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doc
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探讨作者:田永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控制管理,许多的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水利管理中来,数据库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都对加强水利信息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水利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系统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为了有效的提高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我国的水利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引进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
水利信息化管理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立足于社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要开展水利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做好水利信息的采集工作,充足的资料数据将成为提高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利保障,在采集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信息的传输存储和数据处理工作。
要充分的利用已知的水利信息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让其对今后的水利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
本文作者自身有着丰富的水利管理经验,在对水利信息化管理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进行水利信息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水利情况提出了加强我国水利信息技术化管理的措施。
一、水利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总体状况看,现代化水平参差不平,主要表现在:1)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
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目前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2)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3)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安全监测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比传统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后的效果,发现信息技术能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提升安全监测水平。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平衡和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等。
为此,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信息化技术培训和提高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仍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进一步深化应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推动水利工程领域向前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管理、应用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安全监测、效果分析、问题、改进建议、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程,对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信息交流不畅、数据处理繁琐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信息透明、快速决策等目标,为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展望未来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推动水利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利工程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利工程中的水利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中的水利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领域也逐渐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应用。
水利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益,还极大地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水利工程中水利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水利工程管理和水资源利用的促进作用。
一、水利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1. 水文信息管理系统水文信息管理是水利工程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环。
通过建立水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监测和收集水文数据,包括降雨量、河流水位、水质等信息。
同时,利用水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水利工程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可以根据水文信息系统的数据预测洪水的发生,及早采取防洪措施,从而减少洪灾的损失。
2. 水资源管理系统水资源是水利工程的核心和基础。
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监测和管理水资源的量和质,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通过水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水库、水闸、灌溉系统等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对水资源的精确调度和分配。
此外,水资源管理系统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对水资源进行预测和规划,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决策提供依据。
3. 水利工程监控与调度系统水利工程监控与调度系统是对水利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度的关键工具。
通过传感器、遥测技术和网络通信等手段,可以实现对水利工程设施的远程监控。
例如,可以监测水库的水位和水压,以及水闸的开启和关闭情况。
同时,水利工程监控与调度系统还可以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智能化调度,实现对水流、水位等参数的自动调节。
二、水利智能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1. 水利工程自动化设备水利工程中的各种设备,如水泵、水闸、自动阀门等,都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可以实现对设备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例如,根据水位的变化,自动控制水泵的运行和停止,以及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启和关闭程度。
水利大数据及其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
水利大数据及其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水利行业积累了极大丰富的数据资源,水利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已经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一种基础性资源。
从水利大数据资源化的本质出发,在介绍大数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水利大数据资源化之路,给出水利数据资源化的技术路线,最后剖析资源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水利大数据;资源化;数据共享;数据服务0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社交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相继进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全球数据信息量呈指数式爆炸增长之势。
作为发展的大趋势,数据资源化将逐步扩展至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利行业,也需要利用大数据发展。
本文从水利大数据资源化的本质出发,总结多年来水利信息化实践经验,在介绍大数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阐述水利大数据资源化之路,接着给出水利的数据资源化的技术路线,最后剖析资源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水利大数据基本概念水利信息化长期的业务实践积累了大量分布异构独立的业务数据,例如实测信息就包括水文观测信息(地表地下水量水质状态等信息)、水利设施在线运行状态信息、用水户用水排水信息等,单是水文数据,截至2012年全国已超100TB;国家基础地理资源中心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信息资源建设的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空间)、土壤侵蚀、灌溉、水能资源调查、农村水电等8个专题信息库,以及第一次水利普查工程对河流湖泊、水利工程、重点经济社会取用水户及水利单位等对象进行普查和清查汇总形成的普查成果数据进一步丰富了水利行业的大数据集。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等的开展也为水利大数据提供了持续更新的能力。
