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有效:经济运行达到最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要改善处境,必须以使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
2、帕累托更优/帕累托改进:如果资源配置改变之后与改变之前相比,同时符合下面的两个条件:1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2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坏。
3、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4、一致同意规则:这种规则要求在每人一票的前提下,任何一项集体行动的决策或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任一投票
人都拥有对方案或决策的否决权。
5、投票悖论:多数票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是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6、中间投票人: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7、利益集团:有共同利益的个人通常会组成集团,通过对公共选择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增进他们所认可的共同利益。
8、寻租:是试图利用政治过程让利益集团获得超过他们机会成本的经济报酬的行为。
9、逆向选择: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少,因而承担了较高成本的现象。
10、道德风险:一般是指交易双方达成一项合同或协约后,一方以损失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11、政府管制:是政府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行政处理行为,对各种经济主体的活
动进行限制和控制的行为。
12、公有企业:是指产权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企业。
1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府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1.政府经济学
概念:政府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政府及政府的行为,用经济分析的价值,评估政府绩效的一门学科。
2.政府失败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人们期望政府能够办好市场办不好的事,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2、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3、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4、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6、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7、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三个实体性要素。
2.生产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
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
立统一所构成。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4.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生产
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5.经济规律 : 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简答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们
既矛盾又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想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
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为它服务。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上层建筑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保护和发展的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政府经济学重难点梳理
第1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
提示: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
提示:
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二、简答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提示: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
提示: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信息的不对称
提示:
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
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3.社会公平
提示:
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4.洛伦茨曲线
提示:
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A 1.阿罗不可能定律:阿罗认为一般来说,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
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B 1.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
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2.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这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
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等具体形式
3.部门预算是指各主要部门汇总编制的本系统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
算组成。本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C 1.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
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2.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
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3.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财产税具
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政府经济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来衡量一个国
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需求超过经济总供给,导致货币流通中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3.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实际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表示。
4.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中进口超过出口的情况,也就是贸易顺差的反义词。
5. 股票市场:股票市场是指投资者可以买卖公司股票的场所,通过股票市场,公司可以融资,投资者可以获取投资回报。
6.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指的是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和措施,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7. 供给链:供给链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一系列产业链环节。供给链管理旨在优化和控制供给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动,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8.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
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货币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9. 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激发供给活力,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供给侧改革旨在通过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质量。
10.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通过提高产业价值链水平、技术
创新和资源配置优化,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
11. 零售业:零售业是指将商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商业
电大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电大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
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就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就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5、信息的不对称:通常就是指进行商品与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6、社会公平:就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经济公平:就是指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8、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就是与某些商品与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与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与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9、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10、公共物品:就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她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与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筒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89)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筒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89)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对财政收支规模、结构等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手段。
2.税收饶让:税收饶让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除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3.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4. 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个财政年度内)可以组织的财政收入数量或者资金总额。
5.流转税:也称之为商品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6.公共定价:是指政府对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劳务所收取费用的决策。
7.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于特定利益而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特别是意见表达功能的社会群体。
8.政府收人:一般也称之为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筹集的社会资源的总和。
9.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1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二、筒答题
1.简述所得税的优点。
答:所得税的优点主要有:
(1)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
(2)税负不易转嫁。
(3)征税环节单一,不存在重复征税。
(4)具有“内在稳定器”的特征。
政府经济学复习_名词解释_简答_论述
1.政府经济学概念:政府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政府及政府的行为,用经济分析的价值,评估政府绩效的一门学科。
2.政府失败所谓政府失败,是指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人们期望政府能够办好市场办不好的事,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3、帕累托最优在一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下,如果是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增进,必须以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减少为代价,此时,资源配置状态就是最优的。
3.瓦尔拉斯均衡
经济学家把价格使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叫做“市场均衡”。自由买卖、自由交易所形成的价格有可能使许多商品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样的状态成为“瓦尔拉斯均衡”。
4.有限政府
政府的有限性
(1) 在政府目的方面,有限政府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
(2) 在政府职能方面,有限政府是只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
(3) 在政府过程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透明行政的政府。
(4) 在政府约束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法治的政府。
5.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6.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试图找出民主国家选定公共产品的合理水平和决定人们之间税负合理分布所需的原则和决策标准。
7.公用地悲剧
哈丁在“公用地悲剧”理论中,他设想了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牧场,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
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他所畜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只承担公用地退化成本的一部分,这时就会出现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的现象。这就是悲剧所在,每个人都被局限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的增加牲畜的制度中。在信奉公共事物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公共事物中的自由给所有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
二、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
三、判断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
四、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
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
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
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信息的不对称性
提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提示: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6.经济发展
提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
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
提示: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8.公共物品
提示: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政府经济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1.政府经济学
概念:政府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分析政府及政府的行为,用经济分析的价值,评估政
