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3

合集下载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2课时(共35张PPT)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2课时(共35张PPT)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 水平低
水利工程 量大
科技 水平低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商业型热带栽培业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比如橡胶、咖啡、可可、油棕、剑麻、 香蕉、菠萝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橡胶种植园主要分布 在东南亚和巴西,咖啡种植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及非洲。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 地和棕油出口国。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Agricultural location factors and agricultural distribution
永清县第一中学 王云飞
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
农业区 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 土壤、水源。
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
技术装备、生产 技术、信息化。
市场、交通运输、 劳动力、政策、 开发历史、饮食喜好。
右图为乌拉圭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相比,乌拉圭的牛肉具有( )
A.低价优势 B.品牌优势
C.牧草优势 D.自贸优势
7.阿根廷一度牛肉出口严重下滑的主要因素是 ( )
A.全球变暖,草场退化
B.政府相关政策
C.工业发展缓慢,技术落后
D.人口增多,国内市场需求旺盛
8.关于乌拉圭的叙述,错误的是( )
分布:亚洲季风区
主要产品
稻米
水稻生产需要什么条件?
水稻是好暖喜湿作物,在生 长期内要求有较高的气温。 水稻又是需水量很大的作物, 生长期内需求降水量在750 毫米以上,总需水量相当于 旱粮的2-4倍 。水稻种植要 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 。水 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复杂,劳 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 劳动力 。水稻种植主要分布 在亚洲地区。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 第一节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 第一节

B.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可持续发展
D.差异性 因时制宜
地理 必修 第二册(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1.A 2.B [第 1 题,“剑麻主要生长在高温湿润的热带地区”,说明别的地 区不适合剑麻生长,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 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述的是农历五月收割小麦的场景,体现了农业生产 的季节性。第 2 题,针对农业地域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地制宜,不同 的地区选择不同的品种来种植;针对农业季节性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时 制宜,在不同的季节做相应的事,不误农时。]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 土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
生长的农作物,如酸性的土壤适 壤 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宜种植茶树
水源是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是干 水源丰富的地区,适宜水稻种植

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 和水产养殖;水源较少的地区适

因素
宜经营旱作农业和灌溉农业
地域类型,形成评价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 必修 第二册(配湘教版)
思维导图
返回导航
课前 自主预习 课堂 核心探究 当堂 素能培优 随堂 达标训练
栏目索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课前 自主预习
[对应学生用书 P74]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_生__长__发__育_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__育__、 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B.水分
C.土壤
D.市场
地理 必修 第二册(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农业发展的措施高中地理

农业发展的措施高中地理

农业发展的措施高中地理
农业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以下是一些高中地理中常见的农业发展措施:
1. 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农作物种植比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促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 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5. 改进耕作方式: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新型耕作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7.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

8. 培育自主品牌:通过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9. 加强农业管理和立法:建立健全农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1)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8)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7)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①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如热量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②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

③水源: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④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①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②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③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二、农业布局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5.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
业。不同肥力的土地,表现出的生产力不同。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
地形
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而 不同。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立体农业。
⑤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
大幅度下跌
市场(供过于求)
阅读:“绿色农业”(P61)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绿色农业? 2、绿色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3、绿色农业以什么为核心?
4、什么叫绿色食品?
无污染,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5、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
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
能举出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例子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 不同“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政策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七: 以前,北方一到冬 季,每家每户都会 购买几十斤甚至上 百斤的大白菜存在 家里,如今再也没 有这种现象了,请 问是为什么?
交通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八: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 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水分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行程与发展(人教版)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行程与发展(人教版)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美国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PPT

