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证明推导题2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专题讲义--2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初二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老师 授课类型复习学习内容 光的折射专题教学内容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B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C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D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只发生折射现象2、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是45o,则折射角可能是 (D )A 、 0o 。
B 30o 。
C 、 45o 。
D 、 55o 。
3. 一束光线跟水平面成 400角,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一定是 (C )A.等于600B.小于800C.大于800D,大于13005 .下列关于人眼看见水中的鱼,图示光学现象正确的是(D )6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 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 (B )A. M 点B. N 点C. P 点D. Q 点 7、如图,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 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 、向右移动后静止 B 、向左移动后静止 C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 、仍在原来位置8 .如图所示,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解释正确的是(C )4、如图4所示,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C )ABC D 图4第5题图A B CDA .光的折射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沿直线传播9.岸上的人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C )A.水中月B. 水中楼的倒影C. 水中的鱼D. 水中彩霞10、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D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11.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A )A.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初中物理中考推理题证明浮力实验探究设计性题
浮力测密度的几种考考试形式1.(实验题)(5分)小东的爸爸买了一个玉制实心小工艺品,小东想知道它的密度是多少,于是他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和一盆清水,通过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小工艺品的密度,水的密度为已知.请你帮助小东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写出测量结果(密度ρ的表达式)2、(08年中考)欢欢利用小试管、螺母和细线制成一个“土密度计”,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
“土密度计”在酒精(ρ酒精=0.8×103kg/m3)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2cm;“土密度计”在水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cm ,“土密度计”在硫酸铜溶液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8cm。
则此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kg/m3。
3.(实验题)轮船从河里航行到海里,浸入水中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根据上述提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够大致比较出下列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所给器材:一小木块及分别盛有浓盐水和水的容器.请简要写出实验过程.(3分)4.(实验题)李兵同学要测定某种金属颗粒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一盒砝码、一个溢水杯和足量的水,她的实验有如下四个步骤: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横梁使其平衡②把待测的金属颗粒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溢出部分水,然后用天平称出金属颗粒、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1③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m2④用天平称出待测金属颗粒的质量m3.(1)请你帮他列出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______________(2)写出待测金属颗粒的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5.下面是小芳为了“测量小铁块密度ρ铁”所设计实验的部分方案.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分度值0.2N,量程0–5N)、小铁块(10cm3)、细线、烧杯、水.实验步骤:①测量前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对准零刻度线;②将小铁块浸没于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值F1;③从水中移出小铁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值F2;④再做一次实验,将两次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略);⑤用ρ铁 =ρ水F2 / ( F2 - F1 ) 计算出小铁块的密度.图10 按照实验方案,小芳进行了实验.请你回答:(1)小铁块受到的浮力的表达式: F 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值F 2等于铁块重力的原理是: _______ _________ (3)请对小芳的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作出两点评价: a 、_____ ____________b 、_____6.小玲将一块矿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然后又将此矿石浸没在水中,测力计两次示数分别如图26(甲)、(乙)所示。
初中物理字母推导类习题
初中物理字母推导类习题1. 在南极科学考察中使用的海洋破冰船,其发动机额定功率为P 1 kW ,航行于海面上时,它的排水体积为V 1 m 3。
破冰船针对不同的冰层采用不同的破冰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接触冰面前,船全速航行,船体大部分冲上冰面,就可以把冰压碎。
若已知海水密度为ρ海水。
求:(1)若破冰船的牵引力用F 表示,速度用V 表示,发动机的功率用P 表示,请你导出F 、v 和P 之间关系式:P =F ·v(2)若破冰船以额定功率在海面上以v 1km/h 的速度匀速前进了s 1 m ,破冰船受到的阻力和破冰船所做的功各是多少?(3)在一次破冰行动中,当船冲上冰面后,船的排水体积变为原来的1/3,船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S m 2,此时破冰船对冰层的压强是多少?2.我国北方常遭遇严重的沙尘暴天气。
