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基本概述
第1章自动控制原理概述
(3)放大元件 将检测信号转换为控制信号,输出足够的功率以 驱动电机控制阀门。 (4) 执行器 执行器为一电动调节阀,它包括执行电机和阀体 两部分,它根据控制器的命令,命令。
(5) 被控对象 此例中的被控对象是液位的高度。 (6) 校正装置 对系统的参数或结构进行调整,用于改善系统框 图。
1.3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尽管自动控制系统有不同的类型,对每个系统也 都有不同的特殊要求,但对于各类系统来说,在 已知系统的结构和参数时,对该系统在某种典型 输入信号作用下,其被控变量变化全过程的基本 要求都是一样的,可以归结为稳定性、准确性和 快速性,即稳、准、快的要求。
1.稳定性 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要求为系统是绝 对稳定的。否则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也无法完成 控制任务,甚至会毁坏设备,造成重大损失。考 虑到实际系统工作环境或参数的变动,可能导致 系统不稳定,因此,我们除要求系统稳定外,还 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稳定裕量。
在控制过程中,人要连续不断地观测箱体内的水 位,并与要求水位比较,反映到大脑中,然后大 脑根据水位差的大小和方向,产生控制指令,加 大或减小进水阀门的开度,以减少差异,人通过 连续不断的操作,达到箱体水位维持在要求值附 近。 通过研究上述人工控制恒温箱的水位过程,可以 看到,所谓控制就是使某个对象中物理量按照一 定的目标来动作。本例中,对象指箱体,其中的 物理量指箱体水位,一定目标就是事先要求的高 度期望值。
比较 输入量 元件 校正元件 — 反馈信号 反馈元件 放大元件 控制器 输出量 执行元件 被控对象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2.1 线性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1)线性控制系统 组成系统元器件的特性均为线性的,可用一个或 一组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 关系。线性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具有齐次性和叠加 性。 当线性微分方程的系数不随时间变化时,为线性 定常系统。本门课重点讨论线性定常系统。
1_自动控制概述
35
建立作工程的思维方预备知识预备知识预备知识预备知识常微分方程解法常微分方程解法复变函数拉氏变换与付氏变换复变函数拉氏变换与付氏变换电路理论电路理论基本的电子学和力学知识基本的电子学和力学知识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自动控制概论自动控制概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频率特性法频率特性法pid控制控制状态空间分析状态空间分析离散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11自动控制概论自动控制概论自动控制概论自动控制概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自动控制系统结构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4050年代形成年代形成siso系统基于
6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
40~50年代形成 SISO系统 基于:二战军工技术 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 目标:反馈控制系统的镇定 基本方法:传递函数,频率法,PID调节器
现代控制理论
60年代为适应宇航技术(宇宙飞船、导弹自 动制导)而发展的
7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27
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
闭环自动控制的一般组成
控制对象、执行元件、控制器、比较元件 测量元件——测量系统的输出量并与给定值 相比较。 执行元件——纠正偏差,或输出足够功率的 部件。 放大变换部件——将检测到的偏差信号加以 放大和进行能量形式的转换,并决定控制信 号是增大还是减小系统的输出量。
28
系统方框图
自动控制理论
1.控制:使受控对象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运动。
2.反馈:就是指将输出信号部分或全部返回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的过程。
3.控制的本质:“检测偏差,纠正偏差的过程”4.自动控制: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5.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测量、变送元件,控制器等组成的自动控制装置和受控对象。
6. 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7.系统输出和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控制过程产生直接影响,这种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8.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比较:开环控制:的一个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
然而这类控制系没有纠差能力,比如电动机负载变化时,转速也将变化。
闭环控制:利用反馈来减小偏差。
其优点是精度高,不管什么原因引起被控量偏离给定值时,都会通过反馈作用减小这一偏差。
但缺点是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9.恒值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输入量是一个恒定值,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不会改变(可定期校准或更改输入量)。
10.随动控制系统:系统的控制量不是常数,而是事先难于确定的随机变化量,要求系统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控制被控量迅速平稳地复现和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
11:程序控制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是一个已知的时间函数,控制的目的是要求被控量按确定的给定值的时间函数来改变12:连续时间系统:指控制系统中的所有信号在时间域为连续的控制系统。
离散时间控制系统。
13.性能要求::稳定性: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必须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控制系统是不能工作的。
快速性:控制过程进行的越快越好,但要顾及误差。
准确性:要求动态误差和稳态误差越小越好。
当与快速性有矛盾时,应兼顾两方面的要求。
14.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及内部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数学模型。
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叫静态模型;反映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叫动态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控制装置(简称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生产过程等)的某
