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合集下载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发酵现象实验报告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发酵现象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测定并绘制生长曲线、底物消耗曲线和产物形成曲线2.了解发酵过程中葡萄糖的利用、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的相互关系3.初步学会菌体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有关发酵参数的求解二、实验仪器及试剂菌种:酿酒酵母仪器: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药品:酵母膏、胰蛋白胨、葡萄糖、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三、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喜欢含糖的环境,有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CO和水,无氧时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都释放出能量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器组成,能够选择性地对样品中的待测物发出相应,通过生物识别系统和电化学或其他传感器把待测物质的浓度转为电信号,根据电信号的大小定量测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生物传感器是应用生物活性材料(如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发展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一种先进的检测方法与监控方法,也是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快速、微量分析方法四、实验步骤1.种子培养基(YEPD,g/L):称取酵母膏10g、胰蛋白胨20g、葡萄糖20g,加蒸馏水溶解,调节pH 5.0左右,并定容至1000ml。

2.发酵培养基(g/L):称取酵母膏10g,胰蛋白胨20g,葡萄糖100g加蒸馏水溶解,调节pH 至5.0左右,定容至1000ml,分装10个锥形瓶(250ml)封口121℃,30min灭菌。

3.种子培养:将活化好的种子培养液,用移液管移去10ml接种于灭菌YEPD液体培养基中,于30℃、120 r/min全温摇瓶柜中培养24 h左右,观察种子液的色泽、气味与形态等基本情况。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doc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doc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学生实验报告;生物技术大型实验;发酵工程过程控制;生物技术大型实验;生物技术类报告1212;编号1220212206;姓名;宋扬使用时间;集团2015 . 12 . 14-2015 . 12 . 19;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学生守则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和工具。

未经老师指导擅自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应予以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产,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您不得移动其他实验不需要的仪器、拆卸和组装仪器或将仪器和工具带到室外。

五、保持实验室的严肃和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闹,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和进食。

六、为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收拾好设备,归还借来的设备,关闭电源、水源,按教导员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和室内外清洁卫生工作,经教导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报告了实验名称辅酶Q10发酵过程控制组9的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讨论:摘要:通过对辅酶Q10产生的真菌球形红杆菌的培养,学会了在小型发酵罐中培养该真菌的过程,包括培养基和设备的灭菌、种子培养、接种、发酵过程控制等,进一步巩固了发酵过程控制、中间补料、溶解氧控制、变温发酵、代谢调节等学习过程,学会了分析代谢曲线,掌握了辅酶Q10的相关参数和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辅酶Q10,补料分批发酵,葡萄糖含量,溶氧测定辅酶Q10(辅酶Q10),是一种位于线粒体上的脂溶性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2,3-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发酵试验报告模板

发酵试验报告模板

发酵试验报告模板
1.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在不同条件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及发酵产物的变化,并验证其对物质转化的作用。

2. 实验材料
•10g 糖类物质
•10g 玉米粉
•10g 播种土
•20ml 水
•试管、架子、烧杯、膜
3. 实验步骤
1.将糖类物质和玉米粉混合均匀,加入播种土中拌匀
2.将拌匀好的播种土加入试管中,用烧杯加水至均匀湿润
3.用膜封盖试管口,放置于恒温箱中
4.不同时间段(如24h、48h、72h等)取出一部分试管,进行分析
4. 实验结果
在不同时间段内观察到的发酵现象如下:
•24h:试管中微生物数量开始增加,且产生小量气泡。

•48h:试管中微生物数量大幅增加,且产生明显气泡。

•72h:试管中微生物数量趋于平稳,不再产生气泡。

味道和颜色有所变化,变成了一种异味和淡黄色。

5. 实验分析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适宜的发酵条件下,微生物会快速生长并产生大量的发酵产物。

同时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糖类物质和玉米粉被转化为其他物质,导致试管的味道和颜色发生变化。