所谓沙尘暴可简化为如下情景:快速向上刮起的大风将大量沙尘颗粒扬起后悬浮在空中(不动),这时风对沙尘的作用力与沙尘的重力平衡,其作用力大小可近似表达为221Sv f ρ=,其中ρ为空气密度,S 为沙尘颗粒的横截面积,v 为风速。
如果沙粒的密度ρ沙为3×103千克/米3,沙粒半径r 为2.5×10-4米,地面的空气密度ρ0为1.25千克/米3,那么要形成沙尘暴现象,地面的风速至少为多少米/秒?假设空气密度ρ随地面高度h 的变化关系如图11-7所示,那么当地面风速为8米/秒时,当地沙尘暴的最大高度为多少米?(沙粒可近似看成球体,且体积V =334πr )3.如图21中的“翔凤”(ARJ21)是我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支线飞机.于2008年11月28日试飞首飞1h 获得了成功,并计划在2009年开始逐步投入规模化生产. (1)翔凤(ARJ21)支线客机使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其原理是:将吸入的空气与燃油混合,点火爆炸后膨胀产生高速空气向后喷出,发动机将空气向后喷出时推动飞机向前运动.这是因为 .(2)飞机的升力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出现了压力差,垂直于相对气流方向的压力差的总和就是机翼的升力.这样飞机借助机翼上获得的升力克服地球引力,从而翱翔在蓝天上了.飞机机翼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是图22中的 .(3)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气体和液体总称为流体。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练习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专题练习1、在“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实验中(1)如图乙是张亮同学根据甲图尚未完成的实物图,请你用笔线代替导线帮他将电路图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__________,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做实验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调到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3)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以下原因的_____造成的(填代号)。
A.灯泡L短路B.灯泡L断路C.滑动变阻器某处开路D.开关S接触不良(4)故障排除后,张亮同学测出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U、I、R分别表示灯泡的电压,电流和电阻,请你计算出四次实验对应的灯泡电阻并填入表中的空格内: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做了如图10 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1)铁块分别在水中1一2 一3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怎样变化?在位置3 一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又怎样变化?能说明什么间题。
(2)比较实验的整个过程,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能证明上述哪个猜想是正确的?3、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赵鑫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液面示数为V1②把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③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 ④计算出矿石的密度(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
(填数字代号)(2)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______g,若所测得矿石的体积是20cm3,矿石的密度为_____kg/m3。
初中物理相关证明题
相关证明题:1、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其重力和压力相等(G=F )FG F F F G F =∴==∴111相互作用力,即又支持力和压力是一对)是一对平衡力,即持力(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支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2、 水平匀速拉动测力计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示数(f=F )fF F F F F fF f F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即与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又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即与摩擦力的拉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1113、 定滑轮的绳自由端拉力等于物重 (不考虑摩擦和绳重) (F=GGF OB OA OB F OAG OBOA =∴=⨯=⨯又由圆的特点得: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连结4、 (1)动滑轮的绳自由端竖直向上匀速拉物体时拉力等于物重的一半(不考虑摩擦、绳重和滑轮重)G F 21=G F OAOB OBF OAG OBOA 2121=∴=⨯=⨯又由圆的特点得: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连结(2)动滑轮的绳自由端斜向上匀速拉物体时拉力大于物重的一半(不考虑摩擦、绳重和滑轮重)G F 21>GF OBOAG OBOA G OB OD F OAOD OBF ODG AF O OA 211221,>∴>==∴=⨯=⨯由直角三角形特点知:又由圆的特点得: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的延长线的垂线作过连结5、 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排gv ρ排排排排排排又gV F V m gm G ρρ=∴==6、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W 有用 / W 总×100% =G /(n F )×100% = G 物 /(G 物 + G 动) ×100%7、 特殊柱体静止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P=ρghghP Sh V Vgmg G G F SF P ρρ=∴=====又得:由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由压强公式得:8、 串联电路中 :(1)R = R 1 +R 2 (2)W = W 1+ W 2 (3)P = P 1+ P 2 (4)2121R R u u =并联电路中:(1)1/R=1/R 1+1/R 2 (2)W = W 1+ W 2 (3) P = P 1+ P 2 (4) 1221R R I I =。
初中物理题型1000例
初中物理题型1000例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初中物理的题型非常丰富。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题型,仅供参考:
1. 选择题:给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 填空题: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填写正确的单词或数字。
3. 阅读理解题:给出一篇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4. 计算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计算出结果。
5. 推理题:问句中未知要素,“如果知道XX的值,那么XX 是多少?”