2水利大数据的资源化之路数据为王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水利行业日益形成的大数据和社会对水利大数据的迫切共享需求,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水利行业,迫切需要探索水利数据资源化关键技术,以提高水利行业社会服务能力。
信息化时代下智慧水利行业的应用及其发展研究
信息化时代下智慧水利行业的应用及其发展研究摘要: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水利改革完成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行业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运维管理均有着较大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简述当下社会环境以及水利建设环境中智慧水利的应用的技术路线,并浅谈当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展望水利建设在未来的发展,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科研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水利;应用;发展引言2021年水利部“三对标、一规划”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提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为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全面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
针对以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水利工程更好地调动水资源、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并帮助实现水利改革等,无论对当前水利工程的有序运行,还是对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合分析现代智慧水利项目工程系统技术实践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1水利建设管理信息化科技研究的现实意义从水利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不断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使建筑达到质量安全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建设包含许多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建设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传播有助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
有效整合水文资源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改进项目管理模式,应用信息技术。
技术上,建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网络技术创新现代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全过程管理水平。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施工管理,不仅提高了施工环节的管理水平,而且为后续的行动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和保障。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分析论文.doc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分析论文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开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信息化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的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类社会得以繁衍的根底性工程——水利工程,也逐渐开始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信息化技术以智能电子计算机为根底,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介入手段将电子技术融入到工程实施工程当中,一方面提高施工科学性与平安性,另一方面为工程后续建立提供快速支撑系统。
因此,分析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管理进行分析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水利工程在我国属于历史较为悠久的建立工程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密集化产,它的信息化建立起始于“七五”期间,当时的信息化建立主要是围绕着对水情信息的汇总和处理来开展工作。
从80年代开始,水利信息化开始着手开展对信息源的处理。
90年代更是开始了向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转变。
水利信息根底设施建立的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形成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并最终促使信息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建成。
此外,也建成了水利信息保障环境系统,其中水利信息保障环境是指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平安体系、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组织管理在内的环境系统[1]。
同时,在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根底之上也建成了相应的配套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是包括水资源管理支持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内的十大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其中,国家防洪抗旱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些专项应用系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着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信息化的开展,也加速着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信息化管理技术不是一种抽象的技术,而是一种现实性技术,其核心在于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保证整体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采用信息化技术目的在于保证整体施工在设计阶段就是科学的。
设计是整体工程工程实施的关键与根底,工程工程的实施都依靠工程的设计,此阶段,可以借助仿真系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对整体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与设计,形成不同程度的预设工程与方案,在计算机分析系统的支撑下,对不同工程进行比照分析,从中选出最有实施方案,从而减少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损失。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水利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信息资源规划是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信息资源规划可以帮助水利系统管理部门更好地规划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化的水平,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
信息资源规划的概念信息资源规划(IRM)是指针对某一组织或系统,以其经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资源为主要对象,根据经营管理战略方针,通过开发、利用、共享、整合和保护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实施规范和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当前水利信息资源规划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利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研究。
水利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地理信息、勘测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资源的特点是数据来源复杂、数据类型齐全、时效性强、数据量大、数据处理要求高等。
因此,在信息资源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规划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并充分利用它们的特点。
水利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是促进水利事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信息资源规划中,需要研究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1、水利信息资源规划的知识储备相对不足。
水利信息资源规划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需要掌握水利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
然而,当前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加上对信息资源规划相关知识的缺乏,使得水利信息资源规划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有所欠缺。
2、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3、水利信息资源保护工作不够严密。
水利信息资源的保护是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水利信息资源的保护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不足、防备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在水利信息资源规划中需要更加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工作。