6. 实验结论
实验表明,在适宜的温度、含氧量和含糖量等条件下,微生物可以产生大量的
发酵产物,并对物质进行转化。

本次实验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以上是本次发酵试验的报告模板,供实验人员参考使用。

若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

最新发酵大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发酵大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发酵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酵母菌发酵效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对面团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材料:- 活性干酵母- 面粉- 温水- 糖- 盐- pH试纸- 温度计- 计时器- 密封容器- 称重设备实验方法:1. 准备五个密封容器,分别标记为A、B、C、D和E。

2. 每个容器中加入等量的面粉(100克)、糖(5克)和盐(2克)。

3. 在A容器中加入30°C的温水(约50毫升),B容器加入冷水(室温),C容器加入热水(约50°C),D和E容器分别加入调整为酸性和碱性的水(pH值分别调整为3和9)。

4. 使用pH试纸检测并记录每个容器中混合物的pH值。

5. 向每个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活性干酵母(约5克)。

6. 密封容器,放置在恒温箱中,分别设置为不同的温度条件:A容器30°C,B容器室温,C容器50°C,D容器37°C,E容器45°C。

7. 使用计时器记录发酵时间,每隔30分钟观察并记录面团体积变化。

8. 持续观察2小时,记录最终发酵结果。

实验结果:- 容器A:面团体积显著膨胀,发酵时间约1小时。

- 容器B:面团体积膨胀较慢,发酵时间约2小时。

- 容器C:面团体积膨胀不明显,发酵时间超过2小时。

- 容器D:面团体积略有膨胀,发酵速度较慢。

- 容器E:面团体积基本无变化,发酵效果差。

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酵母菌的发酵效率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显著。

在适宜的温度(30°C)和接近中性的pH值条件下,酵母菌活性最高,发酵效率最佳。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极端的pH值都会抑制酵母菌的活性,从而影响发酵效果。

这些结果与酵母菌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相符,为食品工业中的发酵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1)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1)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培养优化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生物技术年级 13级任课教师2015年 12 月 25 日1 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菌的基本技术及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方法。

2、掌握富集、平板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培养法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菌的基本原理。

3、掌握蛋白酶产生菌培养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4、熟悉用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方法。

5、了解蛋白酶产生菌生产的实际意义。

2 实验原理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在土壤中有许多细菌和霉菌能产生蛋白酶,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稀释进行划线分离得到可能含有目的菌株的菌落,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上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作初筛。

将初筛的蛋白酶产生菌接入产酶培养基进行培养,测定蛋白酶的活力,最终筛选到产蛋白酶的目的菌。

蛋白酶活力测定原理:蛋白质或多肽在275nm波段处具有最大吸收值,利用蛋白酶同酪蛋白底物反应前后在三氯乙酸中可溶物的紫外吸收增值,可表示蛋白酶活力高低。

蛋白酶产生菌的培养优化:本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进行目的菌株的培养优化方案。

正交实验是利用已经设计好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数据处理可采用直观分析法(极差分析法),通过对每一因素的平均极差来分析问题。

3 实验材料3.1 实验试剂葡萄糖、乳糖、蔗糖、蛋白胨、尿素、酪氨酸、酵母膏、碳酸钠、琼脂粉、牛肉膏、硫酸铵、硫氨酸、三氯乙酸、氯化钙、氯化钠、MgSO4、KH2PO4、K2HPO4、3.2 实验设备250ml三角瓶、150ml三角瓶、10ml移液管、1ml吸头、酒精灯、大烧杯、试管、量筒、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电炉、水浴锅、离心机、漏斗、滤纸、培养皿。

4 实验步骤(一)配制所需培养基及灭菌1、按照以下配方配制所需的培养基(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培养基)200mL: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琼脂 1.5g、水 100ml、pH 7.2。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生物技术大实验实验报告集班级生物技术1212学号 1220212206姓名宋扬使用时间2015.12.14至2015.12.19组别一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学生守则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

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挪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外。