一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等)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常用术语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 或对象;被控制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或输出量;决定被控量 的物理量称为控制量或给定量;妨碍控制量对被控量进行正 常控制的所有因素称为扰动量。给定量和扰动量都是自动控 制系统的输入量。扰动量按其来源分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三、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不仅有顺 向作用,而且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存在反 馈关系,所以称为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 制系统就是反馈控制系统。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恒温箱
闭 环 控制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系统框图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返回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第五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一、稳定性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在受到外部作用后,能否恢复平衡状态
稳定
的能力。
不稳定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稳定的重要性:不稳定的系统是无法进行工作的;因此,对
任何自动控制系统,首要的条件便是系统能 稳定正常运行。
二、快速性
系统响应的快速性:是指在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系统 的自动调节,最终消除因外作用改变而引起的输出量与给定 量之间偏差的快慢程度。一般用调节时间来衡量 。如图1-16 所示,系统输出即系统响应经过几次振荡后,达到新的稳定 状态。对于系统动态过程性能的优劣除了快速性之外,还有 反映系统动态过程平稳性指标,故将快速性和平稳性作为表 征系统动态性能的指标,统称为动态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与设计方法。
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和应用控制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控制系统基本概念1.1 控制系统的定义控制系统是通过对被控制对象施加命令,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系统。
它由输入信号、输出信号、被控制对象和控制器等组成。
1.2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不受被控制对象的反馈信号影响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的输出受到被控制对象的反馈信号影响的控制系统。
1.3 正反馈与负反馈正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同方向,有放大的作用;负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反向,有稳定的作用。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2.1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用来描述控制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模型。
它通常由拉普拉斯变换或者Z变换得到。
2.2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当系统受到扰动或者参数变化时,输出信号是否趋于有限,并且不出现无穷大的情况。
2.3 时域指标时域指标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上升时间等,用来衡量系统的动态性能。
三、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3.1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最常用的一种控制器,它由比例项、积分项和微分项组成,可用于调节系统的稳态误差、快速响应和抑制振荡。
3.2 稳态误差补偿稳态误差补偿方法用于减小系统在达到稳态时的误差,例如使用积分控制器。
3.3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一种用于分析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图形法,它通过在复平面上绘制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来描述系统的特性。
四、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4.1 极点配置法极点配置法是一种通过调整系统的极点位置来改变系统的动态响应,从而实现稳定性分析和改进的方法。
4.2 Nyquist准则Nyquist准则是一种通过绘制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曲线,并通过判断曲线与负实轴交点的数量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和基本概念
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框:
18
信号从输入端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称为前向通路; 系统输出量经测量元件反馈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称为主反馈通路。 前向通路与主反馈通路共同构成主回路。 此外还有局部反馈通路。 只包含一个主反馈通路的系统称为单回路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反馈通路
物体--飞船,电炉。(飞船控制) 装置--锅炉,汽机。(锅炉控制) 过程--燃烧,传动。(燃烧控制) 系统--电力,化工,冶金。(电力控制)
4 1.1.1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自动为状控制态控:就或制是参器指数)在(操没称作有为被人被控直控对接量象参)(使与如其的机按情器预况、先下设设,备定利或的用生规外产律加过自的程动设)运备的行(某。个称 如:飞机导航
近年来,我国在自动化仪表、工业调节器、 数字控制技术、航天工程、核动力工程等方 面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
工业自动生产线
9
1.1.2 自动控制科学
10
自动控制理论就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 科学,它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 调节原理,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 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控制论。
的 系统称为多回路系统。
19
1.1.5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
反馈控制方式是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控制方式,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 种控制方式。
此外还有开环控制方式、复合控制方式。目前新的控制方式:最优控制、 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
20
•反馈控制方式
第一章 自动控制理论概述
第一章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
§1-1 §1-2 §1-3 §1-4 引言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
1. 自动控制的含义; 自动控制的含义; 反馈和反馈控制的概念、反馈控制的特点; 2. 反馈和反馈控制的概念、反馈控制的特点; 3.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和特点。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和特点。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
