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中高频率问题的解决方法提纲

合集下载

中考重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思维训练

中考重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思维训练

中考重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思维训练数学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在中考中,数学题目往往占据相当的比重,因此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进行思维训练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考重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思维训练。

一、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1. 理清思路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理清思路。

有些题目给出的条件较多,问题较复杂,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提炼出问题的关键点,进而确定解题的思路。

可以通过画图、列式、设变量等方式辅助理清思路。

2. 善用公式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一些公式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无论是几何题还是代数题,通过运用相应的公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

因此,学生需要熟记并灵活运用一些重要的数学公式。

3. 刻意练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的刻意练习。

只有通过实际的算题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数学题目进行练习,逐渐提升自己的解题水平。

二、思维训练方法1. 扩展思维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灵活的思维,有时需要跳出常规思维模式进行推理。

因此,培养学生的扩展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形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2. 分析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分析能力,即从整体到部分,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分析题目的条件与要求,进行归纳和推理,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 抽象思维数学问题中经常涉及到抽象概念,因此学生需要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可以通过数学的建模来进行训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和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解决数学问题的例题与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训练,下面列举一道例题进行解析:例题:某数的 1/2 平方与 4/5 之乘积的结果等于 5/8,求该数。

解析:设该数为 x,则由题意可得:(1/2)x^2 * (4/5) = 5/8。

初三年级高数考试的难题破解技巧

初三年级高数考试的难题破解技巧

初三年级高数考试的难题破解技巧在初三年级的数学考试中,面对高数难题,许多学生往往感到困惑。

高数难题通常不是因为概念不清晰,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因此,了解并运用一些破解技巧,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面对高数难题,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高数题目往往要求考生具备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整理和归纳所学的知识点,来构建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

这一框架可以帮助他们在解题时迅速定位问题的核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其次,了解题目的类型和常见的解题方法是关键。

高数考试中,题目类型通常包括函数、极限、导数等。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熟悉这些题目的解法。

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和定理,能够在考试中事半功倍。

例如,函数的图像分析和极限的计算技巧,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解决相关问题。

另外,拆解题目也是破解难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面对复杂的题目,学生可以尝试将题目拆分成几个小问题,逐一解决。

这样不仅能减少解题的复杂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本质。

例如,在解决某些涉及多步骤的题目时,分步进行解答可以避免遗漏关键步骤,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此外,模拟考试和时间管理也是重要的备考策略。

学生在平时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来熟悉考试的节奏和题型。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做题速度,还能增强他们在真实考试中的心理素质。

在考试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道题目都有足够的时间解答,也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破解初三年级高数难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思维训练,掌握解题方法,学会拆解题目,并且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

通过这些策略,学生可以在考试中更自信地面对难题,提高解题效率,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轻松应对复杂题目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轻松应对复杂题目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轻松应对复杂题目数学是中考重要的一科,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痛的科目之一。

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题目,考生们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然而,只要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就能够轻松应对复杂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数学解题的技巧,帮助学生顺利应对考试。

一、注意审题在解答数学题目时,首先要仔细审题。

有很多考生在做题时会漏读或理解不清题目内容,导致答案错误。

因此,务必细心阅读题目,了解题目所要求的是什么,要求解答的是哪个变量,这样才能正确进行下一步的解题操作。

例如,题目可能要求我们计算一个地球绕太阳的周期,而不是计算地球绕自己轴的周期。

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审题,可能会将题目理解错,导致错误的答案。

二、建立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建立方程。

当遇到初中数学题目时,我们会发现很多题目都可以用方程进行解答。

因此,建立方程是解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建立方程时,我们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将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转化为数学语言。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求解方程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找出思维难点解决数学题目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思维难点,例如复杂的图形变换、逻辑关系等。

针对这些难点,我们需要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运用相应的解题技巧。

例如,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个几何问题,要求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长、对应角度等特征来进行判断。

四、关注常见解题模式中考数学中,一些题目会反复出现相同的解题模式。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常见的解题模式,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常见的解题模式包括利用代数运算、利用几何性质、利用数列规律等。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解题模式,我们能够更加迅速地解决相应的题目。

五、多做题,不断练习最后一个技巧就是多做题,不断练习。

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进行解答,逐渐提高难度,以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解题水平。

数学中考统计与概率题型解题方法总结

数学中考统计与概率题型解题方法总结

数学中考统计与概率题型解题方法总结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中考试中常出现的题型之一,通过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类题目。

本文将对中考统计与概率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频数统计题频数统计题是统计与概率题型中最为基础和常见的一类题目。

在这类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一组数据,要求我们统计某个数值或某个范围内数据出现的次数。

解题方法:1.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确定需要统计的数值或范围,并分析给定数据的特点。