五、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和吃东西。

六、严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经指导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报告(1)罐发酵培养以8%(v/v)接种量接种于5L(装液3L)发酵培养基中,32℃,pH6.8±0.2,0.03Mpa,3L/min (初始),200 r/min(初始),补料分批培养,用氨水自动调节pH,到120小时(4~5d)左右放罐。

接种后培养2-3h后,通过调节空气流量和转速,控制溶氧(DO)在50%的水平。

发酵液pH会先上升再下降,待其降至6.8,通过补加氨水,控制pH在6.8。

每4h测一次葡萄糖含量,计算补料体积,分别维持葡萄糖浓度(A)1211班:葡萄糖浓度维持在10-15 g/L。

(B)1212班:葡萄糖浓度维持在5-10 g/L。

补料速率:根据还原糖分析结果及溶氧水平情况进行补料(30-60min补料一次)。

每班取3个摇瓶测定有关参数。

(2)参数测定及记录在线参数每1hr记录一次;离线参数每8hr取样分析一次,包括总糖、还原糖、氨基氮、菌体浓度、pH、辅酶Q10含量等。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一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一
取酶液按照下表要求操作测定酶活
操作步骤
空白管
样品管A
样品管B
步骤1
吸取1.8mL淀粉底物溶液
吸取1.8mL淀粉底物溶液
吸取1.8mL淀粉底物溶液
步骤2
50℃保温5分钟
50℃保温5分钟
50℃保温5分钟
步骤3
步骤4
50℃精确保温10min
50℃精确保温10min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固体发酵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了霉曲制作工艺和基本原理;学会计算DE值。在本次试验中有小成,也有不足,比如说在精确计时时记录的不是很精确,小组的分工上也不是很合理,还有做实验时有点小粗心,会在今后的实验中改正。
七、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年月日
根据表格的数据得到下图
(二)DE值的计算
经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得到A、B的OD540值为
A:1.061 B:1.144 取平均值得:(A+B)/2=(1.061+1.144)/2=1.1025
根据公式
E酶活力单位(U/ml)= {K[ (ODA+ ODB) /2] + b}×5×10×1000/10/0.2/1/180
发酵工程学实验
姓名:刘云谣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2生物技术
实验课程名称_发酵工程实验
指导教师及职称唐湘华
开课学期2014至2015学年下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实验一、根霉曲的制备、实验二、根霉曲糖化能力的测定
实验时间
第三四周
实验室
睿智3-121
小组合组
以A为横坐标,浓度c为纵坐标,则得到一条拟合度较好的直线,称为标准曲线。

发酵工程制药实验报告(3篇)

发酵工程制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制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的方法;3. 熟悉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检测和控制;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制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通过发酵过程生产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

发酵过程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种子扩大培养、发酵过程、分离纯化等环节。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与试剂:葡萄糖、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琼脂、硫酸铵、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等;2. 仪器与设备:发酵罐、摇床、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子天平、pH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无菌操作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选育: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纯化、鉴定和保存;2. 培养基配制: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3. 种子扩大培养: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 发酵过程:将活化后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罐中,控制发酵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进行发酵;5. 发酵过程监测:定期检测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确保发酵过程顺利进行;6. 分离纯化: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种选育:成功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鉴定为链霉菌属;2. 培养基配制:根据微生物生长需求,配制了适宜的培养基;3. 种子扩大培养:菌种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形态典型;4. 发酵过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均在适宜范围内,发酵过程顺利进行;5. 分离纯化:发酵液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6.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溶氧量、菌体浓度等参数均在适宜范围内;(2)发酵液中的目标产物含量达到预期水平;(3)分离纯化过程中,目标产物纯度较高。

发酵工程实验的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培养基配制、发酵条件控制等基本技能。

3. 熟悉发酵过程中产物生成的监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本实验以谷氨酸棒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探究其在适宜条件下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及谷氨酸的生成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摇床、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2. 试剂: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试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调节pH至7.0,定容至1000ml。