•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国防、航空航天等 各个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学科领域,并扩展到生物、医 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 • 独立的学科并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是 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程科学。 现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 现代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 一定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 一定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
输入r(t) 输出c(t) 实际 1 2 1 0 t 0 t 控制工程基础 理想的 调节过程
本章难点
1. 深刻理解反馈的概念和思想; 深刻理解反馈的概念和思想; 2. 确定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给定量 确定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 等等,绘制方块图, 等等,绘制方块图,分析实际控制系统的基 本原理。 本原理。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
§1-1 引言 -
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代表的科学方法论;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代表的科学方法论; 为代表的科学方法论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 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关于控制论的几种说法 说法一: 控制论”是关于机器的理论。 说法一:“控制论”是关于机器的理论。 说法二: 控制论”是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学的理论。 说法二:“控制论”是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学的理论。 说法三: 控制论”是类似于数学的一门学科。 说法三:“控制论”是类似于数学的一门学科。 说法四: 控制论” 说法四:“控制论”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 信的科学。(维纳定义) 。(维纳定义 信的科学。(维纳定义)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
自动控制原理讲义第一章概述1.1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1.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特点1.3自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1.4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数学模型与传递函数2.1控制系统的模型化2.2传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3电气系统的传递函数2.4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2.5热系统的传递函数2.6液压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三章时域分析与性能指标3.1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3.2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3闭环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3.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根轨迹的定义与性质4.2根轨迹的绘制方法4.3根轨迹与系统性能的关系4.4根轨迹法的应用举例第五章频域分析与稳定性5.1频域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5.2 Nyquist准则与稳定性判据5.3 Bode图与频率响应5.4频域法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第六章频域设计与校正6.1控制系统的校正问题6.2极点配置法与频率域设计6.3 Bode积分法与相位校正6.4全套控制器的设计与校正实例第七章系统鲁棒性与鲁棒控制7.1系统鲁棒性的定义与评估7.2H∞控制理论与方法7.3鲁棒控制的应用举例与原理第八章自适应控制8.1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8.2参数识别与模型跟踪8.3自适应控制器设计与应用例子8.4自适应控制的发展与前景第九章非线性系统与控制9.1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性质9.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9.3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9.4非线性系统的应用实例第十章控制系统优化与参数优化10.1控制系统的优化问题10.2优化理论与方法10.3控制器参数优化的举例与原理第十一章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11.1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2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例子11.3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4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例子第十二章智能控制与拓展12.1智能控制基本概念与发展12.2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例子12.3控制系统的拓展与创新结语自动控制原理的讲义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基本特点,以及自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要点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要点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关于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它是制造业、能源、计算机、交通等各种工业和社会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种对变量随时间或空间的演化规律进行建模、设计控制器来调节被控对象状态,以实现所需性能的工程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的内容包括模型建立、控制策略设计、控制器的构成、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合成等几个方面。
而我们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更好的将这些方面整合到一起。
下面是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要点:1.自动控制的概念:自动控制指对一个工业过程或某些特定设备的监测、调整和控制技术,它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建立的最佳控制策略,并通过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达到所需的性能指标。