2. 建立频数统计表格。

将给定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在表格中记录每个数值或范围的出现次数。

3. 统计频数。

根据数据进行计数,并记录在频数统计表格中。

4. 统计完成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举例说明:例如,某题目给出以下一组数据:3, 4, 3, 2, 5, 4, 3, 1, 2, 4。

题目要求统计数据中各个数字出现的次数。

解题步骤:1. 建立频数统计表格如下:数字 | 1 | 2 | 3 | 4 | 5 |------|---|---|---|---|---|频数 | | | | | |2. 对数据进行计数:数字1出现1次,数字2出现2次,数字3出现3次,数字4出现3次,数字5出现1次。

3. 填入频数统计表格:数字 | 1 | 2 | 3 | 4 | 5 |------|---|---|---|---|---|频数 | 1 | 2 | 3 | 3 | 1 |4. 统计完成后,根据需要回答相关问题,比如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是3,共出现了3次。

二、频率与百分数计算题在统计与概率题型中,频率与百分数计算题目是针对概率进行计算和比较的题目。

通常会给出一组数据,并要求我们计算某个数值或范围的频率或百分数。

解题方法:1. 读题,理解题意。

确定频率或百分数的计算对象,并分析给定数据的特点。

2. 计算频率或百分数。

使用给定数据和统计结果计算所需的频率或百分数。

3.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或进行比较。

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解题技巧统计与概率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解题技巧之一。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解题技巧,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频数统计法在统计与概率中,经常遇到需要进行数据统计的题目。

频数统计法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技巧。

该方法通过统计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确定数据的频数,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某班级40名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记录在下表中:身高(cm)频数140-150 10150-160 15160-170 12170-180 3通过频数统计法,我们可以得到该班级的身高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数据的分布特点,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二、频率与概率计算频率与概率是统计与概率中需要计算的重要概念。

频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概率则是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频率计算公式为:频率 = 事件发生次数 / 总次数概率计算公式为:概率 = 事件发生次数 / 总次数例如,在某次抽奖活动中,共有50人参与,其中有10人获奖。

那么获奖的频率为10/50=1/5,概率为10/50=0.2。

在解题过程中,通过计算频率与概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三、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是解决统计与概率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抽取一部分样本数据,进行调查与分析,推断整体数据的特征与规律。

在进行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样本选择的随机性:确保样本的选择过程是随机的,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2. 样本大小的确定:样本大小应该足够大,以减小因随机性引起的误差。

3. 假设的设立:根据实际问题,设立相应的假设,通过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通过样本调查与假设检验,不仅可以推断整体数据的特征与规律,还可以评估推断结果的可信度,为解题提供有力支持。

四、条件概率计算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一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中考重点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中考重点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中考重点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在中考数学试题中,经常会涉及到重点应用题,这些题目要求考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运用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解决中考重点应用题的方法。

一、认真分析题目解决中考重点应用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目的要求。

这包括明确问题是要求解什么、给出什么条件,以及需要求解的答案是一个数值还是一个关系等。

只有对题目要求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题。

二、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中考重点应用题离不开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运用。

根据题目的特点,运用所学的各个数学分支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求解。

常见的数学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公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从而求得准确的答案。

三、建立变量和方程在解决中考重点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建立变量和方程。

通过定义变量,将问题中的未知量用符号表示出来,然后通过给出的条件建立方程组,运用方程求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建立变量和方程,可以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求解。

四、思维方法和策略解决中考重点应用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

比如,可以采用反证法、归纳法、递推法等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分析问题的内在联系和特点,从而采取合适的策略求解问题。

五、实际举例演练为了提高解决中考重点应用题的能力,考生还需进行大量的实例演练。

通过大量的实际题目练习,可以熟悉和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功底。

同时,通过实例演练可以发现和总结问题解决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提高解题效率。

六、培养自信心和掌握时间在中考中解决重点应用题往往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自信心。

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勤于练习,在解题过程中保持冷静和自信,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技巧如何应对难题的解题思路

中考数学复习技巧如何应对难题的解题思路

中考数学复习技巧如何应对难题的解题思路在准备中考数学考试时,难题往往是令学生头疼的问题。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一些有效的复习技巧和解题思路,就能够更好地应对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数学复习技巧,帮助大家应对难题。

1. 系统复习复习时应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将知识点系统地过一遍。

同时,要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好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充分的复习。

2. 做好错题整理针对平时做错的题目,作为难题的代表,要进行整理和分类。

可以将错题按照题型、知识点等分类,形成错题集,然后集中攻克这些难题。

3. 多做真题中考数学真题是复习的重要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考点和考情。

多做真题可以熟悉考试形式,掌握解题技巧。

尤其要着重做近几年的真题,因为这些题目更贴近考试的难度和内容。

4. 梳理解题思路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该先分析题目,梳理解题思路。

可以先看清题目的要求,理清题目给出的条件,再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题思考。

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也要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5. 学会简化问题有时候,一道题目看起来很复杂,难以下手。

