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愈加突出。
然而,如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渐渐兴起。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通过维持资源的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将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结合起来,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要,并为人类创造更美好和可持续的未来。
资源环境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使用、消耗的各类物质和能源。
这些资源不仅包括水、空气、土壤、植物和动物,还包括矿物、燃料、木材等。
而环境则是维系和支持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大气、海洋、森林、湖泊、土壤等。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是在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如果资源环境不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便无法持续。
反之,如果忽视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既有内在的关联,又存在很多挑战。
可持续发展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
首先,在资源方面,应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能源。
其次,对于环境保护,要采取积极的行动。
这包括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的清洁和再生利用、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水污染等方面。
最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改善人口生活质量、提高教育水平、加快科技创新等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虽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日益严重的问题。
首先,全球气候变化逐年加剧,极端天气频发。
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缓解和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其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因此,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及全人类的重要责任。
环境保护是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措施。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二、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现状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酸雨、沙漠化和水资源缺乏等问题让人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且,富有资源的国家与缺乏资源的国家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这些问题都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三、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可能性。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与经济的长期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加强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
例如,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使其成为一项全球行动。
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死亡原因与环境污染有关。
同时,全球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资源的支撑。
如果我们没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很快就会用尽我们手中的资源。
因此,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的未来至关重要。
五、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长期利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第5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三、“世界模型”
麦多斯等的“世界模型”认为世界体系最终必然崩溃的原因,在于两个占主 导地位的正反馈回路产生了人口和工业资本的指数增长。要避免崩溃,就要限制 这两个正反馈回路的急剧增加。具体措施是,首先在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增 加一个回路,使新生人口等于该年预计的死亡人口,实现人口的零增长。其次, 在投资和折旧之间增加一个回路,使投资率等于折旧率,实现资本存量的零增长, 这样就可以实现全球的均衡状态。 世界模型的结论表明,现在的世界体系在2100年以前必然崩溃。因此,西方 经济学家称这个模型为“世界末日模型”。
此后出现了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署, 等的一系 列研究成果。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包括以下内容:①可持续发展并不否
定经济增长,但反对以追求最大利润或利益为取向,以贫富 悬殊和资源掠夺性开发为特征的经济增长。②可持续发展要 以自然资源为前提,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③要求效率与人 平的高度统一,认为交往经与公平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 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资 源等的综合性概念。⑤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⑥ 可持续发展要求遵循创新原则,就是利用技术和制度创新,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经济社会条件。
“增长极限论”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要的增长,经
济增长引起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耗竭速度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程 度的加深,都属于指数增长的性质。因此,人类迟早必然会 耗尽资源。他们断言,在2010年到来之前,人类社会就将崩 溃。
二、反馈回路原理
“增长极限论”用反馈回路原理来解释增长因素的变动。他们认为,一个体 系中的所有活动都在“反馈回路”中发生。 “反馈回路”是联接一个活动和它对周围状态所发生的效果之间的封闭线路。 一个活动的结果成为影响下一个活动的依据,是不断循环调节的过程。 反馈回路分为正的反馈回路和负的反馈回路两类。在正的反馈回路中,增 加回路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将引起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最初变化的因素增加得 更快。当正的反馈产生急剧的增长时,负的反馈回路趋向于控制增长和保持一个 体系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社会人类需要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环境,使资源得以保护和再生,并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
由于生产、交通和人口的迅速增长,环境压力也随之增大。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等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环境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环境资源保护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及其生态系统,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活动。
环境资源保护的重点是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防治污染是环境资源保护的重点之一,能源、化工、冶金、建筑等行业的废气废水排放是主要污染源,垃圾、化肥、农药、塑料袋等大量使用和排放也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保护生态环境是环境资源保护的核心,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到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等方面。
促进可持续发展则是环境资源保护的最终目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考虑保护和利用,达到自然恢复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指同时满足当前需要,又不断促进未来世代的需求,保证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面、平衡、长远和综合性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是紧密相关的,只有环境保护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环境保护。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境问题,探寻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不久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该议程旨在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实现包容性、平等和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寻找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探索生态建设模式,通过科技实现节能减排,实现生态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环保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例如多构建污水处理厂,大力实施污染物减排,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开展应急救援与污染事件应对工作。
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环境资源保护是指对大自然中各种资源进行保护,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让人们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资源保护变得越来越紧迫。
环境资源的遭受破坏和污染,已经造成了珍贵的自然资源的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导致了全球环境危机的爆发。
首先,环境资源的保护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
不同动植物之间的平衡都是由环境资源保护决定的。
如果环境资源被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就发生了改变,生态平衡被打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其次,环境资源保护还能够维护全球环境的稳定。
随着环境资源的破坏,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也会接踵而至,如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这些都令人们惊恐不已。
因此,环境资源保护是维持全球环境稳定最基本的措施。
二、环境资源保护的措施1. 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
加强环保监管,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标准,加大对违反环保法规的惩罚力度,并及时公布环境监测数据,监督企业环保情况。
2.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
3. 科技手段的运用。
科技手段是环境资源保护的技术武器。
在环保技术研究中采用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和环保工作的成果。