大家好
6
自然因素
气候
材料 新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比其 他地区的 含糖量高。尤其是新疆的哈 密瓜更是驰名中外,堪称是水果中的 佳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疆的 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较大等原因形 成的。
气候对农业的生产的影响是重要 的。
大家好
7
7
地形
平原地区是大我家好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8 8
小结: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 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以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家好
15
水稻种植业 1、分布 2、特点
3、区位条件
东亚、东南亚、南亚
大家好
16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土壤污染] 34
结束
大家好
35
大家好
11
自然因素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地形 丘陵地形,适宜果树生长 土壤 中性偏碱的沙壤土质,富含营养元素 水源 多河流,水源充足
市场 国内外市场广阔 交通 公路、铁路及海运便利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劳动力充足 政策 栖霞政府大力支持 历史经验 种植历史久,经验丰富
大家好
20
美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春小麦
冬小麦
大家好
21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位于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1、自然条件 耕地面积大 ③近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源充足 ④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水陆交通便利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教学课件,含视频)-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教学课件,含视频)-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
广西桑蚕业
一、基本概念梳理
农业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 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 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按生产对象划分可以分为种植业、畜牧 业、渔业、林业、混合农业。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
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 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可理解为某事物布局在此的影响 因素
材料五:蚕种多用“两广二号”、“桂蚕 2 号”、“桂蚕 N2”这三个广西蚕 区推广的当家品种。也是广西蚕区科研人员历经多代人多次试验和 实践的结果。抗病性和产量都更高。
思考2: 结合材料三、四、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如何保证产量和质 量?(参考课本58页)
材料六:但是实际历史上的桑蚕业中心 并不在广西。《中国桑蚕空间格局演变 及其优化研究》中指出:1990年,江苏、 浙江两省的蚕茧产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 江山(分别占24.5%和25.5%);
观看视频, 观察其中 信息, 视频中的 农业活动 很可能位 于我国哪 个区域?
视频中县城地处广西地区
“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目前,广西蚕茧产量约 占全国总量的五成,世界总量的45%.广西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亚热 带地区最大的蚕茧产区。已跃居为中国第一大蚕茧生产省份,甚至 超越了印度,目前广西蚕区在全球蚕区独领风骚。
二、走进桑蚕业
材料一:桑蚕是以桑叶为食、吐丝结茧的一种经济昆虫,吐出的
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蚕的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桑树喜光,对气候、土 壤适应性都很强。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 一般可达数百年,个别可达数千年。 桑根在地温5℃开始吸水,10℃ 开始长出新根,35℃停止生长,适宜温度28-30℃,最适温度30℃。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专题:区域农业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和优势;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产业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述农业的定义和作用;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第二章: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第三章:区域农业特点和优势我国主要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点;不同区域的农业优势和制约因素;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4. 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和改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

5. 第五章:区域农业发展的案例分析我国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分析;国际上成功农业区域发展的案例分析;学生自主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发展概述、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基本概念和理论;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区域农业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利用GIS地图观察和分析农业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学习成果。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

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水稻、玉米、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以春小麦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海南省海口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必修3)

海南省海口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1。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歌诀法记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千里,季风雨热必同期,黑土广布土壤肥,水源充足河密集。

(2)社会经济条件:轻重工,设备齐,市场广因运便利;北大仓,保湿地,专业化由人口稀。

2.字诀记忆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技”: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错误!1.东北地区的概况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错误!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1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图表解读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和沼泽的分布图[信息获取](1)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

(2)从气候条件看,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农作物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3)为什么三江平原多沼泽地?提示: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河流有凌汛现象;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有永久冻土分布,不利于水分的下渗。

问题探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地理必修23.2农业地域类型

地理必修23.2农业地域类型

(二)大牧场放牧业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提供基础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提供可能 距海港近,交通方便 提供便利
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景观
(二)大牧场放牧业
4、阿根廷人建设大牧场,促进草原牧牛业发展的措施
培养良种牛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练习
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名称:A__东_亚___、B_东__南_亚_____、 C_南__亚___。 (2)A、B、C三地均有_季__风___气候区,_水__热___资源丰富。 (3)从地形上看,稻田多分布在(A、B )
除亚洲外,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 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拉丁美洲的古 巴、委内瑞拉、巴西也有水稻种植业的 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 也分布着大片稻田,但采用大规模的旱 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
(二)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
1.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二)大牧场放牧业
1、①②④ ③⑤⑦
2、①②③④⑥⑦ ⑤
3、②③④⑥⑦ ①⑤ 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 亚的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口稠密的地区。
小麦主要分布在温带(主要在温带大陆性气 候区和季风区),(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 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小麦是旱作作物)。
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 长的地区,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种植较 多。玉米怕冷湿霜冻。
一、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
是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 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 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①只能种植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 ②只能做到一年一熟; ③作物易遭受低温冷害; ④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 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知识树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合作探究】(5分钟) 探究内容 探究1-1 展示 本 探究1-2 展示 节 探究2 讲解 课 探究3 合作探究 探究4-1 展示 下 探究4-2 展示 节 探究5-1 展示 课 探究5-2 展示 探究5-3 讲解
分工 G4 G3 G2
师生
讲评 G8 G7 G6
师生
G1 G5 G6 G7 G8
G5 G4 G3 G2 G1
要求:1、展示小组字迹工整 2、讲评小组 包括修改展示内容,并理解讲述(脱稿) 3、非展示同学 :认真倾听,做好笔记;随时补充质疑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在高考地理中,农业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农业常识: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然条件如气候(热量、降水、温差、光照)、地形、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资金、管理水平、种植历史等;技术条件如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农药等。