2. 菌种活化:从菌种保藏管中取出谷氨酸棒杆菌,接种于装有适量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3. 接种:将活化后的菌种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

4. 发酵过程监测:每隔2小时取样,测定还原糖含量、谷氨酸含量、pH值等指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分析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消耗、谷氨酸生成、pH值变化等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消耗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消耗葡萄糖的同时,产生谷氨酸。

2. 谷氨酸生成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适宜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3. pH值变化曲线:在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下降,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谷氨酸棒杆菌的摇瓶发酵,为谷氨酸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有关发酵的实验报告

有关发酵的实验报告

有关发酵的实验报告1. 引言发酵是一种微生物代谢的过程,常用于制作食物、饮料以及生物制剂等。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分析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变化情况,以加深对发酵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 青Banana- 糖- 酵母- 温水- 打气筒- 实验室酸度计2.2 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Banana切碎,并通过高温高压灭菌设备处理,以杀灭潜在的微生物。

2. 制备发酵液:取适量糖和酵母分别加入温水中,充分溶解。

3. 实验操作:- 将切碎的Banana放入一个容器中,并倒入制备好的发酵液。

- 用打气筒将空气注入容器中,促进发酵过程。

- 每隔一段时间,使用酸度计测量发酵液的酸碱度。

- 观察并记录每个时间点发酵液的变化情况。

3. 实验结果3.1 酸碱度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发酵液的酸碱度进行了测量。

初始阶段,发酵液呈现微酸性,随着发酵的进行,酸碱度逐渐下降,直至呈现微碱性。

这表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酸性物质,并随后被中性或碱性物质所中和。

3.2 气泡的产生发酵过程中,空气通过打气筒注入后,我们观察到了发酵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这些气泡是由于酵母菌代谢糖分产生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

气泡的产生量逐渐增加,并随着发酵的进行而逐渐减少。

3.3 气味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发酵液散发出了一股酒精味。

这是由于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酒精物质所致。

3.4 温度的影响我们还注意到在较高温度下,发酵过程更加迅速。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高温水进行发酵液的制备,得到了较快的发酵结果。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速度更快。

4. 结论通过观察和分析发酵过程,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代谢糖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引起了气泡的产生。

2. 酵母菌代谢糖分还会产生酸性物质,随后被中性或碱性物质中和,使发酵液的酸碱度发生变化。

3. 发酵过程散发出的酒精味是由酵母菌代谢产生的酒精物质所致。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试验报告年级专业姓名学号试验题目微生物工程试验〔一组〕一、试验目的1.娴熟把握无菌操作技术,了解生物发酵过程中种子的扩培过程;2.把握小型发酵罐管路消毒、空消、实消、菌种培育等技术;3.学习把握小型发酵罐接种、取样操作系统;4.学习使用糖度仪,把握血球计数板法;5.把握两种生长曲线的测定方法:干重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绘制生物基质的相关曲线。

二、试验原理发酵罐,是进展液体发酵的专用设备。

发酵罐配备掌握系统,它主要是对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pH、溶解氧、搅拌速度、空气流量、补料、泡沫水公平进展设定、显示、记录以及对这些参数进展反响调整掌握。

为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长及对培育基的利用状况,需在发酵过程中定时地取样测定,包括对菌体进展计数、测定不同时期的干重以及糖度的变化。

干重,是指细胞除去全部自由水后的重量,为80℃下烘干肯定时间后的恒重,即失水后的质量。

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干重为湿重的 10-20%。

在离心法中,将肯定体积待测培育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肯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展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 1-5 次,进展枯燥。

枯燥可用烘箱在105℃或100℃下烘干,或承受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或40℃下真空枯燥,枯燥后称重。

血球计数板法,血球计数板是一种有特别构造刻度和厚度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条沟和两条嵴,中心有一短横沟和两个平台,两嵴的表比两平台的外表高 0.1mm,每个平台上刻有不同规格的格网,中心 0.1mm 面积上刻有400 个小方格。

