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实验化学_6
中科大物理化学实验六:分光光度法测溴酚蓝的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六: 分光光度法测溴酚蓝的电离平衡常数黄晓PB0920624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4系,合肥230026*联系人:黄晓hxzjy@摘要:本实验中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得不同溴酚蓝浓度下的吸光度A和相应的pH值,得到A-pH曲线,然后间接计算出溴酚蓝的电离平衡常数。
Experiment 6: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oniza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BPB byUV-Spectrophotometry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 we use UV-Spectrophotometry to determine absorbency of the electrolytic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pH and get A-pH graph. Via this graph we can calculate the ionization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BPB indirectly.1前言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的选择,酸碱指示剂的选择等等都需用到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溴酚蓝(BP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本身带有颜色且在水中的电离度很小,所以用一般的化学分析法或是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很难测定其电离平衡常数。
而分光光度法可以利用不同波长对其组分的不同吸收来确定体系中组分的含量,从而求算溴酚蓝的电离平衡常数。
不同物质的分子轨道跃迁情况不一,在不同波长单色光照射下会存在一个最大吸收波长,称为特征吸收波长,本实验中溴酚蓝溶液中HA和A-分别有各自的特征吸收波长并且不相互重叠。
故确定出不同pH下溴酚蓝的最大吸收波长后,在此最大吸收波长下测量不同pH下的溴酚蓝溶液的吸光度D,通过以下原理计算即可得电离度。
1溴酚蓝在水中的电离平衡常数:K a=[H+][A−][HA]溶液的颜色是由显色物质HA与A-引起的,其变色范围PH在3.1~4.6之间,当PH 3.1时,溶液的颜色主要由HA引起的,呈黄色;在PH≥4.6时,溶液的颜色主要由A-引起,呈蓝色。
高中化学选修六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六实验课教案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份高中化学选修六的实验课教案范本,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在选修六的课程中,实验内容往往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原理,因此,教案设计时应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活动,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具体的教案设计。
一个典型的实验课教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实验目的:明确本次实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比如理解某个化学反应的原理,学会使用某种实验仪器,或者掌握某项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科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必要性。
3. 实验材料和仪器:列出进行实验所需的所有材料和仪器,确保学生能够准备齐全。
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包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指导学生安全、准确地完成实验。
5.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图表绘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6.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的结果,验证实验目的是否达成,并指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7. 思考题与拓展:提供一些深入思考的问题或相关的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准备。
- 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合理设计实验难度。
-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而不是仅仅按照步骤机械操作。
- 结合理论教学,使实验活动与课堂学习相辅相成。
举例来说,如果实验课的内容是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教案可以设计如下:实验目的: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原理:简述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
化学实验六个步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六个不同的化学实验步骤来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步骤1. 酸碱反应实验酸碱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也是本实验的第一个步骤。
首先,取一小段红色酸性指示剂纸,将其浸入一杯中性溶液中,观察指示剂纸的变化。
接下来,将少量盐酸滴入另一杯中性溶液中,再次观察指示剂纸的变化。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发现酸性溶液会使红色指示剂纸变为酸性颜色。
2. 气体生成实验气体生成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二个步骤。
将一小块锌片放入试管中,并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在试管的口部放置一个气体收集器,并将其倾斜放置于水槽中,使气体能够顺利收集。
然后,将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并进行观察。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锌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
3. 沉淀生成实验沉淀生成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三个步骤。
在一烧杯中加入银硝酸溶液,再滴加氯化钠溶液。
观察会发现,两种溶液混合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物。
这是因为银硝酸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氯化银沉淀。
4. 氧化还原实验氧化还原实验是本实验的第四个步骤。
首先,将一小段锌片放入含有蓝色铜硫酸溶液的试管中,并观察反应现象。
可以看到,锌片与铜硫酸反应后,锌被氧化为氧化锌,而铜离子被还原为纯铜。
5. 钠与水反应实验钠与水反应实验是本实验的第五个步骤。
将一小块钠放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观察会发现钠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并且产生强烈的碱性溶液。
同时,由于反应剧烈,还会有火花飞溅的现象发生。
6. 燃烧反应实验燃烧反应实验是本实验的最后一个步骤。
取一根镁条,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并观察反应现象。