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简化问题,将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逐步解决。

或者可以从特例入手,通过特例解决问题,再由特例引出一般情况的解法。

6. 注重理解无论是做题还是复习,都要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不仅要记住公式和定理,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难题,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7. 多与他人交流讨论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通过讨论,可以听取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拓宽自己的解题思维。

此外,与他人交流还可以找出自己在思路上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结起来,应对中考数学难题的关键是系统复习、做好错题整理、多做真题、梳理解题思路、学会简化问题、注重理解和与他人交流。

通过掌握这些复习技巧和解题思路,相信大家能够在考试中应对难题,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物理高频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高频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高频题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高频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能够运用所学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初中物理高频题的类型及特点。

2. 解题技巧和策略的讲解。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总结出初中物理高频题的类型及特点。

2. 提问:大家在解决初中物理高频题时遇到过哪些困难?有哪些解题技巧可以分享?二、讲解(20分钟)1. 针对初中物理高频题的类型,讲解相应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a. 选择题解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 分析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3) 对剩余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b. 计算题解题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2) 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明确解题目标。

3) 根据物理公式和题目条件进行计算,注意单位换算。

4) 检验答案,确保符合题意。

2. 举例讲解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a. 题目展示: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求物体滑到斜面底部的速度。

b. 分析题目,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

c. 根据物理公式和题目条件进行计算。

d. 检验答案,确保符合题意。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初中物理高频题,巩固所学解题技巧和策略。

2.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问: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解决初中物理高频题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试卷,评估学生对初中物理高频题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以此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注:本教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频率问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频率问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频率问题的解题技巧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频率问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周期性事件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

解决频率问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频率问题,并提供解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一、简单周期性事件的频率计算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钟摆在1秒钟内来回摆动一次,求其频率。

解题思路:频率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周期性事件的次数。

在这个例子中,单位时间是1秒钟,周期性事件是钟摆的摆动一次。

因此,钟摆的频率就是1次/秒,即1Hz。

这个例子展示了频率计算的基本思路:找到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周期性事件的次数,然后除以单位时间,即可得到频率。

二、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关系在波动学中,频率和波长是密切相关的。

波长是指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对应的长度,通常用λ表示。

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v = fλ来描述,其中v是波的传播速度,f是频率。

例如,一个波的传播速度是300 m/s,波长是2 m,求其频率。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v = fλ,我们可以将已知的波长和传播速度代入公式,解出频率。

即f = v/λ = 300 m/s / 2 m = 150 Hz。

这个例子说明了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掌握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在已知波长和传播速度的情况下计算频率。

三、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一般来说,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 Hz到20 kHz 之间。

例如,一只小鸟的鸣叫声频率是5000 Hz,问其音调是高还是低?解题思路:根据人类听觉的特性,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因此,小鸟的鸣叫声频率为5000 Hz,可以判断其音调是高音。

这个例子说明了声音频率与音调之间的关系,通过掌握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根据频率判断声音的音调。

四、光的频率与颜色的关系光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决定了光的颜色。

高频考点解题策略操作手册

高频考点解题策略操作手册

高频考点解题策略操作手册第1章数量关系考点解题策略 (4)1.1 整数与不定方程 (4)1.1.1 整数的性质与运用 (4)1.1.2 不定方程的解法 (4)1.2 阶乘与排列组合 (4)1.2.1 阶乘的计算与应用 (4)1.2.2 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4)1.3 概率与统计 (5)1.3.1 概率的计算方法 (5)1.3.2 统计问题的处理策略 (5)1.4 几何图形与空间关系 (5)1.4.1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 (5)1.4.2 空间关系的分析与应用 (5)第2章言语理解与表达考点解题策略 (5)2.1 词语理解与成语运用 (5)2.2 病句修改与句式转换 (6)2.3 文段概括与主旨提炼 (6)2.4 逻辑填空与语句衔接 (6)第3章判断推理考点解题策略 (7)3.1 类比推理与定义判断 (7)3.2 逻辑判断与假设分析 (7)3.3 图形推理与空间想象 (7)3.4 数量推理与排列组合 (7)第4章数据分析考点解题策略 (8)4.1 数据整理与图表分析 (8)4.1.1 数据清洗 (8)4.1.2 数据排序与筛选 (8)4.1.3 图表制作 (8)4.2 均值、方差与标准差 (8)4.2.1 计算均值 (8)4.2.2 计算方差 (8)4.2.3 计算标准差 (9)4.3 概率与期望 (9)4.3.1 概率计算 (9)4.3.2 期望计算 (9)4.4 回归分析与应用 (9)4.4.1 模型选择 (9)4.4.2 参数估计 (9)4.4.3 模型应用 (10)第5章常识判断考点解题策略 (10)5.1 政治常识与法律法规 (10)5.1.1 掌握基本政治理论:熟练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等。