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环境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可持续发展能够推动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人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保持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可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实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推动了可持续的财富创造,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 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建立节能环保的经济模式。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环境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等方面。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
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运行的基本单位,包括森林、湿地、海洋等。
环境质量则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如果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和过度开发,将会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社会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发展权益。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环境资源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例如,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坚持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在保护生态系统方面,要实行生态修复和保护,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要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环境资源的破坏会对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环境资源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环境质量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过度开采水资源会导致水源枯竭,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森林破坏会导致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进而影响到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
因此,保护环境资源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当承担起责任,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资源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监管的力度。
企业应当推行绿色生产和可持续经营,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个人应当提高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总之,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环境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
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与资源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的机遇去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
我们都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环境污染与破坏则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应该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并加强监管,对于违规企业要严厉惩罚。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环保宣传,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当前的生活,更是为了我们的后代能够享有美好的生活。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节约资源的各种措施。
由于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如何有效地节约和利用资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推广环保科技。
科技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幅减少污染和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开发出环保科技成果。
比如生物降解塑料、太阳能电池等等,这些科技的推广将成为我们未来环保的重要武器。
总而言之,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环保,节约资源,发展环保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同时,也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责任,共同为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2。政策失灵: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 了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 染和破坏。
(1)环境政策失灵 (2)环境管理失灵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手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包括:
➢ 行政管制手段 ➢ 经济手段 ➢ 自愿手段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悲观观点
由于工业化伴随了人口膨胀、资源的短 缺和污染的增长,从长远的战略观点看, 目前不发达国家按西方先进国家的模式 所进行的工业化的努力将产生很多问题, 迄今持续发展的模式应让位于某种程度 的均衡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乐观观点
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类具有创造 能力,能够克服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 活动增加所带来的环境损害。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练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 2.市场失灵
3.政策失灵
二.简述题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主要原则.
2.经济手段与其它手段相比,在环境治理和资源的保护利用上有什么 优越性?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
❖经济规模 ❖产出结构 ❖投入-产出效率 ❖单位投入造成的环境损害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四、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政策
(一)经济增长影响环境质量的原因弱的现象
(1)环境质量的外部性 (2)环境资源产权不存在或难以界定 (3)环境质量的价格难以衡量 (4)环境信息的稀缺性与不对称性
1.经济手段的优越性
资源与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一、资源与环境规划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资源与环境规划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资源与环境进行的长远谋划、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的活动。
资源与环境规划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统筹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寻求资源利用的最优方案,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控制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资源与环境规划可以防止资源的过度开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资源有效利用和长远稳定性之间达到平衡。
这样既可以给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又可以避免由于经济发展过度而对环境造成的不可弥补的破坏。
2. 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资源与环境规划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对环境的破坏,防止事后弥补的办法。
比如建立循环生产制度,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治理污染源等措施可以缓解环境压力。
3. 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资源与环境规划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维护生态平衡,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又不会使未来世代面临更多问题。
二、资源与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实现资源与环境规划目标的前提是制定科学的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原则。
实现资源与环境规划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和不同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效益。
2. 系统性原则。
资源与环境规划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进行规划。
3. 长远性原则。
资源与环境规划是具有长期性和长远目标的规划,必须考虑到当前和未来两个方面的因素,兼顾现在和将来的利益。
4. 可行性原则。
实现资源与环境规划要考虑到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不仅要考虑到放目前而且也要考虑到长远。
5. 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与环境规划必须要根据可持续性原则,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保护,为未来寻求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与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环境资源,不剥夺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权利,实现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不仅涉及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关乎到我们未来的发展。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资源环境?资源环境是指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两个方面,其中自然资源包括水、空气、土地、矿产等自然元素,而人造资源主要包括人工制成的物品和能源。
而环境则是指能够影响和制约人类或动植物生存繁衍和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水、土地、气候、声音等方面。
资源环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体,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二、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资源、环境和经济是三个紧密关联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对其发展的影响也相互作用。
资源和环境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健康程度。
如果人类社会对资源环境的损害过大,就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造成环境的恶化,从而导致可持续发展的破坏。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的恶化、物种灭绝、荒漠化、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都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这些问题导致了环境污染加剧、生态失衡、自然灾害增多等现象。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人类需要的前提下,保障未来人类利益,使得地球上的人类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理念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促进国际合作,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健康、和谐、美丽的家园。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类寻求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友好为主题,使人类获取资源和环境保持平衡。