可以看到,镁条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白色火焰,并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三、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以上六个不同的实验步骤,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 酸碱反应实验中,酸性溶液可以改变酸性指示剂纸的颜色。
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版有答案)
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版有答案)2019-2019 学年上海新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难度偏大尖子生题一.选择题(共20 小题)1 .如图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A.操作ⅡB.操作ⅢC.操作ⅣD.操作Ⅴ2.粗盐提纯实验中,图示操作错误的是()A.B.C.D.3.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时,漏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B.溶解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C.蒸发时,将蒸发皿内液体蒸干后停止加热 D.溶解时,在量筒中边加粗盐边搅拌4.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去食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采用化学方法 B.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为: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C.蒸发结晶食盐时,待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D.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是物理方法5.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溶解时为了加快溶解速率,可以用玻璃棒捣碎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为了节省过滤时间,可以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C.蒸发时为防止物质溅出要不断搅拌,直至实验结束D.实验结束随即用坩埚钳将热的蒸发皿取下放在实验桌上6.2019 年1月昆山雪景美不胜收,但大雪也给交通带来了不便。
为了尽快清除因大雪造成的道路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如氯化钠、氯化镁等盐酸,其原理是() A.“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盐类的融雪剂)而加快冰雪的融化 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融化 C.“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融化 D.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融化7.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A.溶解B.过滤C.蒸发结晶D.降温结晶8.下列“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大颗粒的粗盐可用玻璃棒捣碎B.溶解粗盐时,把粗盐慢慢倒入盛有10mL 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过滤的速度D.蒸发结晶过程中,当蒸发皿中的液体里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先“称量与溶解”,再“过滤、蒸发”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捂住容器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C.CO 和F e2O3 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喷灯,再通一会C OD.高锰酸钾制取O2,排水法收集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将导管放在盛满水的集气瓶口10.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去食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采用化学方法 B.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为: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C.除去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属于化学方法D.粗盐提纯过程中既有化学方法,又有物理方法11.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主要是因为A.盐能使雪融化 B.盐溶解于雪时放出热量 C.盐溶于水后,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D.盐和冰能互溶12.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并计算产率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溶解B.过滤C.蒸发D.称量并计算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B.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14.下列表示“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主要操作中,错误的是()A.称取粗盐质量B.量取水的体积C.过滤D.蒸发15.粗盐提纯不需要的仪器是()A.量筒B.烧杯C.蒸发皿D.玻璃棒16.“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活动中,出现下列情况仍继续实验,有可能造成计算出的精盐产率偏低的是()①溶解步骤中,粗盐未充分溶解②过滤步骤中,得到的滤液浑浊③蒸发步骤中,有液滴飞溅现象④蒸发步骤中,得到的固体潮湿.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7.下列有关实验中“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O2 中燃烧:将烧红的木炭由集气瓶口向下快速插入氧气中,观察现象B.测定空气中O2 含量:点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缓慢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C.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全部加入足量的水中,立即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倾倒进行过滤D.CO2 的溶解性实验:向集满C O2 的塑料瓶中加入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1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 2+,得到纯净的N 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操作顺序()①过滤②加过量N 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 a2CO3 溶液⑤加过量B aCl2 溶液.A.④①②⑤③ B.②⑤④①③ C.②④⑤③D.④②⑤19.粗盐提纯过程中.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四个环节中一定用到烧杯的是()A.称量、溶解、过滤、蒸发B.溶解、过滤C.溶解、过滤、蒸发D.过滤20.下列是提纯粗盐(含有少量泥沙)的操作,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过滤、溶解、蒸发B.溶解、蒸发、过滤C.溶解、过滤、蒸发D.蒸发、溶解、过滤二.解答题(共10 小题)21.(1)硬水中含有较多的Mg2+和,所以烧过后有很多水垢,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是(写出一个即可)(2)食盐水中含有杂质CaCl2 和N a2SO4,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 和Na2CO3 溶液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为;食盐水中通NH3 和CO2,可制得小苏打和一种氢肥,该氮肥的化学式为。