2.自动控制的分类:(1)按控制对象分类:可以分为物理系统控制、化学过程控制、工业制造和机械装置控制、电力系统控制、智能系统控制、社会经济系统控制等。
(2)按时域分类:可以分为时不变控制和时变控制。
(3)按控制器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
3.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建模,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在不断实时监测和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器。
4.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1)系统动态时间响应:反映系统作出应变的速度和过程的稳定性。
(2)系统稳定性分析:指某个系统在给定输入下,稳定运行的能力。
(3)系统性能指标:包括超调量、稳态误差和响应时间等指标。
5.自动控制的主要部件:(1)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状态量和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
(2)执行元件(执行器):负责对被控对象实施控制。
(3)控制器:用于将检测到的反馈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后输出控制命令,实现自动化控制。
(4)信号转换器:将传感器和执行元件的信号转换为适合于控制器使用的信号形式。
6.自动控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1)PID控制:通过对比被控对象的实际值和设定值,对被控对象的输入量进行调整,以实现控制目标。
自动控制理论 ___
自动控制理论 ___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研究自动化系统行为和设计控制策略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各种自动化系统,包括机械系统、电气系统、化工系统等。
通过研究自动化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响应,我们可以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精确性和优化性能。
自动控制理论不仅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生活中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系统、工业生产自动化线等都依赖于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成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自动控制理论的重要性和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通过深入理解自动控制理论,我们可以应用合适的控制方法来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本文探讨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如何通过系统的设计和调整,使得系统能够自动地对外界变化做出相应的调节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自动控制理论的核心原理是反馈控制。
通过测量系统的输出,并与预定的输入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差异来调整系统的行为,以使系统输出与预期目标保持一致。
这种反馈过程是实现自动控制的关键。
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
首先是系统模型,它描述了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性能。
系统模型可以是数学方程、图表或仿真模拟等形式。
其次是控制器,它是根据系统模型和目标要求设计的,用于调节系统行为的装置或算法。
还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它们分别用于测量系统输出和对系统进行控制。
除了基本原理和概念,自动控制理论还涉及许多方法和技术。
例如,经典控制理论包括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等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则包括状态空间方法、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系统和控制需求。
总之,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提供了对系统进行智能调节和控制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自动化控制理论
自动化控制理论自动化控制理论是现代工业领域中的关键学科之一,它研究如何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控制系统。
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控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本概念自动化控制是指通过检测和测量过程变量,根据设定的控制规则,对控制对象施加干预,使其按照预定要求运行的过程。
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等组成,通过采集和处理各种信号,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监测和控制。
在自动化控制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反馈和前馈。
反馈是指将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反馈给控制器,以调整控制信号的大小和方向。
前馈是指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提前计算出控制信号的理论值,然后直接施加给执行器。
二、控制方法自动化控制理论中有多种控制方法,常见的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它通过比较被控对象的输出和期望值,计算出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的调整量,然后将调整量作为控制信号施加给执行器。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通过定义模糊规则和建立模糊推理系统,将模糊规则转化为具体的控制策略。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三、应用领域自动化控制理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调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交通运输领域,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和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环境保护领域,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监测和处理,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自动化控制理论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应用各种控制方法和技术,实现对各种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控制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强调了其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意义。
自动控制理论