我们需要采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的方式,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使得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循环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循环一、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今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利益的发展方式。
而生态环境保护则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其恢复和稳定。
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
1.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使用自然资源时要遵循周全考虑,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事实上,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才能够确保未来的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各种生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中以动态平衡形式存在和传递能量、物质和信息的状态。
保护生态平衡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融入绿色空间、湿地等自然元素,可以提供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改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空气和水资源污染。
二、资源循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资源循环是指通过有效管理和利用资源来减少浪费,并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资源循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源循环对减少开采压力的意义资源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回复的损失,同时也加剧了对有限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
通过实施资源循环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自然资源的使用寿命,减轻了对新资源开采的需求。
2. 资源循环对于降低废物排放量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再生资源可以减少废物数量,并将废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或原材料。
例如,在农业领域中,将废弃农作物和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不仅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还提高了土壤质量。
这种资源循环的做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 资源循环与节能减排的联系资源循环紧密联系着节能减排。
通过再生资源的利用,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资源环境与经济学之可持续发展
“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需要能力的发 展”,这一定义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P43) (一)公平性原则
(1)本代人的公平(横向);
(2)代际间的公平(纵向);
(3)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二)可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经济 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这样,可在式①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更有代表 性的绿色GNP的计算定义,即:
SI=GNP一(R+A十N)一(DM+DN)
整理课件
17
举例
整理课件
18
(二)世界银行新财富体制方法 新体制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简介 优点:
1.将国家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归纳出了更加合 理的内涵。 2.与人均GNP相比,新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地估计 了国家的真实财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利用了“储蓄率”的概念,动态地表达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缺点:缺乏可操作性。
整理课件
4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
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是可回收的可 耗竭资源。主要指金属等矿产资源,例如: 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
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是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 源。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耗竭掉了。
整理课件
28
根据动态效率标准,有效分配是一个最 大化净收益当前价值的问题。两年净收 益的当前价值是两种资源每一年当前价 值的简单加总。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考 虑一个特殊分配的当前价值:第一时期 分配15个单位而第二时期5个单位。我们 怎样计算这个分配的当前价值?(贴现率 为10%)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环境资源的问题。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有限的资源,而由于人类的大量消耗和开发,我们的地球上的许多资源正在逐渐枯竭,大量的污染也在弱化着地球的生态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环境,使其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它是指在保证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未来世代发展需要的原则,科学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祉。
那么,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呢?首先,环境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需要大量的资源。
如果没有充足的资源支持,我们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全球环境中,水、土壤、空气、气候、能源等基本环境资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成为了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正确的保护和利用环境资源,加强对环境资源的监管和治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环境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环境资源的优质与否、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只有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更好的资源支持。
此外,环境资源还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随着环境资源保护的不断加强,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改善。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推动更好的经济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比如,可在环境友好型新能源技术的推广、绿色低碳等环保产业的发展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关系还是相互促进的。
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配套的技术、政策和理念等各个方面必须协作的基础,两者是互相支撑的。
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要做出积极的努力,将环保作为我们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以此推动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追求更好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质量。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国家,长期以来我们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得自己的发展。
但是,这种模式在长期过程中已经导致了大量资源短缺和环境迅速恶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也就需要深入思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能源到水资源、从耕地到森林、从矿产到淡水等,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深远的事情是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产量,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几乎完全取决于进口。
除此之外,其他资源情况也不容乐观。
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水资源被过度开采且被污染,木材资源也在迅速减少。
这些资源问题已经超出了单一部门或区域的范畴,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问题。
而发挥我国综合资源和人力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缓解这一状况的关键。
二、环境破坏同时,环境问题是与资源问题相互关联的。
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自然承载的极限。
许多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当然也涉及到了全球变暖、酸雨、大气污染、垃圾固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严重威胁,还给整个地球带来了更加严重的问题。
长此以往,我们的环境破坏达到的规模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这些问题也大大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健康的呼吸、观赏、娱乐和文化活动。
因此,重视环保问题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生态管理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生态管理,树立生态文明发展观,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
这种观念能够引导为工业生产、社会生活、城市建设、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追求科学合理、绿色发展的理念,即更加注重环保和公共福利,更加处理气候变化之类的全球问题。
我们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依法打击环境破坏,应对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这其中还涉及到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责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3-11-15CATALOGUE 目录•资源环境现状•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策略•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未来展望与应对挑战01资源环境现状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许多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风险。