未来水利信息资源规划的发展趋势1、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规划的研究和实践。
同时,要加强对水利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和研究,提高水利信息资源规划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水利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以及水文气象监测等相关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信息资源规划是水利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对水利领域内的信息资源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和利用规划,以实现最佳的信息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
信息资源规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利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确保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具体的技术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信息资源的整理和分析。
在完成信息资源的调查和收集之后,需要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
整理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筛选和排序,使其结构清晰、便于管理和使用。
分析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其价值和可行性,以确定优先级和资源分配。
三、信息资源的评估和利用规划。
信息资源的评估是指对整理和分析后的信息资源进行评估,包括对信息资源的价值、质量、可靠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哪些信息资源具有高价值和高优先级。
利用规划是指对评估后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包括确定信息资源的存储和管理方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机制,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应用场景等。
四、信息资源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
这包括建立信息资源的存储和管理系统,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
水利信息化中的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是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它能够为水利工程管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实现水利事业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首先分析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指出信息资源规划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然后探讨了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最后分析了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重要性和对未来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文章旨在提高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发展现状,作用,方法和技术,关键问题,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水利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管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处理,实现水利工作的高效、便捷、智能化管理。
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组织内部、外部信息资源的一种规划方法,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资源规划可以帮助水利部门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整理,梳理出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决策提供支持。
信息资源规划可以协助水利部门确定信息资源的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明确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和重要性。
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帮助水利部门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制度,规范信息资源的获取、存储、传递和利用,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效率。
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可以更好地支持水利工作的开展,并为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水利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水利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水利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我国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各级水利部门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水文水资源数据的实时监测和传输。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水利信息化是指在水利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水利工作的全面管理和信息化决策的一种方式。
信息资源规划是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和管理,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支持。
在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调查与评估、信息需求分析、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信息资源共享和保护等方面。
信息资源调查与评估是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步。
通过对水利信息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可以了解现有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与评估的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数据、水文数据、地形地貌数据、气象数据等各类水利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对信息资源的价值、可用性和保护需求等方面的评估。
信息需求分析是将用户需求与信息资源进行匹配的过程。
在水利信息化中,用户包括水利管理部门、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科研机构等各类水利从业者。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信息资源的类型、格式、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方面的要求,为后续的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提供依据。
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是将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
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包括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等环节,以及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和整合。
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可以实现对水利信息的共享和集成,提高水利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信息资源共享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水利信息化中的信息资源共享是指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共享水利信息资源的过程。
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水利工作的协同效应。
信息资源保护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
水利信息资源的保护包括对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保护,防止信息资源被非法获取、篡改和损坏。
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利行业也在不断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径。
在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利用和保护,对于提高水利工作效率、服务水利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信息资源规划的意义水利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水利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水利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的整合共享和统一管理对于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水利决策的科学性至关重要。
而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存在的。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可以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数据质量的提高、决策效率的提升,对于推动水利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水利信息化工作中,信息资源规划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数据孤岛问题水利部门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形成数据孤岛问题。