实验6 萃取与折光率的测定
实验6 萃取与折光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学习萃取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2. 熟悉萃取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及其应用。
3. 学习折光率的和测定方法。
掌握阿贝折光仪的使用。
二、萃取原理与应用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用来提取或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操作之一。
应用萃取可以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质,也可以用来洗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
通常称前者为“抽提”或“萃取”;后者为“洗涤”。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这可用与水不互溶(或微溶)的有机溶剂从水溶剂中萃取有机化合物来说明。
将含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有机化合物就在两液相间进行分配。
在一定温度下,此有机化合物在有机相中和在水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此即所谓“分配定律”。
假如一物质在两液相A和B中的浓度分别为c A和c B,则在一定温度下,c A/c B=K,K是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它可以近似地看作为此物质在两溶剂中溶解度之比。
有机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因而可以将它们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但是一般情况下,一次萃取是不可能将全部物质移入新的有机相中(除非分配系数极大)。
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所谓“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化合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当用一定量的溶剂从水溶液中萃取有机化合物时,是一次萃取好还是将溶剂等分成多份即多次萃取好呢? 可以利用下列推导来说明。
设在V mL的水中溶解W0g的物质,每次用S mL 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重复萃取。
假如W1g为萃取一次后剩留在水溶液中的物质量,则在水中的浓度和在有机相中的浓度就分别为W1/V和(W0一W1)/S,两者之比等于K,亦即:令W2g为萃取两次后在水中的剩留量,则有:显然,在萃取几次后的剩留量W n应为当用一定量的溶剂萃取时,总是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
实验六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沸点
实验六完全互溶双液体系沸点~组成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溶液的沸点与气液二相组成的关系;2.绘制环己烷-异丙醇溶液的沸点~组成图;3.进一步理解分馏原理;4.掌握阿贝折光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液体的沸点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
在一定的外压下,单一组分的液体有确定的沸点值,对于一个完全互溶的双液体系,沸点不仅与外压有关,还和液体的组成有关。
在常温下,具有挥发性的A和B两种液体以任意比例相互溶解所组成的物系,在恒定压力下表示该溶液沸点与组成关系的相图称之为沸点~组成图,即T ~x图。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在恒压下的沸点~组成图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图6-1简单互溶双液体系的T~x图图6-2具有最高恒沸点的T~x图图6-3具有最低恒沸点的的T~x图第Ⅰ类:溶液沸点介于两纯组分沸点之间,如苯与甲苯的混合体系,其沸点~组成图如图6-1所示。
此类溶液在恒压下蒸馏时,其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并不相同,具有较低蒸气压的液体(B)在气相中的组成X B(g)总是小于在液相中的组成X B(l),因此可以通过反复蒸馏——精馏,使互溶的二组分完全分离。
第Ⅱ类:溶液具有最高恒沸点,如卤化氢和水、丙酮与氯仿等,其沸点~组成图如图6-2所示。
第Ⅲ类:溶液具有最低恒沸点,如苯与乙醇、乙醇与水、环己烷与异丙醇、环己烷与乙醇、乙醇与1,2-二氯乙烷等,其沸点~组成图如图6-3所示。
在第Ⅱ、Ⅲ类的T ~x图中,出现极值点(极大值或极小值),在极值点处加热蒸发时,只能使气相的总量增加,气液相组成及沸点均保持不变,此点的温度称为恒沸点。
在恒沸点时,气相的组成与液相的组成相同,称为恒沸组成。
而具有此组成的混合物称为恒沸混合物。
对于Ⅱ、Ⅲ两类溶液,简单的反复蒸馏只能获得某一纯组分和恒沸混合物,而不能同时得到两种纯组分。
恒沸点和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与外压有关,改变外压可使恒沸点和恒沸混合物的组成发生变化。
本实验环己烷与异丙醇的混合物属于第Ⅲ类溶液,具有最低恒沸点。
实验六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
韩山师院化学系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实验报告实验六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实验目的:了解水溶胶的制备方法及胶体溶液的一些性质。
实验原理:分散相的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物系叫做胶体。
胶体物系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分散法,使粒子较大的物质分散成胶体物系;另一种是凝聚法,使溶质分子原子或者离子自行结合成胶粒大小而形成溶胶。
本实验利用凝聚法制备Fe(OH)3溶胶和MnO2溶胶。
通常溶胶都具有比较稳定性质,如可以在密闭条件下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而不会产生沉淀,原因在于胶粒具有一定的ζ电位和溶剂化膜,故当加入一定的电解质时,胶粒电性相反的溶胶或其它物质使ζ电位降低,溶剂化膜变薄时,胶体变得不稳定并发生聚沉。
本实验研究正溶胶Fe(OH)3和负溶胶MnO2的这些性质及渗析作用。
实验用品: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试管15支、烧杯(25mL×2,100mL×1)、量筒(100mL×1,50mL×1,10mL×1)丁达尔现象观察筒、试管架、锥形瓶(250mL×6)、移液管(25mL×1,2mL×2,1mL×4)玻璃棒、吸量管(10mL×1、2mL×2,1mL×1)、酒精灯、三脚架。
试剂:1mol/L盐酸、0.1mol/L KMnO4溶液、2.5mol/L KCl溶液、5% 氨水、0.01mol/L K2CrO4溶液、10% FeCl3溶液、1% H2O2溶液、0.001mol/L K3[Fe(CN)6]溶液、1mol/L Na2S2O3溶液实验内容及其现象记录:问题与讨论:1、用量筒量取190mL蒸馏水进行加热一定要沸腾后才能逐滴加入10mL10% FeCl3溶液。
2、在制取MnO2溶胶时,滴加H2O2时一定要慢慢滴加,充分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当用玻棒醮取该溶液点于滤纸时把滤纸染为粉红色,应注意要求外围的一小圈为粉红色,中间大部分是黄褐色,否则还得继续滴加1% H2O2溶液。
高中化学实验 实验6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高中化学实验实验6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高中化学实验-实验6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6溶液的制备和校准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容量仪器的一般清洗方法和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