2.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
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和混合农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

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包括农、林、牧、副、渔。

6.农业按投入分类:包括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包括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具体详细地理解、掌握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锻炼和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保答题全面、完整、不漏点。

高中地理 农业、工业 知识点

高中地理 农业、工业 知识点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的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即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各农业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因素:(1)气候:a、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我国南蔗北菜等。

b、影响耕作制度,如我国东北西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华南地区一年三熟。

(2)地形:a、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b、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布,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而有所不同.(3)土壤: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茶树适宜酸性土壤生长。

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商品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3)劳动力: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呈反比;(4)政策:我国的土地流转政策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规模发展;(5)科技:科技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如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农业良种的培养,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农业运输条件、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3、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如修筑梯田、玻璃温室等;保鲜技术,冷冻船出现,使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2)区位条件:a、夏季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b、平坦的地形,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c、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3)特点:a、小农经营(规模小)b、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c、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d、水利工程量大;(4)发展措施:扩大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大科技投入。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国家: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3)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b、便利的交通运输;c、地广人稀;d、高度发达的工业;e、先进的技术;f、商品率高;3、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干旱、半干旱气候面积广大地区;美国、阿根廷大牧场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大牧场养羊;(2)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3)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a、气候温暖,天然草场优良;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c、距海港近(布宜诺斯艾利斯),促进牧场的商品经营;(4)发展措施: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农业区甲乙丙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kg 1 956 977 2 495 3 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t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hm2145.6 186.6 2.1 37.9
1.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C.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2.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C 2.A
2.美国中部平原有世界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农场规模大(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平均每人收获量高),集约化程度高(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大、每公顷收获量高),应是甲。

故选A。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和布局分析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且肥力较高
水源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工业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提供必要物质条件
人口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有利于商品化
交通、科技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科技实力强
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
地形区平原地区西部高原区山地、丘陵地区
自然条件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
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
④雨热同期
①宜牧面积广;②降水较
多,草类茂盛;③牲畜质优
①宜林面积广;②森林资源
丰富
主要问题
及解决措施
热量不足;改良品种和技术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采育失调、以伐为主;营林
4.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

该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等。

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A.农业生产商品化B.生产经营集约化C.农田作业机械化D.生产地区专门化
2.农业带甲形成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湿冷B.土壤肥沃C.市场广阔D.光照充足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10℃左右开始发芽。

在35℃以上的高温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幼嫩芽叶会灼伤;在10℃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

茶树生长环境最宜漫射光,忌阳光直射。

材料二碧螺春创制于明朝,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中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令碧螺春茶具有茶香果味,品质优异。

碧螺春采制技艺要求高,一般春季采摘,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虽然市场需求量很大,但产量一直没有明显提高。

材料三洞庭碧螺春产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碧螺春品质优良的原因。

(2)2016年1月份,洞庭山遭遇百年一遇的严寒,但总的来说对“洞庭碧螺春”的影响却不大。

试从自然与人为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3)试分析“洞庭碧螺春”产量难以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D 2.A
3.【答案】(1)受太湖水域影响,洞庭碧螺春产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气温不高,(幼嫩芽叶柔嫩);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多云雾)果树阻挡部分阳光,多漫射光;茶树和果树相间种植,茶吸果香,品质优良;碧螺春产区四周为太湖水域,空气洁净,环境质量高;丘陵山地地形,排水条件好,酸性土壤,土质疏松肥沃。

(2)深受太湖影响,空气及土壤湿度较大,降温较缓;茶果相间,果树成为茶园的天然屏障,有效阻挡了冷空气对茶树的影响;茶农采取了其他相应防寒措施:茶农用稻草、作物秸秆、帆布、地膜等覆盖根据夜间风向,茶农在茶园上风向燃烧树枝,树叶,杂草、农作物秸秆等熏烟,减少地面辐射在冷空气来之前全园浇灌一次透水。

(3)茶叶产区面积有限;春茶采茶时间短;采制工艺要求高;采茶工价高;采茶工人不足等。

(2)湖水热容量大,深受太湖影响,空气及土壤湿度较大,降温较缓;茶果相间,果树成为茶园的天然屏障,有效阻挡了冷空气对茶树的影响;茶农采取了其他相应防寒措施。

(3)茶生长条件有特定要求,洞庭茶叶产区面积有限;春茶采茶时间短,采茶量有限;采茶工价高,采茶成本高影响采茶量;采茶工人不足等,采茶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