通过显微镜观看,统计肯定大格内微生物的数量,即可算出1 毫升菌液中所含的菌体数。

微生物生长曲线,是以微生物数量(活细菌个数或细菌重量)为纵坐标,培育时间为横坐标画得的曲线。

一般说,微生物(细菌)重量的变化比个数的变化更能在本质上反响诞生长的过程。

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生长率上升阶段(对数生长阶段)、生长率下降阶段及内源呼吸阶段。

三、试验材料及器材1.菌种酵母菌〔saccharomyces〕2.药品蛋白胨、葡萄糖NH4Cl、酵母浸粉、蒸馏水、种子液、无菌蒸馏水、泡敌3.培育基种子培育基发酵培育基4.仪器设备摇床 1 台;超净工作台 6 台;电炉 2 个;在位机械搅拌式发酵罐 4 台;三角烧瓶;小试管;酒精棉球假设干;工业用酒精一瓶;离心机1台;振荡器 6 台;烘箱 1 台;显微镜 3 台玻璃棒 12 个;50ml 量筒 6 个;500ml 量筒 6 个;100ml 烧杯 6 个;500ml 烧杯6 个;250ml 三角烧瓶 2 个;500ml 三角烧瓶 6 个;接种环 6个;酒精灯 6 个;棉线、纱布、报纸假设干;天平 6 个;蒸馏水瓶 6 个;擦镜纸假设干;滤纸假设干;离心管假设干;血球计数板 6 个;试管架12;棉线手套 4 双等四、试验步骤(一) 菌种的扩培1.菌种的活化〔已预备〕〔1〕将酵母菌接种于种子培育液中,摇瓶培育, 180rpm,28℃,48h 。

发酵工程实验

发酵工程实验

发酵工程实验目录实验一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实验二微生物的诱变育种实验三乳酸菌的分离及乳酸饮料制作实验四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五摇床培养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一发酵罐的结构系统及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酵罐(气升式、搅拌式)的几大系统组成,即空气系统、蒸汽系统、补料系统、进出料系统、温度系统、在线控制系统。

2.掌握发酵罐空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3.掌握发酵罐进料及实消的具体方法及步骤4.掌握发酵罐各系统的控制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1.蒸汽系统:三路进汽——空气管路、补料管路、罐体2.温度系统:(1) 夹套升温:蒸汽通入夹套。

(2) 夹套降温:冷水通入夹套,下进水,上出水。

3.空气系统:取气口→空压机:往复式油泵获得高脉冲的压缩空气粗过滤器:由沙布包裹棉花压实成块状叠加制得,作用是去除部分细菌及大部分灰尘(贮气罐):空压机压缩使气体温度升高,经贮气使气体保温杀菌;压缩空气中有油污、水滴,且压力不稳,有一定的脉冲作用,会冲翻后面的过滤介质,贮气后可使油滴重力沉降,减小脉冲。

(冷却塔):有降温并稳定作用,同时经旋风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丝网分离器):通过附着作用,逐步累积沉降而分离5微米以上的微粒其作用介质为铜丝网(加温器):对压缩空气升温,除湿,使湿度达50%-60%总过滤器:纱布包裹棉花加活性炭颗粒,逐层压紧而成。

分过滤器:平板式纤维,中间为玻璃纤维或丝棉,下面放水阀应适时打开放出油、水,再用压缩空气控干。

种子罐或发酵罐4.补料系统:补培养基、消泡剂、酸碱等。

5.在线控制系统:热电偶(温度探关)、溶氧探头、pH探头(后二者实消时才安装,为不可再生探头,有限定使用次数,pH探头使用前要先校准)、控制柜、数据采集系统。

6、进出料系统:进料口(接种口)、出料口(取样口)。

7.蒸汽过滤器:在蒸汽进入空气系统时应用,以免蒸汽中携带的杂质颗粒堵塞分过滤器微孔。

三、方法与步骤:(一)原则:1.通蒸汽前先关闭所有阀门。

发酵小制作实验报告(3篇)