2.学习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正确使用。
3.掌握用标准物质校准酸碱溶液的方法。
4.掌握滴定管的准备、滴定操作和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5.熟悉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终点的颜色变化。
二、实验原理1.标准溶液:标准溶液是指浓度准确已知并可用来滴定的溶液,一般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来配制。
通常,只有基准物质才能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而其他的物质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基准物质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试剂的组成应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②试剂的纯度在99.9%以上;③ 试剂一般应稳定;④ 试剂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
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定量的转移至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稀释定容,摇匀。
溶液的浓度可通过计算直接得到。
间接法:首先制备与所需浓度相似的溶液,然后用标准物质(或用标准物质校准的标准溶液)校准其准确浓度。
2.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的酸碱因含有杂质、潮解和吸附等问题,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通常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再用适当的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本实验中所用到的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盐酸易挥发,浓度不确定,因此酸碱标准溶液常用间接法进行配制。
由于酸碱标准溶液是用间接法配制的,其标准浓度必须用标准物质校准。
只要校准任何一种酸碱溶液的浓度,就可以根据滴定分析的计量关系计算另一种溶液的浓度。
如滴定反应为na2c o3+2hcl2nacl+co2↑+h2o当测量点(也称为理论终点)时,滴定分析的测量关系为C(Na2CO3)V(Na2CO3)=1/2C(HCl)V(HCl)(3-26)3.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无水碳酸钠和硼砂等常用作标定酸的基准物质。
用碳酸钠做基准物时,先于180℃干燥2~3h,然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备用。
标定反应如下:na2co3+2hcl2nacl+co2↑+h2o当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为3.9,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实验6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6 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弱酸解离常数的测定方法2. 加深对电离平衡基本理论的理解二.背景知识及实验原理1. 背景知识在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人类与溶液有着广泛的接触,许多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许多物质的性质也是在溶液中体现的。
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存在于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如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解离的;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分子与其解离离子之间的平衡,其平衡常数称为解离平衡常数。
弱酸性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常数用K aΘ表示,弱碱性电解质解离平衡常数用K bΘ表示。
与其它平衡常数一样,解离平衡常数是化学平衡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其值越大,表明平衡时离子的浓度越大,电解质解离程度越大,即弱电解质解离得越多,因此可根据解离常数值得大小比较相同类型的弱电解质解离度的大小,即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常数应用较广。
比如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解离平衡常数值是选择和配制缓冲溶液的K aΘ或K bΘ值以及缓冲对的两种物质浓度比。
因此在选择具有一定pH 值的缓冲溶液时,应选用弱酸(或弱碱)的K aΘ(或K bΘ)值等于或接近于所需[H+](或[OH-])的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混合溶液,即pH≈p K aΘ或pOH≈p K bΘ。
弱电解质解离常数的数值可以通过热力学数据计算求得,也可以通过一些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测定。
这些物理化学方法是借助物理和几何方法来研究化学平衡体系性质变化和组成关系的,通过组成性质的研究可以了解平衡体系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在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各种化学性质时,也可以采取这些方法。
因为随着溶液组分发生变化,体系的某些性质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比如溶液的导电行为导电性质是一个能直接反映出电解质本性的重要理化性质,它随着溶液组成的变化发生相应变化。
而通过直接测定溶液的电导值以确定溶液中被测离子的浓度的方法称为电导分析法。
2. 实验原理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KΘ与解离度α有一定的关系。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六 溶液酸碱性检验
色。
·酸性溶液使石蕊显
·酚酞遇盐酸,依然保 _红__色,使酚酞_不__变__色;
持_无__色;酚酞遇氢氧 碱性溶液使石蕊显_蓝__
化钠溶液,由_无__色变 色,使酚酞显_红__色。
_红__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 酸碱性强弱:pH试纸 剪成2~3小块放在表面 皿或玻璃片上,用干 燥的滴管吸取或玻璃 棒蘸取盐酸、石灰水 ,滴或粘在pH试纸上 ,再与标准比色卡对 比颜色。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使用方法: 将石蕊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液
滴在石蕊试纸上,然后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注意:玻璃棒用后要立即冲洗擦干,再去蘸取其他溶液。
注意事项
即使是稀的酸、碱溶液,对皮肤或衣物也有腐蚀性, 一定要注意保护眼睛(例如佩戴护目镜)。在取用酸、 碱溶液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洒落在皮肤或衣物上,应立 即用水冲洗;万一溅到眼睛里,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同时报告老师。
→___盐___+__水____
8.取两支试管,一支 加1mL硫酸铜溶液, 另一支加1mL氯化铁 溶液,分别滴入石 灰水。
实验8的化学方程式是:
观察到:两__支__试__管___ Ca_(_O_H_)_2_+_Cu_S_O_4_=_C_u_(O_H_)_2_↓__+_Ca_SO4
_分__别_有__蓝__色__沉__淀__和__。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学生实验活动记录和报告 实验六 溶液酸碱性检验
与酸、碱的化学性质