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破坏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导致全球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人类活动造成的森林砍伐、湿地丧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03全球资源环境概览020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之一,许多关键资源如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等面临短缺压力。
中国资源环境现状资源短缺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环境污染问题在中国愈发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挑战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但生态系统恢复仍需时日。
生态保护东部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东部地区面临严重的土地资源短缺、水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
沿海地区: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海洋污染问题严重,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这些资源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人类当前的生存环境,也对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中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地域性资源环境问题02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策略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内涵可持续发展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强调代际公平、代内公平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策略采取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的发展策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包容进步、环境持续改善。
路径通过推行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保护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的关系,并重点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的关系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和生物多样性,以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而资源循环则是指将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再利用、再生产或回收利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资源循环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通过资源循环,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同时,环境保护也为资源循环提供了必要的保护条件,减少了再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因此,只有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并合理利用资源,以确保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良好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首先,必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措施,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要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行动。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途径:1.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这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回收利用,倡导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的方式来实现。
2.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和研发,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3.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并加大对环境执法力度的监督和执行。
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都应该关注到这个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共同承担起责任,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源。
目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节约和循环利用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减少浪费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们应该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比如,节约水资源,尽量使用低流量的水龙头和水喉;节约食物资源,尽量不浪费食物等等。
其次,循环利用是必要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再利用资源,比如,利用草木作为肥料,或者通过回收废旧材料来生产新的产品。
这样既可以减少浪费,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环境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减少污染是必要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工业和汽车等排放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等污染物,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
其次,保护生态平衡也是重要的。
我们应该尽量保护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的稳定。
可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来实现生态平衡。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建立和执行,提高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共同的国际合作。
各国应该共同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可以包括技术转让、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合作共赢。
同时,也需要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综上所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当今社会的必要课题。
我们需要共同担负起责任,通过节约和利用,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平衡等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环境保护是指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而资源开发则是指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以满足人类需求。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如果资源开发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环境被严重破坏,长远来看将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保护环境是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是优化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采矿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推广节水灌溉和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通过这些措施,既可以降低资源的消耗,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新兴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通过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环境污染和破坏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
环境保护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
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球的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地球的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保护地球的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地球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地球资源的利用情况地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物、水资源、森林、土地等。
然而,长期以来,人类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的出现。
1. 矿物资源的利用矿物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如矿产废弃物的排放和土地沙漠化。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可持续的矿产开发和利用模式,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2. 水资源的利用水是生命的源泉,但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滥用、污染以及不可持续的利用方式,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水体的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3. 森林资源的利用森林资源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大气、保护土壤和调节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砍伐和滥用森林资源导致了森林覆盖率的下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们需要建立可持续的林业管理机制,并推动森林保护和恢复。
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满足后代需求的能力。
它是一种平衡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发展模式。
1.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确保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们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长期协调。
2.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生态保护,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实现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议题。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则是指开发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而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情况下,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
这三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本文将分析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平衡。