发酵小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学习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和泡菜。

3.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原料中的糖类转化为有机酸、醇类、气体等产物。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泡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牛奶(全脂或脱脂)- 酸奶发酵剂(乳酸菌)- 白萝卜、黄瓜等蔬菜- 盐、辣椒粉、白酒等调味品- 蜂蜜或白糖(可选)2. 实验仪器:-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计时器、密封容器(如玻璃瓶、塑料瓶等)四、实验步骤(一)酸奶制作1. 将牛奶加热至40-42℃,保持5-10分钟,杀死原有的细菌。

2. 将牛奶冷却至室温(约25℃)。

3. 在牛奶中加入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

4. 将混合好的牛奶倒入密封容器中,密封。

5. 将密封容器放置于温暖处(约25-30℃),发酵8-12小时。

6. 发酵完成后,将酸奶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食用。

(二)泡菜制作1. 将蔬菜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将盐溶解。

3. 将蔬菜放入盐水中浸泡10-20分钟,捞出沥干。

4. 在蔬菜中加入辣椒粉、白酒等调味品,搅拌均匀。

5. 将调味好的蔬菜放入密封容器中,密封。

6. 将密封容器放置于温暖处(约25-30℃),发酵3-5天。

7. 发酵完成后,将泡菜放入冰箱冷藏,即可食用。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一)酸奶制作1. 发酵过程中,牛奶逐渐变酸,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乳清。

2. 发酵完成后,酸奶呈乳白色,质地细腻,口感酸甜适中。

(二)泡菜制作1. 发酵过程中,蔬菜逐渐变酸,颜色加深。

2. 发酵完成后,泡菜呈绿色或黄色,质地脆嫩,口感酸辣可口。

六、实验结论1. 发酵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食品加工方法,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酸奶和泡菜。

2.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材料集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材料集

标准生物技术大实验实验报告集班级生物技术1212学号 1220212206宋扬使用时间2015.12.14至2015.12.19组别一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学生守则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

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挪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外。

五、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严禁在实验室抽烟和吃东西。

六、严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外的清洁卫生工作,经指导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

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报告接种后培养2-3h后,通过调节空气流量和转速,控制溶氧(DO)在50%的水平。