1 课堂导入 2 新课讲授 3 课堂小结 4 典型例题
1 课堂导入
【回顾】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的性
质,想一想,溶液的酸碱性如何检验?酸和碱分别能与哪
实验六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报告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年级:级班级:班姓名:学号:日期:2014,6,16 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实验实验名称:实验六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目的】1.学习制备乙酰水杨酸。
2.熟悉重结晶。
3鉴定水杨酸。
【实验原理】水杨酸是一个双官能团的化合物,它既是酚又是羧酸,因此它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它既可与醇反应,乙酸酐存在下,形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而在过量甲醇存在下,产品则是水杨酸甲酯(冬青油)。
本实验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
原理如下:【试验药品】仪器与药品1、仪器5OmL锥形瓶、抽滤瓶、布氏漏斗、表面皿2、药品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氯化铁溶液【实验步骤】一、制备粗乙酰水杨酸:1.用电子天平称量3.15g水杨酸加入锥形瓶中。
2.用移液管取乙酸酐4.5ml加入锥形瓶中。
3.在锥形瓶中加入浓硫酸5滴,在70°c水浴中摇晃20分钟。
4.再在锥形瓶中加入冷水50ml,搅拌,抽滤。
5.将抽滤后的晶体放入烘箱烘干,称量,计算产率。
二、制备精制乙酰水杨酸:1.用电子天平称量0.5g粗乙酰水杨酸加入烧杯中。
2.在烧杯中加入3ml 95%乙醇放在70°c的水浴箱中溶解,再拿出室温冷却。
3.在冷却之后的烧杯中逐滴加入70°c蒸馏水5ml左右至浑浊,放在70°c水浴箱变澄清透明。
4.将产生的溶液在冰浴中冷却振摇。
5.将溶液抽滤产生晶体并烘干。
三、定性鉴定:1.分别取水杨酸0.1g,粗乙酰水杨酸0.1g,和精制乙酰水杨酸0.1g放入3支试管中。
2.各加入10滴95﹪乙醇,搅匀。
3.在各试管中加入1滴氯化铁,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制备粗乙酰水杨酸经过称量后得到2.090g,原来的反应物水杨酸为3.15g。
C水杨酸=3.15/138=0.0231/ C水杨酸=1/C乙酰水杨酸C乙酰水杨酸=0.023m乙酰水杨酸= C乙酰水杨酸*M乙酰水杨酸=4.11g产率=2.090/4.11*100%=50.9%2.顺序依次为粗的阿司匹林、精制的阿司匹林、水杨酸。
6.粗食盐提纯
三、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称取10g粗食盐,加入40mL去离 子水,搅拌溶解; 2.将溶液保持微沸,在搅拌下滴加1mol∙L-1 的BaCl2溶液直至SO42-离子沉淀完全(检验 Ba2+离子沉淀完全方法:取上层清液约1mL于 离心试管中冷却,离心,沿着试管壁滴加 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浑浊出现,试验完的 溶液与原溶液合并)。保持溶液微沸约3min, 使沉淀颗粒长大,便于过滤。
四、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1.台秤使用 2.加热搅拌 3.滴加操作 4.离心分离操作 5.常压过滤 6.减压过滤 7.加热浓缩 8.固、液体试剂取用 9.不要片面追求高产率
3.常压过滤,除去沉淀; 4.将滤液重新煮沸(必要时补加水保持溶液 体积不少于30mL),加入约1mL(约20滴) 的2mol∙L-1NaOH后,滴加1mol∙L-1的Na2CO3 溶液直至沉淀完全(检验方法同上); 5.常压过滤,除去沉淀; 6.在滤液中滴加2mol∙L-1HCl使溶液pH在3~5 之间; 7.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在不断搅拌下小 火加热蒸发浓缩至粘稠状,切勿蒸干,冷却;
粗 食 盐 ( 难 溶 性 泥 砂 , K , Ca
+
2+
,Mg
2+
, SO4 )
2-
(1)加 水 溶 解
(3)常 压 过 滤
(2 )加 入 稍 过 量 的 B aC l 2 溶 液
问题:为什么合并过滤?
滤 液 ( K +, C a 2+, M g 2+ , B a2+ )
(2)常 压 过 滤
(1 )加 入 稍 过 量 的 N aO H 和 N a 2 C O 3 溶 液
问 题 : 除 去 C a 2 + 、 M g 2 + 和 除 去 S O 4 2 -离 子 的次序能否颠倒?
实验六SDS实验报告
实验六SDS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表面张力,探究SDS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行为,并了解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电子天平、试剂瓶、磁力搅拌器、扩散管、毛细管- 试剂:SDS、高纯水、乙醇3. 实验原理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液体表面的表面张力。
在水溶液中,SDS分子会聚合形成胶束,当胶束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4. 实验步骤4.1 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4.1.1 预处理检测毛细管- 用高纯水冲洗毛细管,确保其内外无气泡。
- 用乙醇洗净毛细管,提高其润湿性能。
4.1.2 制备一系列浓度的SDS溶液- 分别称取不同质量的SDS,溶解于一定体积的高纯水中,得到不同浓度的SDS溶液。
4.1.3 填充扩散管- 将预处理好的毛细管插入扩散管中,通过磁力搅拌器搅拌,保持溶液的均匀性。
- 用一定质量的SDS溶液填充扩散管。
4.1.4 扩散实验- 在一个固定温度下,记录SDS溶液从毛细管开始扩散到溶液终点的时间。
-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4.1.5 绘制扩散时间与SDS浓度的曲线- 将浓度作为横坐标,扩散时间作为纵坐标。
- 根据曲线的拐点,确定临界胶束浓度。
4.2 测定表面张力4.2.1 准备SDS溶液- 用高纯水配制一定浓度的SDS溶液。
4.2.2 表面张力计测定- 将表面张力计的叶片浸入SDS溶液中。
- 阅读并记录表面张力计上的数值。
5. 实验结果与分析5.1 CMC的确定-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SDS浓度与扩散时间的曲线。
- 通过拐点的位置确定CMC的值。
5.2 表面张力的测定- 通过实验测得的表面张力值,分析SDS溶液的表面活性。
6. 结论- 经过实验测定,确定了SDS的临界胶束浓度。
- 测定了SDS溶液的表面张力,了解了SDS在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行为。
7.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有害物质的接触。
高中化学选修6 实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2.实验操作技能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4.实验安全与环保【教学重点】1.实验操作技能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教学难点】1.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2.实验误差的控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高中化学选修6中的实验化学。
实验化学是化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1.实验化学的定义:实验化学是研究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的科学,它是通过实验手段来验证化学理论的一种方法。
2.实验化学的分类: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实验化学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
3.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实验化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三、实验操作技能1.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实验化学的基础,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