不同水利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往往难以共享和整合,造成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降低了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
水利信息资源中包含着大量的敏感信息,如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这些信息的泄露或者被非法使用将对水利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何保障水利信息资源的安全成为了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问题。
水利信息资源的数据质量对于水利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水利信息资源的庞大和复杂,数据质量问题一直存在着,这直接影响了水利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水利信息化需要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推动信息资源规划。
1. 数据集成技术数据集成技术是信息资源规划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数据集成技术,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整合共享,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
数据集成技术包括了数据清洗、转换、加载等环节,可以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和统一利用。
数据安全技术是信息资源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基于水利信息化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
基于水利信息化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摘要:现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水利的建设显得越发关键,在信息时代下的今天,我们需要使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全面提高水利的发展和完善,其本身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当中非常广泛的焦点课题。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资源保护;规划引言水是生产生活的重要要素,会以多种状态存在,但无论哪一种状态,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保护。
近几年来,我国南水北调、农村饮水安全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为水资源空间规划创造了有利条件,节水灌溉工程大面积实施为节水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形势下,水资源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仍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水资源保护措施得力,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如蓄水节水措施得当将会为水资源合理调配发挥巨大作用,使水资源逐渐趋于平稳。
但水资源保护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刻不容缓。
只有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大对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视程度,才能充分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水利施工中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对于水利建设而言,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整个施工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这就使施工工作量显著增加,需要建设企业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水利施工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排水灌溉、环境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等,且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通过配备科学的排水灌溉系统和设备设施,来促进水利工程的高质高效运行。
而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施工中,可以实现对每一个施工环节的信息共享与统筹规划,以此来保证整个水利施工工作更加有序、高质高效的开展。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输与数据搜集的效率。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通过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对整个施工工作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从而更加及时高效地取得相关信息数据,且做好相应的分析和整理工作,为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发表时间:2019-07-05T11:48:07.0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朱蓉李常红[导读]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已经成为利国利民的好项目,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西安三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已经成为利国利民的好项目,而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水利信息化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信息化逐渐成为日常的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水土的保护和紧急防洪减灾的重要信息手段和技术支持,要想让水利工程更好的利国利民,就必须注重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信息资源规划1.水利信息建设的目标我国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时非常重视的,针对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发展需要,依据中国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多明确的目标,沿着这些目标,中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的发展。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土监测和管理系统,要充分运用3S技术,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水土信息化的监测系统,全面的一体化的对全国范围内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
其次,是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利用建立好的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和地理信息的数据库,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定位系统。
第三,建立国家级的防洪救灾的指挥系统,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灾情勘测工作、天气预测工作、旱情汛情洪水预报工作等,建设好防洪调度系统,灾情处理系统。
第四,建设全国范围的水利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将强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的政务监督和惩处系统。
第六,要建立服务社会的全方位的服务系统。
第七,做好水利工程的统筹规划。
第八,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第九,建设好农村乡镇的水利信息一体化。
2. 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摘要: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水利工程的历史事迹,对于我国来说水利工程有很好的稳定作用。
它不仅阻挡了无数次的洪水,还带来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居乐业。
就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信息化技术,并且在许多领域还取得了很好的成就,目前,我国已经将水利工程和信息化技术结合在一起,本文将对水利信息化进行分析,并探究这其中的信息资源规划技术。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但抵挡了洪水的侵害,同时还给人们带来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是我国用于保护淡水资源的一种方式。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我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同时,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也投入了很多。
目前,在信息化技术的带动下,我国水利工程已经完成了水利信息化【1】。
将水利信息化技术很好的运用在洪水多发的地带,可以更好的防止洪涝灾害,并且做好水利信息化中的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可以使水利工程更好的服务人民。
1.水利工程的概述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
也称为水工程。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