一、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或变化二、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三、反馈:把从被控对象输出端获得的信息通过中间环节送回输入端四、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区别:开环控制是指被控制量(输出量)只受控于控制作用,而对控制作用不能反施任何影响的控制方式;闭环被控制量(输出量)与控制作用之间从在这负反馈的控制方式五、控制理论的基础1、经典控制理论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2、现代控制理论:以线性代数理论和状态空间分析法为基础;3、大系统理论:a现代频域法:以传递函数矩阵为数学模型b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以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为基础c鲁棒控制方法:系统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仍能够稳定工作六、控制系统的分类:1、按输入信号的形式:恒值系统和随动系统2、按组成元件特性: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3、按系统中信号的特征: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七、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及含义1、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后自动返回原来的平衡状态的能力2、动态性能:系统在受到扰动的影响或是参考输入发生变化时,被控量会随之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被控制量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或到达一个新的给定状态3、稳态性能:稳定的系统在过渡过程结束后,其稳态输出偏离希望值的程度,用稳态误差来度量,这是系统精度的衡量指标八、数学模型的定义: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九、模型的定义:基于对系统的知识所建立的关于系统某一方面属性的描述十、建立模型的两种方法:一是根据系统的运动学或动力学的规律和机理,如机械系统中的牛顿定律、电系统中的克希霍夫定律建立系统的数学表达式,这种模型为机理模型;二是根据系统输入输出数据,通过辨识的方法建立模型,为实验模型。
十一、线性定长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定义:在零值初始条件下,系统或元件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变换之比。
2024版第2章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自动控制应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 广泛,如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 自动化仓储等。
建模方法包括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两种。 机理建模是根据系统的物理或化学原理 建立数学模型,适用于对系统内部机理 有深入了解的情况。实验建模则是通过 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建立 系统的数学模型,适用于对系统内部机 理了解不足的情况。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的概念与分类
稳定性分析方法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否 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或趋近于某个 稳定的平衡状态。根据稳定性的不同 特点,可以将稳定性分为渐近稳定、 指数稳定、有界稳定等。
04
智能家居
自动控制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包括智能照明、智能空调、智能安防 等。
02
自动控制基本原理
反馈控制原理
03
反馈控制定义
通过将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进 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再利用误差信号 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方式。
反馈控制特点
具有抑制干扰、减小误差、提高系统稳定 性等优点,但可能产生滞后现象。
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法、频 域分析法和根轨迹法等。其中,时域 分析法是通过求解系统的微分方程, 分析系统的时间响应来判断稳定性; 频域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 应特性来判断稳定性;根轨迹法是通 过绘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轨迹图来判 断稳定性。
稳定性判据
稳定性判据是用来判断线性系统稳定 性的重要依据,包括劳斯判据、赫尔 维茨判据、奈奎斯特判据等。这些判 据可以通过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或频 率响应特性,得出系统稳定的条件。
自动控制理论_哈尔滨工业大学_1 第1章自动控制理论概述_(1.2.1) 1.2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一、开环控制系统
例:烤面包机
输入—定时器设定的时间 输出—面包的颜色 控制对象—烤箱的加热系统
输入量
控制器
控制量
输出量
被控对象
• 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的控制作用。 • 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一、开环控制系统
例:直流电动机转速开环控制系统
一、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对于惯性较大的系统,若参数配合不当,控制性能可能变 得很差,甚至出现发散或等幅振荡等不稳定的情况。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反馈:
将检测出来的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 入信号比较的过程。
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减),减小偏差。 正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加),增大偏差。
对于主反馈必须采用负反馈。
1. 结构简单、造价低、容易设计调整。
2. 没有抗干扰的能力,因此精度较低。
3. 系统的控制精度取决于给定信号的标定精度及被控对 象参数的稳定性。
应用场合:
1. 控制量的变化规律可以预知。 2. 可能出现的干扰可以抑制。 3. 被控量很难测量。 应用较为广泛,如家电、加热炉、水泵等等。
二、闭环控制系统
二、闭环控制系统
阀门 进水
减速器 电动机
电位器
连 杆
放大 器
浮子 水池
较完善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实际 水位
出 水
采用误差累积式控制(积分)保证精确的水位
二、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定义: 通过反馈回路使系统构成闭环并按偏差的性质产生控
制作用,以求减小或消除偏差的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1. 对外部或内部干扰(如内部件参数变动)的影响不敏感。 2. 由于采用反馈装置,导致设备增多,系统设计调整复杂。 3. 精度较高,很大程度上由反馈测量元件精度决定。 4. 闭环系统存在稳定性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概述
被控量
控制分通析过和对设各计类自机控动器制器控、制各系种受统物控对的理象性参能量。、工
自业动示生图控下意产制面过系通程统过等的一的基些控本实制概例直念来接检说造测明福元自于件 动社控会制。和
2021/6/16
3
第一节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
例 水温人工控制系统 系工统作的过构程成:: 受控手蒸对动汽象调通:水箱 节被过阀控热门制传的导量开器:水温 度件,把从热阀而量门调传 节递热蒸给传汽水导的,水器流的件 量温,度显来与示控蒸仪制汽表水 的的蒸温流汽度量.成排正水 比冷. 水但人工热难水以实现稳定的高质量控制.