我们要掌握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后的整理工作。
3.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要真实、准确、完整。
在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2.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计算、绘图等。
3.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结论,验证化学理论。
五、实验安全与环保1.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注意实验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实验六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2.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应用3.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指示剂选择和终点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1.HAC浓度的测定已知HAC的Ka=1.8×10-5,食用白醋中HAC的CKa>10-8,故可在水溶液中,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准确滴定.滴定反应: HAC + NaOH = NaAC +H2O弱碱性(pHSP=8.72,)当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时, 突跃范围约为pH=7.7~9.7。
凡是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在滴定的突跃范围之内的指示剂,都可用来指示终点。
指示剂:酚酞(能否用甲基橙或甲基红?)终点:无色→微红色(30S内不褪色。
为什么?)2.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用基准物质准确标定出NaOH溶液的浓度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邻苯二甲酸氢钾:优点:易制得纯品,在空气中不吸水,易保存,摩尔质量大,与NaOH反应的计量比为1:1。
在100~125℃下干燥1~2h后使用。
滴定反应为: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p H≈9.20),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式中m邻苯二甲酸氢钾—单位g, VNaOH—单位ml。
草酸 H2C204﹒2H2O:(1)在相对湿度为5%~95%时稳定。
(能否放置在干燥器中保存?)(2)用不含CO2的水配制草酸溶液,且暗处保存。
注意:光和Mn2+能加快空气氧化草酸,草酸溶液本身也能自动分解。
滴定反应为:H2C204 + 2NaOH = Na2C204 + 2H2O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pH≈8.4),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式中m草酸—单位g, VNaOH—单位ml。
标准溶液的浓度要保留4位有效数字。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1.0.1 mol·L-1NaOH溶液; 2.酚酞指示剂(0.2%乙醇溶液); 3.邻苯二甲酸氢钾(S)(A.R,在100~125℃下干燥1h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4.食用白醋; 5.台秤; 6.量筒(10mL); 7.烧杯; 8.试剂瓶(带橡胶塞); 9.酸式滴定管(50mL); 10.碱式滴定管(50mL); 11锥形瓶(250mL)。
生物化学实验六——酵母RNA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六——酵母RNA的提取与含量测定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5-10同组者:张奕一、实验目的1.掌握稀碱法提取酵母RNA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了解和掌握紫外吸收法测定RNA浓度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DNA则少于2%。
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当碱被中和后,可加乙醇使其沉淀,由此即可得到RNA制品。
但是用碱液提取的RNA有不同的降解。
核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核苷、嘌呤和嘧啶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260nm 左右,且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浓度为5µg/ml—45µg/ml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利用此性质,可用RNA标准液绘制RNA吸光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斜率为0.022-0.024左右),测定样品RNA浓度。
由于蛋白质在280nm的光吸收,对核酸测定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最大吸收峰在280nm处,原因是蛋白质组成中常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
所以如果有蛋白质的干扰必须得先测260nm处的吸光度,再测280nm处的吸光度,通过计算消除其对核酸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干酵母粉电子天平量筒容量瓶100ml 磁力搅拌器试管100℃水浴锅pH试纸(pH1-14)烧杯离心机722型分光光度计锥形瓶离心管四、实验试剂0.2%氢氧化钠溶液95%乙醇无水乙醚酸性乙醇(5ml浓Hcl加入到500ml95%乙醇中混匀)RNA标准蛋白溶液(200µg/ml)1.RNA的提取(1)称取4g干酵母粉,放入2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0.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在沸水浴中煮沸30min中并冷却;(2)冷却后,把液体倒入离心管中,在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5min;(3)离心后留上清液加入95%的酸性乙醇40ml,边加边搅拌,静置5min左右,再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4)离心后保留沉淀,用20ml 95%乙醇分两次洗涤沉淀,每次洗后在3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5)离心后的沉淀再用无水乙醇10ml洗涤两次,每次用3000r/min离心5min;(6)离心结束后,收集沉淀与滤纸上,称重备用。
实验六-IMViC实验
3.某公司推出一种新饮料,并声称是100%纯天然产品,不含 防腐剂,利用你所掌握的微生物学知识,试设计一个简单 实验来初步判断此饮料是否含有防腐剂?
实验42 IMViC与硫化氢试验
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IMViC与硫化氢试验原理 了解IMViC与硫化氢试验反应的原理及其在肠道菌 鉴定中的意义与方法
实验原理:
甲基红试验是用于检测由葡萄糖产生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 等,当细菌分解糖产酸,培养基中的甲基红指示剂由橘黄 (pH6.3)变为红色(pH4.2),即甲基红反应。
葡萄糖→丙酮酸→乙酰甲基甲醇 葡萄糖→丙酮酸
甲基红 甲基红 +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c. Voges-Proskauer (V-P) Test
抑(杀)菌圈的大小,能够反应化学消毒剂抑(杀)菌能力的大小
思考题
1.含化学消毒剂的滤纸片周围形成的抑(杀)菌圈表明该区域 培养基中的原有细菌被杀死或被抑制而不能进行生长,你 如何用实验证明抑(杀)菌圈的形成是由于化学消毒剂的抑 菌作用还是杀菌作用? 2.影响抑(杀)菌圈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抑(杀)菌圈大小能否准 确的反映出化学消毒剂抑(杀)菌能力的强弱吗?