发酵液pH会先上升再下降,待其降至6.8,通过补加氨水,控制pH在6.8。

每4h测一次葡萄糖含量,计算补料体积,分别维持葡萄糖浓度(A)1211班:葡萄糖浓度维持在10-15 g/L。

(B)1212班:葡萄糖浓度维持在5-10 g/L。

补料速率:根据还原糖分析结果及溶氧水平情况进行补料(30-60min补料一次)。

每班取3个摇瓶测定有关参数。

(2)参数测定及记录在线参数每1hr记录一次;离线参数每8hr取样分析一次,包括总糖、还原糖、氨基氮、菌体浓度、pH、辅酶Q10含量等。

(3)放罐条件待发酵后期,辅酶Q10产量下降,溶氧上升,pH上升,开始下罐。

5、离线参数测定在发酵过程中每4小时取一次样分析以下项目:(1) 美蓝染色,镜检观察,并记录类球红细菌细胞菌体形态。

《发酵工程及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及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及实验技术》预习报告及记录姓名:学号:班级:学期:目录第一次实验(培养基制作及菌种活化) (1)第二次实验(发酵罐灭菌) (6)第三次实验(酵母菌液态深层发酵及参数测定) (10)第一次实验培养基制作及菌种活化实验日期:指导教师:实验室:第一部分:预习报告一、基础知识1.对酵母菌的认识?2.蔗糖酶的认识?3.无菌操作的认识?二、实验部分1.需要的设备及药品(包括试剂配制和培养基配方)2.实验步骤2.1培养基制作2.2菌种活化3.实验结果预测三、思考题1.培养基培好后,如果不能及时灭菌,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2.斜面的装液量为试管的多少,酒精灯里酒精的装液量为多少?第二部分:实验结果记录1.观察菌落情况第二次实验(发酵罐灭菌)实验日期:指导教师:实验室:一、基础知识1.发酵罐分类?二、实验部分1. 仪器设备及药品2.发酵罐结构3. 灭菌步骤4. 注意要点三、思考题1.发酵罐灭菌时,在降温过程中,为什么不等到温度降到常温,就通了无菌空气?第二部分:实验结果记录第三次实验(酵母菌液态深层发酵及参数测定)实验日期:指导教师:实验室:第一部分:预习报告一、基础知识1.在分批发酵中,微生物的生长周期及特点?2.总糖的测定方法?3.生物量的测定方法有哪些?4.蔗糖酶测定方法二、实验部分1.仪器设备及药品2.涉及的试剂配方(要具体)3.实验步骤(要具体到如何操作)4. 注意要点三、思考题1.火焰接种时,我们为什么要关闭尾气的排放,同时,加大通风量?第二部分:实验结果记录1在发酵过程中有pH电极、溶氧电极在线记录发酵情况;2菌浓变化情况3总糖测定情况4蔗糖酶产量测定。

发酵实验探究实验报告

发酵实验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现象的基本原理;2. 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发酵现象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酵母菌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其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这一过程称为酒精发酵。

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来验证发酵现象的存在。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1. 实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小气球、Y形管、大烧杯、温度计、试管、比色板、小烧杯、玻璃棒。

2. 实验用品:白糖(100g)、一小包干酵母(约30g)、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0.5ml的浓硫酸溶有0.1g重铬酸钾,体积分数为95%—97%,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100ml的40温水倒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大勺白糖,用汤匙搅拌均匀,再加入一小包干酵母,继续搅拌均匀。

2. 保温:将锥形瓶放入大烧杯中,用水浴保温,保持温度在30—40℃左右。

3. 观察现象:观察酵母菌培养液是否有气泡产生,并塞上橡胶塞,以避免气体散失。

4. 发酵: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干瘪的气球是否膨胀,表明酵母菌已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5. 检测二氧化碳: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6. 检测酒精:取少量发酵液,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若变为灰绿色,则表明酒精的产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后,干瘪的气球逐渐膨胀,表明酵母菌已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2. 将气球内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实了二氧化碳的产生。

3. 取少量发酵液,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溶液变为灰绿色,表明酒精的产生。

模拟发酵试验实验报告(3篇)

模拟发酵试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模拟发酵试验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并分析发酵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等)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能量、气体、酸等代谢产物。

本实验模拟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对蔗糖的发酵过程,通过观察气泡产生、pH值变化等现象,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蔗糖:50g- 温水:500ml- 干酵母:5g- pH试纸:1张- 玻璃棒:1根- 玻璃杯:1个- 药勺:1个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1台- 秒表:1个- pH计:1台四、实验步骤1. 称取50g蔗糖,加入500ml温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2. 称取5g干酵母,用药勺加入溶解好的蔗糖溶液中,继续搅拌。

3. 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值,记录初始pH值。

4. 将搅拌好的蔗糖酵母溶液倒入玻璃杯中,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pH值变化。

5. 记录实验开始时间,每隔10分钟观察并记录溶液的气泡产生情况、pH值变化。

6. 实验进行60分钟,记录实验结束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溶液中开始出现少量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泡数量逐渐增多,表明酵母菌开始进行发酵作用。

2. 实验开始时,溶液的pH值为6.5,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pH值逐渐下降,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酸性物质。

3. 实验结束时,溶液的pH值下降至5.0,说明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使溶液的酸性增强。

六、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模拟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对蔗糖的发酵过程。

2.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将蔗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产生酸性物质,使溶液的pH值下降。

3. 本实验为后续发酵实验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发酵的原理和应用。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酵母发酵过程实验报告