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2.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我国一直把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一项重点工程之一,并且在这个工程的投入上下了很大的力度,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出现以后,一直尝试将信息化技术和水利工程相结合,让水利工程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因此,我国还专门制定了很多关于水利工程发展的文件,这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我国在水利工程发展的计划里,首先,要将我国所有地区的水利工程都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拓扑结构,可以利用这个水利工程的拓扑结构对我国各个地区的水利进行监测,这样当任何地区发生水灾时,水利管理部门就可以最迅速的了解,并且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2】。
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doc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是现代建筑行业中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具有必要性。
现代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载体,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水利工程是控制地表以及地下的水资源、环境而修建的建筑,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水利建设管理中。
本文就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水利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现代化社会的代表,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和时代象征,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国重视对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可有效解除水资源灾害现象,注重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水利工程调度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都可借助信息化系统来予以控制,可大大提高水利建设管理水平,为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1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概述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带动了我国各类经济的稳步增长,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被我国视为重点发展的项目,关乎着我国的水资源调度情况、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的发展[1]。
防洪防汛工程、农田水利系统、水利发电工程、供水及排水工程等都是典型的水利工程项目,能对水资源进行及时的调节和调度,以保证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既不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也不会出现水资源过多导致汛期的产生,水利工程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相较于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等特点[2],是建筑行业的难点和重点工程,且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贯穿在整个系统之中,管理起来存在很大的难度。
由于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大,涉及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参数众多,控制与管理工作遭遇困难,传统人为机械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管理效率低下,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水利行业也逐渐引入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利管理的水平。
水利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相结合,通过对水利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和利用,提高水利领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本文将对水利信息化中的信息资源规划技术进行探讨。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包括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管理、利用和分发等方面的工作。
在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基础数据、水文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水利工程管理数据、水资源管理数据等。
这些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对于水利行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的规划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信息资源规划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
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传统的存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可以利用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提供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处理功能。
在水利信息化中,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分发。
水利行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对于合作和协调有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建立水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水利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在信息资源规划中,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和保护。
水利行业的信息资源涉及到国家的重要利益和机密信息,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可以建立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水利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工作进行管理、监测、分析和决策的过程。
水利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是指在水利信息化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信息资源调查与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步。
通过对水利系统中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信息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情况,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信息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水利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信息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各类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和优先级,明确信息资源规划的重点和方向。
还需要分析用户的工作流程和决策路径,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然后,信息系统规划是信息资源规划的核心环节。
在信息系统规划中,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结构、技术和开发方式,制定合理的系统规模和架构。
还需要明确系统的开发周期、实施方案和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信息系统规划的成功实施。
信息系统建设是信息资源规划的重要环节。
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按照系统规划的要求进行软件开发、硬件配置、网络建设和数据管理等工作。
还需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高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在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水利工作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促进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提升水利系统的整体运行效能。
要实现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的有效应用,还需解决一些问题,如信息资源的标准化、集成和更新问题,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和维护问题,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等。
水利信息化中的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是实现水利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水利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可以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
水利信息化中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探讨水利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水利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支撑,以实现水利工作的高效、科学、智能化。