6. 解释题:阐述某一个现象或者物理概念。
7. 综合题:综合多个知识点,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图片题:给出一个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9. 实验设计题:给出问题,根据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0. 记述题: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需要提供足够的文字,描述问题的各种细节。
11. 应用题: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会涉及到数
学计算、推理分析等多个方面。
12. 证明题:需要学生基于已有的正确结论,推导出一个新的结论。
13. 简答题:需要简明扼要地回答一个问题。
14. 实验分析题: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发现的规律、现象,进行总结。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题型,学习每种题型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练习。
几何知识在初中物理光学证明题中的应用
几何知识在初中物理光学证明题中的应用作者:夏兆省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6年第11期近年来在杭州市中考物理光学试题中出现了证明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物理规律分析推理过程的理解,以及学生在推导过程中的推理能力.同时推理过程中应用到数学两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几何知识.下面举例说明几何知识在初中物理光学证明题中的应用.一、两直线平行知识例1 (2012年杭州市)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图1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入射到其中一平面镜,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分析先通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定律作出两次反射的反射光线,然后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出答案.解答入射光线AB经第一次反射后,反射光线BC又作为入射光线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沿CD方向反射出去(如图2所示).因为BF与OE都垂直BO,所以BF平行OE,所以∠FBC=∠BCO,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ABC+∠BCD=2(∠FBC+∠BCG)= 2(∠BCO +∠BCG)=180°,所以AB平行CD,因此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通过运用反射定律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数学角度的关系来对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进行解释证明,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光学作图能力.二、全等三角形知识例2 (2014年杭州市)图3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2)推导证明S'点和S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是由物体的光经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像.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得出答案.从S点任意作两根光线,利用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把反射光线反射延长,相交于S′,即为S点的像.解答(1)从S点任意作两根光线,利用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把反射光线反射延长,相交于S′,即为S点的像(如图4所示).(2)如图4所示,NN′为法线,SO′为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线,OM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 MON=∠SON又∵∠S′ON′=∠MON(对顶角相等)∴∠S′ON′=∠SON∵法线NN′与镜面垂直∴∠S′OO′=∠SOO′又∵ OO′为△S′OO′和△SOO′的公共边∴Rt△S′OO′≌Rt△SOO′∴S′O′= SO′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和全等三角形数学知识的相结合证明,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光学作图能力.三、相似三角形知识例3 (2016年蜀山区)如图5,L表示凸透镜,M N是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请运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的光路图.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体AB 的高度为h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像到透镜。
中考初中物理推理证明类问题(解析版)
专题10 中考初中物理推理证明类问题证明推导题就是结合物理公式和物理规律,用数学的方法,导出一个要得到的等式。
在证明过程中需要用到物理规律,所以灵活理解物理规律,应用物理规律是物理证明推导题的精神所致。
光用数学办法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初中阶段在证明题问题中,经常用到平衡力思想、光的反射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重力与质量关系等,应用数学知识经常用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等。
有时能正确做出图形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
证明推导题在安徽省、天津市中考常出现,在河南省、河北省、以及湖北、山东等虽然没有直接要求证明推导,但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里要用到推导的办法。
所以这类问题也要十分关注。
【例题1】如图所示,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吊一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表示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其大小为F,试论证物体受到重力大小等于F,每一步推导都要写出所根据的物理规律。