(10)5.1.2 了解政策法规:熟悉我国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法规,以及与题目相关的政策规定。

(10)5.1.3 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政策动向,提高对时政热点的敏感度。

备考终极秘籍如何在中迅速排除干扰项

备考终极秘籍如何在中迅速排除干扰项

备考终极秘籍如何在中迅速排除干扰项备考阶段对于中考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一些有效的备考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中考数学、语文等选择题中,经常会遇到干扰项,如何快速排除干扰项成为备考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备考终极秘籍,帮助中考考生快速排除干扰项。

一、理解题目意图在解答选择题之前,首先要仔细理解题目的意图。

通过通读题目,确定做题的方向,明确所需要寻找的答案。

在理解题目意图的基础上,可以迅速排除一些明显与题目要求无关的干扰项,缩小答案的范围。

例如,在数学题中,如果题目要求求解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而选项中出现了该三角形的周长、宽度等与面积无关的数据,可以毫不犹豫地将这些选项排除。

二、审题准确准确审题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步骤。

细心审题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定位答案。

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条件以及解题方法。

例如,一道语文选择题题目中要求找出一个诗句的作者,但选项中出现了其他诗句的作者姓名,这时考生可以通过排除掉与题目要求不符的选项,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三、留意常用干扰项备考中,我们还要留意一些常见的干扰项,这些干扰项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但却往往与正确答案无关。

1.绝对化干扰项绝对化干扰项常常使用绝对词汇,如“全部、完全、每个”等词语。

这些绝对化的干扰项往往是错误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事情是绝对的。

例如,在一道数学题中,如果选项中出现了“所有人都……”的描述,可以排除这个选项。

2.相反干扰项相反干扰项常常使用否定词汇,如“不是、无法、不具备”等。

这些相反干扰项往往会误导考生,使其做出错误的选择。

例如,在一道英语题中,如果题目要求选择一个与下划线部分意思相同的词语,而选项中出现了一个相反意思的词语,可以排除这个选项。

3.近似干扰项近似干扰项常常使用与正确答案在语义上接近但又稍有不同的词语,容易让考生感到迷惑。

例如,在一道地理题中,如果题目要求选择一个国家的首都,而选项中出现了该国家的一个大城市名称,可以将这个选项排除。

中考数学备考解决复杂题目的方法

中考数学备考解决复杂题目的方法

中考数学备考解决复杂题目的方法数学是中考的一门重要科目,而解决复杂的数学题目常常是学生备考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同学们应对数学中的复杂题目。

一、理清思路,明确问题解决复杂题目首先要理清思路,明确问题。

在遇到一道难题时,我们可以先仔细阅读题目,分析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尽量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图像。

然后,将题目拆解成几个小问题,分别解决。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避免在一开始就被题目的复杂性吓倒。

二、运用数学知识,找出规律解决复杂题目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当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结合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尝试用已掌握的数学原理或定理解决。

同时,我们还需发现问题中的规律,寻找与已知条件相关的特点或数列。

将问题抽象化,用符号或数学模型来表示,从而更好地解决难题。

三、多做题,积累经验解决复杂题目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

我们可以找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反复训练,通过分析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加模拟考试或参考中考真题,加强对数学考试的熟悉程度,更好地适应复杂题目的解答要求。

四、多与他人讨论,取长补短解决复杂题目时,与他人的讨论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与同学、老师或家长一起探讨题目,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应的解题方法与其他考生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

五、注重细节,避免粗心错误在解决复杂题目时,细节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限定条件、单位换算以及计算过程中的小数保留等方面的细节。

除此之外,还要避免粗心造成的计算错误,要提高自己的仔细性和耐心,确保每一步的操作准确无误。

六、勇于挑战,坚持不懈解决复杂题目需要勇于面对挑战,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虽然复杂题目可能令人望而却步,但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需要坚持不懈地思考、尝试和实践,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要时刻保持耐心和冷静。

高考数学频率大题知识点

高考数学频率大题知识点

高考数学频率大题知识点高考数学中,频率大题是考查学生对概率与统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常见的频率大题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整理,以便能够较好地应对考试。

一、样本调查在频率大题中,样本调查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在这类题目中,需要通过一定的调查方法获取样本数据,并根据样本数据推算出总体的情况。

常见的方法有对整个班级或学校的同学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例如,某高二班有60名学生,教师随机抽取了15名学生进行匿名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11名学生认为高中生活较为快乐。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推算出总体的情况。

首先,将样本的情况与总体的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比例:11/15 = x/60。

通过解这个等式,可以得出总体中认为高中生活快乐的人数是44人。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注意样本与总体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比例关系来得到总体的情况。