酵母发酵过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二、实验原理酵母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其中酵母菌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本实验主要研究酵母在无氧条件下的发酵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面粉、酵母粉、糖、水、锥形瓶、烧杯、滴管、橡皮塞、澄清石灰水等。

2. 实验试剂:葡萄糖、氯化钙、氢氧化钙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面粉、酵母粉、糖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形成面团。

2. 分装面团:将面团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

3.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溶液,用橡皮塞封口,放入烧杯中。

- 实验组:在锥形瓶中加入面团,用橡皮塞封口,放入烧杯中。

4. 将两组锥形瓶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分别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

5.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对照组:观察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变化,记录溶液颜色、透明度等。

- 实验组:观察锥形瓶内面团的变化,记录面团体积、硬度等。

6. 将实验组锥形瓶中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实验现象:24小时后,葡萄糖溶液颜色变浅,透明度降低;48小时后,葡萄糖溶液颜色消失,溶液浑浊。

2. 实验组实验现象:24小时后,面团体积明显增大,硬度降低;48小时后,面团体积继续增大,硬度进一步降低。

3. 实验组气体检验:将实验组锥形瓶中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六、实验结论1. 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

2. 本实验通过观察面团体积变化和气体检验,验证了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七、实验讨论1. 影响酵母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优化实验条件?2. 酵母发酵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八、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发酵过程中的面团体积变化和气体检验,验证了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发酵实验报告范本

发酵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4. 分析发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发酵是一种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的过程,产生能量和有用的代谢产物。

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酒精、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酵母粉- 白糖- 澄清石灰水- 重铬酸钾溶液- 40℃温水- 锥形瓶- 小气球- Y形管- 大烧杯- 温度计- 试管- 比色板- 小烧杯- 玻璃棒2. 实验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锅- 移液管- pH计- 生物传感仪- 分析天平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40℃温水倒入锥形瓶中。

2. 加入一大勺白糖和适量干酵母,搅拌均匀。

3. 将锥形瓶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保持温度在30-40℃左右。

4. 观察酵母菌培养液是否有气泡产生,并塞上橡胶塞。

5. 观察一段时间后,气球逐渐膨胀,说明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6. 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

7. 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8.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试管中,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以判断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

9. 定期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气泡产生速度、气球膨胀程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间、重铬酸钾溶液颜色变化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产生气泡,气球逐渐膨胀,说明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3. 重铬酸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说明气体中含有酒精。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的过程,并验证了发酵过程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条件下,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为发酵工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大实验
实验报告集
班级生物技术1212学号06
姓名宋扬
使用时间至
组别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室学生守则
一、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
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
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

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
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挪
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
外。

五、持实验室的严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和
吃东西。

六、严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
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
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
经指导老师许可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期实验小结
转眼间,我已从懵懂的大一新生变成了大四老生,我开始渐渐觉得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虽然确定了一定要考研,可是也不知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院。

否则,就要踏上未知的社会,开始另一段人生必要的过程。

在本学期刚过一半时段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传说”中的大实验,毕竟我们大一到大三的实验都是比较容易的,花时间较少的,没有这么长时间的,而且要花很多精力。

更重要的是还有来自考研的压力。

虽然一度想过要放弃做这个实验,不过我还是认真的做了,虽然做的并不理想。

其实,对这个实验我还是很上心,虽然不怎么想做,想要集中精力好好考研。

这次的实验是连续发酵测定辅酶Q10,这个实验出了要求对实验的原理及方法步骤了解透彻外,还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还有,作为组长,与人沟通的能力,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必须要具备的。

清楚的弄明白实验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并努力把每一步做好,同时学会与小组的其他成员通力合作,才能让实验去的成功。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实验知识,对这门学科(课程)的知识,丰富了实践经验,这次实验将会有利于我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我会好好把握每一次的实验机会,争取汲取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这样以后才不至于什么都不能独自完成和独立思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