府绩效的一门学科。
2.政府失败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人们期望政府能够办好市场办不好的事,结果却发现政府不仅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反而降低了社会效益。
3.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
作不灵。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信息不对称
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
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4.帕累托最优
在一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下,如果是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增进,必须以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减少为代价,此时,资源配置状态就是最优的。
5.瓦尔拉斯均衡
经济学家把价格使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叫做“市场均衡”。
自由买卖、自由交易所形成的价格有可能使许多商品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样的状态成为“瓦尔拉斯均衡”。
6.有限政府
政府的有限性
(1) 在政府目的方面,有限政府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
(2) 在政府职能方面,有限政府是只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
(3) 在政府过程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透明行政的政府。
(4) 在政府约束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法治的政府。
7.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8.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均衡:试图找出民主国家选定公共产品的合理水平和决定人们之间税负合理分布所需的原则和决策标准。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名词解释
A1.阿罗不可能定律:阿罗认为一般来说,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B1.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2.比例偿还法是政府按公债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这种方法是政府直接向公债持有者
偿还不通过市场,所以又称为直接偿还法。这种方法包括平均比例偿还、逐年递增比例偿还等具体形式
3.部门预算是指各主要部门汇总编制的本系统的财政收支计划,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
算组成。本部门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地方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
C1.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2.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
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3.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财产税具
最全的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
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5、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6、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7、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8、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
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9、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10、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11、消费的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他消费者同时从该产品中受益。或者随着消费者或消费数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政经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部分答案
名词解释
1、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权利关系或法律上的反映,就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又称产权),它包含了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四项权能。
2、所有权:指把生产资料当做自己的专有物,排斥别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能。
3、占有权:
4、支配权:
5、使用权:使用权就是利用、改变或消费生产资料的权能
6、所有制现形式:所有制实现形式就是指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所有者投资企业的财产组织方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营运效率及对剩余产品的索取问题。
7、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的消费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8、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9、产品经济:产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的经济形式。、
10、经济协调方式:是指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用途(使用方向)的方式,主要是指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不同种类的产品生产部门的方式,还包括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不同地区
等的方式。
11、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
12、经济刺激方式:是指驱使或刺激当事人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或改变其经济行为的手段或方法。
13、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指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内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或利用效率。
14、企业:企业就是一种久已存在的、特殊的经济组织,它从事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谋求产出最大化或盈利最大化。
15、业主制:只有一个产权所有者,业主投入个人财产,直接经营,享有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债务承担完全责任。
政府经济学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过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答: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4.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答: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5.简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分析;
答: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时,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政治经济学的名词解释题
政治经济学的名词解释题
导论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它研究的是人
类社会中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这两个领域的相互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1.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供求关系来实现。市场经济注重自由竞争,个体经济主体之间通过购买和销售商品和劳务来实现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是供求平衡,即价格通过市场机制形成,从而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和措施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和干预的行为。政府干
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的社会效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公共福利。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补贴、市场监管和经济计划等手段来实施干预。政府干预的合理与否被广泛讨论,并被视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综合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元素的经济形态。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的效益和社会的公平。
4. 工业化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转变的过程。工业
化的关键是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力的提高。工业化可以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旬效开展公干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5.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6.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7.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8.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9.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以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0.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3.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14.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15.社会救济,又称为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由于贫困及各种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无偿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6.财政贴息是指出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通过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的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
17.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究竟可以组织多少财政收入,也被称为政府收入的数量界限。
18.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税种征税的基本范围和界限。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1.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出口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种。
22.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3.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出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
24.罚没收入指法院、检察院、海关、工商、税务、质监等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各类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取得的收入、没收财物的变价款收入等。
25.自由公债也称为自由认购公债,即不附带任何强制性条件,由应募者自由认购的公债。
26.公债风险是指政府在运用公债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过程中,由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手段的缺陷,以及多种不确定的经济因素所造成损失和困难的可能性。
27.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8.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29.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
30.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儿是有工作能力的并且符合法律规定具有工作资格的人均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31.扣除法也叫列支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将纳税人的国内所得和国外所得汇总后,扣除纳税人来源于国外所得所缴纳的外国税额而仅就其余额按居住国政府规定的税率征税的方式。
32.抵免法是指居住国政府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时,通过允许纳税人以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冲抵本国汇总国内外所得按本国税率所计征的税额的方法。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第一,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第二,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第三,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第四,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即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而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
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即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3.简述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条件。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第一,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第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第三,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第四,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
4.简述外部效应的类型。
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外部性是伴随着生产消费活动而产生的,带来的或是积极的影响,或是消极的影响。所以,可把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生产外部不经济性、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四种类型。
5.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6.简述政府采购的含义及特点。
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第一,资金来源的公共性;第二,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第三,采购管理的公开性;第四,采购范围的广泛性;第五,采购的数额巨大。
7.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投资的具体作用表现在:第一,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第二,通过政府进行公共投资,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第三,政府公共投资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8.简述社会保险的项目。
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9.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0.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也就是对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客观结果,必然是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