二、抽样与概率另一类常见的频率大题是抽样与概率题目。

在这类题目中,给出了一定的条件,需要计算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计算概率时,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有直接计数法、频率法和几何概率法。

直接计数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情况进行计数,再计算出事件发生的次数,并与总数作比较,得出概率值。

例如,有一个装有10个球的盒子,其中3个是红色球,7个是绿色球。

如果从盒子中随机抽取一个球,求抽到红色球的概率。

我们可以通过计数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概率为3/10。

频率法是一种根据长期观察的频率来估计概率的方法。

即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来获取事件发生的相对频率,并使用这些频率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值。

几何概率法是一种通过几何图形来计算概率的方法,通常基于事件发生的空间模型。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计算概率时需要注意事件的互斥与独立性质,以及条件概率等相关概念。

三、统计数据分析在高考数学的频率大题中,统计数据分析是一个必备的考点。

中考数学复习技巧如何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技巧如何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技巧如何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数学作为一门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中考阶段,数学考试往往是让许多学生感到畏惧的科目之一。

复杂的数学问题似乎总是令人望而生畏,但只要运用正确的复习技巧,同学们完全可以应对这些困难。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效的数学复习技巧,帮助同学们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

1. 开展系统性复习在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系统性复习是非常关键的。

同学们可以按照知识点、题型、难度等将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并逐一进行复习。

首先,建议同学们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常用公式整理出来,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

其次,同学们可以根据历年中考试卷上的数学题目,将各类题型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2. 善于找准规律复杂的数学问题往往暗含着某种规律,因此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善于找准规律。

有时候,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能令人摸不着头脑,但一旦发现了其中的规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解题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项、绘制图形或者尝试举例等方法,去寻找问题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题。

通过善于找准规律,不仅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还能增强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3. 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可以通过重点抓好作业和课堂上学习的题目,了解和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的经验。

另外,还可以通过解析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这样做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4. 多做模拟试题和真题为了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同学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模拟试题和真题是非常有价值的复习资源。

通过多做模拟试题和真题,同学们既能够复习各个知识点,又能够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模拟试题和近几年的中考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中考重点技术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中考重点技术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中考重点技术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中考是每个初中生都要面临的重要考试,其中一项关键是技术应用题。

技术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方面。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中考重点技术应用题的有效方法。

一、问题分析法在解决技术应用题之前,学生首先要仔细分析问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可以通过反复阅读题目、标记关键信息、画图或列出表格等方式,将问题的要素和条件清晰地呈现出来。

只有充分理解题意,才能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以数学技术应用题为例,假设题目要求计算一个房间的地板面积。

学生需要明确房间的形状、给出的尺寸以及计算公式。

可以画出房间的示意图,标注出长度和宽度,再根据公式计算出地板面积。

二、查找信息法在解决技术应用题时,有时需要查找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公式、定理、数据表格等,通过查找获取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科学技术应用题为例,假设题目要求计算某物体的密度。

学生可以查找课本或参考书籍,找到计算密度的公式,并获得所需的质量和体积数据。

通过查找获取必要的信息,可以由此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三、分步骤解决法有些技术应用题可能比较复杂,难以一步解决,此时可以采用分步骤解决的方法。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子问题,逐步解决,最终得出整个问题的解答。

以信息技术应用题为例,假设题目要求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学生可以将编写程序的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比如设置程序界面、输入数据、进行计算、显示结果等。

在每个步骤中逐步解决问题,最后将各个步骤整合起来,完成整个程序的编写。

四、实践运用法技术应用题除了需要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实践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针对不同类型的技术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建议学生多做中考模拟题和历年真题,通过实际的训练和实践,提高解决技术应用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参加学校或培训机构的辅导班,听取老师的讲解和点拨,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物理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应对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

物理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应对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

物理高考解题技巧如何应对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1. 引言在物理高考中,电磁波题目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解决电磁波题目,尤其是关于频率和波长的问题,要求我们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本文将介绍如何应对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的解题技巧。

2. 理论知识回顾在开始介绍解题技巧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频率和波长的基本概念。

频率通常用字母f表示,是指单位时间内波的振动次数。

波长通常用字母λ表示,是指波的一个完整振动所占据的空间距离。

频率和波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v = f * λ,其中v表示波速。

3. 频率和波长的相互关系对于解决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首先需要理解频率和波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频率和波长是成反比例关系的。

即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这种关系在解决题目时要进行合理运用。

4. 频率和波长的单位换算在解答电磁波题目时,频率和波长的单位经常需要进行换算。

常见的频率单位有赫兹(Hz)和千赫兹(kHz),常见的波长单位有米(m)和纳米(nm)。

需要注意的是,赫兹和千赫兹之间的换算是 1 kHz = 1000 Hz,纳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是 1 nm = 1 × 10^(-9) m。