【答案】G=F。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等于弹簧受到的拉力,设物体受到弹簧的拉力为F',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物体静止受力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F '=GF 与F '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F '所以:物体重力大小G =F【点拨】力的平衡及牛顿第三定律。
【例题2】证明:(1)透镜成像公式f 1v 1u 1=+ (2)共轭法求焦距公式:f=(L 2-d 2)/4L【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1)如图所示,物距BO=u,像距B ˊO=v, 焦距FO=F ˊ0=f,ΔABO ∽ΔA ′B ′O ,得:AB/ A ′B ′=u/v …………(a )ΔCFO ∽ΔA ′B ′FCO/A ′B ′=FO/B ′F, 即AB/ A ′B ′=f/(v-f) …………(b )解上述两式:fv+fu=uv两边同除以ufv,得:f1v 1u 1=+ (2)如图所示,由透镜成像公式:f1v 1u 111=+ f1v 1u 122=+ 且v 1=L-u 1, v 2=L-u 2, u 2=u 1+d,解此三式可得:u 1=(L-d)/2,v 1=(L+d)/2将此两式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可得:f=(L 2-d 2)/4L .【例题3】证明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答案】见解析。
初中物理公式证明与推导
初中物理公式证明与推导力学部分1.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浮力公式2.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强3.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露出部分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恒定4.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受到的压力相等5.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不计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其效率与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和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6.一物体在斜面上,用一沿斜面方向向上的拉力匀速拉物体到斜面的顶端,证明拉力与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7.如图,用测力计将长杆一端A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1;同理,用测力计将长杆的另一端B微微抬离地面,测力计示数是F2。
①证明长杆的重力是(测力计保持竖直向上)F1+F2②证明在抬起过程中,保持拉力竖直向上,则拉力的大小不变。
8.证明浮在盐水中的冰块,熔化后液面上升。
9.一艘小船装着石块浮在一个不大的池塘中,证明把石块扔进水中后池塘水面下降。
10.等质量的两种液体密度分别是12ρρ、混合(不考虑分子之间有间隙),证明混合后液体 密度为12122ρρρρ+电学部分(限纯电阻电路两个电阻的情景)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3.证明在家庭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开的时候总电阻最小。
4.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5.串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6.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之比等于等于电阻的反比7.串联电路的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8.并联电路各个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9.在远距离传输电能过程中若发电机输出功率和传输导线电阻一定的情况下,输电导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与传输电压的平方成反比10.推导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实际电压,额定电压之间的关系式11.一灯泡和一滑动变阻器串联,证明当滑动变阻器电阻和灯泡电阻阻值相等时,滑动变阻 器的功率最大12.一只电动机,当开始运行时被卡住,测得此时电流为I 1,后排除故障正常运行时测得电流为I 2,证明(电动机的摩擦不计)正常运行对,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为121I I I 。
初中物理推理题大全
F2 的竖直向上
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证明木棒的重量 G=F1+F2
28.一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 若汽车的牵引力用 F 表示, 速度用 υ表示, 发 动机的功率用 p 表示,是推导出: p=F?υ
29.若斜面的高度 h 一定, 倾角 θ可以改变, 试推导在不考虑摩擦时, 用平行于斜面 的拉力 F 将重为 G 的物体匀速拉上斜面的顶端, θ越小, F 越小。
t.
请证明 t = t l + t2?
( 2)若将 R1,R2 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将同样的水烧开所需时间为
t. 请证明 1?t = 1?t l +
1?t2?(假设电源电压恒定,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
)
14.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 E,内电阻 r .当单刀双
掷开关接位置 1 时,R1 的功率为 P1.,当单刀双掷开关接位置 2
初中物理推导题精选
1.两块相互垂直的平面镜 M 与 N,如图所示放置,有一束光线
AB 斜射到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经另一块平面镜反射,
反射光线
CD ,试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及有关数学知识,推导入射光线
AB 与
反射光线 CD 相互平行.
4.如图有两平面镜夹角为 θ,有一束光线从 C 点射人经过两次反射 从 F 点射出,证明其出射角 γ=20 .