信息资源规划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统筹和规划,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水利信息化中的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行业标准和规范、水利管理、水利科研和水利人才等各类信息资源。
在水资源方面,信息资源规划需要对水文数据、水资源评价和监测、水资源管理等进行规划和整合,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科学利用。
通过建立水文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水文数据的共享、集成和标准化,提高水资源评价和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可以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对水资源管理进行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在水利工程方面,信息资源规划需要对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和整合。
通过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到运维,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高工程管理和运维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对工程施工和运维进行智能化,通过现场监测和远程控制,实现对工程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
在行业标准和规范方面,信息资源规划需要对水利行业的各项标准和规范进行统一管理和发布,以确保水利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
通过建立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各项标准和规范的收集、编制、发布和更新,提高标准和规范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可以利用水利信息化技术对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进行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实现标准和规范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
浅析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浅析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当中,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将信息化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当中是提高水资源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并且还具有合理调度水资源、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及促进水利改革等优势,无论是对水利项目的正常运营,还是对我国的现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建设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水利信息化1、水资源管理中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1.1 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所以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投入资金进行优化及完善。
然而在水利信息化技术建设期间,经常会因资金不足而导致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呈现出不合理、不稳定的现象。
同时,资金不足还会对系统的后续维护造成一定影响,从而致使系统逐渐呈现出:无法正常工作、信息设备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收集的信息数据不能及时更新以及运行速度缓慢等情况。
1.2 管理模式落后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非一件简单的工作,既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推动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经过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及配合才能够将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及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但是各个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标准化的制度,以至于在水资源管理时应用水利信息化技术不仅无法实现统一管理,甚至还会对数据的整合处理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导致水利信息技术的功能变得越来越薄弱,例如:数据管理功能滞后,其他系统缺乏问题分析能力等,致使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显得越发困难。
1.3 缺乏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失是现阶段水资源管理过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水资源管理中应用水利信息技术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作为支撑,但现如今,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明显缺乏这种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化团队,以至于水资源管理水平始终未得到显著地提升。
而引发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我国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具有明显的偏科现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培训学习中都过于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忽视了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促进水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促进水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引言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就必须要转变水利管理理念,重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应用。
但实现水利管理模式的转变需要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实现对水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水利管理与服务的水平。
1 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应用中的重要性水利信息化是我国水利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水利信息化不仅能够提高水利信息的质量,还可以提升水利信息的服务水平。
在水利信息管理中,已经应用到了大量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比如物联网技术、无人侦察机、遥感技术等。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利信息管理服务水平。
1.1 促进了对水利信息的科学判断对水利资源信息的采集、输送以及储存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采集信息的科学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决定,传统的水利信息管理模式不仅存在着信息采集的滞后性,而且还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导致决策的失误等,最终导致对水利灾害的不正确判断,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通过信息采集、传输、决策自动化,实现对水利信息的准确判断,比如在水库信息管理系统中,就充分借助了现代物联网技术,及时地对各方面的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与判断,从而自动制定出科学的水利信息管理方案,为预防水利灾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1.2 提高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传统的水利信息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要求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注重对水资源的有效配置。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水资源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水资源的分配情况,还要了解周围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因素,面对这些繁琐的信息,如果采取人工收集、操作的方式就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从源头上实现对水利资源的管理,从水利工程的整体上进行优化水利信息资源。
1.3 实现了水利行政管理与服务的电子化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水利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整合,实现了由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决策制定的全过程自动化管理,优化了人工操作环节,水利信息用户可以依托现代信息管理平台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等方面地限制,比如在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中,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随时地了解农田的水利信息,从而自动生成科学的决策供水利工作者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利信息化,对提高水利事业活动效能、效率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近年来,珠江流域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紧紧围绕“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中心工作,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珠江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珠江治理开发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水利信息化资源的统筹规划属于系统性与持续性工程,规划水利信息化的保障环境与基础设施等信息化资源应从全局角度出发,结合统一的数据标准、水利信息资源目录,以及信息资源模型,为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以及数据中心项目规范运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信息资源规划概述