5. 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展示如何应对电磁波题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

例题:某电磁波的频率为2.4 GHz,求其波长。

解析:根据频率和波长的关系式v = f * λ,我们可以将频率和波长代入公式进行求解。

这里需要注意单位换算。

将频率2.4 GHz换算为2.4 × 10^9 Hz,将波长的未知单位设为m。

根据公式可得:v = f * λ2.4 × 10^9 Hz = 2.4 × 10^9 Hz * λ解方程,可得:λ = 1 m所以,该电磁波的波长为1 m。

6. 注意事项在解决电磁波题目中的频率和波长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单位要一致,如果题目中给出的频率单位是 kHz,那么在计算时也要将波长单位换算为 km。

2024中考常见问题复习最容易出现的十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024中考常见问题复习最容易出现的十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024中考常见问题复习最容易出现的十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在2024中考中,以下是最常见的十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数学题中的四则运算问题: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正确的计算顺序。

解决方法是复习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并进行大量的练习题。

2.语文题中的阅读理解问题:包括理解文章主旨、理解词语和短语的含义等。

解决方法是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英语题中的单词拼写问题:包括拼写单词的正确形式和构词法。

解决方法是背诵常见的单词拼写规则,并进行多次的拼写练习。

4.物理题中的机械力问题: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解决方法是熟悉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通过实验进行实际操作。

5.化学题中的化学反应问题: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各种类型和平衡问题。

解决方法是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进行大量的反应方程练习。

6.生物题中的遗传问题:包括基因的传递和遗传性状的表现等。

解决方法是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并进行遗传实验和观察。

7.地理题中的地形地貌问题:包括地球的不同地形和地貌特征等。

解决方法是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地貌的理解。

8.历史题中的历史事件问题:包括各种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影响等。

解决方法是记忆历史事件的关键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

9.政治题中的政治制度问题:包括国家政体和政府组织形式等。

解决方法是学习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并对各国政治制度进行比较。

10.体育题中的规则和技能问题:包括不同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能要求等。

解决方法是熟悉各种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能要求,并进行反复的体育练习。

以上是2024中考常见问题复习中最容易出现的十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结合大量的练习题和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数难题解决方案初三年级必备

高数难题解决方案初三年级必备

高数难题解决方案初三年级必备在初三这一关键阶段,数学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高数难题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几个高数难题解决方案的策略,这些策略对于初三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在面对难题时不再畏惧。

首先,理解问题是解决任何数学难题的第一步。

面对一道难题时,不仅要阅读题目,还要真正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细节。

学生们往往会因为急于解决问题而忽视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重述题目、画图示意等方法。

通过将问题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或者用图形将问题的各个元素可视化,学生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而为解决方案的寻找奠定基础。

其次,分解问题是解决复杂数学难题的有效方法。

许多高数难题看似复杂,但如果将其分解为多个小问题,解决起来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例如,一个多步骤的计算问题可以拆解为几个较为简单的计算步骤,逐步解决。

将问题分解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解题思路,还可以使学生在每一步都能得到反馈,从而避免走弯路。

第三,掌握基本的数学技巧和定理是解决高数难题的基础。

在初三的学习阶段,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一系列基础数学技巧,如方程的解法、函数的性质等。

这些技巧和定理不仅是解决难题的工具,更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框架的关键。

在面对难题时,学生可以利用已知的技巧和定理进行推导和简化,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此外,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条理清晰、逐步推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学生应当养成在解题时写下每一个步骤的习惯,这不仅有助于理清思路,还能够在遇到错误时方便查找问题所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面对高数难题,练习和总结经验也不可或缺。

解决难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学生们应当在解题后总结经验,回顾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024年中考《物理》考前预测解题技巧归纳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考前预测解题技巧归纳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解题技巧归纳声学部分【技巧一】如何正确认识振动跟声音的关系?【方法技巧】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声音,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一200000Hz) 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技巧二】日常用语中的“高”的是音调还是响度呢?【方法技巧】日常用语里的“高”“低”大部分是指音调,也有少部分指响度.比如著名歌手李娜唱的《青藏高原》最后的高潮部分,音调非常高一般人是唱不上去的.“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里所说的“高”、“低”则是指大小.就是声音的响度了【技巧三】如何根据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识别声音的三特性?【方法技巧】如图所示,同一个示波器上的波形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即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同时也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即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波形的疏密反映了振动频率,疏则频率低、音调低,密则频率高、音调高。

波形的高低反映了振动的振幅,高则振幅大、响度大,低则振幅小、响度小。

另外,音色表现在示波器上的波形不同。

【技巧四】如何控制噪声?【方法技巧】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大厅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吸收声音,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的干扰。