物
G
液 G T示数
18.重力为 G 的金属块,挂在测力计下,完全浸没在水中,测力计示数为 浸没在盐水中,测力计示数为 F2,则ρ 盐 =(G-F2) ?ρ 水?( G-F1)
F1,完全
19.当一块冰浮在水面上。试证明:当冰完全融化后,水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忽略 水的蒸发)
22·试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导出浮力公式。 (必要时结合图形说明)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滑轮组公式推导汇总
中考物理滑轮组公式推导一、公式汇总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涉及到的公式有:二、字符解释F:绳子自由端的拉力n:所有动滑轮上缠绕的绳子段数G:拉升的物体的重力G动:所有动滑轮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h:物体被拉升的高度P:绳子自由端拉力 F 的做功功率vF: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G:物体的移动速度η:机械效率W有:滑轮组的有用功W总:滑轮组的总功三、推导过程【前提】一段没有打结的绳子上拉力处处相等。
1.拉力F的推导在动滑轮上有 3 段绳子,是这三段省力把动滑轮和连接在动滑轮上的重物给提起来,因此可以得到:F + F + F = G动 + G3F = G + G动F = 1/3(G + G动)【延伸】当共滑轮组上有 n 段绳子时,F = 1/n(G + G动)2.s = nh的推导滑轮组可以省力,但是肯定不能省功。
当不考虑绳子自重和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力时,且拉力竖直且匀速拉动重物和动滑轮上升一段距离h 后再保持静止的状态下,拉力做的功实现了将动滑轮和重物拉高h 的效果。
也就是说,拉力做的功,增加了动滑轮和重物的重力势能。
F · s = (G + G动)· h又因为 F = 1/n(G + G动)所以 1/n(G + G动)· s = (G + G动)· h可以得到:s = n · h3.速度关系的推导同时也可以得到:s / t = (n · h)/ t所以有:vF = n · vG4.拉力做功功率的推导拉力 F 的做功功率 P:5.有用功的推导有用功W有:在匀速拉动过程中,物体上高度 s0 = h ,F0 = GW有 = F0 · s0 = G · h6.总功的推导总功 W总 = F · s7.机械效率的推导。
初中物理竞赛:韦达定理(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韦达定理(附练习题及答案)韦达定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用于求解力学问题。
它是基于能量守恒和功的定义推导出来的。
韦达定理的表达式为:\[W = \Delta KE \]其中,W表示外力做的功,\(\Delta KE\)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
韦达定理可以应用于各种力学问题,帮助我们分析和计算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动能的变化。
下面是一些韦达定理的练题及答案,供参考: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力为10N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5m,求外力所做的功。
解答:根据韦达定理,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由于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所以力做正功。
根据韦达定理的表达式,可以得到:\[W = \Delta KE\]由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未知,无法直接计算动能的变化。
但我们可以利用力和位移的关系求出力所做的功。
根据功的定义,可以得到:\[W = F \cdot s\]代入已知的数值可以计算出外力所做的功:\[W = 10N \cdot 5m = 50J\]所以外力所做的功为50焦耳。
2. 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到一个恒力为5N的作用力,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10m,求外力所做的功和物体的末速度。
解答:根据韦达定理,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由于力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所以力做正功。
根据韦达定理的表达式,可以得到:\[W = \Delta KE\]由于物体的初始速度为零,加速度未知,无法直接计算动能的变化。
但我们可以利用力和位移的关系求出力所做的功。
根据功的定义,可以得到:\[W = F \cdot s\]代入已知的数值可以计算出外力所做的功:\[W = 5N \cdot 10m = 50J\]所以外力所做的功为50焦耳。
根据动能定理,可以得到:\[W = \Delta KE = \frac{1}{2} mv^2 - 0\]由此可以求解出物体的末速度:\[50 = \frac{1}{2} \cdot 1kg \cdot v^2\]\[v^2 = 100\]\[v = 10m/s\]所以物体的末速度为10米每秒。
初中物理证明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证明题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证明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步骤;2. 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证明题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证明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证明题的意义和重要性;2. 提问学生:你们在学习物理时遇到过需要证明的问题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二、讲解证明题的基本概念和类型(15分钟)1. 讲解证明题的定义:证明题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证明某个物理现象或结论的正确性;2. 介绍证明题的类型:理论证明题和实验证明题;3. 举例说明:如证明重力加速度的存在、证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有关等。
三、讲解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20分钟)1. 解题思路:阅读题目,明确要证明的结论;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出关键因素;根据物理知识和逻辑推理,列出证明过程;2. 解题步骤:a. 读题: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b. 分析: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方向;c. 设计方案:根据分析结果,设计证明方案;d. 计算证明:按照方案进行计算或实验,得出证明结果;e. 总结:总结证明过程,得出结论。