实验步骤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菌种:大肠杆菌
溶液或试剂:
2.5%碘酒、0.1%升汞、5%石炭酸(苯酚)、75%乙醇、1%来 苏尔(甲酚皂消毒液)、0.25%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溶 液)、无菌生理盐水
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培养皿、无菌滤纸片、无菌枪尖
滤纸片法测定化学消毒剂的杀(抑)菌作用
1.熔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在操净 台上倒平板,4个人一组,每人一个平板,水平放置待凝 固; 2.用无菌枪尖吸取0.2ml培养18h的大肠杆菌菌液加入到平板 中,用无菌的三角涂棒涂布均匀; 3. 已涂布好的平板,将皿底划分成6等份,每一等份内标明 一种消毒剂的名称; 4.用无菌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圆滤纸片(5mm)分别浸入装有各 种消毒剂的平皿中浸湿,再将浸湿后的滤纸片贴在平板相 应区域,在平板中间贴上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滤纸片作为 对照; 5.将上述贴好滤纸片的含菌平板倒置放于37℃ 培养箱中, 48h后取出观察抑(杀)菌圈的大小
实验六.盐酸浓度的标定
盐酸浓度的标定一.实验目的1.学会盐酸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掌握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终点;3.熟悉电子天平的使用、减量法称量二.实验原理:为什么要滴定?什么是基准物质?能够准确滴定的条件终点的判定(能否滴到第一等当点),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指示剂计算公式实验结果的表示(误差、数据处理、真实值、平均值、准确度、精密度、置信水平、数据的取舍等)1.浓盐酸有挥发性, 因此标准溶液用间接方法配制, 配好的溶液只是近似浓度, 准确的HCl浓度需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通常用来标定HCl 溶液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Na2CO3 )和硼砂(Na2B4O7·l0H2O)。
本实验采用无水碳酸钠为基准物质来标定时,以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 滴定反应为: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2.⑴计算化学计量点的pH :在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浓度的反应中:Na2CO3+ 2HCl = H2CO3(CO2+H2O) + 2NaCl产物H2CO3饱和溶液的浓度约0.04mol·L-1,溶液的pH值为[H+]=(K a1c)-1/2 =(4.4×10-7×0.04)-1/2 =1.3×10-4mol·L-1,pH=3.9⑵混合指示剂变色点的pH :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变色点的pH为3.9,因此与化学计量点的pH值吻合,可选作指示剂。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主要仪器:电子天平,250m烧杯(3个),50mL酸式滴定管,称量瓶主要试剂:HCl (aq)、无水碳酸钠(s)、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实验操作:称量瓶的洗涤和干燥(烘箱)干燥器的使用减量称量法滴定四.操作步骤:1.盐酸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序号1 2 3 4 Na 2CO 3的质量m/g 0.1399 0.1769 0.1299 1401 初读数V 1(HCl)/mL 0.00 0.00 0.00 0.02 终读数V 2(HCl)/mL 24.82 32.68 24.06 26.00 △V(HCl)/mL 24.82 32.68 24.06 25.98 C(HCl)/mol·L -1 0.10180.10210.10190.1023C 平均(HCl)/mol·L -1(舍前)0.1020 S 0.0026计算T0.11查表3-1的T (置信界限95%) 1.48 C 平均(HCl)/mol·L -1(舍后) 0.1020用到的计算公式:1.盐酸浓度的计算:c (HCl)=2323Na CO Na CO HCl21000W M V ⨯⨯⨯2.平均值的计算:=(X 1+X 2+X 3+……+X n )/ n 3.标准偏差计算:4:统计量计算式为:T n =(X n -) / SGrubbs检验法P100六.问题及思考题★思考题1.配置0.1mol·L-1盐酸溶液时,用何种量器量取浓盐酸和蒸馏水?答:由于配制的盐酸溶液浓度是粗略的,因此浓盐酸用量筒量取;纯水也用量筒量取2.在称量过程中,出现一下情况,对称量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1)用手拿称量瓶或称量瓶的盖子;2)不在盛入试样的容器上方,打开或关上称量瓶盖子3)从称量瓶中很快倾倒试样;4)倒完试样后,很快竖起瓶子,不用盖子轻轻的敲打瓶口,就盖上盖子去称量;5)倒出所需质量的试样,要反复多次以至近10次才能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实验化学水平预测(完成时间:90分钟)双基型*1.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乙酸、四氯化碳(B)乙醇、乙醛、乙酸(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甘油*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D)欲测某溶液的pH,需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再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3.下列物质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B)少量白磷保存在二硫化碳中(C)硅酸钠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药品柜的同一层不可存放浓硝酸和浓氨水*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吸收尾气的方案,正确的是()。
①向KMnO4晶体中加入浓盐酸,产生的气体进行漂白实验后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②向Na2SO3晶体中滴入浓H2SO4,尾气用氨水吸收③向FeS固体中滴入稀盐酸,最后的尾气用CuSO4溶液吸收④浓H2SO4与食盐晶体共热,将多余的气体用水吸收(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实验室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中常常含有少量H2S、CO2和水蒸气,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乙炔气,简便易行的方案是()。
(A)通过NaOH溶液后再通过浓H2SO4(B)通过CuSO4溶液后再通过石灰水(C)通过碱石灰(D)通过P2O5后,再通过固体氢氧化钠**6.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末端需插入液面的是()。
①用NaOH溶液和FeSO4溶液制备Fe(OH)2时,吸有NaOH溶液的滴管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③分离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A)②⑤(B)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7.设计了五种制备气体的方案:①加热稀硫酸和乙醇(170。
C)制备乙烯,②加热稀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③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④用稀硝酸和硫化亚铁制备硫化氢,⑤电石和水制备乙炔。
不宜采用的方案是()。
(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①②③(D)有①②③④**8.根据下列描述的实验现象,能判断相应化学反应基本完成的是()。
(A)油脂皂化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B)皂化反应后振荡滴加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红色变浅(C)蔗糖水解后,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液溴和苯沸腾时,导管末端的硝酸银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9.下列说法与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多选倒扣分)(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将称好的NaOH固体在50ml小烧杯中溶解后,立即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B)制取蒸馏水时,为防止烧瓶内产生暴沸现象,应先向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C)利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量的2/3,也不能太少(D)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得的氧气中带有紫色,应在靠近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E)用电石制乙炔,产生气体的速率过快,应逐滴滴入饱和食盐水(F)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当溶液全部蒸干时,停止加热**10.(1)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化学实验中常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需采取某些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大气污染。