【技巧五】如何利用回声测距?【方法技巧】利用回声测距离时要特别注意,接收到回声的时间为声音往返的时间,因此用公式 s=vt 计算时,t 应为题目所给时间的一半.【技巧六】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方法技巧】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音调的高低) 与发声体的形状(长短、粗细)、松紧(一般指弦)和所用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记载,即弦越短、越细、张得越紧,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越低. 弦乐器和管乐器就是通过改变振动弦或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光学部分【技巧一】 三种光现象的辨识 光现象定义 介质判断 方向判断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同种介质 不变光的反射 光遇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同种介质 改变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不同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 改变(垂直射入时,方向不变) 【技巧二】 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对比 项目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图示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项目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两角关系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大)相同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技巧三】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试题中高频率问题及解决方法图形变换作图、证明规律探究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最大最小值求法分类讨论考察学习过程问题解决问题中类比方法的应用一、图像变换 A 、框架:初中几何图形变化主要是指1、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称轴是直线。

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位似图形是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放大n 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n )。

4、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经过旋转,图形上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B 、题型 1、作图题 依据:2、坐标变换规律⎩⎨⎧现)在白纸上作图(很少出数格子)等在网格中作图(利用全--⎪⎪⎪⎪⎩⎪⎪⎪⎪⎨⎧⎩⎨⎧⎩⎨⎧转角)构成夹角相等(都是旋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线段相当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旋转)之比等于位似比(有序心与对应点连线段长度、相似(位似:位似中分线段都过中心且被它平中心对称:对应点的连段被对称抽垂直平分轴对称:对应点的连线、对称等段平行(或重合)且相、平移:对应点的连线4321⎪⎪⎪⎪⎪⎪⎪⎪⎩⎪⎪⎪⎪⎪⎪⎪⎪⎨⎧⎩⎨⎧-⇔⎩⎨⎧--⇔⇔⎪⎪⎪⎪⎩⎪⎪⎪⎪⎨⎧⎪⎩⎪⎨⎧=====--⇔-⇔-⇔,在旋转,再平移。

非原点为中心:先平移),(),(中心为原点,逆向、旋转:),(),反向位似变换(),(),同向位似变换(、位似:变回再把轴对称点写出关于轴)(变成先把直线)坐标原点:()轴:()轴:(、对称满足坐标变化规律动相同的距离。

点沿着相同的方向,移、平移:图形上的每个x y y x 904ky kx y x ky kx y x 31x 0x y y 0x 1x :1x ),(,),(,y ),(,x 2--1y x y x y x y x y x y x ⎪⎪⎪⎩⎪⎪⎪⎨⎧⎩⎨⎧、旋转(九下))、相似(九上包括位似中心对称(八下)轴对称(八上)、对称:、平移(七上、八上)4321例题:每次模考中作图题。

注意:要指出所作图形是什么,重叠点字母的书写,位似图形的两种情况3、在变化中探求不变的量(报纸第45期第1-4版举例)例题:全品复习听课手册P57例3、P88例2,作业手册P62第12题、P72第10题、P83-84第1、4题 如图1,已知矩形ABED ,点C 是边DE 的中点,且AB = 2AD .(1)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保持图1中ABC 固定不变,绕点C 旋转DE 所在的直线MN 到图2中(当垂线段AD 、BE 在直线MN 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 、BE 、DE 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3)保持图2中△ABC 固定不变,继续绕点C 旋转DE 所在的直线MN 到图3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 、BE 在直线MN 的异侧).试探究线段AD 、BE 、DE 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4、在变化中探求有规律的量(报纸第45期第1-4版举例) 例题:50中一模卷第22题、包河二模卷23题、琥中一模卷23题二、规律探究题(报纸第44期第3-4版举例)1、抓住变量与序号之间的关系,用序号的代数式来表示变量。

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 注意指出规律中字母的取值---易漏写。

全品复习听课手册P85例1,各个区模考卷上规律探究题 例:观察下列等式:111122⨯=-,222233⨯=-,333344⨯=-,…… (1)猜想并写出第n 个等式;(特殊)-----这里已给出n 的范围(2)证明你写出的等式的正确性.(一般) 还可以再回到特殊---解决问题解(1)猜想:11⨯=-++n n n n n n (2)证:右边=12+-+n n n n =12+n n =左边,即11⨯=-++n n n n n n … 2、寻找周期,利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表示所求,除数表示周期,商表示循环次数,余数开始数),把所求较大数转化为原始数。

通过多次符合题意的尝试(一般不超过6次)即可发现循环周期。

注意多次符合题意的尝试还发现不了循环周期,可能方法错了。

例: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数字游戏:第一步:取一个自然数n 1=5 ,计算n 12+1得a 1;第二步:算出a 1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 2,计算n 22+1得a 2;第三步:算出a 2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 3,再计算n 23+1得a 3;…………依此类推,则a 2014=_______________三、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报纸第46期第1-2版举例)1、构建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模型方法: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通过求解可得未知数值,从而解决问题。

