 3. 教学展开 - 逐句解读《静夜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 分组让学生互相朗读、赏析《静夜思》。
#### 4. 课堂练习 - 让学生背诵《静夜思》,并进行小组演讲。
### 第二课时 #### 1. 课前准备 -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床前明月光》。
- 准备好古诗《床前明月光》的朗读录音。
#### 2. 导入教学 - 播放古诗《床前明月光》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 请学生跟读古诗,让他们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 3. 教学展开 - 逐句解读《床前明月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 分组让学生互相朗读、赏析《床前明月光》。
#### 4. 课堂练习 - 让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并进行小组演讲。
### 第三课时 #### 1. 课前准备 -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春晓》。
-准备好古诗《春晓》的朗读录音。
#### 2. 导入教学- 播放古诗《春晓》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村晚》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和《村晚》。
这些古诗描绘了农村晚上的景色和村民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农村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和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拼音和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村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2.难点: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拼音和意思;能够理解并描述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的背景知识、字词意思和诗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
2.朗读法: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写作法:学生根据诗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学生分组讨论的或卡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农村晚上的景色,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农村晚上的印象和感受。
然后,教师简介本课的三首古诗,激发学生对诗文内容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逐首呈现《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和《村晚》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注意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对一些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村晚》教学设计
5.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吟一吟吧,吟的时候想像那幽雅美丽的山村晚景,晚归的牧童活泼又可爱,吹奏的笛声悠扬而自在。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古诗文填空,试着背一背古诗。
村晚
【宋】雷震
()池塘(),
山衔()()。
牧童()横(),
短笛()()。
小结
《村晚》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悠悠地往家走;他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固定的腔调。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采用多种形式读这首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
1.理解并赏析“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1)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陂(bēi):池岸。
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浸:倒映。
漪(yī):水中的波纹。
(2)根据注释,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3)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哪些词语用得比较好?
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草、池塘、山、落日四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村晚》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村晚》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意境。
4.了解古诗内容,领略如画的田园风光和儿童的乐趣,感受诗人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指名背诵两首古诗。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一首描写的是乡村农忙场面和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一首描写的是儿童弄冰玩耍的趣事。
下面,老师就请两位同学分别背诵一下这两首古诗。
2.点评学生的背诵情况,并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背得很不错,从他们的背诵中我们似乎欣赏了一幅幅独特的画面,感受到诗人蕴蓄其中的情感。
你们还记得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村晚》这首诗。
(板书: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二、初读古诗,把握文本1.讲解诗题,简介作者。
(1)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明确:“村晚”的意思是乡村的傍晚,由此可知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2)作者简介。
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学习字、词、句。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漪(yī)(2)理解词语。
[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3)齐读古诗,注意节奏、韵律。
(课件出示)(4)结合注释及同学们的交流情况,初步弄懂诗句的意思。
诗意: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
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
三、再读古诗,品读欣赏1.出示古诗的一、二句,引导探究。
过渡:同学们初步弄懂了诗的意思,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感,这有利于我们深入品析这首诗,有利于我们体会诗的意境、把握诗中蕴蓄的情感。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村晚》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村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 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
- 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古诗中表达的对乡村傍晚景色的喜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 难点: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村晚》的文本、插图、配乐等。
- 生字卡片,用于生字词的认读和记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乡村傍晚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乡村傍晚的宁静美好。
2.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乡村的傍晚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古诗《村晚》,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诗中的乡村生活吧!二、初读古诗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3. 齐读古诗,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诗意1. 结合插图和注释,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 “草满池塘水满陂”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池塘边的青草长满了,池塘里的水也涨满了。
)- “山衔落日浸寒漪”又描绘了什么画面?(太阳快要落山了,山峰像含着落日似的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 ““牧童归去横牛背”和““短笛无腔信口吹”又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场景?(牧童骑着牛回家了,他横坐在牛背上,拿着一支短笛随便吹着。
)2.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课时《村晚》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池塘——碧绿的池塘水——清澈的水山——巍峨的山落日——红红的落日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牛——悠闲的牛……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课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
)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
)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图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
)“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第3课时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 教材分析《村晚》是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夜景。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通过对诗中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诗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语言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方面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村晚》,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想象、品味等方法,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诗文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乡村夜景的氛围,帮助学生入境。
2.感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诗文的内容和情感。
3.想象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乡村夜景的图片和音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材:准备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的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乡村夜景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乡村夜景的美好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雷震和这首诗的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诗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词义。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文内容,让学生描述诗中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之村晚》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韵律特点以及所描绘的意境。通过多媒体展示诗句中所涉及的景物、人物等元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的美。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中的关键词,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1.摘抄诗句,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含义。
2.写一篇关于《村晚》的感悟,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方法。
3.收集其他描绘乡村景色的古诗,与同学分享,共同欣赏。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具体的乡村晚景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古诗的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意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朗读比赛等活动中,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提高感悟力和表现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村晚的美丽画面,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4.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古诗三首之村晚》的学习,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语言描绘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宁静美丽的乡村晚景中。在课堂上,我将以音乐、图片、视频等元素,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我会进行解答,巩固他们对古诗知识点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村晚》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乡村傍晚景色的。
)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课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
)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
)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图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
)“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
)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
)“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
)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
)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估计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
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
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李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就可以资源共享了。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善加积累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
课前,老师曾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像《村晚》一样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并发到了网络社区中,现在派上用场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下吧。
(打开相关网页浏览)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交流:
A.选取你们组喜欢的一首诗,并讨论: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景?再完成表格。
诗题季
节
描写的
景物
感
想
B.尝试着吟诵好这首诗。
(如果学生来不及做,就将它留作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对我来说还处于一种探索、学习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