2021/6/16
13
第一节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
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可得出闭环控 制系统具有的特点: (1)系统的控制信号是给定值与反馈量 的差值,故称为按偏差控制或反馈控制。
(2)闭环系统有两种传输通道:前向通 道和反馈通道。
(3)能减小或消除由扰动形成的偏差, 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强的抗扰能力。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三节 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 第四节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述
2021/6/16
1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二、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
及控制方式
2021/6/16
2
第一节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中主要讨论闭环控制系统。
2021/6/16
14
第一节 自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系统
3.复合控制
反馈控制:在外部作用下,由系统被控 制量的变化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
前馈补偿控制:测量出外部作用,形成与 外部作用相反的控制量与外部作用共同使 被控量基本不受影响。
自动控制基本理论
可控硅 ua 功放
测速发电机
扰动
直流 n 电动机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闭环控制
同开环系统相比,该系统由于干扰引起的转速
误差要小得多。
扰动
电位器 ur
uε 电压 uk 放大器
- ub
可控硅 ua 功放
直流 n 电动机
测速发电机
只有负反馈控制系统才能完成自动控制的任务 负反馈控制系统最大的特点:检测偏差,纠正偏差
制学科发展日新月异. 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精确的控制要求以及 高度发展的现代科技(如计算机)是促进自 动控制学科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自动控制理论的内容
时域法 频域法
根轨迹法
经典控制理论
线性
描述函数法
(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 自
非线性
相平面法 李雅普诺夫法
动
波波夫法
控 制
采样控制
Z变换法
理
状态反馈控制
方框图为:
P
电位器 ur
电压 uk 放大器
转速0~1000转
可控硅 ua 功放
扰动
直流 n 电动机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1.结构简单经济 •2.调试方便 •3.抗干扰能力差,控制精度不高。
P
电位器 ur
电压 uk 放大器
可控硅 ua 功放
扰动
直流 n 电动机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根据结构划分
a.负反馈系统(闭环系统) b.前馈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c.复合控制系统
2.根据系统功能划分
温度控制系统 压力控制系统 位置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知识
(三)、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论(第三阶段)
1970年以后
1.大系统理论 是指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变量众多的 信息与控制系统,交通运输、生物工程、社会经 济和空间技术等复杂系统。
2.智能控制论 是具有某些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
息处理系统, 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飞机。
vcd
返回
返回
§1-2 基本控制方式
返回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一、按给定信号分类: 1、恒值控制系统: 输入为常数,系统能排除扰动影响,使输
出保持恒定不变。 2、随动控制系统: 输入是时间的未知函数,要求输出跟随输
入信号变化。 3、程序控制系统: 输入量是时间的已知函数,要求输出以一
定精度跟随输入信号变化。
返回
二、按数学描述分类:
返回
四、自动控制系统举例 恒温箱自动控制系统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控制系统中的常用术语
返回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由控制器与被控对象组成,控制器是系统 中对被控对象起控制作用的各部分的总称。
被 控 对 象
自
控
系
统件 比调较节元元件件校 放 执 行 元 件
1、线性系统:用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 性质:1)组成系统的所有元件都是线性元件; 2)具有齐次性和叠加性。
2、非线性系统:用非线性方程描述的系统。 性质:1)系统中只要有一个非线性元件就是
非线性系统。 2)不满足叠加原理。
三、按时间信号的性质分类
1.连续时间系统: 系统中所有信号都是连续函数形成的模拟量。
• 误差的稳态分量称为稳态误差;
• 稳态误差表示到达平衡状态(过渡过程 结束)的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知识创新
自动控制理论基本概述
□ 武庆东 孙志辉
河南・新乡 453003)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摘
要:前半部分系统的分析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即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大系统理 智能控制 闭环控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1-087-02
当铜失去两个电子时, 就生成了自由基。
—— 科协论坛 ・ 2011 年第 1 期 (下) ——
87
科研探索
与 知识创新