四、讲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10分钟)1. 引入实际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2. 举例说明:如利用浮力原理设计船体结构、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简易机械等;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证明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问;3.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总结错误原因。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2. 强调证明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如何运用实例推导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如何运用实例推导解决问题物理是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物理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应用这些技巧来解决物理问题。
一、理清题意在解决任何问题之前,首先要理清题意。
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这一步是解题的基础,如果理解错误,后续的解题过程无论多么正确都是徒劳的。
以题目“小明用手推动小车,小车是否会受到作用力?”为例,这是一道常见的力学问题。
仔细理解题目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受到了由小明手向前推的作用力。
二、梳理已知条件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掌握已知条件是关键。
梳理已知条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解题的方向和步骤。
以题目“某物体从10米高的地方落下,求其落地所需时间和速度。
”为例,已知条件有:物体的下落距离为10米,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2。
通过梳理已知条件,我们可以选择运用运动学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选择合适的公式物理解题中,选择合适的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同的问题需要应用不同的公式,因此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公式,并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
以题目“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运动,用力1牛使它在2秒内达到速度8米/秒,求所施用的动力。
”为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我们可以运用公式F=m*a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代入已知数据,计算未知量在选择合适的公式后,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计算未知量。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精度。
以题目“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刹车后2秒内完全停下,求汽车刹车时的减速度。
”为例,已知数据是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时间为2秒,我们可以代入公式a=(v-u)/t来计算汽车的减速度。
五、回答问题并检查结果最后一步是回答问题并检查结果。
在回答问题时要明确、简明扼要地给出答案,并对结果进行合理性检查,确保没有计算错误。
以前面提到的题目“小明用手推动小车,小车是否会受到作用力?”为例,根据我们在理清题意中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回答问题:是的,小车会受到小明手向前推的作用力。
初中物理公式推导与举例解析
初中物理公式推导与举例解析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它的基础是公式。
公式是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我们可以通过公式来解释和预测各种物理现象。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重要的物理公式,以便能够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中的公式推导和举例解析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推导。
物理学的公式推导过程通常基于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规律,并借助数学的表达方式将这些规律具体地表达出来。
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这是初中物理中最基础的公式之一。
它表示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可以用数学的形式表示为F=ma,其中F为施加在物体上的净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推导这个公式的过程需要依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从实验结果中总结出公式的关系,并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物体。
其次,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些初中物理中的公式,并举例解析其应用。
首先,电路中的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公式之一。
欧姆定律表示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学的形式表示为U=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
举一个应用欧姆定律的例子,假设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压为12伏特的电源和一个电阻为4欧姆的电阻器,我们想要知道在电路中流过的电流是多少。
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将已知的数值代入公式中解算出电流的大小,即I=U/R=12/4=3安培。
因此,在这个例子中,电路中的电流为3安培。
另一个重要的物理公式是力的合成定理。
力的合成定理可以用来计算多个力合成后的结果。
当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们的合力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定理求得。
力的合成定理可以用数学的形式表示为F=√(F1²+F2²+2F1F2cosθ),其中F为合力大小,F1和F2为两个力的大小,θ为两个力之间的夹角。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两个大小分别为8牛顿和6牛顿的力,它们之间夹角为60度。