如多余的氯气用吸收,多余的氨气用浸泡过溶液的棉花处理,做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时玻璃管口缠放一团蘸有的棉花来吸收气体。
(2)用排气法收集下列气体时,如何确定集气瓶内的气体已收集满(写出简单的操作现象及结论)?O2:NH3:(3)简要解释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①某同学用天然水和蒸馏水分别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烧碱溶液时,结果前者浑浊,后者澄清。
②将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适量水中,充分振荡,得浑浊的液体,再加入少量NaOH固体,振荡,液体又变澄清。
纵向型**11.下列各组中的实验现象能用相似的原理解释的是()。
(A)苯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B)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甲酸溶液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砖红色沉淀(D)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13.右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
向装置中缓慢地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试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试液褪色。
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液体Y可能是()。
~④组数据(A)①和②(B)②和④(C)①和③(D)③和④***15.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A)KOH和Al2(SO4)3(B)稀H2SO4和NaHCO3(C)CaCl2和Na2CO3(D)Ba(OH)2和NaHSO4***16.某溶液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无水硫酸钠,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2SO4溶液②加金属Na,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②⑥③(B)④⑥①③(C )④⑥③② (D )②⑥①③⑤***17.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试回答:(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 ,丁 。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硫酸浸洗的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 )除去未反应的NO 3 (B )除去未反应的I - (C )除去未反应的Fe (D )除去碱性物质(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I 2的两种方法是 和 (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I 2的方法是 。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CO 2中的少量HCl :通入Na 2CO 3溶液,收集气体(C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FeCl 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NaOH 溶液,过滤****19.某同学将少量硝酸铜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使它按:2Cu(NO 3)2 2CuO+4NO 2↑+O 2↑。
分解后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木条复燃。
该同学对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NO 2不支持燃烧,木条复燃只是由于反应中产生的O 2所致 (B )只要混合气体中有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C )Cu(NO3)2分解产生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高,所以木条复燃 (D )NO 2和O 2均能支持燃烧,木条复燃是NO 2和O 2共同作用的结果****20.乙酰乙酸乙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液体,它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
在实验室中,它可以由下列原理制备:2CH 3COOC 2H 525C H ONaCH 3COOCH 2COOC 2H 5+C 2H 5OH反应中的催化剂乙醇钠是由金属钠和残留在乙酸乙酯中微量的乙醇作用生成,而反应一旦开始,生成的乙醇会不断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
阅读下面相关乙酰乙醇乙酯的制备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放入约5g 金属钠(已吸去表面煤油)和约25mL 二甲苯,用胶塞塞好,加热至钠熔熔化。
然后趁热用力振荡,可得到细粒状的钠珠。
a.制得细粒状钠珠的目的是 。
b.其中加入二甲苯的作用是 。
若无二甲苯,改用四氯化碳是否可以?说明理由: 。
(2)将烧瓶中二甲苯小心倾出,迅速加入55mL 乙酸乙酯,装上带有一根长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并在导管上端接一干燥管,这时反应开始,缓缓加热,保持瓶中混合液微沸状态,在实验中,使用烧瓶必须干燥,原料乙酸乙酯必须无水。
a.烧瓶及原料无水的原因: 。
b.烧瓶配长导管的作用: 。
c.导管接干燥管的目的: 。
(3)待金属钠完全反应后,向烧瓶中加入约等体积的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然后分离出乙酰乙酸乙酯。
a.加入饱和食盐水的目的: 。
b.分离乙酰乙酸乙酯的主要仪器(填最主要的一种): 。
(4)向分离出的乙酰乙酸乙酯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固体,振荡后静置,并过滤除去残渣,将滤液减压蒸馏,即可收集到产品约14g(0.1mol)。
a.加入无水Na2SO4固体的作用是。
b.实验最后产品远少于完全转化的理论产值37g,除反应过程中的损耗外,主要原因是。
****21.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 是用于储气的气囊,C中放适量的品红溶液,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E中放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
(4)当D中产生 (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2,而不是SO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则装置D的作用为。
****2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适当试剂可完成实验A、B、C,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A、B、C所用试剂或所得结论列于下表中。
(1)请填写①-⑥的试剂名称或实验结论:①②③④⑤⑥(2)请利用该装置自行设计一个有机实验D。
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所用试剂:甲,乙,丙。
锥形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大试管中的现象是;欲收集烧瓶中产生的气体,应采用法,需补充的玻璃仪器至少有。
横向型*****23.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
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Ⅰ: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g。
②加入过量盐酸。
③收集并测定生成气体体积VmL。
(1)如果你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人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得的碳酸钙纯度会偏 (填“高”、“低”或“无影响”)。
方案Ⅱ: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g。
②高温锻烧至1000。
C直到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
(2)如何确定质量已不再改变?(3)本方案中应如何“冷却”?方案Ⅲ: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g。
②用Cmol·L-1盐酸VmL(过量)溶解样品。
③取溶解后溶液的1/10,用C’mol·L-1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