(t)和 c(t)来表示。 控制系统只要存在一处的信号脉冲序列或数码时,该 系统即为离散系统,这种系统的状态和性能一般用差分方 程来描述。实际物理系统中,信息的表现形式为离散信号 的并不多见,往往是由于控制上的需要而将连续系统离散 化,即所谓的采样过程。采样过程通常是通过采样开关把 连续的模拟量变为脉冲序列,这样的系统一般又成为采样 控制系统。 图 2 闭环控制系统 3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为实现自动控制,必须对控制系统提出一定的要求。对 于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而言, 当输入量和扰动量均不变时, 系统 输出量也恒定不变, 这种状态称为平衡态或静态、 稳态。通常 系统在稳态时的输出量是我们所关心的,当输入量或扰动量 发生变化时, 反馈量将与输入量产生偏差, 通过控制器的作用, 从而使输出量最终稳定,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但由于 系统中各环节总存在惯性,系统从一个平衡点到另一个平衡 点无法瞬间完成, 即存在一个过渡过程, 该过程称为动态过程 或暂态过程。根据系统稳态输出和暂态过程的特性,对闭环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稳定性: 准确性、 快速性。 3.1 稳定性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 是控制系统 的重要特征。 所谓的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偏离平衡状态后, 自 动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 在扰动信号的干扰、 系统内部参数 发生变化和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 系统状态偏离了平衡状态。 如果在随后所有时间内, 系统的输出响应能够最终回到原先的 平衡状态, 则系统是稳定的; 反之, 如果系统的输出响应逐渐增 加趋于无穷, 或者进入振荡状态, 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3.2 准确性 准确性就是要求被控量和设定值之间的误差达到所要求 的精度范围。准确性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通常控制系统的 稳态精度可以用稳态误差来表示。根据输入点的不同,一般 可以分为参考输入稳态误差和扰动输入稳态误差。对于随动 系统或其他有控制轨迹要求的系统, 还应当考虑动态误差。 误 差越小, 控制精度或准确性越高。 3.3 快速性 为了很好的完成控制任务,控制系统不仅要稳定并具有 较高的精度, 还必须对过渡过程的形式和快慢提出要求, 这个 要求一般称为系统的动态性能。通常情况下,当系统由一个 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态时都希望过渡过程既快速又平稳。 因此, 在控制系统设计时, 对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 (即快 速性) 和最大振荡幅度 (即超调量) 都有一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明富.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 王划一.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 [3] 马植衡.现代控制理论入门[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2.
闭环控制系统指的是系统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 的一类控制系统。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需要对系统输出不断 地进行测量、变换并反馈到系统的控制端与参考输入信号进 行比较, 产生偏差信号, 实现按差别控制。因此闭环控制又成 为反馈控制, 其控制结构如图 2 所示。
2.2 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 照系统是否满足叠加原理,系统可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 性系统两类。 在线性控制系统中,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都具有线性特 征。这种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一般可以用微分方程、 差分方 程或传递函数等来描述, 也可以用状态空间表达式来表示。 线 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齐次性和适用叠加原理。如果线性 系统中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则称为线性定常系统; 否则称为 线性时变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 若至少有一个元件具有非线性特征, 则称 该系统为非线性控制系统, 非线性系统一般不具有齐次性, 也 不适用叠加原理,而且它的输出响应和稳定性与输入信号和 初始状态有很大关系,同时非线性系统也有时变系统和定常 系统之分。 2.3 定值控制系统、 伺服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按照输入信号分类, 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 伺服 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定值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时恒值,要求被控变量保持想 对应的数值不变。室温控制系统、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发 电厂的电压频率控制系统、高精度稳压电源装置中的电压控 制系统等都是典型的定值控制系统。 伺服系统的输入信号时变化规律未知的任意时间函数, 系统的任务是使被控变量按照同样规律变化并与输入信号的 误差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导弹发射架控制系统、雷达天线 控制系统等都是典型的伺服控制系统。当被控量为位置或角 度时, 伺服系统又称为随动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中的输入信号是按已 知的规律 (事先规 定的程序)变化的, 要求 被控变量也按相应 的规律跟输入 信号变化, 误差不超过规定 值。热处理炉的温 控系统、 机 床 的数 控 加 工系 统 和 仿形 控 制 系统 都 是 典型 的 程 序控 制 系统。 2.4 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按照系统信号形式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连续控制系统 和离散控制系统。 连续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各元件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这类系统的运动状态是用微分方程来 描述的。 连续系统中各元件传输的信息在工程上成为模拟量, 多数实际物理系统都属于这一类, 其输入和输出一般分别用 r