环境保护对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的恶化会影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限制经济的增长,阻碍社会的进步。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生态失衡,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是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有更多的资源被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水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都是资源的开发,它们不仅能为人们提供清洁的能源,同时也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资源的开发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共同目标。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它要求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考虑到环境保护,要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节约资源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它们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它们之间平衡的关键。
要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并不容易。
在实际操作中,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为了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为了环境的保护,又会限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社会的进步。
如何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监管,引导企业和个人从根本上重视环境保护、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引言:环境问题目前是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科技不断创新.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着新的价值.改变着生活.当我们陶醉于用聪明才智从大自然那里获取的各种利益时.大自然也慢慢地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这样做的代价。
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
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等等。
这一件件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思考应该如何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停的对大自然索取资源.而自然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要适度、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使这一过程维持在可持续的轨道之上.1 我国资源现状1.1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可是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价严重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
而且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西部水少,沿海水多。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
尽管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大量的农田和农业灌溉水源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如今,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而且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
全国近一半河段和九成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然而,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
中国众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风型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同时,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
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
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现象。
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
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体污染严重。
水污染不仅加剧了灌溉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用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而水资源也更加短缺了。
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市义乌,市区有时每周正常供水仅9小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
据称,在义乌有两样商品最好卖,即水桶和水泵。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1.2 我国土地荒漠化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中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了160.7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70年代以来仅土地沙化面积扩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
土地的沙化给大风起沙制造了物质源泉。
因此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强沙尘暴俗称“黑风”。
因为进入沙尘暴之中常伸手不见五指)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
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116人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损失牲畜几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3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1998年4月15-21日,自西向东发生了一场席卷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强沙尘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和山西西部。
4月16日飘浮在高空的尘土在京津和长江下游以北地区沉降,形成大面积浮尘天气。
其中北京、济南等地因浮尘与降雨云系相遇,于是“泥雨”从天而降。
宁夏银川因连续下沙子,飞机停飞,人们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根据对中国17个典型沙区,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证明了中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40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47%,林地面积减少了76.4%,草地面积减少了17%。
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过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98.3%,草地面积减少了28.6%。
此外,甘肃民勤绿洲的萎缩,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和红柳林的消亡,甘肃阿拉善地区草场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严峻的事实。
土地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
中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
中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
其中,干旱地区约有87.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
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
亚湿润干旱地区约23.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至内蒙右东部和东经106度。
中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
中国冻融荒漠化地的面积共36.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思面积的13.8%。
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中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8,9的。
土壤盐渍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1.3 另外我国包括空气在内的其他资源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污染。
2. 建立和谐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
与防治沙漠化有关的有《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目前又在制定《防沙治沙》,还制定了与这些法律相配套的一系列法规。
2.1 建立国家防治荒漠化领导小组防沙治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和管理问题。
它涉及了社会、经济、生态各个方面和林业、农业、水利、环保等各个政府部门。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以往,沙漠化防治之所以不尽人意,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的各个部门各行其是,难以形成合力,甚至一个部门治沙,其它部门却在造沙。
凡属环境问题,都是跨行政区横向发展的,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政府部门却又是纵向设计的。
如果恪守于这种部门分割和地域分割的纵向的行政管理模式,那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横向的环境问题的。
因此,我们也必须横向来设计我们的环境行政管理体系,避免部门之间工作中的扯皮,内耗,分散和重复,提高生态建设工程的整体效率。
为此,建议将国家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升格为国家防治荒漠化领导小组,由国务院直接领导,以提高其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部门的职能分工,办公室仍设在国家林业局。
同时,要加强“高级专家顾问组”的作用,保证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加科学技术和规划设计的透明度。
2.2 .严格控制环境的人口容量,退耕与“退人”结合起来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制定社会发展计划的基础。
我国西部生态极其脆弱,破坏易而恢复难,“地广人稀”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由于环境容量十分有限,许多地区的人口已经超饱和。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人口总数已达4亿人,比建国初增加了160‟。
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可供人类生存繁衍的绿洲仅有4.5%,目前农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00-400人,同东部沿海省份的人口密度已不相上下。
20世纪初,塔克拉玛干沙漠周缘地区仅有15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含沙漠、戈壁)2人;到80年代,人口增至513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超过联合国制定的沙漠地区人口密度临界指标为7人的标准。
青藏高原河谷合理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不超过20人,而今在该地区却达90人,大大超出土地承载力。
过垦过牧,造成风沙肆虐。
西南地区山高坡陡,土壤瘠薄,植被破坏后石漠化严重。
石漠化使土地永久丧失生产力,因此比沙漠化问题更严重,也更难以治理。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要与“退人”结合起来,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逐步将超过环境容量的人口迁移出来,转移到小城镇,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后反复的问题和“靠山吃山”,继续破坏植被的问题,给大自然以喘息之机,恢复元气;同时,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富余人口,也可以带动多种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缓和西部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2.3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