初中物理二级公式
初中物理二级公式初中物理里,二级公式就像是隐藏在幕后的小能手,虽然不像那些基本公式那么显眼,但在解决问题时却常常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咱们先来说说啥是二级公式。
简单来讲,二级公式就是由基本公式推导出来的,能让咱们解题更快更准的好帮手。
比如说,由电功率的基本公式 P = UI,再结合欧姆定律 I = U / R,就能推导出 P = U² / R 和P = I²R 这两个二级公式。
给大家讲讲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件事儿。
有一次物理考试,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在一个电路中,电阻为 10 欧姆,电压为 20 伏特,求电功率是多少?”当时好多同学都直接用基本公式 P = UI 去算,先求出电流I = U / R = 20 / 10 = 2 安培,然后再算电功率 P = UI = 20×2 = 40 瓦特。
这方法没错,但是步骤多,还容易出错。
而我呢,一看这题,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我马上就想到了二级公式 P = U² / R ,直接一用,P =(20²)/ 10 = 40 瓦特,很快就得出了答案,节省了不少时间。
再比如,在计算电功的时候,基本公式是 W = UIt ,如果我们知道电阻、电流和时间,就可以用二级公式W = I²Rt 来计算,方便又快捷。
还有在研究浮力问题时,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 G 排= ρ 液 gV 排这个公式大家都熟悉。
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咱们就可以通过推导得出 F 浮= ρ 液 gV 排= ρ 液 g (m / ρ 物),这样就能更巧妙地解题啦。
学习二级公式可不能死记硬背,得理解它们是怎么来的。
比如说,上面提到的电功率的二级公式 P = U² / R ,就是把 I = U / R 代入 P = UI 中得到的。
只有理解了推导过程,才能在做题的时候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
另外,在使用二级公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初中物理推导试题解析
初中物理推导试题解析1.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已知它的底面积为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h1,下表面所处深度为h2,则长方体下表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表达式为、浮力表达式为.(液体密度ρ液和g为已知量)答案:ρ液gh2S;ρ液g(h2﹣h1)S.解析: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及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F=pS得:F1=p1S=ρ液gh1S;F2=p2S=ρ液gh2S,F浮=F2﹣F1=ρ液gh2S﹣ρ液gh1S=ρ液g(h2﹣h1)S.2.斜面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
下面是某同学针对斜面问题进行的理论研究的过程。
请你帮他完成“理论论证”。
提出问题:使用斜面为什么可以省力?建立模型:如图所示,斜面的长为L,高为h,沿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重为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F。
理论论证:运用功的原理证明:F<G。
【答案】见解析。
【解析】将重为G的物体升高h,直接用手做的功W1=Gh,利用斜面做的功W2=FL,根据功的原理W2=W1,FL=Gh,F=Gh/L,因为L>h,所以F<G。
3.在底面积为S的薄壁柱形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让空烧杯漂浮在水面上,测出水的深度为h0,如图所示:再将一金属球放入烧杯中,此时烧杯仍漂浮在水面上,测出水的深为h1,最后将该金属球取出放入水中(空烧杯仍漂浮在水面上,待金属球沉底后测出水的深度为h2,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推导:(1)金属球的密度为ρ球= ρ水(h1-h0)/(h2-h0)(2)金属球沉底后,它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ρ水g(h1-h2)S【答案】见解析。
【解析】金属球放入烧杯中,根据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加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属球的重力G球=△F浮,即可求其质量;将该金属球取出放入水中,此时排开的液体体积增加量,即为金属球的体积;最后即可根据ρ=求出金属球的密度;将该金属球取出放入水中,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属球的浮力;它对容器底的压力F=G-F浮。
初中物理公式及推导
初中物理公式及推导初中物理是中学物理的起点,主要涉及物理的基础概念、基本量和单位、物理量的测量、物理量的运算、物理量与物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在初中物理中,会遇到一些重要的公式,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公式进行介绍。
1.路程公式:s=v×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表达的是速度乘以时间得到路程的关系。
2.速度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表达的是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的关系。
3.力的公式: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表达的是质量乘以加速度得到力的关系。
4.功的公式: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
这个公式表达的是力乘以位移得到功的关系。
5.功率公式: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表达的是功除以时间得到功率的关系。
6.压力公式:P=F÷A,其中P表示压力,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这个公式表达的是力除以受力面积得到压力的关系。
7.密度公式: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这个公式表达的是质量除以体积得到密度的关系。
8.加速度公式:a=(v-u)÷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表达的是末速度减去初速度再除以时间得到加速度的关系。
以上是初中物理中较为常见的一些公式,这些公式通常需要进行推导。
以速度公式为例进行推导:已知路程公式:s=v×t,将公式两边同除以t,则有s÷t=v,即v=s÷t。