2 2 6 2 6 10 1
题, 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 定常的, 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时变的。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是庞特里亚金发表的极大值原理、贝尔 曼提出的动态规划原则、科尔曼和布西发表的关于线性滤波 器和估计器的论文。 1.3 大系统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时期 时间为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 控制理论向着 “大系统理 论” “智能控制” 和 方向发展。前者是控制理论在广度上的开 拓, 后者是控制理论在深度上的挖掘。 “大系统理论”是用控 制和信息的观点, 研究各种大系统的结构方案、 总体设计中的 分解方法和协调等问题的技术理论基础。而 “智能控制” 是研 究与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及其控制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研 究具有某些仿人智能的工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 2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2.1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按照控制方式和策略,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 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一种简单的控制系统,在控制器和控制 对象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控制器产生 任何影响, 如图 1 所示。的工作状态和输出量, 系统的精度仅取 决于元件的精度和执行机构的调整精度。
88
—— 科协论坛 ・ 2011 年第 1 期 (下) ——
图 1 开环控制系统 3 避免停工检修期间反应器物料粘度增大的的防范措施 为避免在停工检修期间再次发生反应器卸料液粘度增大 的现象,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过去停工期间, 反应液丙烯腈纯度 8—10 wt%) 建议 ( , 下次停工, 提高反应液丙烯腈纯度 12—15 wt%) ( 。 (2) 修改停工前反应器补加丙烯腈的方法。 为避免停工卸 料时 N-313A/B 内丙烯腈含量不均衡, 在停工前应分别向三台 反应器补加丙烯腈,而不是单独向反应器 R-311 补加丙烯腈, 因为正常生产时三台反应器内丙烯腈含量是递减的 (R-311 内 丙烯腈含量最高) 三台反应器补加丙烯腈的量可以根据停工 。 前反应液检测分析的丙烯腈浓度来确定。
论及智能控制理论时期, 后半部分主要对自动控制系统分类和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关键词: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 TP2 1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技术应用 所谓的自动控制, 就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 利 用外加的设备 (成为控制器) 操作被控对象 (如机器、 设备或生 产过程) 的某个状态或参数 (称为被控量) 使其按预先设定的 , 规律自动运行。 例如, 化工生产合成氨反应塔内的温度和压力 能够自动维持恒定温度不变; 雷达跟踪和指挥仪所组成的防控 系统能使火炮自动地瞄准目标; 无人驾驶飞机能按预定轨道自 动飞行; 人造地球卫星能够发射到预定轨道并能准确回收等。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 革新,尤其是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更是推动了控制理论不断地 向前发展。一般情况下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 下三个阶段: 1.1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 时间为 20 世纪 40~60 年代, 经典控制理论主要是解决单 输入单输出问题, 主要采用以传递函数、 频率特性、 根轨迹为 基础的频域分析方法。此阶段所研究的系统大多是线性定常 系统, 对非线性系统, 分析时采用的相平面法一般不超过两个 变量。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是伯德提出的伯德图法和伊文思 的根轨迹法。 1.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时间为 20 世纪 60~70 年代, 这个时期由于计算机的飞速 发展,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高阶常微 分方程可以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用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过 程, 即所谓的状态空间法, 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 铜 在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是 29 号 元 素,核 外 电 子 排 布 为: 1s 2s 2p 3s 3p 3d 4s 加热 2CU+O2 → 2 ・ CUO N-313B 中自由基引发丙烯酰胺均聚产生聚丙烯酰胺, 方 程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