(较难的题往往需设参数(可约去),辅佐解决问题。

)(1)直接求解;例包河二模卷19题,琥中一模卷,17题,金石一模18题(2)判别是非;例全品复习听课手册P21检测5、作业手册P5对接第5题2、构建函数模型 方法:设两个未知数,二元列方程,不能求出未知数的值,此时即为问题。

关键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转化图图图为函数中的对应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利用函数的性质,求出对应的自、因变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1)已设未知数:例全品复习听课手册P27例5、6、7,P,35例1、2、3(2)自设未知数:删去上面试题中设即可。

注意包河二模卷22题(3)自建坐标系:例50中一模卷第23题,作业手册P74第5题例A 、B 两地相距45千米,图中折线表示某骑车人离A 地的距离y 与时间x 的函数关系.有一辆客车9点从B 地出发,以4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并往返于A 、B 两地之间.(乘客上、下车停留时间忽略不计)(1)从折线图可以看出,骑车人一共休息 次,共休息 小时;(2)请在图中画出9点至15点之间客车与A 地距离y 随时间x 变化的函数图象;(3)通过计算说明,何时骑车人与客车第二次相遇. 2.解:(1)两.两. (2)如下图(3)设直线EF 所表示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把E (0,0)、F (11,45)分别代入y=kx+b ,得 1001145k b k b +=⎧⎨+=⎩解得45450.k b =⎧⎨=-⎩,∴直线EF 所表示的函数解析式为y=45x-450 把y=30代入y=45x-450得4545030.x -=2103x ∴=. 答:10点40分骑车人与客车第二次相遇. 3、构建解直角三角形模型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解,画出图形,符合直角三角形或作垂线形成。

关键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转化直角三角形边角或边角的一部分。

(多形成三个三角形,度数为450、600、750,300、450、1050,300、150、1350常辅:过750或1050或150角顶点作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构造450、450、900、300、600、900两种特殊三角形来解直角三角形)其他:如(1)如图1,已知△ABC ,以AB 、AC 为边向△ABC 外作等边△ABD 和等边△ACE ,连接BE ,CD ,请你完成图形,并证明:BE=CD ;(尺规作图,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2,已知△ABC ,以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FD 和正方形ACGE ,连接BE ,CD ,BE 与CD 有什么数量关系?简单说明理由;(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B ,E 的距离,已经测得∠ABC=45°,∠CAE=90°,AB=BC=100米,AC=AE ,求BE 的长.分析(1)分别以A 、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 ,连接AD ,BD ,同理连接AE ,CE ,如图所示,由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得到三对边相等,两个角相等,都为60度,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 得到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E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BE=CD ,理由与(1)同理;(3)根据(1)、(2)的经验,过A 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连接CD ,由AB=AD=100,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 的长,由题意得到三角形DBC 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 的长,即为BE 的长100米.10 11 12 13 14 15 9 x /时 10 11 12 13 14 15 9 x /时四、最大最小值求法1、利用不等式求最大最小值2、先穷取在比较求最大最小值3、任取满足条件的一个,证明比其大(小),则其最小(大)4、构建函数模型,利用函数增减性求最大最小值5、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小求最小值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BE=2,AE=3BE,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10 作业手册p49第5题6、利用点到直线上各点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求最小值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直线y=kx-3k+4与⊙O交于B、C两点,则弦BC的长的最小值为 24解:∵直线y=kx-3k+4必过点D(3,4),∴最短的弦CB是过点D且与该圆直径垂直的弦,∵点D的坐标是(3,4),∴OD=5,∵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圆的半径为13,∴OB=13,∴BD=12,∴BC的长的最小值为24;例2如图,在Rt△AOB中,OA=OB=32,⊙O的半径为1,点P是AB边上的动点,过点P作⊙O的一条切线PQ(点Q为切点),则切线PQ的最小值为 22解:连接OP、OQ.∵PQ是⊙O的切线,∴OQ⊥PQ;根据勾股定理知PQ2=OP2-OQ2,∴当PO⊥AB时,线段PQ最短,∵在Rt△AOB中,OA=OB=32∴AB=6,OA=6,∴OP=3,∴PQ=22五、分类讨论题(类比方法的应用)(报纸第36、37、38期第3版类比方法举例)例1.在梯形ABCD中,AB∥CD,DA⊥AB,CD=2cm,AB=3 cm,AD=7 cm,问在AD上是否存在一P点,使△PAB和△PCD相似?能,因为CD平行AB,AD垂直AB,所以,两个相似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所以,要三角形CDP和三角形ABP相似,则只有两种情况,(1)三角形CDP相似三角形BAP,则设PD为X则,AP 为7-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