这就得到了速度公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只是描述物理现象的数学表达式,推导这些公式的过程是基于实验观测和理论分析的结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理解这些公式的物理含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解题。
初中物理竞赛题 (2)
初中物理竞赛题题目一:测量实验与误差分析题目描述小明使用皮尺测量了一本书的长度为20.5厘米。
然而,他的朋友小红使用千分尺测量了同一本书的长度为20.503厘米。
请问小明和小红的测量结果哪个更准确?为什么?解析与答案测量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确定某个物理量的大小。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误差的问题,而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小明使用的皮尺是一个直尺,它的刻度是每厘米为单位的,因此小明测得的长度为20.5厘米。
而小红使用的千分尺可以测量更加精确的长度,它的刻度是每毫米为单位的,所以小红测得的长度为20.503厘米。
从测量结果来看,小红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这是因为千分尺的刻度更加精细,可以测量更小的长度单位,所以小红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书的长度。
在误差分析中,我们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或者操作方法等原因而造成的,它导致了测量结果的偏差。
而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它表现为测量结果的波动。
在这个题目中,皮尺的刻度是每厘米为单位的,而千分尺的刻度是每毫米为单位的。
因此,小明使用皮尺测量书的长度时,存在一个系统误差,由于刻度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存在一个固定的偏差。
而小红使用千分尺测量时,由于千分尺的刻度更加精细,所以系统误差相对较小。
此外,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无论是使用皮尺还是千分尺测量,我们都无法完全消除随机误差。
但是,使用更加精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因此,综合考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小红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题目二:速度与运动问题题目描述小明骑自行车以10 m/s的速度向前行驶,同时小红以8 m/s的速度从他的后面追赶。
如果小明和小红之间的距离为100米,那么小红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小明?解析与答案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在这个问题中,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分别为10 m/s和8 m/s。
设小红从追赶开始到追上小明的时间为t秒,则小红行驶的距离为8t米,小明行驶的距离为10t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证明推导题
1、小球从光滑斜面滚下来,已知小球质量为m,斜面长为s,高为h。
重力对小
球做多少功,小球的动能就增加多少。
物体的动能表达式为E=1/2mv2
,试推导: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2=2gh。
2、雨滴从高空下落过程中速度是越来越大,而下落过程受到的阻力Ff与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即Ff=kv2(不考虑雨滴质量m的变化和雨滴受到的浮力),试证明雨滴所到达的最大速度vmax=(mg/k)1/2(没有到达地面)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问题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称重法测浮力时,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为G,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竖直静止时的示数为F,此示数显示的是下面物体对弹簧测力计向下的拉力大小为F'。
对物体进行腕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三定律证明:F浮=G- F'。
4、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
已知R1=nR2,并测出干路中的电流为I。
试证明:I1=I/(n+1)
5、当一个电阻的两端电压增加了△U时,通过的电流增加了△I(设电阻阻值不变),证明该电阻功率的变化量△P≠△U·△I
6、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中,推导出此时电路消耗的
总功率:P=U2
/(1/R1+1/R2)
7、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为I。
试证明:I1=IR2/(R1+R2)
8、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假设小活塞A的面积是S1,加在它上面的压力是F1;小活塞B的面积是S2,加在它上面的压力是F2;试推证:F1/F2=S1/S2
9、在滑轮组下吊一重物G,动滑轮总重为G',竖直向上匀速拉弹簧测力计,重物上升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不计摩擦,请根据公式W总=W有用+W额外推导出F=1/n(G+G')10、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浸没在某种液体中,保持静止(不接触底部),试推导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11、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沙子的比热容为c沙,一堆干沙子和质量相等的水混合成湿沙子,推证:c湿沙=(c水+c沙)/2
12、U型玻璃管是一个最简单的连通器(AB是设想在U型玻璃管底部的正中间有一液片)。
装入同一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根据压强公式p=ρgh推导出左右两管的液体总是相平的。
(即:证明h1=h2)
13、重为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在木块的正中央平放一个重为G1的金属块后,木块仍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二力平衡原理,证明木块增加的排水重量△G 排等于金属块的重量G1,即:△G排= G1。
14、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受到重力产生的。
可以设想在液面下有一高度为h、横截面积为S、液体密度为ρ的液柱。
计算这段液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压强公式p=ρgh,写出推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