珠江流域片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澜沧江以东国际河流(包括红河、北仑河等,不含澜沧江)、粤桂沿海诸河和海南省区域,总面积65.43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涉及滇、黔、桂、粤、琼、闽、湘、8省(自治区)及香港、澳
门特别行政区。
珠江流域水利信息资源规划,为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支撑,是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三条红线”管理、推动“四项制度”实施和落实《珠江水量调度条例》的需要;是完善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
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能,提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的需要。
因此,建设珠江流域水利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实践证明,完全依赖水利工程措施,水问题解决成效并不高。
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利资源充分开发利用
,以及水利信息化深度、广度的拓展,即非工程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成为了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水利现代化,与水利信息化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减少水利消耗,提高整体效益,成为了当前水利发展的必然。
水利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了集业务应用、保障环境、基础设施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规避以往各自为政建设模式、系统分建专用、资源分散等问题,对数据资源整合,以及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同时信息资源规划也成为了水利部信息中心开发利用水信息资源的重要前提。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二、水利信息化资源规划原则如下所示;一是应用先导的原则。
基于信息技术的水利信息化,是水利业务应用发展的最终体现,唯有满足应用要
求,才能确保系统科学建设。
二是分步实施原则。
整体推进水利信息化,但由于其涉及面广,需要分层次与阶段性的水利目标,实现分布实施。
三是资源共享原则。
基于资源共享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应当坚持标准化、开放化,为促使系统长足发展,应当对应用功能,以及信息服务等展开标准化。
四是安全优先的原则。
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可用性。
信息系统满足安全需求后,再兼顾其他需求。
五是适度前瞻的原则。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对此,水利信息化的信息资源规划,应当做到前瞻性,为水利业务开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持与基础保障,从而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活力。
六是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
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行业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设施等,将现有信息资源作用最大程度发挥,提高信息资源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力度,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社会服务忽思平的提升。
当前大部分的部门,均设立了信息化应用系统,作用发挥存在差异,应当加强各应用系统资源的整合,确保现有信息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七是建设管理并重原则。
加强现有系统运行管理的同时,还需加强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确保水利信息化效益最大程度发挥。
三、信息资源规划技术路线(一)数据流定量定性分析以往流域管理机构的水利信息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以各自为政建设模式,以及系统分建专用模式为主。
各
个系统独立储存与使用业务数据,资源严重分散,存在信息孤岛,共享程度低下。
为处理资源分散问题,提出了数据流分析操作。
规划前的左右数据流、上下与内外数据流分析,将转变为定量与定性分析,流域管理机构的水利信息系统,集中采集、存储、管理、使用核心业务数据,支持跨地区与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业务系统,从而对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构建主体数据库通过水利工程、珠江水文与社会经济基础数据库,以及历史大洪水数据库、珠江水质数据库、实时水雨情数据库
,可明确掌握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调度、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等数据信息情况。
流域各省(区)以多种形式在水利工程、水文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数据基础,初步设立起水水源地、功能区、取水、排污口等基础信息数据库。
珠江治理开发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步,与水利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以及提供的坚实基础不无关系。
与面向报表设立的数据库不同,面向业务主题设立的主体数据库,实现了以往系统分建专用数据库的综合、重构。
规划设计主体数据库相对繁琐,不仅要分析、调研数据来源,围绕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标准,确保数据完整与准确;还需要结合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最终提高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成效。
初次之外,还需加强统一化数据标准,以及稳定性数据机构的设立,确保程序在不依赖数据接口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主题数据库实现个应用系统集成、信息资源整合,以及信息共享。
主体数据库升级为数据仓库,知识管理支持等功能也随之拓展。
(三)数据环境重建
建成以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为中心,连接云南、湖南、广东、福建、广西、海南、贵州七省(区)水利(水务)厅的流域省(区)数据通信网络系统,以及视频会商系统,为传输珠江水利信息,开辟了高速通道,为防汛抗旱会商会议展开,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数据环境。
环境以往低档次的数据环境,安全监督、水政监察、水土保持、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水保监测等无序矛盾数据堆积。
经过SER处理,以及在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数据仓库的升级支持下,向高档次数据环境发展,其安全监督、应急指挥、水政监察、建设监督等职能独立,通过数据资源中心实现有序共享与数据重组。
珠江流域现,基本完成对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水事协调、防汛抗旱调度具有重要影响的57个珠江重要水库报汛站、37个珠江重点水文站、3个中央报汛站和的测报能力建设,半小时到报率高达百分之百。
珠江片水文站网,经过多次优化调整、规划,成立了功能完整、应用高效的水文站网体系。
目前通过各省(区)水情广域网及流域,能够接收流域内近300个站点的水雨情信息。
四、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方法
(一)任务
通过分析业务活动需求,以及职能域的选定,规范业务过程,设立系统体系结构模型、系统数据模型、系统功能模型等应用系统信息模型。
设立信息资源目录交换体系,以及建立概念数据库标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用户视图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等数据标准化体系。
基于信息资源规划总体设计的工作部署,如图2所示;信息资源规划主要由需求分析、系统建模等环节组成。
需求分析包括业务模型、业务分析任务;系统建模涉及功能建模、数据模型、体系结构模型几项任务。
同时包括网络工程总体方案、数据库工程总体方案,与应用软件工程总体方案编制工作。
(二)范围
职能域是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单位,其不受部门、机构界定,但却将相关部门、机构覆盖在内,与各应用系统密切联系。
职能域界定范围较广,包括人员、内设机构、职责编制,以及职能转变等。
同时分析内外数据流需界定的农业厅、国土厅、环保厅与气象局等外单位。
(三)共享数据模型设立共享数据模型建立步骤如下所示;一是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根据主题划分用户视图分组,并将其定义为实体大组
,在其基础上设立概念数据模型。
二是规范数据结构,根据业务需要,深入分析实体属性,规范化数据结构,同时基本表,最后设立逻辑数据模型。
三是规范数据元素,加强对基本表组成的审核,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以及数据元素标准,归置到基本表内。
五、结语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有形水利工程间存在信息技术复合、高新技术集成、信息资源共享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差
异,对提高水利工程效益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在信息资源规划方面,不仅要围绕《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涉及指导书》等技术规程规范展开,还需加强数据流定量定性分析、数据环境重建、共享数据模型设立等重点环节的把控,确保信息资源规划技术科学